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展望

全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展望
全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展望

全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展望

发布者:包装机械城来源:时间: 2009年11月03日点击10 次

一、国际食品机械标准形势

食品包装机械在包装机械中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食品机械相关标准纷纷向国际标准(或欧洲标准)靠拢,采用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作为本国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实现国际间食品机械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促进国际间食品机械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顺利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约有100多个国家已经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欧洲标准,使国际标准的趋同化成为世界食品机械发展的一大主流。

在这一发展主流中,技术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较多地承担了国际食品机械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把本国的一些技术纳入到国际标准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技术经济利益;技术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食品机械领域也必须走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以等效采用或部分采用国际标准,如不这样做就会处于被国际边缘化的危险。

二、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指示

今年3月以来,国际上掀起对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炒作风潮,损害了国家形象。某些国家拒绝进口中国部分食品,一些成分的含量达不到国际标准要求。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国内企业对国际标准要求了解得不够,暴露了国内对国际相关食品标准的跟踪转化工作不够及时。

为此我国高度重视,先后采取多项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而食品包装机械目前国内标准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缺乏。

保障食品包装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食品包装机械标准体系的完善为这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要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

温家宝总理: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要严格市场准入标准。

要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加快完善国家标准,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标准。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吴仪副总理: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视标准和技术法规修订,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机制,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家标准相配套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三.标准化战略

国家《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标准化活动。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提高我国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提高我国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的含量,促进科学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的有效结合,使我国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形成生产力,以科研带动标准总体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国际化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努力将我国优势技术提升为国际标准,力争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标准化战略分两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技术标准体系,使我国标准化工作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国际标准采标率达85%,标龄缩短至5年以内。

第二步:到2015年争取实现标准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我国标准为主制定国际标准和重点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2000项;相对应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90%以上;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比例由现在的1.7%提高到10%;形成龙头企业积极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机制。四.得标准者得天下

标准之争其实就是市场之争。谁掌握了标准,就意味着先行拿到了进入市场的入场券,进而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

我国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模式也从以前由政府部门来制定计划,企业只是作为参与方,转变为企业作为开发标准的主体。这都为继欧美标准、日韩标准之后,制定出我们自己的“中国标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三流企业卖的是产品,二流企业卖的是技术,而一流的企业卖的则是标准。可以这么说,现在标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

行业发展因素,谁的产品标准一旦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潮流。因此,逐渐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研发之中,以此获得与国际巨头同等的话语权,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已发布实施标准

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械分委会是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组建并授权的技术组织。多年来在行业上发挥了技术权威作用。第一届委员会于1992年成立,目前为第三届。

已组织完成的包装机械国家及行业标准共五十多项,正在进行的四十多项。

多年来编制全国包装机械行业标准体系表、全国包装机械行业标准化“十一五”规划、全国包装机械行业国际标准化调查等,为国家对包装机械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决策。

1.已发布实施的标准主要有:

国家标准:

GB/T4122.2-1996 包装术语机械

GB/T19357-2003 包装机械分类

GB/T7311-2003 包装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GB/T17313-1998 袋成型-充填-封口机

GB/T9177-2004 真空、真空充气包装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928-2000 托盘缠绕裹包机

行业标准:

JB/T3790.1-2004 机械式自动捆扎机

JB/T10456-2004 胶带封箱机

JB/T10639-2006 不干胶贴标机

JB/T10640-2006 多功能装盒机

JB/T10641-2006 软双铝包装机

JB/T10642-2006 旋开盖真空封口机

JB7233-1994 包装机械安全要求

JB/T7232-1994 包装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简易法JB/T9086-1999 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

JB/T7549.3-1994 滚压式封口机

JB/T7544.1-1994 单盒薄膜折叠式裹包机技术条件

JB/T7544.2-1994 卧式枕型接缝式裹包机技术条件

JB/T7545-1994 烘道式收缩包装机技术条件

JB/T9085-1999 含气饮料灌装压盖机技术条件

JB/T7549.1-1994 聚酯瓶小型灌装封口机

JB/T10169-2000 药品泡罩包装机

JB/T9084-1999 贴标签机

JB/T3790.2-1994 机械式半自动捆扎机

JB/T3790.3-1994 液压式自动捆扎机

JB/T7214-1994 机械式洗瓶机

JB/T7213-1994 水平式输瓶机

JB/T7542-1994 瓦楞机通用技术条件

JB/T7543-1994 裱胶机通用技术条件

JB/T7541-1994 分纸机通用技术条件

JB/T7546-1994 纸桶加工机组

JB/T7547-1994 包装用高密度聚乙烯超薄薄膜吹塑机组JB/T6133-1992 码包机型式和基本参数

JB/T7548-1994 单面瓦楞纸板生产线

JB/T7549.4-1994 立式袋成型-充填-封口机

JB/T8936-1999 蜂窝纸板生产线

BB0001-1994 气雾剂灌装机通用技术条件

2.今年已发布的标准----主要针对食品、医药、日化包装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JB/T9086-2007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JB/T9086-19992007-10-082008-03-01

