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合集下载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及范文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及范文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及范文《学科前沿讲座》课程论文题目:班级:学号:姓名:2011年6月(范文)植物多糖的纯化工艺研究进展摘要(宋体、五号、加黑):现阶段纯化工艺一般为:(正文格式:宋体、五号,1.5倍行距)关键词:多糖;纯化;产业化多糖与蛋白质一样,立体结构不同活性也不同。

(正文格式:宋体、五号,1.5倍行距)1脱脂(标题2、黑体、三号)药材脱脂的顺序一般在提取之前,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回流一段时间,常用的有机溶剂为石油醚、乙醚,也有用石油醚-丙酮(体积比1∶1)。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但是比较耗时耗财[1~3]。

孙汉巨等[4]则在提取后取浓缩液加入石油醚振荡,然后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萃取20min,取下层溶液。

运用萃取原理进行脱脂是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法,相信。

(正文格式:宋体、五号,1.5倍行距)2脱色2.1双氧水脱色用H2O2进行脱色时一般把药液调pH至稍碱性但不能超过8,以免碱性过强使多糖发生水解,从而破坏其结构。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H2O2,一定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建议为40℃、30min)用蒸馏水透析即得脱色的药液[5,6]。

张林波[7]使用双氧水进行脱色,至溶液呈浅黄色为止,透析之后效果不错。

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双氧水脱色操作简便,脱色效果较好,但对多糖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因而应用受到限制。

2.2活性炭脱色在用活性炭进行脱色时,一般使用颗粒活性炭,先把药液加入到一定温度,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脱色一定时间后过滤即得脱色的药液[8]。

在脱色过程中的药液温度、脱色时间及加入活性炭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杨培民等[9]在温度和时间确定的情况下,主要对活性炭的浓度进行了考察,以脱色效果为标准,结果表明0.5%活性炭可实现较好的脱色效果,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药液的多糖成分。

王晓婧等[10]同样是用颗粒活性炭进行脱色,改进的地方是对超滤液进行动态脱色,与一般脱色考察因素不同的是,以流速代替了时间因素。

前沿技术讲座论文

前沿技术讲座论文

前沿技术讲座主要内容与心得姓名:XXX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号:XXXXXX导师:XXX前沿技术讲座主要内容与心得体会第一讲:先进信号处理理论及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首先陈老师介绍了他所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信号处理如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方面的内容并介绍了一些这些技术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中所应用的地方。

那么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本届课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高速率、高质量的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如何提高有限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抑制通信中的干扰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问题。

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

近年来,在通信领域涌现出许多新型信号处理技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极大地丰富了傅里叶变换这一基本信号分析与处理工具的内涵和外延。

其中,分数傅里叶变换作为傅里叶变换的广义形式,它突破了傅里叶变换只能在时域或频域范围内进行信号分析的局限,能够在介于时域和频域之间的分数域分析、处理信号。

与傅里叶变换相比,分数傅里叶变换多了一个旋转角度的自由参数,随着角度从0 连续增长到π/2,它能够展示出信号从时域逐渐变化到频域的所有特征。

当研究信号的表达、传输、滤波、分离、估计或检测等基本问题时,傅里叶变换仅能给出基于单一时域或频域的分析结果,而分数傅里叶变换可以基于包括时、频域在内的多个角度分数域对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够得到“全局”意义的最优结果。

当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多媒体通信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限的频谱资源也因此变得日趋紧张。

此外,通信干扰(含人为有意/无意干扰、工业干扰和自然干扰) 和抗干扰是通信应用中的一对“矛”与“盾”,是通信界人士一直关注的问题,相关理论与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此,如何提高有限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抑制通信中的干扰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问题。

而各个高新学科都具有着信号处理方面的需求,如对于最重要的无线通信系统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更有效的传递信息使之抗噪声性能更优越并且传输速度更快,而随之推演到多媒体的通信,那么就更加如此,如视频通信和图像传输等等。

学科前沿讲座论文模板

学科前沿讲座论文模板

学科前沿讲座题目《让乡村文化回到原点》学院: __艺术与传媒学院 __班级: 14120205学号: *************: **专业:___环境设计______ _****:___***二零一六年十月摘要“美丽乡村”不只是一种生活理念,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

美丽乡村的建设应该让乡村在文化上回到它的原点。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政府与乡村人民的支持。

