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的历史观和意义

金融衍生品的历史观和意义
金融衍生品的历史观和意义

金融衍生品的历史观和意义1

沙石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是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迪克·布莱恩(Dick Bryan)和麦克·莱福梯(Michael Rafferty)在2006年撰写的《衍生工具的政治经济学》(Capitalism with Derivatives)一书中,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其在现代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关于资本所有权分离的三个阶段划分、衍生工具资本化等观点的论述,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全新视角。本文对该书主要观点做了概括性介绍。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意义,有助于我们重新树立发展衍生工具市场的正确理念和信心。

一、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背景

为换取某种商品价格稳定性而进行的衍生工具交易由来已久,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这绝非偶然。众所周知,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世界盛行凯恩斯主义,并逐渐建立起以固定汇率制度为特征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个时期全球商品价格相对稳定,各国都实行了一定的工业保护主义和资本管制。这些保护主义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并使这些有限的风险局限在本国之内。但是这一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遭遇挫折,西方经济进入滞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不断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允许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有更大的浮动空间,最终导致美元与黄金挂钩、协议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这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仅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渐渐走出了滞涨的困境,也开启了当代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在这个新的国际经济体制下,国际贸易、跨国

1《中国期货》,2016年第1期,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5913024.html,/yjycb/cbw/zgqh/2016/2016_01/201603/t20160321_1969580.html

投资和融资的快速增长,使国际投资者在各领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也面临了与以往相比更多、更复杂的风险。风险的存在是多维度的。风险既体现在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在未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的不确定性,也体现在不同投资者对这些不确定性的需求和判断。

在一个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自由浮动和国际政治政策风险时时存在的世界里,投资者有必要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寻求必要的确定性。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敞口不断变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也呈现出连续不断的特征,且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经过40多年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一跃成为当代资本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必须指出,金融衍生工具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其巨大的交易规模,而是因为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要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重要意义,必须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及其在资本形态演化中的历史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三个基本特性

一般理解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一个自身价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格的合约。但是这个直观的理解却是十分狭隘的。因为它隐含一种假设,即基础资产是真正重要的,而衍生工具是次要的甚至是附带的产品。虽然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十分重要,且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衍生工具的重要性不应该被仅仅理解为为基础资产提供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等服务的技术层面上的工具。它的深层意义值得探讨。

衍生工具作为一大类金融资产之所以重要,可以从它的三个基本特性开始分析:连接性(Binding)、融合性(Blending)和分拆性(Unbundling)。连接性是指衍生工具(如期货或期权)可以建立基础资产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价格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融合性是指衍生工具可以将不同形态的资本(股权资本、债权资本、不同货币种类的资本、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的资本)融合成一个独立的资本形态。指数衍生工具是一个简单而明显的例子。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而衍生工具的连接性和其对资本形态的融合性引申出其第三更重要的特性:分拆性(Unbundling)。分拆性是指衍生工具可以将一个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某些属性(Attributes,一般指价格)与资产本身分离,并使这些属性独立于资产本身进行交易。这种资产价格属性和资产本身的分离和交易通常被简单地理解为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这两个功能虽然重要,但是它却忽略了衍生工具分拆性隐含的两个更深层的含义。

其一,衍生工具使基础资产的价格属性和基础资产本身的所有权分离。衍生工具的定价和买卖,并不改变其所代表的基础资产的所有权。这看似浅显易懂的特征隐含着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后文详述)。

其二,衍生工具的分拆性使不同资产的特征迥异的价格属性被整合为易于识别的、通用的、可交易的价格基准。比如,大盘股包括多种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任何一只股票都只能形成一个价格特征迥异的个别市场。而大盘股指数期货,则通过衍生工具的分拆性,衍生出一个统一、独立、代表性强、流动性高的大市场。

衍生工具的分拆性使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从持有不同资产的特殊属性转向不同资产普遍存在的共同属性,即资产的价格属性。这类以不同资产组合的价格属性为标的的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意义,在于它强化了这些资产组合本身,和与其他各类资产和资产组合在跨时间和跨空间中的价格竞争。而这种跨时空的价格竞争又对相应的基础资产产生了重要作用,即强化了各类资产相对价值(Relative Value)的比较和竞争,进而产生了优胜劣汰和资源更有效配置的社会效果。

衍生工具使基础资产的价格属性和所有权分离的特征,是衍生工具得以在现代资本市场中发挥潜在和关键性作用的原因所在,即衍生工具使资产价格具有了可以更直接、更便捷和跨时空的可比性(Commensuration)和竞争性。而衍生工具的这一潜在关键性作用是在金融衍生工具产生之后才凸显出来的。这也是金融衍生工具被更广泛运用,交易规模迅速提高的原因。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强化了资本竞争性的讨论贯穿全文,因为强化竞争是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