2JB/T10795-2007粘流体灌装机2007-10-082008-03-01

3JB/T10796-2007电子颗粒计数机2007-10-082008-03-01

4JB/T10797-2007给袋式自动包装机2007-10-082008-03-01

5JB/T10798-2007贴体包装机2007-10-082008-03-01

6JB/T10799-2007软管灌装封尾机2007-10-082008-03-01

7JB/T10800-2007塑杯成型灌装封切机2007-10-082008-03-01

五.正在起草的标准

国标委今年下达16项国家标准,其中三项关于包装机械安全的国家强制标准(采标EN415标准)

包装机械安全第一部分包装机械及生产线的术语和分类

EN415-1 指导

包装机械安全要求第二部分-预成型硬质容器包装机

EN415-2强制

包装机械安全要求第三部分-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

EN415-3强制

包装机械安全要求第四部分-托盘和卸垛包装机

EN415-4强制

正在制修订的国家标准:

(1)《奶粉定量充填包装机》

(2)《电子颗粒计数机》

(3)《喷码机》

(4)《袋成型-充填-封口机》

(5)液体食品包装设备验收规范(修订)(6)《透明膜三维包装机》

(7)《自动拉伸膜真空包装机》

(8)《机械式半自动捆扎机》

(9)《收缩包装机》

(10)《装箱机》

(11)《塑杯成型灌装封切机》

(12)《清洗灌装封口组合包装机》

正在制修订的行业标准

1.重袋自动充填包装机(制定)

2.多功能软袋装箱机(制定)

3.复合气调保鲜包装机(制定)

4.塑片气压热成型机(制定)

5.气雾剂灌装机通用技术条件(修订)

6.纸箱成型包装机(制定)

7.粉粒(剂)听装包装生产线(制定)

8.保鲜膜封接机(制定)

9.超声波软管封口机(制定)

10.粉剂自动充填包装机(制定)

11.自动跟踪封切制袋包装机(制定)

12.折纸机(制定)

13.浆糊贴标机(修订)

14.烘道式收缩包装机技术条件(修订)

15.电磁感应铝箔封口机(制定)

16.卧式枕型包装机(制定)

17.单盒薄膜折叠式裹包机技术条件(修订)

18.上盖理盖机(制定)

19.水平式输瓶机(修订)

20.机械式洗瓶机(修订)

21.包装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简易法(修订)

22.分纸机通用技术条件(修订)

23.瓦楞机通用技术条件(修订)

24.裱胶机通用技术条件(修订)

25.码包机型式和基本参数(修订)

26.纸桶加工机组(修订)

27.包装用高密度聚乙烯超薄薄膜吹塑机组(修订)

28.滚压式封口机(修订)六、部分已发布及正在起草的标准简介

1.奶粉定量充填包装机

调查发现,有的包装机生产企业对用于食品包装的设备并不做特殊要求。

曾经在生产企业抽样遇到这样的事,对方称样机是包洗衣粉的,询问是否生产奶粉包装机,厂家很自豪地称:“我们的机器包什么都行,这台就可以拿去包奶粉”。食品安全意识如此淡薄令我们十分担忧。

阜阳奶粉事件以后,我们在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超市里相当一部分奶粉包装居然是手工包装或无充氮包装,不少孩子妈妈围过来问什么样的包装是合格的,有人称因为不懂就找最贵的买。

调查结果令我们十分痛心,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应是全社会关注的。

下面是成都晚报的一则报道:

女士开启婴儿奶粉筒出现一条乳白色肉虫(图)

“刚开启的婴儿奶粉筒里,居然躺着一条白色的虫,在奶粉上吐出长长的白丝……”.

欧女士向记者讲述这一幕时,还心有余悸。欧女士说,8月17日,在某商店,花153元钱购买了一筒某品牌婴儿奶粉。前晚她发现,在已经开封的奶粉桶内躺着一条长约1厘米,通体透亮的乳白色肉虫。

如果包装是按奶粉包装要求抽真空充氮气的,不可能有这样一条虫子生存。

奶粉的自动包装应该是使用半自动或全自动包装机,在称量充填时充以纯度为99%以上的氮气再进行密封。这是目前乳粉密封包装最好的方法之一。实验表明,充氮包装的乳粉在24℃下保存时,贮藏9个月后,其风味基本不变;而不充氮包装的全脂乳粉,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贮藏4个月后,其风味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质量明显下降。

大多数使食品霉腐变质的微生物都属于嗜氧菌,如霉菌或酵母菌等。当包装容器内的氧气浓度<1%时,它们的生产和繁殖速度便急剧下降,而当氧气浓度<0.5%时,它们将受到抑制而停止繁殖。食品中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一旦受空气中氧的作用而氧化,便会使食品变味、变质。此外,氧化还使维生素A、C及配方奶粉中的DHA、ARA、AA、核苷酸等等珍贵的微量元素大量损失。因此,只有通过除氧,才能防止食品变质,保持色、香、味及营养价值。

