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a A aRT ln( PA' P ) bB bRT ln( PB' P )] =[(g G h H ) (a A
' ' PG g PH h ( ) ( ) P b B )] RT ln P ' PA a PB' b ( ) ( ) P P (2-2)
GT ,Pຫໍສະໝຸດ ( pG P ) ( PH P ) RT ln ( PA P ) a ( PB P )b
g
h
(2-4a) 式中P`i 变为Pi,特指平衡时各气态物质的分压
式(2-4a )又可以写成: ( pG P ) ( PH P ) ln a b ( PA P ) ( PB P ) RT
GT ,P i f GT
(2-7)
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测出其标准电动势Eθ , 根据化学能与电能相互 转换的公式 ΔGθ = –nFEθ 来计算ΔGθ
例1:已知在1000 K时,下列反应
2 SO2 ( g ) O2 ( g ) 2 SO3 ( g )的K P 3.45,试计算
若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可以把Δ H当做常数, 在T1与T2之间定积分后,得:
lg
KC2 KC1
H 1 1 ( ) 2.303R T1 T2
设[(g G h H ) (a A b B )]=G ,P T (2-3)
则有:GT ,P GT ,P
' ' ( pG P ) g ( PH P ) h RT ln ' ' ( PA P )a ( PB P )b
(2-4)
若反应达到平衡,ΔG T,P= 0,则有:
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化学物质的传递和转化。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平 衡和相平衡,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05 实验研究
化学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化学平衡的原理和 影响因素,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指示剂,滴定管,烧杯等。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气、液 、固三相物质,温度计,压力计,烧杯 等。
实验步骤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综合实验
01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实验研究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的相互影 响,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
02
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不同温度、压力下的 气、液、固三相物质,指示剂,滴定管,烧杯等。
03
实验步骤
04 实际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01
化学反应工程
在工业生产中,化学平衡和相平衡是实现高效、低能耗、低污染反应的
关键因素。例如,在石油化工中,通过控制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可以提
高油品收率和产品质量。
02
分离技术
利用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原理,可以开发高效的分离技术。例如,在气体
分离中,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气体在不同相态下的溶解度不同,从
实验步骤
1. 配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2. 使用滴定管将酸、碱溶液滴入烧杯 中,观察颜色变化。
3. 根据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分析 化学平衡的原理。
相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相平衡的条件 和影响因素,加深对相平衡概念的理解 。
2. 记录温度和压力数据,分析相平衡的 条件和影响因素。
1. 将气、液、固三相物质放入烧杯中,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观察物质的变 化。
物理化学 第二章_化学平衡和相平衡-2

∂G ( )T , p = ∑ν B µ B ∂ξ B
当 ξ = 1 mol 时:
B
B
(a)
(∆ r Gm), p = ∑ν B µ B T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b)
返回
2.热力学基本方程
这两个公式适用条件: (1)等温、等压、不作非膨胀功的一个化学反应; (2)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化学势 µ B保持不变。 公式(a)表示有限体系中发生微小的变化; 公式(b)表示在大量的体系中发生了反应进度等 于1 mol的变化。这时各物质的浓度基本不变,化学势 也保持不变。
d ln K d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 p
∆r H = RT
$ m 2
回主目录
返回
