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目录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1)

《物流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5)

《商品学》教学大纲 (8)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教学大纲 (10)

《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15)

《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 (18)

《英语口语与听力》教学大纲 (21)

《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教学大纲 (24)

《连锁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27)

《零售学》教学大纲 (30)

《店铺运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33)

《仓储与配送中心管理》教学大纲 (39)

《采购学》教学大纲 (43)

《超市理货技术》教学大纲 (46)

《条形码技术》教学大纲 (49)

《客户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53)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56)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59)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62)

《公关与社交礼仪》教学大纲 (64)

《统计学》教学大纲 (66)

《成功学》教学大纲 (68)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72)

《经济法》教学大纲 (75)

《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80)

《电子商务与ERP实习》 (81)

《超市理货与促销实习》 (83)

《条形码及POS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84)

《毕业调研与实习》教学大纲 (85)

《毕业论文与答辩》指导大纲 (86)

《岗位实习》指导大纲 (88)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学时学分:56学时 4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1、掌握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属性;理解管理者素质要求;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管理方法的分类、环境因素,掌握管理机制。

2、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脉络,现代管理原理文化建设。

3、了解计划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内容和程序;理解目标管理,掌握决策分类,方法。

4、了解组织结构的构成基本形式,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掌握职权分配的原理与方法,掌握人员选拔方式与步骤;组织协调与变革原理与技术。

5了解领导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权力形成与运用的机制与方法;掌握指挥,激励,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6、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与作用;理解控制机制;掌握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基本程序;掌握考核的内容,会运用考核方法与技术。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式主要内容有,管理的涵义、属性、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特别是管理方法的掌握,计划内容和程序,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战略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职权如何分配的方法,如何选拔人才,组织协调与变革的原理,领导方式理论,权力形成与运用的机制与方法,指挥,激励,沟通的理论,形式,方法,艺术,管理控制等。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影响管理的环境因素,机制的构成及作用机理,系统管理原理,人本原理,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管理控制。

本课程的难点:系统管理原理,创新与运筹,组织协调与变革,激励与沟通,控制技术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管理系统

1.管理与管理系统

1)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2)管理系统及其构成

3)管理职能

2.管理主体------管理者

1)管理工作与管理者

2)管理者的类型

3)管理者的素质

3.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

1)管理对象

2)管理环境

4.管理的作用方式-------机制与方法

1)管理机制

2)管理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

1.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2.现代管理原理

1)系统管理

2)能级管理原理

3)人本管理

4)动力原理

3.组织文化

1)涵义与功能

2)组织文化建设

第三章计划

1.计划职能与计划方法1)计划职能综述

2)计划编制方法与技术3)目标管理

2.创新与运筹

1)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确定2)创造性思维与管理创新3)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3.决策

1)决策及分类

2)决策的程序

3)决策的方法

4.战略与政策

1)战略及要素

2)战略管理

3)政策的形成及运用

第四章组织

1.组织结构

1)组织职能与组织结构2)部门划分

3)管理幅度与层次

4)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2.职权分配与职权关系1)职权分配

2)授权

3)正确处理职权关系3.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原则与内容

2)人员选聘

3)人员组合

4)人员培训

4.组织协调与变革

1)组织协调

2)组织变革

第五章领导

1.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1)领导的实质

2)人性假设

3)领导方式

2.权威与指挥

1)权威的形成

2)有效指挥

3.激励

1)激励机制

2)激励理论

3)激励方式与手段

4.沟通模式

1)沟通模式

2)有效沟通

3)沟通技巧

第六章控制

1.控制机制与类型

1)控制职能及其作用

2)控制机制

2.控制过程

1)控制标准

2)纠正偏差

3.控制技术与方法

1)专项控制与综合控制

2)预算控制

3)非预算控制

4.考核与奖惩

1)考核重点与考核方式

2)考核技术与方法

3)奖惩原则与方法

三、考核办法

1、本课程考试方式是期末闭卷考试。

2、本课程学期末考试,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作业占20%;平时表现(考勤,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占10%;期末考核占70%。

