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铁道概论第二章 铁路线路

二、线路大修
三、线路中修 四、线路作业的机械化
2. 水平 直线地段两股钢轨的顶面应保持在同一水平。如有误差,在正
线 和到发线上,在规定的距离范围内两股钢轨的顶面高差不允许
超过4mm。
曲线部分的轨距和水平
1. 轨距加宽 2. 外轨超高
限 界
工务工作
一、线路经常维修 1. 综合维修 2. 经常保养 3. 临时补修 4. 巡道工作 5. 基本作业
第二章
铁路线路
铁路等级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除铁路等级基本标准外,铁路主要技术标准还包括:正线数
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
、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和闭塞类型等。
一、铁路线路的平面
铁路线路的平面组成 铁路线路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过渡曲 线(也叫做缓和曲线)组成。 Nhomakorabea缓和曲线
二、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一)坡段长度和坡度值 (二)坡道附加阻力
(三)限制坡度
(四)变坡点
三、线路标志
路 基
路基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一)桥 梁 1. 桥梁的组成
桥梁主要由桥面、桥跨结构、墩台及基础三部分组成。
2. 桥梁的分类 (1)按建造材料分:有钢桥、钢筋混凝土桥、石桥等。 (2)按桥梁长度(L)分:有小桥(L<20m)、中桥( 20m≤L<100m)、大桥(100m≤L<500m)和特大桥(L≥500m) 等。 (3)按桥梁外形分:有梁桥、拱桥、斜拉桥等形式,如图2.14 所示。 (4)按桥梁跨越的障碍分:跨河桥——跨越江河、湖泊;跨线
接成为1000~2000m而铺设的铁路线路。通常是在焊轨厂将标准
轨焊接成250~500m的轨条,再运到现场就地焊接后铺设。 与普通线路相比,无缝线路在其长钢轨段内消灭了轨缝,从而 消除了车轮对钢轨接头的冲击,使得列车运行平稳,旅客舒适, 延长了线路设备和机车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线路养护维修工
2讲 铁路线的平面和纵断面

1、平、纵断面表示法; 2、线路的曲线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3、轨道的组成
1、什么是平、纵断面?各能反映线路的什么状态? 2、甲乙两地相距 4 公里,纵:从甲站起有 900 米平坡,700 米 4‰上坡,800 米 5‰ 上坡,800 米 3‰下坡,400 米 4‰下坡,400 米平坡。平:在从甲至乙的 1.5 公里处
小结: 主要介绍了平纵断面图的表示方法, 平纵断面图反映的线路的状态, 以及线路的曲线对列车运行产生的影响。
q 最大
f
S0 q
车轴 车轴 δ /2
铁 道 信 号 自 动 控 制 基 础 教 案
2-4
提 要
教 案 内 容
3、曲线加宽轨距:列车运行在曲线上受到一定的附加阻力,称为曲线阻 力。单位曲线阻力 Wr 的经验公式如下: Wr=700/R R 越小,曲线阻力越大,列车运行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轨距: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水平距离。 直线线段距为在钢轨头部内侧轨面下 16 毫米处的测量为 1435 毫米。 轨距 16mm 16mm 线路中心线 δ /2
S0 δ /2 q 车轴
车轴
固定轴距: 两个轮对组装在一个转向架上, 且保持平衡, 不能作相对转动, 保持平衡的两车轴间的距离叫做固定轴距。 固定轴距 f
q 最大
结论: ①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曲线半径越小或运行速度越 高,所受离心力越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列车运行速度受到了限制。 ②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受到附加阻力, 包括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 在这个 附加阻力的作用下,列车运行速度受到了影响,半径越小,阻力越大。 ③为平衡离心力采取 a 外轨超高 b 限制曲线半径 h 为 150mm 和 125mm R800、400 和 600、350 ④为减小附加阻力,采取曲线轨距加宽 f=15
铁路线路平面图和纵面图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一、铁路线路的平面及平面图一条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中心线点的位置是在路肩连线CD的中点O,如图2-1-2所示。
图2-1-2铁路线路中心线点的位置(一)铁路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从运营的观点来看,最理想的线路是既直又平的线路。
但是天然地面情况复杂多变(有山、水、沙漠、森林、矿区、城镇等障碍物和建筑物),如果把铁路修得过于平直,就会造成工程数量和工程费用大,且工期长,这样既不经济,又不合理,有时也不现实。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铁路线路最好是随自然地形起伏变化,这样,既可以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甚至可以缩短工期。
但是这会给列车运营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影响铁路行车的安全与平稳。
选定铁路线路的空间位置,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在满足运营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如某条铁路经过A、B、C三点(图2-1-3),如果把AB和BC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那么在AB之间要建筑两座桥梁,在BC 之间要开凿一座隧道。