三、金融衍生工具所有权的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

衍生工具绝不仅仅是现代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领域的创新,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公司和资本所有权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提出了新的挑战。衍生工具的所有权既不代表拥有公司的部分资产,也不代表拥有公司的部分股票,但它代表对公司(或公司组合)的资产价值以及资产价值的变化的所有权。衍生工具虽然不对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拥有直接和间接的所有权,但它对资本的某些属性(如价格)拥有所有权。股票衍生工具的产生,使衍生工具的交易者在即使不拥有或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况下,也可以交易并享受(或承担)公司经营带来的价值增减。衍生工具打破了以往不同资本存在形态的独特性,而突出了不同资本形态的共性,即资本逐利性和竞争性。

理解衍生工具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可以从资本所有权形态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分离演化的历史分析入手。

1、第一次分离

资本所有权的第一次分离是农民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分离,是从封建制度下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向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工厂为代表的集中生产的转变。资本的所有权意味着对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拥有和控制。工厂主(一般是个人或家族)拥有对资本的所有权,资本以工厂的形式相互竞争。

资本所有权第一次分离的意义在于资本所有权概念被第一次注入了竞争的基因。因为资本(土地、设备等生产资料)和农民(甚至奴隶)不再是封建领主任意处置的附属,他们开始变得可以流动和能够产生更高的收入。而资本所有权本身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盈利,工厂主(资本家)必须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对劳动力的管理和竞争,去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2、第二次分离

资本所有权的第二次分离是指公司的所有权与生产经营的分离,资本以公司的形式相互竞争。资本所有权的第二次分离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股份公司的产生有关。资本所有权以法人股权的形式出现,股权投资者分享公司的盈利,并拥有对公司的正式但非直接的控制权。

股份公司的产生对经济发展的革命性意义自不必说,它同时使资本所有权的概念模糊化了(相对于第一次分离),即资本的所有人(股东)和资本的管理人(职业经理人)同时成为资本所有权的化身。究竟谁是“资本家”已经不那么明晰,也没必要,因为二者的结合高度体现了资本的核心逻辑:资本的竞争和增值。而资本增值的责任(控制和管理)是由投资者和管理者共同承担的,也是股份公司的唯一目的。

股份公司的发展从三个角度强化了资本的竞争:1)股份公司使竞争的逻辑更为明确。在股份公司制度下,利润最大化已经不是工厂主自主选择的个人偏好,而成为股份公司管理人的终极目标。投资者资本所有权的回报只有通过确保公司管理人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公司的竞争意识更强,目标更明确。2)股份公司的融资功能使得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成为可能。这加速了18、19世纪工业革命进程,奠定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因此,股份公司的产生扩大了竞争的规模。3)股份公司使资本的灵活性极大提高。股份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市场(二级市场)几乎是共生的。这使得资本的所有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并使得股份公司可以无限期地存续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资本所有权的流动性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被比较、定价和交易。因此,资本所有权的第二次分离为资本的所有权注入了更直接、更强烈、更公开透明的竞争因素。

3、第三次分离

资本所有权的第三次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的价格属性和资本的公司属性(公司所有权)的分离,资本以纯粹资本的形式相互竞争。例如,股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资产,其所有权肯定不同于股权本身。股票衍生工具的所有权仅体现为基础资产的价格属性。所谓的衍生工具所有权实际上是资本所有权的一种新的存在形态。

衍生工具的竞争逻辑:在资本所有权的第三次分离中,资本的载体不再仅仅是工厂主(第一次分离)或管理人和股东投资人(第二次分离),更多的资本市

场参与者,如衍生工具交易员、公司财务官和各类金融投资机构(银行、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量化基金),得以参与衍生工具交易。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进一步强化了资本逐利的内在逻辑:竞争。

竞争的目的并不表现为特定的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衍生工具所体现的资本竞争并不仅仅是特别公司之间利润最大化的竞争(第二次分离),而是资本相对价值的竞争。这种相对价值的竞争是对不同形态的资本及其盈利潜力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价值比较。因此,衍生工具作为资本的一种新的存在形态,带有与生俱来的、更强的竞争性。

规模和灵活性:股份公司的融资功能和在二级市场上实现的股权交易,大大提高了资本的规模和交易的灵活性,并使现代大规模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可能。而衍生工具本身的灵活性,交易制度的灵活性,和交易主体的多元性,则成为衍生工具交易规模快速提高的直接原因。而衍生工具交易规模的快速成长,反过来也强化了其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4、金融衍生工具的资本化和意义

如果说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与大规模融资、大规模生产和分散投资风险有关,那么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则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实现类似目标的直接结果。即,资本在更大的规模、更广阔的地域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的积累与竞争。衍生工具在促进价格发现、优化市场风险分布、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虽然被广为认同,但是将衍生工具定义为资本是本书的新观点。

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之初,以风险对冲为目的的交易并不能使衍生工具成为资本。而金融衍生工具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当金融衍生工具在改变资本形态和交易等方面的灵活性得以充分体现,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并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金融衍生工具逐渐拥有了资本的特征,并开始了其作为一大类资产资本化的质的转变。

在资本公司化的基础上,金融衍生工具将资本的公司特征(属性)与资本的

价格属性进一步分离,并将资本抽象(或转化)为一种更纯粹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金融衍生工具)根据一定的机制定价并交易(杠杆、逐日盯市、每日无负债结算等),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更大规模和更高流动性的市场。衍生工具有价值、可交易、有强烈的盈利和竞争的冲动。从这个角度来看,衍生工具就是一种资本。