对于政府即是大力的扶持;对于乡村人民,是需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并支持美丽乡村的建设;对于建造者来说,是学习对象级的乡村文化,建设出乡村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工程。

拒绝打着“美丽乡村”的旗子做一些破坏乡村文化,谋取私利的事情。

努力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乡村美、村民“美”、更要文化美。

努力使“美丽乡村”的创建理念融入并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建设;原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不仅具有不同地域风情也同时具有乡村自带的淳朴美。

而“美丽乡村”不只是一种生态理念,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让乡村在文化上回到它的原点。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与城市相媲美的城市风。

这种哗众取宠的建设理念,只会让乡村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与破坏。

那这样的建设追求我们还有支持的必要吗?我的家乡也有类似这样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我不曾感受过这样好的政策。

但每每经过它时,父母就会给我讲这个村是经过美丽乡村的建设之后的村子,这就是清池村。

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石泉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民风淳朴。

主要农产品:苹果、葡萄、西洋菜、西瓜。

它的建设并没有破坏当地的文化与生活。

自己家依旧是自己的家,自己的果园,自己家的地依旧是自己家的地,只是生活整体环境更加的美,处处都有生机,处处都是生态的美。

所以,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提高的村民的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也使乡村人民的干劲越来越足。

因为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便于人们的住、行,同时也增加了乡村人民的幸福感。

南门村,一个沉寂千年的王朝遗梦。

学科前沿技术[五篇模版]

学科前沿技术[五篇模版]

学科前沿技术[五篇模版]第一篇:学科前沿技术学科前沿技术学术讲座,它是研究生的一种学习途径。

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学术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研究生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

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

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计算机前沿类讲座旨在帮助我们了解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知识,更好地学习、思考。

这些专家老师以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向我们展现了当今IT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导我们积极思考,使其我们收获颇多。

通过惠普、师创、传智博客的专家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很多我曾经没有接触的知识和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这几次的报告都让我感触很深。

尤其是在我即将面临实习、毕业、就业的关键时刻,处于很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该具体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和在即将面临社会的懵懂和期待等等,在听完专家老师的报告后,让我瞬间清晰起来,让我不再那样的迷茫,使我更加了解计算机这个行业当中的不同岗位的信息,让我有了对某方面的兴趣,想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

同时,专家老师也给我们讲述入职的一些技巧和面试当中遇到的问题与技巧,更加提高了我对未来的憧憬。

在惠普的这次报告中,让我更加深处的接触与了解到大数据和商务智能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师创的讲座中,使我了解了软件工程的这个行业,更加深刻的认识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用来干什么等等。

而在传智博客的讲座中,让我了解了和更深刻的学习了JavaEE、Android、PHP、UI、IOS、前端、C++、网络营销、Python、云计算、全栈工程师等学科知识。

这学期总共听了四次前沿科技讲座,让我对计算机前沿领域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对我们在本科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领域的联系有了一些知识。

西工大机电学院专业前沿讲座结课论文

西工大机电学院专业前沿讲座结课论文

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姓名:学号:班级:西北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制造企业的应用与发展前言:机器人技术与系统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以来,经历5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实质性进步和成果。

机器人作为人类高端科研成果,随着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产品已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其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代替了人的劳动,为企业带来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机器人的萌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机器人一词虽然出现得较晚,然而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制造出了具有人类特点或模拟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8-1945年),由于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研制出了“遥控操纵器”(Teleoperator),主要用于放射性材料的生产和处理过程。

1947年,对于这种较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了改进,采用电动伺服方式,使其从动部分能跟随主动部分运动,称为“主从机械手”(Master-Slave Manipulator)。

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约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90年代中期,6000m以下深水作业机器人试验成功,以后在近10年中,在步行机器人、精密装配机器人、多自由度关节机器人的研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其中有部分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二、机器人系统的组成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这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

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三、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在现代制造企业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在自动控制下,能够重复编程完成某些操作或移动作业的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机械装置,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的执行搬运、装配、焊接和喷涂等多种操作和移动功能的自动化装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讲座论文--从电科本科生角度看电科陈院长:您好!几天来,自己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了很多光电成像方面的书籍,但感觉自身无论是从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动手经验上都相当欠缺,想去写一些光电成像方面的前沿发展,几次尝试都难免剪剪贴贴,复述他人的论述而少有自己的见解。

