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7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18张PPT)

合作探究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影响及启示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对我国外交事 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由此使中国: ①迎来了与外国建交的热潮, ②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③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 ④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启示:
①弱国无外交,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外交活动必须要符合本国利益。
2、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中方):
1961年中苏关系彻底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建设的全部专家和项目,甚至 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 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改善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付______________ 来自苏联的威胁 。 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有重要作用。 ②对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毛泽东首次率团访问苏联 D.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练一练
4、1971年10月,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 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反映的历史事件叙述不正确的 (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发生在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际 5、小张以“中国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发现2017年是我国某一 重大外交事件发生46周年,这一外交事件是指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活动。下列 属于我国参与全球性经济组织活动的是 ( ) A.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成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C.积极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 (共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 (共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a425df1a37f111f0855b2b.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 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张PPT)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 现;
•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主 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 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 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重点、难点
• 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权利的恢复。
洲
)
A
A、美国
C、日本
D、非
5、1971年10月,第26界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其根本原因是(
)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D、美国
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6、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 重大胜利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 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件事在
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历史性的握手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 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周恩来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 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 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课件 (共张PPT)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 现;
•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主 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 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 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重点、难点
• 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权利的恢复。
洲
)
A
A、美国
C、日本
D、非
5、1971年10月,第26界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其根本原因是(
)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D、美国
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6、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 重大胜利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 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件事在
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历史性的握手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 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周恩来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 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 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4张PPT)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 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美关系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 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1972年周恩来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家 加拿大 意大利
与中国建交时间 1970年10月13日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一三 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获知……消息的那一 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这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 界震撼的笑。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刊登了乔 冠华仰天大笑的这张照片。有报道夸张地说,“乔的笑”把 日内瓦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乔冠华这 一世纪之笑,仍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
2.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它 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触发法国常驻联合 国代表这样说的历史事件是( B ) A.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法国总统戴高乐对他说: “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 它更好一些。”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B ) A. 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于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 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 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1972年周恩来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家 加拿大 意大利
与中国建交时间 1970年10月13日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一三 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获知……消息的那一 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这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 界震撼的笑。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刊登了乔 冠华仰天大笑的这张照片。有报道夸张地说,“乔的笑”把 日内瓦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乔冠华这 一世纪之笑,仍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
2.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它 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触发法国常驻联合 国代表这样说的历史事件是( B ) A.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法国总统戴高乐对他说: “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 它更好一些。”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B ) A. 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于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 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精品课件(部编版)

作用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 挥了重要作用。
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后,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
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总部升起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
赞成票:
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亚洲19票:阿富汗、不丹、缅甸、锡兰、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科 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南也门、新加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 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在冷战中处于防御阶段;西 欧和日本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减轻对联合国的控制。
客观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减轻对联合国的控制。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 外交,得到越来越主多观国原家因的:支我持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积极的同世界各国往来。
欧洲1票:马耳他
非洲15票:中非共和国、南非、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达荷美、加蓬、冈
比亚、科特迪瓦、莱索托王国、利比里亚、马尔加什、马拉维、尼日尔、斯威
士兰、上沃尔特
美洲13票:美国、玻利维亚、巴西、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
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
大洋洲2票:澳大利亚、新西兰
而在这次表决中,有两个国家利、比利时、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捷克斯洛
度是最为关键的,那就是当时正处 伐克、丹麦、芬兰、法国、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波
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南斯拉夫、乌克兰、苏联、英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4张PPT)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 验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6年10月 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 弹试爆成功。
1966年10月 27日,我国 导弹核武器 试验成功。
(1)积极回应:1970年10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 楼上接见美国友人斯诺夫妇。
(2)“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 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1971年4月,在日本第31届世 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运动 员庄则栋和美国乒乓球队运 动员科恩互赠礼物。
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 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 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过去 22 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
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的结果是( C )
A.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签署《联合公报》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
2.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 它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触发法国常驻联 合国代表这样说的历史事件是( B ) A.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2张PPT)

共同需求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6-87页,根据表格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改善两国关 系的外交活动。
时间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年2月 1979年1月
事件 “乒乓外交”
意义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6-87页,根据表格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改善两国关 系的外交活动。
(二)中美、中日建交
问题思考二: 根据材料,分析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得以改善的原因。
材料: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主张利用世界上各种相互斗争
的力量的对立,以维持均势,从而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他希望通过改 善对华关系来抗衡苏联……从中国方面来看,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 兵……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为了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张椅子上,有记者问他:“乔先 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里有何 感想?”一直冷静的乔冠华抑制 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仰头大笑 。面对问题,他的回答是“我现 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 题?”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 ——摘编自章含之《我与乔冠华》
届联合国大会。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
问题思考二: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能在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材料一: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相关史事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
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
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27张PPT)

