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外周组织微创病理在神经系统罕见病诊断中的临床研
miR-7-5p

miR-7-5p/FGFR4轴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陈正民① 李乃树① 刘子祥① 姚超① 孙发缔① 许兆龙①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5p(miR-7-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轴与胆囊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108例为胆囊癌组,按照2∶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54例为良性组。
比较两组miR-7-5p mRNA、FGFR4 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胆囊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患者入院第1天作为随访起始日,截至2023年4月30日,记录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分析miR-7-5p mRNA、FGFR4mRNA表达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
结果:胆囊癌组miR-7-5p mRNA表达低于良性组,FGFR4 mRNA表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胆囊癌患者miR-7-5p mRNA与FGFR4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
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的miR-7-5p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的FGFR4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7-5p mRNA高表达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GFR4 mRNA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X回归分析提示,miR-7-5p mRNA表达增高是胆囊癌预后的保护因素,FGFR4 mRNA表达增高是胆囊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人类朊蛋白病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展望

人类朊蛋白病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展望于松;吕姣【摘要】人类朊蛋白病属于神经变性构象病的一种,它是由机体内正常的朊蛋白在机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改变构象后所引起的疾病,同时被临床证实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本综述探讨朊蛋白的细胞内生物合成和结构,它的神经生理功能,可能的致病机制,目前人类朊蛋白病的临床检测及诊治思路,效果以及展望.【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08【总页数】2页(P185-186)【关键词】朊蛋白;神经生理功能;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朊蛋白病【作者】于松;吕姣【作者单位】中一东北国际医院心理门诊,辽宁沈阳 110000;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人类朊蛋白病的致病因子是一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在体内某些因素作用下改变构象后的蛋白质,其中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被称为朊蛋白(PrPc),朊蛋白改变构象后成为具有致病性的蛋白质异常朊蛋白(PrPSc)。
朊蛋白mRNA在某些动物的早期胚胎脑组织中被检测到,正常功能朊蛋白主要存在于脑和脊髓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同时在其他器官如脾脏,淋巴结以及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上也被检测到[1]。
近年来,人们对朊蛋白(PrPc)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它的生物合成和结构,神经生理功能,致病机制,以及对人类朊蛋白病的临床检测及诊治思路都取得了广泛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对上面所提到的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人类正常朊蛋白(PrPc)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与结构1.1 生物合成人类正常朊蛋白(PrPc)由位于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朊蛋白基因(PRNP)编码,由大约250个氨基酸组成。
人类正常朊蛋白(PrPc)在细胞内核糖体合成后,在粗面内质网进行翻译后修饰,然后经高尔基体运输,最终通过GPI锚定于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蛋白[1]。
1.2 结构人类正常朊蛋白(PrPc)相对分子量(33~37)X103,N端有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23~95位氨基酸包括5个富含甘氨酸的八肽重复序列,96~112位为转录控制区,113~135为疏水区,136~231有3个螺旋区和C末端。
克雅病临床前诊断研究

克雅病临床前诊断研究靖冬来 高 冉 武力勇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019)05-目前认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罕见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中枢系统内致病型朊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PrP Sc )异常沉积所致。
本文就CJD 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从体液、外周免疫器官、神经影像学等方面临床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随着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其临床前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血浆、脑脊液、外周免疫器官临床前PrP Sc 检出以及神经影像学临床前研究,为未来CJD 临床前诊断体系的建立开辟了方向。
一、概述朊蛋白病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其特征是将自然存在的正常细胞型PrP c 转变为一种异常折叠的蛋白质,称为PrP Sc 。
CJD 是人类朊蛋白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常突然发作,整个病程通常在几个月内,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快速进展的痴呆、肌阵挛。
按病因CJD 可分为四型: 散发型、遗传/家族型、医源型、变异型[2]。
散发性CJD(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最常见的,据推测,约占全世界报道朊蛋白病例的85%[3]。
CJD 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别是在其早期阶段,可能会模仿几种可逆性或可治疗的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死亡率100%[4]。
不过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识别以及脑电图、磁共振以及脑脊液14-3-3蛋白的检测可以实现早期临床诊断,而确诊方法包括死后尸检和脑组织活检难于实现。
