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七一中学05-06上期八年级物理上期第一次月考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第一、二章】(苏科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前3节(苏科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答案】C【详解】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反证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通过转换法证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故C符合题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A.固体固体B.固体气体C.气体固体D.气体气体【答案】B【详解】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雅安市汉源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雅安市汉源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阶段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 石家庄市冬天的气温一般在﹣20℃B .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 .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D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2. (2分) (2017八上·长清期中) 如图是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 1cm 5.50cmB . 1cm 3.50cmC . 1mm 5.50cmD . 1mm 3.50cm3. (2分)(2020·平南模拟) 骑行共享单车既健身又低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 . 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C . 骑行过程中,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 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4. (2分)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B . 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上C . 图(丙)在力F拉动木块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逐渐变大D . 图(丁)为每隔相等时间拍摄的向右运动的某个同学的位置图片,由图可知该同学运动越来越快5. (2分)(2018·深圳) 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思描述错误的是()A .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B . 该物质可能是水C .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 .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6. (2分) (2016九·邵阳月考) 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 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 . 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 . 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 . 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7. (2分)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B . 音调低就是响度小C . “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 . “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8. (2分)(2019·宁夏)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C .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 . “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 (2分) (2017八上·东台月考)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 . 音调高B . 响度大C . 频率高D . 音色差10. (2分)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A . 摩托车的消声器B .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 .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 .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11. (2分)“星光大道”2015年度总决赛落下帷幕,如图所示,在总决赛的现场采用了乐器同步伴奏和明星同台伴唱的形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同台伴唱的明星和歌手的音色一定是相同的B . 歌手在台上引吭高歌是增大响度C . 伴奏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D . 台下的观众听到歌手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12. (2分) (2020八上·乌海期末)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B .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系统可以测量海底深度C . 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D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13.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 . 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 .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 .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14. (2分) (2016八上·费县期中)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位同学在奇石园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km.则:()A . 小张速度最小B . 小王速度最小C . 小李速度最小D . 三人速度一样大15. (2分) (2018八上·防城港期中) 如上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 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B .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的速度相等C . 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D . 物体在6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5m/s二、填空题 (共9题;共11分)16. (1分)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 cm。
雅安市汉源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雅安市汉源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下城模拟) 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 . 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B . 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C .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D .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2. (2分)(2017·大庆)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始终匀速向右运动,现把一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侧,物块将随传送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当物块匀速时,物块没有惯性B . 当物块匀速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不受力作用C . 整个过程中,物块一直受摩擦力的作用D . 整个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3. (2分) (2019八下·恩阳期中) 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
关于气泡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压强变大B . 压强变小C . 压强不变D . 无法确定4. (2分)(2019·河北) 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A . 系安全带B . 旋转生、熟鸡蛋C . 跳远助跑D . 撞击锤柄5. (2分)用同样大小的力F,分别以图所示的方式依次作用在同一木箱上,使木箱向右运动,其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A . 图甲B . 图乙C . 图丙D . 摩擦力都相同6. (2分) (2020八下·文登期中) 下列各项措施中,用来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 . 为了防止传动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B . 黑板上的粉笔字不容易擦干净时,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C . 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D . 在汽车轮胎上装防滑链7. (2分) (2018八下·内江期末) 下列四个图中发生的现象,其中,有一个的形成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图是()A . 草原犬鼠挖有多个洞口,有的平坦,有的有土堆B . 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C . 打开冷水龙头时,从喷头出来的是温水D . 挤压钢笔的皮管,墨水就进入管内8. (2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 . 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cmC . 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4m/sD . 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9. (2分) (2019八下·太原期中) 当前,车辆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超载虽然能降低运营的成本,但危害巨大.关于超载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超载的车辆惯性力较大,容易发生车祸B . 超载的车辆对路面的压强较大,容易损坏路面C . 超载的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容易磨损轮胎D . 超载车辆的轮胎受到的压强较大,容易发生“爆胎”10. (2分)(2017·农安模拟)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若甲、乙物体体积相等,甲的质量小B . 将等质量的甲、乙实心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乙受到的浮力大C . 将甲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D . 用甲、乙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11. (2分)(2016·泰安) 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四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等,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A .B .C .D .12. (2分)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是pA、FA和pB、FB ,则()A . pA>pB FA=FBB . pA<pB FA>FBC . pA=pB FA=FBD . pA>pB FA<FB二、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13. (2分)(2020·重庆模拟) 笫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
雅安市汉源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联考(10月)试卷

