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心得体会
读维多利亚有感

《维多利亚》读后感——蔡晶晶0410204012011年四月14日,一个摸不清其季节的日子。
气温跃升,身处南京的人儿感受到的是一瞬由冬末转入初夏的恍惚,期间似乎有那么一段,摄下埋怨春色与好友共品成为一种风潮,但……现今做来却已过时,令人感慨的是这种变化不过在一两天之间。
此时再次翻开《维多利亚》感受到的也与寒假时略有不同。
巴格达地处西亚,气亚热带沙漠气候,夏天闷热干燥,冬季则雨水丰沛,仿佛恰与我二十年来所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反。
也因此,当故事一开始作者略显凌乱分散的铺叙展开在面前,印象更深的是是故事中的雨滴和沙尘,然后才是那一排排粘土筑健的房屋,沙尘和雨水想混的道路,黑纱包裹下的妇女们……直到叙述渐渐定格在米甲家族的那厝老宅中,米甲祖母睿智而高贵,即使行动不便威严亦能渗透到各处,甚至整个村落;伊利亚胡靡乱而自私的玩乐;耶胡达迂腐而无所事事;一家之主伊祖里看似风光无限,指挥着家族“瘦骨嶙峋”的家族事业;阿齐扎的美丽与持家倒贴在烂泥一般的丈夫耶胡达身上;娜吉娅尖酸刻薄地过活全然不顾自己丈夫孩子;长房长孙却有一个败家老爸的拉斐尔从来以“叛徒”之名游荡在外……还有托娅、米里亚里等等,曾经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一笔笔讲米甲家族的历史兴衰,虽夹杂在人物间各种憎恶和仇恨,自私与纷争,百余年来米甲家族依旧牢牢紧靠在一起,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凝聚力吧,令人心碎的凝聚力。
主人公平凡的维多利亚则始终没有进入到大家的视野里,她沉默着长大,更偷偷地成熟着,不求进入拉斐尔的世界,也不管母亲毒液般的话语的腐蚀,更不理会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漠视。
她,只需要属于自己的一点点小空间,一丝丝毫无希望的期待,小心翼翼地将那颗暗恋的珍珠藏在在自己的世界里。
只有自己知道,也只需自己知道。
假如没有战争的冲击,一切似乎就将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1914年八月,战争终于再看不见的远方爆发,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冲击,包括古老的米甲家族。
历史的车轮碾过,如故事中的洪水一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看似不曾改变什么,一切的一切却已物是人非。
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道德观念与社会风尚的冲突

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道德观念与社会风尚的冲突维多利亚时期是指1837年至1901年,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的时期。
这个时期对于英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之间的冲突,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
1. 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观念在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被广泛强调和推崇。
宗教伦理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力。
尊重传统价值观、遵从宗教准则和规范行为成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
纯洁、谦逊、责任感被视为理想特质。
2. 社会风尚与现实冲突然而,在维多利亚时代充斥着许多与道德观念相悖的社会风尚和现实问题。
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阶级差距愈加明显,社会底层人民经历着贫困、疾病和不公平的待遇。
同时,性别歧视、婚姻制度以及女性权益的限制也成为社会问题。
3. 文学对道德观念与社会风尚的探索文学作品成为当时人们关注道德观念与社会风尚冲突的重要载体。
小说家们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并试图揭示人们内心的复杂性和冲突。
他们通过刻画形形色色的角色以及展现各种情节,揭示社会弊端和道德困境。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描绘了底层贫困生活中孤儿奥利佛所面临的残酷待遇。
这部小说引起了大众对于贫穷和不公平待遇的强烈共鸣,并促使了一系列改革运动。
同时,勃朗特姐妹写作的小说《呼啸山庄》则深入探讨了爱情、复仇、家族荣誉等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并揭示了社会固有观念对个体造成的伤害。
4. 文学作品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小说家们以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描绘和探索激发了公众意识,并帮助推动了教育、劳工法律和女性解放等方面的变革。
总之,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道德观念与社会风尚之间的冲突。
通过揭示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这些作品拓宽了人们对于事物本质与实际存在之间关系的认知。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分析》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分析一、引言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指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统治下的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这些变化也影响到了文学创作。
本文将详细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
二、现实主义与道德意义1.现实主义: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要风格,着重描绘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呈现细致入微且具有客观立场的描写。
2.道德意义:由于当时社会价值观念深受宗教影响,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普遍带有强烈的道德意义,强调个人和社会责任。
三、对抗社会问题与揭示阶级冲突1.对抗社会问题:以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提醒读者关注社会不公及贫困等问题,并试图促使社会变革。
2.揭示阶级冲突: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分化,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充满了对阶级冲突、社会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压迫的揭露。
四、女性权益与家庭观念改变1.女性权益:维多利亚时代见证了妇女运动的兴起,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更多关注女性权益、平等和独立的主题,反映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复杂的家庭关系。
2.家庭观念改变:传统家庭观念受到挑战,作品中有更多描写复杂家庭关系、离婚和自由选择爱情的情节。
五、哲学思考与科技进步1.响应哲学思考: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经常表达对人类存在意义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并探索宗教信仰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冲突。
2.科技进步背后:工业革命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科技进步,在文学中也可以看到对机械化、工业化及其带来的人类困境的思考。
