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 试卷4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 试卷4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 试卷4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42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使人们的认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认知过程是

(分数:2.00)

A.知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解析:解析:思维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此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思维,人们的认识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本题选D。3.下面的思维特征中是概念形成前提的是

(分数:2.00)

A.概括性√

B.间接性

C.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D.理解性

解析:解析:概括性是思维的特征,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因此本题选A。

4.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和加减运算推导出梯形公式,这一过程反映的思维特征是

(分数:2.00)

A.概括性

B.间接性

C.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D.理解性

解析:解析: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将梯形分为三个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面积加起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这一过程就是对已有经验进行改组的过程。因此本题选C。

5.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

(分数:2.00)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思维

D.逻辑思维√

解析:解析: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一切思维形态的核心。因此本题选D。

6.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们在产生新的想法和论证想法并解决问题时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有所不同,分别是

(分数:2.00)

A.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

D.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解析:解析:题中的看法是布鲁纳的观点。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因此本题选B。

7.属于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的思维形式是

(分数:2.00)

A.经验思维

B.辐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创造思维√

解析: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但又不单纯是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因此本题选D。

8.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分数:2.00)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解析: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概括的认识。因此本题选A。

9.下列思维的过程相反的一组是

(分数:2.00)

A.分析与综合√

B.抽象与概括

C.分析与比较

D.分析与概括

解析: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本题选A。

10.下面概念最容易在头脑中激活的是

(分数:2.00)

A.水果

B.苹果√

C.鸭梨

D.红富士苹果

解析:解析: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有上位概念、基本概念和下位概念,例如水果是上位概念,苹果是基本概念,红富士苹果是下位概念。研究表明,基本概念最容易在头脑中激活。因此本题选B。

11.下面属于合取概念的是

(分数:2.00)

B.好学生

C.左右

D.英雄

解析:解析: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例如,“动物”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备有生命、能够繁殖等多个属性。析取概念是根据不也可以不同时存在。这些属性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概念中,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同的标准,

例如,“好学生”“英雄”这两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关系概念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例如,“上下”这个概念就是关系概念。因此本题选A。

12.下面属于析取概念的是

(分数:2.00)

A.水果

B.鸟类

C.爱国主义√

D.上下

解析:

13.强调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作用的理论是

(分数:2.00)

A.层次网络模型

B.特征表理论√

C.样例学习理论

D.原型模型

解析:解析:层次网络模型强调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特征表理论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样例学习理论主张概念直接由样例来表征,而原型学习理论则主张概念由大量样例的综合形式——原型来表征。因此本题选B。

14.一般来说,概念形成的阶段依次是

(分数:2.00)

A.类化、抽象化、辨别√

B.抽象化、类化、辨别

C.辨别、类化、抽象化

D.类化、辨别、抽象化

解析:解析:概念形成包括三个阶段,首先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划分为一类,即类化;再从类化的事情抽取出典型的特征或属性,即抽象化;最后将这些抽取出来的特质或属性与其他的特质或属性加以区分,即辨别。因此本题选A。15.在人工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记忆负担最重的策略是

(分数:2.00)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解析:解析: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提出全部可能的假设,然后逐个加以验证。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最重,难度比较大。因此本题选C。

16.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分数:2.00)

A.保守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解析:解析: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聚焦策略和扫描策略的区别在于,聚焦策略主要是针对概念涉及的属性进行检验,而扫描策略则直接对概念进行检验。因此本题选D。

17.有人认为阳光和紫外线的关系与海水和氯化钠的关系是相同的,得出这一结论的推理类型是

(分数:2.00)

演绎推理A.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

D.概率推理

解析: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从这一点上认为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这就是类比推理。概率推理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根据不确定的信息做出决定时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信息,即具有概率性质的信息,若据以推理,便是概率推理。归纳推理即从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则是将一般原理运用于特殊事例的过程。因此本题选C。

18.一个孩子发现麻雀会飞、鸽子会飞、老鹰会飞,他得出结论,所有鸟都会飞。得出这一结论的推理类型是

(分数:2.00)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概率推理

解析:

19.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所有鱼都会游泳,所以所有会游泳的都是鱼”。Chapman和Chapman、Ceraso、Privitera等人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

(分数:2.00)

