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包积液
经皮介入诊治恶性心包积液15例

经皮介入诊治恶性心包积液15例
赵遴;孙予北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6(041)005
【摘要】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所致,临床上常易导致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
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作者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引流术并在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5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018-1019)
【作者】赵遴;孙予北
【作者单位】洛阳东方医院博丹肿瘤内科,洛阳,471000;洛阳东方医院超声诊断科,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严重出血诊治进展 [J], 刘如
2.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J], 来春林;杨五小;刘晓红;冀友瑞;王继荣;李丽琪;乔爱春;王东霞
3.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非心脏并发症的分析 [J], 巫天明
4.超声在诊治经皮腔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 [J], 袁文琳;李盈;张华;黎月薇
5.经皮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治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 [J], 闫丽;许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法

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法
治疗恶性疾病方法选择很关键,不同恶性疾病症状、表现都是不同,因此治疗这样疾病的时候,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法,这样对缓解患者疾病有很好帮助,那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这样疾病治疗上,也是有很多不错方法,下面就对这样治疗方式详细介绍下。
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法:
1.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
(1)心包穿刺的适应证:①发绀、呼吸困难或休克样综合征;
②意识障碍;③周围静脉压升高至1.27kPa以上;④脉压下降至
2.67kPa以下;⑤测定奇脉压改变已超过脉压50%以上
(2)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治疗性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的基本操作与诊断性心包穿刺相同,在抽出50~100ml心包积液后,奇脉心电交替和周围静脉压应有所改善其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改善有待心包积液的进一步排除。
保守治疗(即反复心包抽液或短期导管引流)对一些病人可得暂时疗效但心包填塞症常可在48~72h内复发除非延长使用心包导管引流,或可有3%的病人能
较长期缓解;因此须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2.全身性化疗
对化疗敏感的肿瘤且心包积液发展缓慢者,全身化疗一定时间后获得肿瘤缩小及减少心包液的产生即可缓解恶性心包积液
的临床症状。
在对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法认识后,改善这样疾病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过程中,家属也需要配合医生做法,对患者护理上,都是要全面的进行,这样避免诱发其他疾病出现。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恶性肿瘤合并心包腔转移,部分合并胸膜腔转移并胸膜腔积液病例为研究对象共27例,予以经皮心包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彻底引流后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
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44.4%),好转(PR)13(48.1%)例,无效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有效率(CR+PR)92.5%。
结论: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效果好,毒副作用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心包腔局部化疗【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96-02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1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27份,均为肺部恶性肿瘤并心包转移并积液患者,部分为多浆膜腔积液。
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确诊。
27例病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岁,其中大量胸腔积液18例,中等量胸腔积液9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体征有颈静脉怒张、心音低而遥远,心浊音界增大,肝大,双下肢水肿。
1.2 治疗方法由于常规心包腔穿刺抽液风险高,常需多次穿刺,易合并心肌损伤、感染,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该导管可长期固定留置。
根据心脏彩超或胸部CT测量定位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持续吸氧,心电监护仪监视心电、SPO2,备好吸痰器及必要的抢救药品。
选好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成功后,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按预先测量的方向、深度穿刺进针,回抽见到积液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固定,分次抽取心包积液。
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整体护理

家属情感支持小组
03
组织家属参加情感支持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和感受,共
同面对困难。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 疼痛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提供营 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
术中配合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 换敷料,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
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 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心脏压塞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 体征,一旦出现心脏压塞症状,
呼吸困难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并及时 就医。
发热、感染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感染等紧急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应注 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加重或传播给他人。
THANKS。
心理疏导与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心理疏 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生活方式指导
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包括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避免过度 劳累等方面,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和提高生活质量。
06
出院指导与随访管理
出院前准备工作
评估患者状况
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 括心包积液量、心功能、呼吸功能、营养状况等,以确保 患者具备出院条件。
随访内容
随访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 状、体征变化及用药情况,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5例

