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几何体的所有面都是三角形?A. 正方体B. 圆柱体C. 正六面体D. 球体答案:C2. 一个有8个面的多面体,其中6个面是正方形,另外2个面是等边三角形,它的名字是?A. 正八面体B. 正十二面体C. 正二十面体D. 正二十四面体答案:C3. 空间中任意一点到四个角落连线的垂直距离相等的四棱锥称为?A. 正四棱锥B. 圆锥台C. 四棱锥D. 无法确定答案:C4. 任意多面体的面数与顶点数、棱数的关系是?A. 面数 + 顶点数 = 棱数 + 2B. 面数 + 棱数 = 顶点数 + 2C. 顶点数 + 棱数 = 面数 + 2D. 顶点数 + 面数 = 棱数 + 2答案:A5. 求下列多面体的棱数:(1)正六面体(2)正八面体(3)正十二面体答案:(1)正六面体的棱数为 12(2)正八面体的棱数为 24(3)正十二面体的棱数为 30二、填空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棱锥没有底面时,它的底面是一个______。

答案:点2. 铅垂线是指从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顶点到与它相对的棱上所作的垂线,它与该棱垂足的连线相交于该多面体的______上。

答案:中点3. 对正八面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条对角线与_____两两垂直。

答案:六,相邻面三、计算题1. 一个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其高为8cm。

求棱锥体积。

解答:底面积 S = (1/2) ×底边长 ×高 = (1/2) × 6 × 8 = 24 cm²棱锥体积 V = (1/3) × S ×高 = (1/3) × 24 × 8 = 64 cm³所以,棱锥的体积为64 cm³。

2. 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其高为12cm。

求四棱锥的体积。

解答:底面积 S = 边长² = 10² = 100 cm²四棱锥体积 V = (1/3) × S ×高 = (1/3) × 100 × 12 = 400 cm³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400 cm³。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题型练习题集(附有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题型练习题集(附有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题型练习题集学校:_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1.正三棱锥的底边长和高都是2,则此正三棱锥的斜高长度为()A.B.C.D.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F,G分别为C1D1,AA1,BB1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EFBG在正方体下底面ABCD上的射影面积为()A.1B.C.D.3.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A.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B.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C.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D.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4、如图,P是正方体ABCD-A1B1C1D1对角线AC1上一动点,设AP的长度为x,若△PBD的面积为f(x),则f(x)的图象大致是()A.B.C.D.5、如图所示,AB是圆O的直径,C是异于A,B两点的圆周上的任意一点,PA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则△PAB,△PAC,△ABC,△P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A.1B.2C.3D.4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棱A1B1、BB1、B1C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①FG⊥BD;②B1D⊥面EFG;③面EFG∥面ACC1A1;④EF∥面CDD1C1.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7、三棱锥P-ABC,PC⊥面ABC,△PAC是等腰三角形,PA=4,AB⊥BC,CH⊥PB,垂足为H,D是PA的中点,则△CDH的面积最大时,CB的长是()A.B.C.D.8、正方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其展开图是()A.B.C.D.二.填空题(共__小题)9、如图所示,ABCD是空间四边形,E、F、G、H分别是四边上的中点,并且AC⊥BD,AC=m,BD=n,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______.10、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给出下列结论: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AE;④∠PDA=45°;⑤直线PD 与平面PA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其中正确的有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1.如图所示,三棱锥M,PA⊥底面ABC,∠ABC=90°,则此三棱锥P-ABC中直角三角形有______个.12、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等于2,D在AC1上,F为BB1中点,且FD⊥AC1,有下述结论(1)AC1⊥BC;(2)=1;(3)二面角F-AC1-C的大小为90°;(4)三棱锥D-ACF的体积为.正确的有______.13.各棱长为a的正三棱柱的六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__.14.一四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4,则此截面把一条侧棱分成的两段之比为______.1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AC⊥BE②EF∥平面ABCD③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60°④A1点到面BEF的距离为定值⑤三棱柱A-BEF的体积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三.简答题(共__小题)16、如图,立体图形A-BCD的四个面分别为△ABC、△ACD、△ADB和△BCD,E、F、G分别是线段AB、AC、AD上的点,且满足AE:AB=AF:AC=AG:AD,求证:△EFG∽△BCD.17、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BCD是正三角形,AB⊥平面BCD,AB=BC=a,E为BC 的中点,F在棱AC上,且AF=3FC.(1)求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2)求证AC⊥平面DEF;(3)若M为BD的中点,问AC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MN∥平面DEF?若存在,说明点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__小题)1.正三棱锥的底边长和高都是2,则此正三棱锥的斜高长度为()A.B.C.D.答案:D解析:解:在正三棱锥中,顶点P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O,延长A0到E,则E为BC的中点,连结PE,则PE为正三棱锥的斜高.∵正三棱锥的底边长和高都是2,∴AB=PO=2,即AE=,OE=,∴斜高PE==,故选:D.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F,G分别为C1D1,AA1,BB1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EFBG在正方体下底面ABCD上的射影面积为()A.1B.C.D.答案:B解析:解:过E点做EH垂直CD于H,连接EH,易得H即为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连接AH,BH,如下图所示则AH,BH,AB分别为FE,EG,FB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又由G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为B,故△ABH即为空间四边形EFBG在正方体下底面ABCD上的射影∵S△ABH=S ABCD=故选B3.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A.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B.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C.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D.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答案:C解析:解: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正四棱柱.故A和B错在有可能是斜棱柱,D错在上下底面有可能不是正方形,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能保证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故选C.4、如图,P是正方体ABCD-A1B1C1D1对角线AC1上一动点,设AP的长度为x,若△PBD的面积为f(x),则f(x)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A解析: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连接AC交BD于O,连PO,则PO是等腰△PBD的高,故△PBD的面积为f(x)=BD×PO,在三角形PAO中,PO==,∴f(x)=××=,画出其图象,如图所示,对照选项,A正确.故选A.5、如图所示,AB是圆O的直径,C是异于A,B两点的圆周上的任意一点,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则△PAB,△PAC,△ABC,△P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D解析:证明:∵AB是圆O的直径∴∠ACB=90°即BC⊥AC,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又∵PA⊥圆O所在平面,∴△PAC,△PAB是直角三角形.且BC在这个平面内∴PA⊥BC 因此BC垂直于平面PAC中两条相交直线,∴BC⊥平面PAC,∴△PB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PAB,△PAC,△ABC,△P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4.故选D.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棱A1B1、BB1、B1C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①FG⊥BD;②B1D⊥面EFG;③面EFG∥面ACC1A1;④EF∥面CDD1C1.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答案:D解析:解:如图连接A1C1、A1B、BC1、BD、B1D,因为E、F、G分别是棱A1B1、BB1、B1C1的中点对于①因为FG∥BC1,△BDC1是正三角形,FG⊥BD,不正确.对于②因为平面A1C1B∥平面EFG,并且B1D⊥平面A1C1B,所以B1D⊥面EFG,正确.③面EFG∥面ACC1A1;显然不正确.④EF∥平面CDD1C1内的D1C,所以EF∥面CDD1C1.正确.故选D7、三棱锥P-ABC,PC⊥面ABC,△PAC是等腰三角形,PA=4,AB⊥BC,CH⊥PB,垂足为H,D是PA的中点,则△CDH的面积最大时,CB的长是()A.B.C.D.答案:D解析:解:三棱锥P-ABC中,PC⊥面ABC,AB⊂平面ABC,∴PC⊥AB;又AB⊥BC,BC∩PC=C,∴AB⊥平面PBC;又CH⊂平面PBC,∴AB⊥CH,又CH⊥PB,PB∩AB=B,∴CH⊥平面PAB,又DH⊂平面PAB,∴CH⊥DH;又△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A=4,D是PA的中点,∴CD=PA=2,设CH=a,DH=b,则a2+b2=CD2=4,∴4=a2+b2≥2ab,即ab≤1,当且仅当a=b=时,“=”成立,此时△CDH的面积最大;在Rt△PBC,设BC=x,则PB===,∴PC•BC=PB•CH,即2•x=•;解得x=,∴CB的长是.故选:D.8、正方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其展开图是()A.B.C.D.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可得对于A,展开图中的上下两边的正方形的对边中点连线应该呈左右方向显现,故A的图形不符合题意;对于B,展开图中最右边的“日”字形正方形的对边中点连线应该是上下方向呈现,且应该在含有圆形的正方形的左边放置,故B的图形不符合题意;对于C,展开图中最右边的正方形应该与含有圆形的正方形相邻,故C的图形不符合题意;对于D,沿如图的红线将正方体的侧面剪裁,展开可得如D项图的形状,故D的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共__小题)9、如图所示,ABCD是空间四边形,E、F、G、H分别是四边上的中点,并且AC⊥BD,AC=m,BD=n,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______.答案:解析:解:由ABCD是空间四边形,E、F、G、H分别是四边上的中点,并且AC⊥BD,可得四边形EFGH为矩形,且此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和,故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故答案为:.10、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给出下列结论: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AE;④∠PDA=45°;⑤直线PD与平面PA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其中正确的有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④⑤解析:解:对于①、由PA⊥平面ABC,AE⊂平面ABC,得PA⊥AE,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AB,PA∩AB=A,得AE⊥平面PAB,又PB⊂平面PAB,∴AE⊥PB,①正确;对于②、又平面P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PBC不成立,②错;对于③、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AD,又AD⊂平面PAD,∴BC∥平面PAD,∴直线BC∥平面PAE也不成立,③错;对于④、在Rt△PAD中,PA=AD=2AB,∴∠PDA=45°,∴④正确;对于⑤、由于DE∥AB,∴D到平面PAB的距离即为E到平面PAB的距离,即E到直线PA的距离,即EA,EA=AB,在Rt△PAD中,PA=AD=2AB,∴PD=2AB,∴直线PD与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直线PD与平面PA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④⑤.11.如图所示,三棱锥M,PA⊥底面ABC,∠ABC=90°,则此三棱锥P-ABC中直角三角形有______个.答案:4解析:解:由已知PA⊥底面ABC,∠ABC=90°,所以CB⊥PA,CB⊥AB,又PA∩AB=A,所以CB⊥平面PAB,所以CB⊥PB,所以此三棱锥P-ABC中直角三角形有△ABC,△ABP,△ACP,△PBC共有4个.故答案为:4.12、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等于2,D在AC1上,F为BB1中点,且FD⊥AC1,有下述结论(1)AC1⊥BC;(2)=1;(3)二面角F-AC1-C的大小为90°;(4)三棱锥D-ACF的体积为.正确的有______.答案:(2)(3)(4)解析:解:(1)连接AB1,则∠B1C1A即为BC和AC1所成的角,在三角形AB1C1中,B1C1=2,AB1=2,AC1=2,cos∠B1C1A==,故(1)错;(2)连接AF,C1F,则易得AF=FC1=,又FD⊥AC1,则AD=DC1,故(2)正确;(3)连接CD,则CD⊥AC1,且FD⊥AC1,则∠CDF为二面角F-AC1-C的平面角,CD=,CF=,DF===,即CD2+DF2=CF2,故二面角F-AC1-C的大小为90°,故(3)正确;(4)由于CD⊥AC1,且FD⊥AC1,则AD⊥平面CDF,则V D-ACF=V A-DCF=•AD•S△DCF=×××=.故(4)正确.故答案为:(2)(3)(4)13.各棱长为a的正三棱柱的六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__.答案:解析:解:∵正三棱柱的六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所以球心在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的中点上,AB=a,OA=R,在△OEA中,OE=,AE=,∵AO2=OE2+AE2,∴,∴球的表面积为4πR2=,故答案为.14.一四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4,则此截面把一条侧棱分成的两段之比为______.答案:1:1解析:解:根据题意,设截得小棱锥的侧棱长为l,原棱锥的侧棱长为L,∵截面与底面相似,且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4,∴相似比为:==,∴截面把棱锥的一条侧棱分成的两段之比是l:(L-l)=1:1.故答案为:1:1.1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AC⊥BE②EF∥平面ABCD③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60°④A1点到面BEF的距离为定值⑤三棱柱A-BEF的体积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①②④⑤解析:解:①AC⊥BE,由题意及图形知,AC⊥面DD1B1B,故可得出AC⊥BE,此命题正确;②EF∥平面ABCD,由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两个底面平行,EF在其一面上,故EF与平面ABCD无公共点,故有EF∥平面ABCD,此命题正确;③由图知,当F与B1重合时,令上底面顶点为O,则此时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A1AO,当E与D1重合时,此时点F与O重合,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OBC1,此二角不相等,故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不为定值,故不正确.④A1点到面DD1B1B距离是定值,所以A1点到面BEF的距离为定值,正确;⑤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由几何体的性质及图形知,三角形BEF的面积是定值,A点到面DD1B1B距离是定值,故可得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此命题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⑤.三.简答题(共__小题)16、如图,立体图形A-BCD的四个面分别为△ABC、△ACD、△ADB和△BCD,E、F、G分别是线段AB、AC、AD上的点,且满足AE:AB=AF:AC=AG:AD,求证:△EFG∽△BCD.答案:证明:在△ABD中,∵AE:AB=AG:AD,∴EG∥BD.同理,GF∥DC,EF∥BC.又∠GEF与∠DBC方向相同.∴∠GEF=∠DBC.同理,∠EGF=∠BDC.∴△EFG∽△BCD.17、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BCD是正三角形,AB⊥平面BCD,AB=BC=a,E为BC的中点,F在棱AC上,且AF=3FC.(1)求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2)求证AC⊥平面DEF;(3)若M为BD的中点,问AC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MN∥平面DEF?若存在,说明点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答案:解:(1)∵AB⊥平面BCD,∴AB⊥BC,AB⊥BD.∵△BCD是正三角形,且AB=BC=a,∴AD=AC=.设G为CD的中点,则CG=,AG=.∴,,.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为.(2)取AC的中点H,∵AB=BC,∴BH⊥AC.∵AF=3FC,∴F为CH的中点.∵E为BC的中点,∴EF∥BH.则EF⊥AC.∵△BCD是正三角形,∴DE⊥BC.∵AB⊥平面BCD,∴AB⊥DE.∵AB∩BC=B,∴DE⊥平面ABC.∴DE⊥AC.∵DE∩EF=E,∴AC⊥平面DEF.(3)存在这样的点N,当CN=时,MN∥平面DEF.连CM,设CM∩DE=O,连OF.由条件知,O为△BCD的重心,CO=CM.∴当CF=CN时,MN∥OF.∴CN=.。