外交事业的发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 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力。
(1)中国综合国力和
(2)发展中国家在联
国际地位的提点高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
合国的力量加强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
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 介绍即可。
点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 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 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 介绍即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
今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 一是4月在海南点击举此行处输博入鳌论文亚的洲主题论,坛即此年篇论会文,的题主目旋律是改革开放。 二是6月在青岛是什举么行;可上以海进行合较作详细组的织描述峰,并会加,以适主当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 三是9月在北京性的举修行饰;中但非切忌合过作多赘论述坛,言峰简意会赅,地进主行旋律是“一带一路”。 四是12月在上介海绍首即可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 2.自主阅读课本86-87页的内容,用时间轴的方式,完成中美建交大事记。
1971.4 1971.7
1972
1979
“总统先生,你 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 来和我握手。22 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 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 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 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力。
(1)中国综合国力和
(2)发展中国家在联
国际地位的提点高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
合国的力量加强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
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 介绍即可。
点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 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 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 介绍即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
今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 一是4月在海南点击举此行处输博入鳌论文亚的洲主题论,坛即此年篇论会文,的题主目旋律是改革开放。 二是6月在青岛是什举么行;可上以海进行合较作详细组的织描述峰,并会加,以适主当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 三是9月在北京性的举修行饰;中但非切忌合过作多赘论述坛,言峰简意会赅,地进主行旋律是“一带一路”。 四是12月在上介海绍首即可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 2.自主阅读课本86-87页的内容,用时间轴的方式,完成中美建交大事记。
1971.4 1971.7
1972
1979
“总统先生,你 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 来和我握手。22 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 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 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25张PPT)优秀课件

力,促进外贸升级转型; • 3、用协商谈判的方式谋求政治和解; • 4、积极拓展新的国际国内市场; • 5、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时间:1972年
事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
1979年,中美建交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1世纪
加入WTO、一带一路、APEC、 AIIB、BRICS、G20……
B、中国人口多令美国害怕
C、世界的稳定离不开中国
D、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壮大
1、原因: 材料一:70年代美国还深陷在越南战争之中;西欧日本的 崛起削弱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阶段的 美苏争霸中,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界当代史》
①70年代美国处于美苏争霸劣势,为应对来自 苏联的共同威胁。
42.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1.每个女人都希望男人把她当做唯一,而不是二选一。 16.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65.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9.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7.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66.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36.大成功者,非疯,即颠。你的激情能达到那种程度,离你的成功就不会很远了。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 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时间:1972年
事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
1979年,中美建交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1世纪
加入WTO、一带一路、APEC、 AIIB、BRICS、G20……
B、中国人口多令美国害怕
C、世界的稳定离不开中国
D、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壮大
1、原因: 材料一:70年代美国还深陷在越南战争之中;西欧日本的 崛起削弱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阶段的 美苏争霸中,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界当代史》
①70年代美国处于美苏争霸劣势,为应对来自 苏联的共同威胁。
42.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1.每个女人都希望男人把她当做唯一,而不是二选一。 16.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65.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9.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7.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66.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36.大成功者,非疯,即颠。你的激情能达到那种程度,离你的成功就不会很远了。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 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展示:
外交部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 格在这张笑脸上。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 了什么?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最重要原因)
(2)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 、中五国
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 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直 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 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 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 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 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 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 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材料二、“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 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 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任料何三政、策“都遏在是制这不中个行国世的纪,政,遏策实制的行已失过经败去过失时败。了”的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四、越南战争是美国人的滑铁卢,随着
(暗2度)陈旋仓风的之绝旅密飞-行- 1971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
基辛格,在出访巴基斯坦期间,秘密登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上了巴方提供的飞往中国北京的专机。
中美关系破冰前夜的秘密接触--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而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国徽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你知道吗?
看了以上两幅图片,你知 道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在什么时候得到恢复? 又是在什么会议上得到恢 复的呢?
1971年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想一想
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 议”,
毛泽东在书房会见 尼克松,两位领导 人中间有没有人
照片与历史- -我们的反思
史料分析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 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 大的国家。” 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 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 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 机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什么?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 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 外 Nhomakorabea事业的发展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中美、中日建交 3 全方位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 本情况;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的情况;
越出南了战一争道的由陷爆上于发升和转侵失为越利下战,降争美的的国曲泥经线潭济。指随标着曾美画国 在越南美的苏军争事霸行中动,陷美入困国境处,于军守费势负担不断
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70年美国经 济增长则完全于停顿。
——《环球时报》2002年10月21日
材料五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 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 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 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 突联比①②有已美有对一经国利解触蜕更于决即变富对台发为有付湾之一侵来问势个略自题,“性苏实这社。联现一会所的祖切帝以威国使国,胁统中 主我一国义国有人”有重感国必要到家要作苏,改用 善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而解 决中美间的长期争端、改善两国关系,对解 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重大意义。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4)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史料展示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 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 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从尼克松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 怎样的转变?
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 务中的作用。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 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 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中美敌对状 态长达二十多年。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美国 ②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共
③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美苏争
同
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要
求
① 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国 ② 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有重要作用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 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 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 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 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 世界瞩目的焦点 .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 时代开始”?
我来说
结束的是中美敌对的时代; 开启的是中美正常化的时代。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解读外交辞令
美方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 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
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事 包 围 示 意 图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 认为现在已有 五个 世界实力中心——西欧、 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 三分 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
中心。 中—国摘国自际保地罗位肯尼的迪提《高大国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