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考教学与策略.
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创意写作教学设计策略与思考

05思想NEW WRITING语文教学研究 2020.7◇林召宇·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镇中心学校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创意写作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窍门。
本文就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创意写作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就教学设计现状及其原因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研究意义单一技能的运用已经不能支撑未来人才的发展,特别是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STEAM教育理念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融合的综合教育理念,它注重打破学科界限,不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
小学生接触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这和他们的年龄、性格特点是相符合的。
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意写作的素材都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特色。
我们小学生创意写作教学设计也应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有学习反思的时间,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从而找到更有效的写作学习方法。
由此可见,我们在创意写作教学设计中注重小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有必要的一项工作。
二、研究现状现在小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特别是没有较好的创意引导,导致写作过程中下笔有困难。
小学生多数思维活跃,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
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围绕问题的发现、解决和反思这样的过程展开,那么写作能力就有可能得到提高。
而现阶段,多数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话语量极少。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路去写作,特别是要敢于抒发感受,从讨论交流中找到写作的思路。
创意写作教学设计应该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情绪为主,要与科学写作和技术写作有鲜明的对比。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意写作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裁进行创作。
教师应该在STEAM教育理念下,继续完善并创新小学生创意写作教学设计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学习氛围,发现写作的乐趣。
创意思维教学设计

创意思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意思维,了解创意思维对问题解决和创新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3.创意方法和工具的应用4.创意规划和创新实践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意思维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意思维?为什么创意思维对问题解决和创新的重要?”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提供适当的补充。
3.教师介绍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为什么创意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创新。
第二课时: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方法和技巧,并整理讨论结果。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补充。
3.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如开放式问题解决、脑暴、跳出思维定势等,并进行具体案例的说明和讲解。
第三课时:创意方法和工具的应用1.学生观看介绍创意方法和工具的视频,并进行讨论。
2.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创意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和讨论。
第四课时:创意规划和创新实践1.教师介绍创意规划和创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创意和实践的关系。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意规划和实践的设想,提出创意实践计划。
3.学生展示和交流创意实践计划,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五课时:创意实践成果展示和总结1.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完成创意实践计划,并准备展示材料。
2.学生进行创意实践成果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3.学生进行创意实践总结,思考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过程,检查他们对创意思维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进行评价,检查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对学生的创意实践成果展示进行评价,检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引言: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几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包括鼓励探索、激发思维、提供多元化机会以及实践应用等。
一、鼓励探索创新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有多个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提供资源和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源等。
通过接触不同的资源,学生将更容易扩展自己的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二、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还包括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1. 创意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创意思维的训练活动,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 鼓励学术争论:通过组织学术争论或辩论赛,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争辩能力,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度性,并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创意。
三、提供多元化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1. 实践性学习: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多样化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个人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更好地发挥。
探索教学创新的路径——学校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教学创新的路径——学校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教学创新的路径——学校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2023年,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推进的阶段。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探索教学创新的路径,成为了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议题。
一、教学创新是必要的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而单一的课堂讲解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创新可以更好地引领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教学创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快地获得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创新的路径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以下是一些可以探索的教学创新路径:1.多元化教学模式:把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把课程变成生动、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创新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在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更像是指导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的发展。
3.小组教学法: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互相借鉴思路,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交织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在探索教学创新路径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研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思考与实践的内容:1.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习:通过自我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范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提出改进创意思维培养策略和创造性活动的建议

提出改进创意思维培养策略和创造性活动的建议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培养创意思维和激发创造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创意思维和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
然而,当前的创意思维培养策略和创造性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和建议。
首先,学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目前,学校教育普遍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入创意思维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调整考试评价体系,不仅以知识的掌握为重,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过程;三是组织创意思维竞赛和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社会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活动。
当前,社会上许多创造性活动主要面向专业人士,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很难有机会参与其中。
因此,应该建立更多的创业孵化器、创意工作坊和创新型企业,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创造性活动的平台和机会。
此外,各种艺术节、文化活动和科技展览等公共活动也应该注重创造性,鼓励社会大众踊跃参与其中,并给予他们展示创新作品的机会。
再次,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和创造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玩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二是鼓励孩子参与各类创造性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给孩子提供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创作。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创意思维培养和创造性活动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推动创新创造活动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经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创意思维培训和创造性活动。
政府还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为创意思维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平台。
综上所述,提出改进创意思维培养策略和创造性活动的建议。
创意思维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创意思维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一、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设计、规划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项目制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一个科学项目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学主题,然后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最终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这样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们可以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定一个具体的情境,并要求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
学生们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需求,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从设计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通过引入设计思维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思考和创意思考

Get your message across
传递信息
Let’s start with a practice…
电视 电影
网站
戏剧/表演
购物
展览 旅游 游戏
报纸 杂志 小说
音乐 广播 小道消息 聊天
你最喜欢什么?
