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切及环甲膜穿刺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通常具有以下技术参数:
1. 尺寸和形状:模型通常具有逼真的人体头部形状和大小,适合真实模拟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的操作。
2. 材质:模型通常由高质量的软质塑料或硅胶制成,具有柔软性和逼真的触感,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人体组织。
3. 环甲膜穿刺功能:模型应具有逼真的环甲膜结构,包括软组织和甲状软骨,以便进行环甲膜穿刺操作。
模型应具有可注入液体的功能,以进行真实模拟。
4. 气管切开功能:模型应具有逼真的人体喉部和气道结构,包括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
模型应具有可插入气管导管的功能,以进行气管切开操作。
5. 模拟血液效果:模型通常具有逼真的血液模拟物,使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操作更加真实。
6. 可调节性:模型通常具有可调节的模拟难度,可以根据实际操作需求进行调整。
7. 实用性:模型应具有结构稳固、易于清洁和维护的特点,以便持续的使用和演示。
以上是一般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的一些技术参数,具体的参数和功能可能因不同的产品而有所差异。
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讲解

【手术步骤 】
4.拉开甲状腺峡部 用手指探摸气管并向 下分离,向上可见淡红色、质软的甲状腺 峡部,用弯止血钳在峡部和气管间进行分 离后,用小钩将峡部向上拉开。峡部较大 者,可用两把弯止血钳钳夹后切断,即可 看到气管环。气管前筋膜、胸骨上窝及气 管旁组织不需过多分离,以免发生纵隔气 肿或气胸。如气管前有小血管妨碍气管切 开时,可用止血钳夹小纱布球轻轻将小血 管推向一侧,使其离开气管前方;如有出 血点,应予结扎止血。
【手术步骤 】
1.体位 仰卧位,扁与颈下垫 枕,并保持颈后仰位,头部 正中,病情不许可时可采用 半坐位。 2.切口 颈中线切口,上起甲 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切 迹以上一横指。
【手术步骤 】
3.切开皮下组织 将皮下组织颈浅筋 膜和颈阔肌切开,直至颈前肌。用 小拉钩将切口向两侧对称拉开,一 一结扎、切断皮下组织内的较大浅 静脉。在呼吸困难的患者,这些小 静脉怒张变粗,必须结扎,以免术 中出血,影响手术。显露颈前肌后, 纵行切开白线。
气管切开术 :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 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 种常见手术。因此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
【学习目的】 1.掌握气管切开术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熟悉气管切开术术的术前准备; 3.掌握气管切开术术的操作步骤; 4.了解气管切开术术的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1. 穿刺时进针不要过深,避免损伤喉后壁粘膜。 2. 必须回抽有空气,确定针尖在喉腔内才能注射药物。 3. 注射药物时嘱患者勿吞咽及咳嗽,注射速度要快,注射完 迅速拔出注射器及针头,以消毒干棉球压迫穿刺点片刻。 针头拔出以前应防止喉部上下运动,否则容易损伤咽部的 粘膜。 4. 注入药物应以等渗盐水配制,pH要适宜,以减少对气管 粘膜的刺激。 5. 如穿刺点皮肤出血,干棉球压迫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6. 术后如患者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嘱患者勿紧张,一般均在 1~2天内即消失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导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抵达医院之前提供的紧急医疗护理。
在急救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些紧急操作。
本文将着重介绍院前急救中的两种关键技术,即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并详细探讨其技术参数和相关注意事项,以帮助急救人员正确应用这些技术并提高救援效能。
一、环甲膜穿刺技术参数1. 工具准备院前环甲膜穿刺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操作,用于紧急获得下呼吸道的通气通路。
在进行环甲膜穿刺时,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一次性拆封的环甲膜穿刺套装,包括穿刺针、导丝和导管;- 无菌手套和口罩;- 屏障护目镜和防护衣(视需求而定);- 屏障膜和消毒剂(按需使用);- 紧急气管插管设备(如需要进行进一步气道管理时)。
2. 穿刺部位和方法环甲膜穿刺通常选择颈部正中线,位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之间。
