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_陈柳钦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陈柳钦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09(029)005
【摘要】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大致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动力模式,包括生产者驱动型和采购者驱动型两种.全球价值链可分为三大环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上经济租的产生源泉正由有形活动转变为无形活动.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高低,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层级型五种.这五种模式的选择主要由交易的复杂性、可标准性和供应商的竞争能力三方面所决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模式主要有四种: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通常的产业升级都是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
【总页数】9页(P110-118)
【作者】陈柳钦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3
【相关文献】
1.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视角 [J], 曾慧萍
2.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视角 [J], 曾慧萍;
3.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我国产业升级研究综述 [J], 涂颖清
4.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J], 李献宾;江心英
5.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J], 任重;宋燊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形成、动力机制、治理机制及沿价值链产业升级逐一进行阐述,展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全貌,并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全球价值链治理产业升级作为一门新兴理论学科,全球价值链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在短短几十年内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它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科学,其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理论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现实经济的指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初步展示了其对现代化生产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提出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们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
这其中最为流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波特(porter)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
波特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把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分处于不同的环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因为每个活动都创造价值,所以波特把这些活动称为价值创造活动。
价值创造活动被分为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相互联系,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即公司内的价值链。
在此基础上波特还提出,不仅公司内部存在价值链,一个公司价值链与其他经济单位的价值链也是相连的,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中,而且该体系中各价值行为之间的联系对公司竞争优势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寇伽特(Kogut,1985)在对价值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而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的那个细分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确保其竞争优势。
全球价值链论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分析

全球价值链论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用全球价值链以及产业升级为理论依据,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做强自身产业、创造需求、经营人力以及开发新领域等几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制造业产业升级我国制造业的困境分析(一)内部困境劳动力成本提升。
20世纪90年代,许多外国企业看中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优势,对我国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产业转移或外包等,使得我国一大部分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劳动力成本也相应地需要提升。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较以前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得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显狭窄。
价值增值较低。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加工工厂”,但要成为全球的“世界工厂”,还有一段距离。
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利润和价值增值都较低的环节中,其产品大部分以中低档的贴牌生产为主。
技术含量低下、品牌缺失、价值增值较低,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弊端以及困境所在。
如何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立品牌实力是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资源约束。
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我国制造业所需的许多资源都受制于国外的供应商,例如铁矿石的进口等。
同时,环境治理的成本以及保护环境的要求也对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外部困境需求减弱。
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都受到影响。
由于我国制造业大部分都是依赖于国外市场上的订单,金融危机削弱了国外企业的市场需求能力,进而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业务收入及销售利润等。
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额在2008年7月为617.4亿美元,到2009年2月时下降为345.9亿美元,如图1所示。
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 副本

二、 全球价值链治理