与公司资本追逐特定公司利润最大化不同,衍生工具资本作为一种更纯粹的金融资产,追逐的是更一般的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当金融衍生工具形成巨大的规模、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为广大投资者接受之后,它本身也不再仅仅以一种普通交易工具的形式存在了,而是衍变成一种继个人资本公司化之后更为社会化的资本存在形式。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形态的代名词。这就是我们在第三次分离部分讲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资本以纯粹资本的形式相互竞争的历史新阶段。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风险衡量和交易的载体,不仅与当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内涵相契合,也为其带来深刻的变化。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竞争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核心。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深化了这种竞争。如前所述,衍生工具的交易使一般的商业竞争升格为资本的竞争,即各种资本,不论体现为哪种形式,都被投入衍生工具市场的竞争中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而这种竞争可以在这些企业资本的所有权无需改变的情况下得以更便捷和迅速地进行。

所以,这种竞争的效率和激烈程度要远远高于以往基于公司资本价值的竞争,并以更高的效率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商业运作和实体经济。衍生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交易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需求,而且客观上强化了资本的竞争和收益最大化的诉求,进而促使社会资源得以更高效地配置。正因如此,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量远远高于其所代表的基础资产市场的交易量。

如果说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基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是对这一制度基础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工具市场的竞争是全球

经济和资本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5、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辩论

衍生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自诞生之日起就极具争议。这并不奇怪,也不意外。自17世纪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产生以来,对这种公司形式和股票市场的争议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在英国,对股份公司的争议使这种公司形式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得不到法律的认可。股票市场经常被指责是一个鼓励赌博和操纵的场所。股份公司被指造成了对资本所有者不利和不负责任的经营运作,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市场泡沫和经济危机。即使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等人,也曾认为公司化带来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导致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因为经营管理者不一定以投资者的利益为重,也不会像投资者一样尽责。

对衍生工具的批评与400年来对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的批评如出一辙。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对冲基金,作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标志性机构,经常被指会带来与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南海公司是当时股份公司的典型代表)类似的灾难性后果。衍生工具交易不仅直接造成巴林银行、长期资本、安然等公司的破产,也屡屡被指加剧了市场的投机和波动,被当作是多次金融危机(如美国1987年股灾、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股市崩盘等)的罪魁祸首。衍生工具交易还被认为使金融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无助于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当然,对金融衍生工具持支持态度的观点和论述也是大量的和有说服力的。

显而易见的是,不论是当年对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的批评,还是现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非议,都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资本市场和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是必要的;监管的目的不是对金融创新的否定,而是为了促进和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功能的发挥。40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100年来,公司欺诈和市场操纵的案例时有发生;市场泡沫的非理性膨胀和崩盘屡见不鲜。但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制度改革和优化之后,资本市

场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个金融创新,既是现代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组成部分,其自身也必然经历一个不断改革、优化和完善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对衍生工具市场的改革,尤其是对场外衍生工具的改革,达到了高潮。这当然不是对金融衍生工具和市场的否定,而是对衍生工具市场制度的优化。所以2008年之后,全球衍生工具市场,不论是场内衍生工具市场,还是场外衍生工具市场,仍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给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次贷危机中显露出金融衍生品的“双刃剑”作用,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加强金融创新各环节的监管对于 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和完善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政府 “缺位”的分析,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和完善提出有益的建议。 :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政府监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逐步放松监管,金融行 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以远期、期权、期货、掉期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 大量出现。金融衍生品实质上是一些特定的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依赖于基础资 产的价值。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现货或基础资产的生产和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已达到同样重要的高度,而金融衍生品市场已成为 衡量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标志。因为金融衍生品利用更加灵活多变的 合约方式,将原本集中的风险分散化并且转移给偏好风险的市场投资者,促进了 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虽然金融衍生品是为了分散风险或者说将风险解捆,但是从整个衍生品市

