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

合集下载

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

阿、秉笔直书的品格。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几位史官临死前说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不肯
改竹简上的内容?
参考答案: 几位史官临死前都直言不讳,宁死不改事实真 相。史官之所以不肯改写事实,是因为史官职责所
在——按照事实写历史,表现了史官忠于职守、刚
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
比一比,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
用笔按照事实书写
我会读
企图 权势 颠倒 势力 呈交 屈服 记录 蛮横 情愿 职位 冷笑 忠实 颠倒是非 无权无势 面不改色 贪生怕死 凭着 隐瞒
héng (横竖、横七竖八、横平竖直)

hèng (蛮横)
xiàng (相貌、相片、相声)

xiāng (相同、相识、相似)
初读感知
司 马 光
史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 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 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 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 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 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 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 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1、朗读课 文,找出文 中提到了几 个人物,分 别是谁。
2、说一说 他们之间发 生了什么事?
齐庄公
崔杼 太史伯
太史仲
太史叔
太史季
南史氏
小知识
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
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
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
伯、太史仲、太史叔,他最后并未杀
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
把对的说成不对的,不对的说成对的。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秉笔直书》是小学四年级北师大版的一篇语文课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秉笔直书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史秉笔直书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1、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理解太史说的话。

三、教学流程:(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1、板书:秉笔直书2、齐读课题,解题:“秉”拿着、握着;“书”书写。

3、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读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析词。

2、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交流: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实?2、默读课文,思考:崔杼为什么要杀掉太史?太史在临死前都说了什么?细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太史说的话。

3、汇报交流,以读促思:(1)“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分析讨论:这是什么句?改为陈述句怎么说?指导朗读:读出断然拒绝的坚定口气。

(2)“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讨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太史宁死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

(3)“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讨论:太史仲用怎样的神情说的?(面不改色、冷笑)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轻蔑、坚定)(4)“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要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历来是中国古代史官(秘书)遵循的道德准则,也是他们坚持真理的精神支柱,被誉为中国史学和秘书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价值与优良传统,推进了史学文化、秘书文化的纯洁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中国人历来讲究道德(或叫德行),强调敦品立德,并强调不同行业本身特有的职业能坚持以求实为荣、曲笔为耻的职业道德和史学人格,拟文记事秉笔直书,成为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
2.德、识、才、学并举的史学人格。中国古代史学的兴旺发达,固然得益于儒家历来推崇的“经史并重”的文化传统,但显然也与历代优秀史官们自觉追求德、识、才、学并举的理想人格分不开。史家十分注重自身的德性和学识修养,而秉笔直书、刚正不阿的崇高精神,正是史家以修身立德为己任、重视德、识、才、学之修养的结果。张载的“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秘书史官心境的真实写照。他们不仅崇尚“史德”,而且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们用“直笔”折射出的史学人格和道德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秘书学的又一优秀文化传统。
“董狐笔”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赵简子)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多次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逃亡,不过在尚未逃亡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弑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就被杀了,你回来后又默认事实,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长叹一声,听任董狐书写自己弑君了。后来孔子称董狐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大夫”。董狐这种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精神,自古以来,都是史家和士人学习的典范。①

北师版四年级《秉笔直书》原文及教案

北师版四年级《秉笔直书》原文及教案

北师版四年级《秉笔直书》原文及教案《秉笔直书》原文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害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你要这样写: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崔杼没想到一个史官,无权无势,只凭着一支笔,却敢和自己作对,就生气地问:“那你打算怎么写呢?”太史伯说:“我写给你看吧。

”崔杼等他写好,拿过竹简一看,上面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大怒,对太史伯说:“你长着几个脑袋,敢这么写?”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

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

他把自己写的竹简呈交给崔杼,“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一看,气得说不出话来。

他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地问:“你难道没看见你哥哥的下场吗?”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崔杼不再说话,吩咐手下把他也杀了。

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

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

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

,崔杼问:“你不爱惜性命吗?”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

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

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崔杼叹了一口气,只好作罢。

太史季拿着写好的竹简从崔杼那儿出来,路上碰见南史氏抱着竹简和笔迎面走来。

南史氏对太史季说:“听说三位太史都被杀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准备来接替你的。

”太史季把写好的竹简给他看,南史氏才放下心,回去了。

《秉笔直书》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秉笔直书的意思和资料

秉笔直书的意思和资料

秉笔直书的意思和资料
1、秉笔直书:
拼音bǐng bǐzhíshū。

意思是连动式成语,指写文章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

2、《秉笔直书》(作者:林汉达)
讲述太史伯、仲、叔因不服崔杼改写历史的命令而被杀,太史季冒死进言,崔杼不得不妥协的故事,赞美了太史们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也说明事实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是不容许被随意更改。

扩展资料:
《秉笔直书》原文:
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后因以“太史简”为史官临难不苟,敢于秉笔直书的典实。

出自:《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意思: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抒与齐庄公为争夺美女发生矛盾。

崔抒借机杀了齐庄公,立了齐景公,自己做了国相。

对此,齐国太史记道:"崔抒弑其君"。

崔抒
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弑君的恶名,下令把这个太史杀了。

继任的太史还是这样写,又被杀了。

第三个太史仍然这样写,也被杀了。

第四个太史照样直书其事,崔抒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只好作罢。

这时,齐国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接连有三位太史因实录国事被杀,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便带上写有"崔抒弑其君"的竹简向宫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实记录没有被杀,就回去了。