雅安市汉源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联考(10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共16题;共32分)1. (2分)如图,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F2 .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 .B .C .D .2. (2分)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利用滴漏法来测时间,就是转化法的应用。
如图所示是滴漏法测时间的水钟原理图,关于这个测量说法错误的是()A . 它将时间测量转换为水面高度变化的测量B . 中间蓄水池浮子水塞利用浮力保证恒定水位,以确保其流出的水滴速度均匀C . 时间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D . 如果没有重力,这个测量就无法进行3.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 . 哥白尼B . 伽利略C . 牛顿D . 爱因斯坦4.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
就“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 实验B . 假设C . 观察D . 作出结论5.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一些从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子上慢一点划过,两次所发出的声音()A . 响度不同B . 音调不同C . 音色不同D . 前三者都不同6. (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 .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 .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 .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 . 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 . 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C .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 .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8.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可知,()A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C . 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D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9.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10.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运动员跑100m时,起跑时的速度为8m/s,中途的速度为9m/s,最后冲剌时的速度为10m/s,如果他的成绩为12.5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 9.67m/sB . 12m/sC . 8m/sD . 9m/s11.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 .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 .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 .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 .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12.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 人们步行时的速度大约1m/sB . 你正在作答的试卷宽度为2.68cmC . 学生用文具盒长2.1cmD . 夜间人们睡觉时的声音分贝应在75分贝左右13.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蝈蝈和蝉发声时,不需要物体的振动C .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D . 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14.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顺手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其原因是()A . 飞机在空中静止不动B . 子弹在空中静止不动C . 子弹和飞机运动方向相反D . 子弹相对于飞机几乎是静止的,速度大小方向都大致相同15.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2017年12月底,南宁地铁2号线路建成投入使用,很多市民纷纷体验乘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2.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A. 80mB.80dmC.80cmD.80mm3.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4.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 B. C. D.6.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传播声音的物质D.物质的温度三、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7.速度是表示 ______ 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 ______ .8.如图是6月18日14时左右天宫一号和神州九号对接的模拟画面,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这时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 ______ 的;二者锁定后,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 ______ 的.9.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 ______ 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 ______ s.10.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11.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 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 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 ______ 不同.12. 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 ______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__.13.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运动状态为 ______ ,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1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______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______ 有关.15.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白天为什么听不见?答: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 ______ 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______ ,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1)“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指的是声音的 ______ ;(2)“你的声音真好听”指的是声音的 ______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20分,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5分,第20小题6分)17.德国著名钢琴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到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18.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2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车次南昌西开上海虹桥到运行距离G1346 09:43 13:18 780kmG1386 10:05 13:59 780kmG1348 10:26 13:41 780km(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19.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20.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五、实验探究题(共40分,每小题8分)21. 左图为小红、小辉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 .(2)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 ______ .(3)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 ______ ;理由是______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 ______ 进行哪项研究: ______ .22.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 ______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 ______ .(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 ______ .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______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这说明音调是由 ______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______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______ .24.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25.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测量小球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______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 ______ (选填“大”或“小”),是为了 ______ .(3)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 ______ s,滑过的距离为______ m;(4)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m/s.(5)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______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答案和解析【答案】1.D2.C3.B4.C5.AD6.CD7.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8.运动;静止9.5;5010.B;1.3511.音调;响度;音色12.乙;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13.静止;2.514.高;振动频率15.反射;加快16.音调高;音色好17.答:钢琴弹奏时产生的振动通过木棒传到牙齿,引起牙齿的振动,再通过口腔内的骨骼传递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同样能使听觉中枢产生兴奋,产生听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8.解:(1)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 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 = =0.5h=30min,爷爷9:35开车出发,经过30min后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由于到站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爷孙俩只能上G1348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t′=13:41-10:26=3h15min=3.25h,总路程s′=780km,所以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 = =240km/h.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348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19.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 = ;∵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 -2.5s.