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进针法

合集下载

进针法

进针法

进针法一、概说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 ,是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

进针法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求为医者熟练地掌握,进针技术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以及治疗效果。

一般地来讲:进针顺利,透皮时不痛或略感微痛,病人乐于接受;而进针困难,则容易引起痛感,会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作为针灸医生首先一定要练好进针操作技术,但是,掌握进针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务必抓住要点,反复练习,直至达到进针时指力与腕力的协调一致,进针无痛或微痛的要求。

毫针进针方法很多,有以进针速度快慢分类,以刺手刺入术式分类,以刺押手姿势分类,也有以使用进针器具分类的,等等。

但是,现代常用的进针法则以刺押手姿势分类为主。

二、"刺手"与"押手"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又称"压手")。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说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针,进针时将臂、腕、指之力集中于刺手,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然后行针。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并使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三、常用进针法分类操作方法用途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又称指压法,用于短毫针进针双爪切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又称指切法,临。

针刀医学无痛技术

针刀医学无痛技术

针刀医学无痛技术1.针刀操作在刀法怎样做到无痛操作的?针刀的刀法的新理念是针刀无痛操作的一个关键理念,所以我首先讨论这个问题。

针刀的无痛刀法我认为有三种风格的操作,一个是快刀法,一个是慢刀法,一种是鉴于快慢二者之间的刀法叫快慢结合刀法。

快刀法的代表是陈贵斌老师的针刀刀法,慢刀法的代表是张瑾老师,快慢结合刀法的代表是施晓阳老师。

这些刀法都是从浅筋膜的病损开始治疗,逐层深入到深筋膜、肌肉、骨膜骨面,最后出针。

这和以前的针刀先到骨面,然后由深至浅的松解切割是有区别的。

由深至浅的操作疼痛感较大,由浅到深的操作疼痛较小,并可以根据情况有时不需要到骨面。

另外针刺角度的灵活运用,对无痛进针的技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周中焕老师的针刀斜刺技术,刀法轻,刺激小,无痛;如笔者原创的针刀平刺技术,定点少,松解面积大,由于浅深筋膜之间的神经感受器较少,针刀的平刺疏通推拨一般没有疼痛。

1.1 快刀法快刀法理念就是一个快字,主要体现在快速诊断和快速治疗,定点一般不多,大多3-5个点,一般每个病人的治疗时间约有三分钟,一个治疗点的从针刀进皮到操作完一般三秒钟。

快刀法很讲究一种节奏感,就是在穿过解剖层次的时候有一个减速,有病损处直刺切1-3下。

从定点、消毒,到进刀、松解,出针、最后贴创可贴,一气呵成,快而不乱,快而准,快而稳。

快刀对操作者来说,基本功要求更高,只有到了非常的熟练才能达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快刀法并不是达到完全的无痛的感觉,因为进皮很快,所以进刀是没有感觉的,到病损处因为是快速的切割,快速的出针,所以当患者感到有酸痛感时操作已经结束。

一般在筋膜的切割较多,相对来说筋膜的痛感要迟钝些。

由于很快速的操作,所以病人不是很紧张的感觉。

快刀法的定点不宜太多,一般3-5个点较合适,定点多了,痛感会强些。

要求病人早上治疗一次,下午治疗一次,然后15天后有症状者继续复诊。

这样一天的治疗点又不会太少,病人疼痛也不会太大,病人的术后反应也非常小,同时病人滚动式的就诊,增加人气,病人越多,患者的求诊欲望就大,病人的心理状态就越稳定。

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进针手法经验述要

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进针手法经验述要
承 与创新 , 首先 提 出无痛 进针 手法 : “ 牵 压 捻点 法 ” 、 “ 压 入 捻点 法 ” ; 其 次发 明 了“ 透 电压 手法 ” ; 最 后创 造 出快 速旋
转进 针法 —— 飞 针 。
【 关键 词】陈全新 ; 进 针手 法 ; 无痛 进针 手 法
[ 中 图分 类号】 R 2 4 5 . 3 1
r i e nc e o f i ns e r t i ng ne e dl e
L I Y i n g CHEN Xi u h u a De p a r t m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Ce n t e r ,t h e B i g B r a n c h o f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Ho s p i t a l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1 2 0 , C h i n a
n e e d l e .
“ t o u d i a n y a s h o u me t h o d” ,F i n a l l y ,c r e a t e d a f a s t r o t a t i n g n e e d l e ma n i p u l a t i o n—f l y i n g

