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合集下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羊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但是,在羊养殖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这些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最常见的便是寄生虫病。

以下将详细介绍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一、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又称口腔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感染口腔、喉部、食管黏膜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主要症状为口腔潮红、畏食、咳嗽、打喷嚏、流涕等。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问诊、临床表现、病理检查。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环境污染,同时定期消毒养殖场地,减少感染的机会。

病羊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并联合使用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肠道寄生虫病比较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库蚊、线虫和细蚊等。

这些寄生虫都生存在羊的肠道内,导致羊食欲减退、消瘦、体力衰弱、毛发干燥等症状。

防治措施:加强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严格饲养管理,在饲料中添加寄生虫药物,减少寄生虫的可能。

三、羊牛疟原虫病羊牛疟原虫病又称赤痢疟,是由弓形虫感染导致的疾病。

常常引起慢性盲肠炎、外伤、内脏病变等。

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精神不振、毛色暗淡、食欲不振、腹泻等。

防治措施:从养殖场进口的羊群必须进行隔离,进行体检。

严格卫生标准,做好养殖环境的消毒。

对于患病的羊,及时进行诊断治疗,不要将患病的羊混杂在正常的羊群中。

四、肝胆管吸虫病肝胆管吸虫病是由肝吸虫感染导致的肝胆管寄生虫病。

常有黄疸、腹胀、腹泻、消瘦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是使用丙硫异烟胺等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羊的寄生虫病对羊群健康和养殖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及时对寄生虫进行防治,同时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羊的养殖安全、有质量、有效益。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羊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在羊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羊寄生虫病对羊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及时诊断和治疗羊寄生虫病对于保障羊的健康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一、羊寄生虫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羊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消瘦、厌食、腹泻、厌水、发热等。

患病的羊群中可能有个别病羊表现出羊皮缩短、脱毛和皮肤瘙痒等皮肤症状。

在重症病例中,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肝功能异常的症状。

2. 粪便检查寄生虫的卵囊和幼虫会随着感染的羊的粪便排出,因此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找到羊寄生虫病的证据。

采集患病羊的粪便样本,进行寄生虫卵囊和幼虫的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3. 血液检查通过抽取患病羊的血液进行检查,可以发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现象,从而帮助诊断羊寄生虫病。

4. 体内寄生虫检查对死亡的患病羊进行解剖检查,可以发现其体内是否寄生有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可能出现在羊的消化道、呼吸道、肝脏、肺部等部位,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帮助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确定羊是否患有寄生虫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羊寄生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治理和预防控制等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羊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吡嗪酯、虫嗪醇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羊使用,以达到杀灭寄生虫的目的。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寄生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抗药性的产生。

2. 环境治理羊寄生虫病的传播与饲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行环境治理是防治羊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饲养环境中定期清理粪便、消毒饮水、保持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和感染。

3. 预防控制预防是控制羊寄生虫病的关键。

通过定期进行羊群的体检和粪便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羊只,可以有效减少病情的扩散。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羊是我国养殖业中的重要饲养动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商品出售。

然而,羊常常会被寄生虫攻击,导致多种合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枯萎、免疫功能下降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等。

因此,了解羊常见的寄生虫病、其诊断依据和防治措施,对维护羊的健康尤为重要。

一、羊常见寄生虫病及其病因1. 细小蠕虫病:细小蠕虫病是由细小蠕虫寄生在羊的肺部引起的,它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状。

蠕虫的卵子通过粪便排出羊体外,然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虫卵,接着被羊吃进而入侵其肺部,发育成成虫后寄生在肺泡壁内。

3. 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它会导致流产、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异常。

弓形体通过食用被感染的肉或草地上的致病菌被羊体摄入,接着发育成近似于芽孢的PSC达成寄生。

4. 毛圆虫病:毛圆虫病是由毛圆虫寄生在羊的胃部引起的,它会导致消化不良、呕吐、厌食等症状。

1. 细小蠕虫病:通过肺部X线片或肺活量检查等辅助检查,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检测肺部炎症状、支气管树形态变化以及痰液中的寄生虫卵等,可以协助诊断结果。

2. 肠道回虫病:通过粪便检测,可以初步确定感染肠道回虫的情况。

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试剂和显微镜等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肠道回虫的卵子,进而确认诊断结果。

3. 弓形体病: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特异性药物试验,能够确诊羊体内是否存在弓形体病。