2.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压方程式 Van’t Hoff 公式的微分式
d ln K dT
$ p
∆r H = RT
$ m 2
$ ∆ r H m > 0 ,升高温度, K $ 增加, 对吸热反应, p
对正反应有利。
数值上等于平衡时的“压力商”,是量纲为1的量, 单位为1。因为它与标准化学势有关,所以又称为 标准平衡常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用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等温式也可表示为:
∆ r Gm = − RT ln K + RT ln Q f
$ f
对理想气体
∆ r Gm = − RT ln K $ + RT ln Q p p
因为吉布斯自由能的绝对值不知道,所以只能 用相对标准,即将标准压力下稳定单质(包括纯的 理想气体,纯的固体或液体)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看作零,则: 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时 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 吉布斯自由能,用下述符号表示:
5.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相平衡
“相平衡”是指物质在相间(二个或二个以上)的 平衡问题。
压力p 相Ⅰ 相Ⅱ
温度T
当宏观上物质迁移 停止的时候,称为 相平衡
平衡组成: 汽液平衡:
x1 , x2 , x3 ; x1 , x2 , x3 x1 , x2 , x3 ; y1 , y2 , y3
研究相平衡的意义
当气体总压超过5atm,被吸收组分的分压大 于1atm时,即使是难溶气体,也不符合亨利定律。
气液平衡关系和溶解度的计算
情况②:溶解度大的气体一般不遵循亨利定律
如:氨、SO2 等在水中的吸收,计算通常用经验公式,或用活度系数法:
溶
质
:fˆ1
py1ˆ1g
H
1
* 1
x1
非对称活度系数
溶 剂: fˆ2 py2ˆ2g p2s2s 2 x2
活度系数法
简化条件和关系
带压下气体偏离 理想气体的校正
饱和蒸汽压对理想 气体行为的偏差
Poynting因子, 高压下起作用
pyiˆiV
pisis i xi exp Vil
p pis RT
液体混合物对
理想混合物
的偏差
常用简化关系式
pyiˆiV pisis i xi
一、低压下
i T , p
相平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确定不同相间组成关系:
举例: 用于冷凝器设计计算,已知汽相组成,求液相组成。
2. 要解决的问题:
物系在各个相中的组成、T、p 间的关系
热力学应用到相平衡中的三步曲
数学和纯热力学的抽象世界
步骤一
象把 量物 来理 表问 示题
以 抽
步骤二 数学问题的解
化工热力学--相平衡与化学反应平衡PPT(38张)

ni0
i
0 id
ni nio i
n n i( n i0 i) n 0
n n i n 0 n i0 i
yi
ni n
ni0 n0
i
如果系统中有N个组分,同时有r个独立反应发生
r
dni d i,j j
——微分检验法或点检验法
x11 x10
ln
1 2
d
x1
0——积分检验法或总体检验法
SA SB SA SB
0.02——符合热力学一致性校验
SA
A
SB
B
ln 1 2
0
x0
x1
1
汽液平衡数据的面积校验法
恒压数据检验 d p 0
x11ln
x10
12dx1xx1101
1)
,上式变为:
lnH 1lnH 1 (S )V 1 (R p T p 2 S)R A T(x2 2 1 )
该式称为Kritchevsky-Kasarnovsky方程。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考虑纯溶质气体与溶液呈平衡:G1G G1
G 1G 1Gf(T,p,x1)
在等压的条件下,微分上式:
重要内容
相平衡的判据与相律
相平衡的判据
含有个相和N个组分的系统达到相平衡时
ii ....i ( i 1 ,2 ,....,N )
由逸度的定义dGi di RTdlnfˆi(等T )和上式可得
f ˆ i f ˆ i ...... f ˆ i ( i 1 ,2 ,....,N )
?相平衡的判据与相律?单元系统的汽液相平衡及其计算?液液平衡固液平衡和含超临界组分的相平衡?二元系统的汽液相平衡及其计算?第5章相平衡热力学?汽液相平衡实验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重要内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相平衡的判据与相律?相平衡的判据含有??个相和n个组分的系统达到相平衡时由逸度的定义等t和上式可得因此系统达到相平衡时除了各相的温度t压力p相同外组分i在各相中的逸度应相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相律?表征相平衡系统强度状态的变量称作相律变量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5

4.2 化合物的位图
4.2.1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生成氧化物反应的通式为:
2x 2 M (s) O2 ( g ) M x O y (s) y y
RT ln(pO2 (平) / p ) 为氧化物 M x O y 的氧位。即元素与
1mol氧反应时的自由能。
同理,元素与1mol氮、碳、硫、磷等反应,则有 氮位、碳位、硫位、磷位。
0 0
而
RT ln pO2 / p 2.303RT log pO2 / p 19.147 T log pO2 / p
