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地理
乡村初中地理教学浅谈

乡村初中地理教学浅谈宣汉县凉风乡中心校地理教师:杨贤勇本人一直从事乡村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目前有很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不感兴趣、不愿意学,究其原因,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不当起着很大的影响,而从农村学生自身的角度看他们普遍认为:第一,学校对地理课不重视,相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而言,地理课显得不重要,对升学没有多大意义;第二,地理知识学起来太麻烦,天文气象、人地关系等知识对于地理知识相对贫乏的农村学生来说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教师讲课不生动,教师不能采用必要的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就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四,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加之目前中考取消地理考试,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向素质教育转轨,但是当前的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存在,不论是社会上还是农村学校,的确还有一部份人至今对乡村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杂课”,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得好坏无关紧要,因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是主站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个人的基本功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的视觉、听觉艺术手段,激励学生自觉动手动脑,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首先,学生初次接触地理课,在地理课的绪论学习中不能走过场,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师要怎样才能把学生引进地理知识学习的大门呢?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抓住绪论部分,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生产邮电交通,到与国际交流合作友好往来,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不能继续走“南辕北辙”的老路。
宣汉地质地貌

宣汉地质地貌第一节地质宣汉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古生代的志留系,二迭系地层,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中生代的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约占96%;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约占1%。
地质构造可分为两类:一、北西向弧形构造。
由走向近似平行的北西向褶皱和压性或压扭性断层组成,以褶皱为主。
区域上属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范畴。
二、新华夏构造。
主要构造形迹有:1、黄金口背斜,从罗家坪向北东至石铁乡境,全长45公里;2、七里峡背斜,由三河乡向南西经七里峡延至大竹县境,县内长约30公里;3、双石庙背斜,由东乡镇熊家沟、双石庙月儿梁一带,北东向,全长约28公里。
第二节地貌海拔277米。
按地貌形态可分为3区:一、丘陵河谷区,约占县境在四川地貌区划中属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和盆北低山区、盆东平行岭谷区的一部分,以低山和低中山为主。
低山、中山面积占全县总幅员的90.2%。
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由西南向东北抬升,海拔最高处为东北龙泉乡的大团包山,海拔2458米;最低处为西南君塘镇与通川区交界处的州河河床,全县总幅员的9.8%;二、低山区,约占25%;三、低中山区,约占65.2%。
按地貌类型分为:一、平坝。
主要分布在前、中、后河,州河及双溪河沿岸一、二级阶地上。
约占全县总幅员的5.56%;二、台地或高阶台地。
主要分布于河谷两侧,紧靠平坝、一、二级阶地上及河谷平坝与沟谷溪流交汇处,成为洪积台地和高阶台地。
约占4.15%;三、浅丘陵。
分布于西南部的红岭、君塘、明月、大成、东乡镇、天生、柏树一带,河谷、低山前也有零星分布。
约占2.35%;四、深丘陵。
分布于县境西南及前、中、后河和冲沟两侧,因平坝与山地分割开而独立的丘陵地貌类型。
约占2.81%;五、低山。
主要分布于东林、隘口、柳池、新华、土黄一带以及上峡、芭蕉部分地区,约占55.58%;六、低中山。
分布于东北部、东南部边缘山地和茶河、峰城红峰三个高台地区。
约占18.94%;七、山原。
分布于红峰、峰城、老君、茶河、柳池、明月等地。
宣汉三墩火灾事故原因

