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特征介绍及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中低速磁浮列车在我国城轨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中低速磁浮列车在我国城轨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进 行 开发 , 取 得 令 人 瞩 目的 进 展 。 并 磁 悬 浮 列 车 主 要 由 悬 浮 系 统 、 进 系 统 和 导 向 系 推 统三大部分组 成。按 照悬浮 系统 的设 计方式 不 同 , 磁 悬 浮技 术 主要 分 为 超 导 斥 力 悬 浮 型 、 导 电 磁 吸 引 悬 常 浮型 和 常导 电磁 斥 力 悬 浮 型 。
的长距离快速运输。 常导电磁吸引 悬浮 型列 车则有 两个 应用 方 向 : 一
个是 以德 国蒂森公 司 T N R PD为代表 的高速 城 间 A SA I
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 采用长定子 型直线 同步 电机 驱动 , 悬浮气隙为 1 m, 0m 速度为 40k / 左右 , 际应用线 3 m h 实

备成本降低 , 外 , 另 由于车辆 转 弯半径 小 , 车辆段 占地
面积 大 幅 缩 减 , 于 城 市 的社 会 和 经 济 效 益 明 显 。 对
之 间 的 间隙 , 感 传
器 反 馈 值 送 人
( )系统爬坡性能强 , 3 转弯半 径小 , 应路 况 和环 适
路 有 上 海 浦 东 国 际 机 场 线 ; 一 个 是 以 1本 伊 腾 忠 公 另 3
司代理 的 H S S T为代 表的 中低 速城 市轨道 交通运 输 系 统, 以短定子型直 线感应 电机 驱动 , 浮气 隙为8rn 悬 i, a 速度 为 10 k / 0 m h左右 , 实际应用线路 有 1本 东部丘 陵 3
境 条 件 能 力 强 , 小 了线 路 规 划 的难 度 。 减
M U( D 电磁悬 浮 模
块 驱 动控 制 器 ) 经 , 计算后调整悬浮模 图 悬浮系统和直线电机系统结构
( )系统车辆轻便 , 4 采用高架 的线路形 式时 , 其支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悬浮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种新型高铁技术在未来将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

一、“第四代铁路”——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指通过磁力作用使列车浮在轨道上,不接触轨道进行移动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铁路技术,磁悬浮技术有着更快的速度、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少的环境污染等优势。

因此,磁悬浮技术被人们称呼为“第四代铁路”。

磁悬浮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就开始对磁悬浮技术进行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悬浮技术也不断更新升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高端技术。

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目前全球应用磁悬浮技术的城市主要包括中国上海、德国汉堡、日本长崎、韩国仁川等。

其中,中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投入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时速可达到430公里/小时,刷新了世界上列车行驶速度的最高纪录。

除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磁悬浮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可以通过磁悬浮设备对建筑材料进行运输,并且无需铁路等地面设施。

这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人工搬运的危险,同时也能减少地面建筑工程的污染。

三、未来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磁悬浮技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建设中,磁悬浮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磁悬浮列车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人们出行的速度,同时也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除此之外,磁悬浮技术未来有望在太空探索、记忆储存以及化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磁悬浮技术在现代科技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磁悬浮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端技术,它不仅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极大的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磁悬浮技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人们出行与生产提供更好的方便和体验。

中国磁浮交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磁浮交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磁浮交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建议一、概述磁浮交通是不同于传统轮轨技术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

由于磁浮列车与轨道之间无直接机械接触,不受传统轮轨系统粘着极限的限制,因此具有振动小、噪声低、加速快、线路适应性强等技术优势,是当今唯一运营速度能达到500km/h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

从列车的悬浮原理、推进方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磁悬浮列车有许多优点:列车在铁轨上方悬浮运行,铁轨与车辆不接触,不但运行速度非常快,可以超过500千米/小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由于无需车轮,不存在轮轨摩擦而产生的轮对磨损,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和经营成本。

缺点:据称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没有轮子是很危险的。

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只有通过轮子与轨道的制动力来克服。

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如果突然停电,靠滑动摩擦是很危险的。

而对于磁悬浮,当遭遇突然停电,采取的是机械臂锁死轨道强制停车,这正是磁悬浮相对于轮轨滑动摩擦制动方式而言会更加危险,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悲剧,国外无一例建造正是此特点。

此外,磁悬浮列车又是高架的,发生事故时在5米高处救援很困难,没有轮子,拖出事故现场困难;若区间停电,其他车辆、吊机也很难靠近。

但是相比较于其他轮轨铁路,不论高铁、地铁,还是轻轨,也同样是高架的。

二、发展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日、美、中、韩等国相继开展磁浮交通技术研究,德国和日本较早投入研发并各自突破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磁浮交通模式,美国在磁悬浮的开发中时断时续,韩国则重点发展了中低速磁悬浮技术。

