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线性监测
连续梁施工线性监控

连续梁施工线性监控作者:欧阳丕文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第22期摘要:在控制施工时,需严格根据有关规定来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本文通过介绍悬臂施工项目中关键的规范要求以及线形监控中观测点、观测时间和观测内容还有连续梁施工控制中应注意的施工要点,提出了线性监控的结论。
关键词:连续梁:施工:监控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5)11-79-02引言在进行施工监控时,应力测试作为施工过程的安全预警系统,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控的关键环节。
只有把应力测量结果和施工过程监控系统中其他测量结果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优良的预警机制,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施工监控。
如果监测出现应力异常的现象,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 工程概况长株潭城际铁路CZTZH-Ⅲ标白石港特大桥全长1333.125m.桥梁中心里程DK43+475.693。
为双线桥,桥上线路等级为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00km/h.线路的中心距为4.4m.位于i=15.5%的下坡道、半径R>2000m的圆曲线上。
桥梁桥址区位于株洲市境内,上跨长株高速公路、株洲市政道路(迎宾东路、迎宾西路)、白石港河。
本桥孔跨布置:1-24m简支梁+2-32m简支梁+(60+100+60)m连续梁+2-32m简支梁+(64+108+64)m连续梁+20-32m 简支梁+2-24m简支梁。
本桥连续梁均采用采用悬臂浇筑。
2 线性控制要点2.1 确定监控方案和监控单位监控方案及监控单位的选择是整个线性控制中监控一项的关键。
本连续梁的监控工作由项目部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实施管理。
防止了现场测量监控工作人员不足,资历水平不够以及有关经验不够丰富等普遍问题的存在。
通过有关建设部门、设计部门、监理部门以及施工部门等各方对监控方案进行必要的审查。
针对施工单位同样应该建立专业的测量部门并且引入专业的测量人员.指派专业人员对有关数据进行观察和测量并且及时反馈测量数据。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 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11#墩12#墩10#墩13#墩6011260图1-1 (60+112+60)m 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 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15.0m ,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 ;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 ,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 、13.5m ,11#、12#主墩高9.0m 、12.0m 。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 ,边支点处梁高5.017m 。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 ,桥梁宽12.6m ,桥梁建筑总宽12.9m ,底板宽7.0m 。
顶板厚度43.5-73.5cm ,腹板厚度50cm ~95cm ,底板厚度50cm ~90cm ,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连续梁(连续刚构)梁部线性监控实施原则

连续梁(连续刚构)梁部线形监控实施原则
1 线形控制的依据
线形控制以梁体长期徐变完成后桥面达到设计要求的线形为控制依据。
2线形控制的内容
梁体的挠度、中线的偏移、箱体的扭转。
3测点的布置(见附图)
a)在各梁段端部顶面砼中预埋钢质测点桩。
b)各模板折线点设置测点。
4测量的内容
a)灌注砼前模板标高测量。
b)每灌注一段砼,均测量0号段墩顶的标高。
测量每一梁段在灌
注砼前后、张拉后本梁段及其它已施工梁段的标高。
在合拢前
一段进行全桥联测,在合拢段施工过程中,测量合拢段临时锁
定前后、张拉前后的标高,以及各梁段标高。
c)各梁段测量及模板调校的时间均宜安排在清晨。
5有关的数据修正(见附表一)
6数据记录表格
a)由监控单位提供给施工单位的《梁段立模调整表》。
(见附表二)
b)由施工单位反馈给监控单位的《梁段标高测量表》。
(见附表三) 7立模标高的计算
各梁段立模标高按下式计算:
Hn=hn+△h1+△h2+△h3
其中:
hn为梁面的设计高程
△h1灌注本节段需理论调整值
△h2为挂篮的弹性变形(含灌注后前一节段产生的变形)
△h3前一梁段调整存在的误差
注:△h1,△h2,△h3均按向上为正。
挂篮弹性变形△h2由施工单位对挂篮进行压重试验,提供压重曲线,根据梁段重量及施工荷载来确定。
附图:
附表一
有关的数据修正表。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pptx

传感器布置
布置原则
根据施工方案和结构特点,选 择关键部位进行传感器布置。
常用传感器类型
包括位移计、应变计、陀螺仪 等。
布置要求
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不妨碍 施工和测量精度。
数据采集与处理
01
02
03
数据采集系统
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减少人为误差。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滤波、 修正、计算等处理,得到 准确的监测结果。
安全预警
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出 现的施工风险进行预警, 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安 全。
03
实施过程
施工准备
监控方案设计
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控方案,包括监控点位布置 、传感器选择、数据采集频率等。
监测设备采购
