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发酵和谷氨酸发酵的异同

合集下载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真题分章节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真题分章节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真题分章节厦门大学微生物考研真题绪论微生物分类及常见代表微生物?(98、99)从微生物代谢特点来解释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原因?(99)第一章原核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和酵母菌的生态分布?(99)1.细胞壁构造5.磷壁酸(04)3..肽聚糖单体(06)外膜(08)举例说明肽桥的类型?(01)分别写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01)1.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及结构的异同点.(4分)(04)比较G+和G-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且解释其可能机制?(08)8.试述内毒素生产菌的细胞结构和组成,且简要说明内毒素的免疫特性及其主要检测方法。

(8分)(07)8.真细菌肽聚糖和古细菌假肽聚糖的组成和结构有何不同6分(06)1.革兰氏染色关键的步骤是哪壹步,为什么?6分(06)抗酸染色(08)LPS的毒性成分是()。

类脂A核心多糖O-侧链脂蛋白(08)2.缺壁细胞2.支原体(3分)(03)12、L型细菌(05)5.在细菌中,专性能量寄生的为: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MLO(06)2、何谓缺壁细菌?说明4种缺壁细菌形成原因及特点。

(5分)(07)3.特殊细胞构造和细胞内含物荚膜的化学成分、功能?(98)菌胶团(2001)1.龋齿的形成和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

(02)内生孢子(98)2、芽孢子(05)1.芽孢囊(06)半孢晶体(08)1.试根据“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分析芽孢的抗热机制。

(5分)(03)菌毛形态和种类?(01)9、细菌的菌毛的主要功能是:A、运动B、传递遗传物质C、附着D、致病性(05)1.证明某壹细菌是否存在鞭毛有那些实验方法?(7分)(03)聚beta羟丁酸颗粒储存的营养要素是?用途及优点?(01)4.放线菌放线菌革兰氏染色结果?(99)工业发酵产抗生素放线菌主要借助哪种方式产生新的菌丝体有性孢子无性孢子菌丝体断裂有性结合(2000)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01)在显微镜下,链霉菌的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相比,颜色()、直径()。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17
五、甲烷(沼气)发酵
甲烷发酵的机理是厌氧菌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等复杂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甲烷和CO2。
复杂有机物
发酵细菌
可溶性简单有机物
产酸阶段(兼性厌氧)
产酸菌
低级脂肪酸 (醋酸、丙酸、丁酸等)
产气菌(严格嫌气菌)
甲烷、CO2等
三阶段
废物利用
18
第二节 好氧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一、柠檬酸发酵机制
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代谢生成丙酮酸后,进入 TCA循环。其发酵产品有柠檬酸、氨基酸及其它有机酸等。
2
第一节 厌氧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一、酵母菌的酒精发酵(酵母的第Ⅰ型发酵) 1. 生物合成途径
3
总反应式为:
C6H12O6+2ADP+2H3PO4
2CH3CH2OH+2CO2+2ATP
理论转化率为: 2 46.05 100% 51.1% 180.1
5
C6H12O6+2ADP+2H3PO4
2CH3CH2OH+2CO2+2ATP
CO2 溶解度较小 被动式发酵 泡沫式发酵 不利 产生的CO2应设法排除,并注意加强对随CO2逸出时被
带走酒精的捕集回收。

CO2产量约为酒精质量的 95.5%,而且纯度相当高,只需 经过简单的提纯处理,便可得到几乎纯粹的CO2 。可以用 来生产液体CO2 、干冰、纯碱和轻质碳酸钙等。
39
乳酸
DCA循环
40
总反应式为:
C6H12O6 + NH3 + 3/2 O2
C5H9O4N + CO2 + 3 H2O
此时,Glu对Glc的理论收率为81.7%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习题集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习题集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习题集问答题1、发酵工业有何特点?简述发酵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

2、工业用微生物的要求在哪些?试举例说明微生物要工业中的应用。

3、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为什么会发生衰退?菌种衰退表现在哪些方面?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哪些?4、在菌种扩大培养中,就注意哪些事项?5、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种子的质量?6、配制发酵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着什么原则进行配制?7、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对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生成有何影响?8、请列出适用于发酵培养基灭菌的方法,并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

