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节能技术对覆土建筑的影响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和环保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被动式节能技术,作为一种不需要额外能源输入的节能方式,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性能。

二、被动式节能技术概述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和材料选择等手段,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减少建筑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建筑布局、自然通风、隔热保温、日光利用等方面。

三、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建筑布局: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能耗。

例如,将主要居住空间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利用建筑物的形状和朝向,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

2.自然通风: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构造,利用自然风压和热压差异,实现自然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空调能耗,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隔热保温:采用高效隔热保温材料和构造方式,减少建筑的热传导和热对流,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设置遮阳构件、调整窗户大小等,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4.日光利用: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设置天窗、采光井等,充分利用日光,减少照明能耗。

同时,采用合适的窗户材料和遮阳构件,避免夏季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

四、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的挑战与前景虽然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自然采光和通风与私密性、安全性等需求,如何选择合适的隔热保温材料和构造方式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被动式节能技术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被动式节能技术的性能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结论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是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和环境性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自然通风、隔热保温和日光利用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被动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动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动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要求建筑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卸的全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这个领域仍然在不断发展,而被动建筑技术的应用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被动建筑技术的概念及特点被动建筑技术指的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需要机械活动或能源投入的技术,通过设计、材料和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室内的舒适和能效。

被动建筑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动建筑要充分考虑应对环境变化,如阳光照射、温度、风速和湿度等。

2. 被动建筑不需要主动的机械设施来实现连续运作。

3. 被动建筑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能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被动建筑要求与环境的互动,室内与室外的交互作用对于室内环境非常重要。

三、被动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1. 太阳能利用在被动建筑中,通过利用太阳能来实现建筑设计,达到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如建筑大厦外墙的透明玻璃,可以通过吸收太阳的热量来降低室内空调的温度,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此外,太阳能还可以利用在热水供应、照明和建筑物加热等方面。

2. 自然通风技术自然通风是被动建筑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环保节能。

通过设计建筑的门窗位置和面积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自然气流来减少对室内空气所进行的处理。

3. 绝热材料的利用建筑物的绝热材料也是被动建筑技术十分重要的部分。

这些材料可以在冬季保持室内温暖,在夏季则可以将热量阻隔在室外。

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玻璃纤维、泡沫塑料等,来构建高效的绝热层。

4. 智能控制系统的利用在被动建筑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

这种系统可以监控每个房间的用电情况,并根据室内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等因素自动控制空调、照明和窗户开关等设施。

5. 环保材料的使用被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应当是经过环保检验和认证的,从而保证建筑环保节能。