19 . 147 T log p / p 0 ,在氧势图上为O点; 当T=0K时, O2
若 p O2 100kPa ,无论T如何变化, 19.147T log pO2 / p 0。 在氧势图上可用O-O’水平线表示。称该线为 p O2 100kPa的等 线,与图中氧标尺交点的读数为 p / p 100 O2
4.2.2 氧势图的制作 4.2.2.1氧标尺 log pO2
将元素与1mol氧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氧位画在一张图上,称为 氧势图。
O2 (1atm) O2 ( p O2 )
0
O2 O2 O2 RT ln pO2 / p O2 RT ln pO2 / p
从O向点a引线,延长后与氧标尺交于N点,该点即 为FeO的分/CO2。
从图中求CO/CO2比时,从“C”点向a点连线,并向 CO/CO2标尺延长交于b点。b点的 CO/CO2比就是a 点温度下还原时,气相平衡的CO和CO2之比。
4.2.2.3 log(p H 2 / p H 2O ) 标尺 以氢作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如下3个反应: 2MO+2H2=2M+2H2O 2H2+O2=2H2O 2M+O2=2MO 它们同时处于平衡状态,其中2个是独立反应。所以:
第二章化学平衡和相平衡2

(2-25b) (2-25c)
4、应用: 不同气体在同一压力下,KX值越小,那么溶解度 越大。故亨利系数可做为选择吸收溶剂的依据。 5、本卷须知: 溶质在气相和溶剂中的分子状态必须一样。
当几种气体溶于同一溶剂且均到达平衡,而且对 每种气体皆形成稀溶液时,那么其中任何一种气 体都遵循亨利定律。
由于气体溶解于液体时是放热的,故温度升高, 气体溶解度减小,也即亨利系数变大。
120
100
气 相 中 80 SO2 分 压 60 /kPa
40
20
50℃ 40℃ 30℃
20℃
从该图可知,SO2在水中 的平衡溶解度随气相中
SO2的分压增大而增大,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0
20
40
60
80
100
120
液相中SO2溶解度/g(SO2).[1000g(H2O]-1
T=298.15K
A
x c22 c2 表明平衡时NaCl约有 1 进入膜内,即不均匀分布
c1 2c2 3
3
三、结论: 由于非透过性大离子(R-或R+)的存在,可透性离子在 膜内外的分布就要受到一定制约,其结果是造成膜 两侧小分子电解质分布不均匀。
对唐南平衡的另一种讨论:
x c1+x
c2-x c2-x
公式(c1 x) • x (c2 x)2可以看成是长方形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 于是可以推出: (1) 长方形的长边必大于正方形的边, 亦即:(c1 x) (c2 x) 这说明膜内Na 浓度必大于膜外Na 浓度。 (2) 长方形的短边必小于正方形的边, 亦即:x (c2 x) 这说明膜内Cl 浓度必小于膜外Cl 浓度。 (3) 长方形的长边加短边必大于正方形的两边之和, 亦即:(c1 x) x 2(c2 x) 这说明膜内可透性离子的总数总是比膜外大。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差异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差异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六大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就是可逆反应。
2、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3、颤抖:均衡时,反应仍在展开,就是动态平衡,反应展开至了最大限度。
4、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5、变小: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一样,就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
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就可以被毁坏,由均衡变成不均衡,再在代莱条件下创建崭新均衡,即为化学平衡出现了移动。
6、同: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平衡、化学势与化学平衡》习题一、判断题1、二组分完全互溶双液系理想溶液,若P A *> P B *则Y A <X A ( )2、等温等压条件下,0>=∆∑B B B mr u v G 的化学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 ) 3、一个含有K +、Na +、NO 3-及SO 42-离子的不饱和水溶液,其组分数K 为4。
(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既适合于理想溶液,也适合于稀溶液。
( )5、在水的三相点,物种数S 和组分数C 相等,都等于1,自由度数等于F=0。
( )6、定温、定压及W /=0时,化学反应达平衡,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产物的化学势之和。
( )7、由CaCO 3(s)、CaO(s)、BaCO 3(s)、及CO 2(g )构成的平衡物系的自由度为0。
( )8、I 2(s )= I 2(g )平衡共存,因S = 2, R = 1, R / = 0所以C = 1。
( )9、对于放热反应C B A +=2,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只能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力。
