多普勒效应课件
合集下载
多普勒效应 课件

多普勒效应
一、理解多普勒效应
1.多普勒效应的产生 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称为一个完 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 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 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 频率.
二、发生多普勒效应的几种情况
(1)无论什么情况,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与观察者肯定有 相对运动,二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高,相 互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2)多普勒效应的产生不是取决于观察者距波源多远,而是取 决于观察者相对于波源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典例2】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
发生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发生了相对运动, 而不是波源的运动或观察者运动.
【典例1】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 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标准解答】(1)选C.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 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2)因警车接收到的频率变低,由多普勒 效应知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又在后面, 可判断轿车车速比警车车速大,故该车超速.(3)若该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 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变高.
课件1:3.5 多普勒效应

答案:BD
课堂对点练习
要点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及应用 1. 下列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 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 波,电磁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 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3.炮弹由远处飞来从头顶呼啸而过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 听到的音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提示:波源与观察者距离的变化会引起接收频率的变化, 频率的变化会引起音调的变化,由于炮弹离我们先变近后变 远,所以音调先变高后变低。
课堂合作探究
要点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及应用
1.波源频率、接收频率和音调 (1)波源频率: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 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 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2)接收频率: ①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 的频率。 ②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 的完全波的个数发生变化,即感觉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 调低。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此现象 为多普勒效应。
(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变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 轿车在相互远离,而巡警车车速恒定又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 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轿车超速。
(3)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 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变高。
课堂对点练习
要点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及应用 1. 下列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 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 波,电磁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 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3.炮弹由远处飞来从头顶呼啸而过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 听到的音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提示:波源与观察者距离的变化会引起接收频率的变化, 频率的变化会引起音调的变化,由于炮弹离我们先变近后变 远,所以音调先变高后变低。
课堂合作探究
要点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及应用
1.波源频率、接收频率和音调 (1)波源频率: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 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 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2)接收频率: ①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 的频率。 ②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 的完全波的个数发生变化,即感觉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 调低。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此现象 为多普勒效应。
(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变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 轿车在相互远离,而巡警车车速恒定又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 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轿车超速。
(3)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 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变高。
《多普勒效应》课件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雷达、通信、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雷达、通信、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声学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声音的方向和速 度;在雷达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在通信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 信号处理;在交通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车辆测速和道路监控等。
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多普 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范围,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未来将进一步探索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以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THANKS
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 模型
为了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观测数据,未来 将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模型,以提高理
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普勒效应的技术创新
要点一
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
随着多普勒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精度测量设 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将致力于开发高精度、高稳定性 的测量设备,以提高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验证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验证方法:通过对比不同速度下 声波或光波的频率或波长变化,验证
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确定声波或光波的初始频率或波长 。
2. 改变声源或光源的运动速度,观察 接收到的声波或光波信号的频率或波 长变化。
3. 记录不同速度下的频率或波长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4.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多普勒效 应的规律,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 理。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总结词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 翰·多普勒。
详细描述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雷达、通信、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声学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声音的方向和速 度;在雷达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在通信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 信号处理;在交通领域,多普勒效应用于车辆测速和道路监控等。
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多普 勒效应在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范围,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未来将进一步探索 多普勒效应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以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THANKS
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 模型
为了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观测数据,未来 将建立更精确的多普勒效应模型,以提高理
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普勒效应的技术创新
要点一
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
随着多普勒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精度测量设 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将致力于开发高精度、高稳定性 的测量设备,以提高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验证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验证方法:通过对比不同速度下 声波或光波的频率或波长变化,验证
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确定声波或光波的初始频率或波长 。
2. 改变声源或光源的运动速度,观察 接收到的声波或光波信号的频率或波 长变化。
3. 记录不同速度下的频率或波长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4.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多普勒效 应的规律,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 理。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总结词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 翰·多普勒。
多普勒效应 课件

第十章 波动和声
§10.6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 造成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
关系式 v 是介质中某点三量的关系.
振源、观测者的相对运动状态,直接影响观 测者探测到的频率.
