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古典修辞学与美国新修辞学
西方修辞学研究

真理知识 , 没有向好方 面的能力 。因此 , 柏拉 图认 为, 修辞学似乎 完全不是艺术 的追求 , 而是一种精明 的、 勇敢 的精神 , 这种精神在 对付人 的时候 自然是聪明的 ,但笔者把它 的主要部分称为谄媚 。 在笔者来说似乎有很多分支 ,其中一支被 当作艺术的调味品 , 但 在笔者看来 , 它完 全不是艺术 , 而是雕虫小技 , 是套话 。 应 当说 , 柏拉图对 当时修辞 学的批判 , 既造 成了对修辞 的破 坏性作用 ,同时也 为后来 修辞学 的改造 和完善提供 了契机和可 能。其 门生亚里士多德在柏拉 图逝世 前就开始传授修辞学 , 并将 修辞学作为其终身的兴趣 。在 西方修辞学史上 , 正是亚里士多德 首次把修辞学系统化组成一个统一 的体系。 在其被认为是 西方修 辞 学奠 基之作的《 修辞学》 书中 , 里士多德运用历史 的观点 , 一 亚 追溯 了修辞术的发展过程 ,对以往的修辞术研究加 以总结和概 括, 并把柏拉 图对修辞批判的思想 和智者学派所推崇 的演讲修辞 传统结合起来 , 成为哲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体 。 尽管亚里士多德与西塞罗 、 昆提里安在修辞学或者说论辩术 的具体细节方面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 但他们 的修辞观基本是相同 的。在他们眼中 , 修辞是一种才能 , 也是一种工具 ; 修辞是一种在 任何问题上都能找到所能利用的各种说 服方法 的才能 , 也是演讲 的劝说 效果得 以实现 的方法 。 后人一般把亚里士多德 的修辞理论 体系以及西塞罗和昆提里安的雄辩 术理论合称为古典修辞学 。 其
下, 所做 的演讲 效果有好有 坏 , 至在一个演讲 中, 同的话 语 甚 不 效果也不同 )所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演讲成分 中选出那 , 些被认为是具有劝说作用 的成 分 ,并对这些成分进行分 门别 类 地归纳 、 总结 , 最终形成了一 门专 门研究劝说性 艺术的学科— —
解析“修辞推论”——亚里斯多德《修辞学》核心概念

要通过深入 解读 《 修辞 学》 文本 , 对其 重要 地位 给以充分论证 , 以引起我 国修 辞学界的重视 。文章还论述 了这一概 念的各主要方 面——含 义、 特征及表现 形式,对富有争议的基本特征及表现 形式提 出了自己的理解 : 完整性 与 非 或然性 两个特征 对于“ 修辞推论” 来说 并非同时必需, 但应至少满足其 一; 修辞推论 ” “ 共可 以有七种表现形 式。本 研究将为“ 修辞推论” 的应 用性探 索提供理论基 础
一
辑的观点看 < 修辞学 >》 (94 )该文集 中论述 了 ” 19. , “ 辞推论” “ 目” 修 与 部 的关 系 ; 武宏志 , 丁煌 的 《 冒 假
的修 辞 式 推论—— 亚 里 土多 德 < 辞 学>的谬 误 修
论》 19 ) 文章分 析了亚 里士多德 论及的几 个假 冒 (9 4 ,
修辞运作模式 》(0 3 , 2 0 ) 论述 了 “ 修辞三段论” “ / 修 辞推论 ” 的三种表现形式及其在广告 中的应用。 对上
述有关 “ 修辞推 论” 的基本特征及表现形式研究 , 本
文通过深入解读 《 修辞学》 文本 , 提出 了新 的观点 : 非 完整性 与或然性两个 特征对于“ 修辞 推论 ” 来说并 非 同时必须 , 但应至少满足其一 ; 修辞推论 “ ’ 可以 总共 有 七种表现形式 。文章还对 “ 修辞推论 ” 在亚里斯 多 德《 修辞学》中的核 心之 核心地位作了充分证 明, 并
部分。 (9 I9 其根据是这一卷对后世欧洲修辞 学 ” 19 : ) 和散文风格有很 大影 响。 在译后 记中他又重 申“ 三 第 卷讨 论演说的形式—— 风格 与安 排 ,相 当于我们今
大” 19:1) 3 “ ( 127 ; .修辞推论” “ 目” 9 、部 都是 较为复 杂的概念 , 缺乏对 《 修辞学 》 的深入 研读 及对 古典修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河南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0)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系统专业知识和较高理论素养,具备必要实践技能的综合性理论研究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造性研究精神,熟悉本学科发展现状及动态,学有所长,能够胜任中国文学、语言学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努力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不断拓宽学术视野。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听、读、译的能力。
能够直接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较好使用外文信息进行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050101文艺学深入探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重要的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看法。
