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重点内容解读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重点内容解读

(2 CBR 12)
M R 22.1CBR 0.55 (12 CBR 80)
2015/6/5 22
3.2 路床
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设计可按下列
3.2.7
方法预估湿度状态,确定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1 可按附录C的有关规定,根据路基相对高度、路基土 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并 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 2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按附录D确定。
路基设计之前,应收集公路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貌、 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资料,做好沿线地质、路基填料 勘察试验工作,查明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分布特征 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 地质资料是路基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
2015/6/5
15
3.1 一般规定
3.1.6
路基设计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对软弱地基、路基与桥 涵结构物连接处、路基填挖交界处、高路堤、陡坡路堤等, 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路基不均匀变形。
2015/6/5
16
3.1 一般规定
3.1.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路堤、陡坡路堤和深路堑等均应采 用动态设计。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 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动态设计是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测资料完善设 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设计方法,适用于 路基施工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延伸。 动态设计不是:
上路堤 下路堤
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 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砼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3.路堤采用特殊填料或处于特殊气候地区时,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路在保证路 基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1~2个百分比。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是公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路工程规范中规定了路基设计的一系列原则,旨在确保公路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

1. 路基设计的稳定性原则稳定性是路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包括土质的稳定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土质的稳定性要求路基土质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滑移能力,能够承受交通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外力作用。

结构的稳定性要求路基的各个构造层面之间能够提供良好的粘结力,确保路基的整体结构稳定。

2. 路基设计的排水原则排水是路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确保雨水和地下水等能够及时排除,不对路基造成损害。

路基设计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和雨水收集设施等,以确保公路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 路基设计的路面平整度原则路面平整度是影响公路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不得出现凹陷、起伏等问题,以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

路基设计中应考虑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和合理的养护措施,以确保路面平整度的长期维持。

4. 路基设计的环保原则环保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路基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材料,减少土地占用,避免对周边生态系统和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路基设计还应考虑节能减排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材料等,促进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

5. 路基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公路工程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决定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具备经济性,既能满足基本设计要求,又要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

路基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和维护措施,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成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通道。

而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对于道路的安全和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规范要求,以确保道路的质量与稳定性。

1.设计概述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是指根据地质情况、交通流量以及工程要求,确定路基的宽度、坡度、基础材料和排水设施等。

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寿命、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地质调查与分析在进行路基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与分析。

地质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的测定。

通过地质分析,可以确定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路基宽度高速公路路基的宽度应根据路段的交通量、车道数、行车速度等因素确定。

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需要的车道数和宽度,以满足道路的通行要求。

4.路基坡度路基的纵向坡度设计应符合行车安全和排水要求。

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地形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坡度和坡度长度,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5.基础材料合适的基础材料对于路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根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支撑材料,以确保路基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6.排水设施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必须考虑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和地下水位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设计应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以及合理的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

7.环境保护在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设计师必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植被和水资源,以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8.施工监管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有监管部门进行检查与评估。

监管部门应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规范,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对现场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结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规范要求,涉及地质调查、路基宽度与坡度、基础材料、排水设施、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质量、安全与稳定性。

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也是保障高速公路路基质量的重要手段。

公路路基稳定性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稳定性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稳定性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的基础,承担着承载车辆荷载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为了保证公路线路的牢固稳定和长期使用,必须控制拌和料、施工工艺和其他因素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路基稳定性设计准则
为了保障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应满足以下设计准则:
1. 负荷承载能力
路基层和路面层在严格控制厚度、宽度等方面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足够的负荷承载能力。

2. 抗变形能力
经过反复试验,确定路基的最小稳定厚度。

同时,要施工措施加强路基的稳定性,防止路基发生深层变形。

3. 抗风化和耐水性
路基稳定性也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如路基破损、脱离等情况,减弱了路基的稳定性。

因此,在路基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路基材
料的抗风化和耐水能力。

4. 施工温度
根据路基稳定性需求,确定每个区间施工温度,避免因温度过
高或过低而引起施工质量问题。

路基稳定性设计要点
为了满足路基稳定性设计准则需求,还需注意以下要点:
1. 路基基础选择
路基基础主要有沙土、粘土和砂砾石三种材料。

根据工程地质
统计数据以及路基处于的环境因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路基基础。

2. 路基基础厚度
对于路基基础的厚度设计,应根据地质统计资料、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来确定。

3. 路基材料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在路基材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通过检测
手段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总之,公路路基稳定性设计规范是保证公路工程长期使用和稳
定的重要保障。

亟需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对公路工程达到稳定、安
全的目的发挥重要作用。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一、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路基设计要满足道路使用的安全要求,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2.稳定性原则:路基设计要考虑路基的稳定性,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平稳度,减少因路基不稳引起的车辆行驶不稳定和人员受伤的可能。

