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课件:1.4 尝试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1.4 尝试科学探究 课件(共19张ppt)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尝试科学探究 课件(共19张ppt)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为了验证小明同学的猜想,应该控制线的长短 相同 ;还应该控
制小球(线)偏离的角度 相同 ,用轻重 不同
的钢球和铝球进行
实验,研究小球摆动的快慢与小球 轻重
的关系.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3)为了验证小强同学的猜想,应该控制线的 球的 轻重相同 ,让小球(线)偏离的角度 摆动的快慢与小球 偏离角度 的关系.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对小华的这个疑问提出你的两个猜想: 猜想1: 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与球台的高度有关; 猜想2:
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与球飞出时的速度有关.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3.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 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 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1.小慧等同学在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 到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摆动一 次的时间只跟 摆长 有关,而跟 角度和质量无 关.摆的这个特性,叫做摆的 等时性 原理.
学习目标
活动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2.小华与小杰两位同学课间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玩弹玻璃 球的游戏,一不小心玻璃球就会滚到台下,而且每次落地 时远近不同.玻璃球滚的次数多了,便在小华同学的脑子 里产生了一个疑问: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与 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100 140 140
螺母摆动的最大幅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2024年秋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尝试科学探究(课件)

2024年秋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尝试科学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 设计实验
一、研究摆的奥秘
简化实验 仪器:铁架台,小球,细线,停表
控制变量法
判断几个因素对一 个物理量的影 响时,每次只改变一个 因素,其他因素变摆锤质量m。 使用铜球与铝球
摆动次
数 10
20
铜球 铝球
一、研究摆的奥秘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观察与思考
你知道吗: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 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了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哇,真厉害! 怎么拧几下走时就
准了
观察与思考
根据上述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张师傅拧钟摆下面的螺母对摆动的快慢会产生 什么影响呢? *这个摆钟来来回回摆动,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由什么决定呢?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一、研究摆的奥秘
*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调节了什么?
摆钟走 得太快
摆动 太快
要让摆动变 慢(t变大)
摆长 变长
摆钟走 得太慢
摆长 变短
一、研究摆的奥秘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分析与 论证
思考: 对于这个探究过程你觉得是否合理?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一、研究摆的奥秘
实验一: 摆长与摆角不变,
改变摆锤质量m。
t铜 =t铝
摆锤质量m与 摆动快慢无关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一、研究摆的奥秘
实验二: 摆锤与摆角不变,改变摆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尝试科学探究》 (共22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尝试科学探究》 (共22张PPT)

A、机械表 B、沙漏
C、摆钟D、停表
6、关于物理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不必自己动手去实验,只要看别人如何做,记住结果就行了
B、实验得到的数据跟老师的不相符时,可参照老师的进行修改
C、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D、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了另一个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
课堂测评
4、( 江苏常州中考)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
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C的(解析):“吸一下”是用具体行动
来研究某一问题,是猜想的验证阶段
A、提问 B、猜想
C、实验D、得出结论
5、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利用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是C(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6时55分 43秒上午6时55分06:55:4321.11.10
方案一:
验证摆动快慢是否与摆球的轻重有关。 使用两个摆装置,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如细线长,偏离角度),改变球的质量,验 证两组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一致。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 发现。
方法规律: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 想探究一个变量,必须控 制其他的变量不变,这种 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 制变量法。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来代替摆钟 的摆,研究这个摆摆动的规律。
铁架台
刻度尺
细线
小球
0
10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1.4尝试科学探究(课件)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尝试科学探究(课件)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感悟新知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思维历程2:测量时间(摆动一次的时间太短,不易测量)。 累积法:①一段时间内,数出摆动次数; ②摆动相同次数,测出所用时间。 思维历程3:每次实验改变几个影响因素。 控制变量法: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其他因素不能改变。 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
感悟新知
4. 获取与处理信息
实验 名称
图示
探究摆 动快慢 跟摆球 轻重的 关系
实验方法
在其他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 (如细线长度、 偏离角度相 同),改变摆 球的轻重,进 行测量
知1-讲
收集证据
感悟新知
续表:
实验 名称
图示
探究摆 动快慢 跟摆线 长度的 关系
实验方法
在其他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 (如摆球轻重、 偏离角度相 同),改变摆 线的长度,进 行测量
感悟新知
知2-练
2. 当发现一个问题后,下述措施中:a.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
案;b. 分析与论证;c. 猜想和假设;d. 实施验证计划,
应该采用的措施是( D )
A.只有c、d
B.只有a、b
C.只有a、c、d
D.a、b、c、d
课堂小结
尝试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获取证据 进行解释 交流反思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析:科学规律可能隐藏在身边的生活现象中,所以平时 要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故A 正确;猜想与假设是在认真观察和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合理 猜测,不是无缘无故的瞎猜,故B 错误;科学探究过程中 要尊重事实,收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动数据, 故C 正确;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于得到的结论要客观接 受,不能迷信权威,盲目接受,故D 正确。 答案:B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课件(共13张PPT)

