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采地面工程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是指将开采的煤层气通过管道集中运输到煤层气加工站或利用站的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保证安全、高效、可靠以及环境友好。

本文将介绍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工程选址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煤层气井网格化布局、煤层气水平井的长度和间隔、原煤层的地下地质条件、沉降预测、足够的土地面积、环境保护等。

二、材料选用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中,管道、阀门和配件等材料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应考虑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对煤层气加工站和利用站环境对管道材料的腐蚀性,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三、管道设计管道的内径、壁厚等参数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计。

为保证煤层气的安全运输,应在管道设计时考虑以下因素:1.能够承受正常工作压力和最高压力;2.能够承受地面或水面上的机械荷载、电线电缆、管网迁改等外部力作用;3.减小泄漏的可能性;4.满足防静电、防火等安全要求。

四、防腐保温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中,管道应进行防腐保温处理,以避免管道减寿和泄漏。

防腐层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防腐层的设计厚度应考虑外部环境条件、管道压力等因素。

同时,应进行保温处理,以降低管道输送时的阻力。

五、安全措施为确保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的安全运行,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监测等。

此外,也应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安全阀、防爆设备等。

六、环境保护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期间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影响,如选址和工程适应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和应急预案等。

以上是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项新兴的能源产业,煤层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对技术要求也较高。

在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的建设中,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煤层气开发——第6章 煤层气开采工程

煤层气开发——第6章 煤层气开采工程

(3)产水量
煤层水的产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煤层水的产出,给气体的解吸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保证了气体持续解吸;
②煤层水的产水降低了煤储层的孔隙压力,使之低于解吸压力,为气体解吸提供了先 天环境。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3.煤层气井排采类型划分
1)单井排采 单井开采的产气机理是:开井排水形成压降漏斗,在井底压力大于临界解吸 压力而小于原始地层压力时,只有水的单向流动。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2)煤层气的排水降压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 于煤基质的微孔隙中,其生 产过程就是先排水,后采气。 煤层气的生产一般可分为 三个阶段:从煤基质孔隙的 表面解吸、通过基质和微孔 隙扩散到裂隙中、以达西流
方式通过裂隙流向井筒运移。 煤层气井周围气水分布及流动状 态径向剖面示意图
• 煤层的出水量和井口产水相平衡时,形成稳定的压力降落漏斗,降落漏 斗不再继续延伸和扩大,煤层各点储层压力也就不能得以进一步降低, 解吸停止,产气也就终止。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1、煤层气排采基本理论
(1)煤层气的储层特性
煤层气是一种介于常规天然气与煤层之间的非常规性天然气 资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在地层压力作用下,煤层中的 甲烷分子大部分以单分子形式吸附于煤基质表面,只有很少 部分以游离气的形式存储于孔隙或裂隙中,或以溶解气的方 式存在于煤层水中。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 Ш饱和水单相流 压力在煤层和围岩共同传递阶段。排采继续进行,围岩中 压力影响半径增加,煤层中压力梯度逐渐等于甚至大于围岩中的压力梯度, 压力将在煤层和围岩中共同传递,直到煤层中排采影响半径范围内压力达到 临界解吸压力以下时,气体开始解吸,即进入非饱和两相流阶段。 • Ⅳ非饱和流阶段 排采继续进行,当煤层排采影响范围内压力达到临界解吸 压力以下时,一定数量的煤层气开始解吸,并形成气泡,阻碍水的流动,水 的相对惨透率开始下降,但此时气体的量较小,无论在基质孔隙中还是在裂 隙系统中,气水都是孤立的,没有互相连接,不能流动,此阶段称为非饱和 单相流阶段。

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是保障煤层气开采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确保煤层气开采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一、前言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煤层气开采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各级政府和能源部门已经制定相应法规和标准,以保障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的安全、环保、高效运营。

二、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规范1. 设计审查程序(1)项目建设单位提出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并向审查部门提交相关文件资料,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设计单位(或个人)的相关资质证书、工程设计文件等。

(2)评审部门组成技术评审小组,对提交的设计文件逐一进行细致的评审,必要时请设计单位到场进行技术说明和答辩。

(3)评审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审核结果。

(4)设计单位整改不合格项并重新提交审核资料,直至通过审核。

2. 设计审查内容(1)规划范围内应建设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设施、灭火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以及其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2)根据当地煤层气开采实际情况,确定安全设施的种类、规格、数量和布置,确保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3)分析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和事故隐患,设计安全设施必须能对可能的危害和事故隐患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3. 设计审查标准(1)国家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专家确定的有关煤层气地面开采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设施、灭火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2)各级政府和能源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标准及行业规范,如《煤层气地面安全技术规程》等。

