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29页)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备课人: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古诗词三首 (4)2 乡下人家 (21)3天窗 (28)4*三月桃花水 (35)口语交际:转述 (39)习作:我的乐园 (43)语文园地一 (48)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53)5琥珀 (54)6飞向蓝天的恐龙 (62)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72)8* 千年梦圆在今朝 (81)口语交际:说新闻 (86)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90)语文园地二 (96)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102)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114)9短诗三首 (115)10 绿 (122)11白桦 (129)12*在天晴了的时候 (137)语文园地三 (143)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149)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55)13猫 (156)14母鸡 (165)15白鹅 (173)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181)语文园地四 (188)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95)16海上日出 (195)17记金华的双龙洞 (204)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212)习作游__________ (21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23)18小英雄雨来 (224)19*我们家的男子汉 (233)20*芦花鞋 (240)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246)习作:我学会了______ (250)语文园地六 (254)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261)21 古诗三首 (263)22 文言文二则 (277)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288)24*黄继光 (296)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303)习作:我的“自画像” (305)语文园地七 (311)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318)25 宝葫芦的秘密 (319)26 巨人的花园 (326)27*海的女儿 (337)习作:故事新编 (343)语文园地八 (348)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代诗歌、现代文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有困难,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提高。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善于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熟练朗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前备课,准备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携带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第1课:《春》第2课:《春天的雨》第3课:《找春天》第4课:《古诗两首》2.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第5课:《琥珀》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学习并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美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各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2. 重点词汇、句子结构3. 修辞手法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课课文后的练习题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答案:见课后作业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
开展“我与大自然”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补充说明:1.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单元主题“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确保所选课文能充分体现主题内涵,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第1课:《长城》第2课:《颐和园》第3课:《黄山奇石》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2.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第5课:《守株待兔》第6课:《陶罐和铁罐》第7课:《狮子和鹿》第8课:《池子和河流》3. 第三单元:诗歌欣赏第9课:《静夜思》第10课:《独坐敬亭山》第11课:《望庐山瀑布》第12课:《赠汪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及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
对寓言故事寓意和道理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长城、颐和园、黄山奇石等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题讲解:以《长城》为例,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2. 课堂讲解对每个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针对寓言故事,讨论其寓意和道理。
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第一单元:自然奇观第二单元:寓言故事第三单元:诗歌欣赏各课及重点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课文,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寓言故事或诗歌的作文。
背诵并默写指定的古诗文。
2. 答案:作文: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相应评价和建议。
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纠正错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部编人教版(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2020最新版精品】

部编人教版(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2020最新版精品】【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建议先预览30页)专家团队打造,全册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精品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1.古诗词三首《从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新知探究:1、指导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汇报,小结。
新绿初绽的树枝、栅栏、花丛掩映的小径。
小男孩在菜园里追胡蝶。
可老师怎么没看见蝴蝶呢?3、古时候有位著名诗人叫杨万里,他觉得这个小男孩捕捉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一首诗叫《从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4、读课题,认读“宿”。
5、轻声读诗句,读准“徐、上疏、未”6、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7、朗读感悟。
(1)交流,理解词语。
径:小路,急走,快跑。
疏疏:稀疏无:没有。
寻:寻找。
(2)交流,理解诗的大意。
A、在稀蔬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茂盛。
b、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扇扇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从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8、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描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指导书写6个字。
未:(一)(木)(独)(未来)(未必)(未卜)(未卜先知)店:客店、旅店、商店、店长、店铺徐:徐徐、徐步、姓徐、清风徐来菜:白菜、青菜、菜刀、菜园、菜场宿:住宿、宿舍、宿营四、朗读感悟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丰富,选文经典,既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又有古诗、现代文学。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册共有17课,其中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本的理解与分析,朗读与表达。
2.教学难点:文本深层次的含义,学生个性化阅读与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本,提高阅读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程。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3.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4.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写作灵感,降低写作难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本节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和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解释难懂的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认读和巩固。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第1课:《春》第2课:《春天的声音》第3课:《荷花》第4课:《古诗两首》2.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第5课:《蝙蝠和雷达》第6课:《恐龙》第7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8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和语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生字词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每个课文的生字、词语、句子和语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标注重点、难点。
2. 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标注语法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写一篇以“我的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生字词抄写略。
课文问题答案见课后练习。
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组织课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写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目的:会认9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能正确的认读课后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诗的意境,能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诗,学习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的辛苦。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古寺一定不生疏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就开场背诵古诗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那些宋朝的古诗呢?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解题:二、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三、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出示本课的生字:看拼音自由读——指读——去掉拼音自由读——交流记忆方法——全班交流——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本课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
再读诗歌联络世人所处的环境,理解诗句,不懂得画上记号。
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诗歌的画面。
耕田:种田。
绩麻:搓麻绳。
未解:不明白。
傍:靠着。
自由说说诗歌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拓展升华背一背《江上渔者》,读一读《归园田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诗歌。
二、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多种形式的读,认识8个生字。
2.书写生字,老师指导,学生仿写。
杂:要注意下边的局部撇捺变成了点。
昼:注意捺的起笔为只要选好,在横的中间。
耕:注意三横长短不一。
桑:三个又又变化,上边的大。
三、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练习。
五、阅读《自读课本》。
2.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理解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活力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第四单元13、夜鹰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17、触摸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第六单元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24、麦哨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29、语言两则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教学进度:时间教学内容第1 –3周第1单元第4 –5周第2单元第6 –7周第3单元第8 –9周第4单元第10 –11周第5单元第12 –13周第6单元第14 –15周第7单元第16 –17周第8单元第18 –20周全面复习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 读熟三首诗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二、吟诵、理解〈望洞庭〉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三、吟读、理解《忆江南》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5. 指导背诵《忆江南》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五、作业: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
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
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
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
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
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
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