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有效载荷_主题创新报告_20130910

合集下载

侦察卫星工作总结范文(3篇)

侦察卫星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侦察卫星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报告将对我国侦察卫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侦察卫星工作取得的成果1. 技术创新(1)卫星平台技术:我国侦察卫星采用高可靠、高性能的卫星平台,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和长期在轨运行能力。

(2)有效载荷技术:侦察卫星搭载了多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如光电侦察、合成孔径雷达、电子侦察等,实现了对地球表面、空间目标的全面侦察。

(3)测控技术: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卫星测控系统,确保侦察卫星在轨运行稳定,提高了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

2. 任务执行(1)国家安全:侦察卫星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监控了周边国家的军事动态,提高了我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2)军事斗争:侦察卫星为我国军事斗争提供了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为作战指挥和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3)经济建设:侦察卫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 国际合作(1)卫星技术出口:我国侦察卫星技术已出口到多个国家,为我国航天产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2)卫星发射服务:我国为多个国家提供卫星发射服务,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航天市场的竞争力。

二、侦察卫星工作存在的问题1. 技术瓶颈(1)卫星平台技术:部分卫星平台技术仍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复杂空间环境的挑战。

(2)有效载荷技术:侦察卫星有效载荷的性能仍有待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任务需求。

(3)测控技术:卫星测控系统仍需优化,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稳定性。

2. 资源配置(1)卫星数量不足:我国侦察卫星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任务需求。

(2)卫星寿命有限:部分侦察卫星寿命较短,需要加大卫星更新换代力度。

3. 国际竞争(1)技术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侦察卫星技术仍存在一定差距。

有效载荷方案

有效载荷方案

有效载荷方案第1篇有效载荷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效载荷技术在各类航天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有效载荷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利用,结合项目需求,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有效载荷的选型、设计、制造、测试及运维等环节,确保合法合规,提高航天器整体性能。

二、方案目标1. 确保有效载荷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2. 保证有效载荷设计与制造质量,满足性能指标要求;3. 规范有效载荷测试流程,确保测试覆盖全面、结果可靠;4. 提高有效载荷运维效率,降低故障率。

三、方案内容1. 有效载荷选型(1)根据项目需求,明确有效载荷的功能、性能、质量、体积、功耗等指标要求;(2)开展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筛选符合要求的有效载荷技术;(3)组织专家评审,对候选有效载荷技术进行评估,确定最终选型。

2. 有效载荷设计(1)依据选型结果,开展有效载荷详细设计,明确设计输入;(2)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确保设计合法合规;(3)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原则,提高设计可靠性和可维护性;(4)开展设计评审,确保设计输出满足项目需求。

3. 有效载荷制造(1)选择具备资质的制造商,签订制造合同;(2)监督制造商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工艺进行生产;(3)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件进行质量把关,确保制造质量;(4)组织中间验收,对制造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4. 有效载荷测试(1)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方法、设备、人员等;(2)按照测试方案开展有效载荷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等测试;(3)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有效载荷性能指标;(4)编制测试报告,总结测试结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5. 有效载荷运维(1)制定有效载荷运维规程,明确运维职责、流程和措施;(2)建立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故障处理效率;(3)定期开展运维培训,提高运维人员技能水平;(4)收集运维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优化运维策略。

四、方案实施与监督1. 设立项目组,明确各阶段责任人;2.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任务要求和验收标准;3. 强化过程监督,对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4. 定期组织项目汇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5. 验收合格后,对项目进行总结,形成经验教训。

张衡-1卫星的先进有效载荷

张衡-1卫星的先进有效载荷

张衡-1卫星的先进有效载荷司轩【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11-15)【作者】司轩【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的张衡-1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为未来建立地震前兆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进行技术准备。

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

根据地震电磁辐射及其传播特征,张衡-1卫星配置了3类8种有效载荷:一是探测电磁场的有效载荷,包括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和电场探测仪;二是探测等离子体的有效载荷,包括等离子体分析仪、朗缪尔探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掩星接收机(GNSS掩星接收机)和三频信标机;三是探测高能粒子的有效载荷,包括高能粒子探测器等。

同时,根据相关国际合作协议,卫星上还安装有意大利提供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奥地利提供的绝对磁场校准装置,其中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与中方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互为补充,联合完成空间高能粒子的探测;奥地利绝对磁场校准装置为中方研制载荷的磁通门磁强计提供校准。

张衡-1卫星2 探测电磁场的有效载荷高精度磁强计高精度磁强计由磁通门磁强计和绝对磁场校准装置组成。

高精度磁强计采用我们最熟悉的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线圈系统,在电和磁的交替感应过程中将空间磁场的信息调制为最终的电信号;绝对磁场校准装置利用铷87原子与磁场有关的量子效应进行磁场测量。

第一种可以准确测量磁场方向,第二种可以准确测量磁场大小,两种结合就可以准确测量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也就是磁场“矢量”。