9、某制药厂现有一发酵罐,内装80t发酵培养基,在121℃温度下进行实罐灭菌。

如果每毫升培养基中含有耐热的芽孢数为2*107个,121℃时灭菌速度常数为0.0287S-1.请部灭菌失败概率为0.001时所需的灭菌时间是多少?10、请列出空气除菌的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1、影响空气过滤除菌效率的因素有哪些?12、比较两级冷却除菌流程、冷热空气直接混合除菌流程、高效前置过滤除菌流程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分析原因。

13、解释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阻力和气体溶解过程的双膜理论。

14、说明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和效果。

15、比较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细菌的酒精发酵之异同。

16、说明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系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

17、抗生素产生菌的主要代谢调节有哪几种方式?说明各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

18、阐述菌体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产物生成速率及意义。

19、发酵动力学如何分类?20、试比较不同发酵方法的优缺点。

叙述生物反应器(发酵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21、设计反应器时要本着哪些原则?反应器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2、机械搅拌发酵罐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各有怎样的功能或作用?23、发酵过程中温度升高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什么原因造成温度升高?24、生产中为什么要控制pH?怎样调节和控制pH?25、发酵过程中哪些因素引起的pH上升和下降?26、泡沫的实质和形成原因是什么?它对发酵生产有什么影响?27、发酵生产中消除泡沫的方法有哪些种?各有什么优缺点?28、基质浓度对发酵有什么影响?说明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和作用。

食品发酵与酿造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食品发酵与酿造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食品发酵与酿造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酒精发酵的主要原料?A、淀粉质原料B、其他原料C、纤维素原料D、糖质原料正确答案:A2、山西汾酒制备大曲发酵剂的主要步骤?A、大麦、豌豆原料→踩曲→入室→上霉→凉霉→起潮火→大火→后火→养曲→出室B、大麦、豌豆原料→踩曲→入室→上霉→起潮火→后火→大火→凉霉→养曲→出室C、大麦、豌豆原料→踩曲→入室→上霉→起潮火→大火→后火→凉霉→养曲→出室D、大麦、豌豆原料→踩曲→入室→起潮火→大火→后火→上霉→凉霉→养曲→出室正确答案: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白酒酿造过程中使用大曲进行淀粉的糖化,不需要酸水解的参与B、利用酶法分解淀粉耗时较长,在氨基酸发酵中为了解决时间,通常采取酸酶法或酶酸法C、不同的糖化酶最适pH和温度可能不同,使用时需注意D、糊化淀粉液化效率比非糊化的高2000倍,所以,液化过程使用的糖化酶通常是耐高温的正确答案:D4、下列哪种方法灭菌效果好且应用范围最广?A、干热灭菌B、消毒C、过滤灭菌D、湿热灭菌正确答案:C5、下列物质属于次级代谢产物?A、鸟苷酸B、赖氨酸C、青霉素D、维生素C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次级代谢①定义: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②举例: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维生素等。

③特征:不同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不同;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6、下列物质中属于发酵醪中挥发性成分的是?A、脂肪酸B、甘油C、乙酸乙酯D、乳酸正确答案:C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促进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诱导B、反馈阻遏一般出现在分解代谢过程中C、能阻碍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阻遏D、能降低酶活性的现象称为抑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方式很多,其中包括调节酶的合成量(“粗调”)和调节现成酶分子的催化活力(“细调”)能促进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诱导(诱导作用);能阻碍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和反馈阻遏);能降低酶活性的现象,称为抑制(反馈抑制)。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发酵工程简介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发酵工程简介

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教学目的1.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知道)。

2.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2.教学难点在发酵过程中,如何保证菌种生长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教学过程【板书】实例:谷氨酸发酵发酵工程的概念菌种选育发酵工程培养基的配制发酵工程灭菌的内容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应用发酵工程的应用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注解】一、实例:谷氨酸发酵(一)获取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二)配制培养液:五种因子(三)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四)接种:无菌条件下加入菌种(五)发酵:在发酵罐中进行,其中的关键步骤是“溶氧”。