(word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经典例题

(word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经典例题

厦门一中立体几何专题一、选择题(10 X 5' =50 ')1•如图,设0是正三棱锥 P-ABC 底面三角形 ABC 的中心, 过0的动平面与P-ABC 的三条侧棱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记 为 Q 、R 、S ,则-11 1( )PQ PR PSA. 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B.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C. 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不等D. 是一个与平面QRS 位置无关的常量2•在正n 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0,D.nn2n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若B €a ,C €3 ,则厶ABC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B.2 .75.如图,正四面体 A-BCD 中,E 在棱AB 上,F 在棱CD 上,使得詈 Cy =入(0<入<+m ),记f (入)=a x+ 3入,其中a 入表示EF 与AC 所成的角,3入表示EF 与BD 所成的角,贝U( )A. f (入)在(0,+ g )单调增加B. f (入)在(0,+ g )单调减少C. f (入)在(0,1)单调增加,在(1,+ g )单调减少D. f (入)在(0,+ g )为常数合是 ()A. 一条直线B. —个平面C.两条平行直线D.两个平面7.正四棱锥底面积为 Q ,侧面积为S ,则它的体积为 ()A. 1 Q (S2Q 2)B. 1 Q (S2Q 2)6 •3 'C. 1 -Q(S2Q 2)23•正三棱锥P-ABC 的底面边长为 2a,点E 、F 、G 、H 分别是 PA 、PB 、BC 、AC 的中点,则四边形 EFGHA.(0,+ g )B.C.D. ^a 2, 24.已知二面角a -a-3为60°,点A 在此二面角内,且点A 到平面a 、3的距离分别是AE=4, AF=2,6.直线a //平面3,直线a 到平面3的距离为 1,则到直线a 的距离与平面3的距离都等于7的点的集第5题图D.f QS第1题图8. 已知球O的半径为R, A、B是球面上任意两点,则弦长|AB|的取值范围为()B.(0,2R]C. ( 0,2R )D. : R,2R ]9•已知平面aQ 平面B =l,m 是平面a 内的一条直线,则在平面B 内A. .—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也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B. —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但不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C. 不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但一定存在直线与直 线m 垂直D. 不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也不一定存在直线与 直线m 垂直10. 如图为一个简单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沿图中虚线折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这个定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广到空间,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为 ______________12. 在厶ABC 中,AB=9, AC=15,/ BAC=120°,其所在平面外一点 P 到A 、B 、C 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贝U P 点到直线 BC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 . 13. 已知将给定的两个全等的正三棱锥的底面粘在一起, 恰得到一个所有二面角都相等的六面体, 并且该六面体的最短棱的长为 2,则最远的两顶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120个等球密布在正四面体 A-BCD 内,问此正四面体的底部放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球. 三、解答题(4X 10' +14' =54')15. 定直线11丄平面a ,垂足为M ,动直线12在平面a 内过定点 N ,但不过定点 M.MN=a 为定值,在11、12上分别有动线段 AB=b,CD = c.b 、c 为定值.问在什么情况下四面体 ABCD 的体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AC 的中点,求:(1) PM 与FQ 所成的角; (2) P 点到平面 EFB 的距离; (3 )异面直线PM 与FQ 的距离.16.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 ABCD 、EADM 和MDCF 都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点 P 、Q 分别是ED 和A. : 0,2 R ] m 垂直A.6B.7C.8D.9、填空题 (4X 4 ' =16')叠即可还原),则这个多面体的顶点数为 (第16题图连结人丘‘将厶DAE 沿AE 折起到△ D 1AE 的位置,使得/(1)试用基向量 AB , AE , AD 1表示向量OD 117.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 // CD ,/ ADC = 90° ,3AD=DC=3,AB=2,E 是 CD 上一点,满足 DE = 1 ,D 1AB = 60° ,设AC 与BE 的交点为O.(2) 求异面直线OD i与AE所成的角.(3) 判断平面D i AE与平面ABCE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第17题图18. 如图,在斜棱柱ABC —A i B i C i中,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长等于底面边长,且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顶点B i在底面ABC上的射影O恰好是AB的中点.(i)求证:B i C± C i A;(2 )求二面角C i-AB-C的大小.第i8题图i9.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PB=PC , BC=2a,AC=a,AB=、3 a,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a.(i )求二面角P-AC-B的大小;(2)求点B到平面FAC的距离.第i9题图立体几何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 设正三棱锥P-ABC 中,各棱之间的夹角为a,棱与底面夹角为B ,h 为点S 到平面PQR 的距离,1 11则 V S -PQR = 3S ^PQR • h= — ( — PQ • PR • sin a ) • PS • sin B ,另一方面,记 O 到各平面的距离为 d,则有33 211 1 dV S -PQR =V O -PQR +V O -PRS +V O -PQS =S ^PQR °d+ S ^PRS ,d+S^PQS -d=3333a + d • - -PQ -PS-sin a •故有 PQ -PR -PS-sin B =d(PQ -PR+PR -PS+PQ -PS),即旦—-PQ -PR -sin a +— •丄 PS ・PR ・sin2321 1 _ sinPR PS d3 2 PQ 常量.2.B 设正n 棱锥的高为h,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为B .当h f 0时,正n 棱锥的极限为正n 边形,这时 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为平面角,即二面角Qfn.当h fg 时,正n 棱锥的极限为正n 棱柱,这时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为正n 边形的内角,nEFGH 为矩形,当 P f 底面△ ABC 的中心O 时,矩形EFGH f 矩形E i F i GH.3a=_Aa 23 34. C 如图,I a 丄AE,a 丄AF,「. a 丄平面 AEF.设a 交平面 AEF 于点G ,则/ EGF 是二面角a -a-3的平面角,/ EGF=60° ,/ EAF=120。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立体几何简答题练习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