场来说,整体风险并没有降低,相反随着市场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其他市场上的 风险间接或直接的转移至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是呈现出一种积累性的 增长。如果在风险控制、监管的环节稍有差池,这种风险就会变成一种现实上的 灾难。2006年末初现端倪的美国次贷危机先是在本土演化为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到其他市场2008年形成灾难性的全球经济危机。可见对衍生 品市场整体风险的把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尤其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在一 个初级发展阶段,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认识到衍生品的“双刃剑”作用,从制度设计的源头上做到防微杜渐,以促进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众所周知在美国,强大的内需保证着GDP的稳定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居民的超前消费观念,而美国银行宽松的贷款制度正是美国居民实现这种超前消费的制度基础。住房作为居民一项重要的支出,大部分人都选择长期贷款。 但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收入并不稳定,还贷能力很低,即次级信用贷款者。而银行 之所以会贷款给这部分人,是因为当时房价很高,即使借款人无法还贷款,也可 以用房屋来抵押,拍卖或出售来收回贷款,并且银行主动将其发展成MBS、CDO、 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这些产品的潜藏风险很大,因而收益率也高。由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经济论文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经济论文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监管;科学机制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管理制度演进的先进产物,与发达市场和很多新兴市场相比,我们缺乏必要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市场结构,应继续努力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以往的监管方式在衍生业务蓬勃发展的现实面前己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不仅交易品种千差万别,操作程序也相当复杂,统一的外部监管措施难以包容现有的全部产品,更不用说将可能衍生出来的新产品了;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在新市场条件下会利用现行法规体系中的漏洞,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以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出现所谓“监管套利”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使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实现自律性约束的重要性。日前,西方国家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市场参与者的监督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市场参与者,尤其是金融机构,直接从事衍生业务的经营、交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时时关注银行的行动,能对市场和交易头寸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映,其效果要比监管当局独立行动及时、有效。只要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就有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也就必然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安全稳健的运行。 一、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 对于新兴市场,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正确政策方向。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危机爆发后监管机构大力倡导通过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见,交易所或清算所在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及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重大优势。由于信用风险高等原因,重点发展交易所市场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应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在监管严格、信息透明、风险控制完备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还欠缺衍生品交易经验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发展基本的、简单的场内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和相应的期权。 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应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产品开始发展,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以便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通过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积累经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建立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场外衍生品市

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分析

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分析 [摘要]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的影响利弊兼有但利大于弊,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确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Abstract]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economic influence both pros outweigh its drawbacks, but from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it is necessity. Based in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s to write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European countrie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利率市场;汇率制度市场化[Keywords]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 Interest rate market; Market-oriented exchange rate system 一、金融衍生品市场综述 (一)金融衍生品含义 金融衍生产品是由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代表货币经济的主要金融工具,如汇率、股票、债券等波动幅度较大,为了规避和减少市场风险,实现业务运作初始盈利意图,金融业以高技术为支撑开发出来 的一种金融新工具。一般而言,凡是由最基础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债券、外汇、指数等衍生而成的金融合约,都称之为金融衍生产品。最普遍的金融衍生商品有期货、期权、利率掉换合约、货币掉换合约等。金融衍生产品极具投机本质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资本虚拟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现货市场商品衍生而成的一种虚拟资本,它的价格取决于现货市场的股票、债券等基础商品的价格,并随基础商品价

常见金融衍生品分析

常见金融衍生品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当代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更加丰富了,并且实体经济也受到了金融衍生品的一些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尚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较大的距离。认识了解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和作用,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其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致力于对几种常见的金融衍生品进行介绍,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 标签:金融衍生品;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换 1 引言 随着经济金融化不断深入,全球化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上世纪九十年代,金融衍生品才开始慢慢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它诞生的初期,人们就发现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增加了流动性、灵活性、降低了融资成本等,这种内在的杠杆机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来规避风险,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还能够满足顾客的低成本换来高收益的投机心理,因此在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就吸引了一大批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参与交易活动;同时,金融家们既可以为其他经济单位提供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有关活动,又可以作为顾客参与到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中来,一举多得,这也是金融衍生品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金融衍生品的概述 金融衍生品又称为“金融衍生工具”,本质是一种金融合约,基本合约有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这四种形式,金融衍生品的价值不是由其自身来决定的,而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来共同决定的,基本合约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构化金融工具也包括在金融衍生品之内。在金融市场各种环境难以预料的变动下,企业、金融机构和人民都要承担价格时刻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于是金融衍生商品就诞生了,对于价格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传统的金融工具很难规避,为了满足强大的市场需求,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的新手段就应运而生了,在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必然会导致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内在产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面临着货币资产的过剩,虚拟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金融衍生产品将风险进行分割和转移,站在经济主体的角度上来看,金融衍生品的诞生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资产所有者只需要动用较低的成本,就能够对所有类型资产的风险进行独立管理促进了虚拟经济的稳定运行,巩固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对一些实体经济过剩的资源加以更好的使用。 3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 3.1 场内衍生品市场

谈金融工程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谈金融工程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13会计6班曾思敏54号 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金融工程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 当金融工程创造出新的产品,从而使得个人得以更有效地管理其金融资产组合时,个人可以从中获利。因为捆绑和分解创造了具有新的财产权和对不同风险敏感的金融产品,从而使得投资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配置并规避某些特定的风险。金融工程于企业来说,企业为最大化自身价值,在企业金融、公司理财等领域中,是设计和运用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新型金融工具,是对企业特定金融问题的结构性、系统性的解决方略。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科技进步和现代金融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为了防范严峻的金融风险,降低价格大幅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规避政府对企业的金融监管约束等,有着利用金融创新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愿望。同时,在企业内部,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与经营业绩等,企业也有着较强的财务管理创新愿望。因此金融工程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衍生证券即金融衍生工具有四大作用:1.避险保值,金融衍生工具有助于投资者或储蓄者认识、分离各种风险构成和正确定价,使他们能根据各种风险的大小和自己的偏好更有效的配置资金,有时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设计出特制的产品。衍生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主要通过套期保值交易发挥作用,通过风险承担者在两个市场的相反操作来锁定自己的利润。2.投机,投机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保值者的头寸并不恰好互相匹配对冲的机会,通过承担保值者转嫁出去的风险的方法,博取高额投机利润。还有一类主体是套利者,他们的目的与投机者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套利者寻找的是几乎无风险的获利机会。由于金融衍生市场交易机制和衍生工具本身的特征,尤其是杠杆性、虚拟性特征,使投机功能得以发挥。3.价格发现,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发现中,其中心环节是价格决定,这一环节是通过供给和需求双方在公开喊价的交易所大厅(或电子交易