A.前提逻辑量词产生的气氛影响人们的结论

B.没有根据前提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

C.在推理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

D.个体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解析:解析:Chapman和Chapman(1959)、Ceraso和Privitera(1971)认为,人们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误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这一理论是换位理论。换位理论认为,人们在三段论推理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为真,即认为“所有A是B”意味着“所有B是A”。对一个特征否定前提也是这样,从“一些A不是B”推理出“一些B 不是A”。因此本题选D。

20.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是

(分数:2.00)

A.如何写一篇作文√

B.根据公式计算球场的面积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D.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旅行所需时间

解析:解析:从问题的组织程度,可将问题划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属于结构良好问题。具有不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问题。如何写一篇作文的目标、条件和解答都不是十分明确,因此本题选A。

2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条小船时速20千米/小时,另一条小船时速比第一条小船快30千米。有个小学生认为第二条小船的时速是30千米/小时。这个小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犯错的步骤是

(分数:2.00)

A.理解和表征问题√

B.选择方法

C.执行方案

D.评价结果

解析:解析:很多小学生容易将比较性语句理解为陈述性语句。这是学生在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犯错误了。因此本题选A。

22.相传有一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鲁班由此发明了锯。影响鲁班发明锯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00(分数: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动机

D.知识的表征

解析:解析: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原型。原型的出现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本题选B。

23.问一个人三点水(氵)加一个“来”字读什么之后,再问他三点水(氵)加一个“去”字读什么,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这(法)是什么字。影响这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定势√

D.知识的表征

解析:解析: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在问题解决中,定势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本题中,定势就起到了消极作用。因此本题选C。

2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分数:2.00)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解析:

25.教师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也是1?”许多同学肯定地回答是1,刘晓翔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分数:2.00)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独立性

解析:解析: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灵活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本题中这个学生与其他同学的观点不同,有独特的想法,表现出了独创性。因此本题选C。

26.儿童中出现的“遗觉像”现象说明表象具有

(分数:2.00)

A.直观性√

B.概括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

解析:解析:直观性是指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有的儿童在对图片进行了30秒的知觉后,能够保持几乎与图片本身一样清晰的遗觉象,这体现了表象的直观性。

27.认为表象可以将识记项目组成一个单元,增强项目间联想的程度的理论是

(分数:2.00)

A.计算理论

B.关联一组织理论√

C.命题理论

D.多水平模型

解析:解析:鲍尔(Bower,1970)提出了表象的关联一组织理论(re|ational—organizational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外在的刺激都是以代码的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这些代码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起来.

的,表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层次。表象可以将识记项目组成一个单元,增强项目间联想的程度。因此本题选B。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28.关于创造性思维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

A.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B.创造性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C.创造性思维包括理论思维√

D.创造性思维包括创造想象√

解析:解析: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也包括创造想象。当然,在创造性思维中,有可能运用更多的发散思维。因此本题选ABCD。

29.降低创造性的因素包括

(分数:2.00)

A.他人评价√

B.他人在场√

C.宽松环境

D.竞争环境√

解析:解析:社会因素会影响创造性。他人评价、他人在场和竞争环境都会降低创造性程度。因此本题选ABD。

30.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包括

(分数:2.00)

A.视觉表象√

B.听觉表象√

C.记忆表象

D.运动表象√

解析:解析: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以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因此本题选ABD。

31.下列心理现象只有儿童具有而成人没有的是

(分数:2.00)

A.感觉后象

B.知觉

C.遗觉象√

D.记忆恢复√

解析:解析:感觉后象是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在儿童期比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消失。给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图片,30秒后把图片移开,让其看灰色的屏幕,这时他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片。儿童还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这种心理现象是遗觉象,是部分儿童特有的,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因此本题选CD。

32.下面属于无意想象的有

(分数:2.00)

A.梦√

B.幻觉√

C.空想

D.幻想

解析:解析: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幻觉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能够付诸实现的幻想是理想,不能实现的幻想是空想。因此本题选AB。

33.创造想象活动中包含的思维形态有

(分数:2.00)