可以利用各种环保材料如竹木、生态砖和可降解材料等,来打造绿色建筑。

被动式节能策略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被动式节能策略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控制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住宅设备的远程控 制和自动化控制,提高居住舒适度和节能效 果。
自动化系统
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住宅设备的自动检测 、调节和控制,如自动遮阳、自动通风等, 提高居住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新型材料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保温材料
04
被动式节能策略在住宅建筑设 计中的优势与挑战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居住舒适度
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采用被动式节能策略,住宅建筑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提高居住舒适度
被动式节能策略能够通过自然采光、通风、隔热等手段,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使居民更加舒适地 居住。
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采用遮阳、反射、隔热涂料等措施, 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降低室 内温度波动。
建筑遮阳与绿化设计
遮阳设计
通过建筑设计遮阳构件,减少夏季太 阳直射对室内的影响,降低空调能耗 。
绿化设计
通过绿化植被、屋顶绿化等方式,改 善室内外环境,提高建筑生态效益。
03
被动式节能策略在住宅建筑设 计中的应用实例
02
被动式节能策略的种类与特点
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
自然采光
利用建筑朝向、窗户设计、天窗 等方式,最大化利用自然光线, 减少人工照明能耗。
自然通风
通过建筑设计实现自然通风,减 少空调等机械通风的能耗。
建筑保温与隔热技术
保温技术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构造措施,减少 建筑内外热传递,提高建筑热稳定性 。
隔热技术
降低碳排放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被动式节能策略能够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有助于减缓全 球气候变化。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应用分析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应用分析
1.2低能耗
由于被动式建筑拥有高性能的外保温、无热桥的设计再加上气密性良好的外围护结构,使得它比普通建筑节能90%以上,即使是相对于新型建筑依旧可以节约75%的能耗。
1.3要求高
被动式房屋的关键技术参数对建筑材料、结构和技术设备都有极高的要求,其中控制性指标主要有两套,一套是能耗指标,一套是室内舒适度指标。且被动式房屋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高效的外保温系统、被动式建筑外窗、有高效热回收装置的新风系统、极佳的气密性和无热桥设计。
德国海德堡市也于2009年兴建了新城区Bahnstadt,它的特殊之处是在于供热配电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供热通电消耗能源,这个新城区则节约许多,全部的供热配电的原料都是可再生能源,这是很了不起的技术,再配以地热和生物质能,对大气层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竟然可以达到56%。而在其中的RHW.2大楼则是首座获得被动式房屋研究所认证的被动式高层办公大楼,它的特殊之处是在于设有双层玻璃幕墙,并在此基础上配有优化的外遮阳设备,与传统高楼相比,这栋大楼的冷、热负荷降低80%,将能源消耗降到了最低限度。
4.3室内微气候
室内微气候主要是由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辐射温度等构成,由此形成了小型气候环境,这对人体的舒适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当室内微气候可以达到人们体感舒适度的标准时,则证明建筑的节能效果很好。
5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应用
5.1制定标准(气候)
众所周知,气候条件是被动式建筑设计的核心因素,对我国不同区域气候制定不同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采用有效控制的技术在不同气候区都能改善居住环境并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的能量消耗,此种应用使得不论在炎热或者严寒的情况下都可以降低供暖能耗。
虽然被动式房屋由国外兴起,但随着近些年我国发展迅猛,目前我国的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普遍执行节能65%的标准,如我国被动式低能耗房屋示范项目秦皇岛的“在水一方”,平均每年可以节约标煤547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23t、节约采暖费195万元,节约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由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投资建设的被动式住宅的团林实验中学,作为全国首个以被动式住宅标准建立的中学,将会为超低能耗建筑带来示范效应。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座教学楼墙体由22cm厚的基础墙体和30cm的保温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可以使得房屋高度隔热隔音。在密封环境下,通过热回收系统使得室内80%以上的废气都可以转化为热能,并通过空气新风系统将新鲜空气过滤后引入室内,全年室内温度基本维持在20~26℃之间,在这样的教室学习,师生们将享受比冬季供暖、夏季开空调更为舒适的教学环境。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工程是全球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来减少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1.1 passivhaus被动式房屋passivhaus被动式房屋采用了一系列高效的节能技术,包括超级绝缘、通风换气系统、太阳能利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使得房屋能够在不使用传统供暖和冷却系统的情况下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和节约能源。

1.2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的精准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并减少能源成本。

1.3 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绿色能源,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2.1 使用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选择环保材料是推动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

对于建筑结构、外墙、屋顶、内饰等方面,可以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例如低碳水泥、再生材料等,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砖瓦、混凝土、木材等。

采用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的污染。

2.3 水资源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节水设备和水资源管理技术,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物的用水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安装低流量水龙头、收集雨水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52023.08 |建筑的安全性。

在进行楼板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保温隔声的楼板,控制噪音。

进行门窗设计时,要进行建筑物以及门窗的密封工作,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

3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1合理设计建筑场地做好建筑规划是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的重点。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场地规划,对建筑场地的地势地形进行分析,并了解建筑周边的道路设计,掌握周边建筑以及公共设施的具体情况,明确建筑场地以及周边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件等,提升建筑的布局效果。

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要对不同季节的气候进行了解,做好朝向设计,确保夏季的通风效果,在冬季要具有避风效果。

建筑布局以及规划要注重采光效果,要确保建筑物内部具有充足的光照,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性[3]。

此外,还需要进行周边生态环境设计,在进行设计时,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生活的绿色化,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好空间的合理设计,融入绿色景观,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优化建筑功能,提升建筑环境的节能效果以及环保性能。

此外,还要进行环境设计,提升建筑物的资源利用,对勘察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设计开展精加工,不断进行设计目标的优化,确保可以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环境以及休闲空间。

3.2通风设计3.2.1热压通风热压通风遵循的原理就是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利用温差形成的压差,进行通风。

压差的形成是根据建筑物内部热空气柱和外部环境温度、热风柱存在的高度差导致的温差。

对于空气柱顶部而言,其压差在增加的过程中,会导致空气柱底部以及空气发生剧烈的运动。

这时空气就会经过空气柱顶端,进而从建筑物的底端进入,这可以称之为烟囱效应。

对于温度比较高的浑浊空气而言,可以从上方排除,对于新鲜的以及温度比较低的空气需要从下面进入,进行空气交换。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热回收,对浑浊的空气热能进行回收,实现节能。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住宅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顺应时代发展,节约能源消耗,且为人们提供舒适、怡人的环境,其设计思想契合低碳建筑的环保要求。

本文阐述了被动式建筑的主要优势,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最后探讨了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住宅建筑;应用引言我们生活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在各个方面进行着环保探索。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对城市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越来越突出。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关注。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并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