3.经济性原则:路基设计要在保证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4.环境友好原则:路基设计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回避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尽量避开对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二、路基设计的技术要求1.土质勘察要全面、准确,并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和方案。

2.路基设计要根据设计交通量、车辆类型和运行速度,合理确定路基宽度、坡度和弯道半径。

3.路基坡度的设计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4.路基填筑要分层、加固,保证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路基设计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道路在降雨时有良好的排水功能。

6.路基工程要满足土壤的承载能力要求,保证路基不发生沉降和变形。

7.路基设计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等,确保道路的抗灾能力。

8.路基设计还要和其他路面结构相结合,确保全线路段的整体平稳度和稳定性。

三、路基设计中需要遵守的规范2.HB5005-19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JTGD20-2024公路工程勘察规范4.JTG/TB01-2024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5.JTGD60-2024公路设计交通量与车流规范这些规范细化了土质勘察、路基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为公路路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路基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和地理环境来进行综合考虑。

充分考虑土质、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合理规划路基工程,确保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同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优化,提高路基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果。

路基设计规范

路基设计规范

路基设计规范路基设计规范是指在路基工程中,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规范和要求的一套技术标准和方法。

一、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 地基调查:对路基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及环境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为路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和土壤力学性质,计算出地基承载力,以确定路基的结构设计方案。

3. 地基加固设计:根据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如加设土工格栅、注浆等,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路基设计规范:1. 路堤设计:根据地基承载力和路堤高度,确定路堤的宽度和斜坡坡度,以保证路堤的稳定和坡面的防护。

2. 车道设计: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的宽度,包括主车道、辅助车道和紧急停车带等,以适应不同交通需求。

3. 边坡设计:根据土壤力学性质和地形条件,确定边坡的坡度和护坡结构,如挡土墙、护坡板等,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和安全性。

4. 地下排水设计:根据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设计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保持路基的稳定和排水畅通。

三、施工规范:1. 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的顺序和方法,包括填筑、压实、铺设等工艺,以保证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施工质量控制:对路基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包括土方开挖、土方填筑、压实等环节的质量验收,以保证路基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 施工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四、验收标准:1. 施工完工验收:在路基施工完成后,进行完工验收,包括路基平整度、高程精度、边坡坡度等,以评估施工质量。

2. 使用验收:在路基交付使用前,进行使用验收,包括路基的稳定性、排水效果、交通安全等,以确保路基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路基设计规范对于保证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并对维护和保养提供依据。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一、设计目标1.质量要求:路基设计应满足公路工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和运营。

2.施工要求:路基设计应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保障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安全要求:路基设计应考虑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确保公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满足交通安全要求。

二、设计内容1.路基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选择路基类型,包括软基处理、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基等。

2.路基断面设计:根据路段的交通量、类型和速度,合理确定路基断面的宽度、坡度和高程,确保公路的通行能力。

3.路基材料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路基填料材料,包括土石方材料、碎石和沥青等。

4.填筑工艺:确定填筑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包括填筑层厚度、填筑顺序和压实方式等。

5.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6.排水设计:根据地形和水力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向排水和纵向排水,确保公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排水能力。

7.护坡和边沟设计:在路基两侧设置护坡和边沟,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并防止水土流失和侵蚀。

8.环境保护:设计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等。

三、设计方法1.土质测试: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土质测试,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密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以确定土质的性质和承载力。

2.基础理论:路基设计应基于合适的基础理论,包括土力学、弹性力学和岩土工程等,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现场勘察:设计前需要对路基区域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为设计提供依据。

4.数值模拟:可以使用相关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路基设计,模拟路基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以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四、审查和验收1.设计审查:对路基设计方案进行专业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规范和要求,满足设计目标。

2.施工验收:对已完成的路基工程进行验收,对填筑层厚度、压实度和排水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路基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具有以下内容:一、引言为了规范公路路基设计,保障公路安全、舒适、高效的使用性能,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标准。

本规范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级公路路基设计。

二、设计原则安全性原则:路基设计应确保公路结构稳定,防止路基沉陷、滑移、坍塌等安全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耐久性原则:路基设计应考虑材料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长期稳定运行。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耐久的前提下,应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保性原则:路基设计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雨、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以评估气候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规划,预测公路未来的交通量,以确定路基设计的承载能力。

设计规范: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质量。

四、路基设计内容路基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地质勘察资料,确定路基横断面的宽度、高度、边坡坡率等参数。

路基填料设计:选择符合要求的填料,确定填料的最大粒径、压实度、含水率等参数,确保路基的压实质量和稳定性。

路基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边沟、排水沟、渗沟等,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防止水害。