四、学时分配表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制定:苏维薇审稿:王若明审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物流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管理概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数据库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物流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是正处于研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的学科,也是一门边缘科学,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系统性的科学、应用性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务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物流研究的基本方法、物流各功能的主要内容及物流合理化的实施,并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有选择地介绍能代表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题和复习测验题的训练,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物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与数据库应用、互联网应用等课程联系较紧密。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物流的概念和物流概念的演进历史,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设备与设施及其分类,仓库技术作业和特点,物流标准化的方法,商品包装的分类方法,商品配送的定义,第三方物流的过程,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的概念。

本课程的难点:各种物流形式的特点,供应链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运输合理化的措施,商品储存合理化的实施措施,装卸搬运作业的内容、作业方式和作业组织形式,商品集装化和商品集合包装的概念,商品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企业物流系统评价的方法,返品物流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

1. 物流的概念及内涵

2.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

3.物流的功能及其合理化

4.物流形式

5.现代物流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物流管理

1.概述

2.物流管理的内容、特征及关键环节

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比较

第三章商品运输及物流合理化

1.商品运输概述

2.商品运输方式

3.商品运输与运输合理化

第四章商品储存及物流合理化

1.商品储存概述

2.商品储存储备的分类

3.商品储存仓库和物流中心

4.商品的储存管理

5.商品的储存规划和维护保养

第五章物流标准化和商品装卸搬运

1.物流标准、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

2.物流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3.商品装卸搬运

第六章商品包装和集装化

1.商品包装概述

2.商品包装材料和标志

3.商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和选用

4.商品包装操作和技法

5.商品集合包装和集装化

第七章商品配送和流通加工

1.商品配送及其发展历史

2.配送中心

3.流通加工

第八章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1.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概述

2.物流信息技术

3.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物流信息系统的形势和结构

5.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6.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例简介

第九章企业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

1.概述

2.企业物流外包

3.第三方物流的选择

第十章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

1.概述

2.企业逆向物流

3.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4.废旧包装物的回收和利用

5.企业废弃物物流

6.绿色物流

第十一章中国物流的现代化

1.中国运输技术的现代化

2.中国包装技术的现代化

3.中国仓储技术的现代化

4.中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三、考核办法

1、本课程考核方式是考查。

2、本课程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作业占10%;平时表现(考勤,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占10%;期末考核占80%。

四、学时分配表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制定:吴允刚审稿:王若明审定: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商品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商品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现代商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服务于商品流通领域的应用科学。现代商品学以商品体为基础,围绕商品---人---环境系统,从技术、经济、环境、资源、市场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系统地、综合地和动态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以及商品质量和品种,为商品开发决策、商品质量提高、商品品种发展、商品质量评价、商品质量保证、商品质量管理与监督、环境与资源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商品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商品的有关知识,并懂得如何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现代商品学的任务是促进工矿企业生产满足个人、社会需求的商品,维护商品流通中的使用价值,并保证商品在消费领域中使用价值的实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尽可能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内容

商品学主要分别介绍商品的质量、商品的标准、商品的检验、商品的分类、商品的包装、商品的储存和商品的养护。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使学生掌握现代商品学中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包装的概念以及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和影响因素;掌握商品抽样检验的方法及商品质量的分级;认识常用商品分类标志及常用的商品编码的方法;熟悉商品条形码和常用的几种商品包装标志;了解商品在储运中的损耗形式和商品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养护技术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使学生能熟悉商品标准化方面的有关内容;商品检验在不同市场,具体要求各不相同,要灵活运用各种检验方法;理解按商品的用途分类是有所选择的;能根据不同商品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采用不同的包装技术;对不同商品能选择不同的储存方法,并对商品的养护知识有基本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商品质量和商品标准

1.商品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3.商品标准和商品标准化

4.商品质量监督

第二章商品检验

1.商品检验的概念

2.商品抽样检验

3.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4.商品的品级

第三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1.分类和商品分类的概念

2.商品分类的标志和体系

3.商品代码

第四章商品包装

1.商品包装的概述

2.商品包装材料

3.销售包装

4.运输包装

5.商品包装技法

第五章商品的贮存和养护

1.商品储运与养护的重要意义

2.储运商品损耗与质量劣变的形成及原因

3.商品储运养护的技术方法

4.