由于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直到疾病的末期才显现出来,一经诊断通常预示着疾病的迅速恶化和死亡,早期诊断对于更深入的了解朊蛋白神经病理学的机制以及实现早期的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故目前的学者将研究的时间窗提前的临床前期,寻找早期诊断的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当今CJD 研究的趋势和热点。
纳米递送系统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纳米递送系统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叶启航1,李艺2,3,张云梦1,叶军明2,3作者单位1.赣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江西赣州3410003.赣州市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基金项目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原位注射bFGF-E CM-HP 温敏型水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和作用机制,No.81760230);江西省科学自然基金(近红外光响应PDA-HP 水凝胶改善线粒体功能的脊髓损伤光热治疗研究,No.20224BAB 216047)收稿日期2023-06-15通讯作者叶军明yjm7798@sina.com摘要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的临床治疗包括急救处理、手术、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常规的药物治疗存在难以穿越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BSCB )、不能靶向受损的神经组织的问题。
纳米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控释放特性和靶向脊髓组织的能力,可以克服常规给药方式的不足,通过精细化设计组装和外表修饰赋予纳米递送系统出众的治疗效果。
本文综述了在SCI 中纳米粒子用于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在SCI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靶向策略及具有运用前景的纳米粒子及其各自特性与局限性,以及将纳米递送技术应用于临床SCI 修复领域所需克服的努力与障碍。
关键词脊髓损伤;纳米粒子;靶向治疗;纳米递送中图分类号R741;R744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30415本文引用格式:叶启航,李艺,张云梦,叶军明.纳米递送系统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19(1):45-50.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 Delivery Systems in Spinal Cord Injury YE Qihang 1,LI Yi 2,3,ZHANGYunmeng 1,YE Junming 2,3.1.The First Clinical Schoo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Jiangxi 341000,China;2.Anesthesia Surgery Center,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Jiangxi 341000,China;3.Ganzhou Key Laboratory of Anesthesiology,Jiangxi 341000,ChinaAbstract Spinal cord injury (SCI)is a severe neurological condition.The primary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clude emergency treatment,surgical procedures,drug therapy,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s.However,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is difficult to cross the 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BSCB)and cannot target damaged nerve tissue.In contrast,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offer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ies and can precisely target spinal cord tissue,thereby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drug therapies.Through exquisite design,assembly and external modification,the nanomedi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outstanding therapeutic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in SCI.Furthermore,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targeting strategies utilized in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spinal cord injury,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of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Finally,the efforts and obstacles to be overcome in the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SCI repair are discussed.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nanoparticles;targeted therapy;nano delivery1脊髓损伤1.1流行病学SCI 是指因创伤或疾病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性损伤。
新冠病毒嗜神经性致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

·综述·新冠病毒嗜神经性致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姚金艳1,2,关心2,魏文娟2,邹伟1,3,刘晶1,2,3作者单位1.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辽宁大连1160113.辽宁省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No.2018J11CY 025);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No.XLYC1902031);辽宁省政府“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No.XLYC1907009)收稿日期2021-07-12通讯作者刘晶liujing.dlrmc@摘要临床研究发现,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这表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嗜神经性,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症状。
细胞因子风暴可损伤血管且加剧急、慢性神经炎症反应。
