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说明-管理维护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篇一:单轨交通设计规范单轨交通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0xx年5月目次1总则12术语33运营组织63.1一般规定63.2系统运能设计63.3行车组织3.4行车速度3.5车站配线与车辆基地出入线3.6运营管理4车辆4.1一般规定4.2安全和应急设施4.3车辆与其它系统5限界5.1一般规定5.2限界的制定原则5.3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5.4限界图6线路6.1一般规定6.2线路平面6.3线路纵断面6.4辅助线、车辆基地线及道岔6.5线路标志及标线7轨道梁桥7.1一般规定7.2荷载677799101012121214151616161921222323257.4构造及系统设备预留、预埋要求288高架车站结构308.1一般规定308.2荷载308.3设计原则308.4构造要求319地下结构9.1一般规定9.2荷载9.3设计原则9.4构造要求10车站建筑10.1一般规定10.2车站平面10.3车站出入口10.4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垂直电梯10.5安全栏栅、安全门与屏蔽门10.6无障碍设施10.7车站环境设计10.8最小高度、最小宽度、最大通过能力11工程防水与防腐蚀11.1一般规定11.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1.3附加防水层11.4围护结构、细部构造防水11.5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防排水11.6高架车站和轨道梁的结构防水与防腐蚀12通风、空调与采暖3232323435373737394040414143454545464748484912.3地面及高架线路5312.4空调冷源及水系统5312.5相关地面建筑5412.6通风与空调系统控制和运营5413给水与排水5513.1一般规定13.2给水系统13.3排水系统13.4车辆基地给排水及消防系统13.5排水设备监控14供电14.1一般规定14.2变电所14.3接触网14.4电缆14.5动力与照明14.6电力监控系统15车站设备15.1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15.2安全门与屏蔽门16道岔系统16.1一般规定16.2道岔类型16.3道岔设备16.4道岔设置原则16.5道岔安装原则17防灾5555565759606062656770717575767777788183848517.3安全疏散8617.4消防给水8717.5灭火装置8917.6消防设备监控8017.7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8017.8防灾用电与疏散标志17.9防灾通信17.10火灾报警系统17.11救援保障18通信18.1一般规定18.2传输系统18.3公务电话系统18.4专用电话系统18.5无线通信系统18.6广播与导乘信息系统18.7时钟系统18.8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8.9电源及接地系统18.10通信用房技术要求19信号19.1一般规定19.2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19.3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19.4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19.5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19.6车辆基地及停车场信号系统929293959696969797999910010110110210410410410510610 8109篇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强制性条文《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xx强制性条文1.0.3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制动平均减速度、电制动与气制动转 7.2
折点
符合设计
试验期间列车不得出现由于温度
牵引和制动能力试验 7.3
系统持续运行能力
限制而无法按照规定负载周期运 行的现象,牵引逆变器、AC380V
电源、DC330V 电源无温升报警。
网压中断试验 7.4
牵引系统、辅助系统
网压中断时,系统不发生故障,网 压恢复后系统能重新正常工作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T/CAMET XXXXX—XXXX
中低速磁浮交通列车试验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017-09-26
一、 任务来源、协作单位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关于下达 2016 年第一批团 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城轨(2016)7 号]编制。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具有低噪声、振动小、无污染、线路适应性 强、易于实施等一系列特点,是安全可靠、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轨 道交通系统。中低速磁浮在公共交通领域具备升级换代的效应,是公 共交通领域的划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6 年 8 月,本标准的主编及参编单位共同确定标准主要 内容及架构。
2017 年 2 月,完成本标准草稿。 2017 年 3 月,在湖南长沙,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与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讨论本标准技术细 节,完成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2017 年 7 月,在湖南长沙,主编单位邀请参编单位召开标 准内审专题会,征求各方意见,确定征求意见稿终版。
四、 标准编制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本标准技术内容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本团体标准参照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长
沙磁浮交通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长沙磁浮交通工程施工及验收 暂行规定》企业标准进行修订。同时,牵引、制动、电磁兼容、
CJJT262-2017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9. 7Stair, Escalator, Elevator, Platform Screen Door40
9. 8Accessible Facilities42
9. 9Transfer Station42
9.10 Economize Energy of Building43
3Vehicle6
3.1 General Requirements6
3.2Related Facilities6
3.3 Electrical Hazards and Equipment Protection6
4Oper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ng Management7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 262-2017备案号J 2373-2017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nsit
2017-05-18发布
2017-11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17.9乘客信息系统110
17.10民用通信引入系统111
17.11公安通信系统112
17.12办公自动化系统112