・
8 8 - 临 床 研 究 0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台 杂 志 2 0 年 第 l 卷 第 9期 5月 号 02 1
验 ,尸 O 0 5 l< . 0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明 激 光 联 合 奥 平 栓 治 说 疗 比单 纯 激 光 治 疗 复 发 率 明 显 降 低
加 速 激 光 治 疗 后 伤 口 的 愈 台 .减 少 疾 病 的 复 发 。故 两者
3 1 应 用 C 激 光 治 疗 尖 锐 湿 疣 已 被 证 实 为 一 种 去 除 . O 肉 眼 病 灶 、改 善 临 床 症 状 的 好 方 法 ,可 使 人 乳 头 状 瘤 病 毒 基 因 组 完 全 消 失 ,能 有 效 消 除 HP 感 染 ] V 。 ,但 术 后 复 发 是 临 床 治 疗 的 一 大 难 题 。对 潜 藏 于 阴 道 及 宫 颈 内
VP 1 .DDP 或 M I 一 6 T.5Fu.L 。化 疔 1 3个 周 期 V ~ , 1 3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根 据 美 国 J .布 洛 克 恶 胜 心 包 积 . B 液 有 效 控 制 标 准 评 定 。完 全 缓 解 :心 包 积 液 完 伞 消 失 持 续≥ 3 0天 .或 心 包 填 塞 症 状 完 全 消 失 ≥ 3 0无 .临 床 症
体 征 及胸 片或 2DE等 确诊 .而 且 积 液量 较 大 ,心包 压 -
塞 等 症 状 较 明 显 。男 2 O例 , 5例 ; 龄 最 大 6 女 年 j岁 . 最
小 2 8岁 ,中 位 年 龄 4 0岁 其 中 肺 癌 1 ( 小 细 胞 肺 7例 非
癌 1 5例 ,小 细 胞 肺 癌 2例 ) 乳 腺 癌 6例 , 癌 2例 。 , 肝 恶 性 淋 巴瘤 1例 。均 系 晚 期 .曾 多 次 行 化 疗 或 放 疗 。B 超 或 C 检 查 示 心 包 腔 液 性 暗 区 深 度 2 0 3 0 ml T . ~ . c 5例 、
心包积液常见的原因是

心包积液常见的原因是心包积液是指在心包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包积液。
这类疾病引起心肌损伤或心包炎症反应,导致渗出液体增多。
2. 恶性肿瘤:许多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可以侵犯心包,导致心包积液。
癌细胞通过直接侵蚀心包,或者血液、淋巴系统将癌细胞转移到心包,引起心包腔内液体积聚。
3. 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也是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
这些疾病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心包受到免疫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心包积液。
4.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胸膜炎症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有时会引发心包层渗出液体增多,形成心包积液。
5. 心脏手术或创伤:心脏手术或创伤会导致心包受到物理性损伤,引起心包炎症反应和液体积聚。
6.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风疹、流行性感冒等,通过直接侵犯心包、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心包层受到感染,引起心包积液。
7. 其他病因: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甲亢危象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全身水肿等。
诊断心包积液一般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磁共振等检查方法来确定。
针对不同原因引发的心包积液,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渗液引流、心包穿刺、心包闭式引流等措施。
对于造成心包积液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等,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总之,心包积液的原因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如果出现心包积液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的体会

心电图:表现为非特异性的QRS电 压降低和T波低平,出现电交替提示大 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心脏彩超:这是最精确、快速和广 泛用来诊断心包积液的技术。心包积 液积聚导致左室后壁和后壁层心包间 以及右室前壁和壁层心包外及其邻近 胸壁的回声间出现无回声区。
其中,左胸腔积液11例,右胸腔积液23例。 优选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的体会
体征,而大量积液可出现听诊心音遥 也可发生于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症和肝硬化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时且可与腹水、胸腔积液同时出现。
心包积液临床上可无症状,但如果液体积聚导致心包腔内压力升高而产生心脏压迫则出现心脏压塞。
优选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的体会
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
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
目前以来自肺癌者最多,当肺癌转移至心 包时,心包腔液体增多,压迫心脏,使心 脏的射血功能发生障碍。如出现呼吸困难, 病人往往采取坐位,身躯前倾,面色苍白, 头面部、下肢浮肿。最初劳动或活动时气 急、心跳加快,逐渐出现静息下气急,不 能平卧,更严重时出现烦躁、大量冷汗、 血压下降等心脏压塞症状,为常见的引起 迅速死亡的原因之一。
慢性心包积液:积液存在6个月以上,可
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心包疾病中。通常患者可 有惊人的耐受力而无心脏受压的症状。慢性 心包积液尤好发于以往有特发性病毒性心包 炎、尿毒症性心包炎和继发于粘液性水肿或 肿瘤的心包炎患者中。也可发生于慢性心力 衰竭、肾病综合症和肝硬化等各种原因引起 的水、钠潴留时且可与腹水、胸腔积液同时 出现。慢性心包积液的处理,部分依赖于其 病因且必须除外隐匿性较低、无症状、稳定 的且是特发性的患者,除避免抗凝外常不需 要特异性治疗。
关于1例恶性肿瘤术后并发心包积液病人护理的探讨