本文主要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嗜神经性探讨其致病机制及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未来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改善患者神经系统预后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神经系统;嗜神经性;细胞因子风暴中图分类号R741;R741.02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10659本文引用格式:姚金艳,关心,魏文娟,邹伟,刘晶.新冠病毒嗜神经性致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7):427-431.Neurotropism of SARS-CoV-2Causes Damage and Dys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YAOJinyan 1,2,GUAN Xin 2,WEI Wenjuan 2,ZOU Wei 1,3,LIU Jing 1,2,3.1.Dalian Stem Cell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novation Institute,Liaoning 116023,China;2.Stem Cell Clinical Research Institut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6011,China;3.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precision medicine,Liaoning 116023,ChinaAbstract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OVID-19can cause damage and dys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which indicates that SARS-CoV-2is neurotropic in some cases and can invad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cause symptoms.Cytokine storm can damage blood vessels and exacerbate acute and chronic neuroinflammatory reactions.Herein,we mainly focus on the neurotropism of SARS-CoV-2to explore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VID-19and related neurological diseases,thereby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find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the future.Keywords COVID-19;SARS-CoV-2;nervous system;neurotropism;cytokine storm病毒感染在通常情况下从外周组织开始,很少会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这是因为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 )可有效地保护CNS 免受大多数病毒的感染[1]。
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

核受体PPAR-γ 介导单核/巨噬细胞极化转变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发生中的关键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用及其机制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谷氨酰胺/乳酸摄取利用改变促进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机制及治疗研 究 返座基因NANOGP8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其对肺腺癌病理的影响 肝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LncRNA预测模型的建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第3页,共28页
序号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项目名称 Tet2在肝癌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加双氧酶TET2泛素化修饰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Rho/ROCK信号通路介导生物钟基因Clock促下肢静脉病变机制 同源盒蛋白Pbx1在三阴性乳腺癌铂类耐药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 FOXP1不同异构体通过S100A4调控乳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eEF2K通过调控自噬介导三阴性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侵袭性及转移潜能 跨损伤DNA合成通路关键基因REV3L参与调控宫颈癌细胞对蟾毒灵(Bufalin)敏感性的机 制研究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miRNA-200a在HGF/c-Met途径影响肺癌放射敏感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 究
项目 负责人 顾静文 李剑 徐铭 叶红英 赵晓龙 许国雄 周晓东 方浩 张婧 黄欣 倪玉苏 张明 刘琛 江孙芳 李晨光 杨渊峰 范虹 向作林
线粒体自噬调控氧化应激途径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激活SHH和Wnt信号通路促进螺旋神经元轴突再生及与新生毛细胞间突触的形成 AJUBA在喉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制备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人类心室肌细胞及治疗心衰的实验研究 肠道菌群异常与抑郁症患病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布南色林联合天智颗粒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

㊃96㊀㊃JournalofHenanUniversity(MedicalScience)2021,40(2)文章编号:1672-7606(2021)02-0096-05布南色林联合天智颗粒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刘璐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新乡453002摘㊀要: 目的 探讨布南色林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比较单用布南色林和联合天智颗粒对认知功能改善的差异㊂ 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7月入院病程不少于5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南色林单用组(以下简称单用组)和布南色林联用天智颗粒组(以下简称联用组),每组30例,观察时间为8周㊂于治疗前㊁治疗后第4周㊁第8周分别对单用组㊁联用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评价,采用韦氏数字广度测验(DS)㊁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时招募30名健康受试者并进行上述评价㊂ 结果 治疗前单用组和联用组PANSS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低(P<0.05);单用组在治疗4周和8周后,数字广度测验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用组在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单用组(P<0.05);单用组在4周和8周后,威斯康星分类测试各项评分均有改善,联用组在治疗4周㊁8周后仅正确应答数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8周后血清中BDNF水平联用组高于单用组(P<0.05)㊂ 结论 布南色林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阳性症状㊁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联用天智颗粒可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㊂关键词:布南色林;天智颗粒;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中图分类号:R749.