17.13电源及接地系统113
18运行控制系统115
18.1一般规定115
18.2运行控制(MATC)系统115
18.3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117
18.4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117
4.1 General Requirements7
4.2 Operational Organization7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

目前,世界范围内运营的中低速磁浮线路有四条,分别是日本名古屋东部丘陵线、韩国仁川机场磁 浮线、以及我国长沙磁浮机场快线和北京S1线。
中低速磁浮系统工程综合造价与轻轨相当。磁浮列车由于悬浮运行,并采用直线电机牵引,其车公 里能耗一般比旋转电机牵引的传统轮轨系统高15-20%,然而,由于其运行过程中没有机械摩擦阻力、车 站主要为高架车站等原因,其人公里综合能耗反而比传统轮轨系统低。磁浮列车没有车轮、齿轮、链条 等传动装置,避免了机械磨损,因此其列车运行维修费用低于传统轮轨列车。
名古屋东部丘陵线为爱知世博会所建,于2005年3月6日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8.9公里(其中高架线 7.5公里,地下线1.4公里),共设9个车站,设计最高速度为100公里/小时,线路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70 米,最大限制坡度为60‰,列车为3节编组,DC1500V三轨供电。
韩国仁川机场磁浮线,于2016年2月3日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6.1公里,共设6个车站,设计最高速 度为80公里/小时,线路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50米,列车为2节编组,DC1500V三轨供电。在车速为68公 里/小时,车内噪声测试为63.9分贝。
在系统构成上,与传统钢轮钢轨交通系统相比,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线路、 轨道和道岔。其轨道具有支撑磁浮车辆,承受车辆悬浮力、导向力及牵引力的功能,主要由轨道梁以及铺 设其上的导磁性能很好的F型轨组成。其道岔由主体结构、驱动、锁定、控制、信号等部分组成,按照结 构组成和转辙后的线路状态,可分为单开道岔、三开道岔、对开道岔、单渡线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
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

❖ 4.三种道岔均设置1:40的轨底坡。
❖ 5.为防止叉心侧磨,侧线设置护轨,护轨顶 面高出基本轨顶面12mm.
❖ 护轨开口80mm,开口长度为150mm,护轨 平直段轮缘槽宽度42mm。
❖ 6.所用螺栓扭矩情况如下:
❖ Ⅱ型弹条螺母扭矩为300±10%Nm,岔枕螺 栓扭矩为250~300Nm,限位器螺栓、翼轨 间隔铁螺栓、辙跟间隔铁螺栓都为 1000±10%Nm,长心轨间隔铁螺栓扭矩为: 600±10%Nm。
道岔养护维修
一、太中线道岔的设计参数 二、道岔检查要求及标准 三、道岔日常作业维修 四、道岔的主要病害及整治措施
一、道岔的设计参数
❖ 1、道岔平面设计参数是控制允许行车速度、 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太中银铁路 正线全部铺设为P60-1/12可动心提速道岔, 图号为GLC(06)01-100型 。站线道岔为P501/12单开道岔(图号为专线4257)和P501/9普通单开道岔(图号为专线(02)4151Ⅰ)。
轨型 道岔号 图号 枕型 直股速度 曲股速度 道岔全长 道岔前长 道岔后长 导曲半径 辙叉角度 尖轨轨型 直尖轨长 曲尖轨长 辙叉型式 辙叉长度 直护轨长 曲护轨长 金属件重
2、道岔主要参数
50Kg/m 9 专线(02)4154-Ⅰ 混凝土枕 90Km/h 30Km/h 28.848m 13.839m 15.009m 180m 6°20’25″ P50钢轨 6.45m 6.45m 整铸式 3.588m 3.6m 3.6m 11.9t
10.道岔支距
❖ 道岔支距的确定:尖轨跟端轨端焊缝中心为第一支 距点,支距间距离2m,最后一点p60-1/12距离为 1.224m 、p50-1/12距离为1.268m、 p50-1/9距离 为1.650m 。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通用技术条件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通用技术条件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是一种新兴的交通技术,它具有高速铁路和传统地铁的优点,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新选择。
下面将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通用技术条件。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速度一般控制在200公里/小时以下,这样可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磁浮列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也需要适中,避免对乘客产生不适感。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和道路状况。
线路应该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地质工程,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同时,线路的走向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减少弯曲和坡度,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车辆设计也是关键之一。
车辆的空间布局要合理,能够满足乘客的需求。
此外,车辆的外观设计要美观大方,体现现代科技感。
车辆的制动系统、动力系统和安全系统等也需要精心设计和优化,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对于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轨道系统,需要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轨道的安装要牢固可靠,能够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时的动力。
此外,轨道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体验。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供电系统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供电系统需要稳定可靠,能够为列车提供足够的电力。
同时,供电系统的能效也需要考虑,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车站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
车站的布局要合理,能够方便乘客进出。
车站的设施要完善,包括候车大厅、售票厅、安检通道等。
此外,车站的换乘和接驳也需要考虑,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地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的通用技术条件涵盖了车辆、线路、轨道、供电系统和车站等多个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才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能够在更多城市得到应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选择。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磁浮铁路技术标准的制订是为了规范和指导磁浮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保障磁浮铁路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营。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确保磁浮铁路系统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包括磁浮列车、轨道、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车站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一、磁浮列车技术标准1. 列车设计标准:包括列车车身结构、车轮、悬挂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保证列车的安全、稳定、舒适。