在工程上是不合理、不经济的,而应分别用折线ADB和BEC来代替。
在折线的转角处,则用曲线来连接。
因此,直线和曲线就成为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
图2-1-3铁路线路绕避地形障碍示意图(二)曲线附加阻力与曲线半径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总会受到各种阻力。
阻力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
归纳起来,阻力主要有两大类。
1.基本阻力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受到的阻力。
包括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阻力、轮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钢轨接头对车轮的撞击阻力等。
基本阻力在列车运行时总是存在的。
2.附加阻力附加阻力是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除基本阻力外所受到的额外阻力。
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起动阻力等。
附加阻力随列车运行条件或线路平、纵断面情况而定。
线路平面上有了曲线(弯道)后,给列车运行造成阻力增大和限制列车速度等不良影响。
铁路线路平面图和纵面图

铁路线路的平面与纵断面一、铁路线路的平面及平面图一条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就是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中心线点的位置就是在路肩连线CD的中点O,如图2-1-2所示。
图2-1-2铁路线路中心线点的位置(一)铁路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从运营的观点来瞧,最理想的线路就是既直又平的线路。
但就是天然地面情况复杂多变(有山、水、沙漠、森林、矿区、城镇等障碍物与建筑物),如果把铁路修得过于平直,就会造成工程数量与工程费用大,且工期长,这样既不经济,又不合理,有时也不现实。
从工程的角度来瞧,铁路线路最好就是随自然地形起伏变化,这样,既可以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甚至可以缩短工期。
但就是这会给列车运营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影响铁路行车的安全与平稳。
选定铁路线路的空间位置,应该综合考虑工程与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在满足运营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如某条铁路经过A、B、C三点(图2-1-3),如果把AB与BC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那么在AB之间要建筑两座桥梁,在BC之间要开凿一座隧道。
在工程上就是不合理、不经济的,而应分别用折线ADB与BEC来代替。
在折线的转角处,则用曲线来连接。
因此,直线与曲线就成为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
图2-1-3铁路线路绕避地形障碍示意图(二)曲线附加阻力与曲线半径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总会受到各种阻力。
阻力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
归纳起来,阻力主要有两大类。
1、基本阻力基本阻力就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受到的阻力。
包括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阻力、轮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钢轨接头对车轮的撞击阻力等。
基本阻力在列车运行时总就是存在的。
2、附加阻力附加阻力就是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除基本阻力外所受到的额外阻力。
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起动阻力等。
附加阻力随列车运行条件或线路平、纵断面情况而定。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第一章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运行列车和机车车辆的线路称为铁路线路,简称线路。
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
为使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铁路线路必须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铁路线路的平面与纵断面不但确定了其在空间的位置,同时也为路基、桥涵、隧道及站场等其他设备的设置提供依据,对铁路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都有直接影响。
从运营的观点来看,最理想的线路是既平又直,但是天然地面情况复杂多变,有山、水、沙漠、森林、矿区、城镇等障碍物和建筑物,如果把铁路修得过于平直,就会造成工程数量和工程费用的增加,并且将会延长工期。
所以,铁路线路平面与纵断面必须按线路等级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具体情况设置。
第一节 线路平面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中心线表示。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
