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五、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

合集下载

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 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的概念 2 2、记忆的3环节: 3 (1)识记 (2)保持 (3)恢复(再认和再现或回忆)
二、 1—3岁儿童的记忆 岁儿童的记忆
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 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延长。 延长。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 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 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 时记忆的特点是: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 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②短时记忆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 也不超过1分钟。③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 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4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4章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三、1—3岁幼儿的记忆
(一)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1岁半至2岁左右,
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 变化。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三)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 (四)出现初步的回忆
记忆的发展: 记忆提取的情境性依赖逐渐降低: 条件反射 客体永久性 自传体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谢切诺夫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0-3岁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记忆
(一)建立条件反射 (二)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二、1个月-1岁婴儿的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2个月的婴儿能够延续24小时。 3个月婴儿的记忆可以保持7天。 6个月婴儿的记忆可以保持15天。 18个月婴儿的记忆可以保持13周。
2岁后在成人的提示和询问下,可以记住一 些简单的歌谣、故事,可以完成成人吩咐的 简单的任务。
记忆: 记忆的策略萌发: 18个月左右的儿童就已经开始使用记忆 策略
谢谢欣赏!
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内容以动作、情绪、形象为主,语词记忆随语 言发展逐步增多:
2岁前记住的是外部特征突出的事物、带有情绪 色彩的事情、动作以及相关动作的顺序。
2岁后在成人的提示和询问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记住一些简 单的歌谣、故事,可以完成成人吩咐的简单的任 务。
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容量不断扩展: 2岁前记住的是外部特征突出的事物、带有 情绪色彩的事情、动作以及相关动作的顺序。
二、1个月-1岁婴儿的记忆的发展: (一)3个月的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 能保持达4周之久。 (二)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 展。 (三)6—12个月婴儿的记忆。

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记忆策略的使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记忆策略的使用

第五章儿童记忆的发展小学儿童记忆策略的使用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2019-4-222•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的活动。

小学儿童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第二,随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复述策略的掌握对小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①复述可以提高各年龄阶段个体的记忆成绩;•②只要采取复述策略,学生的记忆成绩就比没有采取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记忆成绩好;•③通过对不会使用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记忆成绩;•④对只会采取较简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较高级的培训,可进一步提高记忆成绩;•⑤通过对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有关复述策略的训练和大量练习,可以使回忆量达到没有经过训练的、具有中等IQ的成人的水平。

组织策略的使用:•记忆的组织策略是指主体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记忆材料不同的意义,将其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改组成其他形式,并根据记忆材料间的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

•小学生记忆中组织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发现,小学儿童记忆组织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产生性缺损和成熟运用策略两个阶段。

精加工策略的使用:•精加工策略是指当主体识记一些很难归类的材料时,就在这些材料中创造出某种联系,赋予它们一定的意义,以便提取。

•精加工策略要到小学高年级以后才能出现。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第五章_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_儿童记忆的发展

•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 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 引起儿童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儿童在无 意中记住。 • ② 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对儿童生活具 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儿童兴趣的事物, 能激起儿童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 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儿童注意 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 容。
形象记忆
4、语词记忆
•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 作为内容的记忆。 • 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 握语言的过程逐渐发展 起来的。 • 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 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 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 发展作为生理基础。因 此,儿童的语词记忆的 发展也最晚。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 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 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 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 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 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 相互作用的过程。 幼儿期儿童的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并居优势地位
有意识记 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任务; 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 和意志努力; 识记效果好。 无意识记 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任务; 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 努力和采取特殊的 措施; 识记效果差。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 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 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 识记,有意记忆的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效 果好。中学阶段,有意记忆占据优势地位。

动作记忆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 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 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儿童的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

第二节:幼儿的记忆发展

第二节:幼儿的记忆发展

案例二
• 一个中班的孩子回家对妈妈说,“幼儿园的
围墙倒了……,压了许多小朋友”,“送医院去
了。”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关切地向老师问起这 件事,老师说,墙没有倒啊!那么到底是怎么回 事呢?原来幼儿园内要搞基建,为不影响幼儿出 入大门,就在院子旁边破了一截围墙,便于工程
车出入,该孩子看到这截缺口,就说成了上面的
关系: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在某种程度上,电脑与人脑一样,这两 个系统均通过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对信息 进行加工。 记忆也可以说是对信息 的输入、储存和提取的 过程。 储 存
提取
输入、编码
• 有几个和他一样的发型? • 6个
• 有几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 • 3个
遗 忘 的 规 律
• 是先快后慢 •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 均速进行的,刚学过 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 忘比较快,量也比较 多 •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 忘逐渐缓慢下来,到 了一定时间,几乎就 不再遗忘了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短时记忆就像一张小桌子,它放在一个装满了文件盒( 长时记忆)的档案库之前。当信息进入档案库时,它首 先被放在小桌子上处理。但这张桌子很小,必须随时清 理以备放置新的信息。而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信息则被作 为永久性文件在长时记忆中存档储存。
(三)根据识记的目的分类
无意 记忆
指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无 需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 努力且采用一定的方法的识记。
婴儿早期记忆的保持能力