2020/6/11
2020/6/11
▪(2)猜想与假设:通过集体 思考、相互讨论等方式去猜测 问题的可能的原因和答案或提 出科学假说。
牛顿说过,没有大 胆的猜测,就作不 出伟大的发现。
2020/6/11
2020/6/11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制订的方案去进行实验操作,并对 实验现象、数据进行观察与记录;也可 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实例或查阅有关 资料,为检验猜想与假设的正确与否准 备充分的事实材料。
• 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去探究 知识的过程,这种思维程序与科学工作者进 行探究的过程是相似的。
• 具体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在物理过程和生活情 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 、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 能、方法的学习过程。这种思维程序有如下 的七个要素组成:
2020/6/11
2020/6/11
2020/6/11
▪(6)评估:
▪让学生对上述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评价,找到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今后 的探究提供经验。
2020/6/11
▪(7)交流与合作:
▪让学生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并相互 交流,以便能取长补短,改进探究的 成果,进行推广与应用。
2020/6/11
2020/6/11
你知道吗: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
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就 准了
2020/6/11
根据上述现象你 能提出哪些问题?
你能否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怎样回答?
2020/6/11
2020/6/11
学生的科学探究

1.4+尝试科学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1.4+尝试科学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10
猜想2:可能由秋千的摆动幅度(摆动过程中人离开中心线的最大
距离)决定。
2、3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 摆长 摆动幅 小球往返摆动20 小球往返摆动1次
度/m
序号 /m
次的时间/s
的时间/s
1
0.7
0.05
33.2
1.7
确,应让摆动1次的时间变短,由“摆长越短,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越短”
可知,应减小钟摆的长度。
实验 摆长 摆动幅 小球往返摆动20 小球往返摆动1次
度/m
序号 /m
次的时间/s
的时间/s
1
0.7
0.05
33.2
1.7
2
1.0
0.05
39.8
2.0
3
1.0
0.08
39.7
2.0
4
1.3
0.05
45.3
2.3
科学探究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下列有关“控制变量法”的做法正确的
是( C
)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D.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26
5.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
D.分析与论证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24
2.小桂对“单摆摆动具有等时性”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准备用单摆装置、
刻度尺和秒表探究。对于“准备用单摆装置、刻度尺和秒表探究”,这属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1.4尝试科学探究精品课件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1.4尝试科学探究精品课件
第二十页,共22页。
课堂(kètáng)测评
实验 序号
小球质 量m/g
从O点到小 球中心的距
离L/m
小球摆动距 小球往返摆 小球往返摆动
中心线的最 动10次所用 1次所用的时
大距离/m 的时间t/s
间t/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C、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D、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了另一个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
实验是为了寻找物理量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第十九页,共22页。
课堂(kètáng)测评
7、如图所示,丁丁、宝宝和亮亮在操场上玩荡秋千,丁丁把宝宝、亮亮分别轻轻推了 一下,细心的丁丁发现他俩往返摆动(bǎidòng)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 返摆动(bǎidòng)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 下猜想:
一、提出(tí chū)问题
这个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 的时间由什么(shén me)决定 呢?
提出问题有时 比解决问题更 重要。
第三页,共22页。
二、猜想 (c摆ā锤的ix轻i重ǎng)与假设
(qīngzhòng)
摆的长短
偏离角度(jiǎodù) 的大小
摆钟所处的地理位置
其它……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 的发现。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第十三页,共22页。
科学(kēxué)探究
的要猜 素想 与假设 (jiǎshè)

粤沪物理八年级上课件:1.4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物理八年级上课件:1.4尝试科学探究

二、科学探究的要素
猜想 与假设
制定计划 与设计实验
提出 问题
交流与 合作
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
评估
分析 与论证
随堂练习
1、提__出__问__题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牛顿说过,没有 大_ 胆__的__猜__测_ ,就作不出伟大的发 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是以自己的__经__验___ 与__知__识___为基础做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3、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猜_想__与__假__设_ 、制定 计划与设计实验、进_行__实__验__与__收__集__证__据_ 、 ___分__析__与__论__证__、评估和交流七个要素组成,其中 __交__流___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 了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 中的科学方法,按照图乙进行实验,得到下表 中的数据。
实验 序号
小球质 量m/g
从O点到小 球中心的距
离L/m
小球摆动距 中心线的最 大距离/m
小球往返摆 小球往返摆动
动10次所用 1次所用的时
的时间t/s
间t/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2_、__4 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1_、__3 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4_、__5_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