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

-
四、黄河凌汛问题
黄河流域东西跨越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 地形和地貌相差悬殊,径流量变幅也较大。冬春季受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冷空气的影响,偏北风较多,气 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流域内冬季气温的分布是: 西部低于东部,北部低于南部,高山低于平原。元月 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年极端最低气温:上游-25~52.3℃,中游-20~-40℃,下游-15~-23℃。因此, 黄河干流和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现象出现。 这些冰情除对冬季的水运交通、供水、发电及水工建 筑物等有直接影响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现冰塞、冰坝 这种特殊冰情以后,还会-导致凌洪泛滥成灾。
黄地区的严重缺水不仅是现在更是将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双双 渴求的眼睛都在紧紧地盯着黄河。黄河病矣,黄河危矣!
司马迁《史记》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率万民治水, 终使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华夏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 有序的宏伟景象。华夏民族的治世是由治河启始的,华夏一统是与众河朝 宗一同形成的。自古至今,黄河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秦代的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
-
黄河流域全图
-
孕育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量并不丰沛,
如今,她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浇灌着占全国灌溉面积15%的土
地,养活着1.1亿人口,而享受黄河水资源的人口达1.72亿之多,其开发
利用率已高达84%,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纵然如此,沿
-
黄河流域其他问题 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 三、黄河断流 黄河的频繁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
下游的河南、山东河段。黄河第一次断流出现 在1972年。此后26年间,黄河有21年 断流。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委会对黄河水 统一管理以来,黄河一直没有断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说到黄河,大家脑海里肯定浮现出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
这条母亲河,滋养了无数代人,真是“水韵悠长,千古流传”。
不过,咱们今天可不是来背古诗的,而是聊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就像“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环境也得好好打扮一番,才能吸引到人才和投资呀!咱们得说说这片土地的生态现状。
黄河流域可不是个小地方,涵盖了九个省份,地理条件千差万别。
从黄土高原到平原,再到海边,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这几年来,生态环境有点“跌宕起伏”。
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连鸟儿都不太敢在这片土地上唱歌了。
大家知道,生态环境一差,影响的不仅是植物和动物,连人也得跟着遭殃。
就像老话说的“物极必反”,过度开发让这片土地透不过气来。
再聊聊黄河的水质问题,曾经的清澈见底,如今的“污水横流”,真是让人心痛。
工业废水、农业 runoff,简直是“千疮百孔”。
为了保护黄河,咱们得从源头入手,做到源头控制。
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出台,力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付诸实践。
说到高质量发展,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得有实际行动。
你想,光有大饼图是没用的,得真刀真枪去做。
比如,咱们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把黄河的“水”也利用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能保护环境,真是“一箭双雕”。
要是再加上现代农业技术,像滴灌、精准施肥,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能让土地休息一下。
这样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得有个平衡,别让一方倒了另一方也跟着受损。
地方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得发挥作用,制定合理的,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企业也得有担当,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未来。
记住,“良心生意,长久之计”。
企业做得好,大家都能受益,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咱们得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
保护黄河,光靠相关部门和企业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得参与其中。
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究

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究邵鹏;刘旻霞;赵瑞东;张灿;李瑞【摘要】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lance of the river basin,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requirement conforming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Gansu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discussed.Based on that,a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utside the river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model based on the water grammar method was built.The riverine basi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river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ludge water demand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f reservoir and lake system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Gansu section of the total water demand was 31 billion 260 million m3,accounting for about 52% of the annual runoff,the results far beyond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 degree for the 30% threshold,indicating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al water demand and total watershed runoff has some conflic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4【总页数】5页(P53-56,65)【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黄河;水资源;生态恢复【作者】邵鹏;刘旻霞;赵瑞东;张灿;李瑞【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我们通过对黄河周边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调查研究,对黄河生态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一、生态环境现状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2.黄河支流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3.一些地区存在着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违法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生态治理现状1.政府部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制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了对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3.国家通过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4.社会各界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业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2.一些地区存在着开发利用黄河生态资源的不当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形成合力;4.建议各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以上是我们对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情况的初步了解和分析,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此报告。
