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幼儿 的有意识记
(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培养幼 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四)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新颖有趣的材料和活泼多变的方法
(六)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或策略
1. 归类记忆法 2. 整体识记法和部分识记法相结合 3. 联想记忆法 4. 协同记忆法
(七)帮助幼儿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合理 的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四、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一) (二)
记忆容量的增加
( 1) 幼儿期健忘
( 2) 记忆回涨现象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 逐渐发展
1. 无意识记占优势
2. 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逻辑记忆 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逻辑记忆
(三) (四) 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
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 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有哪些特点? 3. 新生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4. 婴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5. 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6.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实践练习题
1. 比较幼儿在游戏中与日常生活中对儿歌的记忆, 分析动机对幼儿记忆效果的影响。 2. 设计两个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记忆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 的概念
(二)记忆 的过程
1. 识记 2. 保持和遗忘 3. 再认和重现
(三)记忆 的种类
(四)记忆 表象及其
特征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记忆表象的概念
(1) 形象记忆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第五章_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_儿童记忆的发展

•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 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 引起儿童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儿童在无 意中记住。 • ② 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对儿童生活具 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儿童兴趣的事物, 能激起儿童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 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儿童注意 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 容。
形象记忆
4、语词记忆
•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 作为内容的记忆。 • 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 握语言的过程逐渐发展 起来的。 • 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 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 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 发展作为生理基础。因 此,儿童的语词记忆的 发展也最晚。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 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 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 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 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 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 相互作用的过程。 幼儿期儿童的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并居优势地位
有意识记 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任务; 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 和意志努力; 识记效果好。 无意识记 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任务; 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 努力和采取特殊的 措施; 识记效果差。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 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 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 识记,有意记忆的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效 果好。中学阶段,有意记忆占据优势地位。

动作记忆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 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 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儿童的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举例:“1”像
“2”像
探寻二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① 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②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③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减少
探寻二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4)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
探寻二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0—3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探寻二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1.无意识记占优势 ① 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② 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① 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② 幼儿的有意识记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 ③ 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
动机。
探寻二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教学中的启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动 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无意义的 材料,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提高记忆的效 果。
探寻三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记忆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二)丰富儿童生活经验 (三)帮助学前儿童明确记忆的任务 (四)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记忆策略。 1.复述 2.归类法 3.联想法 4. 协同识记法 (五)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复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

(二)记忆的过程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一)按保持时间划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延迟模仿: 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 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三至六岁儿童记忆的特点
•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 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第 前

三 童
•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 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 易记忆和保持。
• 形象记忆(6~12个月)——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 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是依靠视 觉表象进行的。
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 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 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 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
2岁左右出现回忆; 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再认依 赖的是感知,回忆依赖的是表象,感知 的刺激在眼前,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 的恢复;表象的活动还有待于儿童在头 脑中进行搜索。所以,再认容易,回忆 较难。
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
1、再认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人们往往以为不能重现
识记过的事物就是遗忘,其实,能识别再度出现的事物,也是回忆。
2、再现 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AD物D Y不OU在R T时EXT能HE够RE 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A的DD回YOU忆R T,EXT如HERE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记忆测试试题及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许多幼儿在医院一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开始哭。

幼儿对白大褂医生的记忆类型属于()。

[单选题] *A.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正确答案)B.形象记忆与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与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答案解析: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形像记亿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幼儿在医院治疗时,将医生着装与疼痛联系起来,形成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2.幼儿能很容易地记忆百家姓、圆周率、乘法口诀等。

这说明了()。

[单选题] *A.幼儿以意义记忆为主B.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正确答案)C.幼儿以长时记忆为主D.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答案解析:机械记忆是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

幼儿不理解百家姓、圆周率等,但能很容易地记住它们,说明幼儿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

3.3岁的小颖因为喜欢苹果的形状而记住了苹果的特征,这属于()。

[单选题] *A.形象记忆(正确答案)B.身体记忆C.实物记忆D.特殊记忆答案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小颖通过苹果的形状而认识苹果,这属于形象记忆。

4.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单选题]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正确答案)D.语词记忆答案解析: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 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 岁左右)。

5.学前儿童记忆发生的依次顺序是()。

[单选题] *A.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B.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D.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从儿童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

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两种典型的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安排幼儿学习时需要注意:

在同一时间里,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 太多,否则就会产生干扰,加重孩子负担; 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和事情要一件一件地交代清 楚,要一件一件地教,让他一件一件地学,一件 一件地巩固。


如“苹果”一词在人脑中的语言和文字形象等。

(三)短时记忆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

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短时记忆,但在1岁半以后,短 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原因在于其他方 面的发展影响或干扰了短时记忆的发展。

