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法医学

合集下载

血型鉴定常用方法

血型鉴定常用方法

血型鉴定常用方法血型鉴定是通过检测一个人的血液中所含有的特定抗原和抗体来确定其血型的方法。

常见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

血型鉴定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血型抗体法:这是最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向待测血液中添加特定的抗血型抗体,观察是否会出现凝集反应来确定血液中所含有的抗原类型。

例如,如果待测血液凝集了A抗体,但不凝集B抗体,那么可以判断为A型血。

通过逐一测试四种抗体,即A抗体、B抗体、AB抗体和O抗体,即可确定一个人的血型。

2. 血凝法:血凝法是通过将待测血液与已知血型的抗血清混合,观察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血型,但不够精确。

3. 血型试纸法: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血型鉴定方法。

只需将待测血液滴在特定试纸上,就可以通过试纸上的化学反应来确定血型。

试纸上通常有几种不同的抗体,当待测血液中含有与试纸上的抗体相对应的抗原时,试纸上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4. DNA分型法: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血型鉴定方法,通过检测人体DNA中与血型相关的基因片段来确定血型。

这种方法的精确度非常高,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以上是常见的血型鉴定方法,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其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如鉴定的目的、样本的数量和设备的可用性等。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血型鉴定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用于输血配型,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犯罪现场的鉴定等。

同时,血型也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例如O型血的人患有胃癌的风险较高,而AB型血的人则较易患心血管疾病。

总结来说,血型鉴定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来确定血型的方法。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血型抗体法、血凝法、血型试纸法和DNA分型法等,它们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血型鉴定在医学和法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液学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液学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液学法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犯罪学、解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法医血液学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与血液相关的法医学问题,如法医血清学、法医血型学、血迹鉴定等。

本文将对法医血液学进行探讨。

一、法医血清学法医血清学是研究血清中各种生物学特征的法医学分支。

在犯罪现场或刑事案件调查中,法医血清学可以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检验分析,确定血清中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等,从而为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此外,法医血清学还可用于抗体检验。

例如,检测疑似被害人和嫌疑人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互补抗体。

如果存在互补抗体,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血缘关系,这对犯罪调查和案件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医血型学法医血型学是法医学中研究血液类型和血型相关问题的学科。

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特定抗原和相应抗体的存在和组合情况。

血型的分析可以用于确定个体的血统关系、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以及痕迹的来源等。

目前,人们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通过对犯罪现场和嫌疑人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可以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案件嫌疑,并辅助刑事侦查工作。

同时,法医血型学还能够通过对血迹的血型分析,确定血迹来源人的血型及其血缘关系,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血迹的形状、分布以及与其他痕迹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法医血型学可以帮助破案人员还原犯罪过程和犯罪现场。

三、血迹鉴定血迹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刑事案件调查中,经常需要鉴定犯罪现场或犯罪嫌疑人身上的血迹,以确定案情和罪犯的身份。

血迹鉴定要求法医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血迹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分布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血迹的来源、血迹形成的时间以及可能存在的暴力行为等。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DNA检验和酶免疫分析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血迹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NA检验可以通过血液样本中的DNA信息,确定血迹的来源以及血液中的亲缘关系,为案件调查和刑事审判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法医学基础知识

法医学基础知识

法医学基础知识[法医物证学]血型: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

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

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01年K.兰德施泰纳首先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红细胞ABO血型,不仅奠定了临床输血和现代外科学基础,而且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及后来发展的免疫遗传学。

在他以后半个世纪中,陆续发现了红细胞有400多种血型抗原,分属20多个系统。

其中以ABO及Rh系统最重要。

⑴ABO 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安全输血的基础。

兰德施泰纳在1901年首先发现人类有三种不同血型。

1902年又发现第四种。

根据红细胞是否含有A或B抗原(凝集原)将血型分为:A、B、AB、O(不含有A及B抗原)四型。

其相应的抗体(凝集素)为抗A、抗B。

⑵Rh血型系统:1904年兰德施泰纳与A.S.魏纳将恒河猴(Rhesus-monkey)的红细胞注入兔与豚鼠,所得的血清除能凝集恒河猴红细胞外,尚可与85%的白种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

从而认为这些人群与恒河猴一样,其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遂以Rhesus的字头取名称为Rh抗原,相应之抗体则称为Rh抗体。

凡红细胞上有该抗原者称Rh阳性,反之谓Rh阴性。

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又称亲权鉴定,是指应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对人类遗传标记进行检测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存在亲生关系的鉴定。