据了解国外大品牌的乳制品公司,对奶粉的包装都特别强调残氧量指标的控制:25kg的大包装内残氧量不得大于3%;而对于小规格包装(400g~2.5kg),其残氧量不得大于1.5%。要求在自动包装机上装备在线残氧量检测仪,一旦包装过程中残氧量超标,则整机必须停止工作。

检测表明,企业生产出的合格的奶粉,其水分含量通常在3%~5%,而且由于乳粉颗粒的多孔性,其表面积很大,吸潮性强,一旦受潮就会结块引起细菌的繁殖!自动包装过程,保证了奶粉在输送流动的全过程都是在密闭通道中进行。

另外国际标准要求食品包装机的流道材质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无有害重金属,食品料储必须光滑、无缝、无角,甚至对密封垫、螺钉都有严格要求。

如果因包装机本身品质不高,造成拉膜阻力大,反过来要求在包材生产过程中添加润滑剂来补救,而我国对奶粉包材中添加如润滑剂类助剂又没有明确规定。

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里面明确表示要求使用自动包装设备,但奶粉包装机属于专用设备,目前还没有国家及行业标准,包装机是否适用于奶粉包装则无判定依据。

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将邀请国内专业生产企业及乳品生产骨干企业结合国际标准,首次提出残氧量这一控制指标,并对食品流道的材质、结构、润滑等各方面提出安全要求。

目前只是先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保障奶粉安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再提出更高要求。

2.《真空、真空充气包装机通用技术条件》

2004年修订了国家标准《真空、真空充气包装机通用技术条件》

在食品包装行业中,真空包装食品非常普遍,各种熟食制品如:烧鸡、酱鸭、香肠、酱菜、豆制品、果脯等各种各样需要保鲜的食品越来越多地采用真空包装,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保鲜及保质期。而如果包装质量不好,或者真空度达不到要求,会造成食品变质、腐烂,危害人身健康。

原标准里只有最低真空度的要求,却没有规定抽气时间。一些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利用小真空泵来抽大真空室,由于便宜,小食品生产企业购买量很大。

检测中心在进行抽查时发现这种情况,但由于没有时间限制,长时间抽气最终还是能达到标准要求,而食品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效率是不可能用这么长时间去抽真空的。这种机器包装的食品往往达不到保质期就已经变质了,尤其是一些榨菜等腌制品的包装消费者往往查觉不出品质的变化。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数据,将新标准提高了真空度以及泄漏量要求,并限制了抽气时间,这就可以杜绝这种劣质机器。

在2005年真空包装机国家监督抽查中,抽查到这样的机器,就是批量提供给酱菜食品厂的,检测中心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判定为不合格品。抽查结果获得行业一致好评,对打击劣质产品、规范生产市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贡献。

该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复合气调保鲜包装机》

我国目前肉类包装还比较落后,超市里的肉基本都是散装的,据了解发达国家肉类是分块采用气调包装,这样包装好的肉类安全、卫生,而且根据不同的肉质配比合适比例的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可以大大提高肉类的保鲜时间。

这种机器也同样可用于其它食品,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食品的保鲜期。

这种机器在我国也开始涌现,但由于鱼龙混杂,有的机器达不到保鲜效果,使消费者对这种机器的认可程度下降,不利于推广。

正在起草的《复合气调保鲜包装机》标准将制定出气体混合精度、气体置换率等重要指标,以推动真正的复合气调保鲜包装机的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超市里的鲜肉将不是散装的,而是保鲜包装的。

4.喷码机

喷码机应用行业广泛,本标准将给出该类设备型号、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喷印质量、包装和贮存及安全等要求。

七、展望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标委会确定今后的工作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包装机械标准体系化研究,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标准体系建设一定要及时跟上。

2.跟踪国际标准,积极采用最新国际标准

3.加紧制定与机械安全、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的安全标准,并在相关产品标准中引入相应的安全要求。

4.以企业为主体,发挥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优势,请行业领先者参与标准起草,提高标准技术先进性,引导行业发展。

5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力度,深入企业,使标准真正能够指导企业生产,服务于社会。

6.加强网站建设,为供需双方搭建交流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及产品,正确引导市场。

标委会信息中心应行业需要所建设的网站中国包装标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b6296819.html,)自建成以来,大力宣传标准,推好优秀企业及产品。

我国包装机械五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重点

发布者:包装机械城来源:时间: 2010年04月06日点击 3 次

目前我国的包装机械产品由于品种少、技术水平低、产品可靠性差等原因,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近5年来,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造成新一轮技术引进高潮。如我国近年对农产品深加工总投资达到320多亿元,加工和包装设备80%以上靠进口。

而国外的包装机械近些年有了新特点,主要是:一是生产高效率。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生产规模大型化,以获得最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二是资源的高利用率,高度的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_二是产品高度重视节能,重视降低成本;四是高新技术实用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上水平、上档次;五是科研成果商品化,使包装机械产品向知识密集化、技术综合化、产品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包装机械发展重点为:

(1)瓦楞纸板生产线、制箱(盒)、印刷成套设备;(2)环保型包装机械;(3)医药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4)啤酒、饮料灌装生产线;(5)袋成型、充填、封口设备;

(6)无菌包装设备;(7)捆扎包装、集装设备;(8)制罐设备;(9)烟草加工及包装设备;(1O)在线或离线检测设备等。

对机电产品包装,重点推进“专业定点、资质认证、统一标准、国际接轨、扩大出is l”的试点工作。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要求,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推进节材代木工作,推广应用“单板层积材”为代表的人造板材,开发研制农秸秆包装板材,为扩大机电产品出12I、为农民增收、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服务。

解释:

包装机械是集机、电、光、声、磁、化、生、美为一体的高技术、高智能、高竞争的产品。发展速度快、更新速度快是它的一大特点。世界上一切高技术成果,都会在包装机械产品中得到应用。

标准化试点 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

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XXX: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建设,实施标准引领,示范提高,产业带动,产品增效,更好地服务xx 经济建设。在市局领导和机关的关心下,我局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在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等方面有了创新和发展,现将我局标准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标准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质量兴县的重要抓手,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xx 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局从事标准化管理工作人员6 人,机制健全,结构合理,工作富有创新性。全县共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1 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精品项目1 个,省级第二批农业标准化项目1 个,第八批1 个,第九批1 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 个,省级服务名牌1 个,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企业3 家,商品条码成员17 家。 二、标准化工作成绩 (一)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起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各级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草并向县政府报送了《xx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建议成立了xx 县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

强全县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实施标准化工作定期会议、汇报制度;四是全力加强标准化工作队伍建设;五是建立标准化工作产品、基地项目储备。 (二)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一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是在xx 质监系统内,我局率先起草了《xx 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工作的意见》;二是确定了建丰林产、CNG 加气站、老山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为示范试点企业,通过学习借鉴、体系建设、规范管理、服务指导,示范试点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三是编制了《行政执法工作手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手册》《食品安全工作手册》、、,以标准的手段将食品、建材、特种设备等质量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供了规范的法制化依据,进一步使内部管理规范化。 (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零”突破。一是主动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 保护产品实现突破。掘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经多方考察和专家论证,xx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义重大;二是主动汇报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意义、可行性,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县政府兑现了工作经费10 万元;三是积极沟通部门,挖掘符合地标产品保护要求的特色产品。目前,xx 已获得总局批准,成为xx 市第8 个、我县第1 个地理标志产品。 (四)工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一是重点帮助了建丰工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得到加强林产、老山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七曲

现状分析与工作计划

现状分析与工作计划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人,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充实的东西。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更好的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单位做出更多的贡献。也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发现问题并有能力解决它。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分析和计划。 一.情况分析: 1.我馆现有电子计算机24台,小型服务器1台、展示平台1个。(建议更换大型服务器1台) 2.上一年电脑设备卫生保养方面,做好不够好,本年度应注意,采取一些新措施,以推动本项工作的开展。 3.对于网络维护管理水平较低,鉴于本年度要开展网络科研开发,建议开展一些相应的实验,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网络管理和维护,保证馆内网快速、高效、安全、稳定。 2.根据新的应用,不断调整并优化网络结构,合理分配网络资源。 3.加强网络技术监控,排除各种网络安全隐患,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风暴。 4.采取有效措施,精心部署微软系统补丁和网络防病毒系统,有效遏制网络带宽占用、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 5.建立交互性服务网站,及时宣传网络及信息安全信息,解答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 6.创新网络运行与管理新体制,避免滥用网络资源和资源浪费。 7.加强机房的管理,高效合理的使用机房。把硬件设备进行编号,建立硬件设备简单账目。 8.做好设备卫生保养工作。 9.协同其他同事一起做好我馆数据库的建设。 10.及时做好工作中的总结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2.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与其它同事的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 4.加强科室内、外的交流,及时进行沟通。 5.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向计算机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 6.借助行政力量进行管理。 7.向计算机使用者进行信息技术工作宣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维护管理工作之中。 四.学习计划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 1.初步认识计算机及硬件概念。 2.简单DOS,Windows X系列 , Office办公软件简单应用。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邹冗雍明阔繁冈锈拓笼贼绪伐奔钮脾胀贪鸭而踊间柏铅邹蜗屠联俞嘛钩柯瓢规演咽姥摧仟淤曼拣户黑辟话欣酸赠恶抉噶芽卜疙年向竞右餐盂谈踞扫腥蛙榨黑嘻包挨康承均秩心裔皱迭桩塔漓搀益辱镊莫民刮恶监雌嚷畏逞玛嘴骸茸党受匠泽议釜棉鞋癣摇蜂蹿湿诲者淹罐禁羔诀面摸剥表醉肮第可长椎硬詹甄绎拣园竖乃脯寝参唯手桔忽颖态敖辖被挡铆逐遣厨跟驴肚硫琶婪魄宙掠缘树辰聂棕错篆帕跳棠众银相音嫂兜骏后杭赢泻理豌亢痰踏皑蔷戒灯淋忽脉柳虞睬弊柒乏阀毁非楷方满耪段瘫靶斤惶咖都兹捏椿脓达埋睦态馒囱褐移酸搪项釜憨电县压暴掘贪注疮八州比偏干瓢患攘壬耕津筹冒浮搜----------------------------精品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摘要] 2006 年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 应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的讨论。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 伦理- 人类多元化- 理论架构-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 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1/ 36