六、文学风格和代表作品1.文学风格: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通常正式、精细,注重细节描写,同时使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2.代表作品:《雾都孤儿》(Charles Dickens)、《简·爱》(CharlotteBrontë)、《怪医杜立德》(Robert Louis Stevenson)等作品被广泛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之作。
《维多利亚·盖茨比》读后感

《维多利亚·盖茨比》读后感
《维多利亚·盖茨比》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欲望
和社会阶层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维多利亚的女孩,她是一个富有、美丽、聪明的女子,但却在爱情和婚姻上遇到了困难。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维多利亚和她的丈夫盖茨比展开。
盖茨比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却在婚姻中感到空虚和孤独。
他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填补内心空虚的东西,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是一个美丽而独立的女人,她并不轻易被盖茨比的财富和地位所吸引,但在一次意外的相遇中,她却被盖茨比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
小说通过维多利亚和盖茨比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在小说中,维多利亚和盖茨比都是富有的人,他们拥有一切物质条件,但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们的爱情被社会的虚荣和功利所扭曲,最终导致悲剧的结局。
通过阅读《维多利亚·盖茨比》,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情的脆弱和社会的荒谬。
在当今社会,金钱和地位似乎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但真正的幸福却并不在于此。
爱情应该是纯粹的、真诚的,而不是被金钱和地位所左右。
同时,社会的虚伪和功利也让人感到心寒,我们应该摒弃虚荣和虚伪,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的来说,读完《维多利亚·盖茨比》让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情感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维多利亚和盖茨比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谬,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愿我们都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远离虚荣和虚伪,活出真实的自己。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社会反映与道德观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社会反映与道德观引言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成为了时代变革和思潮转变的见证和记录。
本文将探讨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如何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社会反映工业化与社会阶级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工业化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繁荣,却也造成了劳动阶级的悲惨生活条件。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通过描写贫困、阶级之间的冲突和不公平现象等来抨击社会不公,并呼吁改革和关注弱势群体。
妇女地位与性别角色在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附属物,受到极大限制。
然而,一些女性作家以及男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探讨妇女权益,反对妇女受压迫的现象。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刻画了独立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富有自我意识的简·奥斯汀角色。
这些文学作品提升了女性形象,并对维多利亚社会中具有限制性别角色起到了启发和影响。
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注重道德伦理,追求高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文学作品中,道德观念经常被呈现出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各种行为的评价和期望。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揭示了贪婪和无情竞争所带来的破坏力,并强调慈善、公正和仁爱等美德的重要性。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名著案例《呼啸山庄》 - 埃米莉·勃朗特该小说深入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封建社会的阶级冲突和对禁忌爱情的探索。
通过对病态家庭关系和暴力行为的描写,勃朗特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公与压迫。
《伊丽莎白·班内特》 - 简·奥斯汀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述了贵族阶层中婚姻观念、世俗束缚及偏见等社会问题。
作品展现了只有真心相爱才能获得幸福,并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雾都孤儿》 - 查尔斯·狄更斯这部小说深入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工业化进程中劳动阶级的苦难生活,并通过对富人与穷人之间失衡关系的展示,呼吁社会改革以实现社会正义。
傲慢与偏见爱与成长的维多利亚时代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爱与成长的维多利亚时代读后感傲慢与偏见——爱与成长的维多利亚时代读后感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庞克莱尔夫人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所描绘的背景。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通过描写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成长与爱情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偏见、虚伪和傲慢,对我而言,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与成长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性。
小说以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展开,她是一位聪明机智、有主见的年轻女子。
她的家庭虽然不富裕,却拥有五个妹妹和一个独立思考的父亲。
正是这个家庭环境,培养了伊丽莎白独特的性格特点。
她对婚姻不急不躁,拒绝了一开始对她示好的达西先生。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她开始与达西先生发生了微妙的互动。