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包括将患者平躺、暴露颈部、定位有效的穿刺部位;(2)戴上无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3)用消毒剂擦拭穿刺部位,覆盖无菌屏障膜;(4)使用穿刺针在穿刺部位垂直向下斜向穿刺,直到抽出骨髓,然后抽出穿刺针,将导丝插入穿刺点;(5)沿导丝导入导管,确保导管插入到通气部位;(6)固定导管,保持通畅。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环甲膜穿刺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每次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穿刺时需要准确定位,以避免误伤周围重要结构;- 环甲膜穿刺是一项操作技术,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和实践,并提供必要的质量控制;- 在穿刺过程中,应当随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二、气管切开技术参数1. 工具准备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用于建立气管切口以便直接通气。
在进行气管切开时,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一次性拆封的气管切开套装,包括导丝、导管、扩张器等;- 无菌手套和口罩;- 屏障护目镜和防护衣(视需求而定);- 屏障膜和消毒剂;- 紧急气管插管设备(如需要进行进一步气道管理时)。
环甲膜切开术 气管插管等

环甲膜切开术对于病情危急,需立即抢救者,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手术,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切开术的手术要点:1.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作一长约2~4厘米的横行皮肤切口,于接近环状软骨处切开环甲膜,以弯血管钳扩大切口,插入气管套管或橡胶管或塑料管,并妥善固定。
2.手术时应避免损伤环状软骨,以免术后引起喉狭窄。
3.环甲膜切开术后的插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
4.对情况十分紧急者,也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直接刺入声门下区,亦可暂时减轻喉阻塞症状。
穿刺深度要掌握恰当,防止刺入气管后壁。
术后处理(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
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
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
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
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俟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
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
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
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手术并发症(一)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有关。
自气管套管周围逸出的气体可沿切口进入皮下组织间隙,沿皮下组织蔓延,气肿可达头面、胸腹,但一般多限于颈部。
环甲膜穿刺术

环甲膜穿刺术环甲膜穿刺术是一种紧急救治方法,适用于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等病情。
它可以为气管切开术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有效,稍微接受急救教育的人都可以掌握。
环甲膜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没有坚硬遮挡组织,周围也没有要害部位,因此利于穿刺。
穿刺位置在低头后沿喉结最突出处向下摸,约2~3厘米处有一个黄豆大小的凹陷即为环甲膜位置。
环甲膜穿刺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呼吸通道,缓解病人呼吸困难和窒息。
适应症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喉源性呼吸困难、头面部严重外伤和气管插管有禁忌或病情紧急而需快速开放气道时。
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则不适合进行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穿刺可能会出现出血、假道形成、食管穿孔、皮下或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在进行环甲膜穿刺术前,需要向患者说明其目的,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同时还需准备好7~9号注射针头或用作通气的粗针头、无菌注射器、1%丁卡因(地卡因)溶液或所需的治疗药物,必要时准备支气管留置给药管(可用输尿管导管代替)。
环甲膜穿刺的操作方法包括:患者平卧或斜坡卧位,头后仰;环甲膜前的皮肤按常规消毒;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环甲膜处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环甲膜,到达喉腔时有落空感,回抽注射器有空气抽出;固定注射器于垂直位置,注入1%丁卡因溶液lml,然后迅速拔出注射器;再按照穿刺目的进行其他操作;穿刺点用消毒干棉球压迫片刻;若经针头导入支气管留置给药管,则在针头退出后,用纱布包裹并固定。