( 一) 基于全球价值链驱动力量的治理模式分类 全球价值链治理分早期分类方法是基于价值链内 主导力量 ( 驱 动 力 ) 的 不 同 。 Gereffi 将 治 理 定 义 为: “在链内决定财力 、 , 物力 、 人力如何分配的权力关系 ” 并根据商品链内的主导力量不同, 将全球商品链分成 [2 ]100 了两类: 生产者驱动商品链和购买者驱动商品链 。 生产者驱动商品链由生产者控制产业中关键零部件的 制作与价值链的协调, 一般存在于资本 、 技术密集的产 贸易公司 、 品 业中间; 买方驱动价值链由大型零售商 、 牌设计商协调控制价值链, 常常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 Geref业中间 。在对服装和鞋业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 fi 进一步确认了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商在买方驱动价值 链中的核心作用 。 后来很多研究也观察到全球价 值链中买方权力的上升 。 Dolar 和 Humphrey 以英国超 市对非洲园艺产业影响为例, 指出了大型零售商对市 、 场定位和进入 商品链结构和监控等三个领域的具有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围绕某一商品或产品 链。他认为, 而发生联系的家庭作坊 、 企业 、 政府等形成了国际网络 商品链的具体工艺流程或部件通常表现为通过 关系, 网络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或节点的集合, 商品链中 任何一个节点的集合都包括投入组织 、 劳动力供应 、 运 输、 营销和消费等内容 。
[2 ]97
Humphrey 和 Schmitz 采用全球价值链一词取代了 " 商品 " 是 全球商品链 。 他们指出, 在一般的意义上, 指大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 但是全球商品链往往分析 差异产品的贸易 。 采用全球价值链概念, 可以使注意 力集中于价值链中增值利益的获得者 。
[3 ]10
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刘洋浩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波特对“价值链”概念的提出,启迪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价值行为的选择,国内外学者延续波特的思想,不仅对企业协同生产的价值链构建提出了设想,同时也对价值链类型、价值链驱动力和产业关联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价值链的概念是1985年由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卓越绩效》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波特认为价值链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的集合,企业就是一个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种种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分离活动的集合体。
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增值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它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由(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5种基本活动和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4种辅助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即价值链。
波特又将价值的创造过程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并将价值传递给客户,其中基本活动包括企业生产、营销、储运及售后服务等二是辅助活动,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其为基础活动提供条件并提高基本活动的绩效水平,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研发及组织制度等。
在此基础上,寇伽特(1985)从国家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能力相结合角度分析,强调了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彼得·海因斯(1993)对价值流与物流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价值链即是“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海因斯所定义的价值链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了价值链中。
斯莱沃斯基(1996)提出了“价值网络”的定义,认为价值系统包括公司的供应商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它的下游客户和最终顾客,还包括其他有价值的关系。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2 世 纪 9 年代 。e f 在价 值链等理论 基础上发展了一 种新的研 O o G rf e i
程度将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分成 4 种类型 : 即市场型 、 型 、 网络 准层级型和 层级型 。通过表 1 我们可以对这 4 种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 Gbo. i t sy S a i e r - y em, aia pc 9 i n Hg I e i, mlDa t r a CplyO t s hn nt l m eX a B lr i Ssm[ ] ne a s a n。500 ,c br 9 1 6 yt P I idS t t t 748O t e2 ,9 . e U t te P e 5 o 9 ( 责任编辑: 刘翠玲 ) 第一作者简介 : 盂宪文 , 18 年 4 男,92 月生 , 现为 中北大学电子工程 系 20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 04 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 10’ 33信箱 。 05. 0 01 3
家 的升级对策等奠定 了基础 。
11 .. 全球 价 值链 的 治理 3
理论上 “ 值链 ” 价 这一概念 , 是哈佛大学商 学院教授迈克尔 ・ 波特 于 18 年在《 95 竞争优势》 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 造过程 主要由基本 活动( 含生产 、 营销 、 运输和售后 服务等 ) 和支持性活 动( 含原 材料供应 、 技术 、 人力资源和财务等 ) 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 公司价值 创造过程 中是相互联 系的 , 由此构成公 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 , 这一链 条就称 之为价值链 。 同期 ,ou则认为 :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 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 Kgt “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陈柳钦 刊发时间:2009-05-08 11:45:03 光明⽹-光明观察[字体:⼤中⼩] 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本⽂综述了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过程,全球价值链的⼆元驱动机制,全球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和分配,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以及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关键词]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 1、价值链(Value Chain)。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
1985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书指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个价值链来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强调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不是⽚⾯追求单项业务活动的优化,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增强整个企业的业绩⽔平。