关于1例恶性肿瘤术后并发心包积液病人护理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常常是癌症病人终末期表现之一,绝大多数由恶性肿瘤转移心包所致,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除淋巴细胞癌、乳腺癌外,多数预后很差。
约一半病变为单纯侵犯心包,1/3侵犯心肌,余下者可心包心肌同时受侵,多数心包转移,起病隐匿,临床发生率少,据有关文献报道在癌症病人过世后尸体解剖发现的8%-20%的患者其心脏和心包膜曾受到癌细胞侵犯,其中只有30%的病人于生前出现症状。
我ICU科于2012年10月8日收治1例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病人,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疗效满意。
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46岁诊断胃癌,左肝受侵主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一月余于2012年10月8日入院,2012年10月17日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全胃,左肝外叶,部分膈肌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术后诊断:胃体癌,肝外叶受侵,膈肌受侵,心包受侵,2012年10月24日,患者呼吸困难,心前区憋痛,胸片报:胸膜反应伴双侧胸水,心影增大,床旁B超报:心包大量积液,行心包穿刺抽出浑浊液500ml,给予心包穿刺置管术,持续引流心包积液,并给予心包冲洗,于2012年11月3日病情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
2 护理2.1 心理护理肿瘤晚期患者经长期治疗却未见明显好转,所以心情抑郁、焦虑,因为过多的心包积液造成心脏负荷过大,会产生气短、呼吸障碍、胸闷等现象,造成负面情绪增长,甚至由恐惧变成了绝望。
护理中应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培养患者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减轻心理负担利于长期治疗。
增加患者间的交流,尤其是分享态度积极患者的经验,以及曾经经历一系列治疗完全康复的患者的治疗经验,这对于患者的精神状态很有帮助。
2.2 积液引流护理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将其留置于心包腔内,末端连接引流袋,在胸壁处固定。
具体护理如下:2.2.1 观察:在患者出现呼吸障碍、气短、胸闷时,使用导管间断式的将心包积液引流,间断开放,逐渐增加引流量,避免抽引流过量引起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X→心影对称增大,呈烧瓶状,
上纵膈影变短。 CT→可确诊还可定量诊断。 临床表现典型。
(4)心电图检查:非特意性的
低电压,ST段和T波的改变,对
心包积液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5)心包积液检查:抽取心包积
液后做脱落细胞检查,一旦发现癌
细胞,则可确诊。恶性心包液CEA水 平升高,其敏感性高,可作为恶性
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典型体征为血 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怒张,心音低
弱。
(3)亚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如渗
液积聚较慢可出现静脉压增高,肝
肿大,下肢水肿,腹水,颈静脉吸 气时扩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奇脉(吸气时周围脉博消失或减弱)
等。
四.体征
心包摩擦音、心动过速、心
音遥远、心律失常、心脏浊音界 扩大、颈静脉怒张、肝大、胸腹
恶性心包积液
一.概念
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心包积液,是
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表现之一。有尸 检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心脏和心包
受侵率为5%-12%,约一半病变侵犯心
包,三分之一侵犯心肌,余下者可心
包、心肌同时受侵。
二.原因
肺癌 巴瘤 乳腺癌 白血病 淋 恶性黑色素瘤最为常见,
其次为胃肠道、肉瘤等。
三.临床表现
(2)心前区穿刺
于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
界内侧2cm,针自下向上、后方 刺入心包腔。
心穿刺点
3.操作步骤
皮肤常规消毒、麻醉、穿刺前检查
器械是否正常完好,针头、空针及 乳胶管是否通畅。 抽出液体后,助手协助固定针头, 直至将心包腔内液体基本抽尽。 拔出穿刺针,局部盖以纱布、胶布 固定。 抽出液体根据需要分别作细菌学、 生化学、细胞学检查。