金融常考知识点总结

1.传统的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决于:———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存款货币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那时,中央银行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和稳定币值的关键,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的发行保证制度;20世纪以来,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均已从关注银行券和发行保证扩及存款货币。控制的最小口径也是通货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的 M 1。这是因为,稳定与否的关键已主要取决于较大口径的货币供给状况)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放、贷”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管理者。该职能具体表现在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 ?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代理国库,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该职能具体表现在:1、代理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3、为政府提供信用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外汇、黄金等国际储备5、制定实施货币政策6、制定、监督执行有关金融法规7、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不同表述1、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大基本职能。2、服务职能、调节职能、管理职能三大类。3、政策功能、银行功能、监督功能、开发功能、研究功能、五大类。4、独立货币发行、为政府服务、保存准备金、最后融通者、管制作用、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主持全国银行清算、检查与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八大类。 中央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关键的工具——货币;——中央银行不仅提供货币,而且还承担着为经济运行提供货币稳定环境的职责;——作为 “最后贷款人” 和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中央银行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保障支付链条不因偶发事件的冲击而突然断裂以致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v 盈利性原则 v 流动性原则 v 安全性原则 管理原则(1)安全性。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和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表现在:①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负债,自有资金占的比重小,使经营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永恒课题②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的规模及期限结构难以与其资金来源的规模及期限结构保持一致,使其存在着潜在危机③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难以准确把握,若客户信用状况差,到期无法归还贷款,将影响银行收益和资金周转,甚至导致银行破产。④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由此可见,安全性是关乎商业银行成败的重要因素(2)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满足必要贷款需要的能力。保持适当的流动性的必要性表现在:①它是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入款随时提取和按时归还的要求。②是满足社会上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的要求。③是弥补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缺陷的要求。④是预防投资风险的要求(3)盈利性。就是商业银行获取盈利的能力。盈利性管理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①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性资产的比例。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③提高资产质量,尤其是贷款质量,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④注重业务创新,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⑤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控制管理费用开支⑥规范操作,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及其他损失。 4. 外汇风险:又叫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和运用外汇时由于汇率的波动而造成的本币价值损失或意外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分类(1)交易风险是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在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清偿这段时间内由于汇率变动而使这项交易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2)折算风险又叫会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将功能货币转化成记帐货币时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帐面损失的可能性(3)经营风险又叫经济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的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本身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以减少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1.货币选择法:谨慎选择计价货币,这种方法是在今后某个时期有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的交易中使用的,是减少外汇风险的较好方法。即:付汇争取使用“软币”,收汇争取使用“硬币” 2.远期交易法:即利用外汇市场的远期、期货、期权等交易方式来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 3.提前或延期结汇法:是将以外币计价的结算期提前或推迟,以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如预计美元升值,就推迟出口合同或结算日期 4.”福费廷”交易法:是指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给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5.货币保值条款法:国际支付的债权、债务方为规避外汇风险,在签订合同或信贷协议时,规定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为保值货币,支付款项时,按保值货币与支付货币汇率变化调整支付货币的汇价。因各种保值货币与支付货币的汇价升降幅度不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散和减轻支付货币的汇率风险。 3. 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又称为“应付(本币)标价法”,如$1=¥ 6.2364(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又称为“应收(外币)标价法”,如GBP1=USD1.44 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美、英采用间接标价法(3)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算成若干单位的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如:USD1=FRF 7.27。这是对美国以外的国家而言的.即各国均以美元为基准来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非美元外汇买卖时,则是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比率套算出买卖双方货币的汇价。 5. 金融工具定义: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又称为金融票据。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约束力。规范的金融工具应具备“条文标准化、文件市场化”特征。金融工具特征:①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有两个极端的特例:一个是零到期日,如活期存款;一个是无限长的到期日,如股票或永久性债券。对当事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具(如从二级市场购入)之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期日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持有者将用这个时间来衡量收益率②流动性: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③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其中,由于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最难逆料。严重时,可以造成市场“崩盘”;可以造成投资者由巨富立即变为赤贫。金融投资中,审时度势,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至关重要④收益性 :指金融工具能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将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与利率视为同一概念。收益率的计算方法1.名义收益率:金融工具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2.即期收益率:年收益额对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3.实际(到期、平均)收益率:将即期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金融工具的种类①按其发行者的性质不同,划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直接融资工具是指非银行或金融机构,如工商企业、政府和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和抵押契约等。间接融资工具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存款单、人寿保险单和各种银行票据等。 ②按偿还期长短不同,划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③按其价格确定方式不同,划分为基础性金融工具和衍生性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1.短期国债:又称国库券,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金融工具。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纽约花旗银行开办。我国于1987年开办这种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在存期内委托经营证券的柜台交易金融机构进行转让。(利率可浮动、收益高)3.商业票据,票据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商业凭证,如股票、股息单、国库券、发票、提单和仓单等。狭义的票据仅指商业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 在西方国家主要指短期融资券 (1)汇票:出票人委托付款人于指定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票据法》对汇票的定义是: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票据的典型代表,它最集中地体现了票据所具有的信用、支付和融资等各种经济功能(2)本票:出票人承诺于到期日或见票时,由自己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出票人(即活期存款的存户)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4.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即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认付款。由企业作出的承兑,叫商业承兑汇票。有时为了提高汇票的信用程度,要求银行进行承兑(即保证付款),这种汇票叫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后的汇票,如付款人无力偿还,将由银行负责付款。5.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 资本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1.股票: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的企业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并可取得股息收益的凭证。股票所有者拥有公司的表决权、收益权、优先认购新股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后配股,也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还可分为A 股、B 股、H 股、N 股。 最后这种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一个公司可以同时发行A 、B 、H 股,要看具体的部门的审批2.