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精)
柯布西耶的城市思想

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 形式理性主义
贡献与争议
城市思想 实践影响 局限批判
四次旅行
思想基础
时代背景 考察研究 思想背景
考察研究
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 形式理性主义
前两个阶段的旅行经历使年轻的柯布西耶开始思考人类居住问题,而 在德国之旅中逐渐展开了对于城市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而东方之旅让 柯布转向对几何化形体的高度崇拜,进一步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旅行中对于所到城市与建筑的切身体会与感受让柯布西耶在第一时间 掌控了新时代的脉络,对于现代工业技术以及现代都市发展的洞察也 是极其敏锐的,从而很快成为新时代巨大变革的领航者。
贡献与争议
城市思想 实践影响 局限批判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现代城市发展过程正是解决所有这些城市问题的过 程,而早期的拉展更多的是基于旧城区的改造进行的。
城市工业化与“工业城市”
思想基础
时代背景 考察研究 思想背景
时代背景
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 形式理性主义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理论开始逐渐 成熟超来,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从简单的建筑学中独立 出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众多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法国人托 尼.加尼耶(Tony Gamier)提出的“工业城市”规划理论是其 实践影响 局限批判
路网
思想基础
时代背景 考察研究 思想背景
功能理性主义
立体路网 重型货车——架空柱下的开放空间 里 其它机动车——架空柱支撑的高架 桥 架空路面在城市中形成一套独立、 完整、互不干扰的交通网,实现低 速交通、高速交通、超高速交通的 合理分开。在“现代城市”中.主 要的交通干道最终汇聚于城市中心 的中央车站
集中主义城市
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六条原则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颇具争议的现代建筑师之一。
他在建筑领域独树一帜,提出了许多引领时代的建筑理念和原则。
其中,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对现代建筑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六条原则,这些原则成为了他设计和建造现代建筑的基石。
本文将围绕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六条原则展开详细介绍,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位伟大建筑大师的思想和构想。
一、关于立体化: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立体形体,而非表面的装饰。
他提出了立体化建筑的理念,认为建筑应该是一体的、立体的、完整的。
他设计的建筑物中,常常呈现出简洁、纯粹的几何形状,这些形状不仅使建筑更具视觉冲击力,也表现出了他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谨慎考虑。
他设计的瑞士普利亚公馆就是典型的立体化建筑作品,建筑的外形可以被简洁、整齐地概括为几个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
二、关于标准化: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应该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
他认为,建筑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尺寸和模块,这样可以使建筑更具有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他在设计建筑时,常常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和构件,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效率,也降低了建筑的成本。
他设计的M本人son Dom-ino (多米诺式住宅)就是一个典型的模块化建筑,它的结构和空间都是按照标准模块设计的,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建筑项目中。
三、关于功能分区: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的功能应该被清晰地分区,不同的功能应该被安排在不同的空间内。
他在设计建筑时,会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和空间特点进行功能分区,划分出不同的功能空间,并且保证这些功能空间之间的通联和互动。
他设计的巴黎沙尔斯·卢克斯住宅就是一个典型的功能分区清晰的建筑,这座建筑中不同功能空间被巧妙地分隔开来,同时又能够相互通联和衔接。
四、关于自由平面: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的平面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被墙体和结构所束缚。
他认为,建筑的平面应该被解放出来,可以根据功能和空间的需要进行自由布局。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马赛公寓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
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
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建筑外观马赛公寓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
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可住337户1600人。
这里有23种适合各种类型住户的单元,从单身汉到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都可找到合适的住房。
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式”的布局,有独用小楼梯上下联接;每三层只需设一条公共走道,节省了交通面积。
公寓设施马赛公寓还设有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