A.原型启发√

B.典型抽取√

C.灵感升华√

D.浮想联翩

解析:解析:创造想象活动中包含着原型启发、典型抽取和灵感升华三种思维的特殊形态。(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契机。原型启发是在复杂的创造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加工方式。根据任务的需要,创造者思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时,某些事物或表象对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启示的作用,这样的事物或表象就成为创造发明的原型。原型的启发作用在于:原型的特征与要创造的东西有相似之处,原型的特征在创造者的头脑中揭示了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原型促进了发明者的积极思考。(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创造想象过程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新的创造物都是一个典型,典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创新性。新形象或新物件的创造过程的主要环节,就是典型的抽取过程。(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出现的顿悟。创造想象活动中,新形象或新物件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的新意念状态,称为灵感。灵感是创造者经过长期的努力,付出巨大的思想劳动,有时还伴有艰苦的实践,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构思才出现的。因此本题选ABC。

34.下面属于思维形式的是

(分数:2.00)

A.概念√

B.推理√

C.问题解决√

D.注意

解析: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主要包括概念、推理、问题解决和想象等形式。因此本题选ABC。

35.下面的概念中属于自然概念的有

(分数:2.00)

A.动物√

B.狗√

C.原子√

D.国家√

解析:解析: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人工概念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因此本题选ABCD。

36.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的现象包括

(分数:2.00)

A.范畴大小效应

B.熟悉效应√

C.典型性效应√

D.否定判断√

解析:解析:层次网络模型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认知经济原则。在网络结构中,某一类概念共同具有的属性不跟每一个类成员存储在一起,而是与其上属概念存储在一起。范畴大小效应支持了这种观点。研究者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真伪,当被判断的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处于同一水平上时,反应时最快;当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被一个结点分开时,反应时较慢;当主语和谓语被两个结点分开时,反应时最慢。层次网络模型受到一些批评,首先,这个模型只从连线经过的层次水平来研究信息的提取,忽视了连线的强度,即忽视了熟悉性的作用:其次,该模型还忽略了类成员的典型性,该模型认为范畴的各个成员是相同的。其实各成员的典型值是不同的,比如,苹果这一概念在水果范畴中的典型值比葡萄柚这一概念要高得多。再次,层次网络模型不能对否定判断作出合理的解释。依照层次网络模型,作出一个否定判断,通常需要进行较长的.

搜索。但是Glass和Holyoak(1975)发现,对“所有鸟都是狗”或“蝙蝠是鸟”这类句子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是很快的。因此本题选BCD。

37.下面属于想象功能的是

(分数:2.00)

A.预见作用√

B.补充知识经验√

C.代替作用√

D.调节生理活动√

解析:解析:想象有多种功能,包括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想象有助于进行创造活动;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想象具有代替作用;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本题选ABCD。

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

38.举例说明思维的特征。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例如,我们认为“晚霞不出门,朝霞行千里”,这种思维就概括了彩霞与天气的关系。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的认识。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是依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推断的,这就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虽然我们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我们可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析: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因此,我们要通过理解概念、推理和问

题解决未理解思维的特征。

39.简述表象的计算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表象的计算理论是由Kosslyn(1980,1981)提出的。这个理论尝试具体地说明表象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表层表征保留了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其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极易衰退。深层表征,这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这个理论将深层表征分为两类:第一,本义表征,这种表征所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关于某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这种表征在计算机模型中是作为坐标表贮存的,它们指明各点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位置,以形成客体的精确的表象。第二,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表构成的,与本义表征不同,它们是解释客体的。 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这要涉及四种过程:图示过程:它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发现过程: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放置过程: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表象过程:它协调上述三个过程的活动。除上述四个过程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过程,它们的作用是确定和调整表象的大小比例以及进行各种变换,其中包括对确切位置的扫描过程和变换表象方位的旋转过程。Kosslyn认为,这些变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可称作移动性变换,这是连续的、逐步增加的变换;另一种可称作闪烁性变换,这是非连续的变换,一个表象被洗掉,代之以同一客体的另一个表象。Kosslyn 设想,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移动性变换,而闪烁性变换则适用于大的变化。)

解析:解析:Kosslyn的这个理论在解释表象时,区分表层和深层两种表征,提出生成表象的几种过程。

40.举例说明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的含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合取概念的含义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例如“毛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