观察者观测到的波速 v 与观测到的波长
之比称为观测频率
v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观察者迎向波源,相对观察者波的速率 v+v观 ,
单位时间通过观察者的完整波长数(频率)为
v v观 v v观
vT
v v观
v
S
v源 0
(1 v观 )
v
频率升高
观察者离开波源,同理可得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
v v观 频率降低
换能器发出的和接受到的频率之差(多普勒频移)
Δ
v v血
血球速率为
Δ 2v血 cos
v
v血
2
v
cos
Δ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例题2]一声源振动的频率为2040 Hz ,以速度u向一反射面
接近,观察者在A处测得拍频 Hz,如声速为 340 m/s ,求
如果波源和观测者的运动不是沿它们的联线方向 (纵向),以上各式中的v源和v观应当理解为波源 和观测者的速度的纵向分量.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分别用1和2 表示波源速度和观察者速度与
波源与观察者连线的夹角,有
v v观 cos2 v v源 cos1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s
来自反射面
来自波源
§10.6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 造成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
关系式 v 是介质中某点三量的关系.
振源、观测者的相对运动状态,直接影响观 测者探测到的频率.
观察者观测到的波速 v 与观测到的波长
之比称为观测频率
v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观察者迎向波源,相对观察者波的速率 v+v观 ,
单位时间通过观察者的完整波长数(频率)为
v v观 v v观
vT
v v观
v
S
v源 0
(1 v观 )
v
频率升高
观察者离开波源,同理可得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
v v观 频率降低
换能器发出的和接受到的频率之差(多普勒频移)
Δ
v v血
血球速率为
Δ 2v血 cos
v
v血
2
v
cos
Δ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例题2]一声源振动的频率为2040 Hz ,以速度u向一反射面
接近,观察者在A处测得拍频 Hz,如声速为 340 m/s ,求
如果波源和观测者的运动不是沿它们的联线方向 (纵向),以上各式中的v源和v观应当理解为波源 和观测者的速度的纵向分量.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分别用1和2 表示波源速度和观察者速度与
波源与观察者连线的夹角,有
v v观 cos2 v v源 cos1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s
来自反射面
来自波源
多普勒效应教学课件

1.根据以上视频,自己课后动手试一试。 2.开动脑筋,能否自己创新设计出新的验 证多普勒现象的小实验。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谢谢!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动画三: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5、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动画四: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二、多普勒效应
4.实验验证视频
视频一:声音的多普勒现象 视频二:水波的多普勒现象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三、多普勒效应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6.光的多普勒现象:红移
——宇宙“大爆炸”起源说的最有力证据
1、在七种颜色的可见光中, 红光的频率最低。
2、若某星球发出的光在一段 时间后我们接收到的红光部分 增多,说明接收到的光的频率 在降低,根据多普勒效应,说 明该星球在远离我们。
3、若我们周周所有的星球都 是这样的,说明宇宙在膨胀。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过关训练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波源正在移向 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是 C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调
A.变低
B.不变
C
C.变高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谢谢!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动画三:波源向观察者靠近
5、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动画四: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二、多普勒效应
4.实验验证视频
视频一:声音的多普勒现象 视频二:水波的多普勒现象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三、多普勒效应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6.光的多普勒现象:红移
——宇宙“大爆炸”起源说的最有力证据
1、在七种颜色的可见光中, 红光的频率最低。
2、若某星球发出的光在一段 时间后我们接收到的红光部分 增多,说明接收到的光的频率 在降低,根据多普勒效应,说 明该星球在远离我们。
3、若我们周周所有的星球都 是这样的,说明宇宙在膨胀。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过关训练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波源正在移向 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是 C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调
A.变低
B.不变
C
C.变高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PPT课件

-
10
3、波源与观察者同时相对介质运动 (vs,vo)
'
u u
vo vs
v o 观察者向波源运动 + ,远离 .
v s 波源向观察者运动 ,远离 + .
若波源与观察
者不沿二者连线运 动
'
u u
v'o v's
v's
vo
v'o
vs
-
11
运动和频率的关系列表
波源的运动 观察者运动 频率的关系
情况
接收频率——单位时间内观测者接收到的振动次 数或完整波数.
发射频率 s
s ?