宣汉三墩火灾事故原因在我们生活中,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012年1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宣汉县的三墩火灾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这场火灾造成了16人死亡,8人受伤,给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悲惨的火灾事故?我们需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宣汉三墩火灾事故的原因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出火灾防范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预防和处理类似事故提供重要参考。
1. 火灾发生地点及背景宣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川东北经济带的中心县。
宣汉县总面积约为4264.3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地面积的77.9%。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该地区的火灾防范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2012年1月5日,一场大火在宣汉县三墩乡王家湾村爆发,70多间房屋被烧毁,16人死亡、8人受伤。
由于事发地点为山区,所以在火灾发生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赶到,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2. 气象条件根据当时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事发当日宣汉县天气寒冷,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左右,寒冷的天气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也成为了火灾发生后救援的一个重要背景条件。
3. 人为因素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宣汉三墩火灾事故也不例外。
据初步调查,这场火灾的起因可能是因为一名市民在家中使用煤火炉取暖时引发了火灾。
同时,由于当时当地的消防设施设备较为简陋,且山区地形复杂,缺乏有效的灭火设备,使得这场火灾蔓延迅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火灾防范意识的薄弱也是导致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山区,由于地理原因,通讯设施不便,信息不畅通,很多居民在遇到火灾时无法及时报警求助,而居民对于火灾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火源、如何使用灭火器等基本知识了解不足,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宣汉县地处山区,气候寒冷,燃煤等取暖方式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取暖方式。
宣汉县的巴山大峡谷地层褶皱秘密(原名百里峡

巴山大峡谷| 地层褶皱的秘密中国国家地理2016-01-14 18:01点击上方“中国国家地理”订阅微信!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很多大山的山体上都有一种褶皱形态。
在大多数时候,褶皱专供地质地理学家们研究,并不为世人所关注。
但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的巴山大峡谷(原名百里峡),山体褶皱连续分布长约70公里,形态丰富,既是地质奇观,又极具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些山体上的褶皱,将隐藏地下的地壳运动的秘密,呈现在世人面前。
选编于《中国国家地理》撰文/李忠东摄影/黄文志等在构成四川山川格局的地貌单元中,秦岭—大巴山地很容易被四川人忽视。
这里虽然群山连绵,但和西部的横断山脉相比仍显微不足道,况且山地横跨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并非四川专属,所以易被川人视为偏远之地。
但在地理学界,秦岭—大巴山确实是重要的地貌单元以及地壳运动活跃区。
人们在欣赏地表上的山川河流时,很少去关注和了解这些地貌格局形成的原因。
对普通人来说,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所看到的地貌是地壳地质构造运动的结果,而这些地质运动深藏地下,不易被观察。
而位于秦巴山地南麓的巴山大峡谷是个例外,长约70公里的峡谷奇峰列峙,崖壁上发育着各种褶皱,这些褶皱里藏着亿万年来地壳运动的秘密。
在巴山大峡谷可以看到秦巴山地褶皱隆起成山的演化过程和许多生涩难懂的地质术语相比,褶皱要好理解得多,因为它也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名词,如衣服褶皱、皮肤褶皱,这是指衣服或皮肤受外力影响所发生的变形和弯曲。
地质上的褶皱也是一种变形或弯曲,只不过介质换成了构成地球的岩石,外力则是地壳运动。
巴山大峡谷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东北部的一条峡谷,地处秦巴山地南麓,在地质上这里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这条著名的造山带,横亘在我国大陆的中部,向西与昆仑山和祁连山造山带相连,向东被著名的郯庐断裂(这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东北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断裂带)所截,东西延绵2000公里,成为我国大陆的脊梁。
宣汉气候

宣汉气候
宣汉县属于亚热带湿Array润季风气候,主要为两
类:川东岭谷中海拔
500m以下的丘陵谷地
和平坝,属中国中亚热
带四川气候区,光热水
充沛,冬暖、春早、夏
热、秋凉,无霜期长;县北部属中国北亚热带秦巴气候区,海
拔高差大,垂直气候带明显。
光、水充足,热量不足,春迟、
秋早、夏凉、冬长,无霜期短。
县今年平均气温为16.8℃,
平均降水量为122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18.0mm,年日
照平均为1462.5小时。
县地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80米,
最高海拔2349米、最低海拔277米,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
分田”。
耕地面积85.9万亩,其中田50.74万亩,旱地35.16
万亩。
四川省宣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2022级高二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留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2.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进展状况表”,读表回答1~2题。
年份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公顷)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1.20世纪70年月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快速扩大的主要缘由是()①气候变暖,降水削减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实行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进展浇灌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3~5题。
3. 简洁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4. 依据图中信息及相关学问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盛蕾期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C.9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低于6月份D.6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5.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①近海赤潮灾难②人口分布③海上石油污染④工业生产总值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6~7题。
南朝宋地理表