高精度磁强计的探测非常灵敏、准确。

它灵敏到可以分辨出背景磁场百万分之一的信号,打个比方说,相当可以分辨一只蚊子落在人身上产生的重量变化;它的准确度可以优于0.5nT,相当于对一辆轿车的长度测量准确度精确到一根头发。

地球可以近似为一个巨大的磁铁,产生的磁场保护了地球免受太阳风的破坏,同时它在太阳风吹动下也会发生变形。

气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气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SSPA )
类型 优点 行波管放大器 单级放大倍数高、带宽高、 效率高、可承受的工作环 境温度高 寿命低、非线性特性比较 差、高压电源可靠性差 固态放大器 体积小、质量轻、线性度 好、可靠性高
缺点
功率低、带宽较窄
3、极轨气象卫星 的有效载荷
极轨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也叫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 星,其轨道在地球上空800-1000公里 之间,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运行周 期约115分钟,我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 星就是极轨气象卫星。其优点是覆盖全 球,观测领域广阔。
收集资料 制作天气图
国家气象台的计算机将得到天气图,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数值 预报图。
数值预报
分析资料 天气会商 预报服务
数值预报图图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收集资料 制作天气图
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和数值预报图,了解大气的未来状态, 综合分析判断后,做出未来不同时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
分析资料 天气会商 预报服务
极轨气象卫星有效载荷的主要配置
有效载荷
成像仪器
探测仪器
空间环境 监测仪器
数据传输 系统
扫 描 辐 射 计
中 分 辨 率 成 像 光 谱 仪
微 波 成 像 仪
大 气 垂 直 探 测 仪
臭 氧 探 测 仪
地 球 辐 射 收 支 仪
高 能 粒 子 探 测 仪
辐 射 计 量 仪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
扫描辐射计是一种光机扫描式成像遥感
地球辐射收支仪
地球辐射收支的探测是监测、研究和预测地球气候变化,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地球 辐射收支仪包括太阳辐照度检测仪和地球辐射探测仪两部分组成。
臭氧探测仪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臭氧层阻挡紫外 线臭氧层阻挡紫外线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 线的伤害。臭氧探测仪包括臭氧总量探测仪和臭氧垂直探测仪两种。臭氧总量探测仪测量大气臭 氧总量的全球分布,臭氧垂直探测仪测量星下点臭氧总量及垂直分布。

