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数与形(2)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课件

中,用了15分钟。下面哪个图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哪个是
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教科书P108 练习二十二 第5题】
小兰
妈妈
爸爸
3.小林、小强、小丽、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之间都要下 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 3盘,小丽下了2盘,小兵下了1盘。 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7题】
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数字之和。继续写下去,下一 行是:1 6 15 20 15 6 1 。
5.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a+b)2=a2+2ab+b2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8题】
如图:①的面积是:a×a=a2,②③的面积 之和是:ab+ab=2ab,④的面积是:b×b=b2。 ①②③④组成的正方形面积是:(a+b)2 ; 所以(a+b)2=a2+2ab+b2。
9-4-3=2(千米)
答:两次相遇地点 相距2千米。
巩固提高
1.一条马路长200m,小宇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
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宇走到这条马路一半
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
小宇相向而行,遇到小宇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后
再与小宇相向而行……直到小宇到达终点。小狗从出
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 …。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1+ 1+ 1 + 1 + 1 + = 1 2 4 8 16 32 6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在上一课时中,我们探讨了数与形的初步概念,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数与形的关系,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的第2课时,数与形(2)。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形结合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孩子们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卡片、几何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组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2.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道题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答案。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如,给孩子们一些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词语,如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
七、作业设计(1)有一组数据:2,4,6,8,10,请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数与形例2

3、一条马路长200 m,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
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 点。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到达 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 一共跑了多少米?
起点 狗的速度是人的速度的2倍 200×2=400(米) 答: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400米。
31 42
导分钟
计算。 1 1 1 1 1 1 + + + + + + 2 4 8 16 32 64
„„ 。 =1 „
1 3 1 = + 4 4 2
1 7 3 = + 8 8 4
15 1 7 = + 8 16 16
15 1 31 + = 16 32 32
1 2
3 4
+
1 4
7 1 15 31 1 127 63 1 „ + + + 8 8 16 3216 128 32 64
评 9分钟
1、按规律填数。 (1)﹣2、 4、﹣8、16、(-32)、( 64 ) (2) 1、3、7、15、( 31 )、( 63 )
温馨提示: -2 的 4 倍是 -8,4 的 4 倍是 16 , 温馨提示: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 -倍 8的 4。 倍是-32,16的4倍是64。 的2 +1
评
9分钟
千克
数与形第二 课时
3杯水重?千克
导分钟
计算。
1 1 1 1 1 1 + + + + + + „„。 2 4 8 16 32 64 1 1 =3 + 2 4 4 3 1 =7 + 4 8 8 15 7 1 = + 16 8 16 15 + 1 = 31 16 32 32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教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教学内容】10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并归纳总结【导学过程】【知识回顾】猜测填数字①2、4、6、8、____、____②–1、2、–3、4、____、____③ 2、4、8、16、32、 ____、____【情景导入】日历图中的套色方框中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新知探究】观察上面图形把下面算式补充完整1=()21+3=()21+3+5=( )2利用规律写一写1+3+5+7=( 4 )21+3+5+7+9+11+13=(7 )2————————————————— =( 9 )2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1、填空3、请你根据例1结论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2)(3) (4) (n )(1)3,5,7,( ),11,13,( ); 6,10,14,( ),22,26,( ); 2,4,8,( ),32,64,( ); 1,4,9,( ),25,36,( ); 1,8,27,( ),125,( ); 1,3,6 ,10,( ),21,( );2,4,7,11,( ),22,(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教学内容】107—10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2)》精品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
学习理解
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 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 的联系,寻找规律,发 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 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 问题。
学习重点
应用实践
让学生经历猜想与 验证的过程,体会 数形结合、归纳推 理、极限等基本数 学思想。的问题。
学习重点
迁移创新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和掌握数 形结合、归纳推理等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 2
你有什么发现?
计算 1 + 1 + 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 1 + 1 + 1 + 1 + 1 + ... = 1 2 4 8 16 32 64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通过复
间的关系,并能够制运您的文用本后这,在些此框知中选择识粘贴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 形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 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 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1 1 1 1 2 4 8 16 32 64
1 2
1
4
1
8
1
64 11 16 32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1
1
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数与形(2)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教学内容】107—10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 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 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交流, 并归纳总结【导学过程】【知识回顾】请你根据例1结论算一算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情景导入】=++1216121【新知探究】投影题目学生自主预习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总结:从第二个数开始, 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计算后回答: 我一个一个加下去, 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提示: 可以画一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知识梳理】214181161321........641321161814121++++++ (161516187878143)434121=+=+=+1 (64)132116181412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一条马路长200米, 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以路的起点出发, 当小亮走到一半时, 小狗已到达终点。
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 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 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
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2.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 每2人之间都要下一盘。
小林已经下了4盘, 小强下了3盘, 小芳下了2盘, 小兵下了1盘。
请问: 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从数与形的不同角度, 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材以数与形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不够灵活、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规律,培养数形结合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发现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规律: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探究数形结合的规律。
3.展示交流: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4.解决问题: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6.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发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炼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图形等。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房屋、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从这个图形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3.操练(15分钟)根据呈现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