并能根据自己的文学理论观念,对不同的文学理论观点进行分析、评判、吸收和运用。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过对汉语及其辅助性工具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训诂学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的独立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和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熔铸其里,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渗透其中。
本方向立足于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等的分析,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各时期发展规律及其创作成就。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追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帮助人们反思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得到启迪和鼓舞。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4)记忆 按照古典修辞理论,可以通过 把记忆与形象场所关联的方法来提高记忆 力。柏拉图认为,记忆不仅与地面上的场 所而且还与天上的场所有着联系,在后者 中有理想的形成和真正的知识。因此,正 确培养记忆的方法可以使人接近那些遥远 的、超越宇宙的知识范畴。所以,认为在 修辞学体系中有记忆的存在,其实就是以 另一种形式提出了知识是如何在大脑中表 现出来的问题。
肯尼思,伯克要比理查兹更崇奉古典的修辞学家, 但是他也像理查兹一样看到了扩大修辞学范围的可 能性。伯克认为“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的区 别在于: 旧修辞学是“劝说”,其重点在于有意识的目的。 而新修辞学是“同一”,这可能包括在诉诸方面有 一个部分地“未被意识到”的因素。当人们使用符 号在其他人身上引诱合作时,他们必须把自己与听 众“同一”起来,必须与听众“同体”起来,伯克 的修辞学正是研究取得“同一”的诸种方法。任何 种类的结构都是一种“同一”的方法,文体风格也 是一种“同一”形式,因为它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 或无意识的把自己的语言调节到听众水平上的努力。 伯克的“戏剧性五要素”——名字( name)、执行者 ( agent)、方法(agency)、背景(scene)、目的 (purpose) -就是他用来分析人类行为的批评方法。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 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 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是指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很好 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 研究这种技巧的学问,就叫做修辞学。换 言之,修辞学是以修辞的规律、方法 和语言手段的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语言学名词解 释》)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国内对西方新修辞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修辞学的定义入手 , 阐述 了新修辞 学的特点 , 认为 言语修辞 交际作为一个系统 , 包含修辞活动参 与者 、 参与者的动机 、 修 辞话语和修辞情景 四个基本要素 。柴改英 , 张翠梅( 同上 ) 还
预测 了新修辞学发展 的动态 , 为当代英语修辞学的综合性 认 特点不仅体现在修 辞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上 , 还体现在它以 修辞学 的视角对其他学科 的涉猎 , 如广告 、 闻、 新 甚至意识形 态方面 。 鞠玉梅(0 3 认为新修辞学发展的趋 势是古典传统 20 )
21 年 第 5 00 期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lo q a Jno eces C lg o ra fQii r u irT ah r’ ol Ge r1No 1 7 nea. . 1
( 总第 17期 ) 1
国 内对西方新修辞学 的理论研究综述