211014288_国外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综述

211014288_国外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综述

㊀V o l.32㊀N o.1㊀11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S P A C E C R A F TE N G I N E E R I N 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㊀第1期㊀2023年2月国外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综述王久龙㊀徐晨阳㊀曾文彬㊀蔡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㊀130033)摘㊀要㊀分析了搭载有效载荷的概念,给出了宿主卫星平台与搭载有效载荷的接口关系,阐述了搭载有效载荷在降低航天成本㊁分散任务风险及实现快速发射等方面的优点和挑战;调研了近年来国外搭载有效载荷在遥感成像㊁卫星通信㊁定位导航㊁导弹预警等领域的发展现状,梳理了几个代表性的搭载有效载荷项目的发展背景㊁系统组成㊁技术指标,如商业搭载红外有效载荷㊁广域增强系统㊁专用超高频通信有效载荷㊁天基杀伤评估系统;分析了搭载有效载荷在天基侦察㊁预警探测卫星通信系统㊁高轨空间态势感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制定平台与载荷标准化接口㊁建立合理有效载荷价格模型等建议.关键词㊀搭载有效载荷;宿主卫星;卫星通信;天基杀伤评估;态势感知;价格模型中图分类号:V474 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D O I:10 3969/j i s s n 1673G8748 2023 01 016R e v i e w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o r e i g nH o s t e dP a y l o a d sWA N GJ i u l o n g㊀X U C h e n y a n g㊀Z E N G W e n b i n㊀C A I S h e n g(C h a n g c h u n I n s t i t u t e o fO p t i c s,F i n eM e c h a n i c s a n dP h y s i c s,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C h a n g c h u n13003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c o n c e p t o f h o s t e d p a y l o a d s i s a n a l y z e d,t h e i n t e r f a c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h o s t s a t e l l i t e p l a t f o r m a n d p a y l o a d si s g i v e n,a n d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p a y l o a d si n r e d u c i n g a e r o s p a c ec o s t s,d i s p e r s i n g m i s s i o nr i s k s,a n da c h i e v i n g r a p i dl a u n c ha r ee x p o u n d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 o f f o r e i g nh o s t e d p a y l o a d s i n t h e f i e l d s 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i n g,s a tGe l l i t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p o s i t i o n i n g a n d n a v i g a t i o n,a n dm i s s i l e e a r l y w a r n i n g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i s i nGv e s t i g a t e d,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c k g r o u n d,s y s t e m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t e c h n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o f s e v e r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c o mm e r c i a l p a y l o a d p r o j e c t s a r e r e v i e w e d,f o r i n s t a n c e,c o mm e r c i a l l y h o sGt e d i n f r a r e d p a y l o a d,w i d e a r e a a u g m e n t a t i o n s y s t e m,UH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p a y l o a d,s p a c eGb a s e d k i l l a s s e s s m e n t.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so fh o s t e d p a y l o a di ns p a c eGb a s e dr e c o n n a i s s a n c ea n d e a r l y w a r n i n g d e t e c t i o n,s a t e l l i t e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G E O s p a c es i t u a t i o na w a r e n e s sa n d o t h e r f i e l d s a r e a n a l y z e d.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s u c h a s f o r m u l a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i nGt e r f a c eb e t w e e n p l a t f o r ma n d p a y l o a d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r e a s o n a b l e p a y l o a d p r i c em o d e l.K e y w o r d s:h o s t e d p a y l o a d;h o s t s a t e l l i t e;s a t e l l i t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p a c eGb a s e dk i l l a s s e s s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l a w a r e n e s s;p r i c em o d e l收稿日期:2022G09G22;修回日期:2023G01G10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资助项目(2019226)作者简介:王久龙,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光电载荷总体设计.E m a i l:w a n g j i u l o n g@c i o m p.a c.c n.