中医中药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4 年 3 月 第1 1 卷 第 7 期
全国 名老 中医陈全新教授进 针手法经验述要
李 颖 陈 秀 华
广东 省 中 医院大 院传 统疗 法科 , 广 东广 州 5 1 0 1 2 0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1.1进针法———手法轻巧无痛少痛进针是整个针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进针时少痛或无痛是患者乐意接受针刺治疗的重要方面,故医者要达到手法娴熟轻巧。

具体操作如下:(1)速刺法:进针时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无名指顶住针身,针具靠在押手指甲缘,在进针时切按稍重,右手运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压刺入皮下,而后将针缓慢插入或稍带捻转,使针刺至要求的深度。

此法较多的适用于1.5寸以内的毫针。

长针进针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在押手的协同下,一压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转至一定深度。

若针头面部等皮肤浅表部或施透刺法时,可改用提捏押手法相结合的速刺法。

以上进针方法,只要定位准确,一般可以达到少痛或无痛的目的。

亦即古人云: “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缓捻法:在押手的协同配合下,用轻、慢、细的捻转并微加压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于腹部腧穴及体质虚弱者。

总之,在进针时可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进针术式,但两手的协同作用很重要。

古人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确为经验之谈。

1.2行针法———多种术式务求得气进针后再施以一定手法,称为行针。

行针技术是针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插法和捻转法又是行针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与针刺得气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1)提插法: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均匀上下提插,待针下有沉紧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催令气至,这是一种激发气至(或气至病所)的常用方法。

行补泻法时,在进针得气基础上,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2)捻转法:进针后拇食两指均匀捻转,以催气至,或结合提插作上下捻转,以加速得气。

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诊所常用)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诊所常用)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诊所常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一)、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三)、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无痛针灸法

无痛针灸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5 期2019 Vol.6 No.15194无痛针灸法秦立红(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6100)【摘要】无痛针灸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无痛;针灸;取穴【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5.194.01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是祖国医学的瑰宝,长期以来,针灸疗法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迅速,操作简便易行,且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但美中不足的是,针刺的刺痛,艾灸的灼热之苦使广大患者不愿接受,故难以推广使用,笔者至今边学习边临证24余年,用心观摩,耐心体会,面向基层利用灸法针法治疗病人万余人次,所治病患均收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无论老、弱、妇、幼均无惧针之意,做到了使患者不知不觉中舒适进针,不觉疼痛之苦,而达治疗之目的。

现总结无痛进针之要领如下。

1 针具、灸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具的选择上,一是首选质量过硬的华佗牌针灸针,根据施针部位选择针具的型号,二是一次性使用针灸针,避免反复消毒使用后针尖变钝,导致进针阻力大,针尖有倒钩而致出针伤到软组织导致出血,疼痛。

灸具的选择:艾绒、艾条要选三年以上之陈艾,七年以上之金艾,艾叶以端午节或三月三者为最佳,因为新艾多疼痛,陈艾及特定时间之艾灸时无痛且疗效佳。

2 大夫指力练习欲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大夫,必先苦练指力,内力的练习要长期坚持,可每日习练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强身健体练气,针刺时可与气功结合,气贯于针疗效更佳。

外力的练习就相对简单了,首先用针扎萝卜,其次将报纸层层叠捆,扎报纸练指力,等扎报纸不费力了,在扎自身足三里等穴练指力的同时自己加以体会行针得气时的酸、麻、胀重之感觉,将行针之补泻给予病人的感觉了然于胸已便沟通。