∴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 = ≈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20.解:(1)小球的速度v= = =10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则前8s的速度是10m/s.(2)∵v= ,∴小球前8s内的路程:s1=vt1=10m/s×8s=80m.(3)∵v= ,∴通过60m所用的时间:t2= = =6s.答:(1)小球前8秒的速度是10m/s.(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80m.(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6s.21.a、d;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不能;材料不同,长度也不同;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22.能;音乐声逐渐减弱;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3.高;高;频率;变大;变大;振幅;24.(1)乒乓球多次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5.v= ;小;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6;0.9;0.15;变速直线运动【解析】1. 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2. 解: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800mm左右.故选C.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3. 解: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相同;选项A、C、D是错误的,选项B 正确;故选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本题考查了音色的应用,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最重要的依据.4. 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C.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5. 解:由v= 可知,v一定时,s和t成正比,v不随s和t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s-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选A、D.解答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本题关键抓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图象和速度图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不能漏解.6. 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不同,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故选C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本题考查了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7. 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故答案为: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根据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分析答题.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8. 解: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运动的;二者锁定后,“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变,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 解:(1)小明的速度为:v小明= = =5m/s;(2)设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根据题意可得:v小明t′+v小丽t′=s,代入数据可得:5m/s×t′+3m/s×t′=400m,解得t′=50s.故答案为:5;50.(1)已知跑道的周长和匀速跑一圈用时,利用v= 计算其速度;(2)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10. 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35cm,物体的长度L=1.35cm. 故答案为:B;1.3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 解: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特征的含义,以及其影响因素.12. 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距离比甲长,所以乙的速度快.故答案是:乙;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二是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用时长短.该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难度不大.13. 解:由图象可知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速度是0,所以小华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图象中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9min=54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 = =2.5m/s.故答案为:静止;2.5.从图上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对于此类图象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4. 解:当纸片滑动较快时,纸片振动较快,音调就会越高,这就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答案为:高,振动频率.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5. 解: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加快,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故答案为:反射;加快.小巷较窄,人的脚步声通过空气这一介质传到墙上,再反射到人耳的声音较强,能够使人听到,而直接由空气中传到人耳的声音会比反射的声音到达人的听觉神经的速度较快,所以人就听到两次脚步声,从而误以为有脚步声跟着自己. 本题考查回声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的特点.16. 解:(1)“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小孩的声音频率高,音调高.(2)“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故答案为:(1)音调高;(2)音色好.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音质的好坏.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句子中的“高”不一定指音调高,可能指响度大,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判断是指声音的高低,还是声音的大小17.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声,以及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8.(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南昌西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 求到南昌西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上海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19.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 ,得:t= ,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S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由两次声响相隔2.5s,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0.(1)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速度,可以求出前8s的速度.(2)已知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路程.(3)已知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运动时间.本题考查了求小球的速度、路程与运动时间,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1. 解:(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3)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4)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故答案为:(1)a、d;(2)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3)不能;材料不同,长短也不同;(4)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掌握弦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22. 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广口瓶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能;(2)音乐声逐渐减弱;(3)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23. 解:(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故答案为:(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0Hz.此题考查了的音调和频率、振幅与响度的关系及人耳的听觉范围的判断,是一道声学综合题.24.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3)加大敲击音叉时,乒乓球弹起的越高,音叉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1)乒乓球多次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5. 解:(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球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球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3)由图知,由甲点到丙点所用的时间为:t=00:50:10-00:50:04=6s以小球的左端为基准,甲丙的路程为:s=90.0cm=0.9m (4)v= = =15cm/s=0.15m/s。
八上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北师大版2024)

2024-2025学年八上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A C CB B A BD CD 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0.B; 2.8011.低;热胀冷缩12.匀速;513.B;2014.车窗;窗外景物15.向右运动;向左倒车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17.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8.(1)B;38;晶体;(2)吸收;(3)固液;5019.D;8;吸收;不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非晶体;20.钟表(秒表);固液混合;吸收;不变;液化;有孔的纸板(硬纸板);98;低于;21.(1)A(2)时间(3)下落高度;大(4)变速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22小题8分,23小题9分,24小题10分,共27分。
)22.(1)根据出租车的发票知,小明乘坐的时间为:18:428:2220min h3t=-==;(4分)(2)整个过程平均速度:11.3km33.9km/h1h3svt===(4分)23.(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9h35min-9h5min30mint==(3分)(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k-70km=50kms=(3分)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50km10030hh60km/svt===(3分)24.(1)车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玻璃上会起雾。
(3分)(2)吹风能加快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了。
(3分)(3)小明的想法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