路基防护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设计路基边坡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护坡、植被等,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一、《规范》修订背景二、《规范》亮点与特点三、《规范》的作用影响四、《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五、执行《规范》注意事项一、《规范》修订背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越来越重,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原规范的标准与路面设计指标不够协调交通运输部三轮次、长达10年的的技术攻关,建立新一代路基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标准近十年来,全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技术方面,发展新的技术,积累工程经验。

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启动《规范》修订二、《规范》亮点、特点亮点1:首次实现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国内外结构与设计指标原规范存在问题路基设计、施工检验与路面设计指标不一致路基设计指标:CBR;施工检验指标:压实度路面设计指标:回弹模量;施工检验:弯沉值CBR值-表征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能,密实度-反映路基的密实状态。

路基设计状态与施工检验验收状态、道路服役状态不一致设计状态:最不利季节,设计难以确定路基湿度和强度。

施工验收状态:最佳含水率服役状态:平衡湿度状态尚未充分考虑与交通荷载等级、道路服环境条件;尚未充分考虑路基土长期性能演化。

问题:设计针对性不强,强度设计难以指导填料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不协调,难以回答服役时间。

新规范统一路基设计状态、施工状态和道路服役使用状态,理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状态:服役期路基处于平衡湿度状态,即设计状态与使用状态一致施工状态:标准湿度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路基设计控制:动态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压应变为验收指标施工过程控制:填料类型符合设计要求,以含水率、压实度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路基交工控制: 检测路床顶面的动态弯沉或回弹模量值,检测方法可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贝克曼梁弯沉检测建立了基于路基长期性能演化规律、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的设计指标体系,实现了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

亮点2:更新理念,以功能等级确定指标标准首先根据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交通等级;根据交通等级,确定路基性能的技术指标或参数;以指标为目标,确定路基结构与材料设计方案。

强化排水、防护功能设计,兼顾绿色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了公路路基的长期性能,保证路基在各种环境因素和汽车荷载作用影响下的长期性能满足要求!亮点3:基于原规范补充新内容,建立了内容完整的公路路基设计体系1977年《公路工程设计准则》;第1次制定(JTJ013-86),1985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编制;第2次(JTJ013-95);第3次(JTG D30-2004);本次是第4次修订。

三十年发展,建立了内容完整的路基设计规范体系修订了路床厚度范围;补充完善路基设计指标、控制标准与指标预估方法;补充了低路堤设计要求;新增了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新增石笼式挡土墙、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补充完善了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控制标准;新增季节冻土路基,补充完善十八类特殊路基性能评价与控制标准、病害防治技术措施等。

亮点4: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推广绿色轻型支护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增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新增低路堤,修订利用软质岩石及特殊土填筑路基的技术控制措施;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和石笼式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亮点5: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为依据,并与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协调一致;根据公路的特点,充分吸收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法德等欧盟国家等)的先进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规范;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试验方法等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实现了与国际主流的先进设计方法和标准的接轨,搭建了国际技术交流新的平台。

亮点6:实用性强,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新规范着重于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与指标参数、结构构造与材料要求、主要工程技术措施等;规定设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参数测试条件、指标标准的取值原则;严格界定各种技术方法和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与使用范围等。

三、《规范》作用影响新规范遵循“安全耐久、节约资源、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显著的提高了公路路基长期性能,提升了公路路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公路路基运营安全。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规范》修订主要内容1.进一步强调路基方案综合比选路基设计总要求:1.0.5 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

路基方案类型:路基线位,高度;路基结构断面形式、填料的选择与处治、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和防护支挡工程等。

两个层次的方案比选:第一层次是结合路线方案的工程建设方案比选,包括线位、路基高度、高填深挖路基与桥隧方案的比选;第二层次是路基处理方案的比选,包括路基结构断面形式、填料的选择与处治、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和防护支挡工程等方案。

路基高度是公路设计中一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高的路堤方案优点:路床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路基长期性能较稳定;缺点:占地较多、工程造价较高,易产生沉降变形和边坡稳定问题。

低路堤方案——填土高度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优点:节约土地,对环境影响小,缺点:气候环境、地下水将对路床性能影响大,易导致路床承载能力不足,引发路基路面病害。

注意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适用条件、配套工程建设。

进行不同路基高度及填筑方案的综合比选论证,合理确定路基高度及其填筑方案。

2.路基结构设计指标与标准(1)路基结构性能影响因素汽车荷载作用:荷载越大,路基工作区深度大,对路基结构损伤;气候环境:降雨(雪),蒸发,冻结、融化;水作用: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气态水;路面结构性状:路面结构类型、厚度、结构完好状态,平整度;(2)典型气候条件下的路基湿度状态潮湿多雨地区:(1)EMC 高出 OMC 2~8%,高水位、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入渗是主因;(2)边坡和土路肩入渗横向迁移在路床可达3m以上。