的”和“写字的工具”。合取概念是最普遍的概念。如鸟类、水果、动物等都属于这种概念。 (2)析取概念的含义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例如,“好学生”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努力、成绩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等。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固然是好学生,如果只有其中两三种属性也是好学生,所以“好学生”是一个析取概念。 (3)关系概念的含义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例如,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

解析:解析: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是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而划分的概念种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 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 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 冯特 D. 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 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 )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 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普通心理学》试卷四及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卷) 专业:课程名称: 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24% 1、无意注意 2、感觉 3、再造想象 4、创造性思维 5、理智感 二、填空题18% 1、心理过程研究的是------------------------、 ---------------------和--------------------。 2、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 3、注意有存在对活动的--------------和---------------功能。 4、-----------年,心理学家---------------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的诞生。 5、人的内部感觉有------------、----------------和---------------。 6、--------------------定律提出心理能量随着刺激物的乘方函数而变化。 7、似动知觉包括------------------运动、-------------运动、-----------------运动。 8、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例如-------------。 9、形象记忆是-----------------------------------------------------------------------。 10、过度学习达到-------------时保持效果最佳。 11、画家擅长-------------思维。 12、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和---------------。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2014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5题)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勤思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直接经验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外显行为 【勤思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勤思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勤思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勤思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是的脑 电波频率为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勤思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勤思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 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勤思解析】C。勤思考研据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结论:“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 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勤思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 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 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D)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B)。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B)。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A)。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B)。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C)。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A)。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14、需要是指(A)。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是(B)。 (A)自然需要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人本主义学派。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选择性__、_理解性__、_整体性_、_恒常性_。9.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13.思维的特点是___间接性 ___、__ 概括性 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A )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 2.( C )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试验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3.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4.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7.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8.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B )。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脏感觉 9.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 B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觉阀限 D.绝对感受性10.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A )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1.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B )。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普通心理学考研讲义