2. 列车运营标准:明确列车的起动加速度、制动性能、最大运行速度等指标,确保列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3. 列车车辆检修标准:规定列车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设备和工艺流程,保证列车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轨道技术标准1. 轨道设计标准:包括轨道几何、轨道结构、轨道连接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轨道的平顺度和稳定性。
2. 轨道施工标准:规定轨道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要求,确保轨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轨道维护标准:明确轨道的巡检周期、维修项目、维护设备和工艺流程,保证轨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供电系统技术标准1. 供电系统设计标准:包括供电模式、供电设备、接触网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磁浮铁路的能量供应稳定可靠。
2. 供电系统施工标准:规定供电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要求,保证供电系统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供电系统运行维护标准:明确供电系统的运行监测、故障处理、维护周期等要求,保证供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信号系统技术标准1. 信号系统设计标准:包括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信号设备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磁浮铁路的列车运行安全。
2. 信号系统施工标准:规定信号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要求,保证信号系统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信号系统运行维护标准:明确信号系统的运行监测、故障处理、维护周期等要求,保证信号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系统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贮存与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3306 标牌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17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21414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防电气危险的保护措施GB/T 21563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GB/T 24338.4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GB/T 25119-2010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GB/T 32347.1—2015 轨道交通设备环境条件第1部分:机车车辆设备GB/T 34119-2017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电连接器GB/T 50833-20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CJ/T 375-2011 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CJ/T 37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悬浮模块 levitation module承载车辆悬浮、导向和牵引的基本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T/CAMETXXXXXXX—XXXX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
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017-3-28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城轨〔2016〕7号)编制。
2.工作组概况
本标准由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
本标准编制组工作组由在中低速交通道岔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安装、调试、验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曾国锋、吉敏廷、王红霞、牛均宽、张耀红、孙吉良、杨 森、严培良、刘 炜、田苗盛、赵东亮、杨其振、朱志伟、袁亦竑、刘道通、叶 丰、代继龙、吉 文、陈 浩、袁淑清、安 孝、朱宇宏等同志组成。
3.主要工作过程
3.1.立项审查
2016年6月2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铁科院机辆所804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审查会》(工程建设组),《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质量验收标准》等5项标准通过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立项审查。
3.2.下达计划
2016年8月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下达了《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计划“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定计划”(中城轨﹝2016﹞7号)。
3.3.召开编制工作启动会
2016年9月13日,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一次编制工作会,会议讨论了编制大纲、编制计划。
3.4.起草标准草案
2016年9月~2016年11月,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草案。
3.5.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6年12月,在编制组人员对标准草案讨论、沟通基础上,形成《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7年3月,补充完善了编制说明。
4.标准编制原则
4.1.本标准编制原则
a)应遵循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b)应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
c)标准编制格式应符合“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标﹝2008﹞