求证:PQ∥平面BCE.(用两种方法证明)2、如图所示,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F分别在PA、BD上,且PE:EA=BF:FD,求证:EF∥平面PBC.3、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点。

求证:(1)EG∥平面BB1D1 D;(2)平面BDF∥平面B1D1 H.4、如图所示,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平面PAD ∩平面PBC =l. (1)求证:l ∥BC ;(2)MN 与平面PAD 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SA=SB ,点M 是SD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

(1)求证:SB ∥平面ACM ;(2)求证:平面SAC ⊥平面AMN ; (3)求二面角D-AC-M 的余弦值。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且PA=PD=22AD,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求证:(1) 求证:EF ∥平面PAD; (2) 求证:平面PAB ⊥平面PDC;(3) 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二面角C-PD-G 的余弦值为31?说明理由.7、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DAB=60°,AB=2CD=2,M是线段AB的中点。

(1)求证:C1M∥平面A1ADD1;(2)若CD1垂直于平面ABCD且CD1=3,求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1)证明:PA∥平面EDB;(2)证明:BC⊥DE.9、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与底面垂直,∠ABC=90°,AB=BC=BB1=2,M,N分别是AB,A1C的中点.(Ⅰ)求证:MN||平面BCC1B1;(Ⅰ)求证:平面AMN⊥平面A1B1C.10、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PC,AB=PB,E,F分别是PA,AC的中点.求证:(1)EF∥平面PBC;(2)平面BEF⊥平面PAB.11、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且PA=AD(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平面PMC⊥平面PCD.1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1)求证:B1C1∥平面A1DE;(2)求证:平面A1DE⊥平面ACC1A1.8、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四边形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若G为AD 边的中点,求证:平面PBG⊥平面PAD;9、如图所示,在四棱柱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菱形,且∠DAB=60°,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三棱锥的三视图,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点P在侧面ABC的射影为O,.∴该三棱锥的体积.故选:B.【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2.(本小题满分12分)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为棱上的点.(1)证明:;(2)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说明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点为中点.【解析】(1)先证明AB⊥AC,然后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能写出各点坐标,由共线可得D(λ,0,1),所以,即DF⊥AE;(2)通过计算,面DEF的法向量为可写成,=(3,1+2λ,2(1-λ)),又面ABC的法向量=(0,0,1),令,解出λ的值即可.试题解析:(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且,即:(2)假设存在,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由题可知面的法向量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即:或(舍)当点为中点时,满足要求.【考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方法点晴】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应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3.已知正四棱锥中,,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B.C.D.【答案】C【解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则,则,,所以四棱锥的体积,,由得,所以体积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当时,体积有最大值,故选C.【考点】1.多面体体积;2.导数与函数最值.【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多面体体积公式、导数与函数等知识,属中档题.解决此类问题的两大核心思路:一是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二是建立目标函数的数学思想,选择合理的变量,利用导数、基本不等式或配方法求其最值.4.设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且长度分别为,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考点】球的表面积公式.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答案】【解析】该几何体为一个四棱锥,高为,底面为矩形,长宽分别为,因此体积为【考点】三视图6.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B.若C.若D.若【答案】C【解析】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所以A选项不正确;两个平面内存在两条平行的直线时,两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所以B选项不正确;,又,,所以C选项正确;若,则或,所以D不正确.故D正确.【考点】1线面位置关系;2面面位置关系.【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容易题.解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重要字眼“真命题”,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7.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C【解析】对①,因为直线平面,∥,则,又直线,所以,①对;对②,与的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②错;对③,因为直线平面,∥,所以,又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③对;对④,与可以平行或相交,④错,所以选C.本题可借助于长方体去判定.【考点】1.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或长方体作为载体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8.利用一个球体毛坯切削后得到一个四棱锥P—ABCD,其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值应为()A.B.C.D.【答案】D【解析】若使得球体毛坯体积最小,则四棱锥各顶点应都在球上,由题意,将四棱锥补成一个长方体,则转化为求长方体外接球体积,长方体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直径,体对角线长为,所以球的半径为,体积为.【考点】多面体的外接球.9.(2007•山东)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利用三视图的作图法则,对选项判断,A的三视图相同,圆锥,四棱锥的两个三视图相同,棱台都不相同,推出选项即可.解:正方体的三视图都相同,而三棱台的三视图各不相同,圆锥和正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所以,正确答案为D.故选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10.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为正方形,俯视图是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体积为;表面积为【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如图为四棱锥,是正方体的一部分,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一半减去,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表面积为【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1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正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根据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几何体的形状是一个长为,宽为,高为的长方体挖去一个直径为高为的圆柱,该几何体的体积为,选A.【考点】1、三视图;2、组合体的体积.12.如图是一建筑物的三视图(单位:米),现需将其外壁用油漆刷一遍,若每平方米用漆千克,则共需油漆的总量为()A.千克B.千克C.千克D.千克【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可间房由底部长宽高分别为的长方体与底面半径.母线长分别为圆锥体组合而成,所以其可刷漆的表面积为,则需要漆的总量为千克,故正确选项为B.【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若=(2,﹣1,0),=(3,﹣4,7),且(λ+)⊥,则λ的值是()A.0B.1C.﹣2D.2【答案】C【解析】利用(λ+)⊥⇔即可得出.解:∵=λ(2,﹣1,0)+(3,﹣4,7)=(3+2λ,﹣4﹣λ,7),(λ+)⊥,∴,∴2(3+2λ)﹣(﹣4﹣λ)+0=0,解得λ=﹣2.故选C.【考点】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B⊥AD,AB⊥PA,BC=2AB=2AD=4BE,平面PAB⊥平面ABCD,(Ⅰ)求证:平面PED⊥平面PAC;(Ⅱ)若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求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I)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出PA⊥平面ABCD,从而得到AB、AD、AP两两垂直,因此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坐标系o﹣xyz,得A、D、E、C、P的坐标,进而得到、、的坐标.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算出且,从而证出DE⊥AC且DE⊥AP,结合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出ED⊥平面PAC,从而得到平面PED⊥平面PAC;(II)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算出、夹角的余弦,即可得到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由此建立关于θ的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到λ=2.利用垂直向量数量积为零的方法,建立方程组算出=(1,﹣1,﹣1)是平面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结合平面PAC的法向量,算出、的夹角余弦,再结合图形加以观察即可得到二面角A ﹣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Ⅰ)∵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AB⊥PA∴PA⊥平面ABCD结合AB⊥AD,可得分别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可得A(0,0,0)D(0,2,0),E(2,1,0),C(2,4,0),P(0,0,λ)(λ>0)∴,,得,,∴DE⊥AC且DE⊥AP,∵AC、AP是平面PAC内的相交直线,∴ED⊥平面PAC.∵ED⊂平面PED∴平面PED⊥平面PAC(Ⅱ)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设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θ,则,解之得λ=±2∵λ>0,∴λ=2,可得P的坐标为(0,0,2)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x0,y,z),,由,,得到,令x0=1,可得y=z=﹣1,得=(1,﹣1,﹣1)∴cos<,由图形可得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是锐角,∴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15.已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则正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解析】∵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可得底面中心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为,∵正三棱锥侧棱长为,∴正三棱锥的高,所以三棱锥的体积.所以答案应填:.【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16.在等腰梯形中,,,,是的中点,将梯形绕旋转,得到(如图).(I)求证:;(II)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I)由题意容易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为等腰梯形,,四边形是菱形,可证得,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得平面,从而证得;(II)易证平面,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I)证明:,是的中点,.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为等腰梯形,,,四边形是菱形,,,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II)解:平面,同理平面.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中垂直关系的证明及空间向量的应用.1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上底面A1B1C1D1内一动点,则三棱锥P-ABC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的面积的比为.【答案】【解析】因为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三角形, 正视图和侧视图三角形的底边长都是正方体的棱长,高都是到底面的距离(都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三棱锥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相等,即比值为,故答案为.【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三角形面积公式.18.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平行四边形,高为的棱柱,体积为,故选B.【考点】几何体的体积.19.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O′C′=2,则原图形OABC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矩形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所以根据画直观图的基本原理知原图形是底边长为的平行四边形,其高是,因此面积是,故答案为.【考点】1、画直观图的基本原理;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0.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由正方体截取两个角得到,如图所示,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21.如图所示,四棱锥的底面是梯形,且,平面,是中点,.(Ⅰ)求证:平面;(Ⅱ)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答案】(I)证明见解析;(II).【解析】(I)取的中点,连结,证得,从而证得平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即可证明平面;(II)分别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出平面和向量,即可利用向量所成的角,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试题解析:(Ⅰ)证明:取的中点,连结,如图所示.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因为点是中点,所以,且.又因为,且,所以,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平面.(Ⅱ)解:设点O,G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则,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所以.因为,由(Ⅰ)知,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故两两垂直,可以点O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设平面的法向量,则所以取,则,设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因为,所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22.如图,在三棱台中,平面平面,,BE=EF=FC=1,BC=2,AC=3.(Ⅰ)求证:BF⊥平面ACFD;(Ⅱ)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Ⅰ)先证,再证,进而可证平面;(Ⅱ)方法一:先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在中计算,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方法二: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计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而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Ⅰ)延长,,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因为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因此.又因为,,,所以为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则.所以平面.(Ⅱ)方法一:过点作于Q,连结.因为平面,所以,则平面,所以.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得.在中,,,得.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方法二:如图,延长,,相交于一点,则为等边三角形.取的中点,则,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以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的方向为,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由,得,取.于是,.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线面垂直,二面角.【方法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23.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B.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C.c与a、b都相交D.c与a、b都不相交【答案】A【解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求解.解:由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知:对于B,c可以与a、b都相交,交点为不同点即可,故B不正确;对于C,a∥c,b∩c=A,满足题意,故C不正确;对于D,c与a、b都不相交,则c与a、b都平行,所以a,b平行,与异面矛盾,故D不正确;对于A,由B,C、D的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2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160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三棱柱和一个四棱锥组合的组合体,其中直三棱柱的底面为左视图,高为,故体积.四棱锥的底面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高为,所以体积,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属于中档题.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时若所给的几何体为柱体椎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求解;(2)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组合体,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进行求解. (3)求以三视图为背景的几何体的体积时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25.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为()A.1.2B.1.6C.1.8D.2.4【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即,解得,故选B.【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2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cm3A.4+B.4+C.6+D.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是一个半圆柱与一个直三棱柱的组合体,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高为;直三棱柱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高为.∴.故本题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7.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若正方体边长为1,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_.【答案】;【解析】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考点】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点为棱的中点.(1)证明:;(2)若为棱上一点,满足,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求得,,可得,即可证结论;(2)先根据确定的位置,在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可证平面一个的法向量为,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即可得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依题意,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由为棱的中点,得.向量,,故.所以.(2)向量,,,.由点在棱上,设,.故.由,得,因此,,解得.即.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可得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的法向量,则.易知,二面角是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考点】1、空间直线垂直的判定;2、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9.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且,点是的中点, 交于点.(1)求证:平面;(2)当时,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垂直的证明与寻找,往往从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另一是结合平几条件,如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得(2)求三棱锥体积,关键在于确定高,即线面垂直.由(1)得平面,因此,这样只需在对应三角形中求出对应边即可.试题解析:(1)底面,面,又因为是的中点, 面由已知平面.(2)平面,平面,而,又又平面而.【考点】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三棱锥体积【思想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30.过球表面上一点引三条长度相等的弦,且两两夹角都为60°,若球半径为,求弦的长度___________.【答案】【解析】依题意可知,这是一个正四面体的外接球. 若一个正四面体边长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即.【考点】球的内接几何体.【思路点晴】对棱相等的三棱锥,设三对棱长分别为,如下图所示三棱锥,请同学们推导其外接球半径公式,特别地,若一个正四面体边长为,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2.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找几何体外接球球心的一般方法:过几何体各个面的外心分别做这个面的垂线,交点即为球心.3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表示,左侧是一个底面半径为,高为半个圆锥,几何体的右侧是一个底面为底边为,高为的等腰三角形三棱锥,其中三棱锥的高为,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D.【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的计算.32.已知直线与平面平行,是直线上的一定点,平面内的动点满足:与直线成.那么点轨迹是()A.两直线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答案】C【解析】题意画图如下,是直线上的定点,有一平面与直线平行,平面内的动点满足的连线与成角,因为空间中过与成角的直线组成两个相对顶点的圆锥,即为平行于圆锥轴的平面,点可理解为是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点,所以点的轨迹为双曲线,故选C.【考点】1、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圆锥曲线的定义.33.三棱锥内接于球,,当三棱锥的三个侧面积和最大时,球的体积为.【答案】【解析】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时取得最大值,所以当两两垂直时,侧面积和取得最大值.此时,由于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可以补形为正方体,三棱锥的外接球即正方体的外接球,其直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故求的体积为.【考点】几何体的外接球.【思路点晴】设几何体底面外接圆半径为,常见的图形有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矩形,它们的外心可用其几何性质求;而其它不规则图形的外心,可利用正弦定理来求.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则其体对角线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是其体对角线中点.找几何体外接球球心的一般方法:过几何体各个面的外心分别做这个面的垂线,交点即为球心.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棱长分别为,则其外接球半径公式为: .34.如图,在直三棱柱中,,过的中点作平面的垂线,交平面于,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B.C.D.【答案】C【解析】连接,则,由直三棱柱得,因此,因此为的中点,过作于,则为与平面所成角, ,选C.【考点】线面角3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是直角梯形,(1)在上确定一点,使得平面,并求的值;(2)在(1)条件下,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解析】(1)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线线平行,再根据平行得相似,即得比例关系:取。