线路平面能够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
在线路平面设计时,为缩短线路长度和改善运营条件,应尽可能设计较长的直线段,但当线路遇到地形、地物等障碍时,为减少工程造价和运营支出,还应适当设置曲线。
为使列车由曲线到直线或由直线到曲线运行平稳,还应设置缓和曲线。
所以线路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
一、圆曲线铁道线路在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如图1-1所示,其基本要素有:曲线半径R ,曲线转角α,曲线长度L ,切线长度T 。
在线路设计时,一般是先设计出α和R ,再按下式算出T 及L :tan2T R α=⨯ (m ) (1-1)π180L R α=⋅⋅(m ) (1-2)图1-1 圆曲线要素图曲线转角 的大小由线路走向、绕过障碍物的需要等确定。
圆曲线半径的大小,反映了曲线弯曲度的大小。
圆曲线半径愈小,弯曲度愈大,行车速度愈低,工程费用愈低。
反之,圆曲线半径愈大,弯曲度愈小,行车速度愈高,工程费用愈高。
因此,正确地选用曲线半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铁路线路中心线定义

铁路线路中心线定义铁路线路中心线是指铁路轨道的中心线,即铁轨铺设时两条钢轨之间的中心位置线。
它在整个铁路线路的设计和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铁路线路中心线的定义,主要包含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横断面、线路间距和线路设施等方面。
1. 线路平面线路平面是指铁路线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它反映了铁路线路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包括直线、曲线和道岔等组成部分。
线路平面确定了铁路线路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其与周围地形、建筑物和其他线路的关系。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线路平面的布局和优化,以确保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
2. 线路纵断面线路纵断面是指铁路线路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反映了铁路线路的起伏变化和地形起伏。
它由海拔、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速度、牵引功率和制动距离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线路纵断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以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平稳地运行。
3. 横断面横断面是指铁路线路与地面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包括两侧路基宽度、边坡角度、排水设备等要素。
横断面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铁路线路占用的土地面积、工程量和投资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横断面进行合理的布置和优化,以达到工程经济、安全可*的目的。
4. 线路间距线路间距是指同方向上相邻两条铁路线路之间的距离。
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速度、安全和舒适性等方面。
根据规定,一般情况下,我国铁路线路间距为4至5米之间。
此外,还需考虑交叉方式和指示设备的设计,以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5. 线路设施线路设施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车站、信号机、接触网、通信设备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直接影响到铁路线路的使用功能和运输能力。
其中,车站是供乘客上下车和列车停靠的地方,需要根据客流量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信号机是用来指示列车运行方向和速度的设备,需要保证其可靠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接触网是给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设备,需要确保其稳定、安全;通信设备则是保证列车运行过程中通信畅通的重要手段,需要覆盖整个线路范围。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3.1 平面3.1.1 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条件、路段设计速度以及减少维修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曲线半径宜采用以下序列值:12000m、10000m、8000m、7000m、6000m、5000m、4500m、4000m,3500m、3000m、2800m、2500m、2000m、1800m、1600m、1400m、1200m、1000m、800m、700m、600m、550m、500m。
不同设计路段的曲线半径应优先选用表3.1.1规定范围内的序列值;困难条件下,可采用规定范围内10m的整倍数。
表3.1.1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优先取值范围3.1.2 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路段设计速度、工程条件以及运输性质和运输需求比选确定,但不得小于表3.1.2规定的数值。