按照监控方案,采购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 、传输设备等。
监测人员培训
技术现状
01
目前,大跨度连续梁的线型监控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02
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被应用于连续梁的施工监
测。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
03
以及监测系统的稳定性等。
监控的重要性
1
实时监测连续梁的线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施工安全。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总结词
通过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大跨 度连续梁的线型进行精确监控,有效提高 了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VS
详细描述
大跨度连续梁是现代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 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线型监控对于保证桥 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通过对监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 一种基于先进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的线型 监控方法,可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的 监控,有效提高了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性。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工程概述•监控方案•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技术与方法•工程应用案例•结论与展望01工程概述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跨度连续梁桥已成为重要的桥梁形式,具有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等优点。
但同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大跨度连续梁桥,主桥采用三跨连续梁结构,桥梁全长360米,其中主跨跨度为180米。
工程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复杂由于桥梁跨度大,需要采用挂篮施工等高难度技术,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控要求高02监控方案监控方案设计确定监控内容对大跨度连续梁的挠度、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同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性能、荷载情况等。
选择监控方法和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红外线测温等,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确定监控目的确保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误差和变形,保障工程质量。
1监控方案实施23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电源和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场布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安装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现场安全措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挠度、应力等,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控方案效果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

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2T01:36:02.153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3期作者:李鹏[导读] 以便为以后相关基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更好的提高连续梁施工质量,进一步了解线形监控测量对连续梁结构的重要性。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61摘要:本文以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工程鹤岗特大桥一处(48+80+48)m 连续梁为例,详细阐述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以便为以后相关基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更好的提高连续梁施工质量,进一步了解线形监控测量对连续梁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连续梁;线形监控测量;模板高程;测点布设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交流日益加快,对交通运输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工程作为长远途运输的一个重要支柱,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对铁路工程建设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工程建设中信息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也在不断增加新的科目,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的重要性也不断的被突显。