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A.1B.2C.3D.4【答案】B【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6,8;三棱柱高为12.得到的最大球为直角三角形的内切球,其半径为,选B.【考点】三视图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腰梯形,俯视图中的曲线是两个同心的半圆组成的半圆环,侧视图是直角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考点】三视图.3.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从该几何体的实心外接球中挖去该几何体,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注: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A.133B.100C.66D.16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底面半径为3,搞为8的圆柱.其外接球时半径为5的球.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表面积的和,即.故选D.【考点】多面体及与其外接球的关系及几何体表面积计算问题.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五面体,其中内接于圆,是圆的直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平面.(1)证明:;(2)若,,且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试求该几何体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将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再转化为证明(由直径可证)与(由平面可证);(2)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来确定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并确定的长,进而可求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是圆的直径,,又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又平面,(2)设,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如图所示则,,,由(Ⅰ)可得,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条件得,,即不妨令,则,,.又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考点】1、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二面角;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时,除要有应用空间向量的意识外,关键是根据空间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若坐标系选取不当,计算量就会增大.总之树立用数解形的观念,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考虑以特殊点为坐标原点(如中点、正方体的顶点),特殊直线(如有两两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来建立.5.如图,在多面体中,为菱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若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取中点,连接,可证,先证,即可证明,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由空间向量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取AB的中点M,连结GM,MC,G为BF的中点,所以GM //FA,又EC面ABCD, FA面ABCD,∵CE//AF,∴CE//GM,∵面CEGM面ABCD=CM,EG// 面ABCD,∴EG//CM,∵在正三角形ABC中,CM AB,又AF CM∴EG AB, EG AF,∴EG面ABF.(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B=2,则B()E(0,1,1) F(0,-1,2)=(0,-2,1),=(,-1,-1),=(,1, 1),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则令,则,∴=()同理,可求平面DEF的法向量 =(-)设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中档题.解答空间几何体中的平行、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求二面角,则通过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间接求解.此时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正确求出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所在.6.三棱锥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棱的长为.【答案】.【解析】由已知三视图可知,平面,且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在中,,边上的高为,所以.在中,由可得,故应填.【考点】1、三视图.【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中档题.其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其一是不能准确利用已知条件的三视图得出原几何体的空间形状,即不能准确找出该几何体中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导致出现错误;其二是计算不仔细,导致结果出现错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处理三视图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7.在三棱锥中,平面为侧棱上的一点,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B.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C.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D.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C【解析】∵平面,∴,又,∴平面,∴,又由三视图可得在中,为的中点,∴平面.又平面.故.故选:C.【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3.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侧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C【解析】题设三视图是下图中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中的尺寸,知其体积为,故选C.【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9.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B1C⊥AB,侧面BCC1B1为菱形.求证:(Ⅰ)DE∥平面ABC1;(Ⅱ)B1C⊥DE.【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解析】(Ⅰ)取AA1的中点F,连DF,FE,根据中点易证线线平行,从而平面DEF∥平面ABC1,又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Ⅱ)在菱形中B1C⊥BC1,又B1C⊥AB,易证B1C⊥平面ABC1,再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B1C⊥平面DEF,从而证明B1C⊥DE.试题解析:(Ⅰ)如图,取AA1的中点F,连DF,FE.又因为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所以DF∥AC1,EF∥AB.因为DF平面ABC1,AC1平面ABC1,故DF∥平面ABC1.同理,EF∥平面ABC1.因为DF,EF为平面D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DEF∥平面ABC1.因为DE平面DEF,所以DE∥平面ABC1.(Ⅱ)因为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面BCC1B1为菱形,故B1C⊥BC1.……9分又B1C⊥AB,且AB,BC1为平面ABC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1C⊥平面ABC1.而平面DEF∥平面ABC1,所以B1C⊥平面DEF,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考点】1、线面平行;2、面面平行;3、线面垂直;4、三角形中位线.【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得线线平行的常用证明方法,构造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是最常用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10.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A:或者,异面,故A错误;B: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错误;C:正确;D:或,故D错误,故选C.【考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1.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和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B.若,,且,则C.若,,则D.若,,且,则【答案】D【解析】A.若,,则,错,有可能;B.若,,且,则,错,有可能;C.若,,则,错,有可能,或异面;D.若,,且,则,正确【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2.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容易作出平面的垂线,即得斜线的射影,找出角,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线面角的正弦.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过点作,连结.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又∵,∴,,∴.即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遵循作—证(指)—求—答的解题步骤,应当结合条件和前面证明的结论找到平面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有了平面的垂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过直线上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即为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射影,找到线面角后解直角三角形得解.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S-ABC,其中D为AC中点,且SD垂直平面ABC,BD垂直AC,则球心在SD上,设球半径为R,则外接球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由多面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并画出其直观图.2.三视图中“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因此,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相关数据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数据.14.已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点是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球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过作球的截面,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半径最小,所以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有最小值.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为,在中,,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截面面积为【考点】1、多面体的外接球;2、球的截面圆性质.【方法点睛】“切”“接”问题的处理规律:①“切”的处理:解决与球的内切问题主要是指球内切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②“接”的处理: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15.(2015•金家庄区校级模拟)如图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AB=BC,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是;②AB∥CE;③VB﹣ACE的体积是a2;④平面ABC⊥平面ADC;⑤直线EA与平面ADB所成角为30°.其中正确的有.(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①由于BC∥DE,则∠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②AB和CE是异面直线;③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VB ﹣ACE的体积;④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⑤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解:由题意,AB=BC,AE=a,AD⊥平面BCDE,AD=a,AC= a①由于BC∥DE,∴∠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AB=a,BC=a,AC=a,∴BC⊥AC,∴tan∠ABC=,故①正确;②由图象可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故②错误.③VB﹣ACE的体积是S△BCE×AD=×a3=,故③正确;(4)∵AD⊥平面BCDE,BC⊂平面BCDE,∴AD⊥BC,∵BC⊥CD,AD∩CD=D,∴BC⊥平面ADC,∵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④正确;⑤连接CE交BD于F,则EF⊥BD,∵平面ABD⊥平面BDE,∴EF⊥平面ABD,连接F,则∠EAF为直线AE与平面ABD所成角,在△AFE中,EF=,AE=a,∴sin∠EAF==,则∠EAF=30°,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③④⑤故答案为:①③④⑤【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答案】.【解析】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所以.【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7.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把三棱柱补成底面以2为边长的正方形,以为高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所以,所以该球的表面积是;故填.【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8.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可以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三棱台,②四棱台,③五棱台,④圆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规则可知,该几何体可能为四棱台或圆台,故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只是给出了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从而可得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四棱台或圆台.19.在直三棱柱中,,,且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设.(1) 求的值;(2)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 (2)【解析】(1)由BC ∥B 1C 1可得∠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从而∠A 1BC =60°,再由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即可求得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的面积, 又可得平面,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试题解析:(1)∵BC ∥B 1C 1,∴∠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即∠A 1BC =60°,又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 ∴;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 即:, △的面积,又平面,所以,所以.【考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已知棱,,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1,2,2.若(),且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为.(1)求的值;(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2).【解析】(1)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的坐标,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列出关于的方程可求;(2)设岀平面的法向量为,根据,进而得到,从而求出,向量的坐标可以求出,从而可根据向量夹角余弦的公式求出,从而得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试题解析:(1)依题意,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从而,则由,解得(舍去)或. (2)易得,,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且,所以,不妨取,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易得,故,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 1、空间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利用向量求直线和平面说成角的正弦.21.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平面平面.【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证明,往往需结合平面几何条件,如本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2)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需多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先由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得,再由平面得,即,从而得平面试题解析:(1)设,连结,因为,为的中点,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为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由(1)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方法二)连结,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1),所以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2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因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下面为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柱体的一半、上面是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锥体的一半,所以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圆柱及圆锥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23.已知如图所示的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球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的中点为的外心,连接,则,又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平面,上的每一点到距离相等,因此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是外接球球心,其半径也是外接球半径,所以球半径,求体积为,故选C.【考点】1、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2、面面垂直及球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面面垂直及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②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本题是根据方法④直接找出球心并求出半径进而得到求体积的.24.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设与交于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证明线线垂直,本题中,由于是中点,因此有,而与垂直,从而与平面垂直,结论得证;(2)要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考虑三棱锥,的面积易求(为面积的一半),另外由(1)的结论,此三棱锥以为底时,是高,体积易求,从而所求距离易得.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平面,故,又为正方形,故故,故(2)连接交于点,连接,则交线为,又,故,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故为的中点,又,故为三棱锥的高又故,又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断,点到平面的距离.2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2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红线部分,是一个棱长为的正四面体,所以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面积.2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2,体积是______cm3.【答案】80,40【解析】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放置了一个小正方体,,.【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Ⅰ)求证:平面;(Ⅱ)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Ⅱ);(Ⅲ)存在,.【解析】(Ⅰ)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AB⊥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利用向量法可求出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假设存在,根据A,P,M三点共线,设,根据BM∥平面PCD,即(为平面PCD的法向量),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试题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又,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Ⅲ)设是棱上一点,则存在使得.因此点.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当且仅当,即,解得.所以在棱上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考点】空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名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线垂直(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构造(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到面的距离等.2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点分别为和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三棱锥的表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线面平行,一般先证线线平行,考虑到,是中点,因此取的中点,可证得且,从而得平行四边形,因此有,最终得线面平行;(2)要求三棱锥的表面积,必须求得它的各个面的面积,由平面,得,三角形和的面积可求,由题设又可证,这样就有,另两个面的面积又可求得.试题解析:(1)证明:作FM∥CD交PC于M.∵点F为PD中点,∴. ∴,∴AEMF为平行四边形,∴AF∥EM,∵,∴直线AF平面PEC.(2)连结可知,,由此;;;;因此三棱锥的表面积.【考点】线面平行的判断,多面体的表面积.30.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在线段上,且,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A.1B.C.D.与点的位置有关【答案】B【解析】由于是定值,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因此点平面的距离是.所以三棱锥的体积,应选B.【考点】三棱锥体积的运算.31.如图,在多面体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是矩形,且平面平面,,和分别是和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求证;(2)借助题设条件及转化化归的思想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证明:设,连接,在中,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则到平面的距离为的一半,又因为,所以,所以.【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棱锥公式的运用.32.如图,在三棱柱中,,,,在底面的射影为的中点,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依题意有,,故平面.根据分析有,故平面;(2)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得余弦值为.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由题意得: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故平面.由分别为的中点,得且,从而且,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故,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作,且,连结.由,,得,由,,得与全等.由,得,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得,,由余弦定理得.方法二: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即,可取.由,即,可取,于是.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从左往右为半个圆锥,一个圆柱,一个半圆,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34.如图,在四棱柱中,底面,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包括两点),平面与平面交于.(1)证明:;(2)证明:平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要证线线垂直,一般可证线面垂直,观察题中垂直条件,平面,则有,题中又有,从而有平面,因此结论得证;(2)要证线面平行,就是要证线线平行,直线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因此要得平行,就要有线面平行,而这由可得平面,从而,结论得证.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2)在四棱柱中,,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平面与平面交于,所以,因为,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名师】证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正四棱锥S—ABCD,底面上的四个顶点A、B、C、D在球心为O的半球底面圆周上,顶点S在半球面上,则半球O的体积和正四棱锥S—ABCD的体积之比为。