接收频率
只有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才相等.
-
5
1、 波源不动,观察者相对介质以速度 v o 运动
观察 ' uvo 观察者向波源运动
者接 收的
u
' u vo 观察者远离波源
频率
u
-
6
说明1
❖ 在观察者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 收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传 播速度发生改变(波的波长不变)
❖ A. 变高 ❖ B. 不变高 ❖ C. 越来越低沉 ❖ D. 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 答案:A
-
23
课后练习
❖ 3、以速度vs=20 m/s奔驰的火车,鸣笛声频率 为275Hz,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u=340 m/s。
❖ (1)当火车驶来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 到的频率是多少?
❖ (2)当火车驶去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 到的频率是多少?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 一、多普勒效应原理 ❖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
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率增大;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距离
不变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也不变(例:二者同速同
向运动、波源绕观察者做圆周运动接收到的频率都不变)
注意:
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只是观察者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特有的现象,不仅机械波,电磁波 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4秒
课堂训练:
6.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7.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A)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课堂训练: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 都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 波源的频率不变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 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它 适用于一切波
雷达测速用的电磁波,光速远大于车速,不需要考虑多 普勒效应,如果是超声波要考虑,B错误。C铁路工人是 根据振动的强弱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课堂训练:
4.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 是( AD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从C点向D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C点向B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不变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也不变(例:二者同速同
向运动、波源绕观察者做圆周运动接收到的频率都不变)
注意:
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只是观察者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特有的现象,不仅机械波,电磁波 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4秒
课堂训练:
6.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7.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A)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课堂训练: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 都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 波源的频率不变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 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它 适用于一切波
雷达测速用的电磁波,光速远大于车速,不需要考虑多 普勒效应,如果是超声波要考虑,B错误。C铁路工人是 根据振动的强弱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课堂训练:
4.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 是( AD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从C点向D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C点向B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27_多普勒效应-ppt课件

【解析】选A、D.两者距离的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若 甲、 乙靠近,贝亿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比甲发出的髙, 故A、D 对;若甲、乙远离,则乙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比 甲发出的 低,甲、乙两者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之间的 距离可能增 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乙收到的 声波频率不确 定,抛、C错.
4.如图所示,某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3) 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 靠近 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 变.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设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则接收到的 机 械波的频率减小 B. 设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靠近波源,则接收到的 机 械波的频率增大 C. 设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 接 收到的机械波的频率减小 D. 设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 接 收到的机械波的频率增大
___ ⑶坐在新型列车动车组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
思路点拨 解此题应掌握以下三点:
(1) 接收者与列车靠近时,接收者接收到声音的音调 变高
(2) 接收者与列车远离时,接收者接收到声音的音调 变低
(3) 接收者与列车无相对运动时,接收者接收到声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音 调不变.
【规范解答】(1 )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站在列车前 方 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减小,因此听起来音调偏高,站 在列 车后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增大,因此音调偏低.
4.发生多普勒效应的几种情况.