在进行环甲膜穿刺时,需要注意进针深度不要过深,避免损伤喉后壁粘膜。
1.在注射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注射器,并进行消毒处理。
(+1分)2.在注射时,必须回抽有空气,以确保针尖在喉腔内,然后再注射药物。
(+1分)3.在注射药物时,要嘱患者注意不要吞咽或咳嗽,注射速度要快,注射完毕后要迅速拨出注射器和针头,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穿刺点片刻。
在拔出针头之前,要避免喉部上下运动,以免损伤粘膜。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

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技术参数1. 简介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是院前急救中常用的两种技术,用于处理呼吸道紧急情况,如气道阻塞或呼吸衰竭等。
本文将介绍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的技术参数,包括模型材质、尺寸、功能特点等,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和培训。
2. 模型材质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通常由仿真材料制成,以保证其逼真性和可操作性。
常见的材料包括:•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仿真度,易于清洁和维护。
•硅胶:具有柔软度和弹性,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组织。
•塑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用性,适合长期使用。
3. 模型尺寸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的尺寸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制作。
一般来说,模型尺寸应符合以下标准:•环甲膜穿刺模型:直径约为2.5-3.0厘米,深度约为2.0-2.5厘米。
•气管切开模型:长度约为10-12厘米,直径约为1.0-1.5厘米。
4. 模型功能特点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应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以提供更真实的操作体验和培训效果:4.1 环甲膜穿刺模型功能特点•可拆卸式皮肤层:模拟真实皮肤,并能够进行拆卸,以展示环甲膜的位置和层次结构。
•可调节的难度级别:通过调整环甲膜的深度和角度,使操作者能够练习不同程度的困难情况。
•反馈机制:模型内部设有传感器或指示装置,可以提供准确的操作反馈,帮助操作者改进技术。
4.2 气管切开模型功能特点•可拆卸式颈部组件:模拟真实颈部解剖结构,并能够进行拆卸,以展示气管的位置和相关组织。
•可调节的难度级别:通过调整气管的深度和角度,使操作者能够练习不同程度的困难情况。
•模拟呼吸道阻塞情况:模型内部设有可调节的阻塞装置,可以模拟真实呼吸道阻塞情况,提供更真实的操作体验。
5. 操作培训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院前急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模型进行操作培训,以下是一些建议:•预备知识学习: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操作者应先学习相关解剖知识和技术要点,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穿刺术

颈段气管位于颈部正中,上接环状软骨,下至胸 骨上窝,前覆有皮肤和筋膜,两例胸骨舌骨肌 及胸骨甲状肌的内侧缘在颈中线衔接,形成白 色筋膜线,沿此线向深部分离,较易暴露气管。 颈段气管仅有 7-8个气管环,甲状腺峡部一般 位于第 2-4气管环,气管切口直在峡部下缘处 进行,避免损伤甲状腺引起出血。无名动脉, 静脉位于 7 -8气管环前壁,故切口亦不宜太低。 气管后壁无软骨,与食管前壁相接,切开气管 时,不可切入过深,以免损伤食管壁。
? 急性会厌炎病情发展异常迅猛,个别患者可在就 诊时、入院途中、甚至在病床上可突然窒息、甚 至死亡。因此,对急性会厌炎患者应特别提高警 惕。
? 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 III 度及IV 度呼吸困难者,均 应急诊手术,不应保守观察。
? I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走路、玩 耍、哭闹)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症状,如鼻翼扇动、 胸骨上窝及锁骨上窝轻度内陷等。
? 保证手术前手术后呼吸道通畅
? 特殊气管异物,如塑料笔帽等,不能经气管镜取 出,或病情
? 危急,条件限制时,可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
正确掌握气管切开术适应证后,选择气管切开术的时 机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考虑作出最后决定,即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及气 管切开的目的、呼吸困难的程度、病人全身情况、 设备和技术条件及家属对手术目的理解和同意。
? 医院设备、人力及技术条件如何,对手术时机的 选择也有影响。
家属的理解和同意也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必要条件。
1、体位:仰卧、肩枕、头后伸。 2、麻醉:一般用 Procain或 Lydocain局麻.