2017级应用心理课程第一课内容简介 时间:2017年10月28日 老师:汪新建 开场白 1、我们的学位是学术学位,含金量高,难度大。 2、要做全局规划,特别要提前设计论文方向,否则来不及,引用的文献要高级别。 3、考试只要努力,问题不大。 授课内容:《普通心理学》即所谓的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即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知 (2)情绪情感过程 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或精神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含喜怒哀乐等,一般来说,需求满足,情绪情感积极肯定,反之,情绪情感消极否定。——情 (3)意志过程 指人自觉制定目的,克服内外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是人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为发动与制止两方面。——意 3、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定义:个性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1)个性倾向性 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如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等。它伴随人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2)个性心理特征 即人在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并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 注: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彼此联系的整体,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其实质的理解有两大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中国则推崇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1)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核心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只讲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分两大类,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和应用领域心理学。 (1)基础理论领域: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法律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注:应用心理学的分类之间有重叠部分; 不能混淆心理咨询学和临床心理学。前者是正常人的心理问题,后者是心理变态行为。 第四节:没讲 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即心理学发展史)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过程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二、心理学的实质 三、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 <三>心理学的分类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二是发展性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装置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17名解)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又叫一般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内容,观察者不参与到所观察的行为之中。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它与一般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首先要参与到正在观察的行为之中,然后客观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在参与的行为。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是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规律。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成分有(A)能力 2、人得听觉主要受(D)得控制。(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得基本过程就是(C)兴奋与抑制 4、“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B)第二信号系统得活动 5、感受性就是(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得感觉能力 6、听觉得适宜刺激就是(A)空气振动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得描述不正确得就是(B)声波得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8、下列关于平衡觉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C)人平躺得时候,平衡觉较弱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得(B)选择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得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得一幕这属于B)情景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得概括性得有(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A)思维得形态 13、下面哪一种对梦得态度就是正确得A)梦就是一种正常得生理与心理现象。 14、需要就是指(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得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得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就是(B社会需要 16、根据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D)在最高层。D)自我实现 17、动机就就是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得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得一种内在得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定势得作用其实就就是(D)无意识动机 19、内驱力其实就就是(A)生理性动机 20、身段表情可以分成(B)手势与身体得姿势 21、情绪有(A)几种功能A)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2、“人就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就是情绪得(A)理论得观点。 A)情绪得外周理论 23、根据伊扎德得观点敌意就是(D)三种基本情绪组合成得复合情绪。(D)愤怒、厌恶、轻蔑 24、(C)就是一种心理特征,就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得心理条件。(C)能力 25、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就是在描述她得(C)气质 26、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27、脑神经有(C)对。(C)12 28、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得(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得水平 29、以下哪一概念不就是由巴甫洛夫提出得?(A)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30、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得就是A)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在人脑中得反映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得事物得心理浮现称为( C表象 2、人得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就是(A记忆得作用 3、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得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得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定势 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得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得学者就是( B罗杰、斯佩里 5、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得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得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得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B反馈 6、多血质得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得基本特征就是 C强、平衡、灵活 7.编制世界上最早得一个智力测量表得就是 C比奈-西蒙 8、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感觉阈限 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得需要理论叫 B需要层次理论 10、对延续与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得客观条件得反应叫(A需要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就是(A)能力 2、“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得活动 3、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 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4、脑神经有( C)对。(C)12 5、(D)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科学 D、1879 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B.德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6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研究者为探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以某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他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他沟通他平时的学习状态,分析他的学习成绩,了解他的表现和其他同学表现的共性与区别。这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解析:解析: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个案法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一个或少数个体心理功能的全面了解。因此本题选C。 2.轴突的基本作用是 (分数:2.00) A.接受和传送信息 B.储存信息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解析: 3.人体的初级运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部位是 (分数:2.00)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解析:解析: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额叶的位置)是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因此本题选A。 4.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是 (分数:2.00) A.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B.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C.活动的新异性 D.活动的组织性 解析:解析:随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分数:2.00) A.紫红黄蓝 B.紫蓝青绿 C.红橙黄青√ D.红紫蓝绿 解析: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 2002年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反射, 2、错觉, 3、模式识别, 4、图形掩蔽, 5、暗适应, 6、发散思维, 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 一、填充题:1分/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 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感觉阈限, 2、知觉恒常性, 3、内隐记忆, 4、算法式与启发式, 5、再造想象, 6、生物反馈, 7、液态智力, 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普通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正确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规律,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作用: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与人有关的各个学科的发展。(2)实践作用: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维护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四、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2)心理测验法(3)相关法(4)实验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5)个案法五、心理的生理机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构成: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构成:外周神经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五、1、感觉的一般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一般概念: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借助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人获得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主观映象。 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的总和,而是按一定方式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经验来解释感觉提供的信息,形成知觉。 4、感知觉的区别:(1)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2)感觉是一种生理心理活动,知觉纯属一种一种心理活动,感知觉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属不同阶段。(3)感觉的产生主要依赖刺激物的物质属性和感觉器的生理活动。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和解释,还要受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5、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长性【形状恒长性、大小恒长性、明度恒长性、颜色恒长性】知觉恒长性收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即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向和照明条件的信息。6、知觉的种类:根据客观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和方位知觉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味知觉等。 六、1、意识的概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三种:(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 七、1、注意的种类:(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 2、好的注意力是指:注意广、持续时间长、分配性注意强、转移时间快 3、注意转移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试题库

《普通心理学》网络课程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认知 B.情绪和动机 C.能力和人格 D.心理现象 2.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中间科学 D.人文科学 3.能够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4.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 冯特 B.华生 C. 詹姆士 D.巴甫洛夫 5.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精神分析 6.在心理学研究中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进行研究的学派是()。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精神分析 7.要研究“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最适宜采用的研究类型是()。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实验研究 第二章 8.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B.躯体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 9.实现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是()。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10.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可能受损的是大脑左半球的()。 A. 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运动皮层区D.感觉皮层区 11.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A.中脑B.小脑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 12.人的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枕叶B.颞叶C.顶叶D.额叶 第三章 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14.在注视电灯光几秒钟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光亮形象,这种现象是()。 A.视觉适应 B.联觉 C.幻觉 D.后像 1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感觉现象是()。 A.疲劳 B.适应 C.融合 D.对比 17.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受到两个重量的差别。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原有重量是200克,要产生差别感觉需要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 A.2克 B. 4克 C.6克 D.8克 18.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 A.正比 B.反比 C.倒数 D.对数 19.味觉是人的一种重要感觉,基本的味觉有()。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苦、涩 D.酸、甜、苦、麻 第四章 20.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