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马赛公寓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x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大楼的7、8层是商店和公用设施,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
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
在第17层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
柯布西耶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耶建筑思想向着表现主义、后现代的转变。
(二)柯布西耶理论简介勒·柯布西耶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他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他的主要设计的建筑有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巴黎改建规划、昌加尔新城等。
1931年,柯布西耶参加莫斯科苏维埃宫建筑方案竞赛,作品由于不是古典式样而落选。
1933年参加比利时安特卫普50万人城市规划又落选,被评为"癫狂胡涂的作品",其实是由于突出强调新时代科技的作用。
此后,他1938年为南美、1958年为西柏林的一些规划都无实现可能。
柯布西耶认为现代建筑的基本模式有六条基本原则:底层的独立支柱,而不是传统的墙承重结构;建筑下部架空,形成建筑的六个面,而不是传统的五个面;屋顶不但是平顶,而且设计为屋顶平台,作为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带形窗。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基本概述(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人为了适应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而创造的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场所,是现代人生存与行为的场所。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建筑布局,合理安排各项工程建设,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域、文化区域、医疗区域等,最终为城市的人们提供舒适的、和谐的、优美的、便捷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娱乐、医疗等环境。
城市规划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性城市建设的发展蓝图。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现代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结合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等布置城市体系,合理利用土地,作好环境的测评,保证环境优美,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和发展,达到"骨、肉"协调。
因此,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应尊重区域内土地和环境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建筑内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城市规划五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现代建筑观:1、新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
2、工业化的建造方法。
3、设计方法:由内而外,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功能合适。
运用基本形式和有比例的几何体,超脱个人情感,反对装饰。
4、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5、城市集中主义者,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思想介绍:倡导新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
1920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汇集出版《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
他认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
他说"建筑艺术被习惯势力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甚至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师要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
但他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
勒.柯布西耶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力的冲击。
"新建筑的五个特色"1926年,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①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
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代表作品如库克住宅(1926)、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以及他参与设计的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1936~1945)等,都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勒.柯布西耶

这种主张当然遭到各界的严历批评和
坚决反对。他的致命弱点是完全忽视了 巴黎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存社会结构, 在经济上也是不现实的。受他的影响, 在60年代巴黎也建起了几幢摩天大楼, 但很快就制止了。70年代的巴黎规划对 老城进行了严格的保护。
(3)《阳光城》 (The Radiant City,1933年),
(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4) 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 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 (1)《明日的城市》