1 工程概况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工程岗鹤岗特大桥(48+80+48)m 连续梁桥为预应力钢筋砼结构,全长177.5m。
该梁体是单箱单室、变化截面、变化高度,梁体中跨中部为 10m的梁段,其边跨端梁段为13.75m等高段,梁高3.6m,中墩处梁高为6.4m;箱梁顶板宽7.3m,箱底宽 4.4m;底板厚0.46~0.8m,按照二次抛物线的图形变化;腹板厚 0.4至0.6m、0.6至0.8m,按折线变化。
全联在中支点处、中跨跨中上,以及端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在其横隔板上设计有孔洞,以便检查人员通行。
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工程鹤岗特大桥(48+80+48)m连续梁桥箱梁纵向分A0号段、悬臂浇注段、合龙段及边跨现浇段,其中A0号段6m,悬臂节段最长为4.0m、最短为3.0m,合龙段的长度是2m,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长度为7.75m。
连续梁线性监测

向莆铁路连续梁施工中实时监测的具体实施摘要: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施工中的实时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向莆铁路FJ-5B标大樟溪台口特大桥(48+2×80+48)m连续梁施工中实时监测的实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向莆铁路;连续梁;实时监测一、工程概况向莆铁路FJ-5B标大樟溪台口特大桥位于永泰县洪山大桥下游1.5Km,起讫里程为FDK499+881.850~FDK500+614.655,全长732.805m。
线路等级为I级,双线,线间距为4.6m,设计速度为200Km/h客货共线。
其中,主跨孔跨布置为48+2×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该连续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箱梁顶宽12.2m,顶板厚34cm,腹板厚50-75-100cm,底板厚50~100cm。
在端支点、中支点和中跨跨中共设7个横隔板,隔板设有孔洞。
连续梁共分12段,0#~10#段长为3×3m+4×3.5m+3×4m,高6.4~3.8m,合拢段(11#段)长2m,高3.8m,边跨现浇段(12#段)长7.65m,高2.8m。
悬臂段最重的达150.8t。
0#段、1#段和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二、监测目的第一,从施工现场获取第一手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理论分析和结构验算,既可以根据分析验算结果制定后续工序的施工控制参数,又可以通过分析验算校核设计和施工的可靠性,为以后的桥梁设计、施工及研究积累资料。
第二,在控制断面埋设应变或应力测试元件,实施监测结构应力变化情况,形成施工安全预警机制,做到心中有底,避免发生意外,并能够有效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从而使得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性符合设计要求。
三、监测内容1、物理监测物理监测包括对时间、温度等的实时监测。
连续梁施工中各工序的完成时间直接影响到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莆铁路连续梁施工中实时监测的具体实施
摘要: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施工中的实时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向莆铁路FJ-5B标大樟溪台口特大桥(48+2×80+48)m连续梁施工中实时监测的实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向莆铁路;连续梁;实时监测
一、工程概况
向莆铁路FJ-5B标大樟溪台口特大桥位于永泰县洪山大桥下游1.5Km,起讫里程为FDK499+881.850~FDK500+614.655,全长732.805m。
线路等级为I级,双线,线间距为4.6m,设计速度为200Km/h客货共线。
其中,主跨孔跨布置为48+2×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该连续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箱梁顶宽12.2m,顶板厚34cm,腹板厚50-75-100cm,底板厚50~100cm。
在端支点、中支点和中跨跨中共设7个横隔板,隔板设有孔洞。
连续梁共分12段,0#~10#段长为3×3m+4×3.5m+3×4m,高6.4~3.8m,合拢段(11#段)长2m,高3.8m,边跨现浇段(12#段)长7.65m,高2.8m。
悬臂段最重的达150.8t。
0#段、1#段和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二、监测目的
第一,从施工现场获取第一手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理论分析和结构验算,既可以根据分析验算结果制定后续工序的施工控制参数,又可以通过分析验算校核设计和施工的可靠性,为以后的桥梁设计、施工及研究积累资料。
第二,在控制断面埋设应变或应力测试元件,实施监测结构应力变化情况,形成施工安全预警机制,做到心中有底,避免发生意外,并能够有效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从而使得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性符合设计要求。
三、监测内容
1、物理监测
物理监测包括对时间、温度等的实时监测。
连续梁施工中各工序的完成时间直接影响到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
在设
计计算中,对于各工序的完成时间通常是按照施工技术水平进行估计。
因此,对于因某种原因造成施工产生较长停顿时,应采用实时监测的施工时间,重新进行施工控制分析。
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及日照温差等会影响到结构体系内的内力分布,同时,结构的温度变化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标高控制和测量精度。
尤其是在夏季施工时,温度和温差对长悬臂的挠度影响十分突出。
2、力学监测
