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溶解态Cd、Pb分布的潮流变化特征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实测分流比分析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实测分流比分析
珠江河口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位置,也是珠江流域的出海口。
珠江河口处有一个名为磨刀门的地方,在这里,珠江的水流会分为两条,分别向东和向西流入南海。
这两条分流的水量分配比例对于珠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分析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的实际分流比例,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
研究人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水文测量仪器和航空遥感技术等进行实际测量。
可以利用水文测量仪器对珠江河口的水流进行测量。
这些测量仪器可以通过测量水流速度、水深和水体流量等参数,来获得珠江河口处的水流情况。
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季节进行测量,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可以借助航空遥感技术来获取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的水流情况。
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利用航拍图像和遥感卫星图像,通过对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来获取珠江河口处的水流情况。
这些图像可以提供河口处水域的分流状况、水流速度和水深等信息。
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的实际分流比例。
可以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得出珠江河口分流的比例。
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
季节变化、潮汐变化以及台风等气象因素,都会对珠江河口的水流分布产生影响。
珠江河口处的河道地形、地质构造以及工程活动等因素也会对分流比例产生影响。
磨刀门口夏冬季沿岸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磨刀门口夏冬季沿岸流特征及成因分析高时友;何用;卢陈;杨裕桂;吴门伍【摘要】根据2011-2012年磨刀门口的夏、冬季大、中、小潮定点观测资料,对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以及拉格朗日余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海测点的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冬季在各潮型下均为一致的西南沿岸方向,夏季除东、西汊道点在强径流下表现为顺汊道指向外海方向,其余外海各点仍以西南沿岸方向为主;(2)斯托克斯余流远小于欧拉余流,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方向基本与欧拉余流相反;(3)冬季磨刀门口海域具有稳定西南向沿岸流特征,南海东北季风的驱动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磨刀门口各潮型下沿岸流特征各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径流和风,同时地形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拦门沙形成的汊道分流作用,对强径流作用下水沙输移影响十分显著.%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data in spring tide,middle tide,neap tide in flood and dry season at Modaomen Estuary from 2011 to 2012,this paper analyzes Euler residual current,Stokes residual current and Lagrange residual flow.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main direction of Euler residual current and Lagrange residual flow are southwest in winter and summer but the current in east and west branch show offshore under the strong runoff;(2) the Stokes residual current is much less than Euler residual current and much grea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the direction of the Stokes residual current is in the opposite of Euler residual current;(3) there is a stable southwest alongshore current in winter in Modaomen Estuary,the driving effect of northeast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main reason,there is no 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 of alongshore current in summer,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s runoff and the wind,and theinfluence of the terrain especially the shunt effect caused by the mouth bar should not be neglected,it will influence the transport of water and sediment which under the strong runoff significantly.【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7(039)005【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沿岸流;磨刀门河口;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拉格朗日余流【作者】高时友;何用;卢陈;杨裕桂;吴门伍【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珠江河口动力条件复杂,沿岸流特征显著,形成机制复杂。