通讯作者:蔡盛,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空天地一体化光电对抗.E m a i l:c a i s h e n g@c i o m p.a c.c n.㊀㊀近几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产业的日益扩大,以低轨巨型星座[1]为代表的商业航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天得到迅速推进,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时代已经来临.同时,为保持太空优势和太空行动自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全面调整了太空发展策略[2],提出以下一代太空体系架构㊁ 黑杰克 项目等为典型代表的计划,改变了以往以大型复杂单星为主的模式,将建设重点转向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灵活㊁弹性㊁敏捷的低轨星座.搭载有效载荷已经成为太空体系弹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推动相关技术发展,美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2010年,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强调要联合采办可靠㊁进度符合政府要求,且费效比高的航天发射服务和搭载有效载荷,明确提出鼓励政府发展搭载有效载荷,提高空间态势感知和轨道碎片的监测能力.2011年,美国波音㊁洛马㊁劳拉㊁轨道科学㊁欧洲卫星协会㊁国际通信卫星㊁铱星等7家公司发起成立搭载有效载荷联盟,旨在架起政府和私营企业的沟通桥梁,促进搭载有效载荷的实施.2013年,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开展了搭载有效载荷的应用研究,建立了基于搭载有效载荷的天基局部空间态势感知架构,将搭载有效载荷放置在宿主卫星平台前后方,以对局部空间区域进行长期观测,实现威胁自感知㊁目标检测和碰撞预警,为实现天基态势感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3].2015年,美国空军发布«在商业卫星上搭载军用载荷指南»[4],分析了在商业卫星上搭载有效载荷面临的挑战,成立搭载有效载荷管理办公室,简化相关项目的授予流程,促进商业卫星搭载空军有效载荷的实施.2018年,基于通用仪器接口项目,N A S A联合空军空间和导弹中心的搭载有效载荷办公室以及航天公司发布«搭载有效载荷接口指南提案»[5],描述了搭载有效载荷与宿主平台之间的接口协议,包括尺寸㊁质量㊁功率和传输速率,旨在为相关组织开发基于低轨或高轨卫星有效载荷提供标准.为了研究搭载有效载荷的发展现状和军事应用价值,本文系统性的梳理了搭载有效载荷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典型项目的系统概况㊁指标参数,并提出相关建议.1㊀搭载有效载荷概念搭载有效载荷[6]是指除主要载荷外搭载在卫星平台上的㊁为满足特殊需求而设计的额外载荷(如转发器㊁传感器或者其他星载设备).搭载有效载荷与主要有效载荷共用一个卫星平台,使用户能够快速高效且低成本的将有效载荷送入太空.在某些情况下,搭载有效载荷也被称为二级有效载荷或寄宿有效载荷.宿主卫星平台为搭载有效载荷提供结构㊁能源和通信等资源,二者物理连接和传输接口关系如图1所示.图1㊀搭载有效载荷接口F i g 1㊀H o s t e d p a y l o a d i n t e r f a c e s搭载有效载荷的费用仅是研制㊁发射与运行整颗卫星费用的一小部分,可以有效降低卫星建设和部署成本,因此,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面临预算压力的机构.当然,在卫星平台上搭载有效载荷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怎样实现宿主卫星平台与搭载有效载荷的接口标准化㊁如何确保搭载有效载荷与宿主卫星的研制周期相一致㊁怎么改变用户对传统卫星项目的管理方法㊁如何确定搭载有效载荷的价格等.2㊀国外发展现状搭载有效载荷在国外已经初步得到广泛的应用,任务领域包括空间态势感知[7]㊁碎片监测[8]㊁激光通信[9]㊁定位导航[10]以及气象监测[11]等领域;按照载荷的任务类型,本文从环境监测类载荷㊁技术试验类载荷以及专用转发器类载荷角度出发,介绍近年来国外搭载有效载荷的发展动态.2 1㊀环境监测类载荷为了研究空间天气对气候㊁全球定位系统㊁电力传输㊁高频无线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的影响,N A S A牵头研制了太阳X射线成像仪(S X I S o l a rXGr a y)[12],工711㊀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久龙等:国外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综述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作波段为0 6~6 0n m,可每分钟成像一次,每周7ˑ24h运行,2001年搭载环境观测卫星G12(G E O SG12)发射.2005年,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建造㊁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日本气象厅运营的地球静止卫星多用途运输卫星GI R(MT S A TGI R)发射升空,搭载了航空类和气象类2种有效载荷,航空类载荷分为通信载荷和导航载荷,为飞机提供通信和导航服务;气象类载荷由1个可见光(分辨率1k m)成像载荷㊁4个红外(分辨率2~4k m)成像载荷以及1个气象通信载荷(S频段㊁U H F频段)组成.2008年,为执行对地观测任务,美国军方将可见光C C D相机作为有效载荷搭载在美国回声星GX I(E c h o S t a rGX I)和中圆轨道GG1(I C OGG1)卫星发射升空.2011年,为降低下一代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的研制风险,美国空军启动了商业搭载红外有效载荷(C H I R P)项目[13],即用于导弹预警的宽视场红外传感器,搭载平台为欧洲卫星公司2号卫星(S E SG2).2018年,美国导弹防御局启动天基杀伤评估(S K A)项目[14],利用天基传感器获取导弹拦截状态,并对拦截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拦截提供支持.2017年,为解决航天器异常㊁识别潜在敌对行为提供详细的空间辐射数据,美国空军启动商业搭载的响应式环境评估(R E A C H)[15]项目,在铱星(I r i d i u m)星座上搭载32个有效辐射载荷.2 2㊀技术试验类载荷搭载有效载荷为新技术的正式太空部署提供了一种测试㊁演示与验证的新方式,美国军方㊁N A S A 等部门都纷纷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新技术的试验.2009年,为在轨验证思科公司的空间路由能力,美国国防部将空间因特网路由(I R I S)[16]有效载荷搭载在国际通信卫星G14上发射升空,该载荷质量90k g,功率450W,体积0 127m3,用户数据率60M b i t/s.2011年,为验证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之间双向激光中继通信的效果,美N A S A启动了激光通信中继演示(L C R