光学显微镜下查看组织活检样品、胃肠道内容物及尿液等特定物质中的弓形体DDS异常变形体。

4. 毛圆虫病:通过胃肠道X线检查、胃液抽取,以及粪便样品制作显微镜检查等,可以考虑毛圆虫病的诊断结果。

1. 细小蠕虫病的防治:羊群养殖场应尽可能合理测定药品施用时间和剂量。

日常养殖中搞好草地的防治工作,加强羊舍的通风,以及清洗消毒均属必要工作。

2. 肠道回虫病的防治:做好组织林中干流河系和重要饮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严防羊群饮用感染水源。

通过合理补充饲料和细心清洗消毒饮水选择等,可以预防肠道回虫的发生。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牛羊寄生虫病是指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牛羊感染疾病,主要包括钩端螯虫病、绦虫病、囊虫病等。

这些寄生虫会对牛羊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牛羊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贫血、消瘦、厌食、发育不良、产奶减少、毛色不佳等。

钩端螯虫病主要表现为贫血、腹泻、厌食等症状;绦虫病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视频、贪食等症状;囊虫病则表现为消化不良、发育迟缓、多发性囊肿等。

2.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诊断牛羊寄生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牛羊的粪便样本,可以发现寄生虫及其卵囊等,从而确认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1. 药物治疗目前,对于牛羊寄生虫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驱虫药、生长激素、补血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缓解牛羊的症状,促进其康复。

2. 生物疗法生物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寄生虫的天敌来控制寄生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对牛羊的危害。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疗法对于牛羊寄生虫病的治疗效果很好,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的传播。

3. 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牛羊寄生虫病,重视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做好牛羊的饲养管理工作,保持牛羊的卫生环境,定期清理牛羊的粪便,预防寄生虫的传播。

其次要定期给牛羊进行驱虫治疗,避免寄生虫的滋长。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牛羊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寄生虫的能力。

牛羊寄生虫病是畜牧业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牛羊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发展。

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在治疗牛羊寄生虫病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结合预防措施,全面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寄生虫的传播,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有包括细小弓形虫病、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和肝吸虫病等。

对于这些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措施如下:
一、细小弓形虫病
细小弓形虫病是一种由细小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羊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细小弓形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厌食、呕吐、腹泻和怀孕
母羊的流产等。

对于细小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如下:
1. 诊断:通过检查血液标本或腹水标本中的细小弓形虫抗体来进行诊断,也可以通
过检查羊胎儿或胚胎中的细小弓形虫来诊断。

2. 防治措施:对于羊圈等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尸体。

在购买或
引进新的羊只时,应注意对其进行隔离观察。

还可以使用特定抗原检测方法进行病羊的筛
查和隔离治疗。

二、肠道线虫病
肠道线虫病是由肠道线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对于羊的健康和生产
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肠道线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呕吐、腹泻、体重下降和食欲不振等。

对于肠道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如下:
1. 诊断:通过检查粪便标本中的肠道线虫卵来进行诊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饱水法
及法、盖玻璃片法和硝酸纸法等。

2. 防治措施:肠道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羊群寄生虫病,因此在饲养羊群时要定期进
行驱虫,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还要注意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寄生虫
的传播和扩散。

对于羊常见的寄生虫病,要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羊的健康
和生产性能。

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驱虫等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羊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会给羊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羊寄生虫病对于保障羊群的健康和提高畜牧业的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羊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羊寄生虫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羊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羊体瘦、食欲减退、毛色暗淡、精神不振、消瘦、脱水、贫血、腹泻、腹部肿胀、体温升高等。

这些临床症状往往是在羊群中普遍出现的,如果发现有羊出现上述症状,可能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2. 粪便检查通过对羊的粪便进行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检查的方法包括简单粪便常规检查、沉淀法、离心法或者抗体检测。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寄生虫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3. 血液检查采集羊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检查,可以了解羊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和贫血程度。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出羊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4. 其他检查除了粪便检查和血液检查,还可以通过肛拭子检查、饮水检查等方法对羊进行全面的寄生虫病诊断。

1. 药物治疗常见的羊寄生虫病治疗药物包括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粘菌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羊服用,对证据确凿的寄生虫感染进行治疗。

2.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特定的寄生虫疾病,可以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预防和控制病情。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羊寄生虫病的疫苗,可以帮助羊预防感染。

3. 环境治理羊圈和饲料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对羊寄生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料和饮水容器,保持羊圈的干净整洁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传播。

4. 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帮助羊养成良好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保证羊食物的多样性,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卫生环境,有助于羊的身体健康。

5. 定期检查定期对羊进行粪便和血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寄生虫感染,提前进行治疗。

定期的检查也有助于掌握羊的健康状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干预。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常见的羊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房宿丝虫病、疥疮和羊流行病性腹泻等。