p oi gt e r sa d e lyn e n w r eo c a e ieo a ay e c n rt i ain ,Isp p r re o s mel e au e ive n l r o e n mpo i gt e h tr 8 ad ve t n lz o c eest t .Il a e ist d n h i h i u o .i t o o tr tr iw o i  ̄ t el S a h o e re , n l d n e c i t n o e g n r l h r ceit s e d s i l ea d tep e it n o stn e c , nr d c h e e l n t o s i cu igd s r i f e ea a a tr i t icp i n r d ci f t e d n y i l u — "  ̄ h i po h t c sc o h f n h o i o
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权威资料]
![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1764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2.png)
简论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修辞作为一门古老的技巧,给人们的言语交际与思想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纵观中国和西方修辞学的历史,两者无论在修辞的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本文就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进行论述,以期给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修辞学中西方差异自古以来,中西方都十分重视修辞艺术。
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把修辞术当作一种演说的艺术,我国先秦时期的游说者最早凭借精湛的修辞技巧,打动君王来实施政治主张,修辞作为一门古老的技巧,给人们的言语交际与思想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中西方不同的修辞观念也为修辞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纵观中国和西方修辞学的历史,两者无论在修辞的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本文就中西方修辞观念的差异进行论述,以期给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一、修辞研究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修辞研究上的重大差别就是西方重理论构建,而中国重辞格分析。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撰写了《修辞学》一书,构建了完整、统一的修辞体系。
他提出了修辞学的原则,即:构思、谋篇布局、演说技巧、演说风格,为整个西方修辞学奠定了基础。
其后,古罗马的修辞学家西萨罗对希腊的修辞传统作了改造,使之适应罗马社会的现实与文化。
他在《论构思》中,试图把修辞学与哲学统一起来,把修辞学当作一种对所有实践都有用的艺术来对待。
如果说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理论性还不是很强的话,近代修辞学则是学派林立,理论体系层出不穷。
如理查兹的修辞哲学、伯克的动机修辞学、佩雷斯的论辩修辞学、格拉斯的新人文主义修辞学、基尔兹的人类修辞学等,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辞理论和体系。
中国的修辞研究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修辞研究观念总是以体现微观的语体风格、修辞方法和辞格研究为主,说起修辞,人们通常会想到比喻、排比等辞格,而十分缺乏宏观的理论探索,这就把修辞研究局限在语言的表达技巧上,制约了修辞研究理论的发展。
关于西方修辞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三、西方修辞学的研究者划分
般情况下 ,著述西方修辞 学史的书都是按照 时代 来划 分修辞学者 的,只 是单 纯地按照历史发展 的先后顺序表述 。 通过阅读相关 的西方修 辞学著作 ,笔者发现西方修 辞学研 究 者是可 以按照职业 的不 同划 分成不 同类别的 ,这些类 别是有 规律可循 的,不 同职业 的修辞学研究者 ,对于修辞 学的研 究 有不 同的偏重和观 点,构成 了整个西方多元化 的修 辞学观, 构筑 了整个西 方修 辞学宽广 的研 究领域 。 修辞学研究对象 并不是一成 不变 的,有什么样 的修 辞学 研 究者就有什么样 的修 辞学。可 以说 ,修辞学研究者 决定了 ( 4 ) 转7 页
西方修辞学 具有其独特 的个 性 ,千百年来产 生 了很 多著 名的修辞学 者和 修辞学著作 。可 以说,西方修辞学是西方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西方文 明的标志性 学科。西方多元化 的文化与 民族 ,促成 了多元化而又彼此 紧密联系的修辞学流
派。
一
辞学 史亦 有不同 。这三个 问题刘亚猛先 生在其 《 西方修辞学
史 》 一开 头 就 首 先 提 到 。这 三 个 问题 说 大 不 大 ,说 小 不 小 , 全看著者怎样灵活把握 了,在这里笔者也进行 了一些思考 。
、
பைடு நூலகம்
西方古典 修辞学 发达 的原因