D)项目[17],载荷由2个单独的收发光通信终端和1个高速电子单元组成,地面系统由1个任务运营中心和2个地面站组成,2021年12月搭载空间测试计划卫星G6(S T P S a tG6)上发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通信传输速率比射频高10~100倍,可满足空间科学和爆炸领域对更高数据速率的日益增长的需求.2018年,为将可释放的有效载荷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降低天基系统研制成本,作为 凤凰 计划[18]的一部分,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启动了有效载荷在轨交付系统(P O D)[19]项目,将由4颗小卫星构成的P O D发射成功,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 3㊀专用转发器类载荷专用转发器作为搭载有效载荷,不仅可提供可靠的通信能力,还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特定通信频段,已逐渐成为各国快速构建天基通信能力的主要手段.2003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在民用澳普图斯GC1(O p t u sGC1)卫星平台上搭载了军用U H F/X/K a频段的通信载荷[20],U H F频段有5个5k H z和1个25k H z 的转发器,用于低数据速率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X 频段有4个60MH z的转发器,用于中高数据速率单向㊁双向视频以及语音㊁数据通信;K a频段有4个33MH z有源转发器和1个备用转发器,用于中高数据速率覆盖和双工视频㊁语音和数据通信.2012年,由国际通信卫星公司为主承包商,携带澳大利亚国防部队专用超高频有效通信载荷(A D FU H F)的国际通信卫星G22(I n t e l S a tG22)发射升空,载荷由波音公司研制,具有18个U H F转发器,频率为25k H z,此外该星还搭载48个C频段转发器㊁24个K u频段转发器.2005年,由美国劳拉航天公司和西班牙共同研制的 X星G欧洲 (X T A RGE U 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搭载了北约可配置X频段载荷,具有12个72MH z的转发器,总功率100W,用于加强西班牙与北约军事㊁外交和保密通信业务.2006年,由美国劳拉公司研制的西班牙军用电信卫星(S p a n s a t)发射升空,搭载有效载荷为在轨可重构多波束天线(I R M A)[21],该天线的4个波束可以从地面单独重新定向,无需移动天线本身,主要服务于西班牙国防部,与X T A RGE U R卫星一起使用,为军事行动㊁图像传输㊁大使馆服务和政府通信提供支撑.2008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将国家自动识别系统(N A I S)的甚高频通信载荷搭载在轨道通信卫星(O r b c o m m)上发射升空,该载荷质量3k g,功率8W,体积0 003m3,数据率10k b i t/s,用于增强现有的自动识别系统,实现海域态势感知.2005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广域增强系统[22]的L频段转发器作为有效载荷搭载在银河G15(G a l a x yG15)卫星以及加拿大阿尼克GF1R通信(T e l e s a t A n i kGF1R)卫星上发射升空,此后又分别于2008年㊁2016年㊁2017年㊁2022年搭载国际海事卫星G4F3(I n m a r s a tG4F3)㊁墨西哥G9通信卫星(S a t m e xG9)㊁欧洲卫星公司15号卫星(S E SG15)以及银河G30(G a l a x yG30)卫星进行补充发射.2011年,搭载K a频段通信载荷[23]的高吞吐量卫讯卫星G1(V i a S a tG1)发射升空,该载荷发射频率为28 1~30 0G H z,接收频率为18 3~20 2G H z,质量811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4k g,功率185W,用户速率可达10M b i t/s,设计寿命15年,主要为加拿大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宽带服务.2012年,欧洲卫星公司5号卫星(S E SG5)成功发射,主载荷为24个C频段和36个K u频段转发器,搭载有效载荷为L1和L5频段的转发器,作为欧洲地球静止导航重叠服务(E G N O S)[24]一部分.2022年,美国空军通过其增强型极地系统资本重组(E P SGR)计划完成2颗超高频通信有效载荷研制,旨在为北极地区的美军提供安全㊁抗干扰的卫星通信能力,计划2023年搭载在挪威太空公司的北极卫星宽带任务上发射.3㊀典型实例近年来,国外成功开展了多项搭载有效载荷应用案例,领域覆盖导弹预警㊁定位导航㊁卫星通信㊁杀伤评估等方面,本文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介绍,如商业搭载红外有效载荷㊁广域增强系统㊁澳大利亚国防部超高频通信有效载荷㊁天基杀伤评估,分析搭载有效载荷的应用现状.3 1㊀商业搭载红外有效载荷商业搭载红外有效载荷(C H I R P)由美国空军于2010年提出,在一颗商业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上搭载一个军用红外载荷,通过在轨收集红外数据,以研究用于导弹预警和防御的宽视场相机㊁红外凝视型传感器的性能.历经39个月的研发,于2011年9月搭载S E SG2卫星发射升空,在轨运行27个月后于2013年12月正式停止使用,运行期间共采集超过300T红外数据,为美国空军分析70多次导弹/火箭发射事件以及150次其他红外事件提供帮助.C H I R P上的宽视场红外望远镜由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开发,长㊁宽㊁高尺寸为75c mˑ54c mˑ75c m,质量为75k g,探测波段包括短波红外㊁中波红外以及直视地表波段(S e eGt oGG r o u n d),像素规模2000ˑ2000,可实现对1/4地球圆盘凝视观测,外观结构如图2所示.图2㊀C H I R P红外载荷F i g 2㊀C H I R P i n f r a r e d p a y l o a dC H I R P载荷的宿主平台为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S E SG2,卫星平台为轨道科学公司开发的S T A R 2 4,包含一个标准化的次级载荷接口㊁专用的有效载荷热辐射器以及由宿主转发器提供的任务数据通信模块,C H I R P载荷在宿主平台上的布局如图3所示.图3㊀安装在宿主机上的C H I R P载荷F i g 3㊀C H I R P p a y l o a dm o u n t e do nh o s t㊀㊀C H I R P的任务目标包括:(1)提供实战环境数据,开发和评估宽视场(W F O V)地球圆盘凝视算法;(2)验证凝视算法的性能;(3)使用大规模焦平面阵列(F P A)评估W F O V 性能;911㊀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久龙等:国外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综述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评估卫星平台对W F O V传感器约束边界,包括视轴稳定性㊁热稳定性指标和性能.3 2㊀广域增强系统广域增强系统(W A A S)是美国专为民航开发的基于卫星的导航增强系统,该计划始于1992年,由美国联邦航空局负责实施,2003年7月10日开始运行. W A A S由38个广域监测站㊁3个广域主控站㊁7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㊁6个地面上行注入站㊁2个操作控制中心以及陆地通信网络组成(见图4),可覆盖美国本土㊁阿拉斯加㊁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大部分北美地区[25].