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合集下载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 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11#墩12#墩10#墩13#墩6011260图1-1 (60+112+60)m 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 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15.0m ,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 ;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 ,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 、13.5m ,11#、12#主墩高9.0m 、12.0m 。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 ,边支点处梁高5.017m 。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 ,桥梁宽12.6m ,桥梁建筑总宽12.9m ,底板宽7.0m 。

顶板厚度43.5-73.5cm ,腹板厚度50cm ~95cm ,底板厚度50cm ~90cm ,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1.概述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即桥跨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施工及体系转换过程。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但在施工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这些误差包括施工荷载及位置偏差、结构几何尺寸偏差、材料性能偏差、各种施工误差等,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桥梁结构的内力状态及成桥线型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型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因此,为确保大桥施工过程结构安全,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中实施有效的施工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我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悬浇施工。

项目对该段5段连续梁提出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监控工作内容大跨径连续刚构及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包括监测和施工控制两大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控制计算模型,根据施工步骤、施工荷载,对结构进行正装及倒拆计算,确定各施工阶段结构物控制点的标高(预抛高)。

在结构关键截面布置应力测点、线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及线型,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根据实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误差进行修正,提供下一阶段立模标高。

通过施工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以及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 施工监控系统组成施工监控系统主要由业主、设计、施工、施工监控、监理等方面组成。

设计:提供设计成桥状态作为控制计算目标状态。

施工:对各施工阶段的有关原始参数进行测量,及时掌握现场施工荷载的变化情况并提供给施工监控组。

配合施工监控组的各项工作。

施工监控:①施工监测:根据施工监控需要及时量测各种数据。

②施工控制:根据现场提供的结构实际参数以及量测的结构内力及线型等数据,判别结构实际状态与理论值的偏差,通过计算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实际控制值,并向监理发出控制指令,同时向业主呈报资料备案。

监理及业主:全面协调与监督设计、施工、监控三方的工作。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o—年七月.word 格式,4.2.1技术体系 4.2.2组织体系4.2.3协调体系5.4.1主梁线形监测 5.4.3线形控制的实施1概述 1.1项目概况 1.2技术标准 1.3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2施工监控的目标 3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4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4.1 施工监控方法 4.2 施工监控体系.1 .1.35.6 施工控制报告 1.5 6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5 16 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8. 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2.Q. 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22. 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23..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4.3.1施工控制计算 4.3.2误差分析.6.4.3.3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7.5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5.2 实时控制 1.Q 5.3 监控计算1Q 5.4 几何控制12 .12. 141概述1.1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 ,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 ;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 ;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 3.0〜4.0 m,合拢段长2.0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主梁两个边跨直梁段和主墩0#块均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工程概述•监控方案•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技术与方法•工程应用案例•结论与展望01工程概述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跨度连续梁桥已成为重要的桥梁形式,具有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等优点。

但同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大跨度连续梁桥,主桥采用三跨连续梁结构,桥梁全长360米,其中主跨跨度为180米。

工程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复杂由于桥梁跨度大,需要采用挂篮施工等高难度技术,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控要求高02监控方案监控方案设计确定监控内容对大跨度连续梁的挠度、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同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性能、荷载情况等。

选择监控方法和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红外线测温等,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确定监控目的确保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误差和变形,保障工程质量。

1监控方案实施23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电源和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场布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安装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现场安全措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挠度、应力等,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控方案效果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6m连续梁线型监控解析

56m连续梁线型监控解析

京沪高速铁路淮河特大桥(40+56+40 ) m连续梁线型监控方案中铁十二局集团京沪高铁四标段项目经理部十三工区2009.061、工程概况 (1)2、施工监控方案 (2)2.1施工控制的任务 (2)2.2施工控制的基本依据 (2)2.3线形控制误差标准 (3)2.4线形控制方法 (3)2.4.1现场测试参数 (4)2.4.2监测点布置方案 (4)2.4.3施工控制的具体流程 (6)2.5梁部平面位置的控制 (8)附表2浇注段标高检查测量表 (11)附表3已浇注各梁段截面标高检查表 (13)附表4箱梁悬浇顶底板标高换算表(号墩) (15)附表5箱梁悬浇控制标高测量联系单(号墩) (17)附件关于成立悬灌梁线控实施小组的通知 (18)淮河特大桥(40+56+40 ) m连续梁线型监控方案1、工程概况淮河特大桥设计采用以三孔一联(40+56+40 ) m连续梁跨越蚌明高速公路,连续梁起始桥墩为1982#〜1985#墩,边墩均为3.8m X 7.8m矩形等截面实心墩,中墩均为3.8m *9.0m矩形斜柱实心墩。

梁部为直线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桥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总长度为137.5m。