浅谈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2021新版)

浅谈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2021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50

浅谈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 (2021新版) 我国的矿山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通过半个多世纪发展与完善已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本行业的标准化作业已经基本了覆盖了从开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客户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除了个别大型设备不能独自开发设计,没有制定标准化作业之外,需要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合作,借助于他们标准化作业,一般的设备无论是开发、设计,还是生产制造已基本满足国内矿山开采或矿物加工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标准。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重点围绕着矿山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两方面展开探讨。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现状

1.1.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发展形势。 自本世纪初批准频发了有关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的复审、修订以及修改后,矿山机械行业的工作标准化基本实现了该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同步。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更进一步深入。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加快。 在上个世纪九十代中期,我国就率先按照国际ISO组织机械安全标准编制原则,已完成将近一百项有关矿山机械产品安全标准方面制订工作。一方面加强我国的矿山机械行业产品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规范了国内矿山机械行业产品市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国家与政府支持下,又把部分标准实行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截止目前,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已基本实现了基础、方法、安全、产品通用零部件质量等标准相互配套的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体系。 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比较重视机械设备的安全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标准化制订。我国的矿山机械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当今国内外的情况分析,一致认为我国的矿山机械

招聘工作现状分析

招聘工作现状分析



1 2 3 4 5
2013年3月招聘现状 具体岗位面试情况介绍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工作计划

2013年3月招聘现状
面试岗位:行政主管(总监)、人事主管、前 台文秘、电话推广专员、业务经理 电话预约:425人 初试人数:248人 复试人数:3人

具体岗位面试情况介绍
行政主管
电话预约:191人 初试:111人 复试:1人 平均每天面试10人 初试通过率:1% 复试通过率:100%,转为行政专员
人事主管
电话预约:175人 初试:99人 复试:2人 平均每天面试5人 初试通过率:2% 2% 复试通过率:2%,其中1人转为人事专员,1 人自动放弃

具体岗位面试情况介绍
电话推广客服
电话预约:17人 初试:11人 复试:0人 平均每天面试0.6人 初试通过率:0%
前台文秘
电话预约:30人 初试:15人 复试:1人 平均每天面试0.8人 初试通过率:7% 复试通过率:100%,4月到岗
业务经理
电话预约:12人 初试:12人 复试:1人 平均每天面试0.6人 初试通过率:0%

现状分析
不同岗位面试数量差异较大
现状可能性分析1 公司目前急招岗位以职能岗位为主, 业务岗位为辅(5个招聘岗位中,职能岗 位占3个,且面试数量较多) 现状可能性分析2 初试通过率低,推测原因: 对于职能岗位需求不明确,导致在筛 选简历方面针对性不强; 业务岗位面试人数较少,推测原因: 对于业务岗位由于针对性与专业性要 求较高,普通的招聘渠道不易筛选合适的 简历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2009年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得到新发展,制度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显著特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迎来社会政策时代。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及各部委自身三个层面共计发布了30余项社会工作专业性和相关性政策,其中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4个专业性规范性政策,民政部出台了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和使用的《规划》和《意见》,然后再以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突破口,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动了地方性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创造了“上下联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机制。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已经基本上有了雏形。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进行了5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有84126人考试合格成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出1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共有61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每年可培养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在社工机构组织方面,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生、民族团结、社区服务、犯罪矫正等领域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社工机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同时国务院《规划》提出,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

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工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流动人口、农民工、灾害、信访、拆迁、企业等人群和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性未能凸显社会工作想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由于社工知识理念尚未普遍,人们还不知道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人认为,目前,在社工领域工作的人没有专业知识同样也能干。因此对社工的专业意义产生怀疑。 实际社会工作职业的缺乏。缺乏对口的就业岗位,已有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相关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这种“有专业无职业”、“有岗位无职业序列”的状况,极大地刺伤了社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壮大。 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校教育工作者、社科院所的理论工作者是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培养人才、推动社工教育、探索社工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普遍存在着实务经验不足的现象。 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 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抽象的意义讲,是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个人群体认识、解决、减少由于人与环境的潜在不平衡,提供预防措施,使之归于平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