有无覆盖(路面类型)对湿度的影响干旱少雨地区:(1)有铺面覆盖的路基存在着明显的湿度积聚现象;(2)平衡湿度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小于最佳含水率。

(3)干湿循环对路基性能的影响工况试验条件为K=96%,EMC=18%,TMC=±2%,即含水率变化幅度为4%最佳含水率OMC增大至平衡含水率EMC期间,回弹模量降低约21~32%;以TMC为幅度,干湿循环次数达到4次时,则模量降低约为28~41%.(4)冻融循环作用对路基性能影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基回弹模量逐渐减小。

季冻区路基土经历五次冻融后,回弹模量E基本上趋于稳定。

无地下水补给的路基回弹模量大于有地下水补给的路基回弹模量,防排水设计十分重要。

(5)路基工作区深度与路床厚度确定标准轴载与轴型“σz/σc≤0.1”“σz/σc≤0.2”单轴双轮100kN 1.3 0.9三轴双轮130kN 2.4 1.6沥青混凝土路面工作区深度(m)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区深度(m)不考虑路面长期性能衰变的情况下,路基工作区深度均已大于80cm。

AASHTO(1993)明确车辆荷载对路基的影响深度为1.5m。

原规范规定的路床厚度为0.8m已不能满足交通荷载要求。

2 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4):ε——路基顶面容许压应变(10)β——可靠度指标,高速公路取1.65,一级公路1.25,二级公路1.04.3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

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0=K·K·K E0≥[E0]E0——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0]——路基回弹模量标准值MR——标准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下路基回弹模量值(MPa),K——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为平衡湿度(含水率)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与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之比。

K——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强度衰减系数,试验确定。

干湿循环强度衰减系数可取0.7~0.95。

冻融循环折减系数可取0.7~0.9 。

路床处理措施提高路床填料强度:换填粗粒土、石灰土、水泥土等控制路床湿度:设置排水垫层、毛细水隔离层、排水渗沟等改善路床温度场:季节性冻土区:设置防冻垫层、保温层;降低路基顶面应力水平:优化路基路面结构3.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设计控制1)路基高边坡高度控制的必要性高路堤指边坡填土高度大于20m的路堤;陡坡路堤指地面斜坡陡于1:2.5的路堤;深路堑指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路堑。

通车后的路基破坏直接威胁到高速公路营运安全节约耕地沿沟谷地带纵向分布高路堤,虽然设置了路堤挡墙,但还是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将影响当地人民生活与农业生产。

深谷地带修建高架桥,节约了耕地,又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使得公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环境保护工业废渣路堤设计应根据路基所处的环境条件、工业废渣性质及填筑部位等,做好工业废渣路堤横断面形式、路堤结构、防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的综合设计,保证工业废渣路堤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工业废渣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污染。

工业废渣路堤高度超过5m时应进行路基稳定性检算,路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其抗滑稳定系数应符合第3.6节有关规定。

6.路基排水设计(1)进一步强化了排水系统总体规划和排水综合设计,以及排水设施协调与衔接配合,统一各类排水设施材料最低强度要求。

(2)补充完善路基地表排水设施设计要求,如新增规定各类明沟最大允许流速、下挖式通道排水、立交区路基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等;(3)补充完善路基地下排水设施设计要求,强化各类地下排水设施的适用条件,新增排水垫层、隔离层、渗井、排水隧洞等。

强化反滤防淤堵设计。

7.路基防护与支挡设计(1)修订路基防护分类及各类防护形式的适用条件;(2)新增“石笼式挡土墙”、“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等新型柔性支挡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材料及设计要求;(3)修订了预应力锚杆的适用条件、锚作用力简化方法、张拉应力控制、锚杆防腐要求等;(4)修订了土钉适用条件,新增土钉现场试验和监测设计要求等;(5)新增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材料、受力计算,抗滑桩监测设计等规定。

8.路基拓宽改建既有路基的利用方案和路基拓宽拼接方案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的重要内容。

既有路基的利用方案——取决于路基强度与病害情况直接利用,适用于既有路基强度满足改建的需要且无病害的路段;经处理后利用,适用于路基强度不足、无病害或病害轻微,经处治后路基能满足改建需要的路段;挖除重建,适用于病害严重、补强处理方案不可行的路段。

路基拓宽拼接方案——取决于地形地貌、用地规划、交通预测与交通组织等根据拓宽路基与既有路基的空间相对位置不同,分三大类:拼接式、分离式和混合式拼接拓宽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分三大类:单侧拓宽、双侧拓宽、中央分隔带拓宽分离式拓宽路基分为单侧拓宽、双侧拓宽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应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既有路基现状和拓宽后的交通组成,综合比较确定既有路基的利用与拓宽拼接方案,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