秉笔直书PPT

秉笔直书PPT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 相国崔杼杀害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 揽大权。
阅读理解
崔杼
谋杀国君,独揽大权. 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
历史事实: 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要求: 先君是害病死的
颠倒是非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Hale Waihona Puke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用 “_______”画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太史神态的词语。
太史伯说:“我写给你看吧。”
崔杼大怒,对太史伯说:“你长着几个脑袋,敢这么 写?” 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 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他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地 问:“你难道没有看见你哥哥的下场吗?你不怕我 把你也杀了吗?”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我只怕不忠 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 的人都杀了吗?”
默读2—5自然段,请把能表现崔杼心理 变化的关键词找出来,加上“△”。
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气哼哼—— 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阅读理解
崔杼: 太史:
残暴、易怒
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文天祥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 是史官的本分,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
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 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我只怕不忠实,可不 怕死。你就是把我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倘若贪生怕死,就失了 我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 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史官,越显出您心虚。”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秉笔直书》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秉笔直书》。

大家知道“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吗?生:……师:对,就是拿着笔直截了当地书写。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课文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生:……3.生字词学习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

生:……师:同学们很棒,都找到了不少生字词。

下面我们来一一学习这些词语。

(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4.课文解析(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生:……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旨。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5.课堂讨论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秉笔直书”的理解。

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秉笔直书,敢于面对真实,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秉笔直书”的感悟。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3.学生对“秉笔直书”的理解是否深入?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主题?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秉笔直书》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秉笔直书》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 四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 的内心活动,感受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 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学习生字 cuī diān zhòng bǐng lǎn shǐ 崔 颠 仲 秉 揽 史 àn quán píng jìng zhōng qū tān 按 权 凭 竟 忠 屈 贪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研读句子,学习交流: 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 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 分后,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这一句话。 (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 不畏惧的精神,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 直言。)
体会理解太史仲的话: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 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 都杀了吗?” 思考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 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 (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 悟人物特点。)
研读句子,学习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秉笔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米娅萍副备人: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身,也要维护自身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2、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3、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能够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身,也要维护自身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秉笔直书”,从课题中,你想了解到些什么?
2、围绕课题“秉笔直书”,让同学提出问题
二、阅读课文,自主读识
1、协助同学梳理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阅读后议论,让同学提出自身的看法,这时可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身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同学熟悉“是什么”“怎样”“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同学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读课文。

在交流中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这不只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三、再读课文,合作读议:
1、理解几个句子:太史伯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同学充沛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使同学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说句——“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

”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同学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

从而感受太史必需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第二句:太史伯说:“俺只有一个脑袋,假如你叫俺颠倒是非,俺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在理解了伯说的依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些小朋友读,甚至于老师的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身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

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2、体会理解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

你就是把俺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太史季说:“俺当然顾惜性命。

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俺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

您只能不许俺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3、小组交流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自身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1)理解几句话,再回过头来读,让同学在充沛的读中
(2)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4、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1)借助投影或者图片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依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同学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

(2)老师这时候必需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同学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需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5、指导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内容
四、总结
板书:太史伯
太史叔秉笔直书、宁死不屈
太史仲
太史季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秉笔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米娅萍副备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品格。

2、抓住几位史官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史官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

3、感受史官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练笔: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追问:史官都有谁?他们的职责是什么?过渡:他们是如何面对手握大权的崔杼?让我们来细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悟新知
1、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的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面对蛮横的崔杼,史官们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什么?在重点句子旁边做批注。

(2)合作学习解疑难
任务一,默读课文,自己完成。

任务二,小组合作交流。

任务三,聚焦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3)展示汇报
过渡:崔杼要求史官们怎么做?史官们是怎样做的?
太史伯: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
师:是呀,在权势大于法并压倒真理的中国古代,崔杼没想到一个史官无权无势,只凭一支笔,竟敢和自己作对,非常生气,他又是怎么说的?
生:(你长着几个脑袋,敢这么写?)再读
师:太史伯怎么回答的?
生:(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师:好一个宁死不屈的史官!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不能丢了史官的本分)再指名读,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刚正不阿
太史仲: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师:好一位大义凛然的史官!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宁死不屈
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他不再说话,吩咐手下把他也杀了。

太史叔:还是不畏惧,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

太史季:崔杼连杀了3位史官都没有用,自己也泄了气,心虚恐慌。

太史季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

但倘若贪生怕死,就失了我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

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史官,越显出您心虚。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板书:忠于职守
南史氏:指名回答。

师小结:是呀,在史官们心中,真话、事实比个人生命更重要,两者取其一,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说假话、隐瞒事实,这不仅仅是史官职责所在,更是他们人格精神的写照!可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分角色来读读课文。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

师引导:崔杼高高在上却气急败坏,凶相毕露,史官虽然站在下面但面不改色,一身正气。

作者正是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几位史官公宁死不屈的精神。

带着神态和语气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练笔
孩子们,通过神态和语言能把人物写活,请大家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四)拓展延伸
关于语言有很多的词语:谎言谣言忠言金玉良言畅所欲言肺腑之言仗义执言
赞美别人的话叫()诚恳劝告的话叫()
发自内心的话叫()不诚实的话叫()
尽情地说叫()无事实根据的话叫()
为了正义说出的话叫()可贵而有价值的话叫()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宁死不屈
刚正不阿
忠于职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