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研究

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研究
贾良文;吴超羽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
【年(卷),期】2007(25)4
【摘要】分析磨刀门河口近几十年来水文动力的变化并重点研究围垦和挖沙这二类人类活动对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
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升高,主干分流比加大,断面平均流速增大;潮汐动力20世纪607、0年代至90年代初明显减弱,潮差减小,主要分潮振幅变小;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潮汐动力增强,潮差增大,主要分潮振幅变大,涨潮量增大。
围垦加速了水位的抬升,改变了河口的径流和涨潮量分流比,使河口的断面平均流速增大,减弱了河口的潮汐动力。
挖沙使河口潮汐动力增强,降低了水位上升的速度。
【总页数】8页(P46-53)
【关键词】磨刀门河口;人类活动;水文动力;变化
【作者】贾良文;吴超羽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7.14
【相关文献】
1.强人类活动驱动下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增强原因初探 [J], 洪鹏锋; 杜文印
2.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J], 蒋陈娟;周佳楠;杨清书
3.强人类活动驱动下珠江磨刀门河口径潮动力的季节性异变特征 [J], 张先毅;杨清书;杨昊;黄竞争;傅林曦;王恒;刘俊勇;欧素英;刘锋;蔡华阳
4.珠江口磨刀门河口动力平衡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J], 贾良文;吴超羽;任杰
5.人类活动影响下磨刀门河口的泥沙输运沉积 [J], 梁娟;李春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实测分流比分析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实测分流比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珠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大河,流经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最终注入南海。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河口是珠江的出海口,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港口。
河口处,水流湍急,分流较多,水流情况复杂。
磨刀门口是珠江河口中的一个重要水域,分为东西两汊,水流较为汹涌。
研究磨刀门口的分流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珠江河口水流规律,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对于珠江河口磨刀门口的水流分布情况尚未有详细的实测和分析,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测数据和分析方法,探讨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两汊的分流比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珠江河口水流分布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的实测分流比,可以更好地了解珠江河口水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的分流情况,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对比,探讨其水流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具体包括研究磨刀门口外东汊和西汊的分流比,以及分流比的不同对水流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珠江河口水流分布的规律性,并为地方水文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珠江河口的水资源。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未来的珠江河口水流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探索河口水流分布的机制和规律性提供基础。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的水流情况,从而为相关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正文2.1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分流情况分析珠江河口位于广州市南部,是珠江入海口的重要部分。
磨刀门口是珠江河口的一个分流区域,分为东西两汊。
磨刀门口外的东西两汊是珠江入海口的两个主要分流通道。
本文将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的分流比,探讨其水动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针对珠江河口磨刀门口的分流情况进行分析。
磨刀门口处水流湍急,流速较快,是珠江河口一个重要的水动力区域。
珠江磨刀门河口环流结构动力特征分析

珠江磨刀门河口环流结构动力特征分析卢陈;吴尧;杨裕桂;袁菲【期刊名称】《海洋学报》【年(卷),期】2022(44)12【摘要】河口环流结构关系到物质输运、泥沙沉积和地貌变化等物理过程。
根据2019年磨刀门河口原型观测平台洪枯季连续观测分层潮流资料,统计洪枯季、大小潮河口东、西汊的涨落潮流及历时变化特征,利用理论方法解析河口东西汊平面环流和重力环流结构,进一步引入混合参数研究河口纵向环流中的潮汐应变环流。
研究发现枯季东、西汊在转潮时刻存在东涨西落的平面环流结构,洪季平面环流特征较不明显;枯季重力环流强度整体略大于洪季,西汊重力环流强于东汊,表层向海环流流速可达0.2~0.25 m/s,而底层向陆环流流速相对较小。
洪季大潮期由潮不对称性驱动的潮汐应变环流相对较大,进而增强了纵向环流的强度。
河口垂向余流结构同样表现洪枯季、大小潮的变化规律。
洪季余流整体较大,西汊在小潮期表层余流流速超过0.6 m/s,而东汊余流则明显呈现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分布特征,枯季余流整体较小,表明其对物质输运和河口地形塑造作用较弱。