通入无菌空气并不断搅拌(六)分离提取产物二、发酵工程的概念(一)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二)发酵工程的内容1.菌种选育:自然分离、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2.培养基的配制:物质种类、比例、适宜的PH3.灭菌:去除杂菌,主要杀灭培养基中和发酵设备中的杂菌4.扩大培养和接种:菌种多次培养达到一定数量5.发酵过程:控制各种条件生产发酵产品菌体:用过滤、沉淀等方法6.产品的分离和纯化代谢产物: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在医药工业方面:生产药品和基因工程药品三、发酵工程的应用在食品工业方面:生产传统发酵产品、食品添加剂、单细胞蛋白(菌体)等【同类题库】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知道).工业上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积累谷氨酸,应采用(C)A.加大葡萄糖的投放量 B.加大菌种的密度C.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 D.改变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发酵是指(D)A.微生物的呼吸过程 B.一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C.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D.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和菌体的过程.暴露在空气中,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生存(D)A.酵母菌 B.真菌 C.放线菌 D.产甲烷杆菌.发酵过程中,用一定的转速搅拌,除能使菌种和发酵液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外,还能增加(D)A.放料速度 B.冷却水循环 C.进料速度 D.溶解氧.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C)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以形成工程细胞 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有关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发酵中要不断通入空气(无菌) B.培养条件不当将得不到所需要的产品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以使酶的活性下降.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如果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则可能使代谢产物成为乳酸,那么乳酸是下列哪种条件下的产物(D)A.PH值过小 B.PH值过大 C.溶氧过多 D.溶氧不足.当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时,发现产物中出现了谷氨酰胺,则应当加入(C)A.新培养基 B.缓冲液 C.碳酸氢钠 D.盐酸.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调整培养液的PH值,原因是(B)①谷氨酸发酵的最适PH值是7.0-8.0 ②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③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的产量会下降④不调节PH值,培养液中生成的谷氨酸会变成其他物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培养基中,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不可缺少。

发酵的概念类型

发酵的概念类型

发酵的概念类型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常指的是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由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等)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

发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同时还会产生能量。

根据发酵产物的不同,发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发酵类型:1. 乳酸发酵:乳酸发酵是一种无氧发酵过程,将糖类物质转化为乳酸。

这种发酵方式常见于酸奶、酸菜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乳酸发酵不仅能够改变食物的口味和质地,还能产生乳酸菌等有益菌群,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2. 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是一种无氧发酵过程,将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种发酵方式常用于酿酒、发酵制酒等工艺中。

酒精发酵一般是由酵母菌进行,酒精是主要的产物,同时还会产生其他挥发性物质,赋予酒类特有的香味。

3. 乳酸乳酸菌发酵:乳酸乳酸菌发酵也是一种无氧发酵过程,将糖类物质转化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不同于一般的乳酸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主要通过乳酸菌进行,常见于酸奶、奶酪等乳制品的制作过程中。

乳酸乳酸菌发酵能够增强食品的保鲜性、口感和口味,并且乳酸菌还有益于人体的消化和免疫系统。

4. 产酸菌发酵:产酸菌发酵也是一种无氧发酵过程,将糖类物质转化为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等。

这种发酵方式常见于食醋、果酱、柠檬水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产酸菌发酵能够改变食品的酸度和口味,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抑菌和防腐作用。

5. 蛋白质发酵:蛋白质发酵是一种无氧发酵过程,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这种发酵方式常见于豆制品、肉制品的加工中。

蛋白质发酵能够改变食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同时还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发酵,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发酵过程,如酸奶菌发酵、面包酵母发酵、味精发酵等。

这些发酵过程都是基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通过转化有机物质获得能量和产生有用的化合物。

发酵不仅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制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工业发酵主要类型及主要控制参数

工业发酵主要类型及主要控制参数

工业发酵主要类型及主要控制参数工业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它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饲料和化妆品等行业。

工业发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控制参数。

1.醇类发酵:醇类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将可溶性糖转化为醇类化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醇类发酵包括乙醇发酵和丙酮发酵。