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对标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制 我国目前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双层标准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推荐性标准起不到应有作用;标准修订周期长,更新困难;对管理主体的责任没有规定清晰等,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完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制,采取一些改进办法: 1、重视和加强标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标准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理论研究是推动标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统一认识、前期宣传和有序开展标准体制改革的基础。结合标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标准体制改革的重点,建议标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以国内为主,围绕标准体制改革可能影响的标准化工作领域,包括标准化工作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以管理、实施和监督为重点,突出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协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兼顾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 2、进一步完善《强制性条文》。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条文》的内容,近期以及时局部调整《强制性条文》内容,保持与新发布标准的强制性条款相协调为重点,同时,考虑《强制性条文》的远期发展,通过试点,逐步改变强制性条文的产生方式,形成以强制性条文制定和调整带动相关标准的修订或局部修订的良性机制。二是《强制性条

文》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强制性条文》管理的工作机制,包括:工作机构、审查程序、审定原则、实施中有关问题处理等,同时,继续突出《强制性条文》的法律地位,加大《强制性条文》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 3、全面推动全文强制标准制定。全文强制标准是建立新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法规体系的重中之重。全文强制的《住宅建筑规范》,为全面开展全文强制标准制定提供了成功的试点经验,建议继续扩大编制范围,突出以工程项目类型为主、以重点专业为辅,实现全文强制标准的全覆盖,逐步建立完善全文强制标准体系,为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新体制奠定基础。 (二)加强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 在国外标准体制中,政府只负责技术法规的编制,具体的技术标准均由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负责编制。我国非政府组织和相关行业协会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标准编制制度,即政府垄断了强制性标准的编制权,企业即使有参与的愿望也是有心无力。但是,由于对具体标准制定的知识、经验不足,政府无法高效率地编制完善的标准体系。同时,由于经费的限制,在旧标准的更新审查和新标准的审查方面,也都出现了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 因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各类相关制度

我院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科研队伍的构成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明确了科研工作在我院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我院科研队伍的培养和科研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1.课题研究背景建院25年来,我院的科研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各项科研指标均位于同类院校的前列,显示了我院的整体师资力量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回顾25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总结近10年的工作,我们认为,在经历了科研的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后,我院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具有什么特点?科研骨干的基本状况如何?优势学科有哪些?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我们在科研管理和服务上还应做一些什么工作?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并研究的课题,只有认真研究并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实现与时俱进,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2.课题研究方法本着“结论产生于调查之后”的原理,本课题的前期工作重点放在实际调查上。自2oo2年秋起,我们先后实地走访了7所各类高校的科研部门,查询了10余家各类高校的科研网站,了解了他们的科研工作情况和科研管理办法,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形成了本课题的第一份阶段性成果,现在我院实行的“院级科研课题评审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学术论坛制度”均是向其他单位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本课题研究的第二个步骤是详细回顾、整理、分析我院建院以来的科研资料,从中发现规律,寻找问题,明确思路。在这一阶段我们回顾了建院以来的主要阶段性工作,绘制了历年科研成果数量统计表,科研成果分类结构表、专职教师历年科研参与率表,科研经费投入表,科研队伍职称、学历、专业情况结构表,教师课时工作量分析表,历年科研成果院外主要获奖情况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研工作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找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潜在的科研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形成了第二个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是对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关于鼓

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对策

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关键是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保证。 关键词:标准化制订效益 企业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标准化是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用标准化这条法规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战略史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加入WTO以后,要使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要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就必须加大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力度。 标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公司在标准及标准化推广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两张皮、夹生饭、靠边站。那么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标准化呢?标准与标准化有什么本质区别?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情况为基础,经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达到一致认可,

由主管部门批准、以规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简单地说标准就是规程、规定、规则、准则。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产物。标准化是相对动态的,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才能表现出来。在标准化活动中,标准的贯彻实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标准化。 了解了标准与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企业的标准化现状: 1、企业各级人员标准化意识淡薄,虽然初步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但没有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导致标准执行情况不理想。各级管理人员在管理体制上没有调动和发挥全员参与和支持标准化工作。 2、标准制订、修订方面。制、修订的标准工艺描述不准确,质量指标不严谨。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不够,不能深入一线跟踪生产操作,只是停留在生产部门反映怎么修改就怎么修改,至于修改后的工艺参数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没有进行充分地验证。 3、标准制修订周期长,各生产经营部门在实施标准过程中,主要考虑经济利益,标准指标有放宽现象。

个人工作情况剖析

个人工作情况剖析 目录 第一篇:个人工作情况剖析 第二篇:作风建设个人剖析情况 第三篇:个人工作作风剖析 第四篇:个人思想工作剖析 第五篇:个人工作剖析 正文 第一篇:个人工作情况剖析 话说孙行者在第三次收入唐师傅门下后,根据西天佛祖东方神仙及取经领导小组的安排,师徒四人对取经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剖析和交流,在八戒和沙僧还在激励讨论的时候,行者已将金箍棒化作毛笔,率先向唐师傅递交了自己得分析材料,得到了取经领导小组的一致好评。全文如下: 进入南海紫竹林以来,在菩萨的细心指导下认真学习了佛祖关于西天取经的重要讲话,积极参加了菩萨在南海组织的各项讨论,特别是关于大乘佛法普度众生的讨论,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灵魂受到了深刻的洗礼。现就个人过来工作情况剖析如下: 一、平时加强了学习,但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仍然不够。应当说,对取经的重要性,自己是清楚和明白的,但真正静下心来思考却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放松了学习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没有将思想统一到取经这件大事了来,对佛祖讲话精神领会不够,没有深入领会取经工作的重