三、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1. 竣工验收程序(1)项目建设单位向审查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文件资料。

焦煤集团工作面型地面煤层气井抽采试验方案

焦煤集团工作面型地面煤层气井抽采试验方案

焦煤集团工作面型地面煤层气井抽采试验方案12020年4月19日焦煤集团屯兰矿12408工作面”L”型地面煤层气井抽采试验方案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年 3月22020年4月19日3 2020年4月19日目录1 前言 (1)1.1 项目背景 (1)1.2 方案编制依据 (1)2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煤系发育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L”型井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选区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井位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井眼轨迹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井身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井身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钻井液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录井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固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固井注水泥浆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现状及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现状及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现状及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面临“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抽采集中程度低”的难题,煤层气抽采长钻孔精准定向施工是制约井下煤层气抽采效果的主要技术及装备因素。

有限采掘空间内小体积大功率钻进装备的提升是破解井下抽采钻孔限制的主要方式。

气动定向钻进技术是解决“碎软煤层成孔率和成孔精度差”的可靠技术,可以避免出现抽采盲区和空白带。

本文对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现状及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引言煤层气开发生产的国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美国,当前共有23个州已经开始勘探与开发煤层气,并且根据当地的分布情况来看,美国煤层气的产量有半数以上集中在圣湖安盆地和粉河盆地,目前美国所用的煤层气大约80%都取自这里。

1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时空协同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改变以往将煤层气作为煤炭开采中的灾害性气体的观念,把它作为资源性气体,在煤炭开采的同时将煤层气安全高效的抽采出来,形成一体化系统,有利于煤与煤层气高效、安全、经济开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然而,大倾角煤层群广泛存在。

新疆矿区煤层平均倾角为30°,属于典型的大倾角多煤组煤矿区。

因此,本节基于煤炭开采与煤层气抽采相互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大倾角煤层群地质条件下的煤与煤层气耦合协调开发模式,规划区主要是对煤炭开采进行远景规划。

在规划区阶段完成主井、副井、风井等必要的开拓作业的同时,采用地面井进行煤层气抽采作业。

其中,大倾角多重采动卸压下其覆岩破坏具有明显非对称性,而垂直井对此种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故规划区地面井采用直井。

规划区地面井的井底施工至煤层顶板或煤层底板位置处。

在规划区进行地面井煤层气抽采作业,采用地面井进行采前预抽,通过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排水降压预抽煤层气,达到有效开采煤层气,同时大幅度降低该区域煤层的煤层气含量,提高井下生产安全的目的。

在准备区阶段,采用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工艺进行煤层气抽采作业。

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阜康西部矿区煤瓦斯地面抽采项目一期工程简本

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阜康西部矿区煤瓦斯地面抽采项目一期工程简本

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 (1)1.2建设地点 (2)1.3建设内容及规模 (2)1.4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3)1.5产业政策、厂址及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8)1.5.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1.5.2规划符合性分析 (8)1.5.3选址合理性分析 (8)1.6工程投资 (10)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1)2.1自然环境概况 (11)2.1.1地理位置 (11)2.1.2地形地貌 (11)2.1.3气候气象 (11)2.1.4水文 (13)2.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14)2.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5)2.3.1大气环境 (15)2.3.2地表水环境 (16)2.3.3地下水环境 (16)2.3.4声环境 (16)2.3.5生态环境 (16)2.4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17)2.4.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4.2水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4.3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4.4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4.5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4.6环境保护目标 (18)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20)3.1污染物排放情况 (20)3.1.1开发期污染源 (20)3.1.2运营期污染源 (23)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7)3.3环境保护措施 (28)3.3.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8)3.3.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8)3.3.3水污染防治措施 (28)3.3.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9)3.3.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30)3.4环境风险评价 (31)3.4.1重大危险源辨识 (31)3.4.2最大可信事故 (31)3.4.3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31)3.4.4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分析 (32)3.4.5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32)3.4.6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35)3.4.7小结 (37)3.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7)3.6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38)3.6.1钻井作业的环境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技术规范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其产量不断地在加添,而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规范的订立与落实,对于保证煤层气安全高效地输送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本文重要从煤层气的开采、工程勘察、地质条件、设备选型、工程建设、设计、管理等方面提出技术规范,以此来规范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

