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语集锦
1000条古语

1000条古语1、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刘基2、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钱起3、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张泌4、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7、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8、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赵鼎9、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苏轼10、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司马光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13、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贯休14、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
——毛熙震15、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王沂孙16、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屈原17、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王维18、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____李白19、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增广贤文2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21、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陆容22、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文征明23、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24、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王庭筠25、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楶26、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攽27、西风乱叶溪桥树。
秋在黄花羞涩处。
——张榘28、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陆游29、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增广贤文3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31、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朱熹32、栽树要栽松柏,结交要结君子。
——增广贤文33、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秦观34、燕子不进愁门,耗子不钻空仓。
——增广贤文3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36、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37、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经典古诗词名句集锦

经典古诗词名句集锦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经典古诗词名句集锦,希望大家喜欢。
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经典古语大全

33、尺有所短,⼨有所长。
(楚辞⼘居) 34、尽信书,不如⽆书。
(孟⼦尽⼼下) 35、⽣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告⼦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尽⼼上) 38、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
(孟⼦尽⼼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孟⼦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滕⽂公) 41、锲⽽不舍,⾦⽯可镂。
(荀⼦劝学) 42、吾⽣也有涯,⽽知也⽆涯。
(庄⼦养⽣主) 43、君⼦之交淡如⽔,⼩⼈之交⽢若醴。
(庄⼦)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结⽹。
(淮南⼦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下⾃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之外。
(史记⾼祖本纪) 50、忠⾔逆⽿利于⾏,良药苦⼝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51、⼈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
(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失;愚者千虑,必有⼀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断,⽔滴⽯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不知,除⾮⼰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为开。
(后汉书⼴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60、志⼠不饮盗泉之⽔,廉者不受嗟来之⾷。
(后汉书) 61、⽼骥伏枥,志在千⾥;烈⼠暮年,壮⼼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62、⼭不厌⾼,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
(三国曹操短歌⾏) 63、⾮学⽆以⼴才,⾮志⽆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书) 64、⾮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书) 65、勿以恶⼩⽽为之,勿以善⼩⽽不为。
经典古语大全

经典古语大全1、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4、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5、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6、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7、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8、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10、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12、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13、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14、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17、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18、玩物丧志。
书经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21、置之死地而后生。
孙子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23、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
岳飞24、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明2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26、苛政猛于虎。
(礼记)27、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2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3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3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3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颜之推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3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3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3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3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4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4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4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4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45、不以一眚掩大德。
经典古语大全900句

经典古语⼤全900句1、经典古语⼤全(⼀)2、哀莫⼤于⼼死,⽽⼈死亦次之。
(庄周)3、爱⽽知其恶,憎⽽知其善。
(礼记)4、爱之欲其⽣,恶之欲其死。
(孔⼦)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6、百学须先⽴志。
(朱熹)7、薄福之⼈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8、饱⾷终⽇,⽆所⽤⼼,难矣哉。
(论语)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
10、彼⼀是⾮,此⼀是⾮。
(庄周)11、笔落惊风⾬,诗成泣⿁神。
(杜甫)1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13、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苏轼)14、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礼记)16、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17、不飞则已,⼀飞冲天;不鸣则已,⼀鸣惊⼈。
(司马迁)18、不患贫⽽患不均,不患寡⽽患不安。
(孔⼦)19、不患⼈之不⼰知,患不知⼈也。
(孔⼦)20、不积跬步⽆以⾄千⾥。
21、不⼊虎⽳,焉得虎⼦?(后汉书)22、不塞不流,不⽌不⾏。
(韩愈)23、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苏轼)24、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层。
(王安⽯)25、不以规矩,⽆以成⽅园。
(孟⼦)26、不以⾔举⼈,不以⼈废⾔。
(论语)27、不以⼀眚掩⼤德。
(左传)28、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2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30、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3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苦为谁甜。
(罗隐)32、仓廪实⽽知礼节,⾐⾷⾜⽽知荣辱。
(管⼦)33、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
(刘勰)34、恻隐之⼼,⼈皆有之,羞恶之⼼,⼈皆有之,恭敬之⼼,⼈皆有之,是⾮之⼼,⼈皆有之。
(孟⼦)35、察⼰可以知⼈,察今可以知古(吕⽒春秋)36、察⼰则可以知⼈,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春秋)37、差以毫厘,谬以千⾥。
(汉书)38、朝闻道,⼣可死矣。
经典古文名句1000条

经典古文名句1000条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
(《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古文100篇