【答案】;【解析】略2.已知菱形中,,,沿对角线将折起,使二面角为,则点到所在平面的距离等于。

【答案】【解析】先设中点为,连接,然后解得,过点做的垂线,即为所求。

3.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正视图、侧视图均为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是.【答案】【解析】该三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面积为,有两个侧面是底边为2,高为2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另一个侧面是底边为2,腰为的等腰三角形,面积为,所以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是.【考点】三视图.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A 平面ABCD,DAB为直角,AB//CD,AD=CD=2AB=2,E,F分别为PC,CD的中点.(Ⅰ)证明:AB平面BEF:(Ⅱ)设PA =h,若二面角E-BD-C大于45 ,求h的取值范围.【答案】(Ⅰ)见解析;(Ⅱ)【解析】第一问注意将空间的垂直关系的转换掌握好即可,第二问注意应用空间向量解决二面角的问题的步骤,注意不等关系的建立.试题解析:(Ⅰ)证:由已知且为直角,故四边形是矩形,从而.又底面,∴平面平面,∵,故平面,∴,在内,分别是的中点,,∴;由此得平面.(Ⅱ)以为原点,以为轴,轴,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可取设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则=,化简得,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5.(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是侧棱上的一点,.(Ⅰ)试确定,使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Ⅱ)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使得对任意的,垂直于,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为的中点时,满足题设的要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角、空间向量法、向量的数量积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得到为线面角,在中,列出的表达式,解出m的值;第二问,要在上找一点,使得.只需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再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得.试题解析:解法一:(1)如图:故.所以.又故在△,即.故当时,直线.(Ⅱ)依题意,要在上找一点,使得.只需设,可推测的中点即为所求的点.因为,所以即又,故.即解法二:(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则A(1,0,0), B(1,1,0), P(0,1,m),C(0,1,0), D(0,0,0), B1(0,0,1).1,1), D1所以又由的一个法向量.设与所成的角为,则依题意有:,解得.故当时,直线.(2)若在上存在这样的点,设此点的横坐标为,则.……8分依题意,对任意的要使,只需对恒成立,即为的中点时,满足题设的要求【考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角、空间向量法、向量的数量积.6.一个球的内接圆锥的最大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答案】【解析】设球半径为R,其内接圆锥的底半径为r,高为h,作轴截面,则r2=h(2R﹣h).V=πr2h=h2(2R﹣h)=h•h(4R﹣2h)≤=•πR3.锥∵V=πR3 ∴球的内接圆锥的最大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球【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7.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为棱上的点.(1)证明:;(2)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说明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设且,即,则∵,所以;(2)结论: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解析】(1)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然后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点的坐标并设,于是由可得出点的坐标,进而由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得出,即可得出证明结果;(2)根据(1)中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运用即可求出所求的结果.试题解析:(1)证明:∵,,又∵∴⊥面.又∵面,∴,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设且,即,则,∵,所以;(2)结论: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理由如下:由题可知面的法向量,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即,解得或(舍),所以当为中点时满足要求.【考点】1、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3、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应用.【易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和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应用,属中档题.解决这类空间立体几何问题最容易出现以下几处错误:其一是在运用空间向量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如证明线线垂直或平行、线面垂直或平行和面面垂直等,不能结合已知条件建立适当地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而导致错误;其二是在求解二面角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判断这个二面角的大小,到底是锐角还是钝角,从而导致错误.8.已知是矩形,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平面.(1)求证:平面;(2)若在棱上存在一点,使得平面,求的值.【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通过证明,然后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2)过作交于,则平面,且.再过作交于,所以平面,且,所以平面平面,进而满足题意.试题解析:(1)在矩形中,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所以,即.又平面,所以,所以平面.(2)过作交于,则平面,且.再过作交于,所以平面,且.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从而点满足.【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9.利用一个球体毛坯切削后得到一个四棱锥,其中底面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且平面,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值应为.【答案】【解析】将四棱锥补成一个正方体,则球体毛坯体积的最小时应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此时直径为,体积为【考点】正方体外接球体积【名师】1. 某些空间几何体是某一个几何体的一部分,在解题时,把这个几何体通过“补形”补成完整的几何体或置于一个更熟悉的几何体中,巧妙地破解空间几何体的几何问题,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补形法.常见的补形法有对称补形、联系补形与还原补形.2.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10.如图,在矩形中,,,在平面内将矩形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矩形,则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答案】.【解析】如下图所示,连结,,过作于,由题意得,,,∴,故点到直线距离为.【考点】三角恒等变形.11.(2015秋•盐城校级月考)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E,F分别为棱AB,PC的中点(1)求证:PE⊥BC;(2)求证:EF∥平面PAD.【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证明PA⊥BC,AB⊥BC,证得CB⊥平面PAB,从而有CB⊥PE.(2)取CD的中点G,由FG是三角形CPD的中位线,可得 FG∥PD,再由举行的性质得EG∥AD,证明平面EFG∥平面PAD,从而证得EF∥平面PAD.解:(1)证明:∵侧棱PA垂直于底面,∴PA⊥BC.又底面ABCD是矩形,∴AB⊥BC,这样,CD垂直于平面PA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CB⊥平面PAB,∴CB⊥PE.(2)取CD的中点G,∵E、F分别是AB、PC的中点,∴FG是三角形CPD的中位线,∴FG∥PD,FG∥面PAD.∵底面ABCD是矩形,∴EG∥AD,EG∥平面PAD.故平面EFG∥平面PAD,∴EF∥平面PAD.【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2.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正三角形,点是中点,,.(Ⅰ)求三棱锥的体积;(Ⅱ)证明:.【答案】(Ⅰ);(Ⅱ)详见解析【解析】(Ⅰ)求三棱锥体积,关键在于确定高,因为面为侧面,因此可利用等体积法转移体积:,这样只需确定面上的高,由直三棱柱知侧面与底面垂直,因此过作,再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面,最后根据三棱锥体积公式求体积(Ⅱ)证明线线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性质与判定定理,经多次转化进行论证:取的中点E,则,再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面,进而;另一方面,在矩形中,由平几的相似知识可推得,因此面,试题解析:证明:(Ⅰ)过作,直三棱柱中面,面,是高=,,(Ⅱ)取的中点E,连接底面是正三角形,矩形中,中,,中,,∽,,面,【考点】三棱锥体积,线面垂直性质与判定定理13.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由第一问可发现存在平面的垂线,故可把三棱锥变换顶点为,用棱锥的体积公式易求其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在中,则,则.【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求棱锥的体积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顶点和底面,原则是容易找到或作出底面的垂线即棱锥的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个数是()(1) AC⊥BE;(2)若P为AA1上的一点,则P到平面BEF的距离为;(3)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4)在空间与三条直线DD1,AB,B1C1都相交的直线有无数条.A.0B.1C.2D.3【答案】A【解析】(1)连接,,可证明平面,所以正确;(2)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正确;(3),是定值;正确(4)在上任取点,过点和直线确定平面,平面,,那么就是与三条直线都有交点的直线,因为点有无数个,所以直线也有无数条,所以正确.所以错误的有0个,故选A.【考点】1.直线与平面平行;2.线线垂直;3.棱柱的性质.1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斜边长为的直角三角形,俯视图是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圆周和两条半径,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圆锥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圆锥的高为.∴.故选A.【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1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且则B.若且则C.若D.若且则【答案】B【解析】对于A中,若且则与可能是平行的,所以不正确;对于C中,则可能,所以不正确;对于D中,若且则与可能是相交的,所以不正确,故选B.【考点】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17.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AB=1,PA⊥平面ABCD,E 为棱PB上一点,PD∥平面ACE,过E作PC的垂线,垂足为F.(Ⅰ)求证:PC⊥平面AEF;(Ⅱ)求三棱锥P﹣AEF的体积.【答案】(Ⅰ)见解析;(Ⅱ)三棱锥P﹣AEF的体积V=.【解析】(1)连结BD,交AC于O,连结OE,由PD∥平面ACE可知OE∥PD,故E为PB 中点,从而AE⊥PB,由BC⊥平面PAB可知BC⊥AE,推出AE⊥平面PBC,得到AE⊥PC,结合PC⊥EF,推出PC⊥平面AEF;(2)由勾股定理求出AE,PB,PC,根据Rt△PEF≌Rt△PCB,列出比例式求出EF,PF,代入体积公式计算.(1)证明:连结BD,交AC于O,连结OE,∵底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是BD中点.∵PD∥平面ACE,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CE=OE,∴PD∥OE,∴,∴E是PB的中点.∵PA=AB,∴AE⊥PB.∵PA⊥平面ABCD,BC⊂平面ABCD,∴PA⊥BC,又AB⊥BC,PA⊂平面PAB,AB⊂平面PAB,PA∩AB=A,∴BC⊥平面PAB,∵AE⊂平面PAB,∴AE⊥BC,又PB⊂平面PBC,BC⊂平面PBC,PB∩BC=B,∴AE⊥平面PBC,∵PC⊂平面PBC,∴AE⊥PC,又EF⊥PC,AE⊂平面AEF,EF⊂平面AEF,AE∩EF=E,∴PC⊥平面AEF.(2)∵PA=AB=1,底面ABCD是正方形,∴PB=,AC=,PC=,∴PE=,AE=.∵Rt△PEF≌Rt△PCB,∴,∴PF=,EF=.∴S==.△AEF∴三棱锥P﹣AEF的体积V==.【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160C.D.6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几何体如图所示,体积可看一个三棱住减一个三棱锥:.故选A.【考点】几何体的体积.19.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面是边长为的菱形,,,面,,且.(I)证明:平面;(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I)见试题解析;(II)【解析】(Ⅰ)先确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连接交于,连接,交于,连接,证明为平行四边形,可得,故平面;(Ⅱ)可先证明,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再解三角形得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为.