一、煤层气开采技术规范1.煤层气井口材料的选用对于井口钢管的选择应当遵从肯定的原则,选用优质的钢管,充足其腐蚀抗磨性能等要求,以此来保证钢管的安全牢靠性。

2.煤层气井底开采技术规范为了保障煤层气井底的安全,井下采纳装备双管采气技术,采纳高质量的钢管作为构建双管采气的重要材料。

安装双管采气阀门、措施定期地清洗井下阀门和水淋等管道,计划定期地进行检测和维护和修理井下设备。

3.煤层气取样技术规范对于煤层气的取样和检测,应当使用规范的取样方式,取样器应当能够保证其残留无气,从而保证取样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二、工程勘察技术规范1.勘察范围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勘察的范围应当是适当的,包括钻孔地层采样、深度垂直高程掌控、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等。

2.勘查周期勘查的周期应当是适当的,这包括了钻孔的范围和深度的选择、钻孔设备的选择等。

三、设备选型技术规范1.设备材质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中,设备的选材应当符合其在生产过程中应有的安全和耐用性要求,应当采纳高质量、高强度、高韧性的优质钢材。

2.设备类型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设备的类型应当与生产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相符合,应当选用节省能源的低消耗、高效率的设备,以此来降低能源成本。

四、工程建设技术规范1.地面设施的安装地面设施的安装应当遵从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原则,应当合理布局、严格掌控设施用地及保证设施的平稳运行。

应当考虑灰气及其配套设施及管道建设,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2.设备调试设备调试应当遵从全面、科学、严谨和规范的原则,包括清洗、调整并修整设备,避开工艺流程中显现问题,以此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

五、设计技术规范1.设计标准设计工作应当依照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尤其是有关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规定进行设计,以此来实现可持续进展的目标。

煤层气地面工程工艺技术及优化分析

煤层气地面工程工艺技术及优化分析
维普资讯
3 4
第1 9卷 第 4期
石 油 规 划 设 计
20 年 7 08 月
刘 烨
巴玺 立
刘 忠付


马 建 国
中 国石 油天然 气股 份有 限公 司勘探与 生产 分公 司
中 国石油天 然气 股份有 限公 司规 划总院
刘 烨 等 .煤 层气 地 面 工程 工 艺技 术 及优 化 分析 .石油 规 划设 计 ,2 0 ,1 4):3 ~3 08 9( 4 7
近利用较经 济合理 。实际上 ,由于煤层气外输受气 田 附近 是 否 有 较 成 熟 的输 气 管 网 ,产 量 是 否 与 市 场 需求相 匹配等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往 往就地利用并 不 是最经济 的外输方案 。 确定煤层气 的外 输最 佳方案 ,需从 以下两个方 面 进 行 分 析 :一 方 面 ,气 田周 边 是 否 有 已建 天 然 气 管道 ,煤层气 的外输应 充分考虑利用气 区周 边 的已 建 管 道 , 以节 省 管 道 建 设 投 资 ;另 一 方 面 ,在 进 行 外输方案经济 比选 时 ,因煤 层气井 口压力较 低 ,采 用不同的增 压方案 , 其增压 投资及运行费用也 不同。 因此 ,在优 选增压方案 时 ,应对井 口至外输 的全过 程进 行 整 体 综 合 比选 。
不形成水合 物的前提下 ,直接进行湿气输送 ,可取 消气 水 分 离 器 ,工艺 流程 示 意 见 图 2 。
3 煤层 气地 面 生 产 工 艺
煤 层 气 相 对 天 然 气 ,气 体 组 分 较 简 单 ,且 不 含
流 量 计 去 采 气 管道
酸性介质 ,井 口压力较低 ,所 以地面生产工艺 比天 然气 简单 ,不需净 化处理 ,只需增压脱 水就 可以外 输 。煤 层 气 地 面集 输 工 艺 应 采 用 低 压 集 气 、分 段 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地面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 2014年 4月 13 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参赛作品是根据大赛给出的沁端区块的基础数据设计的一套煤层气田开发中的地面工程设计方案。

主要由煤层气集输管网、集气增压站、污水处理、SCADA系统、消防安全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部分的设计以及各种用途站场整体优化布局设计等组成。