( )10、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0K 为22CO O C =+为01k ;222CO O CO =+为02K ;CO O C =+221为03K ,则三个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为:020103/k k k =。
( ) 11、某化学反应00<∆m r H ,00<∆m r S ,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0>K ,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12、反应)()()()(222323g CO g O H s CO Na s NaHCO ++=的平衡常数p K 与分解压力P 的关系为P/2。
( )13、二元溶液中A 组分若在某浓度区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B 组分也必在该浓度区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
( )14、理想溶液中,溶剂服从亨利定律,溶质服从拉乌尔定律。
( )二、选择题1.下列化学势是偏摩尔量的是 。
A . ⎪⎪⎭⎫ ⎝⎛∂∂n FB nC V T ,, B. ⎪⎪⎭⎫ ⎝⎛∂∂n G B n C P T ,, C .⎪⎪⎭⎫ ⎝⎛∂∂n U B n C V S ,,D .⎪⎪⎭⎫ ⎝⎛∂∂n H B n CP S ,, 2、如右图所示,当水处在三相点平衡时,若系统发生绝热膨胀,水的相态将如何变化?A.气相、固相消失,全部变成液态;B.气相、液相消失,全部变成固态;C.液相消失,固相、气相共存;D.固相消失,液相、气相共存3.已知718K 时, )(2s O Ag 的分解压力20974.3KPa ,则此时分解反应)(21)(2)(22g O s Ag s O Ag +=的 m r G ∆为 kJ/mol. A. –217.2 B. –15.92 C. –19.73 D. –31.834.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盐类,其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B .防止建筑物被腐蚀;C .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D .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5、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气压P A *<P B *,且A 和B 所组成的体系具有最高恒沸点。
向A 中不断加入B ,则溶液的蒸气压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6、下图为气液平衡相图,图中M 点A.代表压力为p 1时气相的组成B.代表压力为p 1时液相的组成C.是压力为p 1时气相中物质B 的物质的量D.是压力为p 1时液相中物质B 的量7.温度为T 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P A *,化学势为μA *,在1 p ⊕时,凝固点为0f T ,向A 中加入少量溶质形成稀溶液,该溶质是不挥发的,则p A 、μA 、T f 的关系是 。
A .p A *<p A ,μA *<μ A , 0f T <T f ;B .p A *>p A ,μA *<μ A , 0f T <T f ;C .p A *>p A ,μA *<μ A , 0f T >T f ;D .p A *>p A ,μA *>μ A , 0f T >T f 。
8.已知某温度下反应 H 2O(g)=H 2(g)+21O 2(g)的θ1K 和反应 CO 2(g)=CO(g)+21O 2(g)的 θ2K ,则反应的CO(g)+ H 2O(g)= CO 2(g) +H 2(g)的θ3K 为 .A. θ3K = θ1K + θ2KB. θ3K = θ1K θ2KC. θ3K = θ2K / θ1KD. θ3K = θ1K / θ2K 9.在α、β两相中含A 、B 两种物质,当达平衡时,正确的是 。
A . ααμμB A = B .βαμμA A =C . βαμμB A =10.水煤气发生炉中共有C (s ),H 2O (g ),CO(g), CO 2(g)及H 2(g)五种物质,它们之能发生下述反应:CO 2(g )+ C(s) = 2CO(g) CO 2(g) + H 2(g) = CO(g) + H 2O(g),H 2O(g) + C(s) = H 2(g) + CO(g) 则此体系的组分数、自由度数为 。
A .5;3B .4;3C .3;3D .2;211.物质A 与B 可形成低共沸混合物E ,已知纯A 的沸点小于纯B 的沸点,若将任意比例的A+B 混合物在一个精馏塔中精馏,在塔顶的馏出物是 。
A .纯AB .纯BC .低共沸混合物D .都有可能12.在某一温度下,以真空容器中,引入(NH 4)2CO 3固体,将发生反应:(NH 4)2CO 3(s)=2NH 3(g)+CO 2(g)+H 2O(g),其标准平衡常数为K 。
设各种气体都是理想气体,总压力为p ,欲使固体停止分解,K 必须 .A. >1/8B. >1/64C. < 1/8D. <1/6413.已知水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K,压力为611Pa,若将已经冻结的蔬菜放入不断抽气的真空容器中,使蔬菜中的冰升华来生产干燥蔬菜,则容器的T,P 范围是 。