中国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也已成为磁浮交通强国之一。

2019年中国已建成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48.45公里,在建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1.2公里,与2018年持平。

《2021-2027年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已建成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29.9公里;湖南已建成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18.55公里;北京在建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1.2公里。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
社会上对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电磁辐射强度。经测试表明,磁浮列车经过时 的电磁辐射量,距离1米为10微特,小于微波炉辐射量;距离3米1微特,小于电吹风辐射量,距离5米低 至0.3微特,仅为普通手机接通时的1/13,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目前,世界范围内运营的中低速磁浮线路有四条,分别是日本名古屋东部丘陵线、韩国仁川机场磁 浮线、以及我国长沙磁浮机场快线和北京S1线。
中低速磁浮系统工程综合造价与轻轨相当。磁浮列车由于悬浮运行,并采用直线电机牵引,其车公 里能耗一般比旋转电机牵引的传统轮轨系统高15-20%,然而,由于其运行过程中没有机械摩擦阻力、车 站主要为高架车站等原因,其人公里综合能耗反而比传统轮轨系统低。磁浮列车没有车轮、齿轮、链条 等传动装置,避免了机械磨损,因此其列车运行维修费用低于传统轮轨列车。
名古屋东部丘陵线为爱知世博会所建,于2005年3月6日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8.9公里(其中高架线 7.5公里,地下线1.4公里),共设9个车站,设计最高速度为100公里/小时,线路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70 米,最大限制坡度为60‰,列车为3节编组,DC1500V三轨供电。
韩国仁川机场磁浮线,于2016年2月3日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6.1公里,共设6个车站,设计最高速 度为80公里/小时,线路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50米,列车为2节编组,DC1500V三轨供电。在车速为68公 里/小时,车内噪声测试为63.9分贝。
在系统构成上,与传统钢轮钢轨交通系统相比,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线路、 轨道和道岔。其轨道具有支撑磁浮车辆,承受车辆悬浮力、导向力及牵引力的功能,主要由轨道梁以及铺 设其上的导磁性能很好的F型轨组成。其道岔由主体结构、驱动、锁定、控制、信号等部分组成,按照结 构组成和转辙后的线路状态,可分为单开道岔、三开道岔、对开道岔、单渡线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磁悬浮技术以其高速、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备受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 磁悬浮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磁悬浮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磁力将物体悬浮起来的可能性。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磁悬浮技术才真正得到重大突破。

在日本,中央新干线的磁悬浮列车(Maglev)项目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2.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领域磁悬浮技术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医疗器械、电梯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以其高速和平稳的特点,成为未来高铁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用于磁悬浮轴承、磁悬浮搅拌器和磁悬浮离心机等领域,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3.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磁悬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例如,日本的JR中央新干线磁悬浮列车已经商业化运营,最高时速可达500公里。

与此同时,中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磁悬浮技术。

上海磁浮示范线作为中国的磁悬浮项目,在设计和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4. 磁悬浮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磁悬浮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磁悬浮列车的商业化运营,人们对于磁悬浮交通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磁悬浮列车不仅可以提供高速运输,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磁悬浮技术还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磁悬浮技术可以减少飞行阻力,提高航空器的效率和速度。

另外,磁悬浮技术在医疗器械、智能电梯等领域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5. 磁悬浮技术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尽管磁悬浮技术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磁悬浮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磁悬浮技术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设计、建造和维护。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大对磁悬浮技术的支持和投资。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与牵引工作原理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与牵引工作原理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与牵引工作原理摘要:概述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技术特点,着重介绍了我国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挂牵引系统的工作原理。

与传统的轮式车辆相比,磁悬浮车辆的悬挂特性有助于克服车轮粘滞和运转噪音问题,有效延长磁悬浮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日常保养和维修。

磁悬浮列车可以成为未来理想的地面交通工具。

关键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系统;牵引系统前言中低速磁浮列车是城市轻轨运输系统,最高时速约100 ~ 150公里,具有效率、高性能、大容量、低噪音、低污染、低能耗等诸多特点,发展前景广阔。

适用于低流量和中等流量中心的低流量快速扩展线路,例如连接机场、城市郊区、工业区、主要娱乐场所的专用快速扩展线路,以及建筑密度高的大中型城市的灵活下行线路作为高技术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低速轨道交通需要严格的安全、可靠性和冗馀性要求,这要求列车维修管理具有科学规划、状态监测、过程控制、历史可追溯性和共享性。

1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原理磁悬浮列车的悬挂力基本上是由电子产生的电磁重力产生的排斥力,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悬挂和定向,然后可以分别安装一次和两次直线电机,用于列车的驱动。