三、考核办法

1、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商品学课程考试方式是考试。

2、本课程考试的评分标准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比例。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制定:徐美萍审稿:裘晓雯审定:市场营销专业指导委员会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8学时2.5学分(理论:20学时,1学分;实践:48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电子商务模式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了解电子商务的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网络营销的技术,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

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本课程介绍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知识,从电子商务概念入手,重点介绍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技术、EDI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营销、在线零售、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等内容,突出实用性,通过课内实训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支付手段、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构建。

本课程的难点: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EDI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构建。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起源和发展

(1)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

(2)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电子商务的的基本概念

(1)电子商务的定义

(2)电子商务的分类

(3)电子商务的基本业务流程

3.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

4.实训—浏览器的使用、在线购买、B2B、B2C网站观察

第二章网络技术与互联网

1.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2.互联网

(1)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互联网的基本服务

(3)TCP/IP协议

(4)IP地址和域名系统3.WWW技术

(1)WWW相关术语

(2)Web的应用框架

(3)Web工具语言简介

4.内联网和外联网

(1)内联网

(2)外联网

5.实训—域名申请、网页制作第三章EDI技术

1.EDI概述

(1) EDI的基本概念

(2) EDI在我国的应用

2. EDI系统组成

(1)EDI的硬件系统

(2) EDI的软件系统

(3) EDI的通信网络

3. EDI标准

(1)EDI标准的基本概念

(2)EDI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

(3)EDI基础标准

4.实训—观察EDI商务网站

第四章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1.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2) 电子商务安全的需求2.网络安全技术

(1) 防火墙技术

(2) 虚拟专用网技术

(3) 病毒防范技术

3.加密技术

(1)对称密钥加密技术(2)公开密钥加密技术(3)加密技术的应用

4.认证技术

(1)数字证书

(2认证中心

()字证书的申请和使用权

5. 电子商务安全协议

(1)SSL协议

(2)SET协议

6.实训—数字证书申请

第五章电子支付技术

1.支付体系概述

2.电子现金支付方式

(1)电子现金的概念

(2)电子现金支付方式的流程

2.银行卡支付方式

3.电子钱包支付方式

4.电子支票支付方式

5.智能卡支付方式

6.实训—网上银行的应用

第六章在线零售

1.在线零售的概念

2.在线零售企业的战略模型

(1)在线零售商店的种类

(2)零售商的销售模型

3.实训—在线零售案例分析

第七章网络营销

1.网络营销概述

(1)网络营销概念

(2)网络营销策略

(3)网络营销的优势

2.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

(1)网络营销的内容

(2)网络营销的基步骤

3.网络营销的手段

(1) E-mail营销

(2)网络广告

(3)网上调研

4.实训

(1)案例分析—麦考林的网络营销

(2)利用电子邮件收集客户信息

(3)利用电子邮件发布商务信息

(4)在其他网站发布网络广告

第八章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1.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格与规划

(1)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

(2)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2.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1)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原则

(2)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类

(3)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流程

3.实训--模拟电子商务网站建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为了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原理和技术真正运用到商务活动中,课内安排实训操作,实训

操作地点在网络机房,一人一组,学生要严格按实训要求操作,以达到提高自身商务活动能力。

四、考核办法

1、课程考核方式是考试。

2、本课程考试按百分制计算,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实训考核占总成绩20%,按每次实训操作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五、学时分配表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制定:姚克勤审稿:夏春玲审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理论42学时,2.5学分;实践8学时,0.5学分)

先修课程:管理基础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着重研究企业如何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合理组织其生产、经营活动,掌握其规律性,达到开拓市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它是一门十分强调实践与应用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从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市场经营观念的转变过程出发,掌握4P(价格、产品与销渠道及促销手段)并密切注视国内外营销实践的发展,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和案例讨论,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介绍市场营销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市场分析的方法,市场战略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企业研究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本课程的难点:市场营销管理程序;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企业竞争战略;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分销渠道策略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导论