债券:是国家、地方或企业为向社会筹措资金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日期支付利息,并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特征:表示债权、有期限、可流通、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我国已发行的债券有下列几种:(1)政府债券:是国家为了解决急需的预算支出,而由财政部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由于是由政府保证本金及利息的支付的,所以它在各种债券中享有最高的信誉 (2)金融债券:是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的总称 (3)企业债券:又称公司债券, 是公司企业为了筹集追加资本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有基础性工具派生而来,其价值依赖于基础性工具的一类金融产品。1. 当今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均表现为合约;合约载明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2.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远期合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指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契约。在远期合约有效期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若合约到期时以现金结清的话,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约定的执行价格时,由卖方向买方支付价差;相反,则由买方向卖方支付价差。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限大的。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货交易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和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比较起来,期货交易更为规范化。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一般在交易所内交易。如,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期权合约:期权,其一般含意是“选择”、“选择权”。 金融市场上的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既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为了取得这样一种权利,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即期权费。互换合约: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期权和期货的区别:①不一定标准化,可以场外交易②履约方式不同,卖方只有义务③风险度不同,期货合约盈亏风险对于双方都无限;而对于期权合约的买方风险有限,对于卖方,在卖出看涨期权时风险无限,卖出看跌期权时风险有限④交纳保证金方式不同,期货双方都交保证金;而期权买方交期权费,卖方交保证金。 5.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双刃作用:1. 迅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使规避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具备了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没有金融衍生工具,今天的经济运作难以想象。2. 衍生工具的交易也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这与衍生工具交易中实施保证金制度有密切联系。在这种交易中的保证金,是用以承诺履约的资金;相对于交易额,对保证金所要求的比例通常不超过10%。这样的过程,称之为“高杠杆化”。由于高杠杆化,因而投机资本往往可以支配数倍(甚至更大)于自身的资本进行投机操作。3. 衍生工具的发展促成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一个职员投机的失败,曾造成知名大金融机构的破产;——投机资本利用衍生工具冲击一国金融市场并造成金融动荡和危机也有实例。如1992年的英镑和1997年秋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大震荡。 6. 金融市场的功能 1. 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可以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2. 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 移。金融市场可以发挥转移风险的功能是就这样 的意义来说的: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 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减小乃至消失,而不是 指从总体上看消除了风险。3. 确定价格:相当多 的金融资产,其票面标注的金额并不能代表其内 在价值;其内在价值是多少,只有通过金融市场 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被“发 现”。4. 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 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 功能。5. 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搜寻 成本是指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方所产生的成本; 信息成本是在评价金融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所发生 的成本。金融市场帮助降低搜寻与信息成本的功 能主要是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发挥的。 8. 现代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直接提 供的信用.在商品买卖时,企业采取赊销、分期 付款、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1) 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 业(2)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 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 (3)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 为:买卖和借贷:就买卖行为来说,在发生商业 信用之际已经完结,就与通常的现款买卖一样; 而在此之后,它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 权债务关系。 作用1.商业信用直接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商 业信用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推销新产品和滞销产 品,减少资金积压 2.调剂企业间资金余缺 3.有 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局限性:规模,约 束方向单一,期限限制,不稳定 2.银行信用: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货币形 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活动。作用:克服了商业信 用的局限性。特点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借贷的对象是货币?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3.国 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 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发行国债,财政投融资) 4.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赊销- 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 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 放在现代经 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 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3. 现代经济 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 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 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银行信 贷、国际市场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国际 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 金融市场的主体——交易者。金融市场的客体——交易工具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是调整供应结构,最核心的是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五类住房的供给。优先确保五类住房的用地需求,并要求各地抓紧编制三年住房建设规划。陈国强认为,增加上述五类住房供给,实际上明确了此前强调的住房供应的“双轨制”,通过调整供应结构的方式,让住房“双轨制”落实到位,实现住房市场结构上的大调整。 第二,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这次没有特别提到改善性住房需求字眼,而是把首次购房和非首次购房、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区别开来,加大差异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鼓励首次置业需求。对非普通商品房、非首次置业等投资投机性需求,明确采取差异化政策。对二套房明确以家庭为单位认定是否为第二次购买。体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做法,在信贷、税收政策上加以区分。 第三,控制信贷风险。通知提出对房地产开发商严格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对开发贷款要严格管理。同时,还提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等问题。对央企投资要规范化,主要是对二00九年央企进入楼市的一个警示。并在金融、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对稳定市场秩序,针对开发企业囤地炒地、捂盘惜售,对土地出让金缴交方式管理、土地管理方面等都涉及到,内容非常系统全面和完整。 第四,在明确责任方面,这个文件与此前出台的政策方式非常不同。该通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正式对下发文,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国务院常务会等涉及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相比,该通知对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有具体要求,对地方责任主体有明确约束力。 债权人债务人利弊(借入资金消费,借钱消费有什么好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抵御通货膨胀,弊端:容易陷入债务危机,可能透支额度过大,信用降低。5.材料分析题,当前经济热点,我国宏观调控,房地产方面,限购,提高贷款利率。调控效果如何,为什么,二手房出售,差价20%税。房产成交量下跌。 7.银行券:商业银行进行贴现时发行的一种本票。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制)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的存、放款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它们是典型的银行机构,是当代各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储蓄银行是专门吸收居民的小额储蓄存款,又投 资于国债和工商企业的股票、债券,并为居民提供其它金融服务的专业性银行机构。 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可分为四类①负债业务(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②资产业务(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③中间业务(也称无风险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④表外业务(所有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 内容速览]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规模大而品种少、需求大而本土市场浅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以确保衍生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及主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提出在模式选择上应该采用一种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诱发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混合模式;在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市场制度安排决定发展路径”的一般性思路;而在监管金融衍生品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我国经济发展对衍生工具的巨大需求,以及国际衍生品市场高度繁荣造成的严峻态势,使得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核心命题,确立一种适宜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衍生品市场“突围”的关键。因此,关于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关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从市场的发展成熟度来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是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市场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外汇衍生产品上,利率和债券衍 生品的相关 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权益类衍生品的相关研究则非常少。 关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条件,Fratzscher (2006)