(The City of Tomorrow,1922年)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 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 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 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 阳光和空间;
规划布局中央为中心商业区,有40万居 民居住在24幢60层的摩天大楼之中,高
层的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行居
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 宅之中,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 住宅。
(2)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设计-----伏埃 森规划(Voison):
18幢摩天大楼取代巴黎市中心拥挤的住 宅,下层提供快速的交通、公园、商店 和居民的户外开敞空间。规划在城市的 建筑形态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街廓形式, 而是城市空间向四面八方跨哦站开去。
这种明确的功能分区思想,反映了 1933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
新城市要成为“印度自由的象征,摆
脱过去传统的束缚,表达我们民族对未 来的信心。”
规整有序的布局在50年代受到广泛的 称赞,但明确的功能分区加深了社会的 分化,西方的城市文化显然还不能适应 东方古国的生活模式。城市中心虽规模 宏大,但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城市空间 空旷单调,未能形成亲切宜人的城市环 境。
近现代建筑引论——光辉的城市和理想国(勒·柯布西耶)

“劳动阶层、公司职员和女店员都被城市扫地出门,送到铁路沿线的郊区去居住。早晨、黄昏,劳动阶层、公司职员和女店员们坐在闷罐车厢的边缘昏昏欲睡,沿着铁轨去往城市地带,开始一天的艰辛劳作。”(《光辉城市》p92)布依松的故事(《书信集》p172)
现代时代的城市问题 2. 地理空间上的贫富分化、阶级分层和社会不公
城市问题的根源 4. 休闲时光
在柯布眼里,它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运行逻辑有着直接的关联。 这个逻辑就是: 通过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异哄抬城市土地价值; 生产“无用的消费品”,以提升人类个体内心中的小小欲望; 以信贷机制促进流通和再生产,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在消费的刺激之下,鼓励生产更多的“无用的消费品”,再通过广告、推销员等手段刺激更多的购买欲,如此浪费过程循环往复,直到将这个星球上有限的资源全部消耗殆尽。 芒福德——“城市权力这样集中所带来的历史性的结果……不止一次地标志着一种历史的周期性文化在完全崩溃和垮台以前的最后阶段……这个大都市文化的本身内就蕴藏着爆炸力”(《城市发展史》,p539)
经济
如果说光辉城市是一种批评,它针对的: 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滥用所造成的重大社会危机; 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以为财富积累为唯一目的恶性经济发展模式; 不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和享乐,而是利用欲望,制造需求,造成奴役。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顺流而下,柯布偏要逆流而上
为城市找到各自的“太阳轴线”(建立天人关联)…… (舒适与节能)
城市使用说明书——一组数字的背后
根据建筑问题和内部街道的安排,选择一种锯齿形退进的模式……(组织逻辑) (光照、便利与外部环境组织)
城市使用说明书——一组数字的背后
居住区建筑全部底层架空,将近100%的地表空间都归属于居民;房屋覆盖11.4%的地表土地面积。剩下的88.6%直接暴露在蓝天之下……又添加了11%地表面积的屋顶花园,结果总数为111%地表面积的城市区域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
克己之城_光辉城市_中的批评立场_兼论勒_柯布西耶的城市理念

93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1建筑学报作者单位:1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北京,100144)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12-09-25ABSTRACT/ Observing Laville Radieuse from angle ofthe system of Le. Corbusier’s writings and the concept of integral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aims at the origin of human habitation problem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current of times, i.e. appealing the public to be content with “basic happy” on self-restraint and keeping one’s dignity. L aville Radieuse advocates a new city form, which is of cohesive type, high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L e. Corbusier ’s pursuit of ideal person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 why Le. Corbusier’s urban concept couldn’t be tolerated at that time.KEY WORDS/ L e Corbusier, L aville Radieuse, selfrestraint摘要/将《光辉城市》放入勒・柯布西耶整体城市规划理念和著述的谱系中去考察,指出《光辉城市》着眼于现代人居问题的根源,提出了逆时代的社会发展理念,即呼吁人们满足于克己的、有尊严的“基本的快乐”,并从这个立论出发,提倡一种内聚式的、高密度与高效的新城市形态,进而尝试从柯布的理想人格追求出发,分析其城市观念不见容于当世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 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 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 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 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他提出建筑物用 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开 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 的围绕之中。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 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 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 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他强调现代城 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 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3.浮城