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收稿日期:2021⁃01⁃25㊀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2016063245)㊀作者简介:刘璐(1976⁃),男,主管药师㊂研究方向: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药理学㊂ControlstudyaboutthetreatmentofchronicschizophreniacognitiveimpairmentbyblonanserincombinedwithTianzhigranulesLIULuDepartmentofPharmacy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Xinxiang4530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therapeuticeffectofblonanserinonschizophreniaandcomparetheimprovementofcognitivefunctionbetweentakingblonanserinwithandwithoutTianzhigranules. Methods 60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 durationofnotlessthan5years inahospitalfromJune2018toJuly2018 whowererandomlyselected usingrandomnumbertablemethodweredividedintothesingleblonanseringroup hereinafterreferredtoasalonegroup andblonanserincombinedwithTianzhigranulesgroup hereinafterreferredtoasthecombinationgroup .30casesineachgroup periodofobservationfor8weeks.Theseverityofthediseasewasevaluatedusingthepositiveandnegativesymptomscale PANSS beforetheexperiment 4weeksafterthetreatment and8weeksafterthetreatment andthecognitivefunctionwasevaluatedusingtheweissdigitalbreadthtest DS andtheWisconsincardclassificationtest WCST .BesidestheserumlevelofBDNFwasdetectedby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nalysis.Atthesametime 30healthysubjectswererecruitedandevaluated. Results 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PANSSscores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 P>0.05 butthescoreswerelowerinbothgroupsat4weeksand8weeksaftertreatment P<0.05 .After4weeksand8weeksoftreatment thescoresofthedigitalbreadthtestwereimprovedcomparedwiththosebeforetreatment P<0.05 andthescoresofthecombinedtreatment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thesingle⁃usegroupafter8weeksoftreatment P<0.05 .TheWisconsinclassificationtestscores2021,40(2)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㊃97㊀㊃improvedafter4and8weeksinthesingle⁃usegroup andonlythenumberofcorrectresponseswashigherinthecombinedgroupafter4and8weeksP<0.05 .After8weeksoftreatment serumBDNFlevelinthecombinedgroupwashigherthanthoseinthesinglegroup. Conclusion Blonanserincaneffectivelyimprovepositivesymptoms negativesymptomsandcognitivefunctioninpatientswithchronicschizophrenia andtianzhigranulecanimprovecognitivefunctionbetter.Keywords blonanserin Tianzhigranules schizophrenia cognitiveimpairment㊀㊀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致残率高㊁难治愈的特点㊂已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多与遗传㊁神经发育㊁心理应激,以及社会因素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㊂精神分裂症患者除表现出阳性和阴性症状外,有些患者还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包括注意㊁执行㊁工作记忆㊁情节记忆㊁抽象概括等功能出现障碍㊂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一直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1]㊂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逐渐被新型抗精神病药所替代,而新型抗精神病药中的布南色林对5⁃HT2受体和D2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拮抗性,对D1㊁H1和M1受体选择性较弱㊂研究发现,布南色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2⁃3],还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4]㊂有研究表明,天智颗粒可以有效改善肝阳上亢所引起的智能减退㊁烦躁易怒㊁失眠等症状[5]㊂现临床中关于两类药联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入选标准和排除方法1)入选标准:①经2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诊断(西医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标准“中阴虚火旺型精神分裂症诊断);②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③年龄25 65周岁;④病程>5a;⑤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的抗精神病药物;⑥入组前2周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6mon内未做过电痉挛治疗或改良电痉挛治疗㊂2)排除标准:①患者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②伴有躯体疾病者(如心㊁脑血管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疾病);③存在吸毒㊁酗酒以及药物滥用史;④特殊人群(哺乳㊁怀孕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视听觉障碍者,对布南色林和天智颗粒过敏者或有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者);⑤治疗期间存在冲动㊁不合作和自杀倾向者;⑥使用苯海索者㊂3)正常组自我院后勤工作人员中招募,入选和排除标准:①无痴呆㊁脑损伤和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②无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㊂1.2㊀一般资料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来自某院2018年6月至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布南色林单用组(简称 