此外也可建立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试题解析:(Ⅰ)证明:与共面.由平面平面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连接交于,连接,交于,连接,如图所示.则,且,故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即平面.(Ⅱ)解法一、由(Ⅰ)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点在平面内的射影落在上,故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在中,,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为.解法二、由(Ⅰ)易知,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有、,,,,所以,,.设面的法向量为,由, ,得令,则所以,于是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线面平行;线面角的求法;空间向量的应用.20.在三棱柱中,,侧棱平面,且,分别是棱,的中点,点在棱上,且.(1)求证: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结,根据条件首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得证;(2)根据图形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后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结,∵,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又∵平面,平面,∴平面;(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分别为,的中点,,,,,,,设平面的法向量为,,,,,,不妨令,则,,∴,同理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1.线面平行的判定;2.空间向量求空间角.21.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则其全面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底面是一个边长是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是,根据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写出面积再求和.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底面是一个边长是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是,∴三棱柱的面积是3××2=6+,故选C.【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2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B【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长为的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锥,如下图,可把该几何体还原为直三棱柱(或长方体),从而得到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所以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B.【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给出的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再由三视图的特征得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同时本题考查了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需要把几何体补形为三棱柱或长方体,从而得到外接球的直径于几何体棱长之间的关系.23.如图,四棱柱的底面是菱形,底面,.(1)证明:平面;(2)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欲证明平面,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先证和即可;(2)通过等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是菱形,,平面,平面.(2)因为底面是菱形,,的面积为,平面,平面,,平面,到面的距离等于到面的距离,由(1)得平面.平面,,的面积为,设到面的距离为,.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锥体的体积;3、点到平面的距离.【方法点睛】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得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勾股定理,线面垂直的定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将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锥体的的高,关键是利用等体积法求椎体的体积,进而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属于中档题.24.已知矩形 A BCD的周长为18,把它沿图中的虚线折成正六棱柱,当这个正六棱柱的体积最大时,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答案】【解析】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高为,则,正六棱柱的体积,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此时,可知正六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在是其上下点中心的连线的中点,则半径为,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考点】六棱柱的性质;外接球的表面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六棱柱的结构特征、棱柱外接球的的表面积的计算、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知识点的应用,其中解答中,利用正六棱柱的结构特征,外接球的球心在是其上下点中心的连线的中点,得出外接球的半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25.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B.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C.c与a、b都相交D.c与a、b都不相交【答案】A【解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求解.解:由直线a、b是异面直线,α、β是平面,若a⊂α,b⊂β,α∩β=c,知:对于B,c可以与a、b都相交,交点为不同点即可,故B不正确;对于C,a∥c,b∩c=A,满足题意,故C不正确;对于D,c与a、b都不相交,则c与a、b都平行,所以a,b平行,与异面矛盾,故D不正确;对于A,由B,C、D的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26.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正三角形, 且平面, 平面,是的中点.(1)求证:;(2)若,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3)在(2)的条件下,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1)依据题设条件运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推证;(2)借助题设条件运用线面角的定义找到这个角,再在三角形中求解;(3)运用体积相等建立方程求解.试题解析:(1)证明:是正在三角形,是的中点,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连接,在直角梯形中,.在中,平面平面,故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中,.(3)在四棱锥中, 底面的面积为,高.而四棱锥的底面的三条边,等腰的面积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考点】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角度距离的计算.27.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底面.(1)证明:;(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由勾股定理得,由线线面垂直得,从而平面,由此能证明;(2)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由此能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由余弦定理得.从而,故. ∵面,面,∴又, 所以平面.故.(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射线分别为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因此可取.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则可取则故钝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二面角的平面角及其求法;(3)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异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解题时要注意余弦定理、勾股定理、向量法的合理运用,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证明垂直的过程中,要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利用向量法求空间中二面角的大小,先求出面的法向量,把二面角转化为两个面所在法向量的夹角,应先判断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根据向量夹角公式得解.28.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点P在线段上运动.(1)证明:无论点P在线段上的任何位置,总有AM⊥平面PNQ;(2)若AC=1,求三棱锥P-MNQ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棱长,得到点的坐标,由向量数量积证得答案;(2)把三棱锥的体积转化为的体积,即的体积,则三棱锥的体积可求.试题解析:(1)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再设,由,得,即,即,∴,∵,,,∴,则平面;(2)解:由(1)可知,在线段上移动时三棱锥的体积一定,由,得,到的距离为,∴,,则.【考点】(1)几何体的体积;(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一题多解】(1)连接.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所以.所以,即.①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所以.在直三棱柱中,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所以.②由①②及,得平面.(2)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可得平面.由得,易得,所以.29.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为()A.B.C.D.【答案】C【解析】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正方体上的一个四面体,如图,其中正的边长为,其外接圆的半径,同样正的外接圆的半径是,由球的对称性可知球心必在正方体的对角线上,且,该球经过六个点,设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而两个平面和之间的距离为,则由球心距、垂面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可得,所以,即,又,将其代入可得,由此可得,所以,所以外接球的半径,应选C.【考点】三视图的识读和理解及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易错点晴】本题以网格纸上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提供了一个三棱锥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求求其外接球的半径,是一道较为困难的难题.难就难在无法搞清其几何形状,只知道是一个三棱锥(四面体)是没有任何用的.通过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正方体上的一个四面体,如图,正的边长为,其外接圆的半径,同样正的外接圆的半径是,由球的对称性可知球心必在对角线上,且经过六个点,设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而两个平面和之间的距离为,则由球心距垂面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可得,所以,即,又,将其代入可得,由此可得,所以,所以外接球的半径,其中计算时可用等积法进行.3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斜放的三棱柱,底面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长为2,底上高为1;三棱柱高为3,因此外接球半径为,外接球的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外接球【方法点睛】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31.若某圆柱体的上部挖掉一个半球,下部挖掉一个圆锥后所得的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24πB.24π+8πC.24π+4πD.32π【答案】C【解析】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与半个球的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的和.圆柱的侧面积为S1=2π×2×4=16π,半球的表面积为S2=2π×22=8π,圆锥的侧面积为S3=×2π×2×2=4π,所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S1+S2+S3=24π+4π.【考点】三视图,表面积.3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A.B.C.D.【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台和圆柱的组合体,故其体积,应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考点】1.三视图;2求体积;3证线面垂直(垂直关系);4求二面角的平面角;5求线面 角;6求异面直线所成角;7.求三角形面积;8判断平行、垂直、相交、重合位置关系。