目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内侧轨道主要采用f型轨道,f型轨道的下行部分相当于轨道末端的振荡器,在轨道上产生相应的电磁重力目前,中国的中低速列车没有配备专用导电仪。

列车转弯时,f轨道电极与悬挂式电磁铁位置不正确,形成横向转向力,电磁铁转向力与列车上的强制转向机构协调,实现悬挂式支承的曲线调整。

列车悬架系统依靠间隙传感器采集控制数据并将其传递给悬架控制器。

悬架调节器运行后,向着色器发出指令,调节输出到电极的电流-磁铁,实时动态调整悬架间隙,使其保持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

间隙传感器通常固定在电极上-磁铁,用于测量极板顶部表面与轨道底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形状为“f”,并测量车辆的垂直加速度。

分离传感器的探测表面应尽可能平行于轨道表面。

间隔传感器具有超收功能,单个间隔传感器可以产生多个间隔和加速度信号,每个信号通过各自的串行通信接口传递给悬挂控制器。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特征介绍及发展前景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特征介绍及发展前景

表在400km/h以上速度商业运行的系统
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2003年初开始单
线试运行;2004 初开始按时刻表运行; 目前每天: 6:45-19:00时按 15min间
隔;19:00-22:30时按20min间隔 运行;
每天发车117班次; 目前列车每天9:00-11:00 点及 15:0016:00 点 按430km/h最高速度运行,其 他时间按 300km/h最高速度运行。
时多采用连续梁及其他特殊结构。
技 术 特 征
信号技术参数
信号系统由控制中心设备、车站设备、车载设备、轨旁设备组成,具有列车自动监 控、自动防护、自动驾驶的功能,具有安全、舒适、快捷、准点、自动化程度高的特 点。 利用感应式传感器(车载测速设备)接近金属目标物(轨枕)将产生变化的感应涡 电流的原理,在磁浮列车上安装了一组定距离布置的感应式传感器,解决了列车测速 问题。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特征介绍
汇 报 提 纲
一.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二.技术特征 三.应用范围 四.审批流程 五.案例分析
六.发展与展望
汇 报 提 纲
一.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 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 行。
1991年建成了位于名古屋附近的大江试验线(1.53km),HSST-100S型磁浮列 车开始运行试验,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10km/h。1993年宣布技术成熟。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2005年3月,在名古屋建成商业线,HSST-100L型磁浮列车投入 运行。运营线路长8.9km,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
技 术 特 征
无集中载荷,轨道受力均匀,土建投入低;

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作为驱动力的高速列车,它不需要铁轨,能够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实现悬浮运行。

磁悬浮列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和高速铁路,具有运行速度高、安全稳定、能耗低等优势。

本文将探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涵盖城市交通和高速铁路两个方面。

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磁悬浮列车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磁悬浮列车可以实现高速行驶,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00-500公里,远远超过传统地铁和轻轨交通的速度。

同时,磁悬浮列车不需要铁轨,可以在城市中的高架桥和地下隧道里运行,克服了传统地铁和轻轨交通受地形、交通和建筑物影响的局限。

在城市中应用磁悬浮列车技术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目前,上海和广州已建成了磁悬浮列车线路。

上海磁浮线路连接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全长30公里,最高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431公里。

广州磁悬浮列车线路连接广州市和佛山市,全长33公里,最高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

这些磁悬浮列车线路的运行证明了磁悬浮列车技术在城市交通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技术在高速铁路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比于传统高速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更高,能耗更低,运行效率更高。

磁悬浮列车可以实现每小时600公里的运行速度,这是目前传统高速动车组所无法达到的。

同时,磁悬浮列车的电动机能够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再次使用,能耗要比传统高速动车组低约30%。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磁悬浮列车在高铁领域的应用研究。

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高速铁路——长沙磁浮快线已经开工建设,将连接长沙和湘西。

