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对峙

合集下载

冷战时期的对峙与冷战思维

冷战时期的对峙与冷战思维

冷战时期的对峙与冷战思维冷战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对峙。

这场对峙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更重要的是两国的思维方式也出现了鲜明的分歧。

冷战思维是指在冷战期间各国形成的一种思想模式,它不仅影响了两国关系,也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峙的背景与原因冷战的对峙始于二战后,当时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站在了全球事务的中心舞台上。

但两国在理念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美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主张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而苏联则奉行社会主义制度,主张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

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对立。

二、冷战思维的主要特点1.双方的绝对化思维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对对方持有绝对化的看法。

美国视苏联为“邪恶帝国”,将其视为世界上的最大威胁;而苏联则将美国视为“帝国主义”的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头号敌人。

这种绝对化思维使得双方对彼此充满了敌意和恐惧。

2.冷战思维的零和博弈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思维模式都倾向于零和博弈,即一方的利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

在这种思维下,双方争夺全球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竞争与对抗,如军备竞赛、间谍活动等。

3.全球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思维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对峙,更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决。

美国代表着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苏联代表着社会主义的阵营。

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导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和压力中。

三、冷战思维的影响1.全球极权主义崛起冷战思维导致了全球各地的政治乱象,许多国家纷纷倾向于威权主义和独裁主义,以便通过强硬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生存。

这些国家借鉴了美苏两国对抗时的战略和思维模式,使得全球的政治秩序更加混乱。

2.经济全球化的难题冷战思维导致了世界上东西方两大经济体系的割裂。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则崇尚计划经济。

这种分割限制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冷战中的对峙_冷战中的对峙 的教学设计

冷战中的对峙_冷战中的对峙 的教学设计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徐子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即“冷战政策”和“美苏争霸”。

“冷战政策”主要讲了美苏冷战的形成。

二战后初期,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其具体表现是,在政治方面,美国推行干涉别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它是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

在经济方面,美国实行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也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相对抗。

于是,形成了两极格局对立的格局。

在亚洲,先后发生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讲述了自赫鲁晓夫执政以后直至苏联解体的美苏关系。

这一时间较长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是美攻苏守。

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霸开始。

但苏联的实力还比较弱,美国占据优势,具体表现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苏联方面做出了让步。

但双方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一场核战争终于避免。

教材以一段小字讲述了这一事件。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到80年代初,特点是苏攻美守,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此时的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尼克松1969年上台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从越南撤军、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而苏联则采取了战略进攻,把中东、非洲和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重点,于1979年占领了阿富汗。

第三阶段为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缓和。

面对军事、经济上的沉重负担,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美国面对沉重的债务和西欧、日本的经济竞争,也同意实行有限的缓和。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结束。

二、教学对象分析讲授此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世界历史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世界历史知识,在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本课知识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前身和基础,很多学生对此感兴趣,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课外的时事政治的基础,有利于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中的对峙


开始

美国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里根
戈尔巴乔夫
结束:
年,
解体,
结束。
原因:20世纪50年代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取得平等地位,企图 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表现:美苏争霸世界简表(三个阶段)
时期


原因
苏联的经济和军 事实力远不及美 国
两极 格局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冷 战
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 国 等 采取了 含义:对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出台 (开始标志)
, 但 ,以 年 月。 。 人物

带领 。
国家,
时间:
政 表现
内容:宣称 ,以
。他提出的
政策,后称
意义: 出台,标志着 正式破裂、 开始。 策 2)经济上:推行了 “ ” 计划 3)军事上:建立了 。(苏联采取 的措施,成立了 。标志 形成。)
启示: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综合国 力的强弱。 争霸活动既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 又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美国
冷 战 中 的 对 峙
苏联
冷战 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 资本 主义 政策 阵营
军事表现:北约组织
(开始) 政治表现:杜鲁门主义
争 三个阶段,互有攻守 霸
华约组织 社会主义阵营
两 极 格 局 形 成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你认同吗?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冷战政策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冷战?美国为何要发起冷战?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历史九下14课笔记

历史九下14课笔记

历史九下14课笔记一、冷战中的对峙。

1. 冷战政策。

- 定义。

-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 背景。

-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产生矛盾。

- 表现。

-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 内容: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 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 内容: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 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 军事上:北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 成立: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它是一个军事同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 影响:北约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 两极格局的形成。

- 华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 背景:为了应对北约的威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 影响: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美苏争霸。

1. 时间。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2. 阶段及特点。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 - 60年代初期)-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 事件:- 缓和:1955年,苏联和西方国家签订了对奥和约,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状态,奥地利恢复了主权。