182号)规定;
d)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
e)结合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技术特点;
f)吸收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研究、设计、制造及安装、维护相关单位的成功经验。
5.本标准主要内容
5.1.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技术特点
中低速磁浮道岔为三段定心式,是结构、机械和控制一体化的设备(图1)。
道岔主要由垛梁、一段主动梁(跨中有竖向支承的双跨连续钢梁)、第一、第二两段从动梁(简支钢梁)及安装于梁上翼缘的F轨组成。
主梁和两段从动梁都有一个固定于地面的转动中心,故而得名三段定心式。
由于道岔处于侧线位时为折线形,为了减小相邻梁段间的相对转角以提高列车的通过性能,梁段之间设置了用于减小梁段间折角的角平分装置。
为了保证道岔转辙到位后与岔后线路之间的连接精度,在道岔的活动端设置了可调节的过渡装置。
道岔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辙到位后,由锁定系统可靠地锁定于地面锁销座上,从而保证列车安全通过。
道岔的转辙精度、可靠性由控制系统保证。
控制系统根据上位信号系统的指令执行转辙动作,保证道岔精确到位和可靠锁定,并将道岔当前状态反馈给上位的信号系统,从而保证列车的安全和正点运行。
图1左开道岔总体布置图
5.2.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要点
根据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的特点,其工程验收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线形精度保证
道岔是线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其平面、纵断面线形应满足中低速磁浮线路线形的一般要求,包括:水平、高低、轨宽以及梁段之间的偏差等参数,必须满足系统要求。
道岔在不同岔位时,各梁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折角、轨缝)需满足列车通过要求,为此,需要保证道岔可靠的锁定、梁段及梁段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支承关系。
由于道岔F轨是在厂内完成安装,道岔梁内的轨道几何精度在出厂时检验,并在现场安装完成后对总体线形进行检测。
二、安装过程中的各界面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安装顺利实施,保证道岔安装的精度,在道岔的安装过程中,应对各安装界面进行相关检验。
三段道岔梁的约束和支承关系如图2所示。
主动梁和第一从动梁的转动中心安装在基础上,第二从动梁的转动中心安装在固定端的垛梁上。
道岔的走行轨道也安装在基础上。
在安装过程中,应对这些支承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进行检验,这是道岔最终水平位置和高度尺寸精度的基础。
图2道岔梁段的约束和支承关系
三、保证道岔动作可靠性、精确性
道岔的转辙动作过程应平稳,无卡阻和异常机械噪声,转辙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由于道岔的转辙由曲柄摇杆机构驱动,曲柄导轮与滑槽之间的间隙对道岔到位精度有一定影响;道岔到位后,锁销座滚轮与锁销的间隙直接决定其最终的位置精度。
对于这些位置,应重点检查。
四、确保道岔系统自身控制以及与运行控制系统之间的控制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运行和维护要求,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设置了集中、就地控制等多种动作模式。
本规范在“调式验收”章节对道岔的集中控制、就地联动控制、就地单动控制、应急控制等转辙控制功能需进行测试,并对道岔的表示功能、接收指令、收授权、故障检测、转辙时间检测等进行模拟测试提出了要求。
5.3.本标准主要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基本要求及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技术特点,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电气控制系统验收、接口验收、外观验收、安全防护装置验收、调试验收等9章。
6.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采用电磁悬浮,非接触“抱轨”运行,其转线用的道岔系统由主体结构、驱动、锁定、控制等部分组成,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道岔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标准是在分析总结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研发、制造、试验、运行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编制。
2006年底,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制出了我国第一组三节段定心式中低速磁浮道岔,并在上海临港中低速磁浮交通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
2009年11月,中车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
2012年1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
2016年5月,长沙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行线投入运行,为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的工程质量验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发展,本标准编制、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可靠性,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项目运营效率。
7.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目前国外尚无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工程相关标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分析总结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化研究、制造、安装、运营经验成果基础上编制,体现了我国在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研究、制造、安装、调试、验收的先进水平。
8.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的工程化研究、制造、安装、运营成果基础上编制,其发布和实施可规范和指导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验收工作。
为贯彻好本标准,建议参与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的道岔系统的施工安装、业主、工程监理、运行维护人员应通过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技术培训,熟悉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本标准规定的验收要求。
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如涉及专利的处理等。
本标准对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的工程质量验收提出要求,未涉及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