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等截面型式,梁高为4.35m (不计桥面垫层),顶宽为12.0m,底宽为6.7m。

箱梁中心顶板厚度为0.4m ,底板厚0.4〜0.8m ,腹板厚0.48〜0.8m。

全联在中支点设置厚1.9m横隔板,端支座设置厚1.05m横隔板,横隔板均设置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连续箱梁梁体纵向预应力采用7-7 小、15-7 ©5、16-7 ©5 钢绞线(Fpk=1860MPa ),纵向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横向预应力采用4-7栢钢绞线(Fpk=1860MPa ),横向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成孔;竖向预应力采用© 25mm预应力用精轧螺纹钢筋,极限强度f pk=785Mpa,采用©35mm (内)铁皮管成孔。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1.概述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即桥跨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施工及体系转换过程。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但在施工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这些误差包括施工荷载及位置偏差、结构几何尺寸偏差、材料性能偏差、各种施工误差等,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桥梁结构的内力状态及成桥线型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型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因此,为确保大桥施工过程结构安全,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中实施有效的施工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我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悬浇施工。

项目对该段5段连续梁提出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监控工作内容大跨径连续刚构及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包括监测和施工控制两大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控制计算模型,根据施工步骤、施工荷载,对结构进行正装及倒拆计算,确定各施工阶段结构物控制点的标高(预抛高)。

在结构关键截面布置应力测点、线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及线型,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根据实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误差进行修正,提供下一阶段立模标高。

通过施工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以及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 施工监控系统组成施工监控系统主要由业主、设计、施工、施工监控、监理等方面组成。

设计:提供设计成桥状态作为控制计算目标状态。

施工:对各施工阶段的有关原始参数进行测量,及时掌握现场施工荷载的变化情况并提供给施工监控组。

配合施工监控组的各项工作。

施工监控:①施工监测:根据施工监控需要及时量测各种数据。

②施工控制:根据现场提供的结构实际参数以及量测的结构内力及线型等数据,判别结构实际状态与理论值的偏差,通过计算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实际控制值,并向监理发出控制指令,同时向业主呈报资料备案。

监理及业主:全面协调与监督设计、施工、监控三方的工作。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 (1)2.1依据 (1)2.2目的 (1)2.3原则 (2)2.4方法 (2)3 施工线形监控的内容 (3)3.1所需资料和准备工作 (3)3.2 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控 (4)3.3 施工线形监控中的辅助测试,试验及资料收集 (4)3.4 线形监控具体流程 (6)3.5 施工线形监控预警系统 (7)4 监控精度与总体要求 (7)4.1监控的精度 (7)4.2 监控的总体要求 (7)5 施工监控工作注意事项 (8)5.1 线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8)7 投入人员及仪器设备 (9)7.1 施工单位投入监控人员 (9)7.2 施工单位投入仪器设备 (9)悬臂灌注梁线形监控方案1 工程概况连续梁采用轻型挂蓝分段悬臂灌注施工,先在托架上灌注0号段,再对称向两侧顺序灌注各梁段,形成T构。

利用搭膺架浇筑边跨梁段,最后浇筑合拢中跨形成连续梁体系。

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2.1依据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依据下列规范及文件编制:《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有碴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简支整孔箱梁》通桥(2007)22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砼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客运专线性能砼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2.2目的大跨度的现浇连续梁的梁段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较长。

在施工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计算、桥用材料性能、施工精度、荷载、大气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诸多方面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差异。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悬浇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兰州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2011年5月1、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1.1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号墩为无砟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全长221.5m,计算跨度为60+100+60m。

主桥上部采用预应力砼直腹板连续箱梁,箱梁顶宽12.2m,底板宽6.7m,悬臂长3.25m。

梁高为4.85~7.85m(不计桥面垫层),中支点处梁高7.8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5.75m直线段梁高4.8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箱梁采用C50砼,三向预应力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室断面,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0~120cm,按直线线性变化,腹板厚60至80、80至100cm,按折线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主桥箱梁封端砼采用强度等级为C50干硬性补偿收缩砼,防撞墙、遮板、电缆槽竖墙及盖板采用C40砼。

纵向预应力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 pk=1860 MPa,弹性模量E y=1.95×105 MPa。

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其标准强度f pk=830 MPa。

普通钢筋为HRB335带肋钢筋(即Ⅱ级钢筋)和Q235光圆钢筋(即Ⅰ级钢筋)。

主墩两个T构梁段对称划分,墩顶0#段长14.00m,两侧1#~13#梁段长度分别有2.50m、2.75m、3.0m、3.5m、4m;现浇梁段长9.75m;合龙段长2.00m。

