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一、中草药的治疗原理中草药具有天然、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治疗疾病。

中草药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

中草药能够增强水产生物的体内抗病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加强免疫力后,水产生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更强。

(2)消除病原体。

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生物碱和植物酚类等,这些物质能够产生消炎、抗菌、抗病毒、杀菌的效果。

在水产养殖中,中草药能够直接杀死病原体,去除病菌影响,缓解症状,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通过小分子代谢产物如酚类化合物、挥发性物质等抑制病原体。

中草药所含的致病物质或小分子物质能够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能够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它们可以释放菌群和酶活性,促进机体的生物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恢复病态水质的正常生态环境。

(1)柿叶的治疗作用:柿叶在水产养殖中可以起到抑菌、消炎的作用,内含丰富的栗质酸及其它鞣质也能够产生凝固组织的作用。

在锦鲤养殖中,添加适量的柿叶或柿叶提取物能够降低水质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调节细菌群,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病害的发生。

(2)蒲公英的治疗作用:蒲公英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治疗鱼类腹水病,其所含的青蒿素具有消炎、抗菌等作用。

在腹水病的发病过程中,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水分,这其中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蒲公英能够消除这些致病菌,减少其对鱼群的伤害。

(3)白芷的治疗作用:白芷可用于治疗鱼类的尾部溃疡病,它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杀菌、消炎等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鱼类尾部溃疡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将白芷粉碎成粉末形式喂食鱼类,对溃疡的愈合和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总结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消除病原体,抑制病害的发展。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选取中草药成份较高的制剂进行防治,既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还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1. 中草药的概念与优势中草药是指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草本植物,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各类中草药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抗氧化等多种活性成分,对水产养殖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草药的重视,许多研究者开始着手探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利用中草药提取物对养殖水产疾病菌株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又如,通过中草药添加剂对水产养殖水质的改善和病害的防治等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中草药的应用种类繁多。

常见的防治用药中就包括黄连、苍术、板蓝根、金银花等多种中草药。

这些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可以采取提取物直接喷洒、添加剂投喂等形式进行应用,对各种水产病害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除了直接应用于水产生物体的病害防治外,中草药还可以在水体净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采用中草药提取物对养殖池塘进行浇洒,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减少藻类滋生,从而减缓水产疾病的传播。

1. 中草药的提取与制剂技术不足目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水煎剂或者单一的提取物应用上,还缺乏更加高效的提取和制剂技术。

这就限制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更广泛应用。

由于中草药的疗效成分和使用方法与化学药剂有所不同,目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标准也不够明确。

这就给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草药的活性成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发中草药的提取技术,开发更为绿色、可持续的中草药提取工艺,提高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率。

除了提取技术的改进,还需要加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标准的制定与审定工作,推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合规应用,降低使用风险。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和局限性,介绍了具体案例,并与化学药剂进行了比较。

文章在结论部分展望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前景,总结了其重要性,并提出了应用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草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进展、应用现状、优势、局限性、具体案例、化学药剂比较、前景展望、重要性总结、应用建议。

1. 引言1.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多方面,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风险,保护水产养殖环境。

加强对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性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病害也日益成为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养殖水体污染,影响养殖环境的质量,还会导致养殖物种的损失和养殖产量的减少,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始探索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潜力,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对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寻找其中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

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多种功效,有望成为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治手段。

研究人员对中草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最佳的使用方式,以确保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效果最大化。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分析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由于水产养殖环境复杂、鱼类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困扰,给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化学药物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的污染、鱼体的残留等,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

中草药因其天然、绿色、药效温和等特点,成为了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1、中草药的选择与筛选中草药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药效和疗效,因此成为了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对中草药的筛选和评价,发现了一些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有效的中草药,比如黄连、板蓝根、苦参、连翘、防风等。

这些中草药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多种功效,而且对水产养殖动物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2、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研究中草药的药效来源于其中的活性成分,因此研究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对于揭示其药效机制、提高其药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等方法,对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黏多糖类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中草药的应用研究针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中草药的应用研究。

以鲤鱼丝核病为例,有研究表明,将板蓝根、苦参和连翘等中草药煎煮后加入鱼缸中,可以有效控制丝核病的发生;而对于鱼冻伤病,加入黄连和黄芪等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可以缓解鱼的疾病症状,提高其存活率。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1、中草药的提取技术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其中的提取物中,因此提取技术对中草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中草药添加剂对对虾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草药添加剂对对虾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福建畜牧兽医第35卷第2期2013年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放养密度加大,养殖环境及水质恶化等原因,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对对虾病害的病因与防治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极大重视,目前养殖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抗生素等药物在进行疾病防治中存在许多缺点,如预防作用弱、有毒副作用、破坏生态平衡等,不能全面有效地防治各种病害。