乙醇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丙酮发酵主要利用丙酮菌将二糖转化为丙酮,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2.酸类发酵:酸类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有机酸的过程。

常见的酸类发酵包括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柠檬酸发酵。

乳酸发酵主要利用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醋酸发酵主要利用醋酸菌将酒精转化为醋酸,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柠檬酸发酵主要利用柠檬酸菌将糖转化为柠檬酸,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3.氨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氨基酸的过程。

常见的氨基酸发酵包括谷氨酸发酵、赖氨酸发酵和组氨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主要利用谷氨酸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谷氨酸,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赖氨酸发酵主要利用赖氨酸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赖氨酸,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组氨酸发酵主要利用组氨酸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组氨酸,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4.抗生素发酵:抗生素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抗生素的过程。

常见的抗生素发酵包括青霉素发酵、链霉素发酵和红霉素发酵。

青霉素发酵主要利用青霉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青霉素,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链霉素发酵主要利用链霉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链霉素,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红霉素发酵主要利用红霉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红霉素,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温度、pH值、氧供给和培养基成分。

发酵工程知识点

发酵工程知识点

发酵工程知识点绪论1.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1857年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3.工业上的发酵:在微生物工业中,把所有通过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培养,统称为发酵。

包括:1. 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 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产品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酶以及转化产物等。

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与发酵工程氨基酸发酵工业──谷氨酸、赖氨酸核酸发酵工业──肌苷酸、乌苷酸微生物变异株通过代谢调节──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切断支路代谢转折点: 酶的活力调控, 酶的合成调控(反馈控制和反馈阻遏) →解除菌体自身的反馈调节,提高终产物水平。

细胞融合技术、基因操作技术等生物技术发展,打破了生物种间障碍,能定向地制造出新的有用的微生物:增加微生物体内控制代谢产物产量的基因拷贝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复合酶制剂。

三、发酵工程的组成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控制、下游工程四、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类型:1,菌体、酶,2 初级代谢产物,3 次级代谢产物,4 外源物质转化产物。

五、发酵方法的类别与流程(1)类别:根据对氧的需要区分:厌氧和好氧发酵根据培养基物理性状区分:液体和固体发酵根据从微生物生长特性区分: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按发酵原料来区分: 糖类物质发酵, 石油发酵, 废水发酵按发酵产物区分: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酒精发酵、维生素发酵、酶制剂发酵(2)发酵流程:保藏菌种---活化---扩大培养---种子罐---主发酵---产物分离纯化---成品第二章菌种选育理论与技术微生物的特点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满足自身的生长有些微生物能进行复杂的代谢有些微生物能利用较复杂的化合物有些微生物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长常见的工业微生物(一)抗生素生产有关的微生物(二)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生物(三)食品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a-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酶、枯草牙孢杆菌和地衣牙孢杆菌工业化菌种的要求1生产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2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3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4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5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6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一、育种的目的(一)科研方面1.获得有遗传标记的菌株;2.得到生物合成阻断变株,以研究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GA发酵的外在因素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合适的发酵条件如生长素、
发酵温度、pH值、通风和发酵产生的泡沫都是 影响谷氨酸积累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
(二)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 —内在因素

1 生物素缺陷型 谷氨酸产生菌大多数为生物素缺陷型,谷氨酸发酵时, 控制生物 素亚适量(贫乏量) ,引起菌种代谢失调, 使谷氨酸得到大量积累。 2 具有CO2 固定反应的酶系 菌种能利用CO2 产生大量草酰乙酸, 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积累。