指出,一国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那么,标的资产的市场流动性, 稳健的会计、税收及监管标准,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是比较重要的指标。韩立岩、王允贵(2009)对Fratzscher 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表示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条件仍然不成熟,大多处于尚未开始或者是正在建设的过程中。张维、王平、熊熊(2007)从制 度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了海外股指期货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条件,认为主要包括发达的现货市场、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完善的市场交易与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 陈晗(2008 )指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类演进模式:强制性演进模式和诱致性演进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衍生品的出现完全是自发的,政府从未有意识地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甚至法律常常成为衍生品发展的障碍。发达市场更倾向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以美、英为代表,而新兴市场更偏向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为代表。强制性变迁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和印度都是较为明显的失败案例,韩国和新加坡金融衍生品 市场则因为政府的介入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韩立岩、王允贵(2009)则将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模式归 结为三类:一是自然演进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外汇衍生品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外汇避险保值需求自然产生的;二是被动发展模式,如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的外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一、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说:“在国际货币市场的批判中成长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避险机遇,使金融系统比30年前更加灵活有效,经济自身对金融动荡更具有弹性。”精辟地概括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有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以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等功能。从宏观的角度看,金融衍生品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国家总体的金融风险,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地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程度,也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直接竞争。同时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竞争和风险的双重作用下,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适度竞争和稳定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在深入研究和吸收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金融衍生品。 发达国家最先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一般是外汇类合约,随后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互换类,最后是信用衍生产品。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纷纷以股指期货作为首选的衍生产品入市。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加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不难找出中国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道路——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产品,发挥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以遵循强制性演进模式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股指期货。从当前来看,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相对来说最成熟。我国的股市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沪深300指数业已建立,股指期货可以作为首选品种。股指期货对于投资者套期保值、转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在我国股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品风险 金融衍生品是指从货币、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原生产品中派生出来的,以这些金融原生产品为买卖对象,以杠杆信用交易为特征,以避险或投机为目的,由双方或多方共同达成的一项金融合约。金融衍生产品从设计初衷和原理上首先是一种避险工具,但在实践中,金融衍生品因其价值衍生性、交易杠杆性、设计灵活性、构造复杂性、形式虚拟性等特征而具有高风险性,如使用不当极可能导致巨大风险。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避险功能又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操作失误,就可能形成巨大经济损失。如何认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既利用它的规避风险和财务杠杆作用、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同时又有效控制风险,是很多学者关心并且努力研究的问题。 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类型 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指衍生品价格对衍生品使用者发生不利逆向变动而带来的价格风险,它突出的表现在投机交易中。从理论上说,无论衍生品价格如何变动,衍生产品与其基础资产的损益相抵,不应当存在市场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完全的风险对冲很难实现。同时,金融衍生市场与基础资产市场在价格变动上是互动的,并且衍生市场对基础市场异常敏感。在完全放开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基础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价格波动是没有限度的。金融衍生品价格的波动往往导致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暴涨暴跌。这种涨跌将带来金融衍生交易的巨大风险,甚至导致金融衍生市场的崩溃。当衍生品价格的变动与其基础性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并不完全成比例时,在存在对冲缺口时,就会进一步导致风险头寸的扩大,进而引致巨大的风险。市场风险是许多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破产的直接原因。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由衍生品合约的某一方当事人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它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由于交易对手是分散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信用风险是时间和基础资产价格这两个变量的函数,而许