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

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

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

血型的鉴定方法及操作

血型的鉴定方法及操作
专用水平离心机 假阳性:镰型红细胞、巨幼红细胞 白细胞过多 纤维蛋白原未完全去除 细菌污染,血浆蛋白异常 假阴性: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 不适用于直接Coombs阳性的红细胞标本、酶处理的红细胞标本
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可长时间保存 自动化程度高,实验过程标准化,ISO9000/CE认证 成本高
03
间接Coomb’s(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DAT)
DAT:检查红细胞是否致敏
IDAT:检测血清中不完全抗体
原理和方法 低离子强度盐溶液(low ionic strength salt solution, LISS):降低介质离子强度,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聚凝胺: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使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重悬液(resuspension)
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可能原因(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
规则抗体和不规则抗体
规则抗体:ABO系统产生抗A、抗B是有规律的。
Landsteiner规律: A型-抗B,B型-抗A,O型-抗A,抗B
不规则抗体:除ABO 系统外,其他系统产生的抗体均不符合上述规律。
正常人血液中一般没有不规则抗体,又称为意外抗体(unexpected antibody)。
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血型(blood type)

法医学中的人类血型学研究进展与应用

法医学中的人类血型学研究进展与应用

法医学中的人类血型学研究进展与应用近年来,法医学中的人类血型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血型学是研究人类血型及其相关性质的科学,它与法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犯罪侦查、亲子鉴定和灾难体外辨识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中人类血型学研究的进展和实际应用,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人类血型的基本认识人类血型是指在人体红细胞表面存在的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组合情况,常见的有A、B、O和Rh四种基本血型。

人类血型的遗传规律和分布特点是人类血型学研究的基础,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对于解决法医学领域的问题至关重要。

二、法医学中的血型鉴定1. 犯罪侦查在侦破犯罪案件时,血迹是非常重要的物证之一。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确定作案人的血型信息,从而缩小嫌疑人的范围。

此外,利用血型鉴定还可以检验嫌疑人的供述真实性,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2. 遗传学诊断与亲子鉴定有些遗传病与血型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对家族成员血型的检测,可以为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此外,在亲子鉴定中,也可以通过血型的遗传规律判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是确认生物学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灾难体外辨识在自然灾害或事故中,往往需要对死者进行快速辨识。

利用人类血型学的知识,可以通过死者所留下的遗体组织和血液样品,初步确定其血型信息,为进一步辨识提供线索,缩小辨识范围。

三、向DNA分析的转变尽管人类血型学在法医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DNA 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型学在一定程度上被DNA分析所取代。

DNA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个体的身份以及亲属关系。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无法提取到DNA样本或者仅具有微量的样本时,血型学仍然是法医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四、未来发展方向虽然人类血型学在DNA分析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它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一方面,人类血型学可以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共同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随着人类血型学研究的推进,可能会发现更多的与血型相关的遗传特征,进一步拓宽人类血型学的应用领域。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型学研究进展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型学研究进展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型学研究进展法医学是一门涉及法律和医学的综合学科,通过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来解决法律争议和犯罪行为的问题。

法医血型学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血液及其成分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和价值。

下面将对法医血型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血型的概念和分类血型是指血液的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组合形式,根据研究发现,人类的血型有A、B、O和Rh四种主要类型。

根据这四种主要类型的抗原和抗体的组合,人类的血型可以分为多个亚型。

二、法医血型学的应用领域法医血型学在刑事侦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确定被害人与嫌疑人之间的血液关系。

通过检测被害人和嫌疑人的血型,可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依据。

2. 鉴定血迹。

法医血型学可以通过分析血迹中的血型信息来确定血迹的来源,帮助警方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轨迹。

3. 验证亲属关系。

法医血型学可以通过检测亲属之间的血型来验证其亲属关系,如鉴定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对于解决争议和亲属继承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4. 排除或证明被告人的嫌疑。

通过检测被告人和现场留下的血迹的血型,可以判断被告人是否曾经在犯罪现场,从而为法庭提供证据和定罪的基础。

三、法医血型学的技术手段法医血型学利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血型鉴定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1. 血凝反应法:通过观察血浆中特定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产生的血凝现象来确定血型。

2. DNA分析法:通过提取DNA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个体的基因型,进而确定血型。

DNA分析法是一种高精确性的鉴定技术。

3. 免疫电泳法:通过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成分进行电泳分离,可以观察到不同血型之间的差异,进而确定血型。

4. 蛋白质电泳法:通过蛋白质电泳分离血浆中的蛋白质,可以观察到不同血型之间蛋白质成分的差异,进而确定血型。

四、法医血型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法医血型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1. 新的血型分类和鉴定方法的引进,将进一步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清学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清学

法医学中的法医血清学法医血清学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与血液相关的法医学知识和技术。

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和检测,法医血清学可以在犯罪案件中提供关键的证据,帮助司法机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裁决。