众所周知 ,修辞学研究最 早见 于西方 ,而以西方最为发 达 ,原 因为何 呢?细细分析起来 ,西方修 辞学的诞生和发展 有很多原 因,诸 如经济、文化 、艺术 、政治等方面 。但很重 要的原 因是古希腊 罗马的社会体制 ,早 期民主的城邦制度给 了公 民很 多 自由,他 们可 以畅所欲言 ,用语 言维护 自己的利 益和声誉 ,这样人 们就很注重运用语 言,注 重运 用语言才 能 发挥修辞 的重要作用 。这样修辞学才 能有发 展的动力 。否则 修辞学无用武之地就谈不上受重视 ,也就无 从发展。 在中 国古代社会 ,长期 以来都 是帝王专制统 治,封建王 朝施 行愚 民政 策 ,禁止 百姓各 种社 会言 论活动 ,百姓 只能 像奴隶一样埋头 于生产 劳动, 自然无法形成 重演 说、讲修辞 的 良好 风气 。而 历朝历代 却重视 文章写作 ,曹丕在 《 典论 ・ 论文》称文章 为 “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人们对写文 章的重视和对经史子集 的钻研 ,以及后来科举制 度的提倡促 进 ,使得 中国修辞 学更多地偏 向文章学和 写作学,而这些历 来 是文艺学研究 的领域 ,西方更多 的是偏重演 讲等 口头表达 的修饰 ,显然跟 我们 的修 辞学大 为不 同。 西方古典修 辞的高度成就是其 他地域和 国家 所不能超越 的,其后进入 中世纪 ,在 宗教黑暗的统治下 ,人们 的言行空 前 的受到禁锢 ,于是整个 修辞学处在衰退停滞 期;文艺复兴 与 启蒙运动是人们 的思想解放 运动 ,思想 的解放 需要言论的 自由,于是修辞学随 即复兴;进入近现代 ,修辞 学发展呈现 跌 宕起 伏的状态 ,但 总体 是前进的 随着科技 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 步,媒体传播 的手段扩 大了人们的言论影 响范围,加快 了言论的传播与反馈 ,从 而使人们更加重视 自己的言说技巧 和 写作 方法 ,同时科技 的进步 又是一把双刃剑 ,它削弱 了传 统 意义 上修辞学 的根基和体 式。整个西方修辞学 的兴衰,充 分 证 明 了实用主 义 的观 点,只 有使 用到 的学 问才 能得 到发 展 ,只有有用 的学 问才能继承和发扬 。
语言学论文选题

语言学论文选题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那语言学的论文题目要怎么选呢?下面店铺将为你推荐语言学论文选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语言学论文选题(一)1、论修辞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2、论修辞本质的现代意义3、论修辞学的性质4、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5、修辞学的研究任务6、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范围7、论汉语修辞的民族特点8、论修辞学与语言学的关系9、论修辞学与语法学的关系10、修辞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1、修辞学与社会学的关系12、论修辞学与美学的关系13、论修辞学与哲学的关系14、论修辞与传播的关系15、修辞学与传播学的关系16、修辞学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17、修辞学与广告学的关系18、论修辞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19、论修辞学与新闻学的关系20、修辞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科学21、修辞学研究的多维方法22、论现代修辞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方法23、论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方法24、社会修辞学研究概述25、论修辞研究的心理学方法26、结构修辞学及其研究27、语言修辞学及其研究28、言语修辞学及其研究29、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发展30、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趋势31、当代修辞学的发展方向32、20世纪中国修辞学概述33、21世纪中国修辞学发展展望34、现代修辞学的体系建构35、中西古典修辞学研究比较36、中西修辞学研究方法比较37、论修辞中的辩证法38、修辞与语境的关系39、话语建构与语境的关系40、修辞关涉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修辞价值41、语境与话语理解42、语境与修辞效果评价43、语境学研究及其发展44、语境学与现代传播学45、语境的构成46、认知修辞学及其发展47、比喻的传播价值48、修辞与真理49、论修辞交际中的伦理法则50、修辞研究中的伦理学方法语言学论文选题(二)1、论修辞手段的定义及其构成2、修辞方法及其构成3、汉语修辞方法的民族性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4、同义修辞手段5、同义修辞手段研究概述6、模糊修辞及其研究7、寻常词语的艺术化8、论辞格的本质9、辞格及其定义10、辞格的分类标准11、汉语修辞格研究概说12、汉语修辞格研究的进展13、新闻标题中的比喻及其功能14、比喻的结构15、汉语比喻的民族特点16、汉语喻体中的民族审美心理17、花类喻体的文化含义18、动物喻体的文化含义19、比喻