波特分析了⼀般企业的价值链构成,提出了基本的价值链结构模式(如图1所⽰)。
图1 企业活动价值链⽰意图在《竞争优势》中,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将视⾓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概念,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基础。
在价值链的组成中,供应商具有创造和发送⽤于企业价值链之中外购投⼊的价值链,即上游价值。
许多产品在到达顾客⼿⾥之前需要通过销售渠道的价值链,即渠道价值。
企业的产品最终会成为其买⽅价值链的⼀部分,即顾客价值。
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与升级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Developing Countries摘要:升级需创新,创新需学习。
升级和创新是增强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
在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是被用来解释体系和组织之间的系统地相互影响的重要作用。
对于不发达国家,参与GVC是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公司,因为它提供了国际性技术资源。
此文就以中国手机开发商和巴西家具及制鞋业为例,对全球价值链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及升级展开研究分析。
Abstract:Upgrade needs to innovation, innovation needs to learning .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national, regional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system is used for important role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to explain the mutual influence. For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GVC is beneficial for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company, because it provides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China mobile phone developers and Brazil furniture and footwear industry as an example,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es the developing research analysis.关键字:全球价值链创新升级学习技术能力Keywords: Innovation And Global Value Chain Upgrade Learning Skills当今,所有人都相信知识和创新是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甚至是一个地区、国家、企业集群和公司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一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C) 格里芬等 ( Gereffi and Korzeniew icz, 1994 ) 在
对美国零售业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 ,将价值链分 析法与产业组织研究结合起来 ,提出全球商品链 分析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商品的生产过 程被分解为不同阶段 ,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形成 一种跨国生产体系 ,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 的企业 、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中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26卷
图 2 价值链系统
与竞争的增值链 》中用价值增值链来分析国际战 略优势 。科洛特认为 :“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术与 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 , 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 , 最后通过市场交易 、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 程 ”,“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 ,单个企业或 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 ,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 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 ”。科洛特还 认为 ,国际商业战略的设定形式实际上是国家的比 较优势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国 家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 家或地区之间如何配置的时候 ,企业的竞争能力就 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上的哪个环节和技术 层面上倾其所有 ,以便确保竞争优势 。他也把价值 增加链表述为一个过程 :即厂商把技术同投入的原 料和劳动结合起来生产产品 、进入市场 、销售产品 的价值增值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单个厂商或许仅 仅参与了某一环节 ,或者厂商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 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等 ,厂商的各种活动 与技术都会同其他的公司发生联系 。与波特强调 单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观点相比 ,这一观点比 波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 置之间的关系 ,因而对全球价值链观点的形成至关 重要 。
格里芬 ( Gereffi, 1995)强调全球商品链有四个 部分必须去注意 : ( 1)投入 - 产出 ( input2output)的 结构 ; (2)地域性 ( territorality) ; ( 3)治理结构 ( gov2 ernance) ; ( 4 ) 制度框架 (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 。 投入 - 产出结构研究认为价值链是按照价值增值 活动的序列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的流程 ;地域性或地 方性的研究指出由于跨国公司和采购商纷纷将核 心竞争力领域以外的环节外包 ,价值链中的各个环 节超越了国家界限 ,分散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 区 ,因此形成了真正的全球生产体系 ;治理结构的 研究则认为价值链是由相互联系的各环节组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产业组织 ,链条治理者对链条进行 统一组织 、协调和控制 ;制度框架方面的研究 ,主要 是指国内和国际制度背景 (包括政策法规 、正式和 非正式的游戏规则等 )在各个节点如何对价值链 产生影响 。
看 ,全球价值链必须具有全球性 ;从参与的主体看 , 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 。投资者可以是拥有
《 IDS Bulletin》杂志上推出了一期关于全球价值链 务等 。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包括在一个企业
的特刊 ———《价值链的价值 》( The Value of Value 之内 ,也可以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 ;可以集聚于某个
Chains) ,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过程 ,认为 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 ,也可以散布于全球各地 。