多数心包转移起病隐匿,症状的出现与心包积液产生 的速度和量有关。主要表现为心包填塞症状:
(1)呼吸困难:呼吸浅表、急速,严重 时病人取坐位,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发绀,心包积液量极大时可有压迫气管 及食管:渗液积聚快,
静脉压不断上升,动脉压持续下降,
心脏普遍明显增大,呈“球形”
(3)CT检查:CT有很高的密度
分辨率,对心包病变显示清楚,可 以弥补超声检查的某些不足。
CT
1、多为水样密度,亦可为出血样 高密度。 2、增强后无明显改变,壁层心包 强化。 3、大量积液→形成包绕心包的异 常密度带。
CT平扫示心包腔明显增宽,以两侧心缘为明显,内见条带状液性低 密度区,伴有双侧胸腔积液。
(四)注意事项
1. 在心电图监视下进行,发现异常时, 酌情处理或停止操作。 2.穿刺过程中患者不要咳嗽或深呼吸。 3.抽液过程中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以 免空气进入心包腔,抽液速度要慢,首 次抽液量不超过500ml。为减轻急性心包 填塞症状,可抽500~1000ml,抽液时多 过快可导致心脏急性扩张或回心血量过 多而引起肺水肿。
(3)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对
心肌无刺激,可长时间留置
(4)心包内直接给药,腔内药物浓度远
较全身化疗时血药浓度为高,可使药
物和癌细胞充分接触,直接杀伤癌细 胞,同时腔内物约60%可以吸收到体 循环,再次进入肿瘤组织,杀灭肿细 胞,使积液减少。
谢谢!
水、四肢水肿。
五.辅助检查
(1)心脏B超:是诊断心包积
液的标准方法,快速并能估计心
包积液量,对诊断心包积液最有
意义。
超声表现
等级 微量 少量 中量
大量
ML 液体宽度 部位 30~50 2~3MM 房室沟 50~200 5MM 左室后壁 200~500 5~10MM 右室前壁 10~20MM 左室后壁 》500 》15MM 右室前壁 》20MM 左室后壁
心包积液常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心包穿刺术
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
腔内液体,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 找病原、解除压迫症状、排脓、 进行药物治疗。
(一)适应证
1、
心包炎伴积液需确定病因者。 2、 大量积液有心包填塞症状者。 3、 心包腔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者。 4、 炎性或脓性心包积液需反复 冲洗者。
(四)注意事项
4.术后静卧,每半小时测一次脉
搏、血压,共4次,以后每1小 时一次,共观察24小时。
(6)心包活检:无论是超声心动
或CT、MRI检查,只能从大体形态
上做出判断,而不能获得确切的病 理诊断;心包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阳性率又偏低,心包穿刺活检技术
则可以提高较高的阳性率。
6 治疗
(1)全身治疗
(2) 胸部X线检查:能提示心
影增大,但是,少量积液或液体
迅速积聚而胸片正常者也不少见。
X线检查
心影向两侧普遍扩大(积液300
毫升以上); 大量积液(大于1000毫升)时 心影呈烧瓶状,上腔静脉影增宽, 透视下心脏搏动弱。 肺野清晰可与心力衰竭相鉴别。
心影呈球形向两侧扩大,心胸比率0.64,左心缘 心弓界不清,上腔静脉稍加宽,两肺野清亮。
当患者无症状或症状很轻,没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 应行全身治 疗,尤其是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 淋巴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
(2)心包腔置管引流术
在超声引导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 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待引流干
净后,通过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化
疗药物。
该方法的优点
(1)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
(2) 能有效抽尽心包积液,有利于 多次心包内给药
(二)禁忌证
以心脏扩大为主而积液少者不宜
进行。
(三)操作方法
1.
体位
2.穿刺部位 3.操作步骤
1. 体位
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坐位。
2.穿刺部位
(1)胸骨下穿刺 (2)心前区穿刺
(1)胸骨下穿刺
取胸骨剑突与左肋弓交点处为穿
刺点。 穿刺方向与腹前壁成45°角, 针刺向上、后、中。 缓慢推进,边进针边抽吸,至吸 出液体时即停止前进,以免触及 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