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衍生产品

更多资料请访问.(.....)

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 这一章的内容是全书的难点,因为所说的金融衍生品是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即使在证券市场中也是难以把握的,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些知识太难记了。 我们的逻辑是这样:股票和债券之所以有价值,根本在于他们代表着权利,股票代表所有权,债券代表债权,基金也是一样,代表一种信托权;所以说,只要有权利,就有价值,那我们就可以交易权利,衍生品的实际就是创造一些权利让大家来交易。 第一节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对金融衍生品,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立场。它具有的灵活方便、设计精巧、高效率等特征是风险管理和金融投资的利器,但强化对他的政府监管、信息披露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是必要这举。它对微观个体分散风险有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金融风险的源头,反而可能引起风险总量的净增长。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1.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熟记)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具有强大的构造特性,不但可以用衍生工具合成新的衍

生品,还可以复制出几乎所有的基础产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衍生工具划分为独立的和嵌入式的:独立的衍生工具是单独存在的权利,如期货、期权等,可以单独交易;嵌入式的衍生工具是附加在某一非衍生工具上的权利,这一权利的变化会让相应的非衍生工具的价格出现变化,如可转债。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2.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掌握)(四个基本特征必须记住)(1)跨期性:衍生工具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点上的现金流,要求交易者对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作出判断,判断的准确与否决定了盈亏。 (2)杠杆性:只需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如交易保证金为X%,则杠杆放大倍数为100/X,同时放大了收益和风险,基础产品的涨跌幅达到X%时,投资者的本金就可能翻倍或血本无归,杠杆性决定了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3)联动性: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联系的支付特征由衍生工具合约规定,可以是线性,也可以是非线性或分段函数。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基础工具价格变幻莫测决定了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这是衍生工具高风险的主要诱因。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 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市场表现为震荡时,场外金融衍生品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采用()方案的产品。 A. Digital Call B. Call Spread C. Double No Touch D. Up and Out Barrier 二、多项选择题 2. 海外投行场外衍生品业务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 A. 有功能强大的交易分析和风控平台 B. 以上均正确 C. 海外投行的销售交易业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D. 海外投行拥有经验丰富而有分工精细的专业人才 3. 场外金融衍生品销售业务对手方包括:()。 A. 证券公司 B. 保险公司 C. 上市公司股东和高净值个人 D. 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财富管理机构 E. 私募基金 4.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问题包括()。 A. 证券公司杠杆融资的限制 B. 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职能有待完善 C. 场内衍生品市场的缺失 D. 其他可能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事项 E. 信用交易及主协议的缺失 三、判断题 5. 顶级海外投行销售交易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融资及杠杆的可能性(无苛刻的净资本约束)、发达的场内市场产品用于风险对冲(场内期权等)、成熟的信用交易协议与规范(ISDA)和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 正确 错误 6. 根据海外投行的经验,经验丰富而又分工精细的专业人才是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条件。() 正确 错误 7. 缺乏跨市场、跨资产类别、被广泛接受的信用交易主协定(类似于ISDA)导致了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低效率。() 正确 错误 8. 对证券公司杠杆融资的限制没有影响我国金融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大规模发展。() 正确 错误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 10-03-02 09:59:00 ] 作者:张茜编辑:studa20 摘要: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是在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在描述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并针对国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 过度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于目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发展,要使金融衍生工具为我所用,助我避险。 1 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 1、1 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又称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即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基础性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产品形态分为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四大类。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金融衍生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原因有三: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与黄金脱钩汇率自由浮动;二是虚拟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2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 (1)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投资者,其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产生了转移风险的需求,通过衍生工具,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使风险得到分离,而使企业和居民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水平。投资者可以通过采取与基础产品相反的操作行为来锁定价格,以规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2)价格发现。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特别是场内交易,是由众多投资者在交易所进行公开竞价,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对于该商品价格有影响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不同买主与卖主的预期,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未来价格的走势,使真正的未来价格得以发现。 (3)增加市场流动性。 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作用,可以使投资者安全的参与原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这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对稳定、完善和发展原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前,国债发行很困难,现货市场不活跃。引入国债期货交易后,现货交易十分活跃,使1994年和1995年两年国债顺利发行。 (4)降低融资成本。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衍生工具可以把企业在各个市场的各种不同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