里程碑式的作用 。在特刊中 ,许多学者从全球价值 出的全球商品链运行的生产者驱动型 (p roducer 链的治理 、演变和升级等多个角度对全球价值链进 driven)和采购者驱动型 ( buyer - driven)两种模式 ,
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 ,并由此建立起了全球价值 认为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基本来自生产者和采购
从而形成了全球商品链 。格里芬 ( Gereffi, 1994 ) 等人认为全球商品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 一系列国 际 网 络 将 围 绕 某 一 商 品 或 产 品 而 发 生 关系的诸多家庭作坊 、企业和政府等紧密地联系 到世界经济体系中 ;这些网络关系一般具有社会 结构性 、特殊适配性和地方集聚性等特性 ; 任一 商品链的 具 体 加 工 流 程 或 部 件 一 般 表 现 为 通 过 网络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或一些节点的集合 ; 商品链中任何一个节点的集合都包括投入 (原材 料和半成品等 )组织 、劳动力供应 、运输 、市场营 销和最终消费等内容 。”格里芬等还区分了两类 全球商品链 :采购者驱动型 ( buyer2driven)和生产 者驱动型 ( p roducer2driven) 。采购驱动型商品链 是指大型零售商 、经销商和品牌制造商在散布于 全球的生产网络 (特别是奉行出口导向的发展中 国家 )的建立和协调中起核心作用的组织形式 。 采购者驱 动 型 全 球 商 品 链 是 通 过 非 市 场 的 外 在 调节 ( exp licit coordination) 而 不 是 直 接 的 所 有 权 关系建立 高 能 力 的 供 应 基 地 来 构 建 全 球 生 产 和 分销系统 。生产者 驱动 型商 品链 是指 大的跨 国 制造商在 生 产 网 络 的 建 立 和 调 节 中 起 核 心 作 用 的垂直分工体系 。在生产者驱动链中 ,制造先进 产品如飞机等的制造商不仅获得了更高的利润 , 还控制了上游的原料和零部件供应商 、下游的分 销商和零售商 。通 过比 较生 产者 驱动 型全球 商 品链中的 非 市 场 外 部 协 调 和 传 统 的 垂 直 一 体 化 企业的内部协调 ,格里芬指出了生产者驱动在促 进商品链中各国产业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 。
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构成了一个创造价 为其买方价值链的一部分 ,即顾客价值 。这样 ,从
值的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强调企业应 上游价值到买方价值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 。
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 ,而不是片 波特的“价值链 ”理论揭示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 ,不
面追求单项业务活动的优化 ,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 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 ,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 ,而
3 [收稿日期 ]2009 - 07 - 27 [作者简介 ]陈柳钦 ( 1969 - ) ,男 ,湖南邵东人 ,教授 ,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产业经 济 、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 。
5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6期 陈柳钦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四 )全球价值链 ( Global Value Chain, GVC) Development Studies)是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进
视角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 ,提出了价值 竞争 ,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
系统 ( value system )概念 ,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
(二 )价值增加链 (Value2added Chain)
基础 。在价值链的组成中 ,供应商具有创造和发送
科洛特 ( Kogut, 1985)在《设计全球战略 :比较
链理论 。 1985 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 ·波特
(M ichael Porter) 在《竞争优势 》( Competitive Ad2
vantage)一书指出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 、生
产 、销售 、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
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
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 的 ,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 ,基
[关键词 ]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治理模式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 F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0598 (2009) 05 - 0055 - 11
一 、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
(一 )价值链 (Value Chain)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价值
节加以协调 ,增强整个企业的业绩水平 。波特分析 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用
了一般企业的价值链构成 ,提出了基本的价值链结 波特的话来说 :“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
构模式 (如图 1所示 ) 。
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 ,当
在《竞争优势 》中 ,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 ,将 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 ,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3
第 26卷第 6期 Vol126 NO. 6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 城市经济研究所 ,天津 300191)
[摘要 ]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的分离 、重组和正常运行等是在生产者或者采购者 的推动下完成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价值链也变得更加复杂 ,内部环节不断增加 。这 时要想通过提高价值链中的单个环节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收益变得很有限 ,因此需 要系统性地协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活动 ,从而使整个价值链具有竞争力 。
链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框架 。
者两方面 。换句话说 ,就是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在
斯特恩 ( Sturgeon, 2001)从组织规模 ( organiza2 空间上的分离 、重组和正常运行等是在生产者或者
tional scale) 、地理分布 ( geographicscale)和生产性 采购者的推动下完成的 。
应把商品和服务贸易看成治理体系 ,而理解价值链 的运作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 不断参与到价值链并获得必要技术能力和服务支 持的过程 。这份特刊在全球价值链研究中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