通过降低主动的采暖与制冷能耗,尽可能多的利用建筑自身的热量收支“被动的进行采暖或制冷”。

在投入极少的主动能源的情况下,满足舒适度的要求。

我国超低能耗建筑一般可以定义为:以年为计算期,以终端用能形式作为衡量指标,新建建筑采暖供冷能耗比按照节能标准建造的建筑节能70%以上的建筑(住宅按照65%节能率,公共建筑按照50%节能率作为提升的基数)。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2.1舒适、健康、节能被动式住宅具有高保温隔热、高气密性的维护结构且具有良好的遮阳设施。

在被动房建筑住宅中都会配置上具有高质量的新风系统,可以利用新风系统来有效的隔绝外界的空气污染。

如果新风系统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转功能,那么新风系统中的风要比自然通风能够更好地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在雾霾天气、沙尘等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此外,被动式房屋住宅安装了高质量的围炉结构,能够很好地隔绝外界的噪音。

2.2耐久被动式住宅的室内环境比较稳定,温度波动比常规建筑要小,建筑暖通系统、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较常规住宅更为耐久。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加强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为此各行业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节能减排。

在建筑行业当中,通过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的应用,不仅有效的减少建筑工程的成本,而且具有技能绿色环保的优点,完全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本文阐述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应用优点和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具体应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被动式;节能;建筑行业;设计技术一、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特征1.室内环境舒适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相比于密闭门窗、空调连续运行的建筑,被动式节能建筑通过合理布局为室内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满足人们心理上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

2.符合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生活方式中,人们习惯早晨开窗换气、冬季晴天晒太阳,夏季晴朗夜晚乘凉,被动式节能建筑综合利用自然通风和被动采暖等措施为居民建立起方便、惬意的生活模式。

3.缩短设备满足室内热舒适环境的时间极端气候条件下使用空调设备满足人们对室内热舒适环境的需求,因空调设备间歇开启,需要设备可以较快地制冷或制热,从而缩短从空调开启到室内舒适的时间。

二、被动式节能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其实存在着另一个方面的趋势―――低技术化,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筑学的方式,在总平面、平面、剖面以及细部节点上的设计,合理地引导对自然通风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来达到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目的。

1.建筑设计中保证自然通风建筑的自然通风可从总平面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中在总平面设计上,可着重考虑从建筑体型的方向性和室外环境的设计来合理引导风流。

(1)建筑体型设计在建筑体型设计方面,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巧妙设计扭曲平面,使朝向夏季主导风向的外表面积增大,改善吸风面的风环境。

2)因势利导设计尖劈平面,用“尖劈”的形体朝向冬季主导风向,避免与冬季主导风向成垂直关系,以削弱冬季不利风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式节能技术对覆土建筑的影响
摘要:节能建筑形式中覆土建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

覆土建筑有的众多的节
能优势,其中可以运用大量的被动式的节能技术,被动式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其
局限性,不同的被动式技术会对覆土建筑的空间和形体等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建
筑设计阶段建筑师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了景观设计、自然光的利
用和自然通风等方面对覆土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覆土建筑;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
1 覆土建筑
荆其敏对于覆土建筑建筑的定义为:“覆土建筑不是单指以土覆盖着的建筑,
也不是单指地下的建筑,而是指以土、木、石等大自然中的天然材料建造于自然
生态有密切联系的建筑艺术,英文指Earth Sheltered Architecture。

它是具有古老
历史的新兴学科,伴随着环境科学发展起来的。

它和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宗旨的生
态建筑学Ecological Architecture有着密切的联系。

”[1]
2 覆土建筑的节能优势
覆土建筑之所以能一直延续到现在,不仅是因为它和自然的完美融合,更是
和它的节能优势分不开的。

从宏观的角度覆土建筑的优点有:节约自然能源;用
地节省;能耗需求低;保护地理环境[2]。

2.1节能
土壤的温度变化具有时间的延迟性,所以土壤具有卓越的保温特性,覆土建
筑在屋顶的全部或部分墙面覆盖有土壤,减少了建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所以覆
土建筑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那么在低纬度的湿热地区,由于覆土建筑的屋面和周边局部墙体覆盖较厚的土壤层和植物,可以阻挡阳光,因为阳光影响不到大于6cm的土壤,减少了建筑的得热,同时减少了室内气
温的波动,可以减少空调的负担,同样是节能的。

2.2节地
覆土建筑可以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可以使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的体积,并增加绿化的面积。

开挖的土壤部分可以用作建筑的覆土部分,减少了土方量,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运营费用低
由于覆土建筑的优良保温性,建筑的空调和暖气费用大大减少。