提示:
相对位賈
图示
波源S和观察者A相对位置不 动,如團所 示
结论 J波乳=f見格* *音调不突
波源S不劫,硬察者A运动.由 A——屮或A 一,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分四种情形进行讨论: 1、 u = 0, v = 0 f’=V/ = V / VT =1/T f ’= f t 时刻波阵面 2、 u = 0, v 0 f ’ = (V+v)/ = (V+v)/VT = (V+v)f/ V f ’ = ( 1+ v/V )f
V
1 秒后波阵面
v V
u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
(5)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
观察者感到波变得稀疏,即波长增大,接收到的 频率减少。
f ’ =f / ( 1 + u / V )
为简单起见,我们只讨论运动发生在波源与观 察者的连线上这一情形。 设: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为 u, u > 0 表示趋近于观察者 u < 0 表示远离于观察者 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为 v, v > 0 表示趋近于波源 v < 0 表示远离于波源 波源的原频率为 f,在介质中波速为 V 。
(2) 当辐射源与观测者彼此分离时,即 f < 0 f ’ < f , 频率下降, 称 “红移”。
(3) 光的纵向多普勒效应与经典多普勒效应
在定性上相似,但定量上不同。起作用
的只是辐射源与观测者的相对速度,而
不必区分是光源还是观测者在运动。这
是由于光的传播不依赖于任何媒体,在
二、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 电磁波、光波 ) 电磁波、光波多普勒效应与机械波不同 原因:(1) 电磁波并非由物质的振动而构成; (2) 电磁波的相对速度都是光速,必 须用相对论才能计算。 1、纵向多普勒效应 (连线方向上相对运动) 辐射源以速度 v 向着观测者运动 辐射源 观测者 v 观测者测到的波长为:’ = c T ’ - v T ’ 其中 T’是观测者测得的周期, T 是辐射源固有周期。
1、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
因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 时,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 变化的现象。
注意:频率由声源决定,实际频率并没有变化。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1)波源和观察者没有相对运动时
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几个完全波,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就接收到几 f ’= f 个完全波,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2)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 (波的波长不变)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 f ’ = ( 1+ v/V )f 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 v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 的频率增大。
(3)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 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 的频率减少。
运动速度 ,V为介质中波 速,f 为波源的原频率 。
f ’ = ( 1- v/V )f
(4)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
观察者感觉到波变得 密集,即波长减小, 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波的波速不变)
f ’ =f / ( 1 - u / V )
例 一个观察者站在铁路附近,听到迎面开来的火 车汽笛声为A4音(频率为 音(频率为392 Hz),问火车 的速率为多少 ? 已知空 气中的声速为 330 m/s。
解:设汽笛原来的频率为f 0, 当火车驶近观察者时,接收到的频率为f ’, f ’ = Vf 0 / ( V - u ) 当火车驶过观察者后,接收到的频率为f ’’, f ’’ = Vf 0 / ( V + u ) f ’ / f ’’ = ( V + u ) / ( V- u ) 火车速率 u = (f ’-f ’’ ) V/ (f ’+f ’’ ) = 19 m/s
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1842年,他提出“多普勒效应” ,因而闻 名于世。 1803年11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的 萨尔茨堡 ,由于健康状况一直不好,他没 有从事家族的石匠生意。1822 年开始在维 也纳工学院学习,他在数学方面显示出超 常的水平,1825 年以各科优异的成绩毕业。 之后他回到萨尔茨堡,教授哲学, 后去维也 纳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力学和天文学。当 1829 学习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高等数 学和力学教授助理,他在四年期间发表了 四篇数学论文。之后又当过工厂的会计员, 技术中学教师,布拉格理工学院的兼职讲 师。1841年,才正式成为理工学院的数学 多普勒 · 克里斯琴· 约翰 教授。多普勒是一位严谨的老师。他曾经 Doppler Christian Johann 被学生投诉考试过于严厉而被学校调查。 ( 1803.11.29-1853.3.17) 1850年,委任为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的第 一任院长,三年后的3月17日在意大利的威 尼斯去世,年仅四十九岁。
3、u 0,v = 0 ’
t 时刻波阵面
V 1 秒后波阵面
’ = - uT f ’ = V/’ = V/ ( - uT ) = V/ ( VT - uT ) = Vf / ( V - u ) f ’ =f / ( 1 - u / V )
4、 u 0, v 0 ’ = - uT f ’ = ( V + v ) / ’ = ( V + v ) / ( - uT ) = ( V + v ) / ( VT - uT ) f ’= f ( V + v ) / ( V - u ) 波源相对介质运动和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两者产 生的多普勒效应是不同的。 因此,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可以由实验 来判断,究竟哪一个相对于介质在运动,还是都 在运动。
’ = c T’ - v T’
T’ 与 T 满足膨胀关系:T’ = T / ( 1- v2/c2 ) 1/2 于是观测者测得的频率为: ’ = c / ’ = c / ( c - v ) T’ = c ( 1 - v2/c2 ) 1/2 / ( c - v ) T ’ = [( c + v ) / ( c - v )] 1/2 上式是相对论多普勒频移(蓝移)公式,也称为光 的纵向多普勒的效应。 讨论: (1)当辐射源与观测者互相靠近时,即 v > 0 ’ > , 频率增加, 称“蓝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