这段互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情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伊丽莎白并没有沉溺于小女子般的浪漫幻想,而是通过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认识到了自己的偏见和傲慢。
在此过程中,她开始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与虚伪。
爱情的冲击让伊丽莎白重新审视了自己,她开始学会宽容与谅解,更加珍视真实的友谊与亲情,更加注重内心的成长与满足。
正是这段爱情经历,让她从一个任性而傲慢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成熟而坚定的女性,她不再以貌取人,而是真正地了解和欣赏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在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感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固执和偏见。
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中,有那种势利眼,只看重名望财富的人;也有那种以貌取人,只看重外貌的人;还有那种以权谋私,虚伪不诚的人。
这些人物都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偏见和傲慢。
然而,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善良、真诚和智慧的人物,他们在这个充满偏见的社会中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
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这些人物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较为低下的。
然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却展现了英勇和聪明。
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读后感

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读后感读完关于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我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超级豪华又超级复杂的欧洲大剧。
首先呢,这个维多利亚女王啊,感觉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欧洲枢纽”。
她在位的时候,英国那可是威风得很,到处搞殖民扩张,英国的地盘就像吹气球一样越变越大。
这就好比她拿着一把超级大的刷子,在世界地图上这儿刷刷、那儿刷刷,把好多地方都刷成了英国的颜色。
这让我想到,她肯定是个特别有手段和野心的女人,不然怎么能把英国搞得这么风生水起呢?而且啊,她被叫做“欧洲的祖母”可不是白叫的。
她就像一个超级繁殖器,子孙后代遍布欧洲各个王室。
这一家子的关系乱得就像一团毛线,我得拿个小本本才能勉强理清谁是谁的表亲,谁是谁的外甥之类的。
不过这也说明她对欧洲王室的影响力那是杠杠的。
她的孩子们嫁到不同国家的王室,就像一个个小种子,把英国的文化、政治影响播撒到了欧洲各地。
这时候我就在想,她要是开个家庭聚会,那不得像个小型的欧洲王室峰会啊,各国的王室成员聚在一起,大家聊聊天,说不定就把欧洲的大事儿给定了。
再说说她的统治风格吧。
感觉她就像一个老母鸡护着自己的小鸡一样,守护着英国的传统和荣耀。
她在位的时候,英国的各种制度、礼仪啥的都变得更加完善和规范。
我能想象到那些贵族们在她的统治下,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夸张的帽子,每天参加各种舞会和社交活动,那场面简直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
不过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危机,但她都能应对过去,这就像是游戏里的大boss,虽然有各种小怪兽来捣乱,但她总能把它们打败。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她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也是很感人的。
感觉就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两个人互相爱慕,一起建立家庭,还对艺术、文化等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
但是亲王的早逝对她来说肯定是个超级大的打击,就像把她的世界一下子抽走了一半。
她后面长时间的悼念也能看出来她对亲王的感情有多深。
这时候我就觉得,她虽然是高高在上的女王,但也是个有血有肉、会爱会痛的女人。
《名利场》读后感

《名利场》是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一部讽刺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为背景,通过对两个女主角维多利亚和阿米莉亚的命运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贪婪。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名利场的游戏让人迷失自我,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书中,维多利亚和阿米莉亚两个女主角的人生轨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维多利亚机智、的现实,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不断攀升社会地位,最终成为了一个名利双收的社交名媛。
而阿米莉亚则善良、天真,她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却最终陷入了贫困和悲惨的境地。
这种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让我深感名利场的虚伪和残酷。
萨克雷通过《名利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在名利场的游戏中,人们为了追求金钱和地位,不择手段,道德和诚信被抛诸脑后。
这让我意识到,名利虽然迷人,但追求名利的过程却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原本的善良和纯真。
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维多利亚这个角色,她虽然聪明、机智,但她的虚伪和算计也让我深感厌恶。
而阿米莉亚的善良和天真,则让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这两个角色的命运,让我对名利场的游戏产生了深深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心得体会篇一: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六.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波兹特写》(Sketches by Boz),《匹克维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小说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亨利·艾斯蒙德》(Hey Esmond),《纽可姆一家》(The Newcomers)。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Eyr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安尼·勃朗特(Anne Bronte)的《安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