不过,作为一名在电科专业学习了四年的本科生,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站在人生的转折点,心里还是有很多话想说,说给电科,我的专业。

2010年的夏天,一个炎热而躁动的傍晚,不安的感觉仿佛蔓延在整个世界,随着时钟将时间指向十八点,当年江苏高考的分数开始可以查询,时至今日也无法忘记自己拿着电话听筒听取自己成绩的那种近乎窒息的紧张感觉。

十二年的努力仿佛都凝聚在了这样一个时间点,十二年的光阴,那些光阴里的点点滴滴都在那一刻凝固冻结。

而所有的这一切又仿佛在下一刻如消融的泉眼般缓缓地流淌开来,就像一场接力比赛,你紧张地等待即将传给你的接力棒,接过棒,转身的那一刹,又是新的起点。

我时常在心里说,“不是我选择了电科,而是电科选择了我。

”学习的过程中,有人会说我们的技术和国外比还很落后,也有人抱怨我们所学的知识,所要从事的领域,在国内大公司不多,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工作不如通信电信专业的同学好找等等。

当然作为一名本科生,或者说刚入门的电科本科生,很多问题还需要自己日后去寻找答案,但纵然如别人所抱怨的果真如此如此,就像自己告诉自己的那句话一样,也许电科选择了我,使得我能够为电科做出自己的贡献。

兴许是年轻,多少带着些不自量力的感觉,但就是这种自己给自己的使命感,它会激励自己--既然是命中注定,接过接力棒,那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的付出。

在电科学习的这四年里,自己也完全从一个对电科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有幸知道了电科的大致的研究领域。

由于南理工的电科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获美军的夜视仪的故事,电科专业很多的方面都是在研究微光夜视成像方面,就像汪贵华老师在《光电子器件》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的那样“这门课程代表了本校本专业的特色,是本校老一代的专家和老师几代人的劳动成果的体现。

南京理工大学-《学科前沿系列讲座》100分论文-陈钱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学科前沿系列讲座》100分论文-陈钱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结课论文基于人眼注视眼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案2014-1-14该成像方案核心思想是:采用人眼视网膜的注视眼动模式,将视场内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转化为高精度的时间信息,并进行时域数据处理和超分辨率图像重建,从而达到数十倍地提高红外图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人眼视网膜注视眼动特性研究现状、国内红外微扫描成像方法研究现状、传统红外微扫描方法提高分辨率受限的三大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提出创新高分辨率扫描方案迫在眉睫,且基于人眼注视眼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案具有可行性。

后文依次介绍人眼视网膜的注视眼动特性、人眼视网膜注视眼动模式下的空域-时域信息转换理论、时域数据处理方法及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叙述了基于人眼注视眼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案的原理。

本文为《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结课论文,附文为《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课程感悟。

关键字注视眼动特性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现状成像原理课程感悟目录摘要 (2)目录 (3)1 引言 (4)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4)2.1人眼视网膜注视眼动特性研究现状 (4)2.2国内红外微扫描成像方法研究现状 (5)2.3传统红外微扫描方法提高分辨率受限 (5)3 基于人眼注视眼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案创新之处 (6)4基于人眼注视眼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案核心思想 (6)5 基于人眼注视眼动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案原理 (6)5.1综述 (6)5.2人眼视网膜的注视眼动特性 (7)5.3人眼视网膜注视眼动模式下的空域-时域信息转换理论 (7)5.4 人眼视网膜注视眼动模式下的时域数据处理方法 (9)5.5人眼视网膜注视眼动模式下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课程感悟 (14)1 引言红外成像具有能全天候工作、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各国军事和民用部门的高度关注,成为现代战场和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探测手段。

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软件测试常用方法及解析计科09-1班姚伟 08093342 一、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软件测试的目的,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Do it right)。

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反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

第三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产品的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

如果一个软件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此软件开发过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

因此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

软件质量是由几个方面来衡量的:一、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的方法把一个工作做正确(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 at the right time.)。

二、符合一些应用标准的要求,比如不同国家的用户不同的操作习惯和要求,项目工程中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要求。

三、质量本身就是软件达到了最开始所设定的要求,而代码的优美或精巧的技巧并不代表软件的高质量(Quality is defined as 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 not as “goodness” or “elegance”.)。