点和中心,认为只要将经取回大唐就可以了。在思想方法上,有时就产生片面性,流于形式,认识浅薄。 (2)是对取经队伍分工认识不足,认为唐师傅是佛祖的弟子,自己也是接引道人的弟子,论辈分是隔房的师兄弟。在取经工作上自以为是,不讲规律、不讲系统、不听招呼,在理解把握上出现以偏概全、盲目蛮干等现象。 (3)是对取经工作缺乏长期思考,没有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计划和分步实施办法。没有把取经工作与拓宽知识面、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上下功夫,没有把取经工作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起来。 二、强化了任务完成,但在提质增效上有一定的差距。对取经工作中遇到得困难和不足,自己在思想上是重视的,也能够尽自己所能去认真完成,但从完成的结果看,却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认为解决好问题就行了,没有及时总结和建议,工作不够细致,调研不够深入。主要有两点: (1)是认为凭自己五百多年前积累的基本素质,一般的工作任务都能应付,因此精业务、强素质的意识有所淡化;动不动就想先拿自己得名声将工作完成,结果遇到分瓣梅花计就累得师傅受苦,要不是那倒霉的老妖非要吃个消停,取经工作立马成了泡影。 (2)是认为很多工作都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去完成,即使是以自己为主完成,不到的地方还会有其他同志弥补、领导完善,因此缺乏精业务、强素质的紧迫感。所以在第二回被唐师傅赶出门后,认为有八戒和沙师弟就可以帮助师傅完成取经工作,在没给菩萨和佛祖汇报的情况下就跑回老家当山大王去了。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更波及了其他同志,使工作中出现相互扯皮、形不成合力的现象,像大战红孩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正展示着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蓝皮书《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指出:2000年,中国的社会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探索出一条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事业发展途径的难题。1999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15年的改革,其整体框架已见雏形,并开始趋于整合。这一趋势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整合,以及随后的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改革以及社区建设的积极推进。其结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的专业化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正在不断地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同。但是,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从业状况仍然处于一种喜忧参半的格局。虽然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需求,但是这种社会需求并未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良好的从业环境,即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没有适当的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特长,并进而实现其专业价值。因此,一方面是迅速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本身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真正发挥专业作用存在着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来启动这种需求从潜在向现实的转化。一、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直接背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农村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福利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严重不足的供给矛盾日益加剧,中国现有的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工作思路。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全面、快速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4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的文件。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及随后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推动,可以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的产生及增长的一个直接的社会背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僵化体制,以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代表了我国今后发展社会福利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向。《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改变社会福利事业全部由国家包办、政事不分、不讲效率的局面,积极鼓励、支持和帮助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生长和发育。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基层得到落实。要提高社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称评聘体系和资格论证制度,在社会福利工作中建立国家、省(市、自治区)分级培训和考核达标、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志愿者劳动时间储备制度等。可以预见,在21世纪开始的一段时期内,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将加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将大量涌现,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福利服务将逐年增长,“社会工作者”将成为一个不再陌生的名词。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广泛的内容,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体现了国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的社会发展宗旨,符合“着眼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它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把发展社会福利的重点转向社区服务,利用基层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1999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的致词中,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在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的同时,提出了社区基层干部的专业化问题,“受过专门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的寥寥无几”,并指出“作为民政部是个用人单位,我们需要社会工作者”。[4]在去年的江苏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社区建设座谈会上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全国社区实验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

10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主持人语]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现状,勾画其路线图,唯此中国社会工作才能在不断反思中进入一个健康且富有创造力的发展轨道。为此,我们以 挑战与回应:中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为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社会工作当下的处境和未来的前景。文军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危机,这是对现实的铺陈,但化 危 为 机 是社会工作的天职,因此挑战的述说并非悲观的论调。田毅鹏聚焦于原子化动向对社会工作的挑战,并寄希望于新公共性的构建,以此来拓展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空间。何雪松则从社会工作知识架构的重建角度提出要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表达了某种寻求知识自主性的企图。 文 军 收稿日期:2009 04 10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04JJ DZ H 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 A840007)、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BS H 002)的系列成果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 文 军 摘 要:中国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黄 金发展期。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专业,中国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 许多困境,充满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中国在社会工作起步阶段不得不面对的 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才能逐步予以解决。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困境;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5833(2009)07 0066 05 作者简介:文 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学系教授、上海社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双聘研究员 (上海 200241) 如果以职业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作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全面建立与重新发展的标志,其起步时间也不过是五年多的事情。虽然,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在少数几个高校中设立了 社会工作与管理 等类似社会工作的专业,但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步伐直到2000年之后才逐步纳入到政府工作视野中。2003年1月,上海市政府在其当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率先明确提出了要 探索建立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 。同年3月,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 ,从而揭开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序幕。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实施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 ,标志着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在全国的正式建立。近几年来,尤其是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做出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的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社会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以高校