敬礼!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管理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更深入的关注和解决。
其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部门与地方居民的沟通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摘要: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黄河健康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
对黄河干流重点河段环境需水量的分析认为:¹现状纳污水平下,黄河干流所需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º阶段目标控制水平下,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龙门以下河段难以得到保证;»要实现黄河/污染不超标0的目标,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全新的治河理念,其核心是解决黄河”水少”、”沙多”和”水沙不平衡”,以及如何保持以黄河为中心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问题[1]。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水量是黄河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也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1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水污染形势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由于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变化和沿黄各省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沿黄地区近10年(1988~1997年)平均总用水量498亿m3,其中地表水量381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警戒线。
其结果是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入海水量锐减。
黄河水资源量的减少不仅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挤占了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1.2 水污染形势分析据近年来非汛期水质监测资料初步评价结果,在黄河干流5 464 km河长中,Ñ、Ò类水质河长为2 105 km,占总评价河长的38.5%,主要分布在兰州钟家河桥以上河段;Ó类水质河长为325 km,占总评价河长的5.9%,主要分布在兰州)下河沿河段;Ô类水质河长为714 km,占总评价河长的13.1%,主要分布在下河沿)青铜峡、府谷)龙门等河段;Õ~劣Õ类水质河长为2 320 km,占总评价河长的42.5%,主要在宁、蒙间的叶盛公路桥)头道拐、喇嘛湾)府谷以及潼关以下河段。
总结报告-2020有关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精品

总结报告-2020有关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精品2019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 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范文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黄河是我国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生态环境基础。
然而,多年来,黄河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亟需进行治理和保护。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黄河治理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打下基础。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治理保护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2. 实地调研:选择黄河流域的几个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包括河源地区、河道地区和河口地区。
3. 访谈调研:与黄河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当地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黄河治理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河源地区:河源地区是黄河的源头,也是水源涵养区。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导致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源枯竭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2. 河道地区:河道地区是黄河的主要流经区域,也是治理重点区域。
调研发现,河道地区存在河道淤积、河水污染、堤防塌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黄河的水运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河口地区:河口地区是黄河的入海口,也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的河口填海和围海造田活动,导致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流入海口的流量减少,海洋生态系统收到了严重威胁。
四、问题分析1. 河源地区问题分析: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河源地区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河道地区问题分析:河道地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河道淤积、河水污染等问题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河道疏浚和水质治理工作,加强对河道的管护和巡查,加强对沿河城市的环境监管。
3. 河口地区问题分析:河口地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河口填海和围海造田活动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定严格的河口管理规划,限制河口填海和围海造田的活动,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黄河下游至入海口区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黄河下游至入海口区域生态需水量研究
纪书华1李悦1吴美玲2
1.青岛大学环境科学系,山东青岛266071 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 要: 在生态需水量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以傍黄河流域典型县域为例,采用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 th)公式和基于水循环理论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最小生态学需水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097×108m3、7.018×108m3,平均值为6.56×108m3.计算结果与其它成果比较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半干旱、半湿润区域,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河; 区域; 生态需水量
中图分类号:S271文献标识码: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 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
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 、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环境需水量; 水质目标; 河道湿地; 耦合研究; 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代写论文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 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国15%耕地面积引黄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近20年来,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 致使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也导致了诸如河道频繁断流、河槽萎缩、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退化、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呈恶化趋势。