四、质量也代表着它符合客户的需要(Quality also means “meet customer needs”.)。

作为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客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客户会怎么去使用这个产品,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才可以说是上去了。

测试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1、寻找Bug;2、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3、衡量软件的品质;4、关注用户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学科前沿讲座姓名:***学号:*************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专硕班级:163班2016年 12 月 28 日车网互联(V2G)技术浅析臧宁宁(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163班;1049731602549)摘要:针对城市高峰电力负荷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采用车网互联(V2G)模式,通过电动汽车集群晚间低谷充电,白天停驶时反馈给电网以支持高峰电力负荷,有利于城市电网削峰填谷,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文章首先介绍了V2G研究的意义及其经济性,而后介绍了V2G的试现方法,V2G研究的关键问题:智能管理策略、双向充电器,最后对我国V2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V2G:实现方法;智能管理策略;双向充电器Abstract:For the city peak power load, short du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ca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V2G) model, through the electric car cluster evening trough charging during the day and suspended feedback to the grid to support the peak load, is conducive to urban power grid Valley, and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V2G research and its economy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key techniques of V2G are introduced, such a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trategy, bi-directional charger,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2G technology in China.Keywords:V2G;implementation metho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trategy; bi-directional charger引言电动汽车以电为动力,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电池可以理解为电网中一个移动的分布式储能单元,具有清洁、高效、环保等特点。

由此形成了“车—电”互联(Vehicle to Grid,简称V2G)的概念,即车辆与电网在受控状态下,实现能量、信息双向互动,将动力电池看成不仅是车辆的动力源,也是重要的移动储能介质。

当车载动力电池需要充电,则电能从电网流向汽车。

当汽车暂停使用时,也可以把车载电池中的电能反送给电网系统。

电动汽车V2G充放电模式的应用,是电动汽图1.1 电网供应图车能源供给体系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采用V2G 模式可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从而减少电力建设投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V2G研究的意义现在的电网实际上效率并不是非常高,因为一是成本较高,再就是容易造成浪费。

图1.1和1.2是电网的供应和需求图,将两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用电高峰期,电网的供应难以满足需求,一般采用增建调峰电厂或调峰机组解决;而在用电低谷时,大量的电力被浪费。

图1.2电网需求图V2G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大量电动汽车的储能源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缓冲,如图2所示。

当电网负荷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储能源向电网馈电;而当电网负荷低时,用来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避免造成浪费。

通过这种方式,电动汽车用户可以在电价低时,从电网买电,电网电价高时向电网售电,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图2 V2G示意图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EV)正慢慢进入市场。

当这些汽车的数量足够大时,其电池的总容量是相当巨大的,因而可以将其作为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缓冲。

但是,电动汽车并不能随意地、毫无管理地接入到电网中,这是因为如果电网正处于峰值负荷需求,大量汽车的充电要求必然会对电网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于汽车而言,除了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外,还必须能够满足日常的行驶需求。

因此在向电网馈电的过程中,还必须兼顾汽车自身的能量存储状态,以避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非常有必要对电动汽车V2G进行研究,协调汽车与电网间的充电和放电,使得既不会影响电网的运行,也不会限制汽车的正常使用。

2.V2G的经济性《车网互联(V2G)支持高峰电力的技术经济分析》一文中,以带有30 k W·h动力电池的电动车集群集中放电来支持上海地区12 h的800 MW 高峰电力为例,通过V2G 模式中成本和收益的经济核算,发现电动车主和电网企业都能从V2G 模式中受益。

文章还对V2G技术的环保价值进行了评估。

通过V2G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输配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发电和输电设备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就纯电动车使用而言,其过程是零排放,既无CO2排放,也无污染物排放。

目前我国70%-80%的电力来自煤电,电动车使用电力驱动间接上还是产生CO2和污染物排放,如果把煤电的生产环节考虑在内,其CO2排放量仍然保持在120 g/km左右。

通过V2G模式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例,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

因此与风能、太阳能一样,V2G 模式是一种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V2G的实现方法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V2G实现方法分成四类。

3.1集中式的V2G 实现方法所谓集中式的V2G是指将某一区域内的电动汽车聚集在一起,按照电网的需求对此区域内电动汽车的能量进行统一的调度,并由特定的管理策略来控制每台汽车的充放电过程。