【总页数】10页(P9-18)【作者】卢陈;吴尧;杨裕桂;袁菲【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5;P731.21【相关文献】1.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2.强人类活动驱动下珠江磨刀门河口径潮动力的季节性异变特征3.珠江河口区盐度变化周期特征分析——以磨刀门水道为例4.一次东北季风过程下珠江口磨刀门河口环流研究5.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波振幅梯度与上下游动力边界的关系异变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溶解态Cd、Pb分布的潮流变化特征

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溶解态Cd、Pb分布的潮流变化特征石荣贵;龙爱民;吴玲玲;兰圣迎【摘要】潮流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对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于2011年9月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断面与定点连续调查,研究了潮流变化特别是咸潮入侵对磨刀门Cd、Pb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潮期间从河端到海端溶解态Cd浓度显著升高,水柱Cd浓度发生分层现象,大潮期间Cd的分布形式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的影响;磨刀门溶解态Pb大潮、小潮的断面分布特征较为复杂,与Cd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小潮定点连续调查期间, Cd分层明显,Pb的分层则不显著;大潮定点连续调查期间,受到强咸潮的作用, Cd、Pb分布主要受物理稀释作用的影响。
%Tides can cause changes in hydrodynamics an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in estuary. The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Cd and Pb in the Modaomen Channel were investigated in September 2011. During neap tide, C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river end member to sea end member; Cd stratification was also found. The fate of Cd was subjected to dilution by sea water of low Cd concentration during spring tide.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of sect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d and Pb. The sectional distribution of Pb was complicated. During the neap tide anchor survey, Cd stratification was obvious. During the spring tide anchor survey when strong salt-water intrusion occurred, the fates of Cd and Pb were mainly decided by physical dilution of sea water.【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7页(P83-89)【关键词】Cd;Pb;潮流;磨刀门【作者】石荣贵;龙爱民;吴玲玲;兰圣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01;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01;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5河口是海-陆交互作用中最为活跃的地带, 全球变化以及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河口地区的反应尤其敏感, 人类活动带来的自然环境变化在这些地区也表现得十分深刻(Newton et al, 2008)。
珠江口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上溯与盐度输运机理分析

珠江口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上溯与盐度输运机理分析高时友;陈子燊【摘要】以珠江河口磨刀门盐度和流速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盐度输运分解的计算方法对磨刀门盐度输运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各分解项动力成因和对盐度输运贡献的大小,分析磨刀门水道盐度分布特征和输运特征,结果表明:(1)磨刀门水道盐度输运主要由径流为主要作用的欧拉输运、潮流剪切输运和由河口密度梯度产生的垂向环流输运为主,其中欧拉输运方向向海,潮流剪切和重力环流输运向陆,两种不同方向的盐度输运在大、小潮期相对强弱的变化,导致了咸潮上溯的增强或者减弱.小潮期间,垂向环流和潮流剪切输运大于欧拉输运,净输运方向向陆导致成潮上溯;大潮期间,垂向环流输运显著减小,净输运方向向海导致成潮后退. (2)洪湾水道盐度输运主要以欧拉输运为主,垂向环流输运很小,与磨刀门水道盐度输运具有显著的不同.【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7页(P625-631)【关键词】咸潮上溯;盐度输运;垂向环流【作者】高时友;陈子燊【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和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中山大学地理和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5珠江三角洲枯季咸潮灾害问题突出,尤其是珠江河口八大口门之一的磨刀门(图1)咸潮上溯显著,对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胥加仕等,2005)。
磨刀门咸潮上溯规律在小潮期增强,大潮期减弱的现象,与常规的大潮盐水上溯强而咸潮灾害强,小潮盐水上溯弱而咸潮灾害弱的河口盐水运动规律不一致(包芸等,2009)。
自2005年以来,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咸潮上溯问题得到大量研究,磨刀门独特的咸潮上溯过程为研究重点之一。
包芸等(2009)研究了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过程及规律,认为小潮期连续的涨潮流是咸潮上溯强烈的主要原因;卢陈等(2013)通过水槽试验分析了潮汐强度对咸潮上溯的影响;宋晓飞等(2014)、陈玲舫等(2014)和陈子燊等(2015)分析了磨刀门河道深泓、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的影响。