2.糖质原料
常用的糖质原料有糖蜜、甘蔗、甜菜和甜高梁 等。 糖蜜又称废糖蜜,它是干蔗或甜菜糖厂制糖 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物,分别称为甘蔗糖蜜 和甜菜糖蜜,其产量分别为加工甘蔗和甜菜间 的30%左右和3.5%~5%。糖蜜含糖量较高,一级 甘蔗糖蜜含糖分 50% 以上,甜菜糖蜜含糖量 50% 左右,所含主要成分为蔗糖
谷氨酸产生菌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发酵转换
环 境 因 子
乳酸和琥珀酸 (通气不足) α-酮戊二酸 (缺乏) pH值 磷酸 生物素
发酵产物转换
α-酮戊二酸 (适中) (通风过量,转速过快)
溶解氧
NH4+
谷氨酸
谷氨酸 (适量)
谷氨酰胺 (过量)
谷氨酸 谷氨酰胺,N-乙酰谷酰胺 (pH值5~5.8,NH4+过多) (中性或微碱性) 缬 氨 酸 谷氨酸 (高浓度磷酸盐) (磷酸盐适中) 乳酸或琥珀酸 (过量) 谷氨酸 (限量)

甜高粱是一种高秆作物,起源于美国。其 秆中含糖分10%~12%,所结的高粱米富含 淀粉,均可用于发酵酒精,是具有潜在发 展前途的糖质原料。 糖质原料生产酒精工序简单,成本比较低, 是酒精发酵的理想原料,只是制糖和其他 发酵工业也都需要糖质原料,能用到酒精 生产上的不太多,特别是我国糖质原料用 于酒精生产较为有限。
3.α-KGA脱氢酶酶活性微弱或丧失
这是菌体生成并积累α-KGA的关键,α-KGA是菌体进行TCA循环 的中间性产物,很快在α-KGA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 酸辅酶A,在正常的微生物体内他的浓度很低,也就是说,由αKGA进行还原氨基化生成GA的可能性很少。只有当体内α-KGA脱 氢酶活性很低时,TCA循环才能够停止,α-KGA才得以积累,为 谷氨酸的生成奠定物质基础。
(二)酒精发酵微生物
许多微生物都能利用已糖化进行酒精发酵,但在实际 生产中用于酒精发酵的几乎全是酒精酵母,俗称酒母。 利用淀粉质原料的酒母在分类上叫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属于子囊菌亚门酵 母属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该种酵母菌繁殖速度快, 发酵能力即产酒精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 常用的酵母的菌株有南阳酵母(1300及1308)、拉斯2 号酵母(Rasse Ⅱ)、拉斯12号酵母(Rasse ⅪⅠ)、K 字酵母、M酵母(Hefe M)、日本发研1号、卡尔斯伯 酵母等。利用糖质原料的酒母除啤酒酵母外,还有粟 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和克鲁维 酵母(Kluyveromyces.sp)等
草酰乙酸
柠檬酸(DCA循环)
不存在CO2固定反应
谷氨酸

2. 封闭乙醛酸循环, 存在CO2固定反应 C6H12O6 + NH4+ → C5H9NO4 + CO2 产率:147 / 180 == 81.7%
EMP
Glucose
丙酮酸
CO2
+
丙酮酸
CO2
乙酰辅酶A + C4二羧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羧化酶)
纤维类物质是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其含 量十分丰富。天然纤维原料由纤维素、半纤维 素和木质素三大成分组成,它们均较难被降解,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纤维质原料来 生产酒精及其他化工产品。近年来,纤维素和 半纤维素生产酒精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纤维素和半纤维已成为很有潜力的酒精生产原 料。
92% 胞外 12% 胞外
2. VH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菌体进入产物合成期时,有GA的产生,如果能够大量的把产 物及时的排泄到细胞膜外,可以解除GA对L-谷氨酸脱氢酶 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由Glucose→GA的高效率转化。 谷氨酸发酵采用的菌种都是VH-,而VH又是菌体细胞膜合成的 必须物质,因此,通过控制VH的浓度,可以实现对菌体细胞 膜通透性的调节。 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g/L).在发酵初期 (0-8小时),细胞可以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 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 累型(细胞膜缺陷)转换.
三、酒精发酵生化机制
酵母菌在厌氧条件下可发酵己糖形成乙醇, 其生化过程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 己糖通过糖酵解途径(EMP途径) 由脱羧酶催 化生成乙醛和二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 酮酸氧化碳,乙醛进一步被还原成乙醇,葡 萄糖发酵成乙醇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
(1)NADPH是α-KGA还原氨基化生成GA必须物质,该还原氨 基化所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NADPH是与柠檬酸氧化脱羧相偶联 的。