【复习建议】本题为低中档,一般分为两小问,可得满分。

第(1)问,一般考查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及相关问题,需要同学掌握好平行与垂直的证明的有关定理,并注意证明过程的书写规范, 如能建系。

也可用向量法;第(2)问一般研究空间角,如用综合法请注意证明过程。

如用 空间向量需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一定不大于900)、线面所成角(此类题最容易错,记 ,住所求向量的夹角的余弦为线面所成角的正弦)、二面角(注意观察是钝角还是锐角,一般 情况下是锐角)。

向量法建系要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建,并用文字说明,注意检查所写 的点或向量坐标有无错,注意用向量数量积公式求夹角余弦时的运算,注意是否作答。

特别 的说明:广东近年的立体几何题图形都比较新颖特别,但其实都很简单,无需紧张。

用向量 还是综合法,视题目(更适合哪种方法)和个人情况而定。

最后适当注意:求解线面所成角 要转换(比如线面所成角的正弦与向量夹角的余弦关系)和翻折问题。

下面的例题仅供参考。

【题例】 1.如图3所示,在四面体P —ABC 中,已知PA=BC=6,PC=AB=10,AC=8,342=PB .F是线段PB 上一点,341715=CF ,点E 在线段AB 上且EF⊥PB.(I)证明:PB⊥平面CEF ; ¥(Ⅱ)求二面角B —CE-F 的正切。