(四)出现初步的回忆 1~2岁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 就能够回忆起十几天前的事情; 能够帮大人找到东西; 延迟模仿

各种记忆内容出现的顺序
语词记忆(1岁左右)
形象记忆(6~12月)
情绪记忆(6个月)
运动记忆(2周)
三 、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 方法。
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间接的意义识记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 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 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和内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启示 干扰说及其启示

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识记逐渐发展;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 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王安石

周恩来

全世界图书馆藏书有7亿7千万册,若按每本书 平均包含600万信息单位计算,那么全世界图书 馆包含4600多亿信息单位。而这些数字恰恰相 当于人脑所能存储的信息量。

看见奶瓶就“知道”那可以 给他提供食物; 2岁孩子要求在楼上的妈妈 抱;
“客体永久性” “藏猫猫”
这些都反映 了婴幼儿记 忆与其知觉 发展的关系。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 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 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像和记忆不容易区分,2 岁左右儿童的想像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 工。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 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分类,例如边识记图片 边把图片分类,并自言自语地说:“苹果 是水果,梨也是水果,萝卜是蔬菜······”

幼儿也会把一些新词和某种事情或情绪联 系起来记忆.
间接的意义识记

年龄较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 精细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 记忆。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 地安排识记材料
导致遗忘的因素很多,“干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 种。持这中学说的叫做“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
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了干扰, 记忆就能恢复。

干扰记忆效果的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 之间的干扰。) 疲劳和紧张情绪之间的干扰等等。

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这一时期的儿童记忆产 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语言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符号表象是运用言语、文字或其他符号所形 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 1岁以后,已有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主要标志就是儿童用信号物作为事物的象征。
小时候对婴儿读诗,长 大以后记忆次数会减少

记忆最初表现为习惯化和条件反射。

习惯化是当刺激物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 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 反应,这就是再认。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儿童出生后即已产生记忆。到入学前,记 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趋势主要是: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从记忆的提取方式来说,再认在先,回忆在后, 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 生“量”和“质”的变化——遗忘!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 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的变化规律:
策略——科学地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抢在遗忘快速期前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正确看待儿童的记忆恢复现象,利用记忆恢复的规 律。
识记——保存——提取
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 来的过程。 保持:即把识记过的材料保存在头脑里, 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 巩固的过程。 恢复:就是把头脑里的知识经验重新呈现 或提取出来的过程,相当于把藏书从书库 里提取出来。


恢复又可分为再认和回忆。
再认

再认:就是指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 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或经历过。

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是在成人的抚育下,在学习和 掌握人类社会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 起来的。
经验在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中都起的非常
重要的作用,而个人经验的积累,要依靠 记忆。
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得基础上进行的。而知觉的发展 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 忆有密切关系。在复杂的空间知觉上,经验在 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 复的过程。

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 练习过的动作、思考过 的问题以及体验过的情 感,都会在人们的头脑 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 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 或重现,这就是记忆。
识 记
记 忆
保 持 恢 复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 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识记和保持。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 内容的记忆。
语词记忆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 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实在儿童掌 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 展起来的; 语词记忆的发展,要 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 的发展,特别是言语 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 基础。
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记忆的潜伏期随着年龄而不断延长。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幼年健忘症”

幼年健忘和儿童的生理发育有关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再认
记忆的提取方式
记忆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主要内容:
一、记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时间 (二)记忆发生的指标(一)记忆发生的时间来自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对喂奶姿势的再认
(二)记忆发生的指标
习惯化 条件发射 重学记忆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吃奶动作)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 长(认生、模仿动作); 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作记忆,婴儿开始 能够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 和比较。

记忆范围

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 内容的丰富。
食 住


记忆范围
家庭
幼儿园
社会
婴儿期,由于接触的事物数量和内容
都很有限,记忆的范围极小。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 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 也随之越来越扩大。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 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 起来的记忆。
回忆在儿童2岁左右才逐渐出现。 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 少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记忆广度 记忆范围 工作记忆 记忆内容的变化

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 数量。
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5-9) 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小明跟随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几种
玩具,告诉妈妈:“我们在幼儿园里也有 这样的玩具!” 在听到一支歌曲时,高兴地对妈妈说: “妈妈,我也会唱,老师教过我们!”
回忆

回忆: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再次出现, 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使这些事物在头脑 里呈现出来的过程。
看见一只猫,就想起了“小猫钓鱼”的故

比如发现“一个比一个大”, 据此进行记忆。
研究发现:
2岁以后的儿童能够考试形成记忆策略。 在适宜的条件下,记忆策略出现的较早。 一般说来,4~5岁前儿童的记忆过程比较 被动,没有策略、计划和方法;5~7岁是 一个转变期,7~8岁以后运用记忆策略的 能力比较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