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对峙

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对峙

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对峙冷战时期是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即美国和苏联之间存在着长期而紧张的对峙。

这场对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更涉及到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将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冷战时代东西方对峙的情况。

一、政治对峙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对峙。

其中,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领导地位成为这场对峙的核心。

双方相互支持各自意识形态下的盟友,使得世界分为东西两个阵营。

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的经济重建,以确保这些国家能够避免转向共产主义。

而苏联则通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加强与东欧国家的联盟,以对抗美国的影响力。

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争斗不断,使得全球局势陷入了长时间的对立状态。

二、军事对峙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在军事上的对峙表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和苏联都发展了核武器,并进行了核军备竞赛。

这种对峙导致了世界各地核武器的扩散,使得全球安全形势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除了核军备竞赛,美国和苏联还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代理战争来展示实力和争夺利益。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重要表现。

而古巴导弹危机更是将世界推至核战争的边缘,形成了双方军事对峙的高潮。

三、经济对峙经济方面,东西方两大阵营也展开了激烈的对峙。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重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以拉拢这些国家抵制苏联。

苏联则通过成立经互会和成立自己的经济体系,以抗衡美国。

东西方两大阵营在经济上进行着竞争和争夺。

双方通过贸易战、技术竞争和冷战期间的一系列经济制裁等手段来制约对方的发展。

这种经济对峙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争夺对象。

结语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对峙是二十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篇章。

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美国和苏联展开了长期而紧张的对峙,世界局势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中的对峙》

“国家导弹防御”系 国家导弹防御” 国家导弹防御 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苏联在80年代又发生了什么事? 苏联在80年代又发生了什么事?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失败 ——失败
美 国
苏 联
• 1991 •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50年代中期 50年代中期 --60年代末 --60年代末 60
古巴导弹危机
赫 鲁 晓 夫
肯 尼 迪
Russia
America
• 70年代 70年代 洲际导弹数量 1968年 年 美:1054枚 枚 苏:858枚 枚 苏:1400枚 枚
1978年 美:1054枚 年 枚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攻打越南 美国经济危机
苏 联 胜
TMD NMD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战区导弹防御” 战区导弹防御 Theatre Missile Defence
1、地区冲突 2、民族矛盾 3、宗教纷争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二、世界政治格局
• 1、一战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体系 • 2、二战后:_______格局;(美苏联争霸) 格局;(美苏联争霸) 、二战后: • 两极 格局;(美苏联争霸 • 3、现在:一超(美国)多强(• 欧盟 、中国、 、现在:一超(美国)多强(_____、中国、 日本和_______) 日本和 • 俄罗斯 ); • 4、未来格局是多极化格局; 多极化格局 、未来格局是多极化格局; • • 5、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_____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实力 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科索沃一片农田里发现的一枚北约投下的BL 在科索沃一片农田里发现的一枚北约投下的BL A/B集束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 集束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 U-97 A/B集束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这种炸弹 是国际上禁止使用的。 是国际上禁止使用的。

原创1: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原创1: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对峙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 战”时有发生。
“冷战”的终结
二、美苏争霸
读一读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 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 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 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 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 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 住,……但是,谁也听不进。” 说一说 阅读上述演说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读一读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 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 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 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议一议 阅读上述文字,讨论下列问题: 1、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其实质是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2、为了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杜鲁门政府采取的重 大措施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
读一读 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做一做
阅读上面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抢答下面问题:
1、图例中的“A组织”是_北__大__西__洋__公_约__组织; 图例中“B组 织”__华__沙__条__约_____组织。 2、从图中可以看出“A组织”和“B组织”的范围各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 之间“冷战”开始。它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转 折点,美国开始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中的对峙

两极格局结束
思考: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因素在困扰着孩子们?
1、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2、恐怖主义威胁人类 3、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阿富汗战争
叙利亚战争
思考:为了让孩子们眼中真正闪现幸福、纯真的 眼神,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1、采取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地区间的冲突 2、全球联合反对恐怖主义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材料二:“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 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 美元,88%为赠款。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 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马歇尔 计划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 合,但西欧各国也逐渐被纳入美国反共反苏和争霸世界的战略轨 道。—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药方”的实质是:
图说历史一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 势?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 物 分别是谁?
这一时期特点是:美国占优势
合作探究三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 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 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 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 其他秘密渠道:……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 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 , 并且保证今后不再 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 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 的军事对抗。-刘金质著《冷战史》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要使学生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理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水平: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

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水平。

提升学生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

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4月双方在易北河会师。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增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
分析美苏对峙的原因。

“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协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但增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以下知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

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