1.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

2.市场营销及相关概念与基本内容

3.市场观念的发展

4.市场营销观念的实施

第二章企业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

1.企业战略的含义及重要性

2. 企业战略规划程序及内容

3.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第三章市场营销环境

1.企业与市场营销环境

2.市场营销环境研究的内容

3.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第四章购买行为研究

1.购买行为模式

2.消费购买行为分析

3.生产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测量

1.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2.市场营销调研过程

3.需求测量

第六章市场竞争策略

1.市场竞争的基本概念

2.市场竞争者分析

3.市场竞争的基本策略

第七章目标市场营销

1.市场细分

2.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方法

3.目标市场选择

4.市场定位

第八章产品策略

1.产品与产品组合

2.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

3.新产品开发

4.品牌

5.包装

第九章价格策略

1.影响企业定价的主要因素

2.定价方法

3.定价策略

第十章分销策略

1.分销渠道的作用与类型

2.分销渠道的设计与选择

3.中间商的类型

第十一章促销策略

1.促销与促销组合

2.广告

3.公共关系

4.营业推广

5.人员推销

第十二章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

1.市场营销计划

2.市场营销组织

3.市场营销实施

4.市场营销控制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这门课程应用性很强,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这一环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搜集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写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实验安排

四、考核办法

1、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课程考试方式是考试。

2、根据本课程考试办法,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实践性环节考核方式按照考查课成绩打分,在整个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为2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制定:裘晓雯审稿:夏春玲审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供应链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4学时

先修课程: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数据库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熟悉供应链的基本架构;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和控制;熟悉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激励机制以及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订包括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的构建策略和过程,供应链伙伴关系的选择,供应链管理下的顾客资产管理、生产与计划管理、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绩效评价和企业激励机制、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再造等。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价值链分析方法,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方法,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在线销售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战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本课程的难点: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选择,快速反应方法,供应链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及其约束,在线销售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战略,准时化采购策略,供应链杠杆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供应链管理基础

1.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

2.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3.供应链管理概述

4.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选择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方法

1.快速反应(QR)方法

2.ECR方法

3.ABC方法

4.价值链分析——VCA方法

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

1.应链结构模型

2.供应链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3.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方法

4.供应链设计原则

第四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1.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形成

3.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及其约束

第五章供应链管理中的顾客资产管理

1.顾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在线销售自动化

3.在线顾客服务和支持

4.技术和营销战略

第六章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1.传统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2.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3.供应链管理下的集成化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第七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1.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战略

4.战略库存控制:工作流管理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

1.概述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4.准时化采购策略

5.供应商管理

第九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激励机制

1.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2.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

3.供应链杠杆管理

4.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第十章供应链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

1.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2.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4.供应链管理下与传统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的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1.EDI技术

2.条形码技术

3.网络技术

三、考核办法

1、本课程考试方式是期末闭卷考试。

2、本课程学期末考试,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作业占20%;平时表现(考勤,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占10%;期末考核占70%。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6032101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 3.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4.课程总学时数: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

大一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doc

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3.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 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4.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最重要)、人际技能(对各种层次管理 都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最重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泰罗。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3.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泰罗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5.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的。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代表作是1925年出版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6.法约尔认为要改善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7.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8.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威廉.大内的Z理论。 第六章、决策 1.决策的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最重要)、战术决策(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行性决策)(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2.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3.决策的过程(程序):(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与评估4.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 5.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步骤:(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6.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重点)(2)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重点)(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目标管理基本思想及其优缺点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 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 3、本质为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 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三、什么是组织 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 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2、变化中的组织 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管理学原理》考研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考 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考试”是为了管理类专业硕士招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为了选拔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上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管理对象中的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等;每年试卷的题型比例不尽相同。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管理及管理者 管理概念、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职能。 管理的基本原理:权变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等二、管理思想的演进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儒家、道家、兵家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X-理论—Y-理论等; 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最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