单用组 )和布南色林联用天智颗粒组(简称 联用组 )各30例㊂单用组,布南色林的平均日剂量(13.00ʃ3.87)mg/d,年龄33 64岁,平均(48.43ʃ10.28)岁,男女比例15/15,病程(74.90ʃ14.99)mon,平均受教育(9.60ʃ2.11)a;联用组,布南色林的平均日剂量(12.50ʃ3.71)mg/d,天智颗粒日剂量15g/d,年龄31 65岁,平均(48.50ʃ10.66)岁,男女比例14/16,病程(77.10ʃ17.28)mon,平均受教育(9.80ʃ2.32)a㊂正常组年龄30 63岁,平均(46.40ʃ13.8)岁,男女比例16/14,平均受教育(9.20ʃ2.44)a㊂三组之间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用组和联用组的病程和布南色林平均日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均获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审核(备案号20180103)㊂1.3㊀方法1.3.1㊀治疗方法实验所用布南色林(SumitomoDainipponPhar⁃maCo.,Ltd.SuzukaPlant,分包装: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45)㊁联合天智颗粒(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41)均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布南色林初始剂量8mg/d,用药1周后根据病情调整至维持剂量8 16mg/d,最大不超过24mg/d,天智颗粒剂量为15g/d,观察时间为8周㊂1.3.2㊀评定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人口资料学统计,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㊁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数学广度测验(DST)分别于治疗前㊁治疗后4周末㊁8周末进行㊂此评分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测验室中级以上职称㊃98㊀㊃JournalofHenanUniversity(MedicalScience)2021,40(2)人员负责㊂除治疗前外,每项测验完成时间点设置为相应节点前后3d内㊂1.3.3㊀检验方法分别于治疗前㊁治疗4周后㊁治疗8周后等时间点的清晨,患者必须空腹,由统一专业人员进行静脉取血,室温静置30min,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分装于-80ħ保存㊂待所有患者血清样本收集完备后,统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试剂盒购自美国GeneTex公司㊂1.3.4㊀统计方法对研究得出数据采用SPSS24.0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治疗前单用组和联用组PANSS各项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㊁治疗8周后,组内PANS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8周后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4周后低(P<0.05),见表1㊂2.2㊀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治疗后DST比较治疗前单用组和联用组与正常组比较,DST中正背㊁倒背和总分均较低(P<0.05);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正背㊁倒背和总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8周后较同组治疗4周后正背㊁倒背和总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联用组在治疗8周后DST各项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㊂见表2㊂2.3㊀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治疗前后WCST比较治疗前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总应答数㊁错误应答数均较高(P<0.05),而正确应答数㊁完成分类数均较低(P<0.05);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总应答数没有明显变化,正确应答数㊁完成分类数均增加(P<0.05),错误应答数均较低(P<0.05);治疗8周后较同组治疗4周后正确应答数㊁完成分类数㊁错误应答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用组较单组仅在治疗8周后正确应答数有明显改善(P<0.05)㊂见表3㊂2.4㊀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变化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单用组和联用组较正常组低(P<0.05),而治疗4周后较各自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8周后联用组较单用组升高(P<0.05)㊂见表4㊂表1㊀两组治疗前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xʃs)项目单用组治疗前4周8周联用组治疗前4周8周PANSS总分80.4ʃ5.1071.2ʃ4.07∗59.1ʃ4.61∗∗82.3ʃ4.3772.5ʃ4.06∗59.6ʃ3.63∗∗PANSS一般病理量表分36.1ʃ3.5831.6ʃ3.25∗26.4ʃ2.60∗∗36.7ʃ3.3632.7ʃ2.76∗27.4ʃ2.41∗∗PANSS阳性量表分24.8ʃ2.6719.7ʃ1.78∗16.4ʃ2.04∗∗23.8ʃ3.0719.6ʃ1.72∗15.7ʃ1.94∗∗PANSS阴性量表分21.4ʃ1.6619.9ʃ2.51∗16.3ʃ3.24∗∗21.8ʃ1.4220.2ʃ2.78∗16.4ʃ3.05∗∗㊀㊀∗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㊂表2㊀数字广度治疗前后评分比较(xʃs)项目单用组治疗前4周8周联用组治疗前4周8周正常组正背6.63ʃ1.25#7.53ʃ1.18∗#8.9ʃ1.22∗∗#6.53ʃ1.33#8.2ʃ1.22∗#9.50ʃ0.99∗∗ә9.60ʃ0.99倒背4.23ʃ1.09#5.23ʃ1.36∗#5.97ʃ1.28∗∗#4.07ʃ1.03#5.0ʃ1.15∗#6.73ʃ1.09∗∗ә6.87ʃ0.92总分10.87ʃ1.59#12.80ʃ1.78∗#14.87ʃ1.75∗∗#10.60ʃ1.76#13.2ʃ1.6∗#16.23ʃ1.28∗∗ә16.47ʃ1.20㊀㊀∗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ә与单用组比较,P<0.05㊂表3㊀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治疗前后比较( xʃs)项目单用组治疗前4周8周联用组治疗前4周8周正常组总应答数111.8ʃ21.45#109.4ʃ21.50#107.80ʃ21.84115.07ʃ19.98#112.33ʃ22.25#104.73ʃ22.0199.83ʃ21.72正确应答数60.03ʃ17.38#64.43ʃ15.98∗#77.33ʃ10.14∗∗60.37ʃ16.94#75.63ʃ10.20∗ә78.3ʃ12.69∗∗#ә79.23ʃ7.42错误应答数51.77ʃ35.74#44.97ʃ34.66∗#30.46ʃ25.55∗∗54.7ʃ32.60#36.7ʃ23.80∗#26.43ʃ26.23∗∗20.6ʃ16.98完成分类数4.30ʃ1.83#4.67ʃ1.49∗#5.17ʃ0.97∗∗4.37ʃ1.38#4.93ʃ0.93∗#5.43ʃ0.72∗∗5.5ʃ0.67㊀㊀∗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ә与单用组比较,P<0.05㊂2021,40(2)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