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入侵特性及规律

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入侵特性及规律方神光;崔丽琴【摘要】为探讨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规律,采用同步实测的方法对磨刀门水道上至竹银下至口门近半月的水文和盐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盐度总体呈现向上游递减的趋势;口门位置表、底层平均盐度在不同潮型和涨落潮下相差较大,变化范围在1.7%~2.4%之间,尤以枯季分层明显,通常落潮期表、底层盐度差异比涨潮期大;上游竹银位置不同潮型下的表、底层盐度相差较小,平均涨落潮盐度都在0.1%以内;从磨刀门水道沿程表、底层盐度相差比例统计来看,大、中、小潮期间底层平均盐度比表层分别大43.1%、53.4%和77.4%,且流速和盐度的垂向分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小潮期间,更容易出现异重流现象。
近口门河段盐度随水深减小而直线递减,上游河段则呈指数递减规律;大潮时,两种分布规律的分界位置距口门23 km左右,中潮和小潮时距口门17 km左右。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4-18,23)【关键词】咸潮入侵;盐度;涨潮;落潮;磨刀门水道【作者】方神光;崔丽琴【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1;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4;X145珠江八大口门中,以磨刀门输水输沙量最大,其上游磨刀门水道从西江干流百顷头至灯笼山河段,全长约44km。
该水道年径流量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28.3%,但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汛期(4—9月)[1]。
枯水季节,随着上游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少,周边城镇的供水安全经常受到咸潮灾害的威胁。
珠江河口咸潮活动规律可分为潮优型(主要为虎门)和径控型(主要为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洪奇门和蕉门)[2-3],潮优型盐淡水混合主要表现为垂向均匀,径控型主要表现为高度分层。
谭超等[4]研究表明,洪季磨刀门河口由于径流占显著优势,洪水成为拦门沙演变的主要动力,水体分层明显,表现为浮力射流;贾良文等[5]对枯季实测资料分析显示,枯季磨刀门水道潮流以潮动力为主,存在明显的因盐度入侵而形成的密度环流;应秩甫等[6]分析指出,不论是洪季还是枯季,伶仃洋水域东、西航道都出现显著盐水分层或异重流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为调查站位图 ; b 为磨刀门地理位置图
10 年磨刀门咸潮入侵的平均最高上界 ( 宋晓飞 等 , 2014), W5 站位于磨刀门挂定角附近 , 设为 26h 定点
连续观测站 (测流站 ), W8 站位于口门拦门沙附近海 域。潮位数据取自中山市水务局挂定角水文站
石荣贵等 : 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溶解态 Cd、 Pb 分布的潮流变化特征
Tidal vari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Cd and Pb in the Modaomen Channel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HI Rong-gui1, 2, LONG Ai-min2, WU Ling-ling1, LAN Sheng-ying1
Vol. 34, No. 4 / Jul., 2015
高 ( 陈 康 等 , 2013; 杨 蕾 等 , 2006), 在 咸 潮 的 扰 动下, 沉积物发生再悬浮, 水道盐度明显升高, 有利于促进 Cd 从悬浮颗粒物中释放出来 ( 贾良文 等 , 2005), 可能是溶解态 Cd 浓度表现出以上变化 趋势的主要原因; 强烈的水体层化的存在, 在一 定程度上 “ 屏障 ” 了底层富集的 Cd 向上层水体扩散 , 再加上底层高浓度的氯离子对溶解态 Cd 具有极 强的络合能力 (Laing et al, 2008), 从而发生溶解 态 Cd 的分层现象。大潮期间表层、中层、底层 Cd 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0.23~0.40 μ g·L –1 , 0.20~
收稿日期 : 2014-08-27; 修订日期: 2015-02-27。林强编辑
约的过程变得相当复杂 (Goncalves et al, 2006)。 层化是河口的主要特征之一 , 河口的层化与混 合过程往往对河口中各种物质的通量交换起着控制 作用 , 对水体中各种营养物质、重金属与生物的分 布也有重要影响 (李开枝 等 , 2010; 任杰 等 , 2012; Laing et al, 2008)。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的盐水楔现 象较为明显 ( 徐礼强 等 , 2013), 水体层化及障碍层 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水道的生态环境(方神光 等, 2013) 。近年来 , 磨刀门咸潮活动越来越频繁 , 咸潮
Abstract: Tides can cause changes in hydrodynamics an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in estuary. The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Cd and Pb in the Modaomen Channel were investigated in September 2011. During neap tide, C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river end member to sea end member; Cd stratification was also found. The fate of Cd was subjected to dilution by sea water of low Cd concentration during spring tide.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of sect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d and Pb. The sectional distribution of Pb was complicated. During the neap tide anchor survey, Cd stratification was obvious. During the spring tide anchor survey when strong salt-water intrusion occurred, the fates of Cd and Pb were mainly decided by physical dilution of sea water. Key words: Cd; Pb; tide; Modaomen Channel