的民族心理基础20、比喻与认知模式21、夸张的民族特点22、汉语借代的民族特点23、反复的修辞功能24、双关的语义结构25、比拟的修辞功能及其语体分布26、现代汉语公众称谓的变迁与社会心理27、道德观念与汉语词语的伦理分化28、汉语新修辞格探析29、移就及其语义结构30、句式的整散调配与话语风格31、话语句式的长短转换方法32、句式的雅俗分化及其调配33、话语句式语气变化的修辞价值34、话语句式的杂糅及其修辞价值35、话语建构中的句式调配36、话语句式调配的原则37、话语句式调配的方法38、词语选择的方法39、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及其类别40、词语的态度标示功能及其修辞价值41、词语的语体标示功能42、词语理性意义的轻重与运用43、话语组织的原则44、句际衔接的方法45、话语句际组合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古典修辞学与美国新修辞学3廖文丽Ξ(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079)〔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理论的影响,从他那个时代起就一直是巨大无比的,这是他对整个修辞学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
而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兴起的新修辞学理论,是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承袭与补充,也包括挑战或否定。
〔关键词〕西方;古典修辞学;美国;新修辞学〔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1)02—0103—02一 西方古典修辞学虽然西方修辞学在各个时期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从公元前5世纪西方修辞学产生于古希腊的遗嘱检验法庭之后,它就一直在公共事务和教育中起着巨大作用。
就其渊源而论,西方修辞学首先是一种劝说性演讲的艺术。
在当时的民事争端中,劝说在缺乏明显真理的情况下起着断定的关键因素。
劝说性演说也能对君主进行废黜或授权、对公共利益则进行决策,并还能对法令起到实施等作用。
总之,演讲与政体和民众事务无法分开。
早期曾有些名望显赫的演说家不仅从事演讲的实践而且还讲授演讲的艺术。
演讲需要使人信服的论点,演讲还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进行,而每个部分又都有其策略,策略又因时因人而异,演讲词又必须被记熟。
因此,修辞学就成了既是劝说性演讲的实践,又是描述成功演讲的方法,成了一种具有巨大作用的综合艺术。
西方修辞学的目标,是从大量的人类话语中选出那些被认为具有劝说作用的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纳,根据结构和目的对每一种类的成份进行分析,并识别构成每一种类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西方古典修辞学对语言使用的正误性原则表示认可,并也对有效地使用语言的方法进行分类。
它不仅对如何提出证据和论辩的方法进行说明,还为准确推理过程的原则作出规定。
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后半叶,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研究的问题归纳成一种理论,后来该理论就成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以及西赛罗和昆提利安对这一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挥。
古典修辞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修辞话语的种类;心理和听众分析法;演讲的准备步骤。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总是谋求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且不同的人对自己利益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他还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视情而定的观点受到了诡辩派最有力的辩护。
用现代术语来说,诡辩派把修辞学看成是认知的,是产生知识的。
亚里士多德倾向于把文体风格看作是一种装饰点缀,是一种想满足感官引诱的低级的人类欲望。
在漫长的修辞学研究史上,他曾有几次出现了将修辞学研究与文体风格研究等同起来的情况。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修辞学》,是欧洲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主要研究了以口语形式进行的演讲方式、分类和题材,研究了演讲者的性格和听众的情感以及演讲者表达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从他那个时代开始就对修辞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Lance Cooper所言,“……不仅是西塞罗、昆提利安的修辞学,而且连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的修辞学,就其精华而言,从根本上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东西。