㊃99㊀㊃表4㊀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BDNF水平变化(单位:μg㊃L-1)组别治疗前4周8周单用组15.17ʃ4.71#16.63ʃ4.07∗17.83ʃ3.41∗∗联用组14.43ʃ4.78#16.97ʃ4.33∗19.57ʃ3.16∗∗ә正常组21.13ʃ3.31㊀㊀∗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ә与单用组比较,P<0.05㊂3㊀讨论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损害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但有研究发现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在患者具有其他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开始了[6⁃8],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9]㊂中医学认为精神分裂症属于癫症,还涉及狂㊁呆二症,更细分为阴虚火旺型㊁肝郁脾虚型等亚型[10]㊂阴虚火旺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障碍㊁孤独退缩㊁舌红无苔和脉细数等症状[11]㊂天智颗粒主要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智能减退㊁思维迟缓㊁理解多误等症状的治疗,适应证与阴虚火旺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相似㊂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联合天智颗粒对该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㊂布南色林除对D2和5⁃HT2A受体有拮抗作用外[12],还对D3受体高度拮抗,因此布南色林可能有认知改善作用[4]㊂在对布南色林和利培酮的一项对照研究中发现,接受布南色林或利培酮治疗8周后的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3],本研究也发现在使用布南色林4周㊁8周,PAN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㊂另一项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布南色林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包括语言流畅性和执行功能的改善[13]㊂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前采用WCST和DS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发现,其与正常组比较存在抽象概括能力㊁信息提取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等功能障碍㊂在接受布南色林治疗4周和8周后,较治疗前数字广度测验中的各项评分均有明显增加,进一步说明布南色林可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工作记忆能力㊂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显示,布南色林治疗4周和8周后,其正确应答数明显升高,错误应答数明显降低,这也说明布南色林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抽象概括能力㊁信息提取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㊂天智颗粒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添加槐花而成的中成药[14],更有攻补兼施㊁平肝潜阳的功效㊂王巍等[15]发现动物实验中天智颗粒可延缓脑损伤大鼠脑内乙酰胆碱水平降低的趋势,并对胆碱能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㊂另外武胜涛[16]等对94例血管性痴呆研究发现,天智颗粒可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运动能力㊁语言能力㊁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㊂本研究联用组较单用组在治疗8周后数字广度测验各项评分优于同时间点的单用组,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在4周和8周末仅正确应答数较同时间点单用组高,其他均没有明显差异㊂因此可以说明联用天智颗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能力㊁抽象概括能力㊁信息提取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㊂众多研究[17⁃18]表明,血清或血浆中BDNF水平与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存在相关关系,且对认知功能症状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19⁃20]㊂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4周后,血清中的BNDF明显高于治疗前,当治疗8周后,联用组血清中的BDNF明显高于单用组,这也说明联用天智颗粒较单用布南色林能较好的改善血清中BDNF水平㊂综上所述,布南色林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阳性症状㊁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联用天智颗粒后有更好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㊂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相对较短,无多中心㊁大样本长期对照研究的支持,今后需联合多中心,进行相关数据的完善和验证㊂参考文献:[1]江开达.精神病学新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52⁃153.[2]JAEWONY,WON⁃MYONGB,HYUN⁃SANGC,etal.Effi⁃cacyandtolerabilityofblonanserininthe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arandomized,doubleblind,risperidone⁃comparedtrial[J].ClinNeuropharmacol,2010,33(4):169⁃175.[3]MURASAKIM.Clinicalevaluationofblonanserinforschiz⁃ophrenia:adouble⁃blindtrialcomparingblonanserinwithhaloperidol[J].JpnJClinPsychopharmacol,2007,10:2059.[4]KOTANIM,ENOMOTOT,MURAIT.Theatypicalantip⁃sychoticblonanserinreverses(+)⁃PD⁃128907⁃andket⁃amine⁃induceddeficitinexecutivefunctionincommonmar⁃mosets[J].BehavBrainRes,2016,305:212⁃217.[5]谢正凯,谢娜,封彦锋.天智颗粒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9):95⁃96.[6]SOMMERIE,BEARDENCE,VANDELLENE.Earlyinterventionsinriskgroupsforschizophrenia:whatarewewaitingfor?[J].NPJSchizophrenia,2016,2:16003.[7]SCHULTZE⁃LUTTERF,MICHELC,SCHMIDTSJ.EPAguidanceontheearlydetectionofclinicalhighriskstatesofpsychoses[J].Europeanpsychiatry,2015,30(3):405⁃416.[8]SCHMIDTSJ,SCHULTZE⁃LUTTERF,SCHIMMELMANNB㊃100㊀㊃JournalofHenanUniversity(MedicalScience)2021,40(2)G.EPAguidanceontheearlyinterventioninclinicalhighriskstatesofpsychoses[J].EuropeanPsychiatry,2015,30(3):388⁃404.