表3.1.2 最小曲线半径注:特殊困难条件下,在列车进、出站等必须减、加速地段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时,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匹配的曲线半径。
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线特征和工程条件比选确定。
困难条件下,按上述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小半径曲线可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改建方案。
3.1.3 双线铁路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同心圆。
双线同心圆和改建既有线的曲线半径可为零数。
3.1.4 新建铁路不应设计复曲线。
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
3.1.5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工程条件确定,应优先采用表3.1.5-1规定的数值。
但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得小于表3.1.5-2规定的数值表3.1.5-1 缓和曲线长度(m)表3.1.5-2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注: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至10m。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2. 变坡点和竖曲线
铁路线路纵断面上坡度的变化点,称为变坡点。相 邻变坡点间的距离,称为坡段长度。从运营角度来看, 纵断面坡段应尽量长些,以利于行车平顺和减少变坡点, 但也应考虑地形条件及工程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纵 断面坡段的长度不短于远期列车长度的一半,使一个列 车长度范围内不超过两个变坡点,以减少变坡点附加力 的叠加影响所引起列车运行的不平稳。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叫作铁路线路的平面, 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 直面上的投影叫作铁路线路 的纵断面。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1.1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平面图
1. 铁路线路的平面 铁路线路的平面能够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在进行 铁路线路平面设计时,为了缩短线路长度和改善运营条件,应 尽可能地设计较长的直线段;但当线路遇到地形、地物等障碍 时,为了减少工程造价和运营支出,还应适当地设置曲线。为 了使列车由曲线到直线或由直线到曲线运行平稳,还应设置缓 和曲线。所以,铁路线路的平面由直线、曲线及连接直线与曲 线的缓和曲线组成。这里重点介绍曲线与缓和曲线。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1)曲线。
①圆曲线。铁路线路在
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
其基本组成要素有曲线半径
R
α
长L、切线长度T,如图2-1
所示。
图2-1 圆曲线的基本组成要素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在线路设计时,一般是先设计出α和R,再 按式(2-1)和式(2-2)计算出T及L:
曲线半径越大,行车速度越高;工程量越大, 工程费用越高。
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在设计铁路线路平面时,必须根据铁路所允许的 旅客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由大到小地选用曲线半径。 为了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曲线半径一般应取 50 m、100 m的整倍数。为了保证线路的通过能力, 并有一个良好的运营条件,《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90—2006)对区间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 半径做了具体的规定,如表2-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于本章最后讲)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中心线来表示的。
线路中心线是指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 AB 与两路肩边缘水平连线 CD 交点 O 的纵向连线。
如下图所示:线路横断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纵断面,表明线路的坡度变化。
一、铁路线路的平面及平面图线路的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
(一)曲线铁路线路在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其基本组成要素有:曲线半径 R ,曲线转角α ,曲线长 L ,切线长度 T ,如下图所示:圆曲线要素在线路设计时,一般是先设计出α和 R,在按下式计算出T及L:曲线半径愈大,行车速度愈高,但工程量愈大,工程费用愈高。
(二)缓和曲线为保证列车安全,使线路平顺地由直线过渡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过渡到直线,以避免离心力的突然产生和消除,常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变化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如下图所示为设有缓和曲线的铁路曲线。