”二 美国新修辞学20世纪之中,美国新修辞学终于走出低谷,又一次成为一门重要的跨学科的理论。
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重新发现,修辞学能够解决传统的意义理论所提出的问题。
由于他们运用话语对美国修辞学进行了彻底改造,美国新修辞学的内容丰富并加深了,它成为一种把语言作为社会行为,把目的和阐释作为意义的决定性因素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发展的依据是:知识由论辩生成,思想和力量是通过话语来扩大其范围。
简而言之,美国新修辞学已成为一门有效地使用话语的综合性的语言理论。
如果古典修辞学的理论的特点是“以语言为重点”,18世纪修辞学的特点是:“以心理为重点”,那么美国新修辞学的特点是以“社会”或“社会学”为重点。
虽然美国新修辞学作为一种体系来说是异乎寻常地复杂,并包括许多方面的兴趣,但是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它们都认为修辞学是一种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工具。
像过去几种修辞学体系一样,美国新修辞学体系也是出于一种需求,并为它所在社会的知识和社会环境所形成。
这种需求是简单的但又是吸引人的。
无论从哪一个层面上来看,个人、国家、国际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失败,都可能不仅造成诽谤或误解,而且还可能导致对立或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修辞学作为一种人或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文字形式,很自然地应该与促进人类的理解、改善交际过程联系起来。
在美国新修辞学这一广阔领域中从事研究的工作者们,就交际的社会方面的兴趣已达成共识,而且他们还一致相信,许多影响或阻碍交际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语言以及使用和误用语言的习惯。
他们还不断认识到,语言不是一种可以通过斗争被第8卷 第2期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vo118 No12Ξ〔收稿日期〕2000—09—10〔作者简介〕廖文丽(1966—),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塑造来适合一个人意志的易受影响的媒介,语言本身却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有助于决定人类对自己及其世界的认识。
因此,古代人主要对一种“事业”的实质或主题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8世纪修辞学的建筑师们强调信息———大脑之关系,而美国新修辞学的兴趣在于作为信息传递中一种传统手段的语言。
然而,除了这点,他们还认识到,虽然语言是人类交际时的主要工具,但是其他的符号系统,有些虽然没有被发送者或接收者所认识,也可能承载着影响思想或行为的信息。
三 西方古典修辞学与美国新修辞学的异同美国新修辞学的产生已被描述成是对西方古典修辞学概念的重新发现和重新审现。
Daniel Fogarty的重要著作《一种新修辞学的基础》,好像是这两种修辞学的会集点,即肯定有必要让一种可以独立发展的修辞学继续发展下去,又扼要地概述了能满足这种必要性的一种“新”的修辞学。
(这种新修辞学)将需要拓宽其目的,使自己不再局限于传授形式劝说的艺术,而要把每一种符号使用的形成过程包括在内……;它将需要调节自己以适应在交际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新研究;最后,它将需要对一种演讲者———听众之间的新情境作出一定的规定。
以上已经谈到西方古典修辞学与美国新修辞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相似性,这些引人注目的相似性把美国新修辞学向西方古典修辞学靠拢而不是远离。
11相似性(1)西方古典修辞学和美国新修辞学都把人类看作是使用符号的动物,在相互交际时,把理性和感情结合起来。
这一观点最重要的是,语言在产生知识或信念时所起的作用以及语言与认识大脑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把理性和感情结合起来,并且他关于逻辑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的著作,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类大脑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
当然,美国新修辞学理论也把语言规定为修辞学的基础。
Burke 有一个出名的论断就表明了这一种观点:修辞学是扎根于语言本身的一个基本的功能之中,这一功能是完全实际可行的,并不断地产生出新的内容。
使用语言作为在人类中诱导合作的符号方式,从性质上来说是一对符号的回答。
(2)两种修辞学都提供了一种有机的方法论,使演说家和听众都能共同获得知识。