图4㊀WA A S系统体系架构F i g 4㊀WA A Sa r c h i t e c t u r e㊀㊀第11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美国国务院空间事务办公室指出WA A S为北美4700多个民航机场提供带垂直引导的航向道进近程序(L P V)服务,其中1000多个民航机场具备决断高度为60 96m的带垂直引导的航向道进近程序(L P VG200)能力,达到I类精密进近操作(C A TGI)服务水平[26].近年来,美国政府积极采用搭载有效载荷的方式开展WA A S系统的研究工作.2005 2008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采用在商用通信卫星上搭载有效载荷的方式,将L频段转发器托管在G a l a x yG15㊁T e l e s a t A n i kGF1R㊁I n m a r s a tG4F3卫星上,有效载荷质量为60k g,功率达到300W,体积为1m3,用户数据率为10M b i t/s.2016年6月,WA A S系统有效载荷搭载S a t m e xG9卫星发射升空,并于2018年3月投入使用,以取代I n m a r s a tG4F3卫星上的旧载荷;2017年5月,W A A S系统有效载荷搭载S E SG15卫星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7月投入使用,以取代G a l a x yG15卫星上的旧载荷;2018年,美国莱多斯公司击败雷神公司获得联邦航空管理局1 17亿美元订单,用于开发第7代静止轨道通信载荷,2020年8月搭载G a l a x yG30卫星发射升空,2022年4月投入使用.图5展示了W A A S系统历史上所使用的商业卫星平台.图5㊀WA A S的卫星F i g 5㊀WA A Ss a t e l l i t e s021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 3㊀澳大利亚国防部U H F有效载荷超高频(UH F)是指工作波长范围为1m~1d m㊁频率为300~3000MH z的无线电波,广泛用于军事卫星通信领域,特别适合陆地㊁海上㊁空中部队使用的移动手持终端[27].为了给部署在中东和阿富汗地区的澳大利亚军队提供超高频通信能力,2009年4月,澳大利亚国防部与国际通信卫星(I n t e l s a t)公司签订1 67亿美元合同,购买国际通信卫星G22(I n t e l s a tG22)卫星上的超高频段载荷的全部容量,即18个25k H z信道;根据合同要求, I n t e l s a t公司负责A D F UH F有效载荷的研制㊁集成和运管,并且在卫星发射后的15年间为澳大利亚提供相关的载荷管理服务,包括超高频通信系统监控和在轨测试等[28].2012年3月,I n t e l s a tG22卫星发射成功,运行在星下点72ʎE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A D FUH F有效载荷拥有18个25k H z的大功率转发器,总体积为8m3,约占I n t e l s a tG22卫星总有效空间容量的20%,质量为450k g,功率为2k W.据澳大利亚政府估计,在A D F UH F载荷的15年寿命中,与单独发射卫星相比,采用搭载有效载荷的方式可以节省1 5亿美元.3 4㊀天基杀伤评估系统美国201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美国导弹防御局应为地基中段防御系统提供改进的杀伤评估系统,并最晚在2019年12月31日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9].于是,2014年4月,导弹防御局启动天基杀伤评估项目,截止到2019财年,总研发经费1 2亿美元,实现了在轨初步运行.单个S K A传感器质量约10k g,由1个高速光谱传感器㊁1个高速偏振成像传感器和1个高速偏振非成像传感器组成[30],从图6可以看出,3个传感器共用一套处理器㊁控制器和基座.高速光谱传感器用于对拦截中产生的辐射㊁热和光谱等信息进行成像,高速偏振传感器主要用于确定拦截时产生物质(碎片㊁颗粒㊁等离子体㊁气体等)的粒度分布,以确定弹头的类型.迄今为止,美国国防部和导弹防御局未公布S K A载荷具体搭载在何种卫星上,结合美国2017财年导弹防御局预算申请文件[31]以及第二代铱星系统(I r i d i u m N E X T)发射计划,推测S K A载荷部署在I r i d i u m N E X T通信卫星星座中的22颗卫星上.I r i dGi u m N E X T卫星可以搭载多个有效载荷,每个载荷的质量约为50k g,体积30c mˑ40c mˑ70c m,平均功率50W(峰值200W),载荷的安装方向可以选择向下或向卫星运行速度矢量方向.S K A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至关重要,可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指挥控制元件连接,具备实时任务处理和报告能力,可与雷达数据融合用于综合的㊁多现象学评估,主要用确定目标是否被拦截㊁确定目标的类型㊁确定是否是正面撞击㊁确定目标是否被摧毁等问题.S K A工作过程包括3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高速光谱和偏振传感器获取拦截状态信息,如拦截产生的热辐射㊁高速碎片㊁等离子体;第二步是进行拦截时间评估,通过与毁伤数据库㊁拦截弹数据库㊁目标数据库对比,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拦截时间评估模型,判断拦截目标类型以及是否正面拦截;第三步是杀伤效果评估,利用耦合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激波物理代码和材料碎裂特征,建立基于物理的目标拦截特征模型,以评估目标是否被摧毁,并给出是否需要二次拦截建议[32].图6㊀天基杀伤评估传感器F i g 6㊀S p a c eGb a s e dk i l l a s s e s s m e n t s e n s o r4㊀展望与思考在未来空间安全的形势下,太空已成为与陆㊁海㊁空㊁电㊁网并列的作战域,各国围绕太空的军事竞争与较量不断升级.通过对国外搭载有效载荷的发展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等国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㊁商业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寻求采用搭载有效载荷的方式提升太空装备的弹性,确保在对抗环境下依然具备强大的用天能力.经过长期的发展,搭载有效载荷已经广泛应用导弹预警㊁定位导航㊁卫星通信㊁杀伤评估等方面,正在逐步形成在轨应用能力.结合国外搭载有效载荷的主要用途,以及针对当前搭载有效载荷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给出以下思考与建议.4 1㊀搭载低轨商业卫星,构建天基侦察探测预警体系高超声速飞行器㊁超音速隐身战机等空天目标121㊀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久龙等:国外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综述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具有速度快㊁机动能力强㊁目标特性不明显等特性,仅依靠单一的天基探测平台很难实现快速捕获与稳定跟踪.为了探测㊁预警㊁跟踪和识别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内的先进空天目标威胁,美国正大力发展新一代天基低轨预警系统,包括太空发展局的国防太空七层体系架构和导弹防御局的超声速与弹道跟踪天基探测器.