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1)
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1.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解析。
-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像在说柳树像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
“碧玉”呀,是那种翠绿翠绿的美玉,把柳树说成是用碧玉打扮起来的,这柳树得多美呀,而且还长得高高的,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那儿呢。
- “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的意思。
你看,柳树的枝条就像一万条绿色的丝带垂下来,风一吹呀,就像丝带在随风飘舞,那画面可美了。
这诗人可真会观察,把柳树的枝条写得这么生动。
- 然后“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开始好奇了,这么细细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呢?这就像我们看到一件特别精致的东西,就会想是谁做的呀。
- 最后“二月春风似剪刀”,哇,原来诗人觉得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些细细的叶子裁剪出来的。
这个想法可太有趣了,把春风比作剪刀,既巧妙又很有创意呢。
1.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解析。
- “黄河远上白云间”,你看这黄河水呀,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直流到白云中间去了。
这得是多远的距离呀,诗人这一写,就把黄河的那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写出来了。
- “一片孤城万仞山”,“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万仞山”就是很高很高的山。
在这么多高山中间,有一座孤零零的城,这城看起来就很孤单,被群山包围着,感觉有点可怜巴巴的呢。
-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可太有名了。
就是说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这边来。
那玉门关外的士兵们听到羌笛吹奏这样哀怨的曲子,就更觉得凄凉了,因为没有春风,没有杨柳,没有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只有孤独的城和高高的山,还有那哀怨的羌笛声音。
这诗把边关的那种荒凉、战士们的那种思乡之情都写出来了,可真厉害。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第一课时夜宿山寺

语文 · 部编版 · 二年级上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他的主要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走近作者
夜宿山寺
理解题意
住宿宿舍留宿
宿
《说文解字》:宿,止也。
夜宿山寺
住宿
寺庙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
sù
sì
chén
jīng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
品词析句
危楼高百尺
\
满天星辰 群星闪烁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______,手可______ 。 不敢______,恐惊______ 。
夜宿山寺
唐·李白
高百尺
摘星辰
高声语
天上人
背诵古诗
______百尺,______星辰。 ________语,________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
手可摘
不敢高声
恐惊天上
书写指导
打开《知识与能力训练》第59页,完成第二大题。
危
敢
惊
题峰顶寺 唐·李白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8.古诗二首【第1课时】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25张PPT) 图文

我有个朋友兢兢业业,碌碌无为。有次 她和她 的一个 朋友共 同去参 加一个 比赛, 她的朋 友看上 了她的 一幅画 ,于是 带走拿 去参加 比赛了 ,说好 的署名 写两个 人,可 是后来 ,这幅 画真的 获奖了 ,署名 没有我 的这个 朋友。 她朋友 说会去 给组委 会解释 ,于是 后来有 个饭局 ,她们 一起去 参加了 ,我的 这个朋 友全程 没插上 几句话 ,因为 所有的 功劳全 部被她 的这个 朋友独 领风骚 了,我 的这个 朋友不 想解释 ,也似 乎解释 不清。 后来, 她们疏 远了。 我们知 道隐情 的朋友 都明白 到底是 怎么样 的情况 ,可是 不知道 的人永 远都会 觉得这 幅画就 是署名 上的那 个人。
太阳落山(实景)
登 鹳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雀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寓理于事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拓展延伸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像雄奇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变成了陡峭 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的景象都不一样。人 们之所以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核心问题)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初读感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灾区孩子的答案是:有房子住,有好衣 服穿就 是幸福 。灾难 毁掉了 他们的 家园, 这些孩 子因此 没有了 家。人 们常说 :家是 每个人 的避风 港。是 的,没 有了避 风港的 孩子还 怎么谈 得上幸 福呢? 所以, 对于灾 区孩子 来说, 有房子 住,有 衣服穿 就是幸 福。www .28404 .com 学生的答案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考 上好的 大学, 就是幸 福。每 个莘莘 学子都 渴望自 己的努 力得到 回报, 考上理 想的大 学也是 他们所 追求的 目标, 所以, 对于学 生来说 ,取得 理想的 成绩, 考上好 的大学 就是幸 福。
1 古诗二首_生字词学习

第1课古诗两首会认字:yǒn ɡliǔ bì zhuān ɡtiáo chuí cái jiǎn 咏剪拼音迟柳碧条裁融jué chí rón ɡyuān yān ɡ绝妆垂鸳鸯会写字:chuíyǒn ɡliǔ ní jué sī lì chí垂柳绝拼音咏泥丽迟丝yǒnɡ咏柳歌咏这次歌咏比赛她取得了第一名。
liǔ柳树垂柳听完春风的笑话,柳树笑弯了腰。
bì碧绿碧玉春天来了,树上长满了碧绿的树叶。
zhuānɡ化妆妆饰小演员们化妆后显得更加精神了。
tiáo一条条件条纹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宽宽的河,河岸的风景美如画儿。
chuí垂柳垂直鸟儿落在垂柳头上,垂柳摆摆身子,说“你好呀”。
cái裁判员裁纸他是一名公正的裁判员,大家都信任他。
jiǎn剪刀裁剪我们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
jué赞不绝口杜绝我们要牢记教训,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
chí迟到迟早妈妈经常提醒我说“上学不能迟到”。
rónɡ融化融洽太阳一照,屋顶的雪渐渐融化了。
yuān鸳鸯池塘里有两只鸳鸯,它们真可爱。
yānɡ鸳鸯张老师画的鸳鸯美丽极了。
chuí独体结构垂柳垂钓鸟儿落在垂柳头上,垂柳摆摆身子,说“你好呀”。
丿部yǒnɡ左右结构歌咏咏叹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
口部liǔ左右结构柳树柳枝听完春风的笑话,柳树笑弯了腰。
木部ní左右结构泥土泥泞笋芽儿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氵部jué左右结构赞不绝口绝望观众对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赞不绝口。
纟部sī丝线一丝不苟刘红做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上下结构一部lì上下结构美丽秀丽黄山风景秀丽,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部chí半包围结构迟到推迟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从未迟到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二首》生字课件