(2)由于NADPH的在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使得体内的NADPH 有一定的积累,NADPH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
5. 乙醛酸循环(DCA)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
酒精发酵
一.酒精发酵原料 二.酒精发酵微生物
三. 酒精发酵生化机制
一、酒精发酵原料

1.淀粉质原料
淀粉质原料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 我国发酵酒精的80%是用淀粉质原料生产 的,其中以甘薯干等薯类为原料的约占 45%,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的约占35%。
1.薯类原料 甘薯北方俗称红薯、地瓜,南方称为山芋, 蕃薯。新鲜甘薯可能直接作酒精生产原料, 但一般将鲜甘薯制成薯干,这样便于保存 并能供工厂全年使用。甘薯中固形物的主 要成分是淀粉,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和蛋白 质。甘薯干及鲜甘薯是一种良好的酒精生 产原料,为我国大多数工厂所采用,是我 国生产酒精的主要薯类原料。
3.谷物原料
包括玉米、小麦、高梁、大米等。 谷物原料也是很好的酒精生产原料。国 际上最常用的谷物原料是玉米和小麦。 我国由于人多地少,粮食珍贵,以往除 玉米外,其他粮食一般较少用于生产酒 精,只有当其他原料不足,或谷物受潮 发热霉变的情况下才用谷物原料。随着 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用于酒精生产的 谷物数量会增加。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CO2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O2
丙二酰辅酶A C4 丙二酰辅酶A
CO2
C6

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 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
培养基中生物素限量时,胞内AA 培养基中生物素丰富时,胞内AA

2.生物素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1.
2.
3. 4.

用能积累谷氨酸菌株做如下实验: 生物素充足时,细胞内含大量谷氨酸,但培养液里 几乎不含谷氨酸 用溶菌酶消化细胞壁得到的原生质体仍不分泌谷 氨酸 当把原生质体放入低渗溶液里,将其涨破,谷氨酸 才排出 生物素亚适量时,培养液里含大量谷氨酸,细胞里 含量少 结论:谷氨酸的分泌是由细胞膜控制;生物素影 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谷氨酸积累
谷氨酸发酵

氨基酸发酵是典型的 代谢控制发酵。由发 酵所生成的产物—— 氨基酸,都是微生物 的中间代谢产物,它 的积累的关键是取决 于是否能打破微生物 的正常代谢调节。
(一)合成谷氨酸的生化途径
(二)谷氨酸生成菌的生化特征 (三)GA 生物合成的理论得率 (四)生物素对GA发酵的影响 (五)GA发酵的外在因素 (六)谷氨酸发酵工艺
苹果酸 (苹果酸合成酶)
柠檬酸(DCA循环封闭)
谷氨酸
存在CO2固定反应
CO2固定反应

(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 磷酸丙酮酸 + CO2 + GDP == 草酰乙酸 + GTP (2)苹果酸酶的作用下 丙酮酸 + CO2 +NADH === 苹果酸 + NAD


需要Mn2+做辅因子,所以,在GA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中 补充Mn2+


该酶是一种别构酶,通过该酶酶活性的调节来实现DCA循环的 封闭,糖的代谢才能沿着α - 酮戊二酸的方向进行, 从而有 利于谷氨酸的积累。 6. 强烈的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α-KGA + NH4+ +NADPH == GA + NADP L-谷氨酸脱氢酶的酶活性强,α - 酮戊二酸易生成谷氨酸。

琥珀酸 异柠檬酸 α-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谷氨酸
透过细胞膜
Glucose的酵解,EMP Glucose的有氧氧化,HMP 丙酮酸的有氧氧化,TCA循 环 乙醛酸循环途径,DCA循环 CO2固定反应 α-KGA的还原氨基化
主要的生产菌种:
(1)
棒状杆菌属 谷氨酸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生物素缺陷 型、温度敏感型;北京棒杆菌;钝齿棒杆菌 (2) 短杆菌属 黄色短杆菌;天津短杆菌
(一)合成谷氨酸的生化途径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 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 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α -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 成谷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