电视
杂志
网站
旅游
音乐
电影
报纸
戏剧表演
购物
聊天
swatch?
viewpoints on a subject.
创意是针对某个事物,产生新的、不同的观点的能力
It involves breaking down and restructuring our knowledge about a subject in order to gain new insights into its nature.
思维地图
思维地图4步法
一大张白纸 风景画的格式 画出居中的图像
用铅笔画出思维地图 添加关键的分支和延展 每条分支注明一个关键词
使用弧形的分支线 分支线的长短因关键词而定
自由并快速地思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图画,辅助记忆 聪明合理地使用空间
添加颜色
视觉化思考
视觉化思考: 使用图像来沟通并解决问题
• 钻石(决定) • 螺旋(方向改变) • 圆(和谐) • 方向(箭头) • 直线 • 三角(关系)
开放式问题 模拟
图解 游戏
创造性的决策 制定技巧
思维地图
头脑风暴
视觉化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在头脑风暴会上,6到8人组成小组来讨论给定的话题。 所有人都可以提出任何与此话题相关的想法,并由专 人把所有的点子都记录在白板纸上,供接下来的讨论 和优先级排序。活动的设计所包含的典型内容包括竞 争、时间限制、特定的结果和奖励。
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创意思考与实践

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创意思考与实践引导幼儿走进数学的世界,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以创意思考为基础,通过实践行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我们要明确,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幼儿掌握加减乘除,还是让他们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我想,更多的是后者。
因此,我们需要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在玩游戏时,自己制定规则,比如“抓迷藏”游戏中,幼儿需要计算自己藏身的地点是否安全,这就需要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又如在“买卖游戏”中,幼儿需要使用货币进行交易,这就需要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
我们需要用创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
如“数学拼图游戏”,幼儿需要通过移动、旋转拼图,使拼图符合要求,这就需要他们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故事中,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小猪佩奇”和“数学”的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跟随小猪佩奇一起学习数学。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总的来说,幼儿数学教学需要我们以创意思考为基础,通过实践行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引导幼儿走进数学的世界,让他们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创意思考与实践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用创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游戏”,幼儿需要通过移动、旋转拼图,使拼图符合要求,这就需要他们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可以利用幼儿的想象力,编写关于数学的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創意思考教學與策略潘裕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創意通常不是神聖的靈光,而是像微弱的碳灰,需要用力去搧動火他才會燒的越旺」創意無所不在,而且每個人都需要他,但是創意是什麼,如何產生,要產生創意需要哪些條件,似乎常常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迷。
因此,在探討創造力在生活中的應用上,有一些觀念必須要釐清,以下本文就有關於創意的本質,重要性,與創意思考教學與創意的技巧,以及如何培養創意,做一探究。
壹、為什麼需要創意一、創意是社會的需求很明顯地,問到這個問題,似乎有著很自然的理解,因為感覺到需要他,實然,創意不屬於任何行業,但所有的行業都需要他。
創意也不屬於任何人,但所有的人也都需要他。
為什麼?其其實要先瞭解創意的本質內涵,相對於知識創意屬於對未來的發展,每個人當前所擁有的知識並不能解決人類在未來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因此,人需要運用創意來解決他們對當前且未來的問題。