早期 中期 后期
①
窒息或呼吸骤停
பைடு நூலகம்
②
出血
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ppt课件

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
【手术步骤】
1.如果病情允许,病人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不能耐受上 述体位者,可取半卧位。
2.环甲膜前的皮肤按常规用碘伏消毒。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 通畅。
3.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即为环甲膜穿刺点。 4.穿刺部位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危急情况下可不用麻醉。 5.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环甲膜处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环甲
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
【术前准备】
1. 详细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 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2.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环甲膜穿刺术的目的、 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 操作过程,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 知情同意书。
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
【术前准备】
• 1、向患者(昏迷者例外)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 可能发生的问题,征得同意。个别特殊急症例外。
• 2、按普通外科手术常规,行颈前及上胸部皮肤准备 (急症例外)。
• 3、要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光、吸引器,根据病人年龄 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垂危患者应作好其他急救准备。
• 4、儿童或严重呼吸道阻塞者,可预先插入麻醉插管 或气管镜。
1. 穿刺时进针不要过深,避免损伤喉后壁粘膜。
2. 必须回抽有空气,确定针尖在喉腔内才能注射药物。
3. 注射药物时嘱患者勿吞咽及咳嗽,注射速度要快,注射完 迅速拔出注射器及针头,以消毒干棉球压迫穿刺点片刻。 针头拔出以前应防止喉部上下运动,否则容易损伤咽部的 粘膜。
4. 注入药物应以等渗盐水配制,pH要适宜,以减少对气管粘 膜的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环甲膜穿刺
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可用刀、穿刺 针或者其他任何锐器,迅速从环甲膜处 刺入,并使创口撑开,多可转危为安。
环甲膜穿刺管
当病人呼吸困难缓解,危急情况好
转后,需再行一次气管切开术。施行环 甲膜切开术者,带管时间不宜超过48小 时,以免因发生感染和瘢痕组织形成而 后遗喉狭窄。
荷兰语:dank u(当Q)
保证手术前手术后呼吸道通畅
特殊气管异物,如塑料笔帽等,不能经 气管镜取出,或病情
危急,条件限制时,可经气管切开取出 异物。
三、手术时机的选择
正确掌握气管切开术适应证后,选择气管 切开术的时机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作出最后 决定,即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及气管切开 的目的、呼吸困难的程度、病人全身情 况、设备和技术条件及家属对手术目的 理解和同意。
4、医院条件及家属情况
医院设备、人力及技术条件如何,对手术时机的 选择也有影响。
家属的理解和同意也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必要 条件。
四、 手 术 方 法
1、体位:仰卧、肩枕、头后伸。 2、麻醉:一般用 Procain或 Lydocain局麻.
3、切口:纵切口: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 上2cm处,沿颈中线作纵行 切口。
呼吸困难的病因不能很快消除,甚至会进一步加 重者,应及早做气管切开术,如喉恶性肿瘤、很 狭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重症肌无力等患者, 即使只有轻度的呼吸困难,也应尽早手术,以利 进一步做清理检查和治疗。
对昏迷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满留的 患者,为吸除下呼吸道分必物、防止肺部感染、 改善呼吸功能,也应及早作气管切开术。
急性会厌炎病情发展异常迅猛,个别患者可在就 诊时、入院途中、甚至在病床上可突然窒息、甚 至死亡。因此,对急性会厌炎患者应特别提高警 惕。
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III度及IV度呼吸困难者,均 应急诊手术,不应保守观察。
2、呼吸困难的程度
I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走路、玩 耍、哭闹)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症状,如鼻翼扇动、 胸骨上窝及锁骨上窝轻度内陷等。
1. 保持内套管通畅 是术后护理的关键。一般每隔4~ 6小时清洗内套管 1次。分泌物过多时,甚至间隔半小时清洗1次。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 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2. 维持下呼吸道通畅 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温度宜在22℃左 右,湿度在90%以上。用蒸汽吸入疗法,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 理盐水和抗生素药物。