6个月婴儿可记住 1岁婴儿可记住启动电动 踢腿动作达2个月。 火车按钮动作达8周。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 • 1、无意记忆为主, 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形象记忆为主, 语词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3、机械记忆为主 意义记忆正在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之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PT课件
皮层有关区域的兴奋性,形成优势兴奋 中心,因而记得更牢。
• (三)充分理解
• 什么是理解?就是新知识与脑子里原有 的知识经验“挂上钩”。一旦挂上钩也 就容易记住。

• (四)赋予意义 赋予要记的内容意义,就是让孩子在理 解后再去记。
• (五)巧用时机 • 不同时间学东西,记的效果不一样。
• (六)多用感官 • 多种感官参与识记活动,可以在大脑皮
• (二)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 1.对偶训练法 • 2.顺序训练法 • 3.插入训练法 • 4.数字训练法 • 5.频度训练法
• 【操作练习】从同学们设计的训练幼儿记忆力的 游戏中选择2—3个,让同学们模拟幼儿开展游戏。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一、记忆的发生 •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 研究一:胎儿6个月时录下母亲心跳的声
音放给他出生后听,哭闹的婴儿会停止 哭泣。
• 研究二:对7、8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 究。
• 结论: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出现。
•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 1.建立条件反射
•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 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 条件反射。
•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 1.机械记忆用的多,但意义记忆效果好 • (1)机械记忆用的多 • (2)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 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 发展
•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 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 1.学前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发展 •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效果的差别逐渐缩小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概述
一、 什么是记忆
➢(一)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而是一个从
“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 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储存、提 取和输出的过程。【识记就是信息的 输入和加工,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回忆就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信息加 工论)】
(二)保持
➢保持是对识记过程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 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回忆的保证,是记忆 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并不是像物品放在 保险柜中,一成不变地保持着原样(识记 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继经验的影 响而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遗忘及其规律
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 者上错误的回忆。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遗忘规律
➢追忆实际上是利用事物多方面的联系 去寻找线索,先起有关的经验然后通过 中介联系想起要再现经验。
5、再认和再现的关系
再认和再现的相同点是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程度 上的不同。
• 三、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
一、儿童识记的特点
(一)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2、表象是正确认识到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3、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二、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 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的基础和 开端;保持是记忆过程的核心,再认或 回忆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一)识记
1.定义:识记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这是记忆的第一步。
2.识记的种类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 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 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 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 经验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凡有意义
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无意的材料,尽量赋 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的效果
1.首先要使儿童明确了解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 并愿意和善于追求这些目的任务的实现。如: 要求并训练儿童在读课文时学会提出问题;
2.培养儿童自己提出识记任务的习惯。 如:课文的分段;
3.培养儿童独立检查识记效果的能力。 如:背诵课文。
如果不加注意,痕迹便迅速消失,如果加以注意,就转
入第二阶段—短时记忆,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不及 时复述就会产生遗忘,如果加以复述就转入第三阶段— 长时记忆
(三)、记忆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通常讲的 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出 现来的形象。
(6)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遗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1)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有重要影响,那些 不重要的没有趣味的,不符合人的需要的东西, 首先被以往 (2)过长和过难的材料易被遗忘 (3)排列在中间位置的材料也容易被遗忘
遗忘种类: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三)回忆
1、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 (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再认和再现)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 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么鲜明、完整和稳定。
2、概括性
表象是经过多次感知积累而成的产物,它反映 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 出来的一般特征,所以它具有概括性。
(三)表象的作用
1、表象是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识记有无明确目的性和自觉性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一)识记
• 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 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
• 有意识记:指按着一定的目的任务和 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 一种识记
➢无意识记的 优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应有的
知识技能; 缺点: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又由于
无意识缺乏目的性,在内容上往往都有偶 然性和片段性。 ➢有意识记的 优点:使人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缺点:有意识记有一定的紧张度
➢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 记要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人总是在活动中进行识记的,因此无 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只要识记的 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 记的效果就会好。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则是 识记、保持结果的表现和加强。
(二)、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
瞬时记忆 (视后象 ) 0.25~2秒
短时记忆
不超过1分钟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 注: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
2、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 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再认取决于两个条件: (1)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及
环境条件相类似的程度
3、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 水平的回忆。 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以把再 现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
4、“触景生情”表现出无意注意,而有时 需要“搜肠刮肚”做出较大意志努力才能 实现,这种情况叫追忆,表现出有意再 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在学习停止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 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遗忘的规律
(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2)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3)抽象的内容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材料 要比有意义材料容易遗忘。 (4)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 (5)清醒和睡眠状态对遗忘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一般说来, 小学儿童的有意识记在学习中所起 的作用逐渐赶上和超过无意识记,这是记忆发展 的一般规律。
➢儿童刚入学时,无意识记仍占重要地位, 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的效果相当。
➢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意识记逐 年提高,特别在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间, 有意识记的效果提高速度。
➢ 教师必须有计划的发展儿童的有意识记,同 时也要利用和提高儿童的无意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