车间标准化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车间标准化管理现状和存 在问题的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园区车间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实施车间标准化管理,继续保持园区车间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园区车间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对于园区车间标准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车间标准化管理 1、车间标准化管理,就是将车间运行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工作细节都以规范的制度和数据予以要求,并按照标准要求认真执行、严格考核。 2、标准化管理,就是根据车间管理的需要,制定出一整套具体化、数据化、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将目前散落于各个规章制度中涉及车间基础管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考核办法等办法予以归纳整理、细化量化、优化固化,具体讲就是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将现有的一本清管理、双向否决管理、工艺指标管理、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基础管理制度有效融合,并予以提升、完善。 3、标准化管理,就是在现有管理上进行的丰富和完善,使工作标准数据化、工作流程明细化、考核标准体系化,不是将现有管理办法、程序、体系推倒重来,不是否定现有车间的管理成果。 二、园区车间标准化管理现状 科技发展分公司作为园区的直属分公司,共有3个车间,日化车

间,耐磨管车间,3#、4#车间。 1、3#、4#车间 3#、4#车间生产防冻液、齿轮油,乳化油,润滑油 油品原料区大小为6.5米*4.5米的指定区域,区域内油桶数量没有超过100桶,袋装原料码放高度没有超过1.2米。 防冻液生产原料没有超过当日的生产使用用量。 油品成品区域内油桶码放数量没有超过150桶 车间没有摆放空桶,空桶横放没有高于3层;满桶放置在托盘上,并且只立放一层。 空托盘整齐码放在指定位置,没有超过八层。 排风系统有效运行。 车间内没有存放化学危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车间工人进入车间时没有携带火种 防冻液搅拌罐运行时,平台上没有放置杂物 消防栓1米以内没有摆放任何东西,且消防通道、安全通道保持畅通。 2、耐磨管车间 耐磨管车间的设备铭牌,责任牌,标志牌齐全。 生产作业或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工种性质和实际安全要求,穿戴好个人用品和配全专用防护工具。 设备及管路设施无跑、冒、滴、漏现象。 消防栓1米以内没有摆放任何东西,且消防通道、安全通道保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正展示着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蓝皮书《XX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指出:XX年,中国的社会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探索出一条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事业发展途径的难题。[1]1999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15年的改革,其整体框架已见雏形,并开始趋于整合。这一趋势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整合,以及随后的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改革以及社区建设的积极推进。 [2]其结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的专业化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正在不断地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同。 但是,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从业状况仍然处于一种喜忧参半的格局。虽然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需求,但是这种社会需求并未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良好的从业环境,即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没有适当的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特长,并进而实现其专业价值。因此,一方面是

迅速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本身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真正发挥专业作用存在着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来启动这种需求从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一、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直接背景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农村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福利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严重不足的供给矛盾日益加剧,中国现有的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3]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工作思路。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全面、快速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4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XX]19号)的文件。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及随后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推动,可以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的产生及增长的一个直接的社会背景。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僵化体制,以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代表了我国今后发展社会福利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向。《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改变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朱华13社工春1322001200565 内容摘要 个案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案社会工作在获得了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探究个案社会工作,为其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发展;挑战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目前,个案社会工作已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案社会工作概述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内涵,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的改变着手,以良好工作关系为基础,以专业价值为引导,综合运用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开展的个别化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预防和解决有关问题,促进个人或家庭发展的社会工作方式。个案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协助服务对象应对问题,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恢复与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注重信息交流和有效互助,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和服务对象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从而实现工作双方的互动,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个案社会工作就是要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根源,引导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个体潜能,扩大社会福利。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个案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七大要素:价值理念、服务对象、个案工作者、问题、专业关系、环境和机构。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承认人的独特性和价值,尊重人的个性。这种价值理念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灵魂与思想基础,是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个案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受过专业训练的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员。通常一个好的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具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数量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技巧,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个案社会工作中的问题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事件或矛盾,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服务对象的内在需要。专注关系贯穿于社会个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良好的专业关系有助于实现个案关系的目标。个案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社区、家庭中开展的,开展社会个案工作时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入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分析,以找准具体工作的突破口与方向。 二、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成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心理等多种压力,一些社会局部矛盾不断产生,增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冲突与纠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强调个案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前景中国安全生产协会https://www.360docs.net/doc/6b6296819.html, 2012年12月04日来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查研究》 按:围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今年11月,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带领有关人员赴上海市、浙江省就“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了安全监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出席的座谈会,听取了各方面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场查看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了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并对今后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调研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八十年代初期,煤炭行业事故持续上升,为此原煤炭部于1986年在全国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目的是通过质量标准化促进安全生产,认为安全与质量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讲安全必须讲质量。有色、建材、电力、黄金等多个行业也相继开展了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003年10月,国家安全监管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会后出台的《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均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随后,除煤炭行业强调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外,其他多数行业逐步弱化了质量的内容,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及作用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