管1~2昼夜,如病人于活动、睡眠时呼吸平稳,可在次晨拔除套管,用 蝶形胶布将创缘拉拢,伤口都能自愈。拔管1~2夭内应加严密观察。
环甲膜切开术及环甲膜 穿刺术
遇喉阻塞的病情危急者,可先 行环甲膜切开术或环甲膜穿刺术, 以使呼吸困难迅速得到缓解。
一、体位
体位同气管切开术
二、环甲膜切开
左手中指及拇指固定喉部,食指 沿颈前中线摸清环甲间隙后,用中指 及拇指将该处皮肤纵行挟起,以尖刀 作横切口,切开皮肤。固定环状软骨, 用锐头弯剪刀刺穿环甲膜,向下、 向后伸入声门下腔。将剪刀撑开, 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后者其他代 用的空心管,予以固定。
6、切开气管:用尖刀切开第3-4气管环。 7、安放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扩开切口,插 入大小适宜的气管套管,并证实无误。
8、固定套管:缝合套管上方创口。下方创口不 予缝合,以免发生皮下气肿。最后用带子将套管 束于颈部,松紧适度,宜打死结,以防松脱。
五、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
早期 中期 后期
①
窒息或呼吸骤停
②
出血
③
手术损伤邻近的食管、喉返神经、胸膜顶
④
气胸、纵膈气肿
⑤
环状软骨损伤
①
气管、支气管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②
血管腐蚀和大出血
③
高碳酸血症
④
肺不张
⑤
气管套管脱出
⑥
气管套管阻塞
⑦
皮下气肿
⑧
吸入性肺炎和肺脓肿
①
顽固性气管皮肤瘘管
②
喉或气管狭窄
③
气管肉芽组织过长
④
气管软化
⑤
拔管困难
⑥
气管食管瘘
⑦
气管切开伤口瘢痕高起或挛缩
六、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1、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及气管切开的目的
呼吸道暂时梗阻所致的呼吸困难,经保守治疗有 可能缓解或消除者,应积极保守治疗、严密观察 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即不必行气 管切开术。儿童急性喉炎、急性喉水肿、急性会 厌炎等经积极有效的抗炎治疗后,症状即可减轻 或消失;咽喉部烫伤患者呼吸困难最严重的时期 为伤后4-10小时,在此期间发生III度呼吸困难, 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伤后24小时可脱离呼吸困 难危险期,不必行气管切开术。
(1)颅脑外伤、药物中毒、重症股无力等,
出现昏迷、咳嗽反射消失或呼吸肌麻痹,呼
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引起下呼吸道阻塞
者。
·
(2)肺部感染性疾患或其他疾病合并肺部感 染、特别是老年患者
(3)心、胸及腹部手术病人一般情况差、咳 嗽无力、不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者等。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衰弱、血氧饱 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潴留,需行人工辅 助呼吸,若需长期辅助呼吸而短期内不 能拔管者。人力
Ill度呼吸困难患者,大多数患者需要及时手术, 以免贻误时机,酿成大错。
对IV度吸入性困难患者,不论原因,都应及时 作气管切开,甚至紧急气管切开。
3、病人全身情况
年轻力壮、心肺功能良好者,能耐受较长时间的 呼吸困难,以及经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机会较大 者,气管切开术可暂缓。儿童及年老体衰者耐受 呼吸困难较差,以及经治疗后呼吸困难不缓解甚 至加重者,应及早作气管切开术。
II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活动 时加剧,但无躁动不安表现。
Ill度呼吸困难:明显的吸入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出汗、轻度发绀。
IV度呼吸困难:是呼吸困难的最后阶段,呼吸困难严 重、面色青灰、口唇发绀、窒息、昏迷、呼吸心跳停 止。
对I度和II度呼吸困难者,一般可不做气管切开术。 但如为喉癌、喉狭窄等,即使有I度或11度呼吸 困难也应考虑气管切开。急性会厌炎患者如出现 II度呼吸困难也应及时气管切开。
3. 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 气管切开后,呼吸应通畅无阻。如病人再度发 生呼吸困难,应考虑以下3种原因,并针对原因,及时处理:①内套管阻 塞:迅速拔出内套管,清洁后再放入,呼吸即可改善。②外套管阻塞:滴 入抗生素药物,吸去管内深处痰液,必要时换管。③外套管脱出:立即 将原套管再度擂入气管内。
4. 防止感染 每日换药1次,保持伤口清洁,酌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 拔管 若喉阻塞或下呼吸道阻塞症状解除,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
横切口:在环状软骨下约3cm处,作颈 前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达颈前筋膜。
4、切开气管前筋膜:沿白线正中作锐性切开或钝性 分离,用拉钩侧牵两侧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务必保持中线位置, 是本手术的要领,方法 是边分离边以手指触诊, 确定气管位置,以指示 切开和分离的方向。
5、暴露气管:宜于甲状 腺峡部下缘分离组织,向上 牵拉暴露3-4气管环。若峡 部较宽可将其切断、缝扎。
二、手术适应证
喉梗阻和颈部气管阻塞 (1)急性喉炎 (2)喉部、咽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邻近器官疾病压迫和影响喉部及气管而
致呼吸困难 (4)与自身免疫及代谢系统有关的喉气管疾
病 (5)喉、颈部外伤 (6)先天性疾病如喉蹼、神经疾病 (7)正气管阻塞疾患引起的气道阻塞
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