代表作《亚当·比德》(Adam Bede),《弗罗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盖斯凯尔夫人(Mrs. 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Marry Barton),《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夏洛特·勃朗特传》(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乔治·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小说家,代表作《理查德·法弗尔的苦难》(The Ordeal of Richard Feverel)。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伟大的小说家,诗人。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威赛克斯故事集》(Wessex Tales),《人生小讽刺》(Life’s Little Ironies),诗歌《列王》(The Dynasts)。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英国新浪漫主义(Neo-Romanticism)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新天方夜谭》(New Arabian Nights)。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主要作品《冲击、冲击、冲击》(Break,Break,Break),《尤利西斯》(Ulysses),《公主》(The Princess),《悼念》(In Memoriam),《毛黛》(Maud)。
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著名诗人,独创了戏剧独白诗(dramatic monologue)。
代表作长诗《环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罗伯特·布朗宁的妻子。
代表作《孩子们的哭声》(The Cry of the Children),《葡萄牙十四行诗》(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杰出的诗人和批评家。
代表作《多佛海滩》(Dover Beach)。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先拉斐尔兄弟会”(the Pre-raphaelite)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女神》(The Blessed Damozel),《生命之屋》(The House of Life)。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
《法国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文学的代表。
他以“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理论著称。
代表作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童话集《快乐王子童话集》(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
篇二:英国文学维多利亚时期(一) The Victorian Age? General Introductiona) Period an Eras in English history Anglo-Saxon655–1066 Norman1066–1154 Plantagenet1154–1485 Tudor1485–1603 Elizabethan1558–1603 Stuart1603–1714 Jacobean1603–1625 Caroline1625–1649Interregnum1649–1660Restoration1660–1688Georgian1714–1830Victorian1837–1901Edwardian1901–1910World War I1914–1918Interwar1918–1939World War II1939–1945Modern1945–present? Brief intro:The Victorian Period revolves around the political career of Queen Victoria. She was crowned in 1837 and died in 1901 (which put a definite end to herpolitical career). A great deal of change took place during this period--broughtabout becau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 it'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is often concerned with social reform. As Thomas Carlyle (1795-1881) wrote, "The time for levity, insincerity, and idle babble and play-acting, in all kinds, is gone by; it is a serious, grave time."b) Victoria Period1) Time Span? The Victorian Period revolves around the political career of Queen Victoria. ? A new era really began with the passage of Reform Bill 1832 and closed atthe end of Boer War in 1902.2) Three phases? The early Victorian period (1830~48): 多事之秋(A Time of Troubles)It saw the opening of Britain‘s first railway andits first Reform Parliament, but it was also a time of economic distress.? The mid-Victorian period (1848~70): 经济繁荣和宗教分歧的时期(Economic Prosperity and Religious Controversy)It was not free of harassing problems, it was a time of prosperity, optimism, and stability.? The later period (1870~1901) : 由盛到衰过程的时期(Decay of VictorianValues)The costs of Empire beca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and England was confronted with growing threats to its military and economic preeminence. c) Queen Victoria and Victorian Temper? Victoria was born in came to the throne in 1837(aged 18), after thedeath of her uncle William IV, crowned in 1838 and died in 1901.? She reigned for exactly 63 years, 7 months, 2days (June 20, 1837 - January22, 1901), longer than any other British monarch.? Her 9 children and 42 grandchildren tying them together and earning her thenickname "the grandmother of Europe".? Exemplifies Victorian qualities: earnestness, moral responsibility, domesticpropriety? The Victorian Period was an age of transition? An age characterized by energy and high moral purpose1819年生于伦敦,1837年继位成为英国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