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省略式的概念,以及他在逻辑、人格和情感方面把演讲者和听众结合起来以寻求能产生行动的各种知识的方式,我们已经了解。
在美国新修辞学理论中,尤其是在K enneth Burke的理论中,修辞学提供了各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与其他人取得同体性,也可以通过动机的属性了解那种同体性。
(3)两种修辞学都有能力对无数相关领域的活动进行澄清和提供信息。
通过把修辞学确立为辩证法的必然结果,亚里士多德便把修辞学与其他知识领域联系了起来。
修辞学、诗学、伦理学都涉及到关于或然性的知识、变化的现实。
对古希腊罗马人来说,修辞学是一种实用的话语艺术,它在教育和公众事务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为信念、语言和行动确立了一种理论的关系。
伊索克拉底、西塞罗和昆提利安都适应了这种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
昆提利安把它作为一种认知方法和行动指南的修辞学基础。
21不同之处(1)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修辞学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口头使用上,而美国新修辞学主要的兴趣是在符号上。
他们对于口语/书面语的历史和方法论之区分的理解,已受到20世纪演讲、语言学、哲学和英语系分化的阻碍。
尽管有了诸如Walter Ong,K enneth Burke和Jacques Derrida等人的研究成果,但是演讲和写作之间许多重要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对于某些情况还没有进行过研究。
(2)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演说家和听众进入知识阶段,经过语言的中介作用后,他们与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便有了一种明确的界定;美国新修辞学的主要观点、占主导作用的现代主义世界观一定要修辞学在没有任何明显关于认知者和已知世界的理论的条件下起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那种或然性现实的世界,虽然其本身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但还是可以通过系统地运用智力的方法来加以认识,因为那种现实被认为是渗透着稳定的基本原则。
美国新修辞学家对知识的性质分歧很大,尽管他们一般都认为人类具有传递那种分歧的能力。
因此,在现代,思维、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被认为不是构建在一种独立的、可界定的、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构建在认知者性质的基础之上,而且,现实并没有被发现多少,可以被发现多少,因为它是构建在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之中。
(3)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把修辞学作为一种艺术来构建,并把它与知识的所有领域明显地连接了起来。
尽管美国新修辞学家们也作了许多努力,但是他们还是缺少任何有系统的、被公认的理论来对当前的实践提供信息。
事实上,我们的时代已经看到了在修辞学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脱钩、以及在修辞学学科中出现了严重的分隔情况。
更有甚者,修辞学理论和实践在教育中的地位也同样出现了分隔的情况。
演讲学的理论家们在“对话交际”的理论概念进行研究,英语系的理论家们在苦苦思索着文学文本中关于表象的深奥问题,语言系学者们试图对句子的抽象语法进行描述。
其结果是,他们并没有把对技巧的论述放在一个把语言、行为和信念联系起来的理论框架之中。
这种情况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与西塞罗有力的政治家形象、与昆提利安的教育法大相径庭。
我们认为,K enneth Burke,Chaim Perelman,Wolfang lser,Richard Weaver和Wayne Booth等人的研究,已提出了一种把修辞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现代基础。
但是,这样的一种结合需要美国新修辞学家们重新把修辞学放到课程设置的中心位置,需要他们重申修辞学是产生和共享知识和信念时使用语言的艺术。
如果美国新修辞学家们认为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是一种把演说家和听众、语言和行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那么他们就有了一个自己的逆反复的模式。
如果美国新修辞学要想在21世纪中真正能为长期分隔开来的学科提供一种信息的框架、并能有效地对阅读、写作和演讲提供教学的话,那么,他们要对美国新修辞学所下的定义,必须不是反对西方古典修辞学,而必须是与古典修辞学保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