二、時代唯一不變的是變根據ATNT 的研究推估人類的知識假設從耶穌誕生那年起算為零的話,一直到自1800 年人類的總體知識增加為1。
從1800 年至西元1900 年每一百年增加為2。
從1900 年至1950 年當工業時代來臨後,由於專門需求能力增加,知識增加由每五十年增加為4。
自1950 年至1960 年工商時代把知識的增加速度快速的推展到每十年增加為8。
若以此論之,進入21 世紀的今日,資訊的快速增加與更替,知識更是以數倍式的方式在增加與變換。
我們可以說這個時代是一個知識快速折舊的時代。
當社會不斷改變時,因應時代潮流所需要的主要才能也會隨之改變。
未來,今日一些無足輕重的智慧,隨著時日遷移而將會變得炙手可熱。
今日我們的社會已經從以工商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變為以服務為主的社會時,人際智慧的重要性就會隨之提昇。
同樣地,因應這個轉變快速的社會趨勢,對於具備高度想像力、創意的專門人才也會更形重要。
創意、想像力非但只是適應社會的變化而已,更重要的是去創造社會的需求(潘裕豐,1999)。
貳、創意是什麼那創意是什麼呢?對於創造力的研究,可以從創造力的本體論來著手,瞭解創意的本質為何,在進一步認識與瞭解創造的歷程,以及創造得過程中如何使用技法以產生創造。
分析與歸納各家的理論與研究中,探究創造思考技法的使用在創造力實踐中的使用時機與角色。
創造力的本質研究很多(杜明城,1999;陳龍安,1994,1998;潘裕豐,2006;Torrance,1988;Williams,1970)。
大體而言,創造力的本質可以歸納認知本質: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情意本質:敏覺、冒險、挑戰、好奇。
但是這些本質有時在創意的產品上是無法被檢視的。
因此,本質的研究對於如何產生創意有著相當大的助益。
當我們在檢視創意時時常需要一些準則作為創意與否的依據,依此,個人將創造力的本質歸納為可變性、突破性、獨創性與新穎性。
用創造的本質為本,潘裕豐(2006)以三個定義來探究創意的內涵與應用。
一、創意是對傳統或文化的再詮釋創意的相對詞其實是傳統,傳統所象徵的意涵常常是我們的習慣、文化和社會既定型態,而創意則是要思考如何在傳統上尋求一個新的出路,不然傳統在時代的脈動中將逐漸退場,所以對傳統的再詮釋就是對傳統的精緻和創新。
例如,圍棋是日本非常重視的一個傳統文化,但是在1960 年代由於任天堂的問世,導致學習圍棋的人口急速下降,許多對於圍棋這項傳統的愛好者憂心沖沖,深怕這個傳統文化會逐漸沒落,於是有倡導復興圍棋運動,「棋靈王」漫畫和卡通結合了傳統與現在讓帶動了兒童學習圍棋的風潮再起,也讓這項文化保住了。
又如台灣的宜蘭在參訪法國的亞維濃國際藝術節後結合宜蘭的地方文化歌仔戲、綠色博覽會、溫泉以及國際筏船邀請賽等特色,以交流、展覽、演出、遊戲和親水五大主軸創辦了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都是很好的對傳統再詮釋的例子。
二、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新元素的再進化。
創意其實是從舊有的元素當中透過新的組合或轉換使之產生新的物品。
諸如在物品的舊元素新組合上有輪子加上椅子的組合就形成了一種新的創意品-輪椅。
又如概念的組合上有經濟加上知識就成行了知識經濟的新概念。
又如日本的口袋怪獸神奇寶貝其實也不過是兩種或多種不同概念或不同動植物的組合罷了,種子加上青蛙,就成了妙蛙種子。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舊元素的新組合。
在形成的新組合後,這個創新的產物將會成為下一個創新的舊元素,如此生生不息,所以創新不斷。
三、創意是對標準或定義的再超越創意更有一種意涵,就是超越或打破現有情況,因此,我們要問的是現在的標準是什麼?我如何超越他。
超越現況就是一種創造。
一般而言,我們習慣於在一個規範或形式中做事或思考問題,常常不敢超越這個規範或框架。
因為深怕犯錯。
然而,創意是需要超越規範,比規範或既有框架更精緻。
例如傳統上我們認為說故事或聽故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對張大光先生而言卻把說故事當成事業來思考。
故事屋是張大光跟兒子講故事、以及帶兒子去聽故事時想出來的商機。
他常常帶兒子去聽故事,發現故事媽媽手上的故事書就這麼大,只有坐在前面一兩個小朋友看得到張大光認為,講故事用的繪本圖書,往往受限於大小尺寸的限制,小孩子很難感受到圖畫的魅力,而且國內的繪圖故事書有「圖不對文」的現象。
在台灣,雖然能夠讓小朋友聽故事的地點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大人講小孩聽,互動性太少。
張大光也去當義務的故事爸爸,覺得說故事應該是可以衍生成為一種專業,決定做一個地方是專門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的。
於是他的故事屋就在這樣的夢想下誕生了。
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他的突破規範和把破框架的思想。
這就是對標準和定義的在超越。
參、知識與創意接著我必須對創意與知識的關係做個說明,因為知識與創意常會讓我們迷思於這兩者的關係之上。
有著幾個不同的觀點,究竟知識越豐富對於創造力的產生是助力呢?還是阻力呢?我從兩個不同的觀點來論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首先Weisberg(2004)主張知識是創意表現的基本要素,創意與知識之間存在著一種張力的關係。