1. 蛔虫病
蛔虫病主要由羊蛔虫引起,一般通过粪便检查或肝胆管镜检查可以活体诊断。

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
- 定期进行驱虫,可选用多种驱虫药物,如百虫清、多菌灵等。

- 确保羊圈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环境。

- 不随意投放生育前未经处理的蛋。

3. 房宿丝虫病
房宿丝虫病是由羊房宿丝虫引起的疾病,通过皮肤刮片或血液检查可以活体诊断。

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
- 排干湿地,改善羊圈生活条件。

- 隔离患病和感染的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定期洗浴和喷洒杀虫剂,减少感染。

5. 羊流行病性腹泻
羊流行病性腹泻是由羊肠病毒引起的疾病,通过粪便检查或血液检查可以活体诊断。

防治措施包括:
- 加强羊圈清洁、消毒,避免感染环境。

- 合理饲养管理,保持羊圈通风、干净。

常见的羊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查、肝胆管镜检查、皮肤刮片检查和血液检查等。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定期驱虫、隔离患病羊、消灭虫体、保持清洁卫生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方法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是牧区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常常受到各种寄生虫病的侵害。

寄生虫病不仅影响羊
的健康,还会导致经济损失。

因此,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一、疫病排查与病史调查
在诊断羊寄生虫病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疫病排查和具体的病史调查,包括羊的养殖
方式、饲料和饮水来源、疫苗接种史、群体发病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为病因的诊断
提供参考。

1.进口赤眼虫病
进口赤眼虫病是由进口赤眼虫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毛色显著变浅,眼球充血,严重的还会导致痴呆和死亡。

诊断该病主要是通过检查眼结膜或组织学分析。

防治措施主
要包括定期注射强效杀虫剂和对环境进行清理消毒。

2.肠道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是常见羊病之一,主要由条虫、蛔虫、假丝酵母菌等引起。

表现为腹泻、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该病主要是通过粪便检查。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投放净化
粉和药物驱虫。

3.肺虫病
肺虫病主要由肺吸虫和肺线虫引起,表现为咳嗽、咳浆液、呼吸急促等症状。

诊断该
病主要是通过临床体检和放射学检查。

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消毒和空气流通,同时定期投
放驱虫药。

4.副睾丝虫病
副睾丝虫病是由副睾丝虫引起的,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等症状。

诊断该病主要是通
过外科检查和组织学分析。

防治措施主要是定期喂药和注射强效杀虫剂。

5.羊肝吸虫病
总之,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疾病特点制定相应的
计划和措施,要及时预防、治疗和控制,确保羊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
现有一个羊场的羊群普遍出现消瘦、贫血和水肿症状并陆续出现死亡。

疑似寄生虫感染,利用病羊粪便检查寄生虫。

2粪便检查概述
粪便检查是蠕虫病生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为绝大多数的寄生性蠕虫都是寄生在消化道内的,所以它们产生的卵、幼虫或节片也都是随着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的。

故将粪便经过一定处理后再在肉眼下观察或者镜检即可发现虫体或虫卵。

粪便检查不仅对寄生在消化道的蠕虫有诊断价值,就是对寄生在肝脏、胰脏的蠕虫和寄生在呼吸道的蠕虫也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因为它们的产生的卵也会随着胆汁、痰液进入到消化道。

粪检当然不是寄生虫病诊断的唯一方法,因为我们还可以采用血清学和免疫学等方法来诊断寄生虫病。

3诊断方法及器材
方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
器材:双目显微镜、带虫卵的羊粪、待检羊粪适量、玻片、盖玻片
4操作步骤
4.1饱和盐水漂浮法
4.1.1原理: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溶液作为漂浮液,使虫卵或卵囊等漂浮于液体表面,以便于我们收集。

4.1.2步骤:(1)制备饱和盐水:将食盐加入正在沸腾的开水中,边加入食盐边进行搅拌,一直到不再溶解并生成沉淀为止(1L水大约可溶解400g盐)。

将制备好的饱和盐水冷却后,过滤备用。

(2)取粪样(5-10g)置于容器内--加少量的饱和盐水--搅拌成糊状--再加盐水,搅拌均匀--过滤--静置(30-40分钟)用铁丝圈沾取粪液上浮膜--镜检。

图1 饱和盐水漂浮法步骤
将制备好的粪液倒入试管中,再用吸管吸取粪液加满,并使之凸出瓶口,加上盖玻片,静置之不理15-20分钟,垂直取下盖玻片置于玻片上,进行镜检。