屋面的覆土
层保护了屋顶的构造,延长了屋面的使用寿命,维护费大大的减少。

2.4生态景观
覆土建筑在屋面有较厚的土壤,可以种植大量的植物。

在环境较好的自然环
境中,建筑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

就像梨花女子大学
一样,整个建筑融入整个环境,屋顶与大地融为一体,美丽的屋顶景观为学生和
市民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覆土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不仅是表现在生态上,而且在舒
缓人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 被动式技术对覆土建筑形态的影响
覆土建筑有的众多的节能优势,被动式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其局限性,不同
的被动式技术会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等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建筑师
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国内外研究显示,掩土建筑的技术应用上主要存在以下若干问题:1)对结构要
求高2)自然采光通风差3)室内潮湿。

[3]
3.1绿化与建筑一体化
在建筑的绿色技术发面,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绿化,而覆土建筑的屋面一般覆
盖600mm-1500mm的覆土,十分适宜植物的种植。

植物本身就具有十分多的生
态作用,如增加光合作用、遮阳、吸尘、隔声、蓄水等作用,植物与建筑的配合,可以极大地增加建筑的生态性。

现代覆土建筑的造型多数采用两个形式是:一是
采用坡度较缓的坡从地面延伸到屋面,形成一个整体,如南洋理工大学的设计与
传媒学院;二是采用平屋顶,如东京的目黑天空庭院,这样建筑可以创造出较大
的面积进行绿化的种植,并且考虑到人们在覆土绿化上的各种活动。

覆土建筑又由于覆土与植物以及屋面有人行走的功能,所以建筑屋面的荷载
较普通的屋面大很多。

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荷载的问题,建筑的柱间跨度不
宜过大,且大跨度的建筑不宜采用过厚覆土和不能种植大型的乔木,如大阪中央
体育馆。

3.2 建筑自然采光
建筑的节能,首先是白天尽量少用日光灯,尽可能地使用阳光,这样是
最为节省能源的被动式技术。

由于覆土建筑是在地下或半地下,同时会容易产生“幽闭”心理,因此更应重视建筑的自然采光。

首先是可以侧窗采光,这种方式与地面上的建筑开窗一样,可以满足正常的
室内采光和热环境要求。

但由于要采用侧窗的采光方式,所以建筑不能完全在地下,大多数覆土建筑采用的一边是密实的覆土,一边是开侧窗,以利用自然光。

但是又由于只有一边是自然采光,所以建筑的进深受到影响,如梨花女子大学利
用的就是侧窗采光,但建筑进深不大。

如果建筑进深过大,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
弥补,如天窗和天井等。

第二种方法就是利用天窗与天井采光,由于建筑处于地下或建筑形体进深过大,采光无法满足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建筑在设计是就要考虑在屋面采用采
光口,并且要和景观结合,以免采光口的突兀与整体不协调。

如美国代尔夫特理
工大学图书馆,就采用天光采光,一个高达40米的圆锥体矗立在屋顶上,直接
插入建筑室内,巧妙的是圆锥体与建筑之间留有一条缝,光线从这里进入室内,
光线没有直射入建筑,而是由白色锥体反射到室内各个地方,为读者提供了良好
的光照条件,同时节省了能源。

但是天窗的采光只能满足顶层的采光,想要满足
更多的楼层,可采用天井或者光导管的方法。

当然建筑的自然采光还可以作为建
筑得热的最有效与清洁的方式,建筑的保温与得热在北方地区显得更为重要,建
筑可以设置阳光间,以获得充足的热量,这也要求建筑的大部分的玻璃的朝向是
向阳的,这一点在建筑设计初期选址时应该注意。

3.3覆土建筑的自然通风
捕风塔:通过捕风塔可以有效地使风进入建筑内部,但建筑体量过大需要过
多的通风塔,这会对建筑的外形造成影响。

覆土建筑也不应仅依靠捕风塔,还要
依靠其他的通风方法,相互结合以取得最佳效果。

风压通风:利用风压通风是最为简单便利的方法。

建筑立面必须要要有可开
启的窗户,这对建筑的朝向有要求,建筑入风面要朝向常年主导风向。

建筑顶部
也应有排气口。

热压通风:热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内部的温度差,即“烟囱效应”。

在建筑的
上部需要设置排风口。

温度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在建筑内部可以通过设置
楼梯间、中庭或通风井等地方。

如美国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巨大的锥形塔,不仅具有采光的作用,其高度还可以成为热压通风的通风井,包含了美观与节能
的功能。

4 结语
能源紧张的今天,覆土建筑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

覆土建筑有的众多的节能优势,被动式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其局限性,不同的被动式技术会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等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建筑师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文通过分析了景观设计、自然光的利用和自然通风等方面对覆土建筑设计的影响,希望对相关专业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荆其敏,张丽安.覆土建筑和生态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出版社,2013.
[2]杜高潮,黄克非,赵西安.覆土建筑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研究[J]暖通与空调,2014,4(282):13-16.
[3]曾旭东,宋东明.掩土建筑的绿色设计[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33:104-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