本方案的总集输工艺流程的确定是根据本气田的综合情况,借鉴其它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分析各种低产低压煤层气田的总工艺流程,经过反复论证、简化优化,最后确定采用“分片集输、多井低压集气、单井简易计量、多井单管串接、集中增压、集中脱水处理和外输”的煤层气集输工艺流程。

管网部署部分根据气田气井位置的分布,提出了四种管网部署方案,分别是环状管网部署方案、枝状管网部署方案、集气阀组管网部署方案、多井单管串接管网部署方案。

然后以管网系统费用最省为优选目标(包括井场、采气管线、集气阀组、集气管线、增压站、中央处理厂等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对四种管网部署方案进行优选,最后选择多井单管串接管网部署方案。

为选取适合管材, 对PE100 聚乙烯管和无缝钢管投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主要比较了公称直径50~600 mm 的PE100 聚乙烯管和无缝钢管的安装费、建筑费、主材费、预制费和总造价等,得出:当采气、集气管道的公称直径不大于250 mm 时, 采用PE100 聚乙烯管道投资低。

当采气、集气管道的公称直径大于250 mm 时, 采用钢制管道投资低。

该示范工程施工中采用了PE100聚乙烯管道与钢管相结合的方案。

用软件模拟不同工况下煤层气水合物生成温度,对比本气田集输系统工作条件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煤层气的输送选择低压不注醇工艺。

在集输管道低点设置凝水缸,收集管道中的游离水。

通过设备及工艺对比,集中处理站入口的过滤分离器选择高效旋流过滤分离器;一级增压的压缩机选择螺杆式压缩机,二级增压的压缩机选择活塞式压缩机;脱水工艺选择三甘醇脱水工艺;脱碳工艺选择分子筛法。

目录第1章总论 (1)1.1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1)1.2 井网部署方案 (1)1.3 产能规模及单井产量 (2)1.4 井口压力 (2)1.5 煤层气品质及外输 (3)1.6 产出水特征 (3)1.7主要标准规范 (3)第2章管网部署 (5)2.1集输总工艺流程 (5)2.1.1 煤层气集输工艺流程 (5)2.1.2 本气田煤层气集输工艺流程 (5)2.2集中处理站位置选择 (5)2.2.1 站址选择原则 (5)2.2.2 集中处理站位置选择 (6)2.3管网部署方案 (7)2.3.1 环形管网 (7)2.3.2枝状管网 (8)2.3.3集气阀组管网 (8)2.3.4多井单管串接管网 (9)2.4管网部署方案优选 (10)2.5管材选取与管径确定 (11)2.5.1管材选择 (11)2.5.2管径确定 (13)第3章煤层气集输工艺 (16)3.1井口工艺流程 (16)3.2节流调压 (16)3.3管道敷设与保护工艺 (17)3.3.1 管道敷设 (17)3.3.2 弯头 (17)3.3.3 管道连接 (17)3.3.4 穿越 (17)3.3.5 保护措施 (17)3.3.6 抗震措施 (18)3.3.7 防腐 (18)3.3.8 氮气置换 (18)3.3.9 管道警示带(含金属示踪线) (18)3.4煤层气水合物防治工艺 (18)3.4.1 低压输送不注醇集气工艺 (18)3.4.2 清除管线中凝析水工艺 (19)3.5集中处理站工艺流程 (19)3.6集中处理站中的主要设备及工艺 (20)3.6.1 过滤分离器设备选型 (20)3.6.2 压缩机选型 (20)3.6.3 脱水工艺 (21)3.6.4 脱碳工艺 (22)3.7主要仪表选型 (22)3.7.1 温度仪表选型 (22)3.7.2 压力测量仪表选型 (23)3.7.3 流量计仪表选型 (24)第4章污水处理及辅助系统 (26)4.1污水处理 (26)4.1.1 污水来源 (26)4.1.2 污水处理 (26)4.2供电系统 (26)4.2.1 电站 (26)4.2.2 供电电源 (27)4.2.3 供电负荷 (27)4.2.4 爆炸危险场所电器线路及安装 (27)4.3通信系统 (28)4.3.1 通信要求 (28)4.3.2 通信方式 (28)4.4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28)4.4.1 给水系统 (28)4.4.2 排水系统 (29)4.4.3 消防系统 (30)4.5自动控制系统 (31)4.5.1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1)4.5.2 系统方案 (31)4.6供热、暖通设计 (32)4.7道路工程 (32)4.8建(构)筑物 (32)4.9健康、安全与环境 (33)参考文献 (34)附录 (36)第1章总论1.1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沁端区块位于沁水盆地南部,隶属于山西省沁水县,矿区属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本区块属于丘陵山地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本区为典型的干旱性大陆气候,降雨量较少,冬季气温较低,年平均降雨量400~900mm,年最大降雨量891mm,最大积雪深度212.5mm。