力学监测主要是对连续梁混凝土的应力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连续梁各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应力进行测定,再与其他监测结果相结合,便能更全面地判断连续梁的内力状态,并形成一个很好的预警机制,从而更安全可靠地保障连续梁施工。
3、线形监测
线形监测包括对连续梁的高程和梁纵轴线等进行实时监测。
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后和预应力张拉前后,对梁段标高的测量能反映出实际施工时连续梁的挠度变化,这是进行施工控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对梁纵轴线进行测量,能够有效控制梁段的扭曲程度。
四、监测实施
1、建立实时监测体系
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及时传递,是进行连续梁实时监测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本工程在连续梁开始施工之前就建立起精干的监测体系,其包括技术体系、组织体系和协调体系。
其中,技术体系应能够通过实时测量和现场测试,采集到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对施工误差做出评价,同时根据需要研究制定出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具体措施;组织体系应能够根据技术体系制定的措施合理高效地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实施;协调体系应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和通畅性,既要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数据能够技术传递到技术体系,又要保证技术体系的指令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施工单位。
2、物理监测的实施
本工程对于连续梁各工序完成时间的数据,均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严密监控来
进行收集。
当然,也可以直接从施工单位获得。
连续梁施工中的时间一般按照天或半天来进行计量。
对于连续梁的环境温度,本工程是按照常规的测温方法进行实时监测;而对于结构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则是在梁段选择若干断面,预埋温度测试元件,测量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并综合理论分析,从而提供出施工控制的温度修正值。
3、力学监测的实施
对于连续梁的力学监测,可以通过在连续梁的控制断面埋设应力测试元件,实时监测应力变化,从而保证连续梁的施工安全。
应力监测的主要元件有:钢弦式应变传感器、钢筋应力计、电阻应变片、光栅光纤传感器等。
这些类型的元件均能够满足监测对应变测试的要求。
考虑到采集系统的方便程度,本工程通过埋设钢弦式应变传感器来测定测点出的混凝土应力值。
测量方法为绝对应力测试法和相对应力测试法相结合,该方法与常规的测试法相比,具有高效、准确、直接、不受施工加载过程因素限制、适于较长期观察的优点。
本工程根据连续梁的特点,共设置12个应力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4个测点,设在箱梁的四角上。
应力测试工作主要包括测试元件的安装调试、施工期间的数据采集、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和测试结果的总结。
在应力实时监测中,应严禁非测试人员擅自移动、打开测试元件和集线器;进行应力测试时,在测试元件及线路附近应避免使用高温或强电磁设备;严禁将液体物质倾倒于测试元件、线路及转接器上或其附近;严禁涂污线路和测点编号;严禁在测点附近堆放施工荷载。
4、线形监测的实施
连续梁的高程测量是为了反映各施工阶段的梁段标高,通过前后阶段的梁段标高变化计算出主梁的实际竖向挠度,以便与设计挠度值想比较,及时调整偏差,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其测点在梁段的钢筋绑扎阶段进行预埋,测点顶面加工成半球形,冠顶高程混凝土面2cm。
测点分为两种,位于箱梁中轴线处的为控制测点(2个),位于翼缘板端的为辅助测点(2个)。
本工程在每个梁段的挂篮前移就位后、立模绑扎钢筋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均进行高程测量,并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标高通测和联测,以校核测量基点,在合拢前后及体系转换前后也安排标高通测。
高程测量数据应进行温度修正后方可使用。
连续梁的纵轴线测量是为了能反映施工中梁段的实际轴线位置与设计轴线的偏差,避免出现偏差积累过大而导致合拢段施工困难。
本工程轴线测点采用高程测点中的主控测点球冠上刻十字丝的办法设置。
在每个梁段的挂篮移动就位后即进行纵轴线测量,并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纵轴线通测,在各跨合拢前后及体系转换前后也安排通测。
五、结语
在向莆铁路FJ-5B标大樟溪台口特大桥(48+2×80+48)m连续梁施工中,通过严格实施物理、力学和线形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优化了施工工艺,简化了施工流程,确保了合拢精度,良好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为今后同类型的连续梁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 王辉.徐洪磊. 巴江河特大桥预应力现浇连续梁应力监测 [J].湖南交通科技. 2009(03).
[2] 艾晓东.何志勇.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法施工应力监测 [J].铁道标准设计. 1999(Z1).
[3] TB10203-2002 J162-200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S].
[4] TB10415-2003 J286-2004.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
[5] 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S].
[6] 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S].。