鉴于此,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免疫学角度对虾病进行防治研究,提高对虾自身非特异免疫力,以达到增强对虾抗病力的目的[1-2]。

中草药对机体生理功能无明显损害、不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安全性好、无药物残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被广为应用。

本试验系采用两种含有中草药的饲料添加剂拌入对虾基础饲料中投喂南美白对虾,刺激其免疫系统,提高其防御能力,进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另外,试验中通过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两种非特异免疫相关的酶类活性的变化,探讨中草药提高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效果以及为免疫增强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1.1试验虾由厦门市某养虾场提供的健康无损伤、体长为8~11cm 的南美白对虾。

1.2试验设计及管理试验设“平安蛋白”、“水产免疫王”两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60尾对虾,每天饲喂2次,按虾体重的3%~4%投饵,投喂给对照组的饲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每日吸污1次,换水1次,换水量约为三分之一;试验期间水温24~26℃,盐度保持在1.007左右,24h 充气,每隔6d 测定1次。

1.3饲料在对虾饵料中分别按比例加入“平安蛋白”、“水产免疫王”,连续投喂25d 。

中草药添加剂配方及用量见表1。

表1中草药添加剂配方及用量2结果与分析2.1中草药对南美白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对两组南美白对虾分别投喂混有免疫添加剂的饵料后,三组对虾血清提取液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见表2。

两个试验组南美白对虾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都明显增强。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1. 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中草药是指经过鉴定,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药材。

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有枳实、苦参、连翘、黄连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功效,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害。

2. 中草药的提取与应用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其根、茎、叶等部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煎、浸泡、蒸馏等。

提取得到的中草药提取液,可以直接添加到养殖水中进行预防和治疗。

还可以制成中草药浸泡剂、水剂、粉剂等不同形式的药剂,便于养殖户的使用。

3.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

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中草药对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也探讨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用药浓度、用药时机等方面的问题,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中草药在鱼类细菌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一些研究发现,枳实、苦参等中草药的提取液对鱼类细菌性病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虾蟹类病毒性病害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研究表明,连翘、黄连等中草药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虾蟹类的感染率,为虾蟹类养殖提供了新的防治方法。

1. 应用前景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草药具有天然、安全的特点,对水产养殖环境和生态没有负面影响。

中草药的提取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于水产养殖户自行制剂使用。

中草药的多样性和多功性,为水产养殖中不同病害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

2. 存在的问题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草药的抗菌、抗病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草药的质量和用药方法的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

中草药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毒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安全评估。

降低盐度、使用中草药,可减少对虾肝肠孢子虫(EHP)感染?

降低盐度、使用中草药,可减少对虾肝肠孢子虫(EHP)感染?

降低盐度、使用中草药,可减少对虾肝肠孢子虫(EHP)感染?1对虾肝肠孢子虫现状2016年,对虾养殖的情况不容乐观,养殖当中的高排塘率、低成活率、养不大、个体不均匀、养殖周期拉长等问题愈演愈烈。

南到海南岛、北到辽宁,大量的养殖对虾中都检测到了肠肝孢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存在。

这些情况说明困扰东南亚、印度对虾养殖的“生长缓慢”的问题,已经开始全面影响中国的对虾养殖,国内的整个对虾养殖行业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近几年,虽然国内各大苗种企业都对出厂的苗种进行肠肝孢虫的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很少能发现肠肝孢虫的存在,但对虾的养殖环境中,肠肝孢虫是普遍存在,由于很难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引起了大规模的感染,造成了总产量的下降,是整个行业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对虾肠肝孢子虫(EHP)的简要知识1、学术界对EHP的分类有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是真菌,还有其他学者认为是单细胞寄生虫。

2、大小1微米左右,和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直径大小差不多。

3、繁殖周期较快,基本在 5 天左右,其繁殖为无性繁殖。

4、主要寄生在对虾的消化系统里,特别是中肠表皮细胞,进一步感染的话,可以寄生在对虾肝胰腺管上皮细胞。

5、除了对虾之间的口口传播,种苗携带也是传播的重要方式。

6、阻碍和影响对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7、已经普遍感染高位池塘以及土池养殖,网上流传的火碱消毒等方式基本无效。

8、养殖池中的肠肝孢子虫数目与养殖的天数成正比,养殖的天数越长,肠肝孢子虫数目越多。

9、养殖的40天左右会是一个高发期,泰国的养殖户为了预防肠肝孢子虫的爆发,使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预防,具有一定的效果。

10、防治的思路不是要杀死肠肝孢子虫,而是控制其数量或者增长速度,控制其在一定的数量水平,使得对虾和肠肝孢子虫可以共存,从而减低肠肝孢子虫的危害。

11、由于肠肝孢子虫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以要加肠肝强对孢子虫代谢产物的控制,减少水体中肠肝孢子虫的数量。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渔业水域环境不断出现恶化的情况,细菌病以及病毒病常有出现,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