铁路曲线缓和曲线的特征为:从缓和曲线所衔接的直线一端起,它的曲率半径ρ 由无穷大逐渐减小到它所衔接的圆曲线半径 R 。
它可以使离心力逐渐增加或减小,不致造成列车强烈的横向摇摆,如图所示。
离心力变化示意图(三)夹直线两相邻曲线,转向相同,称为同向曲线;转向相反,称为反向曲线。
两条相邻曲线间应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如下图所示。
车辆运行在同向曲线上,因相邻曲线半径不同,超高高度不同,车体内倾斜度不同;车辆运行在反向曲线上,因两曲线超高方向不同,车体时而向左倾斜,时而向右倾斜。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车体摇晃震动。
夹直线愈短,摇晃振动愈大。
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根据运营实践,为保证旅客舒适,夹直线长度应保持 2 ~ 3 辆客车长度,困难条件下,也不应短于 1 辆客车长度。
因此《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各级铁路线路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最小长度,如下表所示。
表各级铁路线路两相邻曲线夹直线最小长度在行车速度较高的线路上,为保证列车运行平稳,夹直线相应要求较长,我国目前规定在最高行车速度 140krnA 的区段,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最小长度,一般地段宜为 90m ,困难地段为60m 。
(四)曲线附加阻力基本阻力: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受到的阻力。
包括车轴与轴承之间、轮轨之间以及钢轨接头对车轮的撞击阻力等。
基本阻力在列车运行时总是存在的。
附加阻力: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起动阻力等。
附加阻力随列车运行条件或线路平、纵断面情况而定,阻力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
曲线附加阻力:当列车通过曲线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外侧车轮轮缘紧压外轨,使其磨耗增大。
又由于曲线外轨长于内轨,外轮在外轨上的滑行等原因,运行中的列车所受阻力比在直线上所受阻力大,两者之差称为曲线附加阻力。
列车位于曲线上曲线附加阻力与列车重量之比,叫单位曲线附加阻力,用( N / KN )来表示,它的大小通常用试验公式求得:当曲线长度≥列车长度,列车整列运行在曲线上时当曲线长度<列车长度,列车只有一部分运行在曲线上时式中 600 ——实验常数;R ——曲线半径, m ;——曲线长度, m ;l ——列车长度, m 。
同理,列车同时运行在几个曲线上时:从式中可知,曲线阻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
曲线半径越小,曲线阻力越大,运营条件就越差,说明采用大半径曲线对列车运行的影响较小。
而小半径曲线亦具有容易适应地形困难的优点,对工程条件有利。
因此,在设计铁路线时必须根据铁路所允许的旅客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由大到小合理地选用曲线半径。
为了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曲线半径一般应取 50 、 100 米的整倍数,即 10000 、 8000 、 6000 、 50O0 、 4000 、 3000 、 2500 、 2000 、 1800 、 160o 、1400 、 1200 、 1000 、 800 、 700 、 600 、 550 、 500 、 450 、 400 、 350 ;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上列半径间 10 米整倍数的曲线半径。
根据可知曲线半径愈小,曲线附加阻力愈大,还会给运营工作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 )限制行车速度。
从列车通过曲线的最大允许速度可知,列车通过曲线的最大允许速度与曲线半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曲线半径愈小,列车通过曲线的速度受到的限制也愈大。
为了保证线路的通过能力,并有一个良好的运营条件,还对区间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做了具体规定,如下表所列。
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2 )增加轮轨磨耗。
列车运行在曲线上时,由于内侧与外侧钢轨长度不等,使车辆的内轮与外轮在钢轨土产生相对纵向滑行,钢轨与轮缘磨耗增加。
曲线半径愈小,这种磨耗愈严重。
( 3 )增加轨道设备。
列车运行在曲线上时,为防止外轮对外轨挤压而引起的轨距扩大,以及钢轨带动轨枕在道床上的横向移动,对小半径曲线地段的轨道应增加轨枕根数,加设轨距杆、轨撑。
( 4 )增加轨道养护维修费用。
小半径曲线地段的轨距、水平、方向都极易发生变位,因此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增加了养护维修费用。
(五)铁路线路平面图用一定的比例尺,把线路中心线及其两侧的地面情况投影到水平面上,就是铁路线路平面图。
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是铁路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的重要文件。
线路平面图1 、线路平面。
图中的粗实线为线路中心线,由图可看出线路的走向及直、曲线情况。
该段线路范围包括三段直线、两段曲线,虚线为隧道。
2 、线路里程标和百米标。
线路自起点开始每整公里处,注有线路里程标,如 K10 为设计的里程 10km 处。
在整百米处,注有百米标数。
3 、曲线要素及起、终点里程。
在各曲线内侧平行于线路注有曲线要素。