由于此种方式采用统一的调度和集中的管理,可以实现整体上的最优,例如通过先进的算法可以计算每台汽车的最优充电策略,保证成本最低及电力最优利用。

3.2自治式的V2G 实现方法自治式V2G 的电动车经常散落在各处,无法进行集中的管理,因而一般采用车载式的智能充电器,它们可以根据电网发布的有、无功需求和价格信息,或者根据电网输出接口的电气特征(如电压波动等),结合汽车自身的状态(如电池SOC)自动地实现V2G 运行。

由于不受统一的管理,每台电动车的充放电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否能保证整体上的最优还需进一步研究,此外,车载充电器还会增加电动汽车的成本。

3.3基于微网的V2G 实现方法基于微网的V2G 实现方法,实际上是将电动汽车的储能设备集成到微网中,它与前边两种实现方法的区别在于,这种V2G 方法作用的直接对象不是大电网,而是微网。

微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网内部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的要求。

3.4基于更换电池组的V2G 实现方法基于更换电池组的V2G 实现方法,其源于更换电池组的电动汽车供电模式。

它需要建立专门的电池更换站,在更换站中存有大量的储能电池,因而也可以考虑将这些电池连到电网上,利用电池组实现V2G。

这种方法的原理类似于集中式V2G,但是管理策略上会有所不同,因为电池最终是要用来更换的,所以必须确保一定比例的电池电量是满的。

它的实现迫切需要统一电池及充电接口等部件的标准。

4.V2G研究的关键问题4.1智能管理策略4.1.1 从电网角度分析电网各个发电单元的作用不相同:容量较大的发电单元价格便宜,但是响应速度慢,适用于提供基本负荷;容量较小的单元价格昂贵,但响应速度快,一般用于峰值负荷。

管理策略的制定就是利用V2G 尽可能减少电网对昂贵发电单元的依赖,并减少无功补偿装置的使用。

这就需要电网根据自身的负荷状况、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状况以及V2G 单元可用容量等信息,事先计算出对各V2G 单元的有功和无功需求,并给出合理的电价。

对此问题的处理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电网直接对接入的每台电动车连同其他发电单元进行统一调度,采用智能的算法来控制每台汽车的V2G 运行。

第二种方式是在电网与电动汽车群之间建立一个中间系统。

该中间系统将一定区域内接入电网的电动汽车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服从电网的统一调度。

这样电网可以不必深究每台电动车的状态,只需根据自己的算法向各个中间系统发出调度信号(包括功率的大小、有功还是无功以及充电还是放电等),而对电动汽车群的直接管理,则由中间系统来完成。

4.1.2 从用户角度分析电动汽车V2G 的智能充放电管理策略描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中间系统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对能量进行合理的供应,同时根据电网需求将电动汽车能量反馈给电网。

对于每一台与电网相连的电动汽车而言,一方面要通过V2G 来提供辅助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从电网获取能量为电池充电。

但是,不论是提供辅助服务(放电)还是从电网获取能量(充电),其过程并不是随意地,毫无限度的,它需要实时考虑电动汽车当前及未来的状况,如电池SOC、未来行驶计划、当前的位置、当前电力价格以及连网时间等信息。

这样做是为了在保证正常行驶的前提下使用户获得最优。

对于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管理策略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何对各电动车进行协调充电;制定管理策略寻找最大化车主利益的最优方案,例如在电价便宜时为电动车充电,电价昂贵时向电网提供服务。

大多数管理策略只适用于V2G 运行的某一方面,有的适用于频率调节,有的适用于调峰,并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策略。

4.2 V2G 双向充电器要使电动汽车实现V2G,需要在电网和汽车间配备双向的智能充电器。

此双向充电器必须具有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功能,同时产生最小的电流谐波,也应具有根据调节向电网回馈能量的能力。

一般来讲,双向充电器由滤波器、双向DC-DC 变换器以及双向AC-DC 变换器组成。

当充电器工作于电池充电模式时,交流电首先通过滤波器滤除不期望的频率分量,然后通过双向C-DC 变换器将交流整流成直流。

由于双向AC-DC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可能与直流储能单元的电压不匹配,还需要一个双向DC-DC 变换器来保证合适的充电电压。

当变换器工作于电池放电模式时,其过程则恰好相反。

5. 结论随着电网负荷的快速发展,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电网调峰压力越来越大。

如今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了各电网的调峰和调频的难度。

V2G技术给未来电网的调峰和调频问题开辟了新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