1城武县.2冤句县.3单父县.4城阳县
14南濮阳郡辖2县
1廪丘县.2榆次县
15南泰山郡辖3县
1南城县.2武阳县.3广平县
16济阳郡辖2县
1考城县.2鄄城县
17南鲁郡辖2县
1鲁县.2西安县
3徐州辖15郡.46县.治彭城县
1沛郡辖3县
1萧县.2相县.3沛县
2济阴郡辖3县
1睢陵县.2定陶县.3顿丘县
14湘州辖10郡.66县.治临湘县
1长沙郡辖7县
1临湘县.2醴陵县.3浏阳县.4吴昌县.5罗县.6攸县.7建宁县
2衡阳郡辖7县
1湘西县.2湘南县.3益阳县.4湘乡县.5新康县.6重安县.7衡山县
3桂阳郡辖6县
1郴县.2耒阳县.3南平县.4临武县.5汝城县.6晋宁县
4零陵郡辖7县
1泉陵县.2洮阳县.3零陵县.4祁阳县.5应城县.4楼烦县
8江州辖10郡.68县.治浔阳郡
1寻阳郡辖2县
1柴桑县.2松滋县
2豫章郡辖12县
1南昌县.2新淦县.3丰城县.4建城县.5望蔡县.6吴平县.7永修县.8建昌县.9豫宁县.10康乐县.11新吴县.12艾县
3鄱阳郡辖6县
1广晋县.2鄱阳县.3余干县.4上饶县.5葛阳县.6乐安县
2竟陵郡辖6县
1苌寿县.2竟陵县.3新市县.4霄城县.5新阳县.6云杜县
3武陵郡辖10县
1临沅县.2龙阳县.3汉寿县.4沅南县.5迁陵县.6辰阳县.7舞阳县.8酉阳县.9黚阳县.10沅陵县
4巴陵郡辖4县
1巴陵县.2下隽县.3监利县.4州陵县
5武昌郡辖3县
1武昌县.2阳新县.3鄂县
6西阳郡辖10县
1西阳县.2西陵县.3孝宁县.4蕲阳县.5义安县.6蕲水左县.7东安左县.8建宁左县.9希水左县.10阳城左县
达州乡土地理参考资料

达州地理达州概况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地处东经107°29 至108°22,北纬30°22至32°20之间。
北与陕西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的广安市相连,东与重庆市相连,西与四川的巴中市、南充市相邻。
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这里交汇,210、318国道、达渝高速公路、河市机场等,织就了东西对接、南北对流的交通网络。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代管省辖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达州是原达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设立达川地区,1999年撤地成立达州市。
达州曾养育过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著名思想家唐甄等一代名流。
达州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国名将。
达州交通便捷,商贸活跃。
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河市机场复航后可直达成都、武汉、西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2小时以内就直通重庆,到成都也仅需3个半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今日达州,已建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
1、自然地理
我县位于东经107°22′30″至108°32′20″,北纬31°06′31″至31°49′02秒。
北靠万源;东邻城口、开县;南邻开江;西连达县、通川区;西北部与平昌隔沟相望。
全县幅员面积约4270平方公里,地处大巴山南麓,四川东北边绿山区,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大(2180m=2458m-278m),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
海拔500至800m为山地北亚热带气候,气候资源较优;海拔800至1500m的山区为山地暖温热带气候,气候资源较差;县东部自由鸡畅海拔1500m,以上地区为山地中温带气候,气候资源差。
2、气候特点
我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为两类:川东岭谷中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谷地和平坝,属中国中亚热带四川气候区,光热水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县北部属中国北亚热带秦巴气候区,海拔高差大,垂直气候带明显。
光、水充足,热量不足,春迟、秋早、夏凉、冬长,无霜期短。
县今年平均气温为16.8℃,平均降水量为122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18.0mm,年日照平均为1462.5小时。
建议县政府“十二五”发展机制培训以下内容:/rentiyishu/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自然灾害综合防御体系;进一步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和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监测系统建设,着重提高对洪涝、干旱等我市易发、频发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密切监测各类灾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灾害,各项应急抢险和救助措施及时到位。
全面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着重加强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防震减灾体系、农林草生物病虫防治体系、雷电灾害防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