选题目的,练好计算(包括三角形各边,二面角求解)练好规范;判定是否适用向量。

!2.翻折问题.体积问题.函数导数)如图6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66=AB ,高CD=3,点E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AB,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AE,记BE=x ,V(x)表示四棱锥P 一ACEF 的体积.(1)求V(x)的表达式;(2)当x 为何值时,V(x)取得最大值?(3)当V(x)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3、(组合图形问题)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 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2=DE ,ED∥AF,且∠DAF=900(1)求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正弦;(2)线段E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 平面和直线DB 垂直,若存在,求EP 与PF 的比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总结:解决存在性问题方法: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4.(视图,无棱二面角问题)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与四个侧面的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1)写出四棱锥P 一ABCD 中四对线面垂直关系(不要求证明);(2)在四棱锥P--ABCD 中,若E 为PA 的中点,求证:BE∥平面 PCD ;(3)在四棱锥P 一ABCD 中,设面PAB 与面PCD 所在的角为θ(00<θ≤900),求cosθ的值.,5.(无棱二面角问题)如图,四棱锥S 一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l 的正方形.SD 垂直于底面ABCD ,.3=SB(1)求证:BC⊥SC(2)求面ASD与面BS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3)设棱SA的中点为M,求异面直线DM与SB所成角的大小.!6.如图①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将ABEF剪去,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P得一三棱锥如图②示.(1)求证:PD⊥EF:(2)求三棱锥P—DEF的体积;(3)求DE与平面PDF所成角的正弦值.:7、如图,在四棱锥P一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0,Q为AD的中点。

(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2)点M在线段PC上,PM=tPC,试确定t的值,使PA∥平面MQB(3)在(2)的条件下,若平面PAD⊥平面ABCD,且PA=PD=AD=2求二面角M—BQ-C的大小。

(@8.(本小题满分l4分)如图,△ABC是以∠ABC为直角的三角形,SA⊥平面ABC,SA=BC=2。

AB=4.M、N、D分别是SC、AB、BC的中点。

(1)求证:MN⊥AB;(2)求二面角S-ND—A的余弦值:(3)求点A到平面SND的距离。

参考答案;l(I)证明:2221006436PCAC PA ==+=+∴△PAC 是以∠PA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同理可证△PAB 是以∠PA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PCB 是以∠PC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故PA⊥平面ABC,又3061021||||21=⨯⨯==∆BC AC S PBC 而PBC S CF PB ∆==⨯⨯=3017341534221||||21,故CF⊥PB,又已知EF⊥PB∴PB ⊥平面CEF(II)由(I)知PB⊥CE,PA⊥平面ABC .∴AB 是PB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故AB⊥CE 在平面PAB 内,过F 作FF 1垂直AB 交AB 于F 1,则FF 1⊥平面ABC ,EF l 是EF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EF⊥EC ,故∠FEB 是二面角B —CE —F 的平面角. ;35610tan tan ===∠=∠AP AB BPA FEB二面角B —CE 一F 的正切为35 说明:本题不适宜用向量2(1)由折起的过程可知,PE⊥平面ABC ,2212654,69x S x S S BDC AEFABC =⋅==∆∆∆ )630)(1219(36)(2<<-=x x x x V (2))419(36)(2x x V -='所以)6,0(∈x 时,)(,0)(x V x V >'单调递增;·636<<x 时,)(,0)(x V x V <'单调递减;因此6=x 时,V(x)取得最大值.612(3)过F 作MT∥AC 交AD 与M ,则26,122,21======PM BE MB AB BEBD BE BC BF AB BM4295436636=+====BC PF BF MF在△PFM 中,72427284cos =-=∠PFM ∴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3解(1)因为AC 、AD 、AB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则B(2,0,0),D(0,0,2) E(1,l ,2),F(2,2,0)。

则)0,2,0(),2,1,1(),2,0,2(=-=-=BF BE DB…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z y x n =,则x -,0,02==++y z y 则可取),1,0,2(=n∴向量DB 和)1,0,2(=n 所成角的正弦为1010)2(21220222222=-++-+⋅ 即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正弦1010 (2)假设线段EF 上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不妨设)0(>=m PF m EP则P 点坐标为)12,121,121(m m m m m +++++ 则向量)12,121,121(mm m m m AP +++++=/向量⋅++-++=)12,11,121(m m m m CP所以,012)2(12101212=+-++++++m m m m m所以21=m故存在这样的点P ,当点P 为EF 中点时,BD ⊥面PAC4.解(1)如图,在四棱锥P 一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平面PAB ,BC ⊥平面PAB ,AB ⊥平面PAD .(2)依题意AB 、AD 、AP 两两垂直,分别以直线AB 、AD 、AP 为z y 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0,0,2),B(2,0,0),C(2,2,0),D(0,4,0). ∵E 是PA 中点,∴点E 的坐标为(0,0,1), —())2,4,0(),2,2,2(,1,0,2-=-=-=PD PC BE设),,(1z y x n =是平面PCD 的法向量.由⎪⎩⎪⎨⎧⊥⊥PDn PC n 11.,即⎩⎨⎧=-=-+0240222z y z y x取y=1,得)2,1,1(1=n 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021101211BE BE n BE ∴⊥∴=⨯+⨯+⨯-=⋅ 平面PCD.又⊄BE 平面PCD ,∴BE ∥平面PCD .(3)由(2),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2,1,1(1=n 又∵AD ⊥平面PAB ,∴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6661|cos ),0,1,0(21212==⋅⋅=∴=n n n n n θ5、方法一.解:(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B(1,1,0),C(0,1,0),S(0,0,1) 于是)1,1,0(),0,0,1(-=-=SC BC .于是0=⋅SC BC 所以SC BC ⊥,于是BC⊥SC,(2)显然平面ASD 的法向量为)0,1,0(=n ,设平面SCB 的法向量为),1,,(2y x n = 则有SC n BC n ⊥⊥22,,即⎩⎨⎧=-=-010y x ,解得)1,1,0(2=n由于22,cos 21>=<n n 。

所以1n 与2n 的夹角为450,由图可以判断面ASD 与面BSC 所成的角为锐角,因此与1n 与2n 的夹角相等,从而面ASD 与面BSC 所成的角为450.(3)M 点坐标为)21,0,21(于是)21,0,21(=DM ,而)1,1,1(-=SB ,并且0,cos >=<SB DM 于是DM⊥SB,即异面直线DM 与SB 所成角的为900 :方法二:几何法更快6.(1)证明:依题意知图①折前AD ⊥AE,CD ⊥CF .∴PD⊥PE,PF⊥PD,……2分 P PF PE = ,∴PD⊥平面PEF ……… 3分 又⊂EF 平面PEF ∴PD⊥EF………4分 ;(2)解法l :依题意知图①中2121==∴==PF PE CF AE在△BEF 中222==BE EF 在△PEF 中PF PE EF PF PE ⊥∴=+2228121212121=⋅⋅=⋅⋅=∴∆PF PE S PEF …………7分 2411813131=⨯⨯=⋅==∴∆--PD S V V PEF PEF D DEFP ………8分(2)解法2:依题意知图①中2121==∴⋅==PF PE CF AE—在△BEF 中222==BE EF ……………………5分 取EF 的中点M ,连结PM,则PM ⊥EF 4222=-=∴EM PE PM …………6分 8142222121=⨯⨯=⋅=∴∆PM EF S PEF ……………7分2411813131=⨯⨯=⋅==∴∆--PD S V V PEF PEF D DEF P …………8分(3)由(2)知PE⊥PF, 又PE⊥PD ∴PE⊥平面PDF…………10分∴∠PDE 为DE 与平面PDF 所成的角, …………………………11分 在Rt △PDE 中.21,2541122==+=+=PE PE PD DE ……………l2分 552521sin ===∠∴DE PE PDE …………14分 ;7.解:(1)连BD ,四边形ABCD 菱形,∵AD⊥AB,∠BAD=600,△ABD 为正三角形,Q 为AD 中点,∴AD⊥BQ ,∵PA=PD ,Q 为AD 的中点,AD⊥PQ ,又BQ∩PQ=Q.∴AD⊥平面PQB , ⊂AD 平面PAD,∴平面PQB⊥平面PAD (2)当31=t 时,PA∥平面MQB, 下面证明,若PA∥平面MQB ,连AC 交BQ 于N, 由AQ∥BC ,可得ANQ ∆∽BNC ∆,21==∴NC AN BC AQ 即31=NC AN ∵PA∥平面MQB ,⊂PA 平面PAC, 平面PAC∩平面MQB=MN ,∴PA∥MN{31==AC AN PC PM即:PC PM 31=,31=∴t(3)由PA=PD=AD=2,Q 为AD 的中点,则PQ⊥AD.又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PQ⊥平面ABCD ,以Q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QA 、QB 、QP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3,0,0(),0,0,0(),0,3,0(),0,0,1(P Q B A)0,3,0(),3,3,2(),0,3,2(),0,23,0(=--=-QB PC C N 令()c b a M ,,,则)3,,(-=c b a PM ,由PC PM 31=,得点的坐标)332,33,32(--M ,),332,63,32(-=MN设平面MQB 的法向量为)1,,(y x n =,可得⎪⎩⎪⎨⎧=⋅=⋅0MN n QB n ,MN PA // ,∴⎪⎩⎪⎨⎧=⋅=⋅00PA n QB n ,解得)1,0,3(=n <取平面ABCD 的法向量()21,cos 1,0,0=>=<=nm n m n m m 又因为二面角M —BQ —C 为锐二面角,所以其大小为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