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瑞雪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1瑞雪图|北师大版 (共34张PPT)

下雪后
大街上的积雪 有一尺多深,脚踩 上去发出咯吱咯吱 的响声。一群群孩 子在雪地里堆雪人, 掷雪球。那欢乐的 叫喊声,都快把树 枝上的积雪震落下 来了。
联想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 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 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 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 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 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 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 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 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 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 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簌(sù)(簌簌) 俱(jù)(俱全) 籁(lài)(万籁) 嗬(hè)(语气词)
瑞袭胶 骤彤咯吱 茫眺妆掷
近反义词
下雪时
开始下雪时还伴着 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 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 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 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 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 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 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 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 积雪压断了。
下雪后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 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 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 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 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 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 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 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 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 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22021/8/2August 2, 2021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课件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图片欣赏
返回
作者:峻青
作者介绍 峻青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俊卿, 生于1922年,山东省海阳县人。家里很贫 穷,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就到工厂当童 工。抗日战争时参加革命工作,通过自学 提高了文化水平。1944年开始任记者。 1948年随军南下。1952年起从事专业创作 ,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编为《黎明 的河边》。本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 赋》,收入课本时文字有改动。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
看近处,那些落 光了叶子的树木上, 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 的银条儿,那些冬夏 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 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 的雪球儿。
品味语言: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 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 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 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品味语言: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 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 上,挂满了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 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 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 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 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 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 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 彩虹。
那欢乐的叫 喊声、嬉闹声, 把树枝上的雪都 震落下来了
下雪前: 寒风凛冽
下雪时: 鹅毛大雪
铅云密布
压断枯枝 孩子欢乐
下雪后: 粉妆玉砌
联 想: 瑞雪兆丰年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雪前: 寒风凛冽
下雪时: 鹅毛大雪
铅云密布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及原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及原文【导语】本文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描画了北国寒冬的美丽雪景,表达了作者的欢乐心情。
作者准备了以下教案,期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一、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掌控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一文所描画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浏览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到达预期的成效。
二、教学要求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期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画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断。
三、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依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与期望。
四、教学难点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画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视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爽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喜悦,由于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很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携同学们一起来观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
(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摸索:课文是依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开火车分节朗诵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4.请依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6.学生自主浏览、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换讨论,整合意见,肯定小标题。
瑞雪图课件(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 瑞雪丰年的图画!
课外积累:
夜雪 (唐) 白居易
己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图》,是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 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 害,粮棉歉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 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及关于雪 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 悦之情。1962年,由于苏联是第一个成为共和国 的一个国家,我们也要成为共和国时,苏联来帮 忙,给我们指导发展之路,并且借给了我们很多 的钱。但是1961年,苏联推出了为我们倘开的致 富之门骤然关了起来,并且要求中国尽快退还苏 联借走的钱。于是毛泽东就说:“就算勒紧裤腰 带,吃草根,也要把苏联借来的钱还回来!”于 是就闹了这三年的自然灾害,数人因为饥饿导致 死亡。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使作者联 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谚语,心情无比喜悦,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 散文《瑞雪图》。
瑞雪图优秀ppt课件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页,共32页。
下一页
2
第二页,共32页。
róng róng
毛茸茸
diàn diàn
沉甸甸
下一页
3
第三页,共32页。
彤云密布 粉妆玉砌
极目远眺眺 万籁俱寂
下一页
4
第四页,共32页。
瑞雪
下一页
5
第五页,共32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 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下一页
15
第十五页,共32页。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
,挂满了(
)银条儿,那些
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
)雪球儿。
下一页
16
第十六页,共32页。
下一页
17
第十七页,共32页。
下一页
18
第十八页,共32页。
下一页
19
第十九页,共32页。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 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
下一页
6
第六页,共32页。
下一页
7
第七页,共32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 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 ,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下一页
8
第八页,共32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 ,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 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下一页
9
第九页,共32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 ,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瑞雪图》教案

《瑞雪图》教案《瑞雪图》教案《瑞雪图》教案1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
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
”——读得轻、快。
“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
“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
生揣摩,再读。
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
(板书:雪大夜静)(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十二单元《瑞雪图》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1960年至1962年,正是我国经济严重困难时期,粮棉歉收,人们是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
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文章虽是写景,却处处洋溢着喜悦之情。
课文的大体结构如下:
时间下雪课文段落图景描写重点第一天白天下雪前1~2 彤云密布天气变化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3 大雪飘将形态、声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4~5 粉妆玉砌色彩、人物
6 抒发喜悦之情
综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作为描写的顺序,以下雪作为线索。
每个部分各自也都顺序清楚、结构严谨。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第一天白天的天气变化,实际上前面还跨了几天:先是11月17日气象局发消息,然后第二天下午寒流入侵。
第2自然段“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应是在第1自然段说的“第二天下午”寒流来袭之后,也就是第三天了。
但前两天只是交代情况,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具体描写还是在第2自然段。
前两自然段写下雪前天气的变化,气温、阴云、寒风、雪,几种事物的关系、前后顺序交代得简洁清楚,既说明作者观察得细致,生活经验丰富,又显露出老到的笔力。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下雪的情景,紧紧抓住“大”的特点,从形态、声音两方面描绘。
先写形态,再写声音。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瑞雪图》.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瑞雪图》《瑞雪图》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
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
”——读得轻、快。
“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
“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
生揣摩,再读。
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
(板书:雪大夜静)(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瑞雪图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
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朗读技巧。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
读得轻、快。
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
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
生揣摩,再读。
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
(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
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
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
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
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
(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