市场普遍使用的抗生素或化学药品,使病原菌形成耐药性,无法做出彻底治疗,且药物的使用对人们的食品健康同样产生影响。

在我国的中草药资源十分充足,取材相对较为广泛,中草药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在使用后不会有药物残留,也不会使病原菌具备耐药性,纯天然且几乎没有毒副作用。

对中草药采取合理使用,能够对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造成的病原菌抗药性或药物残留等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充分满足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的严格标准。

中草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水产品的非特异性抗性,增强水产品免疫力,避免疾病的突然爆发,为水产养殖的绿色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1、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使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过针对其药理性状的分析研究,整体上依然存在着不完善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作用的多功能性。

与此同时,不同成分之间的互相作用,增加了运用药理研究方法对中草药进行深入分析的整体难度。

当前,在水产养殖中,关于中草药应用的药理研究可划分成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基于药物化学成分,通过各种提取分离方法,获得有效部位或单一组分,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做出科学研究;第二,基于药性、使用和临床疗效观察做出传统药理学总结;第三,通过对病害病原体采取分离培养,开展单方或是复方提出物的抑菌试验。

药效临床观察的分析研究较为丰富,关于生产阶段产生的病害,或采取单方、或采取复方、部分对组方做出报道,部分则并未对组方内容做出公开。

如草鱼初学并的具体治疗方法,部分寄生虫病的具体治疗研究等。

当前抑菌试验报道很多,不过试验方法则存在相应的区别与差异,最终结果同样产生了相应的区别与差异,普遍采用的是琼脂扩散法还有最低浓度法。

大部分中草药富含丰富糖类,研究相对较为充分的主要包括黄芪多糖、枸杞多糖与茯苓多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
潘开宇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升学系464000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进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已成为进展养殖的“瓶颈”之一。

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在实际生产中,胡乱用药,用禁药的现象专门普遍。

因此如何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此病迫在眉睫。

本文就中草药对中国对虾感染聚缩虫的治疗成效作了初步研究,供宽敞养殖户参考。

对虾的聚缩虫病是对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对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

对虾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

聚缩虫寄附于对虾的体表和鳃等。

对虾寄生聚缩虫后,体表似覆盖一层絮状白毛,消瘦,活动减弱,或在池中不动或在水中缓慢游动,趋光性差,极易沉入水底。

聚缩虫群体较大,常附着在对虾的头甲及腹部、鳃部,呈粘滑的絮状附着物肉眼可见。

严峻阻碍对虾的呼吸、活动和摄食,患病的对虾不摄食、不排粪、不蜕皮,并连续发生死亡。

聚缩虫喜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水体中。

因此,池中的有机物既为聚缩虫提供了食料又提供了附着基。

聚缩虫是通过端纤毛轮的自由游泳体在水中传播的,静水容易使端纤毛幼虫易寄生在附着基上。

当池中有机物的含量则越来越多,聚缩虫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迅速繁育。

严峻时可使对虾幼体聚缩虫的感染率达到85%。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试验用虾为被聚缩虫寄生的中国对虾(体长lOcm-13cm,体重15g-20g),经鳃部镜检确诊为感染聚缩虫。

识别特点:聚缩虫寄生于虾的体表和鳃丝上,破坏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刺激机体分泌大量黏液,鳃辦浮肿,呈灰白色。

2.药物
自中药店采购苦参、大黄、百部、贯众、五倍子,单独粉碎成末,以一定的比例混合。

将中草药用蒸馏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煎煮液的浓度分别为10 mg/L、15mg/L、20mg/L。

3实验方法
实验分成三组。

每组随机取患病中国对虾20尾。

放人120L玻璃缸中,连续充氧曝气,每组浸浴浓度为10 mg/L、15mg/L、20mg/L。

记录实验开始时刻,并随时观看鱼的反应。

预备洁净无划痕的凹玻片,用剪刀剪取鳃丝置于其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虫体变化隋况。

二、结果
1肉眼观看中草药浸泡成效
中国对虾在lO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后,聚缩虫的杀灭成效并不明显。

经3小时后,鳃辦仍旧呈灰白色,在15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1小时后,可见部分虫体从鳃丝脱落,死亡。

2小时后,鳃丝上已见不到虫体。

浸浴的鱼在4天内未显现任何专门现象,在20mg /L的中草药合剂浸泡,0.5小时后,部分鱼开始上窜,呼吸频率加快;两小时后,两尾虾死亡,镜检鳃丝充血,聚缩虫体死亡。

2显微镜下虫体的变化
在凹玻片上滴洒10 mg/L、15 mg/L、20mg/L的药液,从感染聚缩虫的中国对虾体上分离到虫体,用吸管将虫体吸至凹玻片上,显微镜下观看虫体的变化。