小说针灸针法名称大全

小说针灸针法名称大全

针灸针法名称大全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在针灸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穴位,然后再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体位,告知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之后,根据所在体味肌肉的丰厚程度,选取不同的针灸方法。

针灸针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电针法电针法是毫针刺法与脉冲电流相结合作用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针刺方法。

由于综合了留针刺激和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二、皮内针法皮内针法又称埋针法,它是将一种特制的针具留置于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的一种方法。

它是毫针留计法的发展,对提高某些疾病的临床效果有一定作用。

三、刺络放血法刺络法,又称为放血法。

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

【器具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和粗毫针。

三棱针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粗毫针用26号半寸针为宜。

四、皮肤针法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

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

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

五、火针法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一治法,在我国秦汉时代已经应用。

【器具药物】火针针具针体较粗,现代多采用不锈钢制成。

分为两种。

一种用于单针刺,即为26号或27号毫针,长2~3寸,直径0.5~1毫米。

其针柄上多用竹或...六、温针法简介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又称为针柄灸法。

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

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七、壮医针挑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壮医针挑疗法是在利用植物长刺、骨刺、银针等挑治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壮族民间广泛流传。

其特点是集针刺、刺血、物理牵拉刺激等多个环节为一体的一种壮医外治技术。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毫针一、进针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规定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规定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合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倾斜刺入,合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合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

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

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重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1)治神就是规定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2)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成一定的治疗规定期,便可出针。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指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边,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针法电针一、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体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 、 针刺的角度 、 方向及深度提供直观的信息 , 以提
高穴位选取的准确性。
“ ” 切 即爪切、 切压。医者以押手的爪甲 在所选
取的穴位处进行切压 , 如肌肉较 为丰厚 , 施用的力量 可稍大 。 反之则力量稍小。 适度的按压可使局部经气 离散 , 从而降低进针时的疼痛感 , 再配 以双手的协调 操作, 可达到无痛之效 , 故很 多医家称 该法为“ 下针
针” 经验进 行 了较 为 系统 的 整理 , 结合 自己的见 解 , 并
部及肘部 的肌肉和肌腱处于过度紧张状态 ,进而导致 完善 了“ 无痛进针法” 他将其概括为“ 。 十一 字要点”分 针刺动作僵硬 , , 外观笨拙。持针手指腹如呈虚状 , 在进 为针刺前准备事项及进针 时的操作要点。 针过程中会逐次体会指下的感应 ,配合施 以相应 的手
肤的时间稍长 , 势必会增加针刺造成 的疼痛感。 针尖疾
入也是指 力过硬的集中体现 ,操作时的疾入是平时刻
苦练习的结果。
“ ” 针尖刺穿 徐 指 皮肤后, 体进 针 入到皮下组织
时的速度要适度放慢 ,即指腹捏持针柄下插的速度要 均匀 , 要慢 。 作用于针柄 的力量要柔和。这也是无痛进
平稳 , 不要颤抖 , 避免针尖在皮肤表面 因持针手的不稳
而导致的小幅度点刺现象。
并有所发扬, 是其临证经验的 精彩总结。 ◎
进针时的操作要 点
田师将其总结为: 疾、 、 分、 徐 贯。
◆ 作者简介 : 车戬 ,4岁 , 3 副主任 医师, 田维柱教授 的学
术继承人。
“ ” 分神, 分 即 指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定要适度
“ ” 避 是指针尖在接触穴周皮肤时一定要避开汗 手手指用力的结果 ,而是 医
毛孔。 这是历代诸多医家无痛进针的注意事项之一。 近 者 在手 臂 小 幅度 摆 动过 程 上臂 、 小臂的力量通过腕 代承淡安 、 王乐亭、 彭静 山都非常重视该操作细节 , 所 中, 著书籍亦有相当的描述 。
维普资讯

