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合集下载

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20修正)

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20修正)

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20修正)【发文字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32号【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3.20【实施日期】2020.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6年11月29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9年8月2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20年3月20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三项涉及“放管服”改革的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文物,包括:(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省、设区的市和文物较多的县级人民政府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的地方。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文化价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武夷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与价值。

一、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的人文精华武夷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与禅宗佛教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宏大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以及相关的文化实践,如武夷学、武夷道场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武夷门是武夷山文化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当地的山水风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门前的牌坊和石刻也展示了武夷山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道教文化外,武夷山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遗产,如宋代的太平书院、仙圣殿等。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世界自然遗产:壮美的自然景观武夷山拥有独特而壮美的自然景观,这是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夷山地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这里呈现出了一个多样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武夷山的山体起伏,山峰陡峭。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峰峦、清澈见底的湖泊、奔腾激荡的瀑布和蜿蜒曲折的溪流。

尤其是九曲溪,这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溪流蜿蜒穿行在峡谷之间,沿途景色如诗如画,被誉为“江南第一溪”。

武夷山还以其丰富的植被而闻名。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是中国主要的森林保护区之一。

武夷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有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

这些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武夷山也成为了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三、双重遗产的重要价值武夷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使其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它具有独特性。

武夷山以其兼具山水、文化和历史的特点而独一无二。

这种独特性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武夷山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保护区,也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

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

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

自11世纪以来,理教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文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公元1世纪时,汉朝统治者在城村附近建立了一处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坚实的围墙环绕四周,极具考古价值。

◎概况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崇安县境内,总面积达99975公顷。

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

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

武夷山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

它保存着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种,其中很多是中国独有的;这里还生存着大量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动物。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

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

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自然和文化遗产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区域提名地区总面积为999.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35.75平方公里;核心次区面积364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278.88平方公里。

包括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古汉城遗址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4部分。

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文化遗产:①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②古汉城遗址,距今2355±70年,西汉闽越国时期的王城,面积达22万平方米;③朱子理学文化,构成中国宋至清代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④摩崖石刻,现存426幅,由宋至清,是武夷山古文化和古书法艺术的宝库;⑤古崖居遗构;⑥茶文化;⑦宗教文化;⑧馀庆桥。

茶从中国到英国

茶从中国到英国

1771—1810年,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中获得税收高达 7700万英镑,政府每10英镑税收中,就有1英镑来自茶叶进 口与销售,茶叶贸易已经成为英国国民经济中不可取代的重 要元素。随着国家开支增大,英国政府开始想方设法减少购
搜集茶株,了解制茶工艺
1848年6月,福钧接受500镑的年薪——相当于一个在 核心岗位上干了25年的人的报酬——第二次来到中国,为东
跨文化 INTERCULTURE
茶:从中国到英国
文/一凡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种茶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英国作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与艾 丽斯·麦克法兰(Iris Macfarlane)母子合著的《绿色黄 金:茶叶帝国》(Green Gold: The Empire of Tea)一书 中说,“一千年前,已经有数百万中国人经常饮茶”。早 在公元4、5世纪,茶已经成为长江流域人们喜爱的饮品。 唐朝时,喝茶习惯已传入中国大多数省份。公元780年,陆 羽的《茶经》出版后,中国喝茶的人数变得更多、地域分 布更广。 茶在1610年传入欧洲,第一站是荷兰阿姆斯特丹, 1657年抵达英国。当时英国广告这样介绍:“一种质量上等 的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中国称之为茶,其他国家称 之为Tayak或Tee。”茶叶传入早期,价格昂贵,喝茶的习 惯在英国传播速度很慢。18世纪30年代,因与中国开展直接 贸易,加之大量走私,茶叶价格大幅下降。不久,喝茶成了 英国民众的日常习惯、风靡全国,平均每个英国人一年要消 费一磅茶叶。19世纪中叶,“以茶待客”已经在英国流行, “下午茶”这一生活方式也开始成为社会习俗。
54 国际人才交流 2020· 5
INTERCULTURE 跨文化
印度公司搜集茶株样本、茶种和制茶工艺。这次中国之行最 终取得成功,除了作为植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冒险家的大胆 特质外,福钧还利用了中国百姓的朴实与善良。

福建省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研究

福建省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研究

福建省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研究作者:李翔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12期摘要:福建省拥有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三个世界遗产,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备受瞩目。

本文通过对三个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现状和旅游开发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世界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福建省世界遗产的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发展;福建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罕见的、无法替代的,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的世界遗产,根据形态和性质,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本文研究的是狭义概念的世界遗产。

福建省现有世界遗产三处,分别是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和泰宁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同时拥有三类遗产类型的省份之一。

一. 福建世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较为混乱世遗管理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依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状况,遗产地分别归属建设、林业、文化文物等部门管理,但各管理机构均不能担负世界遗产的主要管理职责,甚至因为利益分配机制不顺,发生利益冲突、互相扯皮的现象。