未来,加快推动研制更具弹性和生存能力的天基低轨星座的同时,应积极推动低轨小卫星搭载光学㊁红外有效载荷的方案论证和系统研制,构建功能完备的全天时㊁全天候天基侦察探测预警体系,逐步实现对重点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高超声速飞行器㊁F22隐身飞机等空天目标全生命周期的探测G识别G预警G对抗.4 2㊀依托低轨卫星星座,提升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弹性在未来战争中,太空是最先介入的作战领域,专用的军事通信卫星首当其冲遭受攻击.近年来,低轨通信卫星星座依靠其传输时延低㊁覆盖范围广㊁数据带宽高等特点,已掀起各国的研究热潮,国外代表性系统有二代铱星㊁一网(O n e W e b)㊁星链(S t a r l i n k)等,我国也提出 鸿雁 ㊁ 中国星网 等计划.在低轨星座上搭载定制的通信有效载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构建全球无死角高速卫星军事通信网,使天基信息传输能力得到空前提升;还可以建立大容量㊁低延迟㊁高速率的天基信息指挥平台,实现对无人系统的远程控制㊁信息共享㊁目标分配和智能决策,提升联合作战指挥效能.4 3㊀弥补现有系统不足,增强高轨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着通信㊁气象㊁数据中继㊁电子侦察㊁导弹预警等高价值大型卫星,对这类卫星的监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的空间态势感知主要依靠地基雷达和大型天基系统,地基监视系统存在盲区,而且容易受到天气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可能发生观测误差;天基监视系统虽然能够全天时㊁全天候的工作,但是系统建设成本昂贵㊁建设周期长.随着空间碎片急剧增加㊁空间目标机动性提升,传统的空间态势感知手段面临极大挑战.通过在高轨卫星上搭载有效载荷的模式,同时发展近场威胁感知技术㊁主被动防护技术,快速形成周边全空域㊁大范围㊁高时效性的长期持续监视㊁碰撞预警能力,从而提高天基高价值资产在强对抗环境下的态势感知能力.4 4㊀升级系统设计理念,制定平台与载荷标准化接口为宿主卫星平台㊁载荷制定统一的接口与参数标准,对于加快搭载有效载荷的建设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统一的接口标准有助于打破平台与载荷无法互联㊁各自为战的局面,促进搭载有效载荷与宿主卫星平台在尺寸㊁质量㊁功率方面的兼容.未来,卫星平台厂商与有效载荷研制单位应积极参与标准接口制定工作,对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卫星平台㊁有效载荷㊁相关器件进行广泛的标准化讨论,加快通用化的接口规范制定,并建立高效合理的设计㊁制造㊁发射和使用流程,逐步完善搭载有效载荷的全链条应用.4 5㊀统筹考虑各方因素,建立合理有效载荷价格模型搭载有效载荷是降低航天任务成本㊁分散任务风险及实现快速发射的有效手段,受到业界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搭载有效载荷价格的相关研究较少,以往的案例中也没有固定的价格标准,所以确定搭载有效载荷的价格仍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搭载有效载荷的相关方包括卫星运营商㊁搭载客户以及制造商,在制定搭载有效载荷的价格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方的需求㊁动机㊁期望等因素.常见的价格模型有收入损失价格模型㊁资源成本价格模型㊁卫星平台或火箭升级价格模型,每种模型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任务场景.为了降低搭载有效载荷的成本风险,建议搭载有效载荷相关方尽早参与制定合理有效的价格模型,以减少非技术因素导致的研制进度的不可控.5㊀结束语本文分析了搭载有效载荷的概念㊁优点以及面临的挑战,详细阐述了国外主要国家搭载有效载荷的发展现状,重点梳理了商业搭载红外有效载荷㊁广域增强系统㊁专用超高频通信有效载荷㊁天基杀伤评估系统等典型项目的发展背景㊁系统概况及能力指标,研判了搭载有效载荷在预警探测㊁卫星通信㊁空间态势感知等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在卫星平台上搭载有效载荷是将政府㊁部队需求融合到宿主卫星任务中的创新方法,也是降低航天任务成本㊁分散任务风险及实现快速发射的有效手段,已经受到业界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未来,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搭载有效载荷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工程应用研究.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齐一鸣,陈闽,王沫,等.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探索实践与发展建议[J].航天器工程,2021,30(6):188G194221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
导航类有效载荷是指提供空间基准和时间基准信息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这类有效载荷可用于卫星导航。
科学类有效载荷包括X射线望远镜分光仪、太阳光学望远镜、离子质谱仪、X射线分光计以及各种空间环境测 量和监测装置等。这类有效载荷可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天文观测和空间科学试验等。
地位与作用
地位与作用
有效载荷是航天器的核心,在航天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图1有效载荷工作环境的组成有效载荷作为航天器系统的核心,其设计要求和一般工程系统项目设计要求不 同。其中,产生不同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会遇到一般工程系统项目所没有的一些特殊环境。这些特殊环境主 要包括有效载荷暴露在太空运行时所遇到的各种外部空间环境(如大气环境、等离子体环境、空间碎片等),以 及有效载荷在航天器内部所遇到的各种平台内部环境(如力学环境、热环境、电磁环境等),如图1所示。在有效 载荷分析与设计中,需要把这些特殊环境作为约束条件,使研制出的有效载荷能适应这些特殊环境。正是由于特 殊环境的影响,航天器有效载荷的研制过程和产品与一般项目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空间相机与家用相机,在结构、 外形、材料、性能、价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有效载荷的环境要素及其对有效载荷的影响,在有效 载荷的研制和应用全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是有效载荷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和依据。
2.认真研究各种约束条件,科学选择有效载荷方案
有效载荷的设计一般都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在满足总体指标前提下,必须认真研究各种约束条件,从多方 面进行比较,尽量使选择的方案优化。方案的比较要尽量量化,不同因素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过分强调方案的技 术指标越高越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当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考虑也是重要的。
1.从应用功能看