一、血液的组成和性质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血浆则是一种黄色的液体,主要由水、蛋白质以及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性质对于法医血清学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关于个体身体状况、疾病信息以及遗传特征的重要线索。

二、血型与鉴定血型是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抗体的种类和组合。

常见的血型分类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通过对血样的血型鉴定,可以确定出一名嫌疑人或者受害者的血型。

在犯罪现场或者其他相关案件中,通过对血迹进行血型鉴定,可以帮助警方追踪犯罪嫌疑人,从而为案件调查提供重要的线索。

三、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血清标志物是指在体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的,与特定疾病或者生理过程有关的生化物质。

法医血清学通过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为尸检和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例如,在尸检中,法医血清学可以通过检测亲核细胞标志物的存在与否,来确定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

而在疾病诊断中,通过检测特定的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

四、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人的血液中存在着独特的DNA序列,这种DNA序列可以通过法医血清学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分析。

利用DNA的差异性和稳定性,可以实现对个体的识别和鉴定。

在犯罪现场,通过对血迹或者其他留下的血液样本进行DNA鉴定,可以帮助警方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而在亲权鉴定中,通过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液样本进行DNA比对,可以确定血缘关系,为亲权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依据。

五、毒物检测与分析血液中可以检测到各种各样的毒物,这些毒物可以通过法医血清学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分析。

毒物检测是获得中毒病例的可靠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毒物分析,可以确定出被告人是否受到毒物的侵害,从而为法院判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法医名解、英译汉

法医名解、英译汉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法律方面涉及医学问题的医学学科。

红细胞血型:红细胞血型是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遗传多态性。

植物状态:自觉意识活动、运动功能丧失,而皮质下呼吸和循环等基本功能仍然存在的状态或临床综合征。

假死:各种生命功能活动处于极度微弱状态,一般的临床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察觉其生命指征的存在。

尸僵:死后肌群经过短时间的松弛后又变得僵硬,使关节固定、尸体僵硬的现象。

血液坠积: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受重力的作用而坠积于尸体低下的、未受压部位的血管内,并使之充盈。

尸斑:因血液坠积而致该处皮肤出现的边缘不清、呈紫红色的斑片。

自溶:死后组织细胞失去活性,受自身释放的水解酶的作用,使组织变软或液化的现象。

浸软:妊娠4月以上的胎儿死于子宫内并在羊水中发生无菌性、自溶性改变。

试切创:切创口有多个,多平行排列或在局部集中,并常可见到比较表浅的与致命的切创相平行的一个或数个轻微的切创。

判断是否为自杀。

超生反应:机体死亡后,部分组织或细胞尚能生存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这些组织对多种刺激仍可产生反应。

弥漫性轴索损伤:由于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头部遭受打击,可在不同部位脑组织中造成长而纤细的神经纤维损伤。

电流斑:电流通过皮肤时产生热能,在皮肤上造成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特殊性损伤。

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6-8mm,中央凹陷,周围隆起,形似火山口。

猝死: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性疾病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死亡。

毒物: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可通过其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造成机体功能或气质型损害的物质。

药物成瘾、药物滥用: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且撤去药物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

强奸:男子违背妇女的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的以强奸论并从重处罚。

毒品: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热呼吸道综合征:火焰及高温气体致呼吸道损伤的急性喉水肿、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炎,是生前烧死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建金 中山大学医学院法医物证教研室
导录
血型的概念 ABO血型 Lewis血型MNSs血型 Rh血型 其他血型系统
一、血型的概念
• 血型(blood group) : 是人类血液由遗传控制的个体性状之一,是血 液的遗传学标记。
• 狭义:红细胞膜上抗原类型 • 广义:
红细胞血型:ABO / MN / P / Rh等 血 清 型: Hp / Gc / Tf / Gm / Km等 酶 型: PGM1 / EsD / GPT / ACP等 白细胞血型 、血小板血型、唾液型等
发现年代
1956 1956 1962 1965 1967 1968 1969 1972 1987 1987
1、命名
(一) 抗原的命名 1.用大写字母命名,如 A B M 2.用大小写字母命名,如 K k 与 S s 3.有些亚型抗原用右下角码表示,如A1 A2 4.有些血型抗原用一大一小两个字母后加右上角 码命名,如Lea Leb 5.有些血型抗原在头两个字母后加数字表示,如 SC1 SC2
• A基因和B基因为共显性 相对于O基因而言为显性
phenotype A
B
AB
O
genotype AA、AO BB、BO AB OO
基因共显性
BLOOD TYPES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抗原
血清抗体
A
Anti-B
B
Anti-A
A and B