“ ” 近 指针刺操作前进针手所持针的针尖距所选 刺激的皮下组织部分 ,尤其
抽搐 , 取的穴周皮肤的距离要近。“ 为进针过程 中对刺手 是肌 肉较易发生挛缩、 近” 持针后的首个条件约束 。 越近越好。 如针尖距离皮肤稍 进而产生疼痛不适感。 远 ,针尖在针体运动过程 中对穴周皮肤造成的刺激量
法有利于得气。
针刺前的准备事项
田教授将其总结为: 切 、 、 避、 稳。 揣、 虚 近、 轻、
“ 指揣 揣探。 针刺操 揣” 摸、 在 作前, 医者以 押手
指腹在所选取 的穴位及其局部 进行揣探 、 按压 , 体会
其穴周皮肤的厚薄、 皮肤温度 、 皮下肌 肉的丰厚程度 、 穴周骨性标志及肌腱的相应位置等 , 以便确定指力的
“ ” 针手的 腹捏 柄时 过 虚 指持 指 持针 不要 于用力,
论 治相结合 ; 作 时注 重手 法 , 操 强调 “ 进针 柔和 、 皮 不 要稍放松 , 透 并要端正进针前的手部及手臂部动作。 持针 痛 、 气明显 、 得 注重感 传 ” 。 的手臂应保持平肘 、 举腕和抬手姿势 , 力量重心放在腕 田维柱 曾师从 彭静 山教授 ,对 彭教授 的 “ 无痛 进 部 , 以方便进针。如果指腹夹持针柄过紧 , 会造成小臂
维普资讯
田 维柱 教 授
“ 无痛 进针法 ” 临证要 点
■ 文 / 戬 指导 : 维柱 教 授 车 田
( 中医学院 附属 医院针 灸科 , 宁 沈 阳,10 3 ) 辽宁 辽 1 02
全国名医、 灸名家田维柱教授从事针 灸临床 3 之 秘 法 ” 针 0 。 多年 , 施术时强调整体观与治神理念 , 辨证论治与辨经
关节作用于刺手手指的结果。 它是一个连续、 连贯的过
“ ” 针尖 轻 是指 抵住皮 肤时要 动 轻, 作要轻柔, 不
要马上让针尖刺破皮肤 , 持针手略做停顿 , 调整针尖的
程。古人每于针刺施术前常调畅内气 , 舒展筋骨, 即是 练习手臂动作的连贯性与流畅性。这样施术方能除患
疗疾 , 感之无痛。 按 照上述要点进行操作 ,可达到微痛或无痛的效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使其精力不要过于集中到 由针体
刺入所产生的疼痛感上。古法多让患者先咳嗽,再进 针, 现代临床多采用进针前与患者 闲谈 , 在患者注意力
略显放松 时再进针。 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 该
方法常能奏效。
“ ” 疾 指针尖在刺穿皮肤时速度要快。因为人体
体表感觉神经末梢较为丰富,如进针 时针尖作用于皮
“ .
贝 . 指针体在 皮下运 t” n i
就可能会 加大 ,所针刺穴位 的准确 性就可能会降低。 行过程 中持针手力量的运用
“ 近”如能得到适 当控制 ,可为下一步施行的 “ 、 要连贯 。 避” 因为针刺操作时, 作 “ 、稳” 轻”“ 创造较好的条件。
用于针柄的力量不单纯是刺
果。 虽然“ 法属针刺前的准备要点 , 分” 但与“ 法紧密 疾” 时应注意动作的连续 , 切忌分解。 田师总结的无痛进针法“ 十一字要点”秉承古法 ,
位置 、 角度及方向, 使针尖对准所连续进行针刺操作。
“ ”指的是 尖抵住 稳 在针 皮肤后持 针手要 稳定、 相连。“ 与“ 部位一浅一深 , 疾” 徐” 速度一快一慢 , 施用
针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进针过快 , 手法过重 , 针体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