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篇一:四年级数学听课教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日期:2017年3月29日

学习内容:

教材第43、第44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归纳“规律”的过程,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3、通过交流总结,获得成功体验,渗透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件。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掌握

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

活动任务:认真观察图片内容,你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活动步骤:1、看图片听老师讲故事;

2、把发现的数学问题在全班交流。

3、揭题。

活动二:探究规律

活动任务:0.009米变了几次才变到9米?能不能把它的长

度改成从毫米为单位的数?

活动步骤:

1、把0.009m、0.09m、0.9m 、9m改成用毫米为单位。

2、分别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观察这4个等式,小组内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是什么?

3、利用规律做游戏。

活动三:运用规律

活动任务:独立完成数p44例2(1)、(2)

活动步骤:

1、出示例2(1):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1000倍,各是多少?

2、用算式表示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3、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出示例2(2):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各是多少?

5、用算式表示出来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活动四:汇报探究结果

活动任务: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是怎样理解的?

活动步骤:1、独立思考后交流;

2、师生梳理小结;

板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

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后进行学习的。首次接

触小数点的移动,一部分学生理111101001000

解不了,对扩大,缩小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总是弄错,找不感觉,

想往哪边移就往哪边移,针对这种现象,只有加强训练,反复强化,熟练掌握。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本节课始终以

快乐为主线,通过故事、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学习,大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

的原动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

极大的学习劲头,在参与互动中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篇二:趣味数学活动课教案】

四年级奥数课教案

第一周(1)

活动目标:

简单了解奥数知识,培养学习奥数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判断公交车的行驶方向。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公交车的车门。

2.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赚了2元)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让学生分成两次进货考虑问题或买鸡花了多少钱,卖鸡得了多少钱,求差。

3. 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

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4.一位农夫和他的朋友合买了一桶8加仑装的苹果酒。他们想平分这些苹果酒,但却只有一个5加仑和一个3加仑的容器。他们该如何

平分?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5.如何让1号车出来。

第一周(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奥数知识,培养学习奥数的兴趣。

2.进行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1. 一只青蛙在找水喝时不慎落入30米深的井里。它为了爬出水井,每天白天奋力往上爬3米,但是到了晚上却会向下滑落2米。几天

之后这只青蛙才能爬出这口井?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每天爬3米,滑落2米等于每天爬1米;27天27米,第28天直接爬出井口。

2. 交换其中两个数的位置,使每个三角形的和都相等。

3.

4. 移动4根火柴,使“弓”变成2个正方形。

5. 移动6根火柴,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口”字

第二周(1)

活动目标

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快速计算。

活动过程:

1. 欧欧、小美、奥斑马、龙博士四人每人有一筐苹果,如果欧欧拿

出12个给小美,小美拿出14个给奥斑马,奥斑马拿出22个给龙博士,龙博士拿出16个给欧欧后,四人筐子里的苹果一样多,此时4

筐苹果共有112个,求原来每人各有多少个苹果?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教会学生列表格进行观察,然后学会采用逆推的方法求出原来的数字。

2. 199+1999+19999+199999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199+1999+19999+199999

=200+2000+20000+200000-4

199+1999+19999+199999

=196+2000+20000+200000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

(1+20)+(2+19)+….+(10+11)

【篇三: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水的调查》

第二课时:《梯形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游玩中的数学学问》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课时:《神奇的七巧板》

第六课时:《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第七课时:《植树的学问》

第八课时:《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

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

和计算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

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以下四个阶段:

1、活动准备阶段。

2、调查研究阶段。

3、汇报交流阶段。

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三、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2.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时间滴量/ml

一分钟

十分钟

一天

一个月

一年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

四、宣传展示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

如何来进行宣传。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

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通过学校的小星星电视

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梯形的初步认识》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

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

异同点。

活动学具:钉子板、铅笔、彩笔、直尺、三角板、橡皮、小棒、彩纸。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

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理解梯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2)动手测量。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一组

对边有什么特点。

(3)抽象概括。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梯形吗?小组

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

出梯形的确切定义。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梯形?

2.梯形的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然后再出示梯形。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引导出梯形的特征。

(3)归纳梯形的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梯形具有稳定性。(4)对比.这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梯形的底和高。(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梯形平行的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