Anti-ABiblioteka and Anti-B亚型与变异型 Subtype and mutation
中发生聚集
红细胞凝集反应
致敏 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部位 与抗原决定族结构互补 结合即致敏。 这种结合是可逆的。
凝集: 结合了抗体的红细胞形成网状团块
红细胞被致敏后,可以发生凝集反应,也可 以不发生凝集反应。取决于抗体的特征、抗 原决定族的多少与部位、以及红细胞动电 位的大小。
凝集
•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膜内蛋白
蛋白质
Rh Kell
糖蛋 白
蛋白质 寡糖
MN Ss
红细胞膜抗原
红细胞血型抗体
•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IgG、 IgM 、IgA 、IgD 、IgE
• 结构:四肽链对称结构
两条重链(H )和两条轻链(L )
氨基端 高度可变区 结合抗原部位
羧基端 恒定区
决定自身性质
人类血型系统一览
血型系统
ABO MN P Rh Lutheran Kell Lewis Duffy Kidd Diego
发现年代
1901 1927 1927 1939 1945 1946 1946 1950 1951 1955
血型系统
rt I Xg Donbrock Colton UI EN Ahonen OK LKE
(二) 抗体的命名
一般在抗原前加“抗”与半字线,如抗-A; 有些红细胞抗体以最先从血清中查出该抗 体的患者的名字命名,如Kell
(三) 基因及基因型的命名 一般用斜体表示,如ABH
Blood types discovered
红细胞血型抗原
抗原(Antigen) 能与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 应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
[目的要求]
1.掌握 ABO血型系统的基因结构与抗原生 成的遗传途径
2.熟悉 ABO血型系统亚型的DNA基础与血 清学特征
3.了解 血型抗原的种类与分类
ABO抗原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of antigen
A抗原和B抗原的合成是以H物质为前提的,O型红细胞也 有H物质但不能产生A抗原和B抗原
分型方法
*血清学分型 • 正定型(direct grouping)
利用已知的抗A抗B分别与待测红细胞反应 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19号染色体FUT基因座
血型前体物质
a2-FUT 转移酶
H物质 A,B抗原
抗原生物合成
basic material H antigen
A antigen
=N-乙酰半乳糖苷 =N-乙酰葡萄糖胺
B antigen
=D-半乳糖 =L-岩藻糖
等位基因
• ABO基因座: 9q34,有7个外显子 基因间单碱基的突变决定了ABO血型 系统的三个等位基因(A,B,O)
Cis-AB型的血清学特点:
1. A抗原多为A2 2. B抗原多为弱B 3. 细胞上H抗原的量高于正常的A2B型 4. 血清中含有弱抗-B,可识别自身缺乏的B抗原 5. 分泌型个体唾液中分泌正常的A、 H物质和少
量的B物质
Cis-AB型的产生的原因:
1. A、B基因不等互换 2. ABO基因发生单碱基错义突变
1、A亚型:A抗原主要有A1、A2二种亚型。
2、Cis-AB型: AB型人与O型人生出AB型小孩。
3、获得性B抗原: • A型个体检测出弱B抗原,多见于肠癌,感染。 • 获得性B是一过性的,程度随病情变化而变 化。 • 原因: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使A抗原特异性单糖
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具有了B抗原性。 4、O型的人与B型的人生出A型的孩子。
氨基端 羧基端
红细胞血型抗体
IgG
IgE
IgD
IgA
IgM
五类免疫球蛋白结构示意图
红细胞血型抗体
• 分类: 天然抗体:抗A,抗B 免疫抗体:抗M抗体
寒冷抗体(盐水抗体/完全抗体) 温暖抗体(不完全抗体)
注:不完全抗体与抗原发生凝集是不可见的,需另加入相 应的完全抗体观察有无遮断作用,来判断不完全抗体是 否与抗原发生了凝集,这就是中和试验的基本原理。
红细胞抗原实质:红细胞膜抗原
分布: • 大部分位于红细胞膜上 • ABH抗原除了位于红细胞膜上以外,还广泛分布于
人体组织,体液及分泌液中 • Lewis抗原原始存在于人血浆中,后被吸附到红细
胞膜上
红细胞血型抗原
红细胞血型抗原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3类
类 型 型特异性决定族

糖脂质
寡糖
ABH P
红细胞血型抗体
天然抗体 • 温度低时抗体滴度高
免疫抗体 • 温度升高时( 370C )抗
体滴度高
• 容易被可溶性血型物质 • 只能部分被可溶性血型物
中和
质中和
• 分子量 100万
• 分子量 16万
• 不能通过胎盘
• 能通过胎盘
• 在盐水中与相应红细胞 • 通常在盐水中不发生聚集,
发生聚集
仅在酶处理或白蛋白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