浓度为lOmg/L的药液对聚缩虫的作用较弱,3小时后,未发觉死亡虫体,活力不减弱。

在浓度为15mg/L的药液中的虫体,15分钟后挤成一团。

30分钟后,显微结构模糊。

1小时后,虫体结构完全被破坏,胞质流出,凝固。

在浓度为20 mg/L的药液中的虫体,5分钟后虫体结构即完全被
破坏,胞质流出,凝固。

三.讨论
l通过实验,采纳15 mg/L的中草药合剂浸泡,可有效杀灭聚缩虫而不对中国对虾产生毒害。

20mg几的中草药合剂尽管可杀灭聚缩虫,但对中国对虾有毒害。

2.在鱼病防治上,传统杀虫药物如甲醛、硫酸铜等经反复试验,对聚缩虫防治成效尽管不错,然而具有毒副作用;应用中草药,不仅低毒、安全,不易产生耐荮陸,而且成本低、成效娥
3.本试验所用中草药组方是选用驱虫、杀菌成效好同时具有多种活性物质的复方中草药,其中苦参、百部含多种生物
碱,苦参、贯众、百部具有抗寄生蠕虫作用,大黄、五倍子等含鞣质的中草药具有收敛止血、止泻、抗菌等作用,此外,也可作生物碱的解毒剂.因此这些中草药配伍科学,并目试验结果证实本中草药组方对中国对虾聚缩虫病防治成效好。

4.聚缩虫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要紧靠虫卵和幼虫传播,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5℃,该病要紧在春末夏初季节较为流行,是养殖鱼虾类苗种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聚缩虫病的防治工作应以防为主,加强对水体的消毒。

长期使用硫酸铜等化学杀虫剂容易产生耐药性,在实际生产中,定期投喂添加中草药合剂的饲料,可有效防止聚缩虫在中国对虾的寄生感染。

《中国水产》09、3 优质苦瓜“大肉一号”栽培技术
何金妹(福建省邵武市农科所 354000)
随着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特种蔬菜的生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促进了特种蔬菜市场的日趋活跃。

而苦瓜作为特种蔬菜,兼具食用、营养、治疗、保健等作用,进展前景宽敞。

为促进闽北苦瓜种植业的进展,2007年邵武市农科所对优质苦瓜“大肉一号”进行示范种植。

现小结如下。

1 特点特性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大肉一号苦瓜系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为进展南菜北运及外向型蔬菜而定向育成的优良新品种。

该品种早熟、丰产、抗病、耐热、耐肥,食味甘脆微苦,品质好。

在邵武市种植,3月中旬播种,10~15 d出苗,4月中旬移植,5月上旬现花,5月中旬结果,6月初采收,采收期可延长至10月份。

侧蔓较发达,平均果长25 cm,直径7—10 cm,最长果达35 cm。

平均单果重约400 g,最大单果重达l kg以上。

2栽培技术
2.1 培养壮苗
大肉一号苦瓜在闽北种植宜3月上中旬播种。

播前用菜地土、火烧土、腐熟鸡粪混合平均,过筛制成营养土,利用营养钵育苗,每钵播1粒饱满种子,保证幼苗健壮生长,苗龄操纵在30-35 d。

2.2 定植
苦瓜为喜温耐肥作物,定植前需施足底肥。

大田每667 m2用优质有机肥(如腐熟鸡鸭粪等)3 t左右、硫酸钾复合肥25 kg平均撒施,然后整成畦面宽60 cm、高15~20 cm的小高畦(畦带沟宽1.2 m),定植前5~7 d铺上地膜。

单行种植,株距60 cm,每667 m2定植952株。

定植后插入字架,及时搭盖棚架(棚高1.8—2.O m)以供苦瓜攀缘。

2.3 田间治理
大肉一号苦瓜分枝力强,移植后10 d左右现第
1侧蔓。

大田生产可从下部选2—3条粗蔓,绑蔓上架,其余侧蔓全部打掉。

苦瓜根系比较发达,植株生长势较强,结瓜期需肥水较大。

待第1个瓜坐住并开始膨大后,依照生长需求进行不定期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一样每667 m2用尿素10.15 kg或碳酸氢铵20~25 kg浇施。

平常对老、弱、病、残叶要及时摘除,以利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发生。

2.4 病虫防治
苦瓜抗病性较强,病害少,生长后期有叶霉病、花叶病、白粉病等发生时,可喷甲霜灵锰锌、复康旺、病毒A等药物防治。

红蜘蛛可用卵螨克星防治。

采收前1周停止用药。

2.5 适时采收
苦瓜要紧以菜用为主,一样在青嫩时采收,过早不利高产,阻碍经济效益;过迟则阻碍食用品质。

前期每隔2 d采收1次,在挂果盛期坚持每天采收1次。

一样在早上采收,以确保新奇。

何金妹,女,1967年生,农艺师。

《福建农业科技》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