但刚开始吹热风时,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热风里水蒸气的温度比原来车内的水蒸气温度更高,更容易在较冷的玻璃上液化,所以玻璃上起雾现象更严重了。
八年级上半期考试题第一卷

汉源一中2012——2013学年上期半期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第一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规范认真填涂在机读卡上)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B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3.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 ▲ )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 利用B 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4.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 .在校园周围植树B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5.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5所示。
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关于他在吹哨子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B.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C.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上下推拉活塞,声音没有任何改变6.小华在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他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27.26cm,27.30cm,27.25cm,27.28cm,则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 ▲ )A.27.2725cmB.27.27cmC.27.28cmD.27.30cm7.物体甲的速度是20m/s ,物体乙的速度是72m/s ,物体丙2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2400m ,比较可知 ( ▲ )A. 物体甲运动得快B. 物体乙运动得快C.物体丙运动得快D.三个问题运动得一样快8.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
20062007年汉源第一中月考物理试题

2006—2007年汉源第一中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选出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漏选得2分)1、如下图所示的质点运动轨迹中,可能的是 :( )A BC D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最大距离决定于 ( )A 、物体的高度和所受重力B 、物体的初速度和所受重力C 、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D 、物体所受重力、高度和初速度3、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小球a 以初速度V 0运动,同时在它的正上方有另一小球b 也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并落于C 点,则:( )A 、小球a 先到达c 点B 、小球b 先到达c 点C 、两球同时到达c 点D 、无法确定4、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速度大的角速度一定大B 、线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C 、角速度大的半径一定小D 、角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轨道上,小球滑下经过圆孤部分的最高点A时,恰好不脱离轨道,此时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和向心力B、重力和弹力C、重力和向心力 D、重力6、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沿半径为R 的圆孤轨道下滑,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是v ,若小物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当小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A、μmg B、μmv 2/RC、μm (g+R v 2) D、μm(R v 2-g)7、盛有质量为m 的水的小桶,以手臂为半径使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随桶到最高点需要的向心力为m ω2R ,则( )A 、当m ω2R > mg 时水就洒出来B 、当m ω2R < mg 时水就不洒出来C 、只有当m ω2R = mg 时水才不洒出来D 、以上结论都不对8、如上图所示的皮带转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P点与R点的角速度相同,则向心加速度也相同B、若P点的半径比R点的半径大,则P点的向心加速度也大C、若P点与Q点的线速度相同,则向心加速度也相同D、若P点与Q点的半径相同,则向心加速度也相同9、要使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减少到原来的41,可采用的方法( ) A 、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B 、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C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41,距离保持不变 D 、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4110、把火星和地球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A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1、河宽60 m ,水流速度为6 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 ,则它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S , 最短航程为 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源县七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期第一次月考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都有可能2. 1600000um可能是()A. 一个人的高度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一座山的高度3. 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A.船B.山C.河岸D.树木4. 在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5. 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甲车快B.乙车慢C.乙车快D.甲车慢6.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半程的速度是4m/s,后半程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5m/s B.4.8m/s C.5m/s D.6m/s7.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等于5米/秒 D.大于5米/秒8.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 1.5m/sB. 2m/sC. 1m/s D .2.5m/s9. 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10.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推理法B.类比法C.替代法D.转换法11. 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12. 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13. 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成年人的步幅约为1 dm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 cm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100 ℃14.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5.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8小题,有2空,每空1分,共21分)1. 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据图像可以判断: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s—7s内,小车运动了________m.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但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三.作图题(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1.物体的长度为3.00cm,请在刻度尺上画出该物体的长度。
2.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4小题,每空1分,24分)1. 图a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 、c 所示。
则图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选填 “高”或“低”)。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d 所示,读数为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e 、图f 、图g 是三名同学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_,分析该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______热。
(选填“吸”或“放”)2.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A 、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cm/s.(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 是 .(选填图 中的选项字母)(3)此实验应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ab c d f e g从竖直下落(选填”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
3.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
(2) 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保留两位小数)(3)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4.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五.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 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求:(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 (2分)(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2分)2. 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 (2分); (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峭壁下? (2分)汉源县七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期第一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B2. A3. A4.5. A6. B7.B8.C9. A 10. B 11.B 12. A 13.A 14.D 15.D 二.填空题1. 18.00 0.036 运动2. 0.4 43. 船榆堤4. 15;自己(或公交车); 95. 空气;响度;固.6. 响度音调音色7、温度计碰到容器底部 100 由小变大 8、吸热不变三.作图题1. 2.四.实验探究题1.(1)c 低 (2)102 大于 (3)g 吸2. (1)变速;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16(2)C(3)同一高度3. (1)刻度尺秒表 0.15(2)0.11(3)使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4)便于测量时间(5)使斜面的坡度再小(或缓)一些4. (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五.计算题1. 解:(1)v=144km/h=40m/ss1=s0+s车=4km+400m=4400mt1=s1/v=4400m/(40m/s)=110s(2)S2=s0-s车=4km-400m=3600mt2=s2/v=3600m/(40m/s)=90s2. (1)12m/s (2)3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