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活动 《不怕看医生》

合集下载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知道医生是帮助人们解决疾病和痛苦的专业人士。

2. 培养幼儿对医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消除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心理。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生病时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2. 医生与病人:讲解医生如何救治病人,以及病人在看医生时的表现。

3. 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学会配合医生。

4. 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预防疾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5. 动手实践: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当医生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职业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医生和医院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医生救治病人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

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看医生的过程。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医生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医生、病人角色的头饰。

2. 准备相关图片、故事素材。

3. 准备模拟医院环境的道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模拟情景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医生的认识和恐惧心理的改善。

2. 收集幼儿在讨论交流中的发言,评估幼儿对医生职业的理解。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让幼儿对医生产生兴趣。

2.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3. 医生与病人:讲解医生如何救治病人,以及病人在看医生时的表现。

4. 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学会配合医生。

5. 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预防疾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6. 动手实践: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当医生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职业兴趣。

7.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医生的认识。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前言小班学生具有较弱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策略,因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档主要介绍一次小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将会: - 了解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 了解看医生是解决身体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 掌握看医生的方法与技巧; - 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丰富自我精神生活; - 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1.为什么要保持身体健康2.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医生3.看医生的方法与技巧4.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5.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教学过程1. 保持身体健康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或学生的实例引出“身体健康”的话题,并辅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为什么要保持身体健康,以及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2. 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医生介绍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例如头痛、发烧等,同时提醒学生孝敬父母、关心自己的身体。

3. 看医生的方法与技巧进行角色扮演,教学生如何与医生交流,告诉医生有哪些身体不适,以及如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 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介绍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维持心理平衡。

5. 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介绍几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例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或者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等。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例如: - 学生是否能简单介绍身体健康保持方法; - 学生是否知道看医生的方法与技巧; - 学生是否能积极应对情绪问题。

教学反思本次教育活动比较成功,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积极。

但在教案设计中,相对于提供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考虑多引入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积极面对心理问题的信心。

同时,应对掌握不好的环节进行反复梳理与练习。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不怕看医生》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

3.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正确面对身体不适,学会照顾自己。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医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医生吗?医生是做什么的?”(二)主题活动1.教师讲述故事《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什么害怕看医生?他是怎么克服恐惧的?”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和病人的场景。

2.幼儿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体验医生的工作和病人的感受。

3.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医生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对医生的恐惧感。

2.在互动环节,幼儿参与度较高,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体验了医生和病人的感受。

3.教师在点评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4.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引导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2.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不真实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

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表现,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关爱,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将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医生的工作,减少对医生的恐惧。

通过故事引导和角色扮演,让幼儿认识到医生是朋友,而不是令人害怕的人。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接受医生,克服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并能够在生病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概述小班儿童身体素质比较脆弱,经常需要家长或老师帮助看病。

但是很多小朋友对医生和看病可能存在一些恐惧和抵触情绪。

为了帮助小朋友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认知、提高他们应对疾病的能力,我设计了这篇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身体部位与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2.理解疾病引起的主要症状和对身体的影响;3.掌握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能够培养正确且积极的看医生的态度。

教学内容身体部位及器官名称通过绘制人体图和模拟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学习身体各部位、内脏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

例如,引导孩子们触摸头部、手臂、胃部,然后简单介绍这些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常见疾病及其症状介绍常见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所引起的主要症状,帮助孩子们理解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和影响。

例如,引导孩子们认识受伤后需要做出的处理方式,如使用冰袋等。

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通过展示食物、运动等相关图片,引导孩子们学习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和技能。

看医生的态度介绍看医生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而积极看待看医生的态度,让孩子们明白看医生并不可怕,相反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检查和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模拟游戏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例如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让孩子们模拟看病和检查的场景,帮助他们充分理解看病的重要性。

故事讲解制作绘本或以故事的方式介绍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使孩子们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好的认识。

互动答题利用互动答题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参与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本次教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教学利用多种形式让小朋友了解身体,疾病,健康等知识,多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更加积极的参与了课堂教学。

而且,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充分激发了小朋友学习健康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在健康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健康意识。

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有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积极参与,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注意及时引导和关注。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们了解看医生的重要性,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2.降低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和抵触情绪3.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热身环节1.首先让幼儿们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最近出现的小毛病,例如感冒、咳嗽等。

2.给幼儿们分组,一组扮演医生,一组扮演患者,进行角色扮演。

新知授课1.介绍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好处,例如能让身体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和治疗疾病。

2.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害怕看医生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的情况,让幼儿们了解害怕看医生的后果。