具体箱梁节段参数见表1-1。

主桥箱梁0#块采用钢管支架施工,1#-13#块采用挂篮悬浇对称施工,边跨现浇段采用钢管桩支架施工,中跨及边跨合拢段均采用悬挂支架现浇。

单T划分为35个梁段,26个悬浇段。

施工悬臂长度42m,悬浇块件最大长度4m,最大重量167.134t,全桥共有2个0号块,1个中跨合拢段,2个边跨合拢段,52个悬浇块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测量点埋设
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
2、测量点观测
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
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
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
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
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
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4.2分析和判别现场试验数据(混凝土弹性模型、强度,挂篮和支架变形规律、预
应力束摩阻系数)。

4.3用试验数据重新调整部分计算模型参数并重新计算和整理数据。

4.4为现场提供各个待浇注梁段的立模标高,以及混凝土浇注后的标高数据。

4.5分析现场标高反馈数据,判别已提供标高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对以后待
浇注梁段的立模标高预测值进行修正。

4.6悬浇梁段标高提供数据表。

4.7立模标高是指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并可靠锚固后,钢筋没有绑扎前,待
浇筑梁段前端面的标高。

确定立模标高时,依据梁底水准点标高立模。

4.8各梁段端面结构顶面(不含横坡、防水层厚度)标高,即为梁顶标高,此标高为
中间3点高程平均值,毫米精度;1,5,6,10四点标高作为参照,不参与平均计算。

4.9浇筑前标高为立模标高,梁段前端底部内吊带(吊杆)对应处的高程测点标高为
梁底立模标高,加上梁高得出梁顶立模标高。

5、实例说明
以40+64+40m连续梁为例,悬浇梁段标高反馈工作量。

5.1单侧悬浇段数量为7段,共有38个标高测试截面;
5.2每个悬浇段前端面顶部设置5个水准点,底部设置2个水准点(不设短钢筋);
5.3支架上现浇的0#段中心及端面,边直线段端面的顶部各设置5个水准点;
5.4标高反馈数据表中共需记录42个工况下的标高数据;
5.5全桥梁顶面共埋设水准点(短钢筋)190个;
5.6至全桥二期恒载铺设完毕,共需测量和记录标高数据1148个。

6、注意事项
6.1施工工序决定桥梁成桥的内力和线形。

线形监控工作的本质是对未施工结构部
分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预测建立在既定的施工工序基础之上,如果工序改变,会导致原来的预测结果可能有重大误差,且很难调整已施工结构部分。

6.2现场测量数据的采集,需固定专人负责线形监控和协调工作,负责监控测量台
帐的及时建立和数据的统计备案工作,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和格式及时上报标高测量数据给线形分析人员。

6.3所有测量监控点随着梁段的不断延伸要加强保护和利用,每阶段测量工作完成
后,须在一日内将数据整理完毕。

6.4工区线形监控负责人必须对桥梁各截面设计高程、各工况测量高程、截面高度
实测数据进行初步判别和把关,对异常数据要及时核对和改正。

6.5施工过程中,现场测量人员需跟踪观测各连续梁墩台沉降,即0#块中心水准
点高程变化,并对桥梁结构顶面高程及时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6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同一联桥中各中墩对应施工挂篮结构或重量不同、同一联
桥中各中墩施工不同步且0#块施工日期相差较远等情况,监控人员需及时通知线形分析方。

6.7应及时提供合龙方案(包括刚性骨架构造及顶推力作用位置、方式)和按规定
进行边跨现浇梁段支架预压试验并向监控方提供试验数据,对于主跨小于100m的连续梁,在合龙之前的倒数第3个悬臂段浇筑前或更早阶段浇筑完成边跨现浇直线段并提供支架预压试验数据;对于主跨大于100m的连续梁或刚构桥,在合龙之前的倒数第5 个悬臂段浇筑前或更早阶段浇筑完成边跨现浇直线段并及时向线控方提供支架预压试验数据,现场须按照线控方提供的标高调整现浇段支架顶面高程,之后浇筑边跨现浇段。

6.8在边跨或中跨合龙前,至少要连续三天在凌晨、中午及傍晚三个时段观测和记录桥梁线形监控点随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向线控方及时提供高程数据,线控方在确认满足合龙条件后,现场才能浇筑合龙段混凝土并进行后续施工。

桥梁边跨或中跨合龙后,在分批次张拉预应力束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梁体外观,若有裂纹产生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原因,合龙束张拉后,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证明梁体状态正常之后方可割断预应力束。

6.9现场测量人员须严格按照线控方提供的标高进行立模;严格控制箱梁截面尺寸;
严格控制预应力筋管道定位工艺及接头工艺。

线控方需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对线控情况进行指导和验证,确保大跨度连续梁的线形监控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