[9]GREENMF,BEARDENCE,CANNONTD.Socialcog⁃nitioninschizophrenia,part1:performanceacrossphaseofillness[J].SchizophreniaBull,2012,38(4):854⁃864.[10]贾海骅,赵红霞,连智华.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25⁃27.[11]李炜东,樊彩联,刘飞.109例精神分裂症中医辨证分型临床调查分析[J].陕西中医,2003(2):140⁃142.[12]UNET,KURUMIYAS.Pharmacologicalprofileofblo⁃nanserin[J].JpnJClinPsychopharmacol,2007,10:1263⁃1272.[13]HORIH,YAMADAK,KAMADAD.Effectofblonan⁃serinoncognitiveandsocialfunctioninacutephaseJapa⁃neseschizophreniacomparedwithrisperidone[J].Neuro⁃psychDisTreat,2014,10:527⁃533.[14]周峦,祝丹妮.天智颗粒㊁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FMA㊁MBI㊁SS⁃QOL评分的影响[J].2018,39(7):860⁃862.[15]孙晓芳,王巍,王丹巧,等.天智颗粒对叠氮钠诱导脑损伤大鼠纹状体细胞外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41⁃145.[16]武胜涛,张羽,李富慧.盐酸美金刚片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29):4109⁃4112.[17]黄磊,田国强,蒋海潮.利培酮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认知功能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485⁃2488.[18]宋明芬,章隆,董介正.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患者奥氮平治疗疗效与血浆BDNF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11):1388⁃1392.[19]金靖谊,时小燕.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2):147⁃152.[20]曹宏波,刘忠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㊁IL⁃6㊁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3):331⁃333.[责任编辑㊀李麦产](上接第95页)参考文献:[1]周建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6):40⁃42.[2]林建寿,陈荣吉,赵思娟,等.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3):99⁃102.[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4]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10⁃30.[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6]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13(1):7⁃26.[7]SERKANT,SERTANK,OZGURS,etal.Evaluationofultrasound⁃guidederectorspinaeplaneblockforpostopera⁃tiveanalgesiain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a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clinicaltrial[J].JClinAnesth,2018,49(1):101⁃106.[8]BARTNICKAJ,ZIETKIEWICZAA,KOWALSKIGJ,etal.Anergonomicsstudyonwristposturewhenusinglaparo⁃scopictoolsinfourtechniquesinminimallyinvasivesurgery[J].IntJOccupSafErgon,2018,24(3):438⁃449.[9]KMENK,BURCUM,SERRAT.Ultrasound⁃guidedposteriorquadratuslumborumblockforpostoperativepainafter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arandomizedcontrolleddoubleblindstudy[J].JClinAnesth,2018,49(1):112⁃117.[10]王永强,康云,雷军玲.胆道造影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胆道损伤和结石残留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2):2777⁃2778.[11]陈光彬,刘丹峰,章新桥,等.Rouviere沟引导的胆囊后三角入路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作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8,33(2):101⁃104.[12]王荣东,李峰.腹腔镜中转开腹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4):386⁃388.[13]许倩.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6):761⁃765.[14]GERARDJ,MINHLB,POIRIERJ,etal.Acutecholecysti⁃tis:comparingclinicaloutcomeswithTG13severityandin⁃tendedlaparoscopicversusopencholecystectomyindifficultoperativecases[J].SurgEndosc,2018,32(9):3943⁃3948.[15]KANGCM,CHONGGU,HONGLJ,etal.RoboticcholecystectomyusingthenewlydevelopedKoreanroboticsurgicalsystem,Revo⁃i:apreclinicalexperimentinapor⁃cinemodel[J].YonseiMedJ,2017,58(5):1075⁃1077.[责任编辑㊀李武营]。
干眼与眼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性进展

干眼与眼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性进展兰东怡;石文卿;邵毅【摘要】干眼(dry eye,DE)是一种常见的多因子眼表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DE 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刺激和眼部疼痛.研究表明,DE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综述了DE与眼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似处,重点介绍临床特征、眼部神经性疼痛评估及治疗方法.【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9(039)005【总页数】4页(P491-494)【关键词】干眼;神经病理性疼痛;眼表疾病【作者】兰东怡;石文卿;邵毅【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2干眼(dry eye,DE)是一种多因子的眼表疾病,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眼部干涩、不适、疼痛以及眼表泪膜稳态丧失,如泪液产生减少和蒸发过度[1-2]。
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均统一称为DE[1]。
DE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的、多样的疾病,若能明确其分类,对DE而言将会有更好的理解与治疗。
近年研究发现,有DE症状但无明显临床体征的患者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有诸多类似之处[3]。