4.2水洗沉淀法
4.2.1原理:寄生虫虫卵的比重比水重,可自然沉于水底。

因此可利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将虫卵集中于水底便于检查。

沉淀法多用于比重较大的虫卵如吸虫卵和棘头虫卵的检查。

4.2.2步骤
取样(10-50g)-置于容器内-先加少量的清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20-30倍)-搅拌均匀-过滤(40-60目)-将制备好的粪液置于容器内-加满水-静置(20-30分钟)-倒去上清液(约2∕3)-再加水-搅拌-静置(随着粪液逐渐变稀,静置的时间可以相对缩短,但不能少于5分钟上)-反复操作至液体透明为此-倒去上清液,留下少量的水-吸取沉淀物镜检(所取的沉渣不能太浓,否则在镜检时视野模糊)。

图2 水洗沉淀法步骤
5实验结果
5.1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时,视野中出现线虫卵如图:
图3 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结果
5.2 水洗沉淀法:视野中未发现虫卵
综上所述,该羊场的羊可能感染线虫
6可行措施
6.1治疗药物
(1)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溶水灌服,也可配成5%的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2)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口服。

(3)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1毫克,口服;0.1-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效果极好.
6.2防制措施
(1)计划性驱虫:可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作出规划,一般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驱虫。

(2)放牧和饮水卫生:应避免在低湿的地方放牧;不要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尽量避开幼虫活动的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禁饮低洼地区的积水或死水。

(3)加强粪便管理,将粪便集中在适当地点进行生物热处理,消灭虫卵和幼虫。

7讨论
7.1 实验注意事项
(1)所采的粪样要新鲜,最好是刚拉出来的或从直肠中直接掏取的粪便。

(2)操作直接涂片法时,所制的片子不能太干燥,否则视野不清晰;取另一个粪样时不能用同一条牙签,以免交叉污染。

同样道理,在用铁丝圈沾取另一个粪样时,要将铁丝圈高温烧毒。

(3)镜检时,所看的视野要有一定顺序地移动,以免漏检视野,造成诊断失误。

(4)注意爱护公物,特别是显微镜、玻璃器皿,对沾在上面盐水要及时查去,以免损坏显微镜;各组所使用用具和桌子要清洗干净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7.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1)饱和盐水漂浮法:
优点:操作简便,特别是对大多数的线虫卵及球虫卵囊等比重较轻的虫卵,本办法具有特别的效果,检出率很高。

因此,在兽医预防和诊断的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缺点:对比重较大的虫卵(如吸虫卵、棘头虫卵)检出的效果很差。

(2)水洗沉淀法
优点:多适用于检查吸虫卵、棘头虫卵和绦虫节片,特别是在同一种粪样收集量较多的时候,多采用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

缺点:对比重较小的虫卵检出率则非常低,如线虫、球虫卵囊等。

7.2 线虫概述
线虫卵大多数是卵生的。

由于线虫的种类很多,所以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

但绝大多数的虫卵都是呈椭圆形的,外形对称,卵膜平滑,少数有结节或凹凸不平。

一般都由3-4层膜组成,卵壳内有卵细胞。

绝大多数是无色透明的、少数是黑褐色的、棕褐色的。

由于虫体的前端刺入胃肠粘膜,造成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炎和出血,除上述机械性刺激外,虫体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毒素,防止血液凝固,致使血液由粘膜损伤处大量流失,这种现象在捻转血矛线虫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些虫体分泌的毒素,经羊体吸收后,可导致羊体血液再生机能的破坏或引起溶血而造成贫血。

有的虫体毒素还可干扰羊体消化液的分泌、胃肠的蠕动和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
谢,使胃肠机能发生紊乱,妨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病羊呈现营养不良和一系列症状。

山羊消化道线虫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为直接发育,称土源性线虫。

它们的生活史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即圆形线虫型、钩虫型和毛首线虫型。

(1)圆形线虫型。

雌雄虫在消化道内交配产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从卵内孵化出第一期幼虫,脱二次皮变为第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对外界的不利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在上壤和牧草上爬动。

清晨、傍晚、雨天和雾天多爬到牧草上,当羊随同牧草吞食感染性幼虫而获得感染。

幼虫在终末宿主体内或移行,或不移行,而发育为成虫。

(2)钩虫型。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外界发育为第一期幼虫,孵化后,经两次脱皮变为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能在土壤和牧草上活动,主要是通过终末宿主的皮肤感染,随血流到肺,其后出肺泡,沿气管到咽,又随粘液一起咽下,到小肠发育为成虫,也能经口感染。

(3)毛首线虫型。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粪便和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宿主吞食到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在大肠内发育为成虫。

组长:陈梦柔20110692 动检11-1
组员:雷彩霞20110690 动检11-1
吴晓雲20110693 动检11-1
陈克勤20110694 动检11-1
杜丽静20110681 动检11-1
白洁霞20110722 动检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