石荣贵 1, 2, 龙爱民 2, 吴玲玲 1, 兰圣迎 1
1.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 广东 广州 510300; 2.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广东 广州 510301
摘要 : 潮具有重要的作用。于 2011 年 9 月进行了两个航次 的断面与定点连续调查 , 研究了潮流变化特别是咸潮入侵对磨刀门 Cd、 Pb 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 小潮期间从河端到 海端溶解态 Cd 浓度显著升高 , 水柱 Cd 浓度发生分层现象 , 大潮期间 Cd 的分布形式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的影响 ; 磨刀 门溶解态 Pb 大潮、小潮的断面分布特征较为复杂 , 与 Cd 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小潮定点连续调查期间 , Cd 分层明 显 , Pb 的分层则不显著 ; 大潮定点连续调查期间 , 受到强咸潮的作用 , Cd、 Pb 分布主要受物理稀释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 Cd; Pb; 潮流 ; 磨刀门 中图分类号 : X14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5470(2015)04-0083-07
1. South China Sea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51030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85
(22°11′N, 113°25′E)。 租用当地渔船, 采取逆风顺流操作进行采 样。 采 样时 用高氟隆 采 水器分别 采 集表层 ( 水面 以 下 1m), 中层 (0.6H, H 为水深 , 单位 m)和底层 (水底 以上 1m, 平均水深 8.5m)三层水样。水样经 0.45μm 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 , 用盐酸 (GR)酸化至 pH=2, 盛 于 500mL 聚乙烯样品瓶中 , 置于 –20℃ 下黑暗保存。 将样品运回实验室 , 尽快测定完毕。 1.3 样品处理与分析 现场温度、盐度和水深用温盐深测量仪 (CTD) 测定。水体流速和流向用流速流向仪测定。溶解态 Cd、 Pb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 (石荣贵 等 , 2012; Achterberg et al, 1999), Cd、Pb 检测的准确 度 分 别 为 1.8% 和 4.6%, 检 测 限 分 别 为 0.006 和 为了防止污染 , 重金属的测定在超净工 0.024μg·L 。 作台 (100 级 )上进行。 采样和测定器皿均在 10%盐酸中浸泡 7d 后, 用蒸 馏水淋洗 3 遍, 晾干, 样品瓶置于密封塑料袋中保存。 1.4 盐度层化系数计算 在河口咸淡水混合区, 水体可出现盐度层化现象,
热带海洋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2015 年 第 34 卷 第 4 期 : 8389
环境海洋学
doi:10.3969/j.issn.1009-5470.2015.04.012
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溶解态 Cd、Pb 分布的潮流变化特征*
间和 2011 年 9 月 25 日 ~2011 年 9 月 27 日大潮期间 , 对磨刀门水道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断面与定点连续调 查 , 断面调查于涨潮期间进行。 调查站位布设如图 1 所示 , 其中 W1 站位于近
图1 Fig. 1
磨刀门调查站位图 The Modaomen Channel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1
盐度层化系数按照下式进行计算(Haralambidou et al, 2010):
N S / S0
(1)
其中 N 为盐度层化系数 , δ S 为表、底层盐度差 , S0 为垂线平均盐度。当 N≥ 1.0 时河口为高度层化型 , 0.1≤ N<1.0 时河口为缓混合型 , N<0.1 时河口为强混 合型。
84
热 带 海 洋 学 报
Vol. 34, No. 4 / Jul., 2015
持续时间增加、强度趋于严重 , 是珠江口咸潮灾害 最为严重的口门 ( 肖莞生 等 , 2010), 引起了广泛的 社会关注。磨刀门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 , 特别是 Cd、 Pb, 具有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陈康 等 , 2013), 磨刀门水文情势的巨大变化可能会对 Cd、 Pb 的迁 移转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关磨刀门咸潮的入 侵机制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 任杰 等 , 2012; 徐礼强 等 , 2013; 肖莞生 等 , 2010; 包芸 等 , 2009; Liu et al, 2011), 然而有关咸潮入侵对磨刀门 Cd、 Pb 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却鲜见报道。 2011 年 ~2012 年 , 受磨刀门上游来水减少、拦 门沙开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 磨刀门咸潮灾害创下 历史之最 (苏波 等 , 2012)。本研究于 2011 年 9 月磨 刀门第一次咸潮期间 , 探讨了咸潮入侵过程中 Cd、 Pb 的潮流变化特征 , 以期为磨刀门咸水入侵的生态 环境影响和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2
结果与讨论
2.1 Pb、 Cd 的断面变化特征 2.1.1 温度、盐度变化特征 磨刀门大潮、 小潮期间温度和盐度的断面变化特 征如图 2 所示。小潮期间从全禄水厂上游(W1)至竹 排沙水道(W4)水体主要受径流控制, 温度、 盐度保持 不变 ; 从竹排沙 (W4) 到拦门沙附近水域 (W8), 各层 水体温度明显降低, 盐度显著升高, 盐水入侵至竹排 沙与挂定角 (W5) 之间 , 受咸淡水混合作用的影响 , 挂定角至石栏洲 (W7) 附近水域水体高度层化 (N>1, 图 3)。大潮期间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温度明显降低, 盐度明显升高; 大潮期间咸潮入侵作用明显, 强咸潮 到达距离口门约 54km 处, 水体属于部分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