A .T>273.16K,P>611PaB .T>273.16K,P<611PaC .T<273.16K,P<611PaD .T<273.16K,P>611Pa14、克拉佩龙方程表明A.两相平衡时的平衡压力随温度而变化的变化率B.任意状态下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C.它适用于任何物质的两相平衡D.以上说法都不对15.在298K 条件下,)(21)(2)(22g O s Ag s O Ag +=,a K =θ,则)(2s O Ag 的分解压力为A.θP a /B. θP a ⋅C. θP a ⋅2D. θP a ⋅三、填空题1.理想溶液混合时,∆mix V , ∆mix S , ∆mix G , ∆mix H (填 >0、<0 或 =0)。
2. NH 4Cl(s)分解反应NH 4Cl(s) =NH 3(g)+HCl(g),在700K 时分解压力为600kPa ,那么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为____________。
(体系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3.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某物质液汽两相达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μB (l)与μB (g)___;若维持压力不变,升高温度,则μB (l)和μB (g)都____;但μB (l)比μB (g)___ (填 >、< 或 =)。
4.理想溶液中任意组分B 的化学势:μB =_______________。
5. 298K 、101.325kPa ,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2升,溶有0.5mol 萘,第二瓶为1升,溶有0.25mol 萘,若以μ1和μ2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它们的关系为___。
6. 在25℃时,A ,B ,C 三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溶液与固相A 和B 、C 组成的气相呈平衡,则体系的自由度f = 。
A ,B ,C 三物质组成的体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是 。
7.在石灰窑中,分解反应CaCO 3(s)=CaO(s)+CO 2 (g)已平衡,则该体系的组分数C= ,相数P = ,自由度数f = 。
8.CaCO 3(s),CaO(s),BaCO 3(s),BaO(s)和CO 2(g)达到平衡时,此体系的相数是 ,组分数是 ,自由度数是 。
9.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下沸腾变为气体,下述各量中增加的量是 ,减少的量是 ,不变的量是 。
A .蒸气压B .摩尔气化热C .摩尔熵D .摩尔焓E .吉布斯自由能F .温度G .外压 H .摩尔体积 I .亥姆霍兹自由能10.已知在1120℃下,反应:FeO(s)+H 2(g)=H 2O(g)+Fe(s), Θ1K =0.852,2H 2O(g)=2H 2(g)+O 2(g),Θ2K =3.4×10-13,则在相同温度下,反应FeO(s)= Fe(s) +1/2 O 2(g)的标准平衡常数 Θ3K =______。
11. 由反应 0=∑B B B u v,知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
12.已知温度T 时,液体A 的蒸气压为13330Pa ,液体B 的蒸气压为6665Pa ,设A 与B 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0.5时,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
13. 某反应 0=∆Θm r G ,则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为____________。
14. Cu(s)+1/2 O 2(g)=CuO(s),已知 1130),,298(-Θ⋅-=∆mol KJ s CuO K G m f ,则在298K ,该反应的K Θ = __________。
四、简答题1、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aA(g)+bB (g )=dD(g)+eE(g)的u B ☉应指什么?若本题中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则反应体系的总压力为多少?2、在一个真空容器中,分别使NH 4HS(s)和CaCO 3(s)加热分解,两种情况的独立组分数是否都等于1?3、指出下列体系的自由度,并说明变量是什么?(1)在101325Pa的压力下,水与水蒸气达平衡;(2)液态水和水蒸气达平衡;(3)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和CCl4中的分配已达平衡(无固体碘存在);(4)NH3(g)、H2(g)、N2(g)已达平衡。
五、计算题1、有一水蒸气锅炉,耐压1524kPa,问此锅炉加热到什么温度有爆炸的危险?已知水的气化热为2255J·g-1,并看作常数。
2、(NH4)2SO4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3.0%(质量分数)。
现将纯度为94%的粗盐100g溶于100g水中,然后降温至20℃,得到多少结晶?3、在100℃时,己烷A.的蒸气压是2.45×105Pa,辛烷B.的蒸气压是4.72×104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