年平均气温10.9℃,最高37.3℃,最低-16.3℃,最大冻土层深度0.41m。

该区处于张性应力区,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其地震烈度为6度。

区块内有沁河流过,省道和县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区块地形图见图1.1。

图1.1区块地形图1.2 井网部署方案本区共部署生产井124口,其中直井120口,分段压裂水平井2口,单翼多分支水平井2口,井网部署见图1.2。

图1.2 井网部署1.3 产能规模及单井产量本区设计产能规模为336000m3/d。

其中120口直井开发年限为25年,见气时间均为6个月,产气量范围均为1900m3/d~2500m3/d,平均产气量均为2300m3/d,产水量范围均为0.5m3/d~6m3/d,平均产水量均为1m3/d;2口分段压裂水平井开发年限均为8年,见气时间均为2个月,产气量范围均为6000m3/d~15000m3/d,平均产气量均为10000m3/d,产水量范围均为1m3/d~8m3/d,平均产水量均为2m3/d。

2口单翼多分支水平井开发年限均为6年,见气时间均为1个月,产气量范围均为14000m3/d~25000m3/d,平均产气量均为20000m3/d,产水量范围均为2m3/d~18m3/d,平均产水量均为5m3/d。

1.4 井口压力根据本气田现有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实测数据,本区井口套压一般在0.1MPa~0.5MPa。

1.5 煤层气品质及外输本气田产出煤层气气体组成见表1.1,本气田生产的煤层气全部外输到沁太管线。

沁太管线入口位置如图1.1所示,管线工作压力为6MPa,其气质符合国家标准GB17820-1999《天然气》中Ⅱ类气质指标要求,具体要求见表1.2。

表1.1煤层气气体组分表1.2我国天然气国家标准1.6 产出水特征本区直井和压裂水平井生产初期煤层产出水型以NaCl为主,平均矿化度4000mg/L。

生产20~40天之后产出水接近地层水的状态,水型转变为以Na-HCO3型为主,平均矿化度1200mg/L,PH值为8。

单翼多分支水平井产出水水型为Na-HCO3型,平均矿化度1200mg/L,PH值为8。

1.7主要标准规范本设计从使用性、安全性和先进性出发,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1)《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 0249-2010;(2)《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6号(2012);(3)《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一部分:管材》GB 15558.1-2003;(4)《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二部分:管件》GB 15558.2-2005;(5)《煤层气集输设计规范》Q/SY1301-2010;(6)《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50183-2004;(7)《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0)《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91;(11)《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GB/T9711;(12)《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13)《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14)《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22;(15)《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SY/T0011;(16)《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SY/T0076;(17)《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划》SY/T0048;(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1)《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2)《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3)《工业锅炉水质》GB1576;(2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GB50019;(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7)《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8)《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物环境防治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

第2章管网部署2.1集输总工艺流程2.1.1 煤层气集输工艺流程煤层气田具有井口压力和初期产量低,单井产气量低,井间间距小,甲烷含量高,基本上不含重烃和硫份,开发周期长以及开发后期井口压力下降等特点。

沁端区块所在地区地貌属于山区丘陵地貌,区块内井口最大高程差为200米,井口套压为0.1MPa~0.5MPa,气田生产的煤层气全部都需增压外输到沁太管线。

根据以上煤层气及本气田的综合情况,借鉴其它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分析各种低产低压煤层气田的总工艺流程,经过反复论证、简化优化,最后确定了采用“分片集输、多井低压集气、单井简易计量、多井单管串接、集中增压、集中脱水处理和外输”的煤层气集输工艺流程[1]。

2.1.2 本气田煤层气集输工艺流程本区块气田面积较小,为简化集输流程,节省工程造价,采用“分片集输―一级增压”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井场―采集气管网―集中处理站―增压外输管线―沁太管线”,见图2.1。

图2.1煤层气集输总工艺流程2.2集中处理站位置选择2.2.1 站址选择原则战场的位置应选在乡镇和居民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避开窝风的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