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管理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管理理念、管理道德与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四、计划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计划编制的步骤; 五、决策 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类型与基本特点;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 决策的主要方法。 六、组织 名词及动词意义的组织含义; 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等; 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组织文化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七、领导 领导者与领导集体;领导艺术等; 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理论的要点及其应用;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过程及方式与有效沟通、沟通的障碍及克服、倾听的作用。 八、控制 控制内涵及原理、控制的类型及方法; 控制的过程:制订标准、衡量绩效和采取行动 控制的方法:财务控制、预算控制、审计控制等。 九、综合分析能力 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结合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要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2.管理的四层内涵: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 (1)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职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3)领导:就是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管理活动。 (4)控制: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创新:就是使组织的工作不断地有所改进,有所革新。 4.管理的两重性 (1)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制度 5.管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 6.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7.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额精神能力。 8.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1)信息网络化(2)经济全球化(3)知识资源化(4)管理人本化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 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组成;掌握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 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管理方格图理论中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的特征、领导活动的要素。 第七章激励掌握激励的概念、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掌握激励的过程、激励的方法;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重点掌握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和复习目标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000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学时/学分:48学时/3分学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管理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时分配:课程教学环节中包括理论课42学时、课堂实践6学时。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为主,适当设置课堂讨论、课堂实践。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闭卷考试 4、成绩评定:出勤、平时表现(15%)+平时作业成绩及表现(15%)+期末考试成绩(70%)。 5、课堂要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按时完成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的含义、性质、作用 2、难点: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大一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1)教学教材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用现有资产转向其他产品生产),也难以(通过资产转让收回投资)。 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产供销过程的平衡),范围是(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4.组织机构设计是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5.不论哪一个层次的领导都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它们是人际关系技能、(沟通技能)、(综合技能)和技术技能。 6.激励的“公平理论”中“贡献律”的公式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A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2.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C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B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C A.管理信息系统 B.预算控制 C.政策程序控制 D.个人观察 5.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 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6.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概念理解与综合应用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经济管理类专业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 二、题型及比例 本考试由四个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能力考核分为“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单项选择题占15%,简答题占25%,计算题占10%,案例选择题占10%,案例分析题占15%。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75分,考试时限为60分钟。 四、考试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考核要求:理解管理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理解管理定义的多种解释、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考核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要点,不同学派主要观点的区别与运用 考核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一、行为科学学派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现代学派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考核知识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 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管理实践。 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大一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分享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者与操作者 2.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管理及其职能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一、早期的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运筹学 2.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管理的全球化 2.管理道德问题 3.激励、创新和变革 4.全面质量管理 5.授权 6.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及其来源;强文化与弱文化 2、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什么是组织环境?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篇管理总论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定义和管理者的分类;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依据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管理职能 目前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 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 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义 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划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两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职责 1.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2.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3.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第三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 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1.管理学的应用性 2.管理学的综合性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07 制定单位:管理学教研室 执笔者:黄永涛 审定时间:2010年6月6日 审定人: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学原理。该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讲授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同时力求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管理思维,也熟悉一些基本的管理方式方法,学会对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同时又是管理类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可以适当对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做简单学习。另外,本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

5 本课程大纲选用的依据教材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课程主要参考书有: [1]徐国华,张德,赵平编·《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徐波主编·《管理学案例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王德清主编·《中外管理思想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5]郑文哲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6.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和平时作业: 20%; 期末考试: 80% 7.教学方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适宜采用的方式有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文献阅读、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学

大学精品资料:管理学原理题库

管理学原理题库(CHAPTER 1 Innovation for turbulent time(1) TRUE/FALSE 1.Management is often considered universal(通用的)because it uses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to accomplish goals and attain(达到)high performance in all types of profit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T 2.Leadership involves the use of influence to motivate(刺激)employees to achieve the organisation’s goals. T 3.Organising means defining(明确)goals for future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and deciding on the tasks and resources needed to attain them. F 4.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sation achieves a stated(规定的)objective(目标). F 5. The manager’s ability to ‘think strategically(战略性的)’ requires high technical skills and a proficiency(精通)in specific tasks within an organisation. F 6. First-line managers are the managers wh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making the significant(重大的)strategic(战略上的)policy decisions, often with staff managers assisting(帮助)them in these decisions.F Multiple Choice 1. The figurehead role involves: A.motivat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staff B.initiating(发起)change C.handling ceremonial(正式的)and symbolic activities D.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urces within the organisation E.staying well informed about current affairs C 2. How an organisation goes about accomplishing a plan is a key part of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A.planning B.o rganising C.leading D.c ontrolling E.motivating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