曲线起点 ZH (直缓点)和终点 HZ (缓直点), HY (缓圆点)和 YH (圆缓点)的里程数应垂直于线路标注在曲线内侧。
4 、各种主要建筑物。
铁路沿线的桥梁、涵洞、隧道、车站等建筑物,应以规定的图例符号表示,并注明其所在位置的中心里程、类型及有关尺寸等。
5 、地形。
图中用等高线来表示铁路线经过地的地面起伏形状。
二、铁路线路的纵断面及纵断面图线路纵断面由平道、坡道及设于变坡点处的竖曲线组成。
(一)坡道的坡度及竖曲线坡度是一段坡道两端点的高差 h 与水平距离 L 之比,用i ‰表示,如下图所示。
坡道坡度及坡道附加阻力示意图i ——坡度值;——坡道段线路中心线与水平线夹角。
铁路线路根据地形的变化,有上坡、下坡和平道。
上、下坡是按列车运行方向来区分的,通常用“+”号表示上坡,用“ ̄”号表示下坡,平道用“ 0 ”表示。
例如,十 4 ‰是表示线路每 1000m 的水平距离升高 4m ;- 4 ‰则表示线路每 1000m 的水平距离降低 4m 。
线路纵断面上坡度的变化点,叫变坡点。
相邻变坡点间的距离,叫坡段长度。
从运营角度来看,纵断面坡段应尽量长些,以利行车平顺和减少变坡点。
但也应考虑地形条件及工程量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纵断面坡段长度不短于远期列车长度的一半,使一个列车长度范围内不超过两个变坡点,以减少变坡点附加力的叠加影响所引起列车运行的不平稳。
车辆经过变坡点时,将产生振动和竖向加速度,引起旅客不舒适,同时由于坡度变化,车钩会产生一种附加应力,车辆经过凸凹地点时,相邻车辆处在不同坡道上,易产生车钩上下错移。
当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过大,附加应力过大,两车钩上下错移量过大,可能发生断钩、脱钩等事故,因此当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超过一定数值,为保证列车运行平稳,防止脱钩、断钩,应在相邻坡段间用一圆顺曲线连接,使列车顺利地由一个坡段过渡到另一个坡段,这个纵断面上变坡点处所设的曲线,叫做竖曲线。
车辆经过变坡点的状态《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线路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 I 、Ⅱ级铁路大于 3 ‰,Ⅲ级铁路大于 4 ‰时,应以竖曲线连接。
其竖曲线半径 I 、Ⅱ级铁路 R = 10000m ,Ⅲ级铁路 R =5000m 。
圆曲线形竖曲线由上图可知,竖曲线切线长 Ts 为:式中——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
竖曲线曲线长( Ls ):Ls ≈ 2Ts ( m )(二)坡道附加阻力列车在坡道上行驶时其重置 Q 可以分解为 F1 和 F2 两个分力, F2 平行于坡面即为坡道的坡度引起的坡道附加阻力,用 Wi 来表示。
( N )坡道附加阻力与列车重量之比,叫做单位坡道附加阻力,用来表示。
当列车整列位于坡道上时:当列车一部分位于坡道上,而另一部分位于平道上时: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有时上坡,有时下坡,所以坡道附加阻力也有正、负。
上坡时,坡道附加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坡道附加阻力为正;下坡时,坡道附加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坡道附加阻力为负,负阻力也就是加速力。
(三)换算坡度如果在坡道上有曲线,列车在坡道上运行时所遇到的单位附加阻力应为单位曲线附加阻力与单位坡道附加阻力之和。
由于曲线附加阻力无负值,而坡道附加阻力有正、负之分,所以总单位附加阻力:( N / KN )根据前述的( N / kN )的对应关系,将总的单位附加阻力换算为坡度,则有如此求得的坡度,称为换算坡度,又称加算坡度。
由此可知,当坡道上有曲线时,列车上坡运行时坡道就显得更陡;而下坡运行时,坡道则显得更缓了。
【例题】试按下图所示资料(列车长 800m ),求列车运行在 BC 段的换算坡度?解:列车上坡运行时的列车下坡运行时的答: BC 段的换算坡度上坡时为 6.30 ‰,下坡时为 5.70 ‰。
【例题】《技规》规定: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 6 ‰的下坡道,而接车线末端无隔开设备时,禁止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
试按下图所示,检算该站能否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作业?某站线路平面图解:制动距离按 800m 考虑时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的单位坡道附加阻力为:制动距离内的单位曲线附加阻力为: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为:答:该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的换算坡度为 5.711 ‰的下坡道,没超过 6 ‰的规定,可以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作业。
(四)限制坡度限制坡度()是指在一个区段上,用一台机车牵引规定重量的货物列车,以规定的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时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它是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
如果在坡道上又有曲线那么这一坡道的坡道阻力值和曲线阻力值之和,不能大于该区段规定的限制坡度的阻力值,即:一条铁路线路的限制坡度愈小,机车牵引重量将愈大,运营效率亦愈高。
但采用过小的限坡,又可能造成土石方工程量的过大,提高线路造价。
因此,按我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铁路等级、地形类别和牵引种类比选确定,并应与其衔接铁路的限制坡度、牵引定数相协调,且其数值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