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2024年新版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2024年新版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命世界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与功能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天气的观测与预报宇宙探索与地球家园3.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简单的化学实验4. 第四章力与能量力的测量与作用能量转换与守恒简单机械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物质科学和能量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力的测量与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采用思维导图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3. 设计生动有趣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出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
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与测量。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本课件遵循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主编:郁波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电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2课点亮小灯泡第3课简单电路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第6课做个小开关第7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新的生命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油菜花开了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第3课花、果实和种子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第5课种子的萌发第6课动物的卵第7课动物的繁殖活动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食物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一天的食物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第3课营养要均衡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第5课面包发霉了第6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岩石和矿物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第3课岩石的组成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二)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第7课岩石、矿物和我们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的植物》:第1节《校园里的植物》、第2节《植物的生长》。
2. 第二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连接》。
3. 第三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
4. 第四章《声音》:第1节《声音的产生》、第2节《声音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磁铁的性质、声音的传播。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电路的组成、磁铁的应用、声音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电路实验器材、磁铁、音叉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画图工具、实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的植物(1)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2)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植物样本进行观察。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生长过程中的植物,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电路(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的电路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2)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观察现象。
3. 磁铁(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的吸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例题讲解:讲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验证。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4. 声音(1)实践情景引入:敲击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例题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植物:生长过程、各部分名称。
2. 电路:组成、连接方法。
3. 磁铁:性质、应用。
4. 声音:产生、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 温馨提醒: 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复检测
多次。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得
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组长:负责监督汇报工作。 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整理材料。 操作员:负责具体实验操作。 记录员:负责好数据的记录。 观察员:负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我知道: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 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
光。.................................................................(√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
手触摸它们。..................................................(√ )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 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 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 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1.1 水的用途1.2 水的组成1.3 水的资源与保护2. 第二章动物与人类2.1 常见的家畜2.2 动物的运动方式2.3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第三章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器官3.2 植物的生长3.3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第四章玩具中的科学4.1 简单机械4.2 力与运动4.3 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用途、水的组成、动物的运动方式、植物的器官等基本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命观念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动物的运动方式、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水的用途与保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的生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水的用途、水的组成等知识。
结合教材,讲解相关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水的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水的组成。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水的用途、动物的运动方式、植物的器官等知识。
结合教材,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互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水、动物、植物的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二章动物与人类第三章植物的生活第四章玩具中的科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请列举水的三种用途,并说明原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学方法与技巧
启发式教学
总结词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思考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 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
总结词
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 动手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 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05
教学资源推荐
图书资源
《科学探索者》系列图书
这是一套美国中学主流科学教材,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适合作为科学四年级下册的辅助教材。
《小小科学家》系列图书
该系列图书专为小学生设计,内容生动有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科学知识, 适合作为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配套读物。
网络资源
第2章: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 基础,这一节将介绍生物的分类 方法和分类体系,以及不同分类
等级的特征。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之一, 这一节将介绍植物的多样性和植
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生物界中种类最多、形态 最复杂的类群,这一节将介绍动 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生态适应性
使用建议
教师指导
建议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 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实验 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积极参与实验和活动,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 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科 学素养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说明 (2)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5)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6)主要材料清单 (6)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7)电 (7)一、单元概述 (7)二、单元教学目标 (8)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8)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8)第2课点亮小灯泡 (10)第3课简单电路 (13)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 (14)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 (16)第6课做个小开关 (18)第7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19)四、教学案例 (21)五、参考资料 (23)新的生命 (25)一、单元概述 (25)二、单元教学目标 (26)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26)第1课油菜花开了 (26)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 (28)第3课花、果实和种子 (31)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33)第5课种子的萌发 (35)第6课动物的卵 (37)第7课动物的繁殖活动 (40)四、评价建议 (41)五、参考资料 (41)食物 (46)一、单元概述 (46)二、单元教学目标 (47)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47)第1课一天的食物 (47)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 (49)第3课营养要均衡 (51)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3)第5课面包发霉了 (54)第6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56)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58)四、评价建议 (60)五、教学案例 (61)六、参考资料 (62)岩石和矿物 (68)一、单元概述 (68)二、单元教学目标 (69)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70)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70)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72)第3课岩石的组成 (75)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 (77)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二) (80)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82)第7课岩石、矿物和我们 (84)四、评价建议 (87)五、参考资料 (88)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
3、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
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
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
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
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
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
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
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
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做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
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
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
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
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
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科学图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本册教科书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如下。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儿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主要材料清单“电”单元静电实验: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
电路实验: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木板(或大橡皮),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
导电性实验(20种):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塑料材料,陶瓷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新的生命”单元观察器材:放大镜,镊子,烧杯。
观察材料:油菜花,棉签,油菜果荚和种子,南瓜的雌花和雄花,黄豆、蚕豆的种子,各种动物的卵(如青虹、蟾蛛、鱼、鸡蛋、鸟等)。
课件或挂图:植物传粉、受精,鸡蛋孵化过程,胎生动物的繁殖。
“食物”单元实验材料: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淀粉糊、碘酒,生、熟马铃薯,小鱼干、面条,塑料袋、面包或馒头,各种包装袋(盒)。
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