巩固练习1.观看一部有关看医生的动画片,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看医生的过程和步骤。

2.分组进行小讨论,让幼儿们提出去看医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课堂反思1.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问幼儿们学到了什么,对看医生的态度有没有变化。

2.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看医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宣传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减少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动画片和小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看医生的过程和意义,获得自我保健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后的反思,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儿们的学习结果,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幼儿们主动参与课堂,而在课后的反思环节中也有一些幼儿表达了自己对看医生的变化。

不过,也有一些幼儿仍然对看医生持有一定的害怕感,这也许是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吧。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新颖,效果也比较不错,但在操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班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及反思

小班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及反思

小班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及反思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看医生是为了保护健康,不要害怕去看医生。

教学内容:1.了解为什么要看医生:- 介绍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诊断和治疗疾病。

- 强调看医生是为了保护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不要等到病情加重才去看医生。

2.消除害怕看医生的心理障碍:- 与学生分享看医生不可怕的经历,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看医生的情绪。

- 演练学生看医生的准备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熟悉看医生的流程。

3.身体健康保护:- 强调平时的健康保护,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等对健康的重要性。

- 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疾病的发生。

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模拟看医生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通过互动来让学生了解看医生的流程和过程。

2. 绘画:- 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医生的经历,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医生的经历,鼓励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看医生有了更多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应该对看医生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地了解看医生的流程,同时在绘画和小组讨论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再害怕去看医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针对小班幼儿的健康教育课程,我们知道需要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

在此,我将继续为你设计接下来的课程内容。

1. 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介绍孩子们在看医生时可能会遇到的情景。

比如,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将一个学生扮演成医生,另一个学生扮演成病人。

通过模拟医生询问病情、检查身体、给药物等情景,让学生们在游戏中逐渐熟悉看医生时的流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讲故事引发共鸣以绘本、故事书等形式,通过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向孩子们介绍医生的工作和对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班幼儿健康不怕看医生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看医生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

2.培养幼儿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身体的态度,减少对看医生的抵触心理。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预防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

教学准备:1.道具:医生和病人的服装、医生用具(如听诊器、温度计等)。

2.图片:关于幼儿看医生的图片。

3.视频:幼儿看医生的真实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曾经生病的经历,以及看医生的经验。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生病了应该怎么办?”二、展示(15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医生和病人的服装,并简单向幼儿介绍医生的工作。

2.教师播放真实幼儿看医生的视频材料,让幼儿观察和讨论视频中医生和病人的情况。

三、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道具辅助讲解医生常用的一些工具,如温度计、听诊器等,让幼儿了解医生通过这些工具来检查身体。

2.教师讲解幼儿常见的疾病和疼痛,如感冒、发烧、咳嗽等,并解释为什么需要看医生。

3.教师强调幼儿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注意保暖等。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一部分幼儿扮演医生,另一部分幼儿扮演病人,进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和检查。

2.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看医生的过程,增加对医生的了解和信任。

五、反思(1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态度。

教学反思:这堂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减少对看医生的抵触心理,并培养幼儿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意识。

通过导入环节,我成功地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了生病和看医生的经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展示环节中,我使用了真实的幼儿看医生的视频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并培养正确的看医生态度和行为;•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学习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

2.2.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看医生态度和行为。

2.3. 教学难点•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答或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讨论去医院看医生的经历,并倾听幼儿的感受和想法。

3.2. 情景引入•使用图片或故事,向幼儿展示医生是如何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并让幼儿感受到医生的善良和专业。

3.3. 学习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向幼儿解释医生的职责,如给人们看病、开药、做手术等;•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医疗过程,如病人挂号、检查、治疗等。

3.4. 学习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向幼儿介绍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如面带微笑、配合医生检查、按时服药等;•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正确看医生的行为。

3.5. 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分享看医生时的经历和感受,倾听幼儿的困惑和问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鼓励幼儿积极面对看医生。

3.6. 总结和反思•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正确看医生的能力。

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通过情景引入、学习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学习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等环节,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并培养了他们正确看医生的行为和态度。

在情感体验环节,我让幼儿分享了看医生时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倾听和支持,帮助幼儿减轻对看医生的恐惧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医生的恐惧感较为普遍,他们容易因为不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而产生恐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对医生的正确认知,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性,以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怕看医生》
班级:小一班
教师:郑梦雷余婷张梦梦
时间:20XX年6月24日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 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1、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2、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3、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4、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5、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
这次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不足的是没有准备看病的用具,若能给幼儿看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幼儿会更感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