本文就NP与某些亚型的DE在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学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1 DE概述DE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亚洲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4]。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DE患者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相关性疾病等均有差异[5]。
引起DE的刺激因素包括冷空气、空气污染、低湿度环境等。
DE患者常有不同的症状,如疼痛、烧灼感、干涩、流泪等,这些症状可同时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简介
2019 医学科学技术奖 外周组织微创病理在神经系统罕见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推荐单位:北京大学 推荐意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肌肉病中心,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建立与完善了外周组织微创病理技术平台,通过外周组织微创活检技术(骨骼肌、 外周感觉神经、皮肤组织)协助诊断神经系统罕见病;团队近十年又开展与建立了 神经系统罕见病的免疫学检查实验室、基因检测实验室。不仅为自身免疫性神经系 统罕见病患者提供最为准确的分子免疫学诊断,也为遗传性神经系统罕见病患者的 精准分子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相继诊断并报道了很多种罕见 神经肌肉病、遗传性代谢性脑病,服务于全国患者,目前年活检量为全国最大单位。 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队列登记注册系统及生物标本库, 深入分析了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报道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谱系,提高了 我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影响力,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国神经肌肉病中心同时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培训班、培养 研究生、进修生等方式,协助国内多家兄弟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病理科建立外周组织 微创病理技术平台,带动并促进行业内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在提高相关医技人员 的临床与科研水平的同时,服务于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极大的社会 效益。
同意推荐申报 2019 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3.1 项目背景 神经系统罕见病(rare diseases in nervous system, RDNS)是一组病因复杂具有临 床表型与基因型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对改善 RDNS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 RDNS 存在种类繁多、确诊困难、患病总人数并不低等特点,而我国目前对于 RDNS 的诊断与干预仅局限于国内个别诊疗中心,就全国范围而言尚有巨大的空缺,所以 建立规范化的诊断策略已成为我国 RDNS 防治的重大需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国神 经肌肉病中心通过建立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外周组织微创病理技术(骨骼肌、外周感 觉神经及皮肤),重点结合免疫学检查及基因检测,构建精准完善的 RDNS 诊断平台; 建立并优化 RDNS 的诊断策略,向全国持续推广,提高我国 RDNS 诊断水平。 3.2 主要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点 (1)建立与完善外周组织微创病理技术平台:成功建立并不断改进与完善骨骼肌、 外周感觉神经及皮肤组织的微创病理技术,结合免疫学检查及基因检测,构建了精 准的 RDNS 诊断平台;(2)基因型与表型研究:通过病理诊断桥接了临床和分子诊断, 对遗传性 RDNS 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发现了多种新发致病性变异及国内患者的热 点突变与特殊临床表型;(3)通过病理检查,诊断获得性 RDNS 并指导相关特异性抗 体的检测;(4)通过病理检查联合 RDNS 的影像学研究,首次发现多种肌病的特征性 影像学改变;(5)发病机制的研究:建立了从临床到基础研究再返回临床应用的转 化医学模式,阐明了一些可能的发病机制。 3.3 成果产生的价值 (1)完成 9282 例外周组织微创病理检查,在诊断的 100 多种 RDNS 中,28 种为国内 首次报道,1 种为亚洲首次报道;建立了 RDNS 的临床队列登记系统及生物标本库, 肌肉病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样本库。线粒体脑肌病、结蛋白病、GNE 肌病、眼咽远端肌 病、CADASIL 及 CMT2A 等,均为国内最大的队列研究;(2)代表性相关论著 20 篇, 其中 SCI 收录 11 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9 篇;(3)袁云教授主编 2 本及主译 2 本 RDNS 相关书籍;(4)研究成果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告 13 次;获得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为第 2 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 等奖一次,为第 2 完成人。 3.4 推广应用
Neurology, 2011;8
features in 33
7.14
1
Neurosurge 2(5):5
袁云 33 33
mainland Chinese
4
ry, and 34-9
families with
Psychiatry
CADASIL
Both hypokalaemic
否
and normokalaemic
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序号
类别
国别
授权号
授权 时间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发明人
无
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名称
刊名
年,卷
通讯作 SCI
影响
(期)及
者(含共 他引
因子
页码
同) 次数
他引 总次 数
通讯作者 单位是否 含国外单
位
NOTCH3 mutations
否
Journal of
and clinical
Journal of
periodic paralysis
Neurology, 2010;8
in different
7.14
2
Neurosurge 1(6):7
袁云
4
4
members of a single
4
ry, and 03-4
family with novel
Psychiatry
R1129Q mutation in
本研究中心通过外周组织微创病理技术平台,诊断了多种 RDNS,提高了我国在国际
上该领域研究的影响力。培养了多位 RDNS 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协助 20
余家兄弟医院建立外周组织微创病理技术平台,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
医生的诊断水平,降低了 RDNS 的诊断难度,提高了我国 RDNS 诊断水平,具有重要
for
dystrophinopathies
Clutation
analysis in
mainland Chinese
SCN4A gene
The trefoil with
否
single fruit sign
in muscle magnetic European 2015;8
2.84
3 resonanceimaging Journal of 4(10):
袁云
1
1
3
is highly specific Radiology 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