经典古文100篇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中国经典古语大全_经典古语大全

中国经典古语大全_经典古语大全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1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孔子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1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16、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8、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1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20、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2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曹雪芹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2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2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颜之推25、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26、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孔子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2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3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32、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孔子3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3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语集锦1、祸福无门,唯人是召。
《左传》意思:祸福的到来没有一定,都是人们自己召来的。
2、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魏源集》意思:接触实际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经过实践才会知道做事的艰难,哪里有不经过实践而获得知识的呢?只有亲自去做了才能知道结果只有亲自走过才能知道道路的艰险哪有不去做就知道结果的?3、海内升平,路不拾遗。
《资治通鉴》意思:写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意思:节俭,是有道德的人所共有的品质;而奢侈,则是罪恶的根源。
5、百尺竿头须进步。
《景德传灯录》意思:即使是已到了百尺竿子的顶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骄傲自满,而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去取得更大的胜利。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必须进行变革,变革了才能继续发展,不断发展才能长久地存在。
7、贱不害智,贫不妨行。
意思:家境贫困,地位低下,并不妨害他成为一个聪明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8、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子》意思:道德高尚的人能以忠言相告,一般的人却总喜欢以钱物相赠。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意思:说明做事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不然将一事无成。
10、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左传》意思:只要于国家有利,不管死活都要全力以赴。
-----------------------------------------古防患篇(名言今辑1)人皆知患,莫知使患无生。
--《老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孟子.离娄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系辞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千丈之提,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上》善理川者必杜其源,善防奸者必绝其盟。
--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论》---------------------------------------------------- 古为公篇(名言今辑2)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闭。
--《袁子正论.论兵》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煜《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有公心,必有公道。
--晋.《物理论》卷一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传子.问政篇》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元.张善浩《牧民忠告》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决心下》-------------------------------------------古修身篇(名言今辑3)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缴名。
--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类君子之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路宾王《萤火赋》失信不立。
--《左传.成公八年》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修身在正其心。
--《礼记.大学》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
--《孔子家语.子路语》-------------------------------------古惜阴篇(名言今辑4)人世光阴花上露。
--宋.马浩谰《青玉案》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唐.鲍溶《始见二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清.顾炎武《秋风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艺.古乐府.长歌行》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晋.陶潜《杂诗》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氏家训》-----------------------------------------------古壮志篇(名言今辑5)人之进退,唯问其志。
--《太平御览.子部》安危不二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唐.魏征《群书治要. 昌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魏.曹操《龟虽寿》有志尚者,随能磨砺以就素业。
--《颜氏家训.勉学》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列传》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蜀.朱葛亮《出师表》志不疆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古读书篇(名言今辑6)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
--《格言聊壁.惠古》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明.朱舜水《读书乐卷后》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汉.王充《论衡.别通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博学而不寡,笃行而不倦。
--《礼记.学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古教育篇(名言今辑7)敬教劝学,建国之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兴》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凡师之道,严师为难。
--《韩诗外传》卷三善教人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
--《意林.任子》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孟子. 尽心下》----------------------------------------------古身心篇(名言今辑8)好言所不知,自欺也。
--清.冯班《钝吟的杂录.家戒》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霍光传》自知者不怨人。
--《荀子.荣辱》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公良则语上.系庚》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唐.茫云《有所思》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荀子.荣辱》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尚书.周官》-------------------------------------------------- 古爱情篇(名言今辑9)人生恩爱原无价。
--《白雪遗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有黄金应铸相思。
--《山中白云词. 南楼令》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飞。
--《无遗山集.西楼曲》恩情须学水长流。
--唐.鱼玄机《寄子安》情人眼里出西施。
--清.曹雪芹《红楼梦》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汉.苏武《诗四首》----------------------------------------古执法篇(名言今辑10)法度数变,国家之大患。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不以私害法,则治。
--《商君书.修权》夫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
--《资治通鉴.唐纪》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
--《孔子家语. 王言》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古交友篇(名言今辑11)凡才智之士,必得忠直之人从劳制之。
--清. 申涵煜《省心短语》何以报知音,永存坚与贞。
--唐.孟郊《答郭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荀子.劝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善与人交,岁寒无易。
--《杨炯集补遗》交潜而言深者,愚也--《后汉书.崔驷列传》-----------------------------------------古写作篇(名言今辑1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兴元九书》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年。
--宋.欧阳修《获麟赠姚辟先辈》简为文章尽境。
--清.刘大《论文偶记》波浪无穷,而光采有主。
--明.谭元春《诗旧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
--清.李渔《间情偶寄.大受煞》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
--《春觉斋论文.用收笔》----------------------------------------古人才篇(名言今辑13)人为政事之本。
--《习齐年谱》卷下古之善观人国者,不观其国势之强弱,观用人之贤否。
--《玉堂丛语.规讽》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
--《传子.授职篇》得人者,卑而不可胜。
--《管子.侈靡》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
--《从政遗规. 薛文清公要语》天生我才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徐无鬼》--------------------------------------------古治军篇(名言今辑14)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左传.隐公五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善用兵者,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
--宋.许洞《虎令经》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
--《三国志.魏书》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老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计篇》制敌在谋,不在众。
--宋.尹诛《叙燕》--------------------------------------------------古成败篇(名言今辑15)不足生于无度。
--《孔子家语.王刑斛》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
--《孔业子》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宴子春秋.内篇问上》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虞不足。
--《中说.王道》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宋.释道元《崇德传灯录》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格言聊璧.接物》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乐记》----------------------------------------------------古廉节篇(名言今辑16)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
--明太祖《明史.本纪.太祖》国家纪纲,首重廉吏。
--清世祖《清史稿.本纪》敦节俭,祛浮华,宜自宫中始。
--慈禧太后《清史稿.列传.后妃》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
--唐太宗《唐太宗集.诫盈篇》屈一己之欲,乐四海之民。
--唐太宗《唐太宗集.金镜》-----------------------------------------所爱者,光五祖.所恶者,灭五族.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此生未遇风光,眼下只剩凄凉.魂入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