1 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及内涵国外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 主要侧重于河道内流量的研究, 这期间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 tennant, 7q10法, 河道湿周法, if-im法, r-cross法等等) 。
在我国, 更多的是对流域生态需水和区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特别是对西北内陆河生态需水和黄淮海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 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 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 1 - 3 ] 。
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 本文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 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 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 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实质上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 二是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 三是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 四是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
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 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 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
在此状态下, 黄河系统的恢复目标为: 一是黄河水质满足水功能目标要求, 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是黄河主要保护物种鱼类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遭到破坏的鱼类产卵场得到逐步恢复; 三是河道湿地和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能够得到维持, 发挥湿地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 若低于该水量, 系统会发生退化。
代写毕业论文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来说,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也是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并发生功能性裂变, 维持河道水流循环的最小流量。
2 理论及方法 2.1 生态需水量根据黄河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黄河缺乏长期的水生生物的调查及其生长习性的观测数据, 缺乏相应典型河段主要保护物种生理需水的基础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考虑黄河水生生物并不丰富的实际, 因此, 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生态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
足够流动的水体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 从水量及其相关因子考虑,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利用历史流量法和水力学参数法来计算研究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这种保持河流一定流态的流量可认为是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
因此研究利用历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基流,在环境水量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河口生态修复需水,结合水力学参数法, 对该流量级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湿周等) 能否满足黄河鱼类的生存空间进行判别, 以体现保护鱼类生存繁衍和维持生境的生态水量需求。
(1)tennant法: 脱离特定用途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方法, 也叫tennant法或montana法, 是非现场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典型方法。
该方法以河流水生态健康情况下的多年平均流量观测值为基准, 将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河流流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推荐的标准值是以河流健康状况下多年平均流量值的百分数为基础。
tennant法生态环境水量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给出一个预先确定的年平均流量。
本研究采
用黄河尚属“天然”或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径流调节情况的径流量, 即黄河干流第一个大型水库尚未建成运用, 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20世纪50年代(1952~1959年)平均径流量为流量基准。
研究将黄河生态环境用水的季节分为4 ~6 月、7~10月、11~3月三个时段[ 5 ] , 各时段的生态环境水量低限标准以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20世纪50年代平均流量为基准, 计算平均流量的不同百分比流量。
并认为, 各水期流量平均值的100%~60%为最佳范围, 60% ~40%为较好状态,40%~30%为尚好状态, 30% ~20%为尚可状态,20%~10%为较差状态, 10%和5%为可忍受的最小流量和极端最小流量。
对于每个河段生态流量的取值, 根据河段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判定。
根据黄河水生态与水环境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将生态环境功能分为4个不同重要程度级别: ①鱼类产卵场、栖息地, 重要程度, ⅰ级; 4~6月生态环境需水量保持在最佳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较好状态。
②国家级或省级重点观光旅游区, 重要程度, ⅱ级; 4~6 月生态环境水量保持在较好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尚好状态。
③没有划定为观光旅游区的大中城市河段和国家一级交通干线与黄河相交河段, 重要程度, ⅲ级;4~6月生态环境需水量保持在尚好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尚可状态。
④没有特定要求的河段, 应达到鱼类能够畅通洄游和整条黄河(下游)不断流的基本流量, 重要程度, ⅳ级; 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同期基准流量的10%, 极端情况下不低于5%。
(2) 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 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 是7q10 法的延伸。
7q10 法是指采用90%保证率最枯连续7 d的平均水量作为河流最小流量设计值, 该方法传入我国后主要用于计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本研究采用1970~2000年31年实测水文系列, 计算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该系列基本涵盖了黄河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丰、平、枯水期,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环境需水量根据黄河水污染特征和水流状况, 选择codcr和氨氮作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 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计算。
河流纳污水平和水质目标是计算环境水量的两个重要输入条件, 水质目标采用黄河干流水功能区划目标, 河段纳污水平按现状纳污水平、目标控制水平和污染可控水平三种情景设定。
计算模型如下q = σqici exp ( - kxi /8614u) –σqics/cs – c0 exp ( - kx /8614u)(1)式中, q为计算河段上断面需下泄流量(即所求环境水量) (m3 / s) ; qi 为旁侧入流量(m3 / s) ; c0 为计算河段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 cs 为计算河段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 ; ci 为旁侧入流污染物浓度(mg/l) ; 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 /d) ; u为平均流速(m / s) ; x为计算单元长度( km) ; xi 为旁侧入流i 距下断面距离(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