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题精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亳州质检)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想共鸣,是因为文学创作者能够运用文字对共通情感进行精准描述。

这说明(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文学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④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B[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想共鸣,是因为文学创作者能够运用文字对共通情感进行精准描述,这说明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④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

]2.(2019·泉州质检)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保护甲骨文旨在( )①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②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③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④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A[甲骨文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产生时间早,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故①符合题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故②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③错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诗篇,而甲骨文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开始,并不能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故④错误。

]3.“中国智慧自成语境”。

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

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A[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①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命题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1 (2011·广东高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题干信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王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突出了文化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观点错误;④观点错误。

命题点2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典例2 (2012·天津高考)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 C解析题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

命题点3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典例3 (2012·海南高考)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高考人教版政治一轮课时规范练26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人教版政治一轮课时规范练26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26我们的中华文化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

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

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导学号45490035〛4.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征。

近年来,博大精深的根祖文化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问祖。

这充分说明()①璀璨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③台湾同胞对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④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无比的优越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陈毅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杨靖宇的“拼着热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左权的“太行浩气传千古”。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新人教版2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新人教版2

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2019届山东寿光质检)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

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大众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②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

2.(2018河南安阳联考)约在公元前14世纪时期,殷商后期的“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它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

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说明( )①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③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可为各族人民所通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演化及其作用,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②中“根本原因”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

④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2019届辽宁锦州质检)“中国智慧自成语境”。

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

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A【解析】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

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

回答1~2题.1.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2.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有关知识。

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应吸取的是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且“继承”用词不当,故①错误;我们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②错误。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3.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的称谓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选择C项。

答案C4.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挑战,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造成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②清朝时国家衰落③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④中华文化丧失了生命力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可见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答案B5.千百年来,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等都与泉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成就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最终积淀成济南的泉水文化。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专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专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

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

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解析】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项错误,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

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

【答案】B5.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因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题精练(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

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

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解析】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项错误,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

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

【答案】B5.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因为()。

2021届《名师A计划》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名师A计划》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受了三千多年的进展演化,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贵重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③汉字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创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①②正确。

中国古代建筑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错误;文字的创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错误。

年春晚节目“丝路梦乐”撷取了“一带一路”沿途地域的文化形式,融合了不同民俗风情,旋律美丽、内涵深厚,既呈现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民族风情,也反映了两千年来,古丝绸之路在沟通、融合等方面为涉及地域、民族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远影响,更预示着“新一带一路”的蓬勃进展和奇特前景。

这表明(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②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艺术方能获得世人认可③文化的沟通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特色,又渐渐趋同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等。

“丝路梦乐”融合了两千年来古丝绸之路中沿线区域民族风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它特有的包涵性,①正确;“预示着‘新一带一路’的蓬勃进展和奇特前景”体现了不同文化的沟通和借鉴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③正确。

②说法过于确定;④中“渐渐趋同”的说法错误。

3.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烂、风格鲜亮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 【解析】“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①入选;“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烂、风格鲜亮独特”可体现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入选;③与题意无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④入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

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

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解析】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项错误,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

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

【答案】B5.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近代中国封建统治日渐没落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③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④中华文化丧失了生命力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表述错误。

【答案】C6.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

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C.色彩斑澜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解析】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是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提高市民道德修养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故A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A7.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 /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这体现了()。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④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的解答可以采用排除法。

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应选C项。

【答案】C8.《红楼梦》《西游记》塑造的典型人物栩栩如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说明我国的文学艺术()。

A.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B.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C.有着鲜明而独特的风格D.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9.在广西,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瑶、苗等11个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

在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是()。

①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②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④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显示A.① B.①②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差异和特色,但是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割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这表明()。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C.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解析】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故选C。

【答案】C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故①正确;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

故④正确;②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答案】D12.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②说法错误,应予排除。

【答案】D1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④剔除外来文化中的糟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故选A。

③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答案】A“中国古纸科学价值挖掘研究”项目,于2019年12月底启动,这是国家文物局的“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价值挖掘与展示”的组成部分。

“指南针计划”是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专项试点工作,旨在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内涵挖掘和展示出来。

回答14、15题。

14.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③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④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③是对文学艺术的认识,故舍去。

①②④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15.为了探明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蕴含的价值、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国家实施“指南针计划”走进高校校园活动,这有利于()。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③增强自主创新的自信心④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指南针计划”走进高校校园活动,使人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自信心,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故①②③入选。

④说法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文化背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区域文化观念的特点因循守旧、务虚封闭,工商观念淡薄,善政治不善经济开放性、实用性,崇工重商,注重实业强国,强调工商并重开放性、冒险性、进取性、传统保守性,崇尚商贸、农商并重、义利并重、和气生财区域发展模式山东半岛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乡镇和外资企业受到重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苏南乡镇和外资工业发展;温州个私家庭工业和商业发展)东莞模式、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东莞三来一补、合资企业发展;顺德集体、乡镇企业发展;南海国有、乡镇企业发展;中山私营经济发展)(2)你认为,长三角地区应当如何对待与其他两个地区的文化差异?17.2018全球华人学生暨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于2019年7月15日~2019年1月开展。

本届大赛设置高校学生组(含港澳台学生)、海外华人学生组、在华外国留学生组、教师组、综合组(不含已设参赛组别人员和中小学生)、集体组(5人及以上)等6个组别。

此次大赛主题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生书写经典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熟悉、亲近中华经典,提高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起什么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

汉字既是中华文化的书写工具,又是中华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透过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

【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可以看出,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汉字,它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