面向21世纪的航天光学有效载荷的发展动态

面向21世纪的航天光学有效载荷的发展动态

8X卫星
2010-4-4 11
导弹预警红外相机
导弹预警卫星是冷战的产物, 导弹预警卫星是冷战的产物,后来 成为保卫国家不受导弹袭击的重要 预警手段. 预警手段. 1989年美国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 年美国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 (DSP)可探测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 可探测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 弹的发射,提供预警, 弹的发射,提供预警,作出相应反 目前在轨5颗组成星座 颗组成星座. 应,目前在轨 颗组成星座. 采用扫描型相机和凝视型相机, 采用扫描型相机和凝视型相机,全 反射R-C光学系统,谱段分别为中心 光学系统, 反射 光学系统 波长2.7um,4.3um的红外谱段和紫 波长 , 的红外谱段和紫 外谱段. 外谱段. 红外相机分辨率分别为1km和300m, 和 红外相机分辨率分别为 , 40-50s确定导弹发射和飞行方向. 确定导弹发射和飞行方向. - 确定导弹发射和飞行方向
第二代(1986年 1999 1999年 应用广泛, 第二代(1986年—1999年):应用广泛, 技术发展
1986年法国 年法国SPOT-1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 卫星发射成功, 年法国 卫星发射成功 对地观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对地观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星上载有两套 高分辨率可见光传感器(HRV),首次采用线阵 高分辨率可见光传感器 , CCD传感器,推扫式成像,全色地面分辨率达 传感器, 传感器 推扫式成像, 10m,是第一个具有立体成像能力的卫星. ,是第一个具有立体成像能力的卫星. Landsat拍摄的巴西森林砍伐情况
2010-4-4
5
航天光学有效载荷分类
军事卫星
侦察相机 测绘相机 导弹预警相机
对地观测 航天光学 有效载荷
多光谱CCD相机 多光谱CCD相机

薛梦轩—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薛梦轩—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NI总部设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在40个国家中设有分支机构,共拥
有5,200多名员工。在过去连续十二年里,《财富》杂志评选NI为全美最适合工作
的100家公司之一。作为最大的海外分支机构之一,NI中国拥有完善的产品销售、
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TestStand​是​一​款​旨​在​帮​助​测​试​和​验​证​工​程​师​快​速​
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汇报人:薛梦轩

录 1 电源概述 2 主要内容
3 工作映射
1 概述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在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中的无线电通 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用于这一目的卫星 叫通信卫星。 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 灵活性和普遍性强 卫星通信的特点 宽域复杂网络构成能力 移动性好 安全可靠性高 通信容量大、建设成本低、能传递业务种类多
最低仅售 RMB 17,735.00
验证系统集成,包括铁鸟
对物理系统执行基于模型的测试
DIAdem​是​一​款​应​用​软​件,​可​帮​助​您​快​速​查​ 找、​检​查、​分​析​和​报​告​测​量​数据。 DIAdem是一个统一的软件环境,可提高 测量数据的后期处理效率。 DIAdem针对大型 数据集进行了优化,内含的工具可帮助您快速 搜索所需的数据,查看和研究数据,使用特定
术。
通信卫星有效载荷主要技术指标—通信天线设计技术
喇叭天线 结构简单、早期广泛 使用但增益很小,十 几分贝,难以缩小覆 盖区域,辐射能量分 散,不利于通信容量 的提高 抛物面天线 使用抛物面天线,大 大提高了通信天线的 增益,覆盖区域也因 此减小,但重量有所 增加。 多馈源赋形天线
实质是将各溃源对应 的覆盖区域在地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3-09-10Fra bibliotek报告目录
i.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3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3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3 3.1.6 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4 3.2 学位论文 ................................................................................................ 4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4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5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5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5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6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6 3.3 中文会议论文 ........................................................................................ 6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6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7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7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7 3.3.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8 3.3.6 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8 3.4 外文期刊论文 ........................................................................................ 8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8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9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9 3.5 外文会议论文......................................................................................... 9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9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10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