即是“架空城市”,他将城市地面用柱阵 抬高了4~5米,地面是城市的底板,道路 和人行道象桥梁,在地面下是以前深埋地 下、不便维修的城市各种基础管线,并可 能有载重货车道路和地下铁系统。
4.公园城市
将城市通过高层塔楼抬高成为了柯布西耶利用先
进的现代结构技术制造的城市万能法宝:不仅仅 是能够让道路顺畅、居住条件改善、让生活空间 充满阳光、提高居住密度,而且还能够给以城市 一个极高的绿化率,将乡村引入城市。 柯布西耶希望在塔楼之间的广阔的空地上展开花 园,住宅跟前就是花园和游戏场,满城都是绿色, 这是柯布西耶针对当时城市的脏乱和缺乏绿化、 空气污浊作出的本能性的回应。
勒·柯布西耶的—— 300万人口现代城市的城区设想草图
1.中心地区楼群 2.公寓地区楼群 3.地区(独立住宅) 4.交通中心 5.各种公共设施 6.大公园
7.工厂区
1922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曾展出勒· 柯布西耶的可容 300万人口现代城市规划设想草图。其布局设想是:城市 中心是铁路、航空和汽车交通的汇集点;站屋广场采用多 层空间处理。市中心区布置24幢60层的摩天办公楼,人口 密度为每公顷3000人。中心区西侧布置市政府、博物馆、 市级管理机构以及一个英国式花园。中心区东侧为工业区、 仓库和铁路货运站。中心区的南北两侧为住宅区,人口密 度约为每公顷300人。城区四周为保留的发展用地,布置绿 地和运动场。城市郊区布置若干个田园城镇。城区住100 万人,田园城镇容纳200万人。
1925年的巴黎“瓦赞规划”
192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勒· 柯布西 耶的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提出要拆 除大量旧建筑,拓宽道路,修建18幢高层 办公楼。但可惜这个方案没有实施。
印度昌迪加尔规划
1951年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应邀来印度设计
昌迪加尔首府。 这位西方建筑师在第一次踏上印度大地时,就被 喜马拉雅山的神圣、人们脸上永恒的微笑、印度 历史建筑无比优美的比例折服了,他盛赞“这里 有一切适于人的尺度”。 在领略了异域文化的震撼后,柯布西耶认识到必 须尊重自然、尊重传统,使现代的思想、技术、 材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获得重生。 昌迪加尔首府的规划模式就源于他对人的关心, 贯穿了以“人体”为象征的布局理念。
解读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 理论
柯布西耶的城市观
当时的欧洲因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而引
发的严重的城市问题,柯布西耶在针对这 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城 市思想。 虚拟城市规划方案—— 1922年的“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规划” 1925年的巴黎“瓦赞规划” 实际项目——印度昌迪加尔规划。
城市设计提案的共同特点
1.机动之城 2.摩天楼之城 3.浮城 4.公园城市 5.功能分区明确
1.机动之城
在柯布西耶的多个城市提案中,机动交通 道路构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人的出行大 部分是依赖机动车。城市中心不再是市政 厅等公共空间,而是飞机场——这是新时 代的速度和力量的最强象征。人行空间不 再成为一个城市的基础。并且排斥原有的 狭窄阴暗的街道,主张两侧房屋后退,中 间插入花园等。
5.功能分区明确
昌迪加尔城最著名的标志----张开的手
昌迪加尔城最著名的标志“张开的手The
Open Hand”是勒柯布西耶为该城设计的最 著名的纪念碑之一,也是这所城市的象征。 这是一只从一个下陷的深沟中高耸出85英 尺的可旋转的金属巨手,它代表着:宽容 的接受,无私的给予。纪念碑“张开的手 The Open Hand”两旁是相隔甚远的议会大 厦和高等法院,备受争议的距离给勒柯布 西耶带来了许多指责。 建筑历史家吉甸就曾经写信给勒柯布西耶 问他为什么要把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之间 拉开如此大的距离,勒柯布西耶的回答是: 我这么做是想把它作为喜马拉雅山的参照 物,这里应该是人们释放紧张的场所,敬 畏自然的地方,昌迪加尔是向喜马拉雅山 的献礼。
2. 摩天楼之城
传统的欧洲城市是低层高密度的,而柯布西 耶的城市是高层低密度的。将欧洲城市原 本的细腻肌理变为以摩天楼为主、建筑之 间疏离的粗机理城市。通过高层拔高了人 口密度,从而建筑之间能够摆脱旧城的紧 密乃至“拥挤”状态,楼间的广阔土地可 以用于进行大面积绿化,从而提高了城市 绿化率,将乡村引入了城市。
1922年的“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规划 ”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缓解城市中心的拥塞 提高居住密度 增加交通方式 扩大绿化面积
勒· 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五要点
功能分区明确
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 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 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 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勒柯布西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 法院等,它们被布置在山麓顶端,可俯视全城。 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附近,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主干道的 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 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 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 道路系统象征“骨架”,水、电、通信系统象征 “血管神经系统”;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 象征呼吸系统“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