1古 诗 二 首
会写字
shī
音序: S
结构:左右
偏旁:讠 笔画数:8
组词:古诗 诗句 诗词
笔顺:
造句:爷爷正在教弟弟朗诵古诗。
cūn
音序: C
结构:左右
偏旁:木 笔画数:7
组词:山村 村庄 村民
笔顺:
造句:我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
tóng
音序: T 偏旁:立 组词:儿童 笔顺:
结构:上下 笔画数:12 童话 童年
造句: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孩子们都很开心。
bì
音序:B 结构:上下
偏旁:石 笔画数:14绿的荷叶像一个大圆盘。
zhuāng
音序: Z 偏旁:丬 组词:化妆 笔顺:
结构:左右 笔画数:6 浓妆 妆容
造句:妈妈每天出门前都要化妆。
lǜ
音序: L
结构:左右
偏旁:纟 笔画数:11
组词:绿色 草绿 淡绿
笔顺:
造句:我有一条绿色的丝巾。
sī
音序:S 结构:上下
偏旁:纟 笔画数:5
组词:丝巾 丝带 丝绸
笔顺:
造句:她今天系了一条漂亮的丝巾。
jiǎn
音序: J
结构:上下
偏旁:刀 笔画数:11
组词:剪刀 剪开 剪纸
笔顺:
造句: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语文二上第21课《古诗二首》(夜雪、梅花)ppt课件(1)

王安石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 / 数枝梅, 凌寒 / 独自开。 遥知 / 不是雪, 为有 / 暗香来。
翻译古诗的方法:
把诗中的字、词语变成现 在说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改写 成一句通顺的话。为使句子通顺, 可根据意思加上一些字,或者调 整一些词的顺序。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 几枝 梅花 冒着严寒 独自 开放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
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 什么?
指的是佳子对奶奶的爱,这爱像 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
阳光
花朵 太阳
( )光芒 ( )舞蹈 ( )想法
( )草坪 ( )花朵 ( )小鸟
( )大自然 ( )头发 ( )阳光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爱你的爸爸妈妈和 爷爷奶奶的!
射
1、被子枕头的寒冷已经让我 很惊讶了,
2、又看见窗户特别的明亮, 是被雪泛出的光照亮了。
3、夜深的时候才知道雪下得 很大,
4、不时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 的声音。
思考:
1.诗人为什么,晚了还不睡? 2.诗人知道雪下得大吗? 3.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呢?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外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朗读课文1——11小节
为什么佳子要送阳光给奶奶? 佳子怎么给奶奶送阳光?
为什么佳子要送阳光给奶奶?
佳子的奶奶腿不方便, 不能出门。她总念叨:“要 是能晒晒太阳,该多好哇!”
佳子怎么给奶奶送阳光?
佳子小心地把阳光包在裙子 里,带回家去。
“奶奶,奶奶,我给您带 来了最好的礼物!您瞧,多 好的阳光!”
墙角数枝梅
数枝:几枝 句意:墙角有几枝梅花。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精品课件(共94张PPT)

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
创设情境
第2课时
背诵这两首古诗。
春晓
咏柳
春眠不觉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
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夜来风雨声, 不知细叶谁裁出,
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 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小池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结构梳理
小池
泉眼——惜
池边
所想
树荫——爱
小荷——露
池中
所见
蜻蜓——立
生机勃勃 充满情趣
主题概括 《小池》写的是_初__夏___荷花_还__未__开__放__
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小池美丽的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_热__爱____之情。
拓展延伸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不知道
走过的 水面上的浮萍被划
痕迹
开一道痕迹
浮萍
请你结合配图,说一说这两句诗描写了 怎样的画面吧!
小男孩不知道怎么掩藏 ( 踪迹),上面上的 ( 浮萍)留下了小船划过 的(痕迹)。
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动画视频,结合诗 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 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 说些什么?
“早”和“才”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准 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 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拓展延伸
你们喜欢这样的小池吗?请拿起你 手中的笔,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小池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件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所见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所见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靠着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所见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靠着 落下去了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所见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靠着 落下去了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远处,夕阳依傍着群山慢慢落下,脚下, 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向着大海的方向奔流而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所见
靠着 落下去了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所想
想要 穷尽 很远很远的地方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知道了: 只有站得_高___,才能看得__远__。
雀
欲穷千里目
楼
只有站得高,
所想
才能看得远。
Hale Waihona Puke 更上一层楼课后作业:
1.背诵《登鹳雀楼》。 2.完成状元成才路系列图书中跟本课相关的内容。 3.预习《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语文上册
8 古诗二首
(第1课时)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 鹳雀楼
[唐]王之涣
学习提示:
自由读古诗, 读准确、读通顺。 想象一下,古诗描 写了怎样的画面?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yī
jìn
白 日/依 山 尽,
huánɡ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cénɡ
更 上 /一 层 楼。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
本课以校本教材《疯狂背古诗》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
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
乡的亲人。
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单独、独自……)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
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
(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
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
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
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
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
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读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