知識作為創意新構想的建構磚塊,但為了使磚塊真正有用,把這些舊有想法結合在一起的灰泥,其黏性就不能過強。
因此如果個人希望在某個領域上生產出新想法或新東西的話,便需要具備該領域的知識。
但是過多的知識和經驗會令人習以為常而不自察,反而無法超越刻板反應,因此創造力被假定為一種倒U 字形的曲線,最大的創造力表現是在至中等的知識範圍上。
另外,有許多針對創意領域上發展的研究文獻中,發展出一種專家水準的「十年原則」(潘裕豐,1996;Hayes,1989)。
在這些研究中有一個共同的發現,創意人在生產出其第一個重要作品前,皆已在該領域中有著一段長時間的研究或接觸,這個現象指出必須在個人接觸的領域上擁有深厚的知識,才足以做為創作能力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得到的結論是發展至專家,大量的領域特定知識是創造性表現的先被條件。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其間認為知識是創意的必要條件,但是不是充分條件。
只有加上對知識的充分想像,才能醞釀出好的創意產品。
肆、創意思考的歷程與創造模式創意思考的歷程如何產生,研究者綜合許多學者提出他們的看法(陳龍安,1998;Ambile, 1983;Guilford, 1967;Parnes, 1967;Olson,1980;Wallas, 1926)所得認為創造過程可以涵蓋為(一)界定問題,(二)尋求擴散性的解題策略,(三)最佳方案的取得,(四)聚殮性的評估與綜合評價,找出最佳創意,(五)行動。
個人主張創意歷程是創意實踐的道路,走在這條創意之路上,正確的創意工具的使用可以增進創意的產生。
認為創意思考歷程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這當中的歷程在創意的產生裡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與意涵。
每個階段可以運用不同的思考技法與思考工具作為歷程當中的催化劑。
吾人可以在不同歷程或時機運用不同的創意思考技法(工具)來進行問題解決的思考。
這對於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產生比較能產生有效性的思考。
伍、創意思考工具思考工具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增加創意的產生,基本上可以將思考的技法分為使流暢的思考方法、變通的思考、獨創的思考方法和精密的思考方法。
參考許多學者的研究(原來,1991;加藤昌治,2003;高橋誠,2004;Olson,1980),認為可以依其功能分為流暢的思考法、變通的思考法、獨創的思考法和精密的思考法。
創造思考提出看法與策略,下列就列舉其其中較為常用及有效的創意思考教學隅策略作概略的說明:一、腦力激盪術: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BS),英文原意指「突發性的腦風暴」。
是一家美國廣告公司的創始人,Osborn 在1938 年所提出。
BS 法強調利用集體擴散性思考的方式,產生大量的想法,再經由思考的相互激發,引導出更新穎且特別的構思。
腦力激盪法適用於個人或團體思考。
過程中鼓勵團體成員提出多樣構想,並不侷限思考的空間,且鼓勵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腦力激盪法的具體原則有四點:(1)延緩批判:為了讓主意容易產生,所以在團體中任何判斷必須延至所有參加者發表其意念後,並待整個活動快將完結前,才共同選出最佳的構想。
(2)歡迎自由聯想:即使參與者所提出的意見很奇特或怪異,我們並不限制或批評不合常理、不切實際或可笑的念頭,因為此類意念常會觸發其他人的靈感。
(3)意見越多越好:意見越多,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法的可能性亦越高。
(4)統合與改進:團體的成員互相鼓勵發表及交流意見,利用改進別人的意見使成為自己的意見,或者連結兩個或三個以上的思考、看法而產生新的主意、看法或方案。
以下簡易介紹其主要內容:(一)意義:腦力激盪術(Brainstorming)是指一群人或一個人運用腦力,做創造思考,在短暫的時間內對某項望提的解決,提出大量構想的技巧。
(二)功能:1.連鎖反應2.協力作用 1+1=3(三)原理與規則1.二項原理:a.延遲判斷 b.量中求質2.四大規則:a.禁止批評 b.自由運轉異想天開c.多多益善 d.組合與改進(四)二階段1.構想產生階段2.構想評價階段(五)構想的處理原則:不輕易放棄荒誕構想;活用與轉換(六)構想的評價方式可運用下列方式進行評鑑1.High-lighting 2.A.L.U. 3.KJ法 4.配對比較分析法(七)成功的腦力激盪術需要具備之內容有:1.主席發動思想列車2.秘書3.題目的選定4.小組成員(八)腦力激盪術實施重點1.有容乃大2.強調Software下表乃是進行腦力激盪術時使用的作業單:表一、書寫式腦力激盪術二、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心智圖法是一種刺激思考及幫助整合思想與訊息的方法,也可說是一種觀念圖像化的思考策略(孫易新,2005;羅玲妃譯,1997)。
此方法主要採用圖誌式的概念,用線條、圖形、符號、顏色、文字、數字等各樣方式,將意念和訊息快速地用上述各種方式摘要下來,並成為一幅心智繪圖(Mind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