在未来,中国还计划建设包括京沪磁悬浮高速铁路在内的多个磁悬浮高速铁路项目,预计到2030年,中国磁悬浮列车里程将超过5000公里。

二、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交通运输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国产磁浮列车在上海磁浮线上运行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日本低速磁浮列车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从德 国引进技术,开始开发中低速系统, 取名HSST(High Speed Surface Transport)。 1975年到1989年,先后研制和试验
HSST-01至HSST-05型5款磁浮车。
国内外研发情况
高速磁浮交通相比于中低速磁浮交通工艺技术更为复杂,悬浮能耗较大,对人体 对环境都有强磁场影响,造价相对更高, 仅适于需要高速运行的区间; 中低速磁悬浮系统更适合作为一种城市及其与城郊间的交通工具,更接近于商业 运行的经济性、实用性的目标。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基本原理(以中低速为例)
磁浮交通系统由线路、车辆、供电、运行控制系统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其中悬浮控制技术是整个车辆技术的核心,即将车辆悬浮至一定高度(8mm) ,使列车与轨道无接触运行的核心技术
研发的产学研团队的积极响应。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中国低速磁浮列车
上海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
2005年5月至2007年底,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
西南交大等单位合作,建成上海临港中低速磁浮试验 线及一列三节组磁浮列车。 三节编组磁浮车设
计速度: 100km/h 线路长度: 1,704m 轨距: 1900mm 车宽: 2800mm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中国低速磁浮列车
由于低噪声及选线灵活,中低速磁浮适合高架 建设。建设投资大约为地铁的40-50%, 运能为地铁 50-60%.
自2011年以来,我国每年建设400-500km地铁线; 每公里地铁的平均造价超过6亿元。
周干峙院士
2004年11月,原 建设部总工周干峙院士发表名古 屋中低速磁浮基本情况的文章,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 中,尝试和应用中低速磁浮交通,得到从事磁浮交通
上海中低速磁浮试验线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浮交通分类
常导高速磁浮: 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 超导高速磁浮: 日本山梨试验线 常导中低速磁浮:日本东部丘陵线、韩国仁川机场线、长沙磁浮快线
高温超导磁浮: 里约热内卢大学试验线、西南交大试验线 永磁电动磁浮: 美国的Magplane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日 本 低 速 磁 浮 应 用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韩国磁浮列车
韩国从1989年开始研发磁浮 列车。2010年2月开始建设仁川机 场和龙游站之间6.1公里磁浮示范 线。2012年9月开始调试运行,
2014年9月完成调试。预计2015年
元旦举行正式通车典礼。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浮列车直接驶入仁川机场航站楼
1991年建成了位于名古屋附近的大江试验线(1.53km),HSST-100S型磁浮列 车开始运行试验,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10km/h。1993年宣布技术成熟。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2005年3月,在名古屋建成商业线,HSST-100L型磁浮列车投入 运行。运营线路长8.9km,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
表在400km/h以上速度商业运行的系统
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2003年初开始单
线试运行;2004 初开始按时刻表运行; 目前每天: 6:45-19:00时按 15min间
隔;19:00-22:30时按20min间隔 运行;
每天发车117班次; 目前列车每天9:00-11:00 点及 15:0016:00 点 按430km/h最高速度运行,其 他时间按 300km/h最高速度运行。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基本原理(以中低速为例)
轮轨列车 支承:车轮 导向:轮沿 牵引:旋转电机
磁浮列车 支承:电磁力悬浮 导向:电磁力导向 牵引:同步直线电机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基本原理(以中低速为例)
中低速磁浮列车的驱动系统采用
短定子直线电机形式。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研发与应用
1934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申请了磁悬浮的首次专利; 1977年:德国已开发出各种类型的磁悬浮系统, 并决定选择长定子 驱动和电磁悬浮系统的技术路线(即后来上海高速磁浮采用的的 Transrapid系统)
早期的磁悬浮车辆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研发与应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从德国引进短定子技术,开始开发中低速系统,取 名HSST(High Speed Surface Transport);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防科大、西南交大开始磁悬浮技术研究; 之后全球磁浮交通的商业应用随即主要围绕着上述两种制式展开:
商业运营 (最高时速430km)
2004年初 上海高速示范 线
商业运营 (最高时速100km)
2005年3月 日本东部丘陵 线
体验式运营 (最高时速100km)
2016年2月 韩国仁川机场 线
商业运营 (最高时速100km)
2016年5月 长沙磁浮快线
磁浮术发展历程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上海磁浮线是世界上唯一按时刻
磁浮交通分类
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可分为高速磁浮交通和中低速磁浮交通两种类型。
高速磁浮交通
运行速度 适用范围 时速400-500公里 远距离城市间交通 目前德国掌握技术, 日本正在进行研发。
中低速磁浮交通
时速100-160公里 城市内、近距离城市间及旅 游景区的交通连接 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掌握 技术,美国正在进行研发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浮列车经历了台风、大暴雨、降雪等极 端天气,从未因恶劣天气原因发生过运行中 断,即使其他交通工具已无法正常运行。 运行近十三年,未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 验证了高速磁浮交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节国产车出厂发运典礼
2010年4月,国家磁浮中心设计,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第一节国 产高速磁浮车从成都飞机公司发运。新车被命名为“电力飞车”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特征介绍
汇 报 提 纲
一.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二.技术特征 三.应用范围 四.审批流程 五.案例分析
六.发展与展望
汇 报 提 纲
一.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浮技术发展历程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 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