例如武夷山双世遗地域面积大,资源种类多,管理部门多,市政府成立的世遗办,风景区成立的世遗局均无法进行统筹管理。

2.法律法规尚需健全福建省虽然先后出台了对各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办法。

但这些法规涉及内容以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内容与方法为主,广度与深度不足,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机构设置、保护资金保障、发展利用方式等均无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3.保护资金明显不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仅靠有限的财政拨款,总额较少,使得世界遗产保护资金缺口大。

武夷山是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武夷山是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武夷山是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摘要:
一、武夷山的背景介绍
二、武夷山的文化价值
三、武夷山的自然风光
四、武夷山的保护与开发
五、武夷山申请文化遗产的意义
正文:
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

自古以来,武夷山便是文人墨客的喜爱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武夷山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的相关内容。

首先,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

自古以来,武夷山便是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宗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同时,武夷山还是闽越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的交汇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这里的山水相依,景色秀丽,被誉为“人间仙境”。

武夷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多重头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再者,武夷山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视。

为了保护武夷山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等。

同时,武夷山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最后,武夷山申请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丰
富的文化遗产,还可以提高武夷山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06.04【实施日期】2002.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的公告《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2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002年6月4日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02年5月31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下简称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本条例所称的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包括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城村汉城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九曲溪生态保护区。

第三条武夷山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协调、监督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相关机构负责协调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武夷山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建设、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做好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城村汉城遗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下称武夷山世界遗产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武夷山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县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除城村汉城遗址外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必须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六条设立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

武夷⼭世界⽂化遗产武夷⼭世界⽂化遗产⼀、世界双遗产地武夷⼭概况武夷⼭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市总⾯积2802平⽅公⾥。

武夷⼭⾃然⽣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有“碧⽔丹⼭”、“奇秀甲天下”的⾃然风景区和世界同⼀纬度不可多得的⾃然保护区。

武夷⼭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明史,是中原⽂化⼊闽的⾛廊,更是闽越⽂化的摇篮。

古越⼈特有的葬俗“架壑船棺”、“虹桥板”等古物,历经3800多年的风风⾬⾬,留存⾄今。

武夷⼭的城村汉城遗址,距今2000多年,⾯积48万平⽅⽶,是江南保存最完整和出⼟⽂物最多的汉代城市遗址。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武夷⼭⽣活40余年,期间⼴收门徒,著书讲学,使武夷⼭⼀度成为东南⽂化学术中⼼,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之雅称。

1999年,武夷⼭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世界⾃然与⽂化遗产名录》。

⼆、武夷⼭历史⽂化遗存及其现状(⼀)武夷⼭及其周边地区的⽂化遗存武夷⼭所属的南平⾃古是闽地与中原交流的通道,境内⽂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物有⼀千多处,新⽯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具特⾊。

全市现有⽂化系统管理的博物馆12所,馆藏⽂物19433件;国家级⽂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物保护单位24处。

浦城县猫⼉弄⼭商代窑址和管九村周代⼟墩墓群相继获得2005年度、2006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殊荣。

全市现有国家级历史⽂化名镇1处:邵武和平镇,国家级历史⽂化名村1处:武夷⼭市下梅村;省级历史⽂化名城3座: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市,省级历史⽂化名镇有2处:武夷⼭五夫镇和延平区峡阳镇,省级历史⽂化名村有4处:浦城观前村、延平南⼭⼤垻村、武夷⼭市兴⽥村、光泽县崇仁村。

(⼆)武夷⼭及其周边地区古道、古关隘闽北是中原⽂化⼊闽的⾛廊,尤其是历史上⼏次⼤规模的北⽅遗民南迁,给闽北留下了⼀些著名的古道和古关隘,⽽其中跨越武夷⼭脉的三⼤古道尤为著名,是中原⽂化南移的主要通道,也是古闽越⼈南征北战的重要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2.06.04
【实施日期】2002.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的公告《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2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002年6月4日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2002年5月31日福建省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下简称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本条例所称的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包括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城村汉城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九曲溪生态保护区。

第三条武夷山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协调、监督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相关机构负责协调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武夷山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建设、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做好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城村汉城遗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下称武夷山世界遗产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武夷山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县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除城村汉城遗址外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必须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六条设立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

专项经费的筹集、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武夷山世界遗产的权利和义务,有权制止或者举报破坏武夷山世界遗产的行为。

对保护武夷山世界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管理
第八条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和依据保护规划制定的详细规划,是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重要依据。

详细规划由武夷山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组织编制,并依法报请批准后实施。

保护规划和详细规划经批准公布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的规定,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保护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按照保护规划,划分为特别保护地带、一般保护地带和其他保护地带,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划定并设立标志。

第十一条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生态保护区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控制建设项目,禁止进行任何损害或者破坏世界遗产资源